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绿皮火车,前往千年古镇铜罐驿赶赴一场穿越时光之旅;在古香古色的陶家小镇中,探索城市里的汉韵田园。九龙坡引人入胜的可远远不止这些耳熟能详的打卡点。近日,九龙坡区文化旅游委发布了乡村旅游地图,其中既有绿意盎然的田园“小清新”,又有国际化的时尚风范,受到市民追捧。
卓润生态园露营。九龙坡区文旅委供图
露营好去处 天幕下聆听大自然的呼吸
近来,有不少市民带着帐篷来到西彭镇真武宫村的卓润生态园,零距离与大自然接触。
据了解,卓润生态园占地300亩,融现代农业观光、果蔬采摘、休闲垂钓、科普教育等为一体,还提供自家产的家常鲫鱼、卓润鸡等美食。
同样在位于三府村的大川西岛现代农业生态园里,既有现代化国标柑橘采摘园、青红脆李子采摘园、花果山香桃采摘园、珍稀水果品鉴园等水果采摘园区,还有黄辣丁、四大家鱼及珍稀鱼类生产基地,专业竞技垂钓区,中国国文化餐饮服务区,城市主流绿化乔木种植园,青少年体育竞技活动区和亲近自然户外活动区等,不仅能满足年轻人的休闲口味,也适合老人和儿童“打卡”。
大川西岛现代农业生态园。九龙坡区文旅委供图
据介绍,西岛山庄还将继续打造山林、悬崖、湖畔的民居,以及花海营地、亲水营地,为游客前来露营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陶家镇大溪河两岸。九龙坡区文旅委供图
时尚的“国风田园”受欢迎
在陶家镇大溪河两岸,有清栖谷汉韵文化景区,以汉韵、国风为主题。每年这个季节,菜园里菜苗青翠欲滴,翠堤垂柳吐绿,柳下繁花似锦,九龙十孔的古桥下溪水潺潺,古琴、古筝曲在谷畔悠扬。有不少市民着汉装、饮春茶、听筝曲,在茵茵草地上荡秋千,池旁垂下钓竿。
汉服文化爱好者刘悦盛装出行,在清栖谷拍出了一组“国风大片”。刘悦说:“趁着周末,在这样的田园慢生活环境里,彻底释放了工作压力,五一小长假再带着父母来体验”。
除了汉韵文化景区,还有以原有农村院落为基础,以家庭农场体验式为核心的西池田园。该田园位于西彭镇,是一处集品茶、餐饮、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
在这里,与家人挚友促膝长谈,欣赏茶艺师精湛茶艺表演,享受悠闲的品茗时光,也可到书法绘画室挥毫泼墨。
区别于单纯的水乡风光和园林景致,在西池田园各个风格都能窥见,且自有一番别样的乡野风情。淳朴的土墙茅舍、古朴的唐宋风格建筑群,让人恍若隔世,近来尤其受年轻人追捧,被评价为是一处“时尚的乡村田园”。
九龙坡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除此之外,还有蜿蜒曲折、风光秀美的铜罐驿镇大溪河生态走廊等,集自然观光、亲子陪伴、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
当前,九龙坡区文化旅游委整合乡村文化资源,结合镇街文化特色,打造了英雄湾村、黄金堡村村史馆等乡情陈列馆,申报铜罐驿镇大英雄湾村成为全国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陶家镇友爱村成为重庆市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铜罐驿镇、英雄湾村分别获评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看点和体验感。
据悉,2021年,九龙坡区吸引游客274.77万人次走进乡村、感受乡愁,带动群众就业人数2500余人,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人数3800余人,实现旅游年收入9875.89万元,推动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蒋海涛)
近,一种以小型会所空间为主体的新餐饮商业模式在广州悄然兴起。相对传统的酒楼,这种新餐饮空间规模较小,一般能容纳10—30人,餐厅摆放一桌或二桌,食客就餐需提前预约;而在功能上,食客们除了品美食外,还能在这里享受配套的设施和服务,比如可提供亲子游园活动、生日派对,等等。
“这种新餐饮模式受到商务、家庭聚餐消费市场欢迎,它具有私密性强、性价比高、休闲娱乐性强等优点。”在广州率先推动这种餐饮新业态的轩唛(广州)酒业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川生告诉记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人们的餐饮消费方式发生变化,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对小型、减少客流接触的私密空间产生了新需求。同时,由于精减了接待客人量,餐饮团队也能腾出精力提供高品质美食和服务。
据透露,这两年该新餐饮模式在广州发展迅速,今年还在省内外扩张,到今年年底预计门店数量将达20家;未来三年将在全国扩张至100家。
