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成风口。多场景多业态成为重要的增量因素,而以便利店为网点的及时配送将成为新零售助推器。@零售商业评论
近年,我们看到“便利店+”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比如,书店、花店、烘焙、化妆品、菜市场...
“便利店 +”已然成了新风口。今天,我们来聊几个的“便利店 +”模式。
No.1
“便利店+”的新风口
便利店+书店
最近商务部官网发布《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我们注意到:发展文化主题的“书店+便利店”将成为重点。
可以看出,“书店+便利店”的模式,将在2020年备受关注。
那么,我们先来看下目前这个模式走在探索前列的711。
此前,7-11 开了家联合书店,命名为 Big7。当然,它是首次将台湾线上最大的书籍销售平台博客来搬进门店,打造了一个舒适阅读角落。
在我们看来,它是一种全新的店型,它集合了书店、糖果屋、咖啡店,更是包括了美妆K口Seren、面包烘培概念等。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书店+便利店其实也是消费升级下的一种新场景消费。大家想在家门口找到一个清净的地方阅读。这样其实是增加了消费者的社交和阅读空间。
同时,给便利店带来2个方面的影响,占地面积的增大,会加大经营成本。但同时,会带来更高的消费粘性。
便利店+餐饮
便利店+餐饮事实上,已经成了品牌连锁便利店的标配。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点,就是餐饮在整个业态的占比比重。
以往我们看到的便利店内餐饮基本是配角,小吃和快餐为主。
但现在也有便利店在尝试以更多堂食为核心的餐饮融合业态。
比如逸刻EGO,2019年由百联集团和阿里巴巴联合持股、注资10亿元成立的新零售公司。
其打破了传统便利店的概念,其中三分之二左右面积是鲜食或热食区域,可以提供现制咖啡、烘焙面包,还有热菜、关东煮等,另外三分之一的区域销售瓶装饮料和包装食品。
它们还配有堂食区,做1日5餐,从早餐、午餐、晚餐、下午茶到夜宵。
这也是目前便利店没有的。可以说,逸刻更像是餐饮的便利店。
这种模式来看,有其好处。就是多场景、多业态,消费频次要远比单一的便利店或餐厅更高。但现在还需要更多的打磨。
便利店+菜场
除了便利店+餐饮,便利店+菜场也成了2019年的一大热点。
去年8月,全国首家苏宁小店3.0模型店在南京开业。
这家便利店,占比300平的面积内,涵盖了苏宁菜场、生活帮、社区金融、苏宁有房等增值服务区。其中餐饮是一个大类,规划了近60个餐饮类SKU,包括面点小吃、粥汤面饭等,并可以“先点后取”和“即拿即付”。
我们注意到其中的一个大亮点,就是“苏宁菜场”。
自提一大核心。这个功能在苏宁小店APP平台上线,用户通过APP或微信小程序当天21点前下单完成付款,次日早上8点至21点的时间区间内即可到门店自提。
SKU方面,苏宁菜场增至近300个,同时还有干调类、鲜花、快捷菜等品类。苏宁菜场目前已在11个市辖区上线。
苏宁菜场的亮相,也预示着实体便利店+卖菜的业态或将全面爆发。(此前,多以互联网纯卖菜的方式为主,比如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模式等)。
苏宁小店卖菜也不是“便利店+卖菜”的首创。这其中,711、罗森,国内的好邻居等此前都有瞄准这一领域。
711从2014年6月就开始在北京的社区店面内试水时令蔬菜。蔬菜水果均用塑料盒装并以保鲜膜精心包裹着。2017年,又在东直门店内,多出了三列蔬菜水果货架,其中包括多款净菜种类。但均未持续推广。
而罗森却抢先要开社区生鲜便利店。2019年3月,北京首农与罗森宣布共同进军社区生鲜便利零售事业。并预计首批社区生鲜便利店将于2019年内开出。
好邻居农科院店以“便利店+生鲜”为主,120平方米的店里大概有1300个SKU,除了常规的便利店商品,还可以买到200多个品项的水果、菜肉、半成品...
