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经典网络用语,叫作“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如果我这里改一下,“大厨在饭店,高手在民间”,用它来形容厨师,大家感觉是不是合适呢?下面就来说一下,为什么这样来形容厨师之间的区别吧。
我朋友中有不少是做餐饮的,接触的厨师也不少,没事儿的时候,总喜欢到后厨看哥儿几个做菜,时间长了总有种这样的感觉,饭店的菜跟民间的菜相比,就不是一个事儿,所以说,饭店的厨师和民间的厨师相比较,它也不是一回事儿。
< class="pgc-img">>首先就是,饭店的菜式太固定,如果一个厨师在一个固定的饭店里干了很多年,到最后,也就熟悉那几样菜的做法,这个很常见。比如说我认识的一个厨师,他没有师傅带,厨师学校毕业的,之后进了一个亲戚家开的饭店,也干了好多年了,饭店不大,加上他两个厨师,菜品也就那么多。他自己都说,干了这么多年了,其他的菜都忘得差不多了,就会这几个固定的菜了,哈哈。
上面说的,是每个饭店的菜式都比较固定,如果厨师从一而终,阅历自然会受限制,厨艺很难有所提高。而这只是其一,这里想要强调的是,饭店菜有其本身的局限性,那就是每一道菜的做法太过于固定,有时候反而做不出真正的好味道。
就比如说菜形吧,“色香味形”中,对于饭店菜来说,对这个“菜形”还是很在意的,说句白话就是,先别说味道如何,做出来的菜必须要好看,而这个时候,很多厨师就是为了追求菜形好看,而用了一些并不适宜的做法,最典型的就是大家现在都知道的“宽油”了,哈哈。
饭店的厨师做菜,为什么喜欢多放油,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不易糊锅,油温高出菜快,食材不易变形,菜形好看,这是主要原因。这里味道什么的先不说了,单就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菜就不能多吃,这是确定的。另外,味道就真的好吗?未必。
菜式固定,为了追求菜形的好看,而采用的很多并不适宜的、固定的烹饪手法,等等等等,时间长了,很多厨师的技艺就固定化了,程序化了,什么菜都是一个大致的做法,没有一点改进或者变化,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厨艺已经僵化了。
< class="pgc-img">>这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哈,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厨师王刚,头段时间去山东枣庄拜师学艺,学做枣庄辣子鸡,哈哈,最早的那两期视频我都看了,看完之后就笑了,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吧,当个例子来说。首先,枣庄辣子鸡属传统鲁菜式,而当时人家那个枣庄本地师傅,也是正儿八经地教给了他正宗的做法。
< class="pgc-img">>这哥们儿当时在人家店里也学着复制了一遍,感觉还不错,可是回去之后再教给大家做的时候,眉头也没皱一下,就随手放了一勺豆瓣酱,真是惊掉了我的下巴。枣庄辣子鸡的正宗做法,我多年前就曾专门写文章介绍过,不要说豆瓣酱了,就是鲁菜中常用的甜面酱,在这道菜里都是不能放的,这哥们儿竟然想都没想,随手就是一勺豆瓣酱。后来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给予其纠正,不然真就把人带跑偏了。
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因为后来想过这个事情,他也是多年做川菜做习惯了,就是我上面说的厨艺僵化了,哈哈,做啥菜都是想着一勺子豆瓣酱丢锅里,太习惯了,而忘记了当时师傅教的这道菜本应该有的做法。
说到这里,“大厨在饭店的”这个法说,大家应该能明白点了吧?很多厨师的厨艺,基本上都是局限于自己饭店的菜式和做法,简单换个菜,突然就不会做了。
< class="pgc-img">>然后再说一下“高手在民间”,就是为了与“大厨在饭店”相呼应。民间做菜的高手,实在是太多了,最常见的,就是大排档、地摊上的师傅们,这个还真不是夸张。为什么很多人不嫌弃大排档的环境差,甚至是有些不卫生,而专门跑过去吃?省钱是小事儿,关键还是人家这些师傅的手艺好,做出来的菜那是真好吃。
我就见过一个练摊儿的师傅,煎炒烹炸样样都不含糊,什么家常菜都会做,关键是不拘一格,简简单单、乒乒乓乓摆弄几下之后,就完事儿了,上来的菜看着就让你流口水,好吃!他做的菜外形不是多好看,但就是好吃,特别是炖菜,那个汤汁的浓稠度,那拿捏得可是真好,有时候哥几个饿了,也不喝酒,就去他那一人要碗炖菜,能多吃好几个馒头,过瘾!