业内人士认为,各地政府持续加强消费提振,餐饮市场保持稳定恢复态势。而在市场上,餐饮企业积极创新,不断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新寻求消费增长。
在私密空间叹海鲜
厨师还与食客现场交流
近日,轩唛酒庄在广州的第8家门店在广州番禺南村正式迎客。走进店内,通透、宽大的酒架将室内空间划分成三个独立空间。入门处为茶室,三五客人正围坐在茶桌上聊天、品茶;穿过酒架墙,为正餐厅,一张大圆桌摆在正中,约可容纳10—20人,该餐厅的一面墙叠摆着一箱箱来自法国的轩唛X.O酒;继续前行,进入会议室,摆放着一张长条桌和两张长条凳,桌子旁边摆放有大液晶屏、投影幕,以及其他会议设施设备。
“我们在不同的会所空间,设有不同的装修主题,面积、格局、供应的休闲娱乐项目,每家都不一样。”广州地区业务有关负责人蒋武平说,有部分会所餐饮场所可根据食客要求,策划、布置不同的场景,比如亲子活动,会在空间里摆设适合小孩游玩的设施;商务洽谈类的,会为客人设计相应的菜单、提供相适配的场景摆设;若是家庭聚会、朋友聚会,会提供有卡拉OK等影视音响设施设备。
“头一次在酒庄里品尝海鲜盛宴,好吃又有趣。”一位食客体验了这种新鲜的就餐模式后,高兴地说。上周末,他应朋友邀请前来赴宴。到店后,无需点菜,专业厨师会根据当日新鲜食材制定菜单,当天菜单上就有加拿大翡翠螺、新西兰红宝石鱼、加拿大红参、厄瓜多尔白虾、澳大利亚肥牛等国外优质食材,经过厨师以清蒸、焖焗、红烧等粤菜方式烹饪后,再端上桌给客人品尝。
客人品尝美食时,当天的主理厨师还会站在餐桌旁,与客人交流制作美食的经验。“我们菜品吃的是食材的原汁原味。”据厨师介绍,在制作海鲜时,还加入少许轩唛X.O系列酒水,以微微酒香去除海产异味,更好地还原其本身的风味。比如一道轩唛X.O焗厄瓜多尔白虾,原材料厄瓜多尔白虾从源头全程冷链运输而来,制作时用轩唛X.O替代了传统焗虾时所加的料酒,让洋酒在锅中不断蒸腾钻入虾肉之中,品尝时才有鲜甜弹牙的美味感。
该新餐饮业态的创始人蒋川生,同时也是一位业内知名的海产供应商。在他的眼中,世界地图仿若一张海产图,各地在什么时节有哪些优质海产他都了如指掌。在他的带领下,轩唛酒庄不定期购进海产,让食客品尝各大洲大洋的滋味。
新模式未来或将
迭代为零售渠道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餐饮酒楼受到较大影响。然而,人们对于外出就餐消费有强烈的需求。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广州酒家、陶陶居、海底捞、太二等餐饮店客流量大幅提升。美团订座数据也显示,中秋节当晚的餐厅预订量同比增长49.6%。
蒋武平也提到,不少商务人士都有会客、就餐、小酌的需求,该会所型新餐饮将这些需求融为一体,打造出共享会客空间模式,并提供多种性价比高的消费方案,比如顾客在店内购买酒水产品即可免费用餐等。他举例称,在该模式餐饮店内消费的轩唛X.O酒,到目前为止销售量已比去年增长三倍;今年以来,他所管辖的店经常在周末日和公众假期被提前预订满。由此可见,该新餐饮业态在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对于这种会所场景化的餐饮业态,蒋川生有更大的野心。他表示,该公司正在逐步完善这种场景化的空间,未来将打造成共享的零售平台和渠道,届时会吸引更多品牌商家进驻,比如茶叶、酒类、食品、农产品、甚至家居用品等,品牌商可利用该场景进行展销、品鉴,或给消费者体验,对人、货、场进行创新整合,最终目的是促进消费,达到多方共赢。
在中国烹饪协会有关人士看来,前三季度各地政府持续加强消费提振,餐饮市场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在市场上,餐饮企业积极创新,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新寻求消费增长。
【记者】欧志葵
【作者】 欧志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查显示,近三成受访者已对任何网红社交活动失去兴趣,七成多网红社交活动的参与者不打算即时更新社交网络状态——
网红社交活动,你还爱吗?
快闪、飞盘、露营、剧本杀、围炉煮茶……这些年,各类休闲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也随之“乘风破浪”。《2022年中国兴趣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七成以上消费者的主要消费诉求为社交需求。以兴趣为抓手、消费为形式、网络时尚潮流为导向的种种网红社交活动在都市青年群体中“攻城略地”;但如今,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红社交活动正面临重新洗牌。谁的风头已逝?谁能独立潮头?谁又能不断进化、主导下一代网红社交潮流?