便利店+卖菜或成为接下来2-3年内“最后一公里之争”的热门领域。
便利店+服务
便利店的核心在于“便利”二字。便利除了日常用品,服务也绝对是个大头。
基于便利店的网点做社区服务其实是最好的。因为它离消费者最近,而且信任度也更高。
像快递、洗衣、维修、配钥匙等都是社区服务的刚性需求。但考验的是商家如何履约?
比如此前便利蜂推出打印服务、洗衣服务,覆盖京津等地200余家门店周边的社区及商圈。
操作过程主要在线上完成。在已经开通服务区域,打开便利蜂小程序,点击“便利蜂洗衣”按钮,就可以进入预约界面。下单后,骑手会上门收取衣物,约在3天至5天送还。
而且这种服务,便利蜂还是有一定价格优势。此前从试运营来看,订单数周环比增长超过160%。
当然,便利店+还远不止这些。据我们了解,目前日本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多达1000多种,包括零售、公共、金融、健康等服务。
No.2
我们终究需要怎样的便利店?
我们仍以711在日本为例。日本7-11是个神奇的地方。其人均创造利润接近120万元人民币,比肩阿里巴巴。
日本的7-11便利店大多都很小,但提供的日常生活用品达3000多种。7-11就像是一个加油站,不仅能应对日常用品的需求,还有好多好吃的食物可以吃。
< class="pgc-img">>除了好吃的,7-11所提供的日常生活用品,涵盖范围非常广。从衬衣、领带到面膜、洗面奶,几乎生活中用到的东西在这里都能买到。
你还可以买到电影票、游乐园的门票,也可以买到JR票和飞机票。
711便利店为老年人提供房屋清洗、修补及店内徒手体操设施等服务。还有诸如下水道堵塞、处理遗失钥匙、搬运大型垃圾、更换灯泡这些繁杂生活琐事也归7-Eleven来干。
没错,这些都是7-11所提供的服务,但只是它1000多种服务功能的一小部分。当然还有收发快递、打印复印、收发传真、冲洗照片、物品寄存、代缴个人所得税和年金保险等费用、洗衣服务……
711确实有很多值得国产便利店学习的地方。但未来中国的便利店市场到底是谁的呢?
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它,从另一层面,我们更期待本土便利店能够超越它。
No.3
弯道超车的机会
2019年,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约为281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4.2%,以及2020年销售额将接近3500亿元。
国内便利店的机会,在新零售的快速发展。一刻钟的生活圈,是我们的机会点。
“便利店+”绝不是简单的业态相加。背后一定是基于人流考量的整合和叠加效应。怎么提高坪效人效、怎样多业态复购,关键有如何让消费者对新业态的满意的多面思考。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2019年便利店的赛道也已经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便利店+”是爆发口,多场景多业态成为重要的增量因素。而便利店为网点的及时配送将成为新零售助推器。但这么多业态融合并非易事,仍需要更多时间打磨。
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209期内容。每天用互联网思维思考传统餐饮业。
? 头条 ?
