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商隐社,作者 | 旁门镇,编辑 | 齐马
号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的酸菜,竟是在“土坑”里腌制的!视频显示,工人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脚,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将烟蒂直接扔到酸菜上……
今年“3.15”晚会上,湖南岳阳多家蔬菜加工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老坛酸菜”一词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前几天刚吃了老坛酸菜方便面,实在无法接受。”
一时间,康师傅、统一、肯德基、麦当劳等知名企业都因插旗官网显示的合作客户介绍卷入到这场风波中,纷纷致歉。
推出老坛酸菜面多年的康师傅、统一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最近几年,销量、营收乏力的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企业都在追求高端、营养,产品顺势提价。但这次“土坑酸菜”事件无疑会让方便面企业遭受一些信任危机,“不健康”的印象会被消费者再次强化,“高端”、“营养”变成了有视频有真相的打脸。
但或许,这也能更快逼迫他们进化,毕竟,回看中国泡面江湖的一系列往事,除了用概念砸市场、价格战、营销战、渠道战,方便面行业“无大事可叙”很久了。
01 财富密码
不论在火车站、网吧,还是在深夜的公司、独自一人的家中,能简简单单让人们感受到片刻慰藉的食品,少不了泡面。
方便面作为食品工业的结晶,是在1958年的日本,由被称为“Mr.Noodle”(面条先生)的安藤百福发明的。
2007年,96岁的安藤百福去世4天后,《纽约时报》一篇题为“感谢Mr.Noodle”文章中写道:
我早先认为方便面和战后日本出现的本田Civic ,索尼Walkman以及Hello Kitty 一样,也是通过公司成员的集体努力所诞生的奇迹,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作者显然把方便面跟本田、索尼的硬核产品,以及代表日本动漫的“萌星”Hello Kitty都看做“奇迹”般的发明。
文章认为,与通过集体努力创造出来的其他三者不同的是,方便面是安藤百福一人,前后花了长达1年时间研制出来的。
然而,商业史一遍遍告诉我们,仅靠个人有限生命和精力下的努力,最多只是小打小闹,要创造出深深楔入人们生活、到现在全球年销量1000多亿份的品类,根本离不开背后大时代的推波助澜。
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指导下进行重建,受到美国人的经济统制,“日本经济是坐在一辆摇摇晃晃的破车上走过来的”,战后的日本工厂和运输设备大部分被毁坏,再加之600万人从海外撤回国内,多重因素影响下,发生了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紧缩财政和金融的“道奇计划”应运而生,有效遏制了通货膨胀,为日本创造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紧接着,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让日本做起了“特需供应”这门大发战争财的生意,为美国盟军提供物资补给和服务。1950—1953年,特需为日本带来了每年9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这笔收入盘活了日本经济。
日本充分利用从朝鲜战争赚到的启动资金,调整自身的能源结构,投资升级工业设备,到1955年,国民收入及矿业工业生产额等大体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于是,日本人可以自豪的在经济白皮书中写道:“已不再是战后”。
在1956至1973年这段时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速10%左右。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的生产关系和生活习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人们追求时间就是金钱,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创造更多价值。
可见,当时的日本已经具备了产生方便食品的最佳条件,而此时,在失败边缘摸爬滚打的安藤百福似乎也嗅到了大时代背后的财富密码。
02 绝妙配比
经商有风险,安藤百福曾在掘金路上吃了两回牢饭。
早年间,22岁的他创办了一家百货公司,在台湾地区和大阪经营服装批发生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
