0月27日上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2023提质增效 创新引领餐饮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现场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餐饮企业TOP100和餐饮门店TOP500分析报告》,其中鱼你在一起以其在中式快餐赛道的领先实力和品牌优势,再度荣登榜单第36位,连续四年获此殊荣。
< class="pgc-img">>中国烹饪协会是中国餐饮行业各界人士参与的全国性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行业组织,具有深远的行业影响力。协会每年以年度形式发布的“中国餐饮企业TOP100”榜单,是建立在广泛数据分析和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对品牌影响力有重要指标意义。
作为国内领先的酸菜鱼快餐品牌,鱼你在一起自2017年成立以来,就以小份制、快餐化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对于国民菜品酸菜鱼的认知,凭借其独特的品牌特色和产品优势,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短短6年时间,鱼你在一起已经遍布全球360座城市,成功进军纽约、旧金山、迪拜、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成为酸菜鱼赛道第一个2000店品牌,并获得权威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全球酸菜鱼门店数量第一”市场地位认证。
作为连锁餐饮品牌,鱼你在一起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确保门店出品的优质和一致性,从而实现了食材标准化、快速复制、溯源采购、智能配送等多项核心能力。不仅在一二线城市打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更向三四线城市加速扩张,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鱼你在一起还不断聚焦产品架构,从酸菜鱼单品爆款创新出多元化产品策略,以“小吃+小喝+非鱼类产品”构成丰富的产品线,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 class="pgc-img">>本次鱼你在一起荣登中国烹饪协会“2022年度中国餐饮企业TOP100”榜单,是继其揽获“2022年度中国快餐企业百强TOP100”等众多荣誉后收获的又一项专业认可,也是其在中式快餐赛道的品牌优势和领先实力的充分体现。未来,鱼你在一起也将继续深耕国内、布局海外,加强门店经营和品牌建设,持续稳固领跑中式快餐,把门店开到更多人的身边,走上每一家人的餐桌。
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近日,2023年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正式公布,引起了酒店管理业的热议。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上榜的60家饭店管理公司(集团)客房数量为518.3万间,饭店数量为51494家,同比分别增长7.6%和7.2%。中档饭店的增长速度最快,在去年各档次饭店新开店中占比41.4%,在今年筹开饭店中,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7.5%。
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在规模上进行排名,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从不同维度对饭店集团进行了评价,包括营收、利润、市值等多个方向,同时也传递出了行业更加侧重于全方位发展的信号。
在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看来,行业将进入“碎片化”竞争时代,门店规模数量之外,在下沉市场、新兴地区;三四星级的存量酒店改造;目的地酒店的打造等多个方面,都会有着充分的竞争。
行业进入质量竞争时代
记者注意到,此次榜单的样本饭店集团是70家,从整体来看,2023年饭店总数为51775家,增长率为7.8%;客房总数为522.1万间,增长率为8.4%。
增长率数据较2022年时的7.1%和8.2%有所增长,但相较于2021年和2020年的双位数增长,仍呈现比较缓慢的态势。对此,张润钢作出判断,“疫后规模发展并未提速”。
在酒店行业人士闫苏和看来,这是行业正在公司良性转变的数据化表现。一方面,饭店集团在当前的扩张过程中更加谨慎,单纯的数量扩张已经成为过去,酒店业的扩张已迈入了寻找提升高质量的阶段;另一方面,“向存量要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2023年,中国三大酒店集团均调整了扩张计划,降低开业目标。另外,存量酒店市场已经成为了新的增长蓝海,不少酒店集团都将“存量改造”作为发力点。记者注意到,华住集团就曾提到,华住的中高端酒店将以存量改造升级为主;东呈酒店的老店翻红计划已经更新到了“3.0”阶段;更早还有首旅,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向存量要发展”。
