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为什么我觉得我们外卖很好,可顾客偏偏不买单呢?”
“为什么我拼命做满减,顾客还是嫌我们贵呢?”
“为什么我死命做排名,却依然干不过隔壁老王呢?”
……
外卖店出路在哪里?
为此,小编调研了身边最熟悉的近20位年龄在22-35岁的男女同事近一年外卖订单数据,他们在一年中办公室餐复购率最高的外卖品牌, 以及他们一年中点单最失望的外卖品牌,并做出了梳理,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以下全部为采访实记,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不针对任何品牌,不牵涉任何商务关系。)
复购率高的外卖长啥样?
1、便宜,人均15—20元外卖受热捧
< class="pgc-img">>“便宜就好,不满减的店不会点,曾吃垮两家外卖店”
我叫冬洋,是一个非常爱美的女孩子,我把工资基本都花在了健身和美上了,再加上最近一年时间我都有在减肥,所以留给“吃”上的钱就不多了。
就这么和你说吧,人均超过25的我不会点,没有满减的绝对不点,不给发红包的坚决不点,每天中午我就专注在各大平台间切换,只为找到性价比最优的餐,这一年里我有过一个不错的战绩,两家我常吃的店全倒闭了。
我最爱吃的是“低配版健身餐”,什么是低配版健身餐呢?就是非品牌的价格优惠的健身餐,是不是优秀如我,机智如我嘞?
< class="pgc-img">>“ 刚毕业一年,因为穷,超过25元的连看都不敢看”
我是一个94年的妹子,刚毕业一年,现在的阶段就是那种不好意思让爸妈供给,自己又没什么积蓄的阶段。
因为穷,超过25元的外卖基本我是看都不看,每天专注搜索25元以下的外卖,卫生和性价比可能是我主要追求的吧!
< class="pgc-img">>“连续吃一周田老师,省下的钱娶媳妇”
同事们都叫我轻尘,这个花名和我本人还是很吻合的,180CM的个子不到130斤,试问还有谁?
对于吃上我好像没啥太大追求,怕麻烦,也为了省钱,基本上我可以连吃5天田老师,连吃5天烤肉饭,连吃5天黄焖鸡……
一年也不会做太多的尝试,我觉得这种体验还是蛮棒的!
毕竟对于我们这种生活在北上广深的程序猿来说,想要娶媳妇,咱就得省吃俭用啊,所以人均15元的田老师才是我的真爱,不出意外我会娶她。
< class="pgc-img">>2、米饭成宠儿,吃饱是男客群的第一需求
< class="pgc-img">>“神啊,请20块钱就让我吃撑吧,190斤的体重不是盖的”
我是我们公司的体重与力量担当(PS自从拔河比赛输掉以后,力量担当就被diss掉了)。
有时候你不能怪我吃的多啊,实在是我这190斤的体重迫切需要啊!
对于各种外卖,我感觉好吃不好吃在我这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得让我吃饱,我最爱的还是烤肉饭,店家给我越多我越爱,我就是喜欢那种20块钱能吃撑我的快感,还有,不许你们吐槽我的体重,我超凶的~
< class="pgc-img">>“米线、麻辣烫很少点,朕怕吃不饱”
作为一名职业讲师,也是一位骑行爱好者,对于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自然要比别人高很多。
所以,对于餐品,除了要好吃一点、保温性能好点,我还关注它的分量。
比如说米线、麻辣烫可能对于我们男生来说是很少会点的,一个是口味原因,另外一个是实在是吃不饱啊!
< class="pgc-img">>“南方人,天生就爱吃米,仔皇煲我钟意你哦”
大家千万别误会,虽然标题是吃饱是男性客群,但我真的是女生啊!