但好景不长,日本军政府时期他被竞争对手诬陷倒卖军用物资,被宪兵拷问后投入监牢关押了一年。另一次坐牢,是因为在1946年被驻日美军发现偷税漏税,被关押了两年。
1948年出狱后的安藤百福浮浮沉沉地做着海水制盐、海产品养殖的生意,随后几年合伙的一家信用社又意外倒闭,有着连带责任的他几乎赔光了所有财产。
1958年,被不断摧残的安藤百福已48岁,他如74岁再创业的褚时健一样,相信“失去的只是财产,经验早已化为血肉融入身体”。
凭着对人们饮食愈发追求速度的观察,以及日本人对拉面的热爱,安藤百福萌生了发明方便面的想法。
这一年,他在自家后院搭建了一个10平米的小屋子,开始研制方便面。他买了一台二手制面机和一口直径1米的大炒锅。每天不等天亮就进到小屋研制方便面,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
安藤百福的目标是研制出一种味道好、易保存不变质、食用简便、价格便宜又卫生的方便面。
他做了扔,扔了做,悟出一个道理:
“制作食物重在配比。所谓食品研发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与失败中发现这唯一的绝妙配比。”
经过多次试验,在“安藤小屋”发明的“瞬间热油干燥法”成为制造方便面的关键技术。面在热油中,水分受热蒸发出来,使面干燥不易腐败,在包装袋中注入开水后随着鸡汤粉末的溶解,面就恢复到了原本的状态。
为什么采用鸡肉做调味料?因为鸡肉的汤汁本身味道鲜美,将来投放到世界市场时也不会触犯其他国家的宗教和种族禁忌。
“鸡味拉面”上市之初,安藤百福发起了免费试吃活动,一方面是造势营销,另一方面可以听取大众的意见和反馈,当时人们对这种加了热水会变形的“魔术面”充满好奇,纷纷打电话订购。
市场对鸡味拉面的需求太大,批发商们兜里怀揣着四五万日元的现金守在工厂里,等待着产品出厂。他们的卡车绕工厂排了一周,甚至一直排到了国道附近。
安藤百福也顺势创立了日清食品株式会社,第一代“鸡味拉面”销量逐年陡增,销售额在1963年就达到了43亿日元。
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也投入到方便面的生产中,1970年日本的方便面产量达到了36亿包!平均一个日本人一年吃掉30多包泡面。
这样病毒式的传播速度,不是单靠伟大发明就能实现的。时代给安藤百福提供的,不只是日本起飞的经济和扩大的消费量,还有铺就完成的基础设施,商业销售网络的成熟,以及开始播放电视节目和广告的NHK等媒体。
借助这股潮流,方便面席卷日本,然后跨越国界来到韩国,依靠美国进入欧美,还根据欧美人使用刀叉的习惯,研制出更方便的杯装泡面,随后传到全世界。
早在1970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厂就从日本引进了方便面生产技术设备,但工、农、商各方面不能对方便面工业发展有一个支撑。就拿最简单的、方便面最主要的原料小麦来说,其品质直接关乎面条的口感,如果蛋白质含量低,做出的面条就容易断,含量太高了又会发硬。中国农业技术不发达,小麦育种做得不好,品质都跟不上,又不能过多进口,做出的方便面饼口感比较差。
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并不具备日清在日本崛起时的那些时代条件,泡面对于普通大众仍然是遥远而未知的存在。
直到追求工业化和效率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时,普及方便面的日子也就近了。
03 引爆市场
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高歌猛进,绿皮火车满载着未来和希望,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是特有的满足。
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市场被引爆,也是源于一次火车之旅。
1991年的一天,31岁的台湾青年魏应行来大陆创业失败,赔光了从台湾带来的1.5亿新台币,关闭了内蒙古的一个工厂,坐上了回北京的火车。
车程长达18个小时,期间他泡了一碗从台湾带来的统一方便面,没想到引来了很多好奇的目光,大家对这种用热水一泡就能吃的面很眼馋。
身处大潮涌起的时代,魏应行仿佛看到了当年安藤百福眼中的财富密码,他敏锐地觉察到:“大陆这么大,坐火车的人那么多,方便面的市场该有多大”。
不久后,他带着800万美元再次来到大陆,在天津创立了一家公司,专门研发符合大陆人口味的方便面,后来就有了遍布全国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
相较于今麦郎诞生之初要求职工带资进厂,两次都带着巨资来大陆创业的魏应行是有家底的,当时魏应行兄弟四人共同经营从父亲那继承来的名为“顶新”的油坊,在台湾岛发展磕磕绊绊,就四处寻找机会,老四魏应行在大陆各省辗转奔波,做食用油生意没做下去,却意外发现了方便面的机会。
现在康师傅只是“顶新帝国”的一个品牌,德克士、味全、全家FamilyMart等都在顶新旗下,除了食品,顶新在粮油、地产等领域都有涉及,是在大陆成功发家的台企之一。
或许之前在各省兜兜转转的经历让魏应行对大陆民众的口味特别了解,红烧牛肉面最早在大陆的方便面中加入了酱料包,口味重、用料足,虽然未必有真肉,却极大满足了长久食物匮乏的民众对肉的渴望。
