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他学的是数控技术,却跑去做西餐,18岁做到副总厨。
他做私房菜馆,做到菜馆老板要送股、送车。
他做串串,做到6年连续登上大众必吃榜,并培养出无数学员。
他链接川渝两地火锅人,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现象级的火锅品牌。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冒椒火辣、后火锅创始人牟建的故事。
第 1494 期
文 | 张冬
吃串串之前
先来点西餐和中餐吧
多年以后,看着餐厅前大排长队的痴男怨女们,牟建准会想起18岁那年,参加校招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当时,学了几年数控技术的牟建即将毕业,那天,听说有很多企业要到学校招聘,牟建觉得机会来了,打扮干净、收拾爽利后,准备去应聘。
牟建走到半路,却被老师拦住,老师拽着他,问了一句触及灵魂的问题:
“你做啥子?”
牟建有些不解,但仍实话实说,表达了自己要为社会尽一份力的夙愿;老师听后,当场拒绝,并表示,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才有资格去面试,咱们班只有3个名额,很可惜,你不在其列。
牟建悻悻坐回,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瞅个空儿,偷偷溜到操场上,参加了这场校招。
牟建不喜欢数控技术,更不准备从事数控行业,他只想逃离。
< class="pgc-img">>◎主角牟建
来到校招现场,牟建东西打量、南北张望,发现有个等待面试的队伍特别长,牟建心想,吃饭得去人多的那家,这家公司排队面试的人这么多,肯定还行。
轮到牟建时,面试官问了几句无关痛痒的问题,诸如“喜欢餐饮吗”“平时爱吃中餐还是西餐”“对于客人投诉你会怎么办”之类,牟建蓦然发觉,面试自己的,是一家餐饮公司。
餐饮就餐饮吧,只要能赶紧离开学校,我不挑食。
校招会一结束,各个班级纷纷收到了企业的回执,爱吃西餐的牟建,被录用了。这让同学们大为震惊,别看这小子平时不学习,其实是扮猪吃老虎,内秀着呢。
就这样,牟建与其他学生一起,乘坐大巴,从成都一路颠簸到九寨沟。
还未来得及欣赏美景,一行人就被喊到酒店大堂,开始分配工作,牟建本想着,能分到餐饮部,有吃有喝,还能学做菜,不料竟被分到客房部,负责打扫卫生。
想着每天都要面对凌乱的房间,牟建头痛欲裂——堂堂七尺男儿,岂能围绕斗室上蹿下跳?一屋不扫,照样扫天下!
在员工宿舍,牟建有个餐饮部的舍友,两人关系不错,一来二去,牟建吐露心迹,表示大丈夫不能久居小屋之内——他想去厨房学学。
后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运作,牟建如愿以偿地进了西餐部,先是做自助餐,后来进“冷房”,做前菜、沙拉;进“扒房”,做牛扒;再后来,做“尾灶”、做“头灶”。
牟建越玩越溜,技术越来越高明,除了“汤房”和“面房”,其他地方,他都待了一遍——他不爱喝汤和吃甜点。
< class="pgc-img">>一天,带牟建的师傅告诉他,自己要去另一家酒店,问他去不去,牟建自然答应,一来感恩师傅,准备再追随一阵;二来自己也想出去看看。
说干就干,辞别九寨沟,牟建师徒来到成都一家酒店,这间酒店属于高端餐厅,往来皆是达官贵人。牟建则负责做些东南亚菜系和一些融合菜。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毫无疑问,牟建是行家,不然,你无法解释,他18岁就坐到副总厨的位子。