京城文化地标之一的三联书店将于今天开始进行24小时不打烊的试营业。4月18日起,三联书店和其楼上的雕刻时光咖啡厅将同时开始正式24小时不打烊。
今日起,三联书店南面的玻璃窗下将变成“深夜书房”,在小桌子上,台灯下,读者可以体会到温馨的夜晚读书氛围。“另外我们还会陆续进行阅读、抽奖、打折销售、阅读体验、学习交流等活动。
对于在北京还未形成气候的24小时书店,樊希安说道:“在北方24小时书店,因为气候等原因比较困难。我们经过测试,北京书店中,三联书店处于交通要道上,地铁6号线8号线交汇,还有多条公交线路。
另外青年人生活方式改变,夜游族增加,客流也会增加,读者还是有这方面需求。我们借鉴台湾诚品书店的经验模式,与我们楼上雕刻时光咖啡店进行合作,同时开始试营业,18号雕刻时光也将正式24小时营业。
因为台湾诚品书店属于综合性经营,三联书店主要营业面积是用于销售图书,雕刻时光提供咖啡、餐饮、创意产品等,于是我们两家一拍即合,同时进行。”
据介绍,2010年,雕刻时光与三联书店接触,经过双方协商,雕刻时光进驻京城文化地标——三联书店旗下三联韬奋书店二层。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感到有必要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力度,于是决定以统一的资源整合优势结成长期共同发展联盟。
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表示,此次合作首先基于双方对文化的共同认知。在他看来,咖啡始终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三联书店与雕刻时光的合作是为读者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说,把阅读与日常文化休闲相结合,营造人与书亲密接触、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和人性化的阅读氛围,这种体验是电子商务和数字阅读取代不了的。
雕刻时光创办于1997年,以独特的人文气息吸引了一批喜欢文学和电影、热爱生活的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内参小罗君
在体验经济时代,围绕客户的生活节奏与审美趣味做创新,成为一个课题,面对同一个顾客群体,不同的商业物种如何实现杂交和整合,三联书店和雕刻时光开始了探索。
每天展示一位内参读者,感恩您的关注。
内参君因乃们而傲娇!
---------------------------------------
?刘宜庆?
笔名柳已青。书评人,专栏作家。现居青岛,报纸副刊主编。关注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群体,近年致力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史和心灵史研究。著有《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
---------------------------------------
这里没有粉丝,只有朋友,展示不分先后。
内参君私人微信qinchao11
QQ2559982815
内参君喊你入裙!
想投身餐饮创业的壮士们请加入
【餐饮创业帮】QQ群号:373489770
让我们一起在路上分享好的创意和点子。
已经是餐饮界掌门人的大佬们请加入
【餐饮老板帮】QQ群号:161588677
让我们一道交流餐饮创新与经验。
?---------------------
餐饮老板内参ID:cylbnc
内参君在微信公众平台、搜狐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阅读客户端、客户端同步发布;精准直达超过20万高质量读者掌心。
餐饮老板、创业家、投资人、供应商都在关注!
/李静
本文约3500字,预计6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一店一设计”也许是连锁书店的常规做法,但每一门店都与一家出版机构“结对子”可是鹿森书店的“特色招牌”。不仅如此,创始人何鹏也是“我在咖啡”经营者,书店不仅可以给予读者精神上的慰藉,也有很多高颜值、超美味的餐品满足读者的味蕾。
鹿森书店上下杭店中的美食
一次活动上,鹿森书店副总经理杨志民主动加了我的微信,并对我说”都是书业同行,希望今后多交流”。后来,我在做“书店里的美食”这一选题时,第一时间想到了鹿森书店。几天后,我收到了杨志民老师反馈的素材资料,打开文件夹中图片的那一刻,便是我与鹿森书店的初相识。
相信去过鹿森书店的人,都能感受到它与众不同的气质:上下杭店外是小桥流水人家,一派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而书店是一栋青砖小楼,墙面上挂着“鹿森书店”的铜牌logo。“走”进书店,却是完完全全的复古欧式风格,书桌上的艺术雕塑更是凸显了其古典的气质。而对于鹿森书店的了解,这些仅仅是“九牛一毛”。
鹿森书店上下杭店
何为鹿森?
