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侨网8月13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中国火锅已在北美洲各大城市的餐桌上找到最佳位置。“火锅芭比娃娃”披着安格斯牛排裙,像阿佛洛狄特从海面上升起一样,矗立在海鲜拼盘中。这道特殊的菜品出现在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刘一手”餐厅。
据美国《财富》杂志网站8月11日报道,虽然这种以肉汤为基础、直接在桌上烹饪的菜肴在美国餐厅已经出现多年,但近期一批专门经营火锅的店铺让它更加美味。这些餐厅增添了A5牛肉、日本牡丹虾、高档白酒等奢华选择。
随着“海底捞”于2013年来到美国加州亚凯迪亚(Arcadia),这些中国连锁店慢慢开始进入美国。自1994年以来,“海底捞”就令中国的顾客们赞叹不已。在位于北京的店铺门口,人们需要排队等候数小时,而店家会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按摩和美甲服务。在美国,它最出名的地方在于服务员会在桌旁用面条起舞。
近期,“海底捞”开设了第一家位于加州之外的店面,选址于纽约法拉盛。这家店的等候区提供免费的手机贴膜、珠宝清洁和手部护理服务。这家公司很快还将开设两家新店,都在美国西雅图地区。不过,在它等待向加州外扩张之时,火锅领域的对手已经出现了。
“刘一手”起源于中国重庆,在全世界拥有1200多家店。它在2018年首次进入美国,在加州圣马特奥(SanMateo)和法拉盛开业。今天,“刘一手”扩展到了波士顿和西雅图旁的贝尔维尤(Bellevue)。虽然在这些店里你找不到“火锅芭比”,但你能发现A5牛肉、手工虾滑、海鲜丸子。食客们将这些无可挑剔的肉片涮入浓汤中,迅速烹熟,然后蘸上调料(调料可以在自助形式的“调料吧”上制作)。这些食材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比如海鲜会放在船中,肉类以养眼的方式摆放。菜单有很多页,里面有各种选择。
“豆捞”(Dolar Shop)的名字并不是dollar的笔误,而是一个中国词语,意指人们不放弃任何机会地努力工作、积累财富。“豆捞”2004年从澳门发家,如今在伦敦、巴黎、东京、迪拜等地已经有50多家店。位于法拉盛的这家店2015年开业,拥有自己的“芭比牛肉”。西雅图地区的一家店在2018年开业,该品牌还计划进军波士顿。
一个个单独的火锅让你不用再共享,菜品的摆放也独具一格:壮观的海鲜拼盘被干冰围绕;面条摆在定制的木床中;手工肉丸就像是彩盘上的艺术品。活的牡丹虾呈圆形排列,面朝上,中间点缀着一簇花。为了防止桌面拥挤,分层的架子将和牛摆成一座肉塔。人们会穿着高档服饰来到这样的筵席,为了防止汤汁飞溅,这里还提供一次性围裙。用餐结束后,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免费的冰激凌。
虽然这种火锅已经在中国兴起十多年了,但它们却是最近才在美国华人聚集地取得进展。但目前的开业热潮已经显示出了广阔的吸引力:“海底捞”西雅图店将选址于西雅图市中心,面积近8500平方英尺(约790平方米),能容纳300人。2018年该公司在香港上市时,它以每3天开一家店的速度扩张,市值达120亿美元。
这意味着中国火锅连锁店进入美国的浪潮才刚刚开始。“大龙燚”(Da Long Yi)2019年早些时候在曼哈顿华埠开设了第一家美国店铺。(李怡)
< class="pgc-img">>、2024清明假期大众消费的3个特点
2、全国各地火锅店营业额、翻台率呈现双增长
3、火锅老板如何顺势而为的4个建议
第 1567 期
文 | 张冬
清明假期各地上演“人从众”
1.19亿人,花了839.5亿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国各地一片沸腾。
文旅部披露,2024年3天清明节假期的旅游数据,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按此计算,人均消费433元。
交通运输部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亿人次,日均2.47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53.5%。
◎假期下的北京前门
大家都敢出来消费了。
国内人太多,很多人将目光瞄向了国外,上海边检总站披露,2024年清明节假期期间,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达28.2万人次;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数达25万人次。
能出国消费的,绝非泛泛之辈,较之2023,从另一角度讲,大众的消费信心正逐渐恢复。
还有在社交平台上大火的开封、天水以及淄博,也在清明假期迎来了一大波流量。
像开封,美团文旅订单量同比增长近4倍;清明假期前两日,天水游客接待量达到65.76万人次;淄博更不必提,根本烤不过来,八大局的日客流量更是达到10万人次。
◎假期下的南京
清明假期,文旅的火爆带来了餐饮的热潮,大众不仅要饱眼福,更要饱口福。
来看一些火锅品牌在清明假期的表现。
海底捞全国1300多家门店,日均接待顾客人次超170万。
餐创联会员单位、东北火锅巨头熊喵来了火锅,三天接待顾客36万人,日均翻台4.7,营业额较平时周末提升35%以上。
巴奴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城市的部分店铺,翻台率达7次以上。