经过两个月的经销商试吃,以及在央视黄金时段大打广告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甚至出现批发商提着一袋袋现金来订货的名场面。
康师傅大本营在爱吃面食的北方,为了开拓南方市场,解决物流问题,魏氏兄弟制造了500个火车皮主动赠与铁路局挂靠,康师傅每次只使用其中的5-10个用来运方便面,这样顺利把方便面运送到了各地经销商手中。
与之相映衬的是,康师傅投放大陆市场的第15天,占领台湾岛食品行业半壁江山的“面霸”统一也紧跟其后到大陆投放统一鲜虾味方便面,但大陆民众对这种清淡口味兴趣不大,从刚开始就被康师傅甩在了身后。
双方更大的差距是在渠道上。
统一在台湾岛算是“正规军”,有兄弟企业“统一超商”的支持,很容易就能把产品布满超市、便利店网络,但来到大陆后,超市少、便利店没发展起来,更多的是批发、私人超市和街边零售店,统一按照以往的打法显然不适应,渠道推进缓慢。直到2011年左右才刚开始布局北方一级市场外的渠道。
那时中国方便面市场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刚进入中国内地不久的日清、营多等进口品牌,价格不菲;另一种就是只有单料包的便宜产品,口味寡淡,只可用来果腹。
在这些良莠不齐的产品中,最知名的品牌叫华丰,是“中国方便面一哥”熊毅武创立的,它最初生产了抓住广东人民胃的三鲜伊面,由此北上,借助“食华丰,路路通”的电视广告在方便面最初普及的80年代向大江南北扩展。
当康师傅和统一在大陆开枝散叶时,华丰内部却发生巨大转变,被印尼财团“金光集团”收购,大量外资人员进入管理层,做出了一些脱离实际的经营策略,比如架空经销商,搞直销。导致华丰市场份额不断降低,一蹶不振。
1994年,“面王”的桂冠已经落到了刚来大陆建厂两年的康师傅头上,这年康师傅方便面销量达2亿包,占中国大陆普通方便面市场份额的30%以上,高档方便面市场份额的50%,把统一按在地上狠狠摩擦。
统一比康师傅晚来大陆15天,却在后面一直苦追了几十年。
04 低端起家
来自台湾岛的康师傅和统一凭借对方便面产业技术、营销更早一步的认知,牢牢在中高端占据了大陆消费者的心智,不仅对方便面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连带着影响了肉类香精、添加剂及调香、面质改良、制面设备企业发展。
大陆原有的上千家方便面厂被“面王”和“面霸”挤得东倒西歪,一半生产线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中一部分转型生产没有品牌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比如“康帅傅”,生产方便面似乎不再是一门好生意。
上千家企业中有一些曾排进了全国方便面销量的前几名,像山东的三英、漯河的南街村、商丘的科迪等。但经过一轮轮市场搏杀,只有两家最终坐在了康师傅和统一的牌局上,这就是河北的华龙(今麦郎前身)和河南的白象。
范现国在1994年创立华龙时,很多规模较大的方便面企业纷纷倒下,因为他们都打算跟康师傅、统一一决雌雄,结果被一剑封喉。
那时方便面的第一战场是城市,很少有规模稍大的品牌关注农村和城镇的8亿农民市场,这成为华龙发力的方向。
事实上,在中高端市场,已经没有康统之外的企业做大做强的余地,进军低端市场,既是一种策略,也是华龙这种“后来者”被逼无奈的选择。
华龙推出的方便面每袋不到一块钱,跟康师傅从接近2块钱到5块钱不等的各档次方便面形成了鲜明对比,受到了北方农村市场的欢迎,在很长时间里,华龙方便面几乎就等于农村方便面。
在下沉市场摸爬滚打的一般都极其重视经销商,比如OPPO、vivo,与经销商都通过稳固的价值网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华龙同样如此,除了给经销商回扣外,还给经销商按照销售业绩配股,后来还实施了“百万富翁工程”——通过2-3年合作,在经销商中形成100名百万富翁。
华龙西北地区的总代理王中旺是范现国的老乡,他靠代理华龙方便面淘到了第一桶金,摸清了门路后干脆自己干。
1999年王中旺与13位合伙人集资成立中旺食品有限公司,2000年与康师傅合资成立三太子实业集团,此时康师傅已经注意到了下沉市场正在崛起的消费实力,也想削弱华龙的力量,便跟中旺推出了一个叫“三太子”的品牌,比华龙更实惠,有双层面饼,分食着华龙的农村市场。
存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情节是,小时候花不到一块钱买一袋三太子方便面,一半揉碎了撒上调料干吃,另一半泡着吃,那是简简单单的快乐。
后来王中旺又推出了一个名重一时的高端方便面品牌:五谷道场。
除了经销商,华龙在营销上也极其接地气,比如在东三省,华龙的面叫“东三福”,号称是“咱东北人福面”,给的量比当地品牌大得多,迅速收获了东北市场,很多东北人甚至长期以为“东三福”是东北特产;在经济稍微发达的东部沿海乡镇和农村,华龙用的是比较日系的名字“六丁目”;而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南一些南方城市,又成了“华龙小康”。