本期“今晚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腾讯问卷网络平台发起关于未来社交模式的主题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17份。对于丰富多样的网红社交活动,受访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阐释了对“下一代”社交活动的期待。
受访者社交形象画像
全部受访者中,女性占58.99%,男性占41.01%;在年龄分布方面,19岁至35岁占43.53%,36岁至50岁占36.91%,其他年龄段占比偏低;在职业类型方面,企业职工占36.91%,无业、待业或退休人员占15.77%,教师占11.67%,其他职业占比偏低。
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对自身社交现状较为满意;当满分为5时,受访者社交满意度为3.39,即整体上保持着一定的满意水平,同时还在寻求突破现状、提升满意度的途径。
从受访者目前的主要社交需求来看,获取人际支持(53.31%)、获得归属感(43.53%)占比最高;维护核心朋友圈的社交需求占38.49%,需求较为强烈;三成以上受访者有发展兴趣、放松身心、赢得他人尊重、希望认识新朋友等社交需求;约两成受访者希望通过发展社交活动告别单身或者加强亲子交流;一成及以下受访者的社交需求中还包括拓展业务以及掌握话语权。
年轻人患上“社交疲惫症”
正在读研的小冯悄悄地为师门聊天群设置了“消息免打扰”,这样就不必随时考虑是否要回复导师和同学们的消息了。她感觉自己进入了某种倦怠期,对网络社交感到抵触,也不想再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到“无法融入”的各类集体活动中。
“上本科的时候,我其实是挺爱说笑、交朋友的人。刚入校时,我参加了多个校园社团;前两年上网课时,我也找各种机会去参加社会实践,还想过要让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总数突破1000个……后来才感觉,联系人是加不完的,社交活动也是参加不完的,消耗时间越多,自己就越疲惫。”小冯花了一段时间“整理生活”,发现不同朋友圈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兴趣差异,如果每个圈子的活动都参加,会耗费大量精力和体能,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好朋友的来往中。
朋友聚会场景生活化
出于获取人际支持、获得归属感、维护核心朋友圈的优先需求,人们往往倾向于适用更多生活场景的社交活动。在与朋友相聚时,约六成受访者选择了聚餐、喝茶等餐饮休闲活动,四成多受访者选择了逛街购物等消费休闲活动,三成多受访者选择了学习讨论等教育学术类活动,近三成受访者选择健身运动等体育休闲活动和野营、远足、旅行类网红活动。此外,唱歌游戏等娱乐活动、看展观影等文化活动、陪娃游乐等亲子活动也受到一部分受访者的喜爱。
从受访者反馈来看,贴近市民生活的传统休闲活动仍然是大多数人社交的首选项;以健康生活方式和网红潮流文化为导向的社交活动往往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同时也因为更新换代速度快而缺乏忠实受众。
哪些“网红”正快速过气
在本次调查中,近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对任何网红社交活动失去兴趣。在各类网红主题项目中,受访者兴趣衰退较快的依次是钓鱼、飞盘、快闪活动。
钓鱼的传统受众往往集中在老年人群,近年来出于商业需求以及放松身心的需要,也有不少中青年人成为“渔友”,但由于钓鱼消耗时间和精力较多,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就难以长期坚持;快闪活动则需要较强的组织能力,通过网络招募或随机响应的快闪行动往往缺乏主题影响力,也难以给参与者带来良好的反馈,无法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飞盘运动兴起时间短,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小众运动大众化的代表项目之一。通过百度指数查询可知,网友们对飞盘的关注度在2022年以前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其搜索指数从去年3月开始提升,到去年7月到达峰顶后又逐渐回落,并在今年2月初基本回落至与去年2月初持平的水平,此后虽有较为平缓涨幅,但热度仍不及“巅峰”时期的三成;在天津,相关搜索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全国趋同,但整体曲线更为和缓。随着天气转暖,飞盘运动或存在一定的“回暖”空间。
哪些“网红”将持续发展
并非所有网红社交活动都只能是昙花一现,还有许多品类的活动仍然广受关注,并可能会在未来继续赢得居民喜爱。调查显示,受访者参与热情较为持久的分别是创意手作、音乐节、围炉煮茶;约四分之一受访者表示,今年还会继续参与野餐、露营等户外休闲活动。
在网红社交活动中,方兴未艾的围炉煮茶继续受到人们喜爱。网络平台发布的《2023咖啡与茶消费洞察》显示,今年以来,“围炉煮茶”搜索量环比提升2.5倍。野餐、露营等网红社交活动则在小圈子内经久不衰。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14402.8亿元。