< class="pgc-img">>再举个做大锅菜的例子,这里面也有高人。我老家的村子里就有好几位,也不是专业厨师,就是在村子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才出来做大锅菜,看似漫不经心地炖出来的一锅菜,调料也很简单,但就是好吃。
头些年一听说有酒席,我还经常开车跑很远的路去吃,其中年长的几位现在都不在了,这些年也很少去了,颇感遗憾。这叫什么,这就是“高手在民间”,大锅菜看似简单,但是真能考验厨艺功底,“做菜高手在民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 class="pgc-img">>现在饭店里的厨师,你让他换个地方做菜,离开了饭店的那个环境,离开了“宽油”,离开了各种调味料,离开了固定的菜式,他还真就做不出来;而有些民间高手,根据自己的经验心得,不需要太好的条件,就能随手做出几道好菜,关键是别管什么菜,人家还都能拿捏得很好,这,就是高手。
< class="pgc-img">>说到这里,“大厨在饭店,高手在民间”,我感觉,这句话没毛病,很好。
| 罗sir
什么行业竞争最大?这一点恐怕很多人都会提到服务业。小到吃喝玩乐,大到房产汽车,这些行业本质上都是服务业的一种。
在现代社会,顾客的体验感越来越重要,而服务行业的竞争又十分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改善服务行业的服务理念,就显得至关重要。
可以说,只有把顾客的体验感做上来了,企业的竞争力才会更大,口碑才会更广。那么,今天的服务行业理念又有哪些呢?
一、微笑服务
在谈到服务业的服务理念的时候,我们总是绕不开一个深入人心的理念“顾客是上帝”。
这句话即使是对那些不在服务业的人来说,都不陌生。但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过去的“顾客是上帝”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服务业。
上帝是神,意味着我们得满足所有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但显然,顾客不是神,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和优缺点;于是,适合现代的服务理念应运而生。
说到服务理念,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酒店大王希尔顿。希尔顿经营旅馆业的座右铭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这也是他所著的《宾至如归》一书的核心内容。
希尔顿酒店作为微笑服务的践行者,一直以来被全球商界和旅游人士所热爱。
对服务业来说,微笑服务并不意味着只是脸上挂笑那么简单,而应该是真诚地为顾客服务。
微笑会令他人感到舒心,且容易产生信赖感。而服务业,本质上就是一种体验感,一种让顾客认为舒心的购买体验。
微笑服务理念的背后,是对顾客的真诚态度,而不仅仅是把微笑挂在嘴边那么简单。
二、体贴入微,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一点,很多服务行业做的都非常差。
体贴入微,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在互联网产品经理中,我们也叫做用户思维。通常来说,这一点的难处就在于,我们很难去带入顾客的角度来改进我们的服务环节。
但如果做好了,你就会发现,这就是竞争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酒店或者高级餐厅,都有在下雨天装雨伞的专用袋子,这是为了防止在雨天的时候,顾客进门之后淋湿的雨伞打湿地面变得湿滑,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但从顾客的角度来看,这种“小玩意”的服务,又何尝不是为了方便顾客自己呢。
不仅如此,随着这种用户思维的发扬光大,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很多服务业的贴心程度是远超我们所想的,甚至会让你感到惊喜。
而这种惊喜感,就是你对他们的认同,以及加大了你对该品牌的二次消费。
拿浴足行业来说,现在很多商家还会对前来消费的顾客贴心地送上袜子;定期地根据季节来更换大堂的香水等等。
这种服务理念的核心就是,从任何可能改善顾客体验感的角度入手,增进顾客的好感度和惊喜度。
三、脑筋活一点效率高一点
由于服务业的特性,所面对的消费人群各不相同。有的顾客要求相对低一些,有的顾客要求则高一些,甚至会出现一些无理要求。
服务人员通常在面对这种要求的时候,会过于死板或者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这可能对于服务人员自己来说,这是一种比较标准化的流程,但对于顾客来说,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成本,什么请示领导啊,要去问一问啊,或者是拒不接受等等。
这些行为虽然很大程度上由个别顾客所引起,但在服务业,最忌讳的就是与顾客发生任何摩擦。
而脑筋活一点,其就是在于给一线服务人员提供最大的便利来应对处理这些小概率事件。比如说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给予退款或者道歉等等。
就罗sir自己的观察来看,很多与顾客产生纠纷的最初都是一些很细微的小摩擦或者小误会;但就是因为这些规章制度的存在,让顾客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最后反而把事情闹大了,双方得不偿失。
尤其是服务业,人来人往的顾客多,一旦与个人顾客产生纠纷,这会极大地影响后续的顾客消费体验感和口碑。
因此,灵活性地应对突发事件,这也是服务业的必备理念。
再然后,我们来说说效率。
效率,一般用于餐饮或者是娱乐行业比较多。我们拿餐饮举例,位置有限但排队的顾客特别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针对这一痛点,商家应该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提升效率呢?