白象同样也是靠中低端市场发家,姚忠良在下沉市场大举铺设销售网络,同时用了最具吸引力的低价打法,当时华龙在下沉市场的份额大约是白象的7倍,白象盘子小,灵活降价压力不大,但华龙如果跟着降,会侵蚀更多利润。
更重要的是,当时华龙被困于低端久矣,主要精力放在其高端产品今麦郎上,准备借此发起与康统在中高端的战争,所以给了白象时机。
05 向上、向下
到了2000年前后,一大批方便面企业在遭受康统的挤压和华龙、白象、中旺等的价格战后死掉,有效运转的只剩下50多家。
接下来的战争就主要在四大军团——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台资、外资军团;白象领军的河南军团;华龙、中旺为代表的河北军团;锦丰代表的南方军团之间进行。
华龙、白象、中旺等在稳固了低端市场后就开始冲击高端,因为对于定价更高的方便面产品,企业的生产成本实际上只增加了20%—30%,但高端方便面的利润、铺货价却比原来高出50%—70%。
更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下沉市场的消费水平和品味也在提升,低端品牌需要通过高端拔高一下自己,即便高端市场份额不大,最后回落下来也可以顺势走中端,能提升一个档次。
而康师傅、统一考虑的则是进一步开拓下沉市场的占有率。
一上一下,缠斗不息。
最先由下往上冲击的是华龙,在推出诸如华龙红红红的高档面失利后,冷静下来,推出了今麦郎,发明了一个叫“弹面”的新词,是说自家的面条有韧性、弹性好,这一卖点与康师傅、统一注重产品色、香、味,卖感官刺激和诱惑的营销区别开来,卖得很火,2005年销量就达到了15亿,占到了华龙总体销售额的1/4。
在高端站稳脚跟的华龙为了抢夺更多市场,还向康师傅的腹地——红烧牛肉面发起冲击,推出了今麦郎上品“卤蛋红烧牛肉面”,在面中加一个卤蛋,宣称“有料就是不一样”。
为了极力宣传这颗蛋,华龙请来了葛优做代言,在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广告时间,葛优指着咕噜直冒气的卤蛋红烧牛肉面,比划着说,“红烧牛肉面,老是一个味,群众不满意!产品该升级了!”直指这是在“康红牛”基础上做的升级。
五谷道场靠“非油炸,更健康”的形象在油炸方便面市场鹤立鸡群,那时候的五谷道场有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华龙之后,白象也开始在健康上做文章,推出了“骨汤方便面”这个新品类,上市仅8个月就卖出6000万包。
而华龙的老对手中旺也在2005年抓住了“拒绝油炸”的风口,推出“非油炸、更健康”的五谷道场,2006年销量就突破了20个亿!
当年康师傅联合中旺组建三太子实业在下沉市场阻击华龙,但当中旺发展起来后不甘呆在低端市场做平价面,推出了“中旺面馆”系列、“拉面一族”系列等冲击中高端,甚至反噬到了康师傅的市场,于是双方决裂,曾言“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的王中旺割让了“一碗香”品牌和3个生产基地,才从康师傅那里完成了“赎身”。
除了之前合资中旺,康师傅还在农村市场搞了个“福满多”品牌,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福满多食品”生产系统,区隔现有品牌及市场。统一也推出了平价面“好劲道”。
在这一波大战中,方便面巨头各个如狼似虎、奋勇当先,唯有统一显得有些佛系,而且统一始终没有造出一个讨消费者欢心的新概念,只是不断地跟随——在与康师傅争“口味”市场的同时,也在和今麦郎弹面市场争“劲道”,同时又和白象争“大骨面”的市场。
这样下来,统一的市场份额不仅落后于康师傅,还被华龙、白象甩在了后面。
真正让统一再次崛起成为行业“老二”的,靠的就是老坛酸菜面。
06 无限战争
2008年,“统一”已经降到行业老六,销售收入低于15亿元,低于行业名不见经传的老五“斯美特”。
在来到大陆的漫长岁月里,康师傅和统一在价格上、广告上有过无数次的明争暗斗,而结果是统一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年可卖到70亿元,统一同样的单品却只能卖1.2亿元。
这也就罢了,还被后面的一众后起之秀超越。
统一痛定思痛,采取市场收缩战略,同时调整产品线,2008年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之前在西南地区很受欢迎的老坛酸菜面,犹如给多年稍显平静的方便面市场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改变了行业格局。
2011年底老坛酸菜面这一单品销售额接近40亿元,2012年这一数字逼近50亿,此前只有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达到过这一高度。统一再次回到了方便面亚军的位置。
康师傅见状坐不住了,在统一完成“老坛酸菜面”第一批样板市场后,康师傅紧跟着实施了“快速复制”的市场战略。
这种复制战略由来已久,早在1996年“统一”推出每包2元的“统一100”,康师傅则上架“面霸120”反击;平价市场上,“统一”上架每包0.8元的“好劲道”,康师傅打出每包0.7元的“福满多”;后来“统一”推出了“汤达人”,康师傅就复刻出“汤大人”。