文艺娱乐、户外休闲两类活动的热度持续,展现出都市人对于提升自我、发展兴趣以及增进亲子关系的两大诉求。随着年青一代消费者的崛起,趣缘群体的社交活动越来越频繁,小众社交也越来越容易发展成为大众瞩目的网红潮流。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在亲子活动中植入社交属性,既能维护成年人的社交圈子,也能引导儿童学习和开展社交活动,是两全其美的选择。与这两类需求相关的网红社交活动,无疑将获得更多受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展。
亲子遛娃全靠野餐露营
王女士在本月的社交平台动态中更新了一条:“夏天还没来,我就已经晒黑了。”几乎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她都带着孩子在户外活动,通常会去周边公园、城市绿地野餐;如果能约到好朋友,又正好有不错的营地推荐,那么去往郊区露营也是理想选择。
“这几年不光大人没怎么外出旅游,小孩子也憋得难受。现在我们只希望孩子能多出去跑跑,接触大自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据王女士介绍,她常去的公园里几乎都是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出来玩,铺上野餐垫,摆上零食和小玩具,即便是素不相识的孩子也能很快玩在一起,家长们就能趁机歇歇、聊上两句。虽然她没有通过公园户外活动交到好朋友,但她知道有很多全职妈妈在互加微信后会频繁相约带娃出游,因此她总结说:“户外亲子活动拓展了家长们的人际关系。”
重视安全性胜过流量
在参加网红社交活动前后,受访者首先要了解相关知识(52.05%)、约好同行玩伴(50.79%);其次,则是上网查询其他玩家的攻略(46.06%),充分学习他人经验;也有不少受访者希望充分了解相关活动是否存在某些潜在风险(33.75%),升级网络和拍摄设备(31.55%);从受访者咨询玩过的朋友(24.61%)和向未参与的朋友“安利”推荐(24.61%)的热情中,能够看出网红社交活动本身所具备的话题性,正在起到提升社交活跃度、增加人际关系“黏稠度”的效果。
虽然网红社交活动热度很高,但七成多参与者不打算即时更新社交网络状态。这说明,人们重视享受现实社交活动本身的安全性和趣味性,远超对互联网流量效应的追求。“网红”的广告示范作用较为成功地将人群“引流”向特定活动,却很难在社交媒体上形成铺天盖地的连锁反应。如果一项社交活动本身只是为了“拍照好看”,而无法给参与者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就很容易被替代、被淘汰。
集体费用一般“AA制”
大多数网红社交活动会为参与者带来额外的开支。本次调查显示,约三成受访者会为社交活动购置相应的装备。六成多受访者表示,乐于为单次社交活动承担51元至500元的开支;近三成受访者也有为单次社交活动设置501元至2000元预算的计划;极少数受访者持有其他社交开支计划。
在集体社交活动的费用承担方面,参与者均摊制(46.06%)最为常见;在少数情况下,集体费用也会由最有钱的人承担(17.98%),或发起者承担(12.30%),或作为圈子核心的领导群体承担(12.30%);由随机(游戏)选中的任一参与者承担全体费用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也有极少数受访者表示从不注意、也不了解费用分配制度。
从受访者反馈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认可并愿意担负社交消费,以及秉承较为公平的原则分担集体活动费用。经济层面的支持,是网红社交活动花样翻新、创意迭出的基础。
社交要传递人情味儿
对于未来社交的特点,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社交活动应该强调个人感受(58.04%)、提供有效陪伴(57.41%);四成多受访者认为社交的目的是为参与者提供心理支持(44.48%);三成多受访者强调,未来社交应在提供丰富多元的内容和形式(35.65%)的基础上简化流程(33.12%)、提升效率,同时兼具拒绝单方面索取能量(35.33%)、保持个人生活的边界感(35.02%)、朋友之间不要总是互相麻烦(34.38%)等年轻人期待的特征。此外,受访者对社交场景多样化兴趣并不高。
“网红”的特质在于求新求变,引领潮头才能备受关注,这就导致网红社交活动始终在不断进化、蜕变、更新换代,其热潮可以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三线城市,也可以在大城市居民率先尝试后,再被周边地区居民所接受。人们对社交活动的基本需求是不变的,只是随着时代发展、生活进步而不断产生更高的追求和更个性化的需要。无论是正在渐行渐远的飞盘运动,还是正在兴起的社区咖啡,所承载的都是人们暂时放下工作、享受社交生活的理想。在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变得简单、快捷和冰冷,现实世界的社交活动要承载情感传递的功能,就要关注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在活动形式和内容方面更具人文关怀精神,才能充分传递热闹的烟火气息和真挚的人情味儿。
记者 张译丹
来源: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