很快,牟建在成都餐饮界打出了名气,一天,一位厨师同事告诉他,有个朋友开了个会所,想请牟建去做主厨,专做私房菜。
牟建想了很久,实地又看了看,决定去试试,一来观念相投,二来待遇不错。
来到新去处,牟建开始大展拳脚,将一些西餐的做法,融进中餐里,做出很多极具创意的菜品,像潮汕的牛肉打边炉,牟建加入了西餐的前菜,又寻觅了许多具有潮汕风味的涮菜,观感非常好;像蟹,之前多做香辣或清蒸,牟建独创了芒果咖喱蟹,东南亚风格一下子就出来。
会所的生意越来越好,牟建也整天在后厨钻研新菜。他觉得自己如同在山中修行的侠客,只顾钻研武功秘法,早已忘记流逝了多少时间。
三年转瞬即过,2010年时,一位大哥找到牟建,说了句改变他一生的话:
“我们一起创业,做串串吧。”
有些人似乎天生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即便之前做的事与使命毫无干系,但兜兜转转,总能回到上天注定的那个原点上去。
辞别会所,牟建踏上串串之旅,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连续6年登上必吃榜的
成都最火串串来了
在成都,串串十分流行,无论是冷锅串串,还是热锅串串,都深受吃货追捧。
有市场,有需求,就有赚钱机会,当牟建来到串串店的时候,懵了,一间45平的小店,还有些破旧,楞在门口看半天,牟建真担心会有蝙蝠飞出来。
< class="pgc-img">>◎冒椒火辣串串
相比之前的大酒店和会所,这间小铺子,实在太不起眼;但牟建为了不让自己有太多落差,只能自我催眠,“来都来了……”。
喊他创业的大哥本身有工作,只能晚上过来帮会儿忙,串串店的主理人实际是牟建,因为之前没做过火锅,对于底料,牟建不太了解,只能先试。
牟建说,当时不会炒料,也不知道市面上卖的底料,都有哪些成分,于是,他就用手伸进底料里,去感受牛油的含量和香料的成分。
这么干了一个月,牟建的手都快腌入味儿了,开始试着炒料;等大伙儿都觉得口味没问题了,串串店开始营业。
一个熟手厨师开火锅店,口味上,对于对手而言,绝对是降维打击;那时还没有卷甜饮品、卷场景和卷线上流量,只要口味好、实惠,顾客就乐意吃。
牟建的串串店爆了。下午5点开门(不做上午场),4点多就有人排队,一串3毛钱,45平的小店,一天能卖1万多。
这可把牟建忙坏了,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开门,最后一个走。
有一次,牟建下午补货,去菜市场买菜,电瓶车竟坏到半路,推了好久,才见有修车铺,此时已近5点,店员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催,牟建匆匆修完车,赶忙回店,已是5点20分,卷闸门前早已围得水泄不通,看情形,再不开,顾客就要破门而入了。
见此情景,牟建紧张许久的心,蓦地轻松起来,他忽然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特别值得。
< class="pgc-img">>◎牟建出品,必属精品
如此又过了三年,牟建的串串店,算是在成都站稳了脚跟,然而,生意火爆,却引来别有用心者的觊觎——商标竟然被人抢注了。
这给只重产品的牟建狠狠上了一课,没办法,牟建只好换品牌重做。
2013年,在成都奎星楼,牟建寻到一处房子,简单装修一下,开了家串串店,并为之取了个让后来无数吃货打卡流连、心心念念的名字——
冒椒火辣!
奎星楼离宽窄巷子不远。如你所知,成都游玩,宽窄巷子属于必去打卡地,流量很大,然而,当时餐饮发展却一般,没有一条餐饮街能接住如此大的流量,所以,游客逛完之后,通常会陷入无甚可吃的境地,而冒椒火辣的出现,正好填补空缺。
牟建说,刚开始时,奎星楼承接的是宽窄巷子的流量,后来,则是口碑的自主裂变。
冒椒火辣在当时多火爆?