康师傅跟某腾一样奉行“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原则,来一个仿一个,等“统一”把老坛酸菜面的市场培育差不多,选择适当时机切入老坛酸菜面的康师傅,在主力产品以外紧跟统一新品,可以节省培育消费观念和市场的成本。
双方陷入到了激烈的竞争,那时期超市的方便面区域,一边是康师傅“两桶老坛酸菜面加一瓶阿萨姆奶茶,售价9.9元。”另一边则是“老坛酸菜牛肉面三桶促销装只卖10.3元。”双方还推出了购面送火腿肠的活动,对这个新开辟出的市场分毫不让。
双方在广告宣传上也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
统一酸菜面聘请亲民主持人汪涵为代言人,康师傅酸菜面就力邀“国民女神”姚晨代言;统一称自己是销量第一,康师傅便强调产品选用地道陈坛酸菜。
而统一也随后将汪涵代言的广告语调整为:“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模仿得再像也不是统一老坛!”。
康师傅很快就缩小了与统一在老坛酸菜面市场的差距,这得益于其强大的渠道。
2012年是康统打得最为激烈的一年,彼时方便面市场已经进入到了“零和竞争”阶段,新增的市场份额都是从对手那里通过拳拳到肉的比拼抢过来的。
那年“九一八”前夕,日本因钓鱼岛事件引发了众怒,被日本三洋控股33.18%的康师傅被传“为日本购中国钓鱼岛捐3亿日元”,顿时引起民众对康师傅的抵制,康师傅连日销量下滑,股价遭受重挫。后经康师傅调查,慢慢锁定背后的操纵者是统一。于是,康师傅也开始爆料统一的日资背景,双方陷入口水战。
这一年,很多人发现超市、便利店货架的统一方便面没了!先是东北尤其是沈阳的大部分大超市、大卖场及小型的私人超市,然后是上海的全家便利店。
后有媒体爆料,康师傅当时实行了“排统计划”,不计成本向各销售点补贴至少500元/月,欲将统一明星产品老坛酸菜牛肉面赶出渠道,让统一损失了几万个销售点。
不久,统一要求“小卖部里贴了统一的广告,就不能再贴康师傅的广告”的传闻随之传出。
方便面市场从来都竞争激烈,各大品牌都在不断用新品类和新概念撞击市场,价格战、营销战、渠道战不停歇,经过无数场战斗坐上强四强的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并不像北欧神话里的“诸神黄昏”一样,战至最后有个了结,而是无休无止,陷入到了无限战争。
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年销量超450亿份的全球最大方便面市场,这个市场依然由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和白象坐镇前四,形成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2021年方便面厂商销售额市占率(%) 资料来源:Euromonitor、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07 小结
在“谁也无法彻底打败谁”的前提下,对手就在外部。
自2013年起,方便面行业经历4年的外卖平台的冲击,方便面行业销量整体下滑,中国地质大学经管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外卖市场规模每增加1%,方便面消费量就会减少0.0533%。直到2017年销售额才开始回升,到2020疫情又有所升温。
此外,随着多样化需求的增多,日本日清、合味道、韩国火鸡面、辣白菜牛肉面等舶来方便面的走红,以及螺蛳粉、米粉、自热火锅等众多方便食品的出现形成了一个“长尾”,慢慢侵蚀高高在上的众多方便面巨头。
最近,随着面粉、棕榈油、糖及PET粒子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方便面也涨价了,康师傅、统一、日清食品等方便面企业对旗下部分产品进行了提价,涨幅最高达12%。
涨价能缓解方便面企业成本压力,同时也是因为很多企业推出了高端产品,进行产品升级,向着高端化、营养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进化,渐渐淡去方便面“不健康”“没个性”的印象。
没想到,这次“土坑酸菜”制作内幕的曝光,对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企业是比较大的打击,部分商超的康师傅、统一酸菜牛肉面口味方便面都已经下架。
方便面企业也会遭受一些信任危机,“不健康”的印象会被消费者再次强化,给方便面巨头们的高端、营养之路带来不小的阻碍。
但或许,这也能更快逼迫他们进化,毕竟,除了价格战、营销战、渠道战,方便面行业“无大事可叙”很久了。
<>< class="pgc-img">>为速冻食品行业的发源地,河南号称“每10颗速冻汤圆,就有6颗产自这里”。但是,速冻食品的另外一大分支——火锅料,却在河南发展瘸腿。
近日,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井”)发布公告称,将投资3亿元,在河南汤阴建设华北生产基地。
根据规划,该基地将建成华北最大的火锅料生产线。作为火锅料行业的老大,安井在河南建厂,将如何影响这个传统的速冻食品大省行业格局?