此外,另一个行业进入质量竞争时代的信号是,行业对饭店集团的评价,不再单纯聚焦在规模上。
据张润钢介绍,在本土饭店集团的规模排名中,锦江酒店、华住集团、首旅如家、格林酒店、东呈酒店、尚美集团、亚朵集团、德胧集团、安逸酒店和岭南酒店位列前十。但若考虑市值排序,根据2023年12月31日的市值数据,华住以756.6亿元市值位居榜首,锦江以287.2亿元紧随其后,而首旅则以174.4亿元排名第三。市值排名随后的是亚朵、君亭、华天、金陵和格林。
在营收方面,华住、锦江和首旅位列前三,其后是亚朵、金陵、格林、华天和君亭。在营收增长速度上,亚朵以106.6%的增长率遥遥领先,其次是华住、君亭、首旅、华天、锦江、金陵和格林。
在净利润排名中,华住以40.9亿元位居第一,随后是锦江、首旅、亚朵、格林、金陵和君亭,而华天则出现了亏损。
此外,还有每房平均收益和单房市值等数据。综合2023年的各项指标来看,锦江在规模上排名第一,亚朵在每房平均收益和单房市值上表现最佳,而华住在总市值、营收和净利润上均位居首位。
张润钢表示,多维度评价,也鼓励饭店集团在规模之外,注重全方位的发展。
闫苏和认为,多角度的评估方法可以全面地衡量饭店集团的整体实力,这不仅仅包括规模的扩张,还涵盖了营收、利润、每房平均收益等关键指标。这种评价体系鼓励饭店集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重视内部管理与服务质量的提升,以更有效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例如管理上的挑战和财务风险,这些问题可能由过度扩张引发。
最关键的是,这种评价方法能够帮助投资者对连锁饭店集团的品牌有更深入和清晰的理解,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深入挖掘下沉市场潜力
在细致分析2023年中国饭店集团排行榜时,一些细微之处同样引人瞩目。
例如,位居榜单末席的凯莱集团,其客房数量为7160间,这一数字在2022年足以使其位列第55名。而2022年同期,排名第60位的厦门建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客房数量为6691间。这表明,随着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进入这一榜单的门槛也在相应提高。
此外,锦江酒店在2023年的客房总数突破了百万大关,达到106.7万间,成为唯一一个饭店数量超过万家的饭店集团,旗下饭店总数达到11083家。旗下品牌包括中端品牌锦江都城、麗枫、欢朋、维也纳国际、凯里亚德、康铂,以及经济型品牌锦江之星、七天系列、IU、白玉兰等。
回顾锦江酒店的发展历程,资本运作是其扩大规模的关键策略之一。闫苏和认为,2015年收购法国卢浮集团,2016年收购铂涛酒店集团和维也纳酒店集团,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酒店规模和国际化水平。
资本的助力在当前仍然有效果。例如,2023年,绿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将其52%的股权以6.2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明宇商旅股份;岭南集团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都市酒店集团70%的股权。
而明宇商旅和岭南集团在榜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排名,分别位列25名和14名。
此外,据张润钢介绍,2023年,中高档酒店正在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本土酒店集团中,中端型酒店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比高达42.8%,并且在规模上相较于2022年实现了进一步增长。
2023年新开的酒店中,中端型酒店占比41.4%,而今年计划开业的酒店中,这一比例更是提升至47.5%,明显超过了其他档次的酒店。这一现象标志着酒店行业结构的重大转变。华福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星级酒店的结构正在从传统的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过渡,中高端酒店的升级趋势日益显著。
而下沉市场则是中端酒店的关键领域,可以看到,名单中规模较大的饭店集团品牌都在积极布局下沉市场。例如,华住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在中国运营的酒店数量达到9684家,覆盖了全国1290个城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8个城市。
首旅集团也明确表示要深入挖掘下沉市场的潜力,开发了具有“投资小、赋能高、回报快”特点的轻管理模式,利用轻管理策略进入下沉市场。
与此同时,国际酒店巨头也将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2023年,洲际酒店集团超过70%的新开业酒店以及85%的筹建酒店都位于二至四线城市。万豪集团也计划在2024年将30%的新开业酒店布局在三线城市以下。