开餐10分钟,能放出去300多个等位号;1个小时后,能放出去1000多个号;200多平的店,加上外摆,一天营业额能到7万左右,高峰时期,能到10万以上;而冒椒火辣的客单价,不过才70块钱。
< class="pgc-img">>◎排队的顾客
线下流量+口味,是当时冒椒火辣引爆成都的秘诀;后来连续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6年,除了流量和口味的前提,更多还有牟建对行业的深度思考。
让我的后厨
成为你的研发中心
奎星楼的冒椒火辣,带火了一条街,逛完宽窄巷子的人们,总会踱到这边来,寻一处餐厅,慢慢地坐喝。
生意火辣,自然吸引很多人来加盟,但牟建觉得,做生意,有可为,必有可不为,加盟商用牌子,给他们供货,固然能挣钱,但不好持续,当你的货源失去价格优势、或者管理鞭长莫及时,加盟商很容易转投其他阵营,加之各路供应商、经销商的旁敲侧击,加盟之事,难管,也不讨好。
思前想后,牟建决定做一个模式,一个“共创平台”的模式。
所谓共创平台,牟建解释,放加盟,很容易造成一锤子买卖,做个共创平台,一来辅导创业,满足一部分人想创业需求,让他们自己独立做品牌,二来对接供应链,可持续为学员提供高性价比、创新力强的产品。
< class="pgc-img">>◎共创培训
这就意味着,断了创业者“等靠要”的念头,“逼迫”他们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
不可否认,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都期望有个救世主,并美其名曰“利用人脉资源”,而实际上,这无疑是一种精神绝症。即便是加盟,创业者也总巴望总部能大力扶持,帮其盈利,但结果,充其量也只是扒着井沿朝外看一眼,能否逃出深井,还得取决于自身。
牟建要做的,就是让创业者自己成为自己的救世主——你来,我欢迎;你学会,我欣慰;你开店,我祝福;你挣钱,我高兴。
平台模型构建好之后,全国各地很多创业者纷纷赶来学习,如你所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根器大不相同,在牟建的学员中,像付小姐在成都、耍牛氓串串,属于做得较好的一类;当然,也有开店几个月就关门的学员。
创业者学会之后,东拼西凑点钱,开始开店,因为选址、运营能力、市场需求、顾客群体、战略思维的不同,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牟建也都会悉心指导。
牟建厨师出身,很重产品,但各地市场导向不同,需求也大不相同,单一的、统一的sku,已经无法满足所有人了,于是,牟建开始筛选工厂,与之一同做战略,针对某个市场,生产某种产品。
正是在这种模式的倒逼下,牟建成了串串行业第一个做调理肉的人。
< class="pgc-img">>◎一些产品
像牛肉,他将规格和调料配方告知厂家,厂家根据所需求的部位,诸如米龙、黄瓜条、牛排之类,切割好,再放入调料中,按照流程进行腌制,而后再派发到学员门店,门店只需串好、按照规定保存即可。
这样一来,既可保证口味的稳定,还能提升效率,最关键一点,节省了门店厨房面积,增加了餐位。
对于牟建来说,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售价和毛利,帮助学员提升在当地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建立了平台的壁垒——普通厂家无法覆盖牟建的产品。
把重要繁琐的工作留给自己,把简单易行的工作留给别人,双方链接粘性才会高。
后来,牟建已不再满足做调理肉了,他开始做甜品、做炸物、做小吃,想用产品组合帮学员们拉开与同行的距离。
< class="pgc-img">>◎一些产品
他喜欢看大众点评,尤其是五星好评的火锅店,翻开评论区,10条里面,有8条与甜饮品有关,这就更加坚定了牟建的想法。
牟建说,甜饮品是个流量入口,一个顾客到串串店,不一定会拍串串的照片转发到社交平台,但一款出色的甜饮品,他们一定会拍,因为这是一种反差,在大众认知里,火锅店是不卖甜饮品的。
想玩甜饮品,就得有供应链参与,于是,牟建把三分甜拉入局中,联合研发出很多爆款产品。