提起“鹿森”,也许会想起那句“林深时见鹿”,但其实它的名字出自出《诗经·小雅》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作为福州的本土书店,鹿森书店有多家分店——上下杭店、朱紫坊店、万象里店、武夷山店和五月风书城。而上下杭店是鹿森书店的第一家门店,也是旗舰店。
作为最早开业的鹿森书店,上下杭店见证了鹿森书店的扩张与成长,也见证了鹿森书店一路走来的辛苦与不易。在他口中,上下杭店已成为一个“老前辈”。从2017年底开始营业至今,在将近三年的时间中,上下杭店不断积累读者基础与文化底蕴,其品牌影响力和自身实力已成为其他门店的标杆。
在举办的多场活动中,上下杭店邀请过各界学术名家,如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辛德勇、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震等。这些活动不仅为书店赢得了读者的欢迎与热爱,也使上下杭店成为了鹿森书店对外宣传的一面旗帜。
而对于一家实体书店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图书的选品,这决定了其调性和品位。
相比于实体书店同时与多家出版机构达成合作的传统模式,鹿森书店在此基础上,每一家门店都选取一家出版机构形成专门的品牌联动,杨志民把这一操作称为“结对子”。
如上下杭书店与后浪图书“结对子”,书店图书以后浪图书出版的书籍为主为主,更具艺术气息;而万象里店与读库“结对子”,更注重人文社科类的图书;而刚刚开业的五月风书城作为一家职工书城,则与中国工人出版社“结对子”。
不同的分店对标不同的出版机构,既保证了持续为读者提供高水准的图书,又可以保证各分店在图书选品路线上不走偏。而在个性之中,每家书店又拥有共性,即在图书的选品逻辑上遵循“少而精,宁缺毋滥,以内容决定高度”的宗旨。
目前,上下杭店拥有图书两万余册,且均为内容高雅、学术、具有独特美学以及知名学者著作的具有深度、学识类的书籍,对于教辅、心灵、成功学等畅销书类的书籍则不予考虑。
鹿森书店上下杭店
不同的分店不仅拥有不同的“内涵”,在颜值上鹿森书店也延续了“一店一设计”的优良传统。鹿森书店的每家门店都各具特色,无论是装修设计还是经营理念,都会结合当店周边环境做合理的调整。
上下杭店位于当地景区内,其门面设计便与景区特色相融。而内部则以古典、艺术为主,在展现了西方美学意境的同时,又不失中式古雅风味,是中西风格融合的完美体现。除此之外,店内也有许多与上下杭景区相关的图书和文创。
鹿森书店上下杭店
万象里店因坐落于商城内,其设计风格便与商城接近,采用空旷、开放式的装修风格,其文创产品便包含玩具、文具、小礼品等商品零售。
新开业的五月风书城面向职工,因此在其装修风格上,采取简约、明亮、现代的设计风格,整体以白色为主,搭配灯光,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明亮、舒适的阅读环境。
鹿森书店五月风书城
怎样经营?
拥有餐饮经营的经验、可为书店提供经济基础,是鹿森书店的“过人之处”。
在成立鹿森书店之前,创始人何鹏是“我在咖啡”的经营者。他将餐饮业的经营理念嫁接到书店这一实体空间的经营中。
鹿森书店上下杭店咖啡台
鹿森书店的每一家分店都是拥有咖啡简餐、文创等多重业态的复合空间,且各个业态均为书店自营。因每家书店各有特色,所以不同业务的占比也有所不同,有的门店餐饮比例可超过50%,而有些门店餐饮与图书和文创的占比为1:1:1。
不难看出,餐饮是鹿森书店的后盾与经济基础。杨志民也表示,文化传播离不开餐饮业的支撑,同时优质的咖啡简餐能吸引更多客流,对文化传播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实体书店经营难”的今天,餐饮板块可以为书店空间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与经营模式相配套的是鹿森书店的人才培养机制,书店员工以店长、吧台厨师、咖啡师、图书管理员这四大类为主要构成。因此,在人才培养层面,鹿森书店分为两大体系:餐饮和文化。
其中,餐饮部分与“我在咖啡”构成完整闭环,两方人才互通互用,且该模式已达到完整、可持续的程度。
鹿森书店上下杭店
而在文化模块层面,杨志民坦言,书店对于人才的要求通常很高,而可提供的薪资却相对较低,这就会使实体书店面临“人才难留”的局面。这不仅是鹿森书店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实体书店业需要攻克的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鹿森书店采用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双线并行的模式,既注重吸纳有理想、有情怀的书店爱好者加入,又同时在内部加大挖潜力度,用传统“传帮带”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目前,鹿森书店的这套体系卓有成效,爱书人的加入为鹿森书店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其实每一个城市,都隐藏着无数的爱书人,当我们努力找到他们的时候,常常会会发现,原来靠谱给力的书店人根本就不难找,他们时时刻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杨志民说道。