?冷食传媒记者 | 吕翠平
??? 1 ???
事件:安井落子河南
事情要从10月17日说起,安井发布公告称,要在河南汤阴建设华北生产基地(点击回顾:安井食品3亿元投建华北生产基地,项目占地约230亩)。
根据规划,该基地将建成华北最大的火锅料生产线,其中一期工程将于12月开建,为10万吨速冻食品的生产规模。
安井表示,建设华北生产基地,更多地是考虑“销地产”的策略。言下之意,在汤阴建厂,瞄准的就是“华北区域”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但是,华北这块肥肉好啃吗?
速冻米面行业的两大巨头——三全和思念都盘踞于此。安井选择在河南建厂,无异于在三全、思念眼皮子底下抢肉吃。
< class="pgc-img">▲超市里三全和思念的排面(整个竖长型部分都是)
>安井公告甫一发出,网友“一张废纸”就评论说:“你让三全情何以堪?你让思念情何以堪?”
网友“地球告秘者”也评论说:“三全思念都是老河南了,需要安井这样的对手抢占华北市场这块肥肉。我说怎么河北好几个三线城市超市里。安井食品花样种类越来越多呢(过去只有手抓饼),看来华北市场要全面铺货了。”
< class="pgc-img">▲郑州超市冰柜常见三全安井产品”红绿贴身战
>被安井“打到家门口”之后,不少人都在等着看三全、思念两家企业的“反击”。而事情发展也没有让人失望。仅仅5天后,三全食品发布公告称,将投资8亿元,在武汉建设长江中部基地。
从表面上看,三全的这记回应似乎不够有力,其实不然。作为安井全国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湖北的地位举足轻重。去年,安井在湖北潜江投资6亿元,建设华中生产基地,还在洪湖和新宏业水产建立了合作关系。
因此,三全选择在武汉建厂,也算是“杀”入了安井的腹地。
??? 2 ???
/分析/
河南火锅料行业
规模以中小为主,定位以“兼职”为主
那么安井在河南建厂,会给速冻大省带来什么影响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先了解河南火锅料市场的格局。
据在速冻食品行业从业多年的李先生介绍,河南尽管是速冻食品行业的发源地,孕育了三全、思念两家速冻龙头企业,但在速冻火锅料方面积弱已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超市里三全和思念的宣传都以米面食品为主
>他介绍,当前我国的火锅料丸子主要有两大派别,以福建为代表的南派和以山东为代表的北派。南派以鱼糜为主要原料,北派则以肉糜为主要原料。河南从派系来说更接近北派,以肉丸为主。
但是,和山东区域出现了惠发、佳士博、范府等知名品牌不同,河南在火锅料方面并没有出现全国知名的企业。
河南生产火锅料的企业,主要有三全食品、科迪速冻、恒云食品、宜可食品等,此外,众品实业、双汇食品等也生产的有火锅料。
不难看出,河南生产火锅料的企业大多为“兼职”:以速冻米面或者肉制品为主,兼职生产火锅料。
当然,河南并非没有专业生产火锅料丸子的企业,河南三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较大的一家。该公司生产的“三佳 活之鲜”淡水鱼丸,在河南及其周边省市拥有不错的市场占有率。
< class="pgc-img">>三全算是河南火锅料企业中做得比较大的,据知情人士透露有4亿元左右的年销售额。但是,但即便如此,对照三全整体50多亿的年销售额,以及安井30多亿的年销售额来看,这个数据还算不上特别突出。
“三全火锅料有两个牌子,一个是三全,一个是福满记。福满记算是低端产品,但是销量并不太好。”一位业内人士爆料。
< class="pgc-img">>他分析,三全火锅料之所以销量不好,可能与其销售渠道有关。“三全传统的优势在商超,而火锅料主要的销量在流通和餐饮,产品和渠道不匹配。”不过据了解,三全近年来一直在加强对餐饮渠道的开拓,去年成立快厨之后,火锅料丸子归快厨管理,在渠道上更加适销对路,未来可期。
在三全之后,火锅料销量较大的是科迪速冻。作为河南速冻行业的一个老品牌,科迪速冻生产的丸子包括香港撒尿牛肉丸、丸美世家系列、宫廷贡圆系列、包心贡圆、包心鸡肉圆等,在山东、河南、东北、安徽等地都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而在今年举办的科迪速冻全国经销商大会上,科迪速冻表示要继续加大在火锅料方面的新品开发和推广力度。科迪集团董事长张清海还亲自鼓励科迪的经销商,进一步做好烤肠产品系列、火锅料理产品系列及其他产品系列的推广。
这从科迪在超市中的排面占比也可见一斑。前几年,鲜少在郑州超市中露脸的科迪速冻,现在汤圆、水饺、火锅料等产品在超市都开始有一定的排面。
< class="pgc-img">>尽管科迪表示要加大在火锅料方面的投入,但据知情人介绍,科迪的火锅料当前销量尚不到一个亿。
在以上两大企业之外,宜可食品、恒云食品的火锅料销售额都在几千万元,众品等企业更是玩票的性质,这让河南的火锅料市场呈现出“规模上,中小企业为主;定位上,以兼职为主”的特点。
??? 3 ???