牟建曾做了一个“冰汤圆系列”,共有3个品,发放给学员们,其中的一个产品,一个月卖了400多万。
学员有利可图,自然惟牟建马首是瞻,牟建也开始“自己卷自己”,与工厂端深度合作,不断研发新品,而且还会根据学员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研发。
不同供应链的加入和不同地域学员的加入,思想的反复碰撞,让牟建的共创平台越转越快,新品多,竞争力强,有利润,吸引了更多创业者来。
在学员们学成下山时,牟建总会叮嘱他们一声:
“把这里当成你的研发中心,有诉求尽管提,我们是老师,也是服务员。”
< class="pgc-img">>◎甜饮品
你看,共创平台的本质,不是供应链,不是所谓的秘方,更不是招商渠道,而是服务。任何行业的平台莫不如是,如果服务不好,没人愿意跟你创。
时间转眼到2019年,一个奇妙的契机扔到了牟建面前,有人对他说:
“我们做火锅吧。”
川渝两地联手,打造出一个又一个
现象级火锅品牌
能够复制的成功,才叫成功,如果一个人在行业或品类迁移后而失去优势、一败涂地,说明此人并未掌握真正的底层逻辑,表面的繁华,可能是品类、行业,或时代给其的红利,红利吃完,攒下的钱,就会被疯狂收割,直到财富与其德位和认知水平匹配为止。
牟建一直这么想。
所以,他也一直在打磨可复制的模式和模型,当做火锅的机会摆在面前时,牟建觉得,可以一试,究竟自己的模式能否复制,自己长期以来认为的成功能否复制,就看这一把。
开店地点选在重庆,至于原因,牟建说,溯源。
重庆是火锅之都,味道正宗,食材讲究,且顾客挑剔,重庆人似乎都有一个神奇的舌头,味道好不好,拿筷子头蘸一下汤底、嘬一口就知。
牟建与人合伙开了个火锅店,刚开始生意还行,后来就走起了下坡路,到后来,关门大吉。
牟建长期在成都,火锅店是由另一个人来主理,两地作战,信息衰减,理念又不同,专注度和聚焦点都不够,关店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次的失败并没让牟建觉得模式不可复制,只怪自己未完全躬身入局。
真正有实力、有境界的人,常会有这样一个顶级思维——
凡所有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之所以称之“顶级”,是因为很少有人拥有这种思维,而且这种思维能够飞快地助人成长。
牟建看到了问题所在,同样也觉察到了机会所在,在开这个火锅店时候,他认识了很多重庆火锅人,聊起来,多志趣相投。
火锅店虽没了,但认识了一大帮重庆朋友。
于是,2020年,牟建再次杀回重庆,这次,他准备搞个大事。
< class="pgc-img">>◎锅底产品
来到重庆后,他开始“周游列国”,告诉他的朋友们,可以一起玩一个火锅品牌,而且模型都构想好了,一定会打爆。
这个火锅品牌由四个团队组成,冒椒火辣团队、后火锅团队、大芊金火锅串串团队,还有负责新品牌的团队,在制定好章程机制、责权利分清之后,开始了运营。
果不其然,新品牌一开业,瞬间燃爆重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各大社交平台疯狂种草。
相信这个品牌,你也有所耳闻——朱光玉火锅馆。
首店开在重庆北城天街,开业当天,川渝两地知名火锅人皆来祝贺,牟建的挚友故交、行业前辈,如小龙坎、蜀大侠、大龙燚等创始人也第一时间赶来,大家相互寒暄、言笑晏晏,虽是同行,却非对手,因为大家明白,只有一起做大、做好,行业才会好,行业良性,品牌才有未来。
川渝两地火锅人,自此开始融合。重庆火锅开始陆续赶到成都,成都的火锅,也开始去往重庆。
< class="pgc-img">>◎除了火爆,还是火爆
牟建说,成都适合品牌扩张,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货源有货源,供应链完善,人才与规模兼备,土壤肥沃,随便种什么都会开花。
话虽如此,但并非所有品牌到成都都能存活,铩羽而归的也不在少数。
牟建说,一个周期,会有一个周期的风口,这种风口,千载难逢,持续十年八年都有可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周期内,奋力奔跑,直到跑出行业格局,吃到风口红利,引导行业方向。