纵然已经拥有完整的经营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鹿森书店在成立将近3年的时间中,也遇到过不少“磕磕绊绊”,如供应链体系如何建立、人才梯队如何保持长久稳健、店面的盈利模式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等等。
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交了很多学费,但这些问题在鹿森书店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和书业同行们的指点下被不断克服。杨志民特意提到,“要特别感谢书萌创始人孙谦,她搭建的全国书店人联盟平台为鹿森书店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如何自救?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实体书店造成的损失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消费降级的日子里,图书作为非生活必需品是人们首先要删减的支出,而这势必会增加实体书店的经营难度。鹿森书店自然也“难逃其难”。
鹿森书店上下杭店
疫情爆发的春节期间,正是鹿森书店创收的重要节点。面对突发情况,鹿森书店反应迅速,积极展开各项自救活动。
首先,书店开展了内部的自我培训,旨在提升团队成员的各项技能;其次,积极开发线上模式,举办多场线上的读书活动,先后加入“中国书业同光互助行动”“书店燃灯计划”等线上讲座专题,并独自开展了“福州方言”系列线上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身困难的状态下,鹿森书店也未放弃文化传播与社会责任——书店将两次方言讲座售书的收益全部捐献给了武汉抗疫一线。
相比于某些实体书店面对疫情时的措手不及,鹿森书店的反应可以称得上是“从容不迫”。这源自于鹿森书店在成立之初就早已意识到,在实体书店经营得漫漫长路中,或大或小的冲击是沿途无法错过的风景。
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也并非一无是处,鹿森书店也在其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做出了改进。如鹿森书店的线上模式在疫情前从未有过太大的成长,而这次自救使得线上模式有了质的飞跃,书店对线上模式的运营也有了更多认知,“这可以算是一次意外收获”。
在核心业务层面,鹿森书店及时做出了调整:其一,新店五月风书城与福州市总工会达成合作,鹿森书店将在未来更好地拥抱各机构的党工委组织,其核心业务模式将从toC调整为toB;其二,在经营思路上,书店将从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模式,逐渐转向线上线下齐打通、齐头并进,甚至有可能调整为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思路。
而上文提到的五月风书城,也是由于工期撞上了疫情而被迫停止施工。为了保证新店如期开业,在建设期间,以鹿森书店创始人何鹏为首的鹿森书店核心管理层每天都要到书城待上很长时间,时时督促施工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人手,有时甚至亲力亲为。
鹿森书店五月风书城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月风书城在早已制定好的开业时间顺利开业。近期,五月风书城举办了“《福州古厝》职工分享会”“非遗薪传,闽剧传播分享会”“《乡愁里的福州》读书分享会”3场发扬福州本地的人文风情的活动,并计划在疫情过后举办有关福州方言的线下活动,传播福州本土文化。
放眼未来,如果未来的市场环境较好,鹿森书店会保持每年开拓1-2家门店的节奏。而重要的是,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鹿森书店在传播本土文化的道路上义不容辞的扛起了旗帜。
杨志民多次提到,鹿森书店最终的愿望就是闽地能充满书香,更多的人爱上阅读。“有太多的优秀文化与非遗工艺正在逐渐消亡,鹿森书店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文化与非遗工艺能保留与发扬,为更多的人熟知。”
而从更加宏观的角度上来讲,实体空间虽然拥有虚拟空间无法替代的优势,但与线上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鹿森书店正走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将更加注重实体空间的智能化、虚拟化的建设和发展,走出过于依赖实体、服务功能过于单一的传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