赵美丽火锅,清明假期客流量较周末提升超50%以上,一二线城市门店店均翻台5.3轮、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店均翻台3.8轮,重庆单店最高翻台超7.6轮,杭州区域单店最高翻台超8.5轮。
餐创联单位程蝶衣火锅馆营业额比平时增加24.3%,全国各城市门店 客流增长150%,翻台率较平时增长120%。
◎清明假期下的程碟衣
清明假期,餐饮行业如同春风中的鲜花,正全力绽放、火力全开。
火锅行业会否迎来
一年的高峰
清明长假餐饮业的火爆,让诸多餐饮人看到希望,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24,将是餐饮行业复苏的元年。(去年也有专家发表过类似言论)
在经过2023年的观望之后,大众的消费意愿度开始提升,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大家的口袋,也慢慢鼓起。
此次清明假期,大众出行有3个特点。
第一、短途大于长途出行,也就是说,大众在进行试探性消费,即“我想花钱,但不想花太多”,相比去年紧捂钱包,已是莫大进步。
第二、小城市变得热门,据央视发布消息,从出游热力图上来看,天水、大同、景德镇、秦皇岛、开封、泰安、湖州、徐州、烟台,成为清明节热门旅游城市,足见,地域特色成了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另据统计,国内十大热门场站多为广州、上海、杭州、南京、郑州等地,用户从一线、新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流动的特征比较明显。
第三、“社交平台+假期+民俗文化”成文旅王炸,赏花、放风筝、露营、文化节,全国各地为揽游客,各施奇计,提供最具“政通人和”的氛围。
以本次清明假期为支点,火锅餐见在采访众多火锅人后,梳理了一些关于2024火锅行业观点,总结如下。
◎清明假期下的赵美丽
从大势来看,2024年火锅行业在品牌创新、开拓下沉市场、挖掘地域特色、健康饮食等方面,存在诸多机会点。
·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点做创新
2023年的火锅行业,见证了一系列新品类、新品牌的诞生,诸如渣渣牛肉、鲜烧牛肉、油卤串串、冒烤鸭(老品类复燃)的爆火,通过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一度红透网络,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也引来大量加盟商、
不过,一些品类的热度往往快速升温,又迅速降温,可以预见,市场对于创新形式的接受度很高,愿意尝试新东西,但顾客总喜新厌旧,所以,大众消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需要观察。
火锅人也应思考长久吸引流量的原动力在哪里。究竟是产品、服务?还是便捷高效?找到核心关键,不断追击优势、不断强化体验,才有制胜机会。
品牌应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围绕核心价值点去做品牌的长期建设以及培养顾客忠诚度。
·下沉市场尚处于增量状态,品牌应一击必中
2024刚开年,海底捞就放出大招,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九毛九、珮姐也纷纷敞开怀抱,迎接加盟商。
此举意味着,火锅行业正进一步迈开连锁扩张的脚步,根据《2024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火锅行业连锁化率已从2019年的15.1%,上升到2023年的27.8%,远超餐饮大盘(13%—20%)。
◎假期下的熊喵来了
随着大众对品牌的认知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连锁企业的优势愈加明显,一些无品牌或品牌度低的企业,将会迅速衰落直至消亡,“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相关数据显示,在下沉市场,2023年的火锅门店数实现正增长,而一二线市场,则出现了负增长。
可见,下沉市场仍是一块可继续挖掘的风水宝地,更是一些火锅品牌的增量市场。未来,火锅行业包括餐饮业的增长点,将更多地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地区,火锅人还应因地制宜,做好产品规划、调整运营策略。
及早下手,就能及早准备,免得更多外敌进入、大军压境时兵荒马乱。
·地域特色,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热门
虽然预制菜的发展,能让大众足不出户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但到店消费的氛围感和烟火气,却非预制菜能比拟,地域特色,长期内仍是餐饮热门。
像去年酸汤火锅的兴起,就是地域特色走向全国的一个佐证;还有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也让火锅人看到了地域文化的力量。
◎酸汤火锅
从异业看也是如此,相关数据显示,中式快餐门店数占比(全国快餐门店)高达46.1%,而地方小吃的增长率竟达到13.6%,可见地域特色的小吃,正全国蔓延。
这一特征的背后,是地域力量的反映,火锅人可通过挖掘和推广地方特色美食,来实现品牌的差异化和门店扩张。
但需要注意的是,品类自身的周期一定要考虑在内,如果一个品类处于上升期,自然没问题,如果处于衰落期,这碗冷饭很难炒火。