2020年时,不少重庆火锅去了成都,通过地道的重庆火锅标签,快速走向全国,并取得了不少好成绩。
牟建说,好朋友来成都开店,我特别高兴,这预示着川渝两地更加融合,也有了拼力;要形成格局,只有一匹马在跑,肯定不行,这需要更多马进来,一起跑,才能更快、更稳地形成格局,目前还有市场容量可以释放,还存在跑马圈地的机会,一旦行业厮杀出头部,格局固化,其他品牌就很难出头了。
说老实话,按照当下川渝火锅的格局来看,留给小品牌、新品牌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牟建认为,如果能跳出原有的框架,打造自己的模型,且能跑通,还是有机会的,“像冯校长,赵美丽、赵九记,这些品牌我都很喜欢,他们很有想法。”
对于同行,牟建从不吝啬赞美之辞,他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深知餐饮人的人不易,无论是发光还是离场,他们都值得尊重。
目前,牟建独立操盘的后火锅也是风生水起,从重庆到成都,再到上海乃至全国,门店数达到90多家,让诸多吃货感受到了这份极致的“山城浪漫”。
不是最后的最后
牟建每天会做大量思考,学员和品牌,产品和趋势,流量与战术等等,想好了,他就会去做,就像18岁那次校招一样,想好了,就去做。
他还能想起那天排队的场景,当时天气有点热,同学们拿着手中的资料当扇子,扇去脸上的汗水。
牟建两手空空,无物可用,任由额头的汗水慢慢滑落到睫毛上、眼睛里。
睫毛上的汗珠,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七色光芒,于一粒汗珠中,牟建看到了一个绮丽的世界。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色彩斑斓的人生,马上就要扬帆起航了。
< class="pgc-img">>丨职业餐饮网 孙佳瑶
4年前,职业餐饮网报道了一家“靠网友捐赠桌椅板凳”,用2万元历经万难才开出的火锅店,火爆一时。
4年后,当初那个四处学艺的“愣头青”,已经是拥有500家连锁串串火锅的企业家!最高翻台16次!被称为“串串火锅王”!
近日,职业餐饮网对其进行了回访……它就是大斌家串串火锅。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4年前躲在人后不敢吭声的大斌,蜕变成了意气风发的年轻企业家,他是如何从白手起家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呢?
< class="pgc-img">>(大斌家串串火锅创始人 金斌)
一
海底捞辞职创业,一万公里拜师学艺
“男人奋斗的黄金年龄就是25-30岁左右,我不能一直这样颠沛流离,一定要在30岁之前自己当老板,找到我要的自由!”
立下这个目标的,是当年只有19岁的金斌。
1、心怀“老板梦”,揣着2万块自己创业
“出来创业之前我没什么本事,也没有任何家底,简历里只有在海底捞和绝味打工6年的经历。”
那我创业能干啥呢?
当时2014年-2015年,正是微商的鼎盛时期,朋友圈都是在微信上卖东西赚大钱的人,其中有一个微商就是大斌创业的最初动力。
他看见一个家庭妇女,没什么餐饮经验,却因为在朋友圈里卖自己在家里煮的清水面、鸡蛋之类的速食品,赚了很多的钱。
想起自己好歹在海底捞干了4年,对火锅的了解绝对比别人强,那何不借着微信这个平台吸引客流,自己开餐厅当老板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海底捞工作的四年当中,自己用钱没什么规划,全身积蓄只有2万元钱!
2015年,他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和决心,为了自己的“老板梦”,揣着2万块钱,辞职开始了创业“囧途”!
< class="pgc-img">>2、暴走一万里学手艺,拜师、卧底啥都干
“不是什么独到的眼光选火锅,而是当时自己啥也不是,只知道火锅!但是我在海底捞就只是服务员,底料要咋炒?虾滑要咋做?酥肉怎么炸?我一个都不会!”
没办法,只能回归最原始的手段:拜师学艺!