/预判/
安井如何影响速冻大省行业格局?
安井在汤阴建厂,将如何影响这个传统的速冻食品大省行业格局?
在业内人士马先生看来,安井在河南建厂对于当地的火锅料生产企业来说,肯定是个利好消息。“安井毕竟是火锅料行业的龙头老大,它在河南建厂,对当地企业肯定会有所触动,尤其是对三全这样的大企业来说,势必会有所调整。”
< class="pgc-img">▲郑州一超市里,安井和三全近身肉搏。
>他认为,这就跟河南的三全、思念两家企业一样,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安井肯定能成为一条激活河南火锅料行业的“鲶鱼”,刺激众多的当地企业加大投入,做出更好的产品。
但是,这种“鲶鱼效应”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因为安井食品在河南建厂后,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能否扩大在该区域的市场占有率仍是个问号。
< class="pgc-img">>他推测,安井要扩大在华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仍有两大阻碍:一,在消费习惯上,华北地区以肉糜制品为主;而安井的优势是鱼糜制品;二,华北区域整体消费能力一般,但是安井食品的产品价格偏高。
< class="pgc-img">>也因此,安井在河南建厂对于当地的中小企业来说,威胁不会太大。“渠道不同,针对的消费群体不同,应该不会产生直接的竞争。唯一可能和安井产生竞争的,就是三全。
另外一位业内人士王先生也认为,安井成为一匹“狼”威胁当地企业的可能性不大。
安井“销地产”策略的目的是通过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但安井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料为鱼糜,而河南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并不是鱼糜的主产区,这意味安井需要从南方运送原料到河南工厂,距离消费者近了,运送原料的成本却上升了。综合来说,优势不见得更加明显。
如果安井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肉糜制品,距离双汇等大型原料供应商确实更近。但这样一来,安井和山东等企业的区分度就会降低,也不见得是好事。
此外,安井在河南建厂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员工。安井汤阴工厂位于产业集聚区内,园区周边工人已被原有企业聘用的差不多了。安井作为一个后来者,招工成本会相对较高。河南曾经的人口红利也已经消失,这在产业集聚区表现更为明显。
对于安井来说,更大的磨合可能来自经销商。据王先生了解,很多经销商是不愿意销售新工厂生产的产品的,因为任何一个新工厂在投用后,都有一个磨合期。在这期间生产的产品很容易出现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王先生认为,除了火锅料市场外,安井投建河南工厂,可能还要生产一部分速冻米面制品。
“安井速冻米面经过多年的积累,当前在南方市场占有率远高于北方市场。安井选择在河南建厂,还可能是想进一步扩大速冻米面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如果这样,河南就更热闹了。”
注:文中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月17日晚,2018亚冠G组最后一轮小组赛,广州恒大在主场迎战大阪樱花,双方争夺一个小组出线名额。26岁的中场球员福满隆贵在比赛中反越位成功后打入单刀,一度为大阪樱花扳平比分,但球队最终在客场1-3不敌广州恒大,这使得大阪樱花最终位列小组第三,无缘晋级亚冠淘汰赛。
福满隆贵在亚冠攻破恒大球门
虽然没能帮助大阪樱花最终晋级亚冠淘汰赛,但这粒进球对于福满隆贵而言却意义非凡,这是他个人在亚冠的首球。此外,在这场亚冠比赛前的一周,福满隆贵还收获了个人在J1联赛的首球。