对此,张润钢认为,展望未来,行业将进入一个“碎片化”竞争的时代。规模固然重要,但在下沉市场、新兴地区的开拓,三四星级存量酒店的改造,以及目的地酒店的打造等方面,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编辑:于海霞 审核:厉林 校对:刘军)
< class="pgc-img">>期看点
日前,2023年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正式出炉。一直以来,该名单不仅展示当前市场的规模和竞争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酒管财经》注意到,2023年参与统计并提供有效数据的70家饭店管理公司(集团)客房总数为522.1267万间,增长率为8.4%;饭店总数为51775家,增长率为7.8%。这两个增速数据相较于往年来说并不算快,这也符合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规模发展并未提速”的观点。
而提到名单,就会有排名之争。像往年一样,锦江酒店在规模上是绝对的行业龙头,在客房数量和饭店数量上保持着很大领先优势。但今年,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从不同的维度对酒管集团进行了评价,同时也在传递行业要侧重全方位发展的信号。
(详尽榜单见文末。)
01
“规模发展并未提速”
从整体样本的统计情况来看,2023年饭店总数为51775家,增长率为7.8%;客房总数为522.1万间,客房数增长率为8.4%。
增长率数据较2022年时的7.1%和8.2%有所增长,但相较于2021年和2020年的双位数增长,仍呈现比较缓慢的态势。
对此,张润钢作出判断,“疫后规模发展并未提速”。
《酒管财经》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相较于过去的跑马圈地,如今的酒店集团在扩张上更为谨慎。
例如,在2023年,国内酒店三大巨头——锦江酒店、华住集团和首旅酒店,都曾调低过开店目标。
锦江酒店在其2022年财报中提到,2023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200家,相较于2022年减少了300家,2024年目标仍为1200家;
华住此前预计2022年净增开设950-1000家酒店,而2023年则预计净增750-800家酒店;2024年,华住计划开设约1800家酒店,但同时也要关闭约650家酒店;
首旅酒店则由2022年计划新开酒店1800-2000家降至2023年计划的1500-1600家,减少约300-400家酒店。2024年,预计新开酒店达到1200-1400家,相较于2023年目标进一步降低。
单纯追求数量或许已经成为过去,酒店业的扩张已经迈入了寻求提升高质量的阶段。
另一方面,在当下,存量酒店市场更加大有可为。
《酒管财经》在此前文章中(存量时代,酒店如何冲出“缓行区”?)就提到,如今的存量酒店已经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增长蓝海,完全能够成为连锁酒店集团的业绩助推器。
在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中,有不少酒店集团都将“存量改造”作为发力点。如东呈酒店,老店翻红计划已经到了“3.0”阶段;再如华住也提到,华住的中高端酒店将以存量改造升级为主;更早还有首旅,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向存量要发展”。
也正因如此,透过中国饭店集团60强可以看到,或许“规模发展并未提速”在行业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增长方式良性转变的数据化表现。
02
不只是规模,尝试多维度评价
也正是因为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对名单的评价也在多维度进行。
实际上,在当前竞争环境下,除了考虑规模之外,也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核心指标。
如果只考虑本土的饭店集团,可以看到规模前十为锦江、华住、首旅、格林、东呈、尚美、亚朵、德胧、安逸和岭南。
如果按市值来排序的话,截至2023年12月31日收盘,本土上市酒店的市值排名是:华住集团以756.6亿元排名第一,锦江酒店以287.2亿元排名第二,首旅酒店以174.4亿元排名第三,再往下是亚朵、君亭、华天酒店、金陵饭店和格林酒店。
除了市值以外,营收指标上,排名则是华住、锦江、首旅、亚朵、金陵饭店、格林酒店、华天酒店、君亭酒店;
而在营收增速上,亚朵则以106.6%的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再往后是华住、君亭、首旅、华天、锦江、金陵和格林。
净利润的排序又有所不同。华住以40.9亿元的净利润排名第一,再往下是锦江、首旅、亚朵、格林、金陵和君亭,而华天酒店则出现了亏损。
< class="pgc-img">>总体来看,2023年各个单项的冠军:在规模上,锦江酒店排名第一;RevPAR和单房市值则是亚朵最高;在总市值、营收和净利润上,华住则是位居榜首。