但是,一个江湖上没有任何名号的楞头小伙想拜师哪里有那么简单?去哪都被人嫌弃!圈子的水更是一个比一个深,有一次更是为了拜师寻求底料秘方,大斌狂喝9杯白酒,都无功而返,只留下自己在垃圾桶边上,一边流泪、一边狂吐的狼狈身影!
拜师有困难我就去当“卧底”!
于是他远赴火锅之都重庆,找了一家开店多年的老火锅,“卧底”在后厨当洗碗工,半夜就化身成了“特务”,去跟踪人家的采购车……总之,每天都是“鬼鬼祟祟”的学习开店窍门!
< class="pgc-img">>人生的好运到达低谷,总会开始攀升!大斌平日对人十分大方客气,这让他在不少人心里都有一个好印象。
当他把自己当卧底艰难的经历发到朋友圈后,一个朋友直接就带他拜了师傅,3个月内来来回回去了5次重庆才学会底料到底怎么炒!
< class="pgc-img">>(一边在长沙考察、一边去重庆学习,大斌时间紧迫,没有坐票就只能是站票来回跑)
底料学的差不多了,大斌又去了郑州、重庆、成都、银川、岳阳、南京、武汉等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特色菜品。
一次,大斌站在黄河边上,摸着自己兜里那一点钱,想着自己遥遥无期的创业梦想,不知道是风太冷还是心太寒,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 class="pgc-img">>二
朋友圈直播创业,成为“励志标杆”
有句话说得好,站在时代的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当然说的有些夸张,因为就算是时代的风口,能抓住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就像当时大斌创业时候,正好赶上了微信朋友圈的红利阶段,就像现在的短视频红利一样,效果惊人!
1、靠60多位网友众筹桌椅,通过朋友圈获得第一笔融资!
踏破铁鞋学习了一大圈,他回到长沙那个当初匆忙租下的80多平米的居民楼。
但是拜师的车票加上租房子,钱都快花光了,只交了房租,装修咋办?产品咋办?
< class="pgc-img">>没办法,只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没钱请工人就自己刷墙,人手不够就请哥哥来一起帮忙,两个人一起焊桌子……
80平方的房子,只能拥挤的摆下8张桌子,并且全都是兄弟两个人纯手工完成!
< class="pgc-img">>(大斌和哥哥两个人自己切割木材,自己焊桌子)
渐渐硬件设施弄的差不多了,大斌脑门一拍:还没有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但是一掏兜里比脸还干净,这可咋办?
都说心怀梦想的人,运气总是不会太差,当你真的决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老天都会帮你!这句话用在大斌身上可以说很贴切了。
由于大斌十分善于朋友圈传播,正好也赶着微信传播效力巅峰的那一段时间,他的励志故事感染了很多的人,手机里5000个好友,很多都是他的“妈妈粉”“创业粉”一直鼓励他,于是当走投无路的大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朋友圈发出:“如果你家有不要用的椅子,请捐给我”时,收到了大批网友的支持!
< class="pgc-img">>家庭主妇、同行老板、供应商等等,很多甚至从来没见过的人都开始联系他,前前后后有60多位网友捐赠桌子椅子,希望他加油努力,于是他的店里有了很多个性的椅子:办公椅子,老爷子摇椅,塑料板凳,什么都有!每个都是网友对他的支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获得网友捐赠的同时,大斌创业的故事被很多人熟知,更有很多人找到他想入股投资。
但是真正看到店里的环境时,由于装修太过于简单,就都放弃了。但是,一位大姐,却完全看重他的性格,直接拿出8万给他,大斌算是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融资!
有了8万的大斌乐开了花,因为现在终于有钱铺地板了,还可以做一点绿植软装,也有钱去买食材了。
于是,大斌的私房火锅就这样“兵荒马乱”的开业了。
但是,大斌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每天早上3、4点他就要就起床,去菜市场买鸭血、蔬菜等等食材,回来后,自己做虾滑、炸酥肉……
< class="pgc-img">>到现在大斌对下雨天还有阴影,因为阴天下雨起床去早市真的太折磨人了,但也正是他的这些经历,让他在朋友圈再次成功吸粉!