冒烤鸭就是典型的例子,源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个小吃,即便是用新手段、新供应链重做一遍,但仍挽救不了品类,这可以理解为气数已尽,新技术的使用,不过是延长周期,续命而已,撑不多久。
还有一些“兴于某地、困于某地”的品类,就不必拿来拿去“移植”了,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别跟古训闹别扭。
最典型的要数螺蛳粉火锅,两广火爆,出去平平。
◎螺蛳粉火锅
·健康饮食,是大势所趋
无论是国人自身的觉醒(疫情),还是国家的战略(大健康),健康饮食都是未来重要趋势。
这几年来,大众对餐饮品质和体验的需求,也在水涨船高,除了性价比,大众还提出了“质价比”,即在同样性价比(价格、功能)的水平下,谁的品质更高。
根据美团报告,大众对健康饮食的认知排名前三的是,第一、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第二、天然新鲜,无有害添加;第三、富含优质蛋白。
火锅老板可根据这一需求,呈现并提供更健康营养、更新鲜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
这两年,牛肉火锅、鲜货火锅、海鲜火锅的兴起,也正是大众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反映。
◎某鲜货火锅店摆设
另外,火锅企业多为传统思维运营,急需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效率,还能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企业能够通过数字化优化运营、提升服务质量。
最后
2024究竟会不会反弹,多数火锅人持悲观态度,然而,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从大环境上看,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拐点,中国有14亿人口,在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存在着极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这是中国特有的“转型红利”。
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城乡结构升级等等,都蕴藏着巨大潜力,这其中,存在各式各样的机遇。
这既是一场心力的角逐,更是一场耐力的比拼。
中国日报5月30日报道,中国拉面馆在瑞典每天顾客排长队,网友表示:果然中餐的魅力无人可挡!
另据当事人介绍,他创立了海外兰州牛肉面品牌,致力于把兰州牛肉面全球化。花300万元在瑞典开了一家兰州牛肉面,国外快餐汉堡炸鸡能开遍国内,相信我们中式快餐也能开满欧洲街头。
“老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汤面,从早到晚一直在排队,汤都喝完了,老外食客甚至超过了华人!”当事人说,还有网红争先恐后来店里拍摄拉面过程,把拉面师傅拍成了当地的网红。
(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中国馒头亮相法国面包节
其实,除了上述兰州拉面,中国还有许多美食在海外受青睐。从馒头到火锅,中国味道早已香飘海外。
近日,在一年一度的法国面包节上,一众黝黑肤色的面包里,突然出了个“异类”。
(图源:央视新闻)
中国传统美食馒头,以洋气的名字“MANTAO”登场,还有了新的“职称”:中式无糖面包。
但其实这几年,中国的传统面食,早已悄悄火遍了世界。偷偷火遍世界的中式面点,去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面包大赛上,中国队击败东道主法国,赢得冠军。
法国媒体写道:震惊!中国人赢得了著名的世界面包大赛!
(图源:央视新闻)
而这次比赛中,中国队就在面包中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食材,比如青稞、鸡头米、花椒、孜然、潮汕牛肉丸等,让老外见识了中式面点的潜力。
这还没完,在欧洲的另一边,冯英杰、林业强等组成的中国队,在德国成功卫冕IBA世界面包锦标赛冠军。
(图源:央视新闻)
而助他们夺胜的关键,正是西藏青稞面,中国的传统面食,已经悄悄地征服各国人民的胃。
(图源:央视新闻)
在法国巴黎,南翔小笼包已经成了一道热卖美食,每次开店都会引来长长的人流排队购买,不仅是面食,这两年各类中国餐饮组团“出海”,强势席卷各国。
火锅、麻辣烫、螺蛳粉……组团出海
这两年来,各种品牌的火锅、麻辣烫、奶茶,成了“出海”主力军,横扫各地街头,营造出一种,“出国了又好像没出”的奇特风景。
(图源:央视新闻)
紧跟在这些连锁品牌之后,各地方菜系和小吃,也在逐步加入中餐“出海”队伍,浙菜、湘菜等品牌表现得尤为积极。
还有螺蛳粉不仅火遍全国,在海外也吸引了一众主流媒体的关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写道:虽然螺蛳可能是螺蛳粉的特色所在,但其实,酸笋才是螺蛳粉的灵魂。螺蛳粉里为什么没螺蛳?日经亚洲(NIKKEI Asia)很专业地做了介绍,因为螺蛳肉主要用来炖汤底。
螺蛳粉不同于调料大众化的方便面,它的配料多达9包,且都是真材实料。有些螺蛳粉的配料甚至有脆萝卜和蛋。在海外的亚洲超市,螺蛳粉也成了热销商品。
相关数据分析,预计到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近3万亿人民币。
极目新闻综合中国日报、当事人社交账号、央视新闻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