显然,多维度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考察饭店集团的综合实力,不仅仅局限于规模大小,还包括营收、利润、RevPAR等核心要素。
鼓励饭店集团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内部管理和服务等指标等提升,更好地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如过度扩张带来的管理挑战、财务风险等。
最为重要的是,让投资者对连锁饭店集团品牌有更清晰的认识。
03
不只是追求中端,还要持续下沉
透视2023年度中国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还可以发现一个趋势,就是中高档酒店的持续扩容。
2023年,本土酒店集团在类别上,中端型酒店是绝对的主角,有42.8%的酒店是中端型酒店,在类型上占据绝对优势。相较于2022年,在规模上有了进一步的增长。
< class="pgc-img">>去年各档次饭店新开店中,中端型酒店占41.4%。今年筹开饭店中,中端型酒店占47.5%。这一比例均高于其他档次酒店的占比。
这是行业结构的转变。
华福证券就在一份研报中提到,当前,我国星级酒店结构正从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过渡,酒店中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而对于中端酒店来说,下沉市场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突破口。名单中规模靠前的饭店集团品牌,都在下沉市场有所布局。
譬如华住,截至2024年3月31日,华住中国有9684家在营酒店,包括598家租赁及自有酒店以及9086家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其中,华住中国已经覆盖了全国1290个城市,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8个城市。
首旅也同样表示要深入挖掘下沉市场空间,开发了具备“投资小、赋能高、回报快”等特征的轻管理模式,借助轻管理进入下沉市场。
国际酒店巨头同样瞄准下沉市场。2023年,洲际酒店超过70%的开业酒店及85%筹建酒店位于二至四五线城市;万豪则提出,2024年30%的新开业酒店位于三线以下城市。
04
名单中的细节
除了整体的一些方向趋势,名单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例如,排名第60位的凯莱集团,其客房数为7160间。这个数据在2022年可以排到第55位。而在2022年,排名第60位的,是厦门建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计6691间客房。
这也意味着,在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下,进入60强名单的门槛进一步提高。
另外,榜单中的前12名,与2022年的名单相同,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规模上的“阶梯性”已经形成。
锦江以领先华住超过2万间客房、超过2000家饭店的优势绝对领先;而华住、首旅和格林酒店,客房数均超过了30万间,饭店数均超过了4000家;东呈集团和尚美集团则在20万间客房以上;温德姆、洲际、万豪和亚朵,则处于10万间客房梯队。
< class="pgc-img">>锦江酒店的客房总数在2023年成功突破了百万间,来到了106.7万间,也是唯一一个饭店数量超过万家的酒店管理集团,旗下酒店11083家。
其旗下拥有着锦江都城、麗枫、欢朋、维也纳国际、凯里亚德、康铂等中端品牌,锦江之星、七天系列、IU、白玉兰等经济型品牌。
回顾锦江酒店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通过资本运作是其扩大自身规模的方式之一。包括2015年收购法国卢浮集团,2016年收购铂涛酒店集团,实现了酒店规模和国际化程度的飞跃提升。
实际上,在过去一年,酒店业的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如绿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向明宇商旅股份以6.24亿元对价转让其52%的股权、首旅置业向首旅酒店以2.14亿元对价转让北京诺金100%的股权、锦江资本向锦江酒店以4.6亿元转让锦江酒管公司100%的股权、岭南集团拟以现金方式收购都市酒店集团70%的股权等。
明宇商旅、岭南集团在名单中都有着不错的排名。如此看来,通过资本运作依然是提升自身规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而在未来,张润钢提到,行业将进入“碎片化”竞争时代,规模是一方面,在下沉市场、新兴地区,三四星级的存量酒店改造,目的地酒店的打造方面,都会有着充分的竞争。
《酒管财经》认为,新的竞争时代,或许也为后来者带来更多的机遇。
< class="pgc-img">>统筹丨劳殿 编辑丨阿思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酒管财经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