当时是4月11日进行的J1联赛第7轮的一场较量,大阪樱花客场挑战卫冕冠军川崎前锋,福满隆贵在比赛的第36分钟后插上头球攻门,打进了制胜球,帮助大阪樱花最终客场2-1胜出。
福满隆贵的J1联赛首球
先后打进个人在J1联赛、亚冠的首球,这一周对于福满隆贵而言,格外值得铭记。而在7年前,福满隆贵还在相当于日本第5级联赛的九州地区联赛征战,如今,他已经达成了在九州地区联赛、JFL(日本第4级联赛)、J3、J2、J1、亚冠、日本联赛杯、天皇杯赛场上均斩获进球的罕见纪录。
斩获J1联赛首球后,福满隆贵的庆祝
一路走来,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出生于九州地区鹿儿岛县鹿儿岛市的福满隆贵,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颇为曲折。他既不是成长于职业球队的青训营,也没有在高中时期便被职业球队相中,高中毕业后,福满隆贵就读于位于大分县的九州综合体育学院。
在九州综合体育学院就读的两年间,专攻足球的福满隆贵随球队征战相当于日本第5级联赛的九州地区联赛。2010赛季16场7球、2011赛季17场14球,凭借在九州地区联赛的出色表现,福满隆贵在毕业后成功加盟半职业联赛JFL(当时是日本第3级联赛,后来成为第4级联赛)球队HOYO AC ELAN大分(如今的大分红温泉),当时是2012年。
毕业时福满隆贵晒的照片
由于JFL只是半职业联赛,仅靠球员薪水并不能养活自己,福满隆贵当时还在丰洋精工的大分工厂找了份工作,白天去工厂上班,晚上才有时间去球场练球。当时的收入情况一般,这从福满隆贵2012年11月19日在脸书上晒的一张在蜗居吃火锅的照片便可见一斑。
在蜗居吃火锅
在大分红温泉,福满隆贵一共效力了3个赛季,其中在2014赛季JFL,他出场25次打进了13球,在那个赛季的JFL位列射手榜次席。
在2014赛季结束后,山口维新战斗精神从JFL升上了J3联赛,福满隆贵2014赛季在JFL的表现被山口维新战斗精神看在了眼里。2015赛季,福满隆贵得以加盟山口维新战斗精神,从大分县来到山口县,福满隆贵实现了从第4级联赛JFL到J3联赛的跳跃。
来到J3联赛,福满隆贵适应得相当快,在2015赛季J3联赛,他出场35次打进了19球,位列那个赛季J3联赛射手榜次席。值得一提的是,那个赛季J3联赛射手榜前三被山口维新战斗精神球员包揽。凭借36轮轰进96球的强大进攻火力,山口维新战斗精神夺得了2015赛季J3联赛冠军,成功升上J2联赛。从J3到J2,福满隆贵得以再次实现职业生涯的跳跃。
2016赛季,山口维新战斗精神与大阪樱花同在J2联赛征战。与J3联赛相比,J2联赛的整体水平要高出不少,身披7号球衣的福满隆贵没能再位列射手榜前列,他在J2联赛一共打进5球,此外在这个2016赛季有10次助攻。
山口维新战斗精神7号福满隆贵
2016赛季J2联赛结束后,山口维新战斗精神最终位列积分榜第12位,大阪樱花则成功升级,重返J1联赛。凭借在2016赛季J2联赛的表现,被相中的福满隆贵得以加盟了大阪樱花,实现了个人从J2联赛到J1联赛的跳跃。
加盟大阪樱花、来到竞争更为激烈的J1联赛,福满隆贵在2017赛季的出场时间相当有限,一共在2017赛季J1联赛出场5次,总出场时间加起来一共只有5分钟。而在2017赛季日本联赛杯、天皇杯比赛中,福满隆贵则都斩获了进球。
到了2018赛季,由于需参加亚冠,大阪樱花的赛程变得颇为紧密,不得不对阵容进行轮换,这使得福满隆贵得以获得了比之前一个赛季更多的出场机会。虽然依然没能在队中占据绝对主力的位置,但在2018赛季的J1联赛、亚冠小组赛中,福满隆贵都获得了首发出场的机会,并先后在J1联赛、亚冠小组赛斩获进球。
大阪樱花17号福满隆贵
福满隆贵连续实现了个人球员生涯的跳级,从相当于第5级联赛的九州地区联赛、到第4级联赛JFL,再到J3、J2、J1,除在这5级联赛全部实现破门外,如今又在亚冠赛场斩获进球。
福满隆贵这一路走来,靠的可不仅仅是吉祥富贵的名字带来的福气。
J联赛官推盘点带福字的球员、教练
置顶公众号,第一时间找到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