或许我们可以推出一些优惠活动,比如为了节省用餐时间或者节约粮食不浪费,凡是两小时内用餐完毕的顾客,我们赠送酒水或者菜品打折等等。
又比如,我们可以从源头反推,一步一步缩减流程,在不影响顾客体验感的情况下,把我们的效率提上来。
效率意味着利润,而质量又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回头率。
这对于服务业来说,是需要去思考改进的一点;也是应该灌输给每位员工的服务宗旨。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三点服务理念:
1.微笑服务
2.体贴入微,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用户思维”
3.脑筋活一点效率高一点
这三点,我认为是当下服务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东西。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关注】,每天为你带来更多职场洞察与新知。
饮人一定要学会写店铺的掌柜描述,掌柜描述是让顾客了解产品的关键。
它就像是你的“线上服务员”一样,会给顾客讲解菜品的重量、菜品配菜、菜品口味、口感等。
通过文字的描述来提高顾客的下单率,因此写好掌柜的描述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掌柜描述呢?
一、直观表述数量:
现在很多店铺老板,都喜欢在页面上呈现自己的菜品的克数,来表示整个套餐或者单品的数量。
用克数来表示份量的商家,在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就是有些顾客对克数的多少不敏感。
对于这些克数不敏感的顾客,商家不如直接写出数量。
例如200g鸡蛋,不如写成4个鸡蛋、500g牛肉,写成10片牛肉、100g虾饼,写成1个虾饼。
这样用具体数量来表示,顾客一看4个鸡蛋、10片牛肉,就会觉得数量很多,自然就会下单。
每个餐饮行业之间表达的具体数量不一样,对于一些做轻食的商家,就需标注卡路里的具体数量。
二、陈述食材来源:
现在的顾客都很追求食品质量,优质的食品优惠的价格,会更受顾客欢迎。
因此可以在掌柜描述上写出食材来源,尤其是优质的食材,更应该写出来。
例如正大富硒鸡蛋、黑龙江大米、新疆糯米粉等,写出食品来源地,顾客会觉得食材好,菜品品质也好。
温馨提示:如果不是优质食材,是平常食用的食材,不要胡乱编造事实,诚实是商家根本,商家既然在食材来源上不占优势,那么就从食材的口感上来写。
三、描述食用口味:
菜品的口感是每位顾客最关心的,因此商家一定要在食材口感上着重描述。
在描述菜品口感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表示食用菜品时,嗅觉、味觉的感知词语。
例如嗅觉上:飘香、酱香、葱香四溢等
例如口感上:酥脆、外焦里嫩、脆爽、绵延、柔和、筋道、顺滑、软糯、滑嫩、Q弹、紧实肥美等
例如口味上:麻辣、爆辣、酸甜可口、奶香浓郁、汤味鲜美等
再例如在看食材上的感知词: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等
四、描写制作工艺:
掌柜描述中,描述菜品的制作工艺也是一种宣传菜品、吸引顾客下单的一种方法。
在描述制作工艺上可以着重写制作流程,例如“8小时小火慢熬高汤”、“十多种精选原材料”等。
五、营造故事性:
菜品也是富有生命性的,商家在写故事中,可以把它写成神话故事、传说故事或者民间故事等。
只要是能够关于这道菜的故事,都可发挥想象、打开脑洞的创作,一道属于这道菜的故事。
六、打造卖点:
餐饮店的任何一道菜,都有它的一个卖点。
在给菜品打造卖点时,一定要迎合顾客的想法,例如在冬天,开始保暖养生,在打造卖点时,就可以使用“养生暖胃”、“驱寒暖身”等词语,再例如一个粥铺,在打造卖点时,可以使用“健康养胃”、“暖心暖胃”等。
餐饮人一定运用好掌柜描述,吸引更多顾客进店下单,利用好这六点,你店铺里的掌柜描述就超越了周围商圈一半的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