2、通过微信引流 ,8个月赚100万!
“很多人看我眼红,觉得我现在能成功,完全是因为运气好,赶上了微信红利的好时候。但我觉得却也不是完全的靠运气,能利用红利做生意才是本事!”
大斌每上新产品、得到帮助、弄了什么新鲜玩意都发朋友圈,有血有肉的故事渐渐让他成为了一个大IP,朋友圈的人几乎人人都来他这里打卡,他因为朋友圈获得了第一批原点人群,被大家称为“励志标杆”!
经过多年的积累结交朋友,他已经有了7个手机,每个手机里面5000个好友,妥妥的“网红”!
2015年是改变大斌命运的一年,1月份开私房火锅,通过办会员、分享创业故事、卖火锅等各种渠道,成功赚到100万。
< class="pgc-img">>三
赚钱了先去学习,
串串火锅4年开出500家!
虽然只有小学毕业,但是大斌知道蛮干是没有用的,重点还是要不断的去学习!
8个月做私房火锅直接赚了100万让大斌开心的不知所措,但是他并没有着急买房买车,而是直接拿出50万去学习,把各大餐饮学院的定位学、品牌等等知识全修完了!
据大斌讲述,现在一年学习上课的费用依然不少于7位数!在2019年春季,大斌更是以最小的年龄,成功被长江商学院EMBA录取,成了长江12000名校友中最年轻学员。
那么花了这么多钱去学习,他学到了什么?可以顺利的学以致用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1、要做刚需高频的品类,发现串串火锅市场
在商学院毕业之后,他立刻学以致用,做了一个决定:私房火锅为我带来人生第一桶金,但是我现在不做了,我要做串串火锅!
首先,私房火锅门店就只有一家,不具备上游议价能力,并且人均消费100+,小贵,非刚需;
其次,串串火锅是高频、低价、刚需;相比私房火锅,串串火锅跟传统大火锅差异化更大,更能突破市场。
于是,大斌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说干就干的心态,直接开始着手做串串!
对于市场的把握让他精准地切入年轻客群,做性价比的串串,并且依然通过微信引流,一开店就爆红,复购率超过70%,比之前的私房火锅效果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 class="pgc-img">>2、先人一步做爆品,让餐厅28天就回本!
除了在市场的把握上更加精准,在产品上让大斌有了更加立体化的认知,比如16年还没有风靡全国的爆品思维,已经被大斌运用到自己的门店里了!
通过一款泡椒牛肉作为爆款串串,在门店、网络上的宣传,让这一根串串一年卖出五千万串,更是创造出28天就回本的小奇迹!
< class="pgc-img">>3、不断更新迭代,4年升级了9个版本
学习更是让大斌不断跟上时代的潮流,所以才能跟随着年轻人的善变和多样化的心理,在短短的四年当中,大斌对于产品和装修升级了9次,第10个版本马上就要落地!
什么简约、复古,他都尝试过,平均一年就要换2种以上的视觉和产品更新,持续不断的给人新鲜感!
除了4年开出500家这样的成绩,更是创造了16张桌子,一天翻台16次的最高纪录!
< class="pgc-img">>职业餐饮网小结:
其实做餐饮就是这样,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可能上次见面还是不起眼的小伙子,摇身一变就是成功的年轻企业家。
而这中间的蜕变,就是不断的去努力学习,毕竟越努力,越幸运!
<>日,“火锅界的扛把子”海底捞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破千亿港元,这是所有海底捞人的荣耀时刻。
而有这样一位餐饮人,19岁入职海底捞,从一名平凡的服务员干起,又带着海底捞人的精神和烙印出来创业,他用2万元起家,只用3年时间便开了300家店。
这个海底捞的前员工,叫大斌。
这个串串火锅连锁品牌,叫大斌家串串火锅。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让他获得了“第一桶金”
19岁那年,大斌来到了海底捞,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服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