可能小编把我分到这组,除了我饭量惊人,整个三楼我吃饭最狠,最重要的是我是南方姑娘,天生就爱吃米,一天也离不开米饭啊!仔皇煲我觉得是真不错的~
3、“稳定”有品质,才是外卖最长久的惊艳
< class="pgc-img">>“买过曼玲粥,从此其它粥品是路人”
比起价格,我可能更关注产品的稳定性,如果点10次,9次口味都没有太大偏差,我就觉得这是一家极其可靠的外卖,让我复购的关键点是产品稳定。
比如,我常吃的曼玲粥,我就觉得很好啊,15块钱就可以吃饱,别人是碗它是桶,量大实惠,食材搭配合理丰富,稳定才是外卖品牌最长久的惊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不是品牌,没有堂食门店的坚决不点”
我点外卖有三个原则:1、不是品牌企业的我不会点 2、存活3年以下的不会点 3、线下没有堂食店的不会点。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达美乐,比格披萨都是做的比较好的,就拿达美乐来说,无论什么时候点品质都一直如一,风雨无阻30分钟准到你手里,超时一分钟就会送一张免费披萨卷,在我看来这就是很有竞争力的外卖品牌。
4. 能惊艳朋友圈的外卖才是好外卖
< class="pgc-img">>“没有好看的包装,吃饭又有什么意义”
我是典型的外貌协会,可以说赚的钱都会投资到和美有关的东东上,吃饭也是如此。
产品不难吃,干净卫生我就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外貌含糊我可就老不乐意了。
比如,我会常买25块半,就是为了看它的包装和小文字,所以求这个世界上多一些颜值高的外卖吧~
< class="pgc-img">>“跟随型,看朋友圈晒什么我点什么”
别看我是女的,但我比男的还害怕麻烦,况且我还是一个严重的跟随性人格,就是那种看到抖音里什么东西好吃、好用都会上淘宝去下单的人。
在吃上,我就更没什么原则了,基本上只要朋友圈里谁发的菜品好看了,我都会搜附近进行点单,比如我常点的“叫了个鸡”就是这么来的。
嘿嘿,我这种算病的不轻吗?
最想给差评的外卖长啥样?
1、没有滋味成产品差的最主要原因
< class="pgc-img">>“优粮生活,你们家没盐嘛?”
因为工作的关系,见过优粮生活的老板,从此就成为了他的迷弟。
本着爱屋及乌的精神,在今年的某一日我就点了一份优粮生活,吃完以后味道实在是太尴尬了,一点味道都没有,强烈建议优粮的老板好好抓产品!
< class="pgc-img">>“千煲鲜寻,酸菜鱼不酸、不辣、不咸”
对于外卖来说我还是很宽容的,毕竟几十块钱的东西也不能要求人家太多嘛,不过今年感觉吃的最惊魂的一次外卖就要属千煲鲜寻了。
在我印象里,吃过的酸菜鱼都是有酸,有辣,有咸味的啊,怎么千煲鲜寻的酸菜鱼就跟清水煮了一样呢?
< class="pgc-img">>“小资小味,今年唯一退货的外卖”
要说今年我最糟心的一次外卖经历,那还真有一家,就是一个叫小资小味的外卖品牌,也是我今年唯一退货的外卖。
我为什么退货呢?单子上显示的半个小时能送达,结果我等了一个小时,外卖员也没给我来个电话。
本来拿到外卖心里就很饿很气了,然后再看到饭那么少,菜那么淡,骂娘的心都有了,果断退货,发誓再也不定了。
< class="pgc-img">>2、出品太差,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 class="pgc-img">>“便宜坊,今年唯一一个给差评的外卖”
很少给一个品牌差评,如果给了,那说明真的差,今年唯一的一次给差评是给的便宜坊。
本来在线下门店的体验是不错的,但不知道外卖为啥做的这么差,宫爆鸡丁里没放糖做成了咸口我也就忍了,给到我的全是鸡皮,严重怀疑是店家配送出了问题,至今我都原谅不了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东方饺子王,油炸水饺此生不想点”
从创业之日起,就很少有时间外出吃饭,外卖成了我的一日三餐。
公司90后都调侃我:“资深外卖吃货,常年受地沟油侵蚀,专业肥胖40年”
要说感觉品牌外卖中差点的,点东方饺子王饺子的经历还是很让我难忘的,打开外卖就惊呆了,煎饺可以说是油炸饺子了,饺子外边都是油乎乎的,饺子馅里也是油油的,很难下咽,完全不像一家正规连锁餐饮企业的出品。
相对来说,西少爷、眉州小吃等品牌的出品要好很多。
3、餐中有异物,是顾客最不能忍的行为
< class="pgc-img">>“米线里有苍蝇,老板是想请我吃肉吗?”
我很少点外卖,即使是点外卖也就点家附近的两家,因为我女朋友做饭实在太好吃了,所以在外边我只点主食类型的外卖。
家门口有个XXXX米线,点了5次,2次都有苍蝇,真想问老板一句是想请我吃肉嘛?要不是周围没啥外卖了,说啥也不点了。
你觉得理想中的外卖该是什么样子的?
“包装、餐盒是方便打开的,不浪费时间”
< class="pgc-img">>对于外卖,最让我头疼的事情还要属于外卖包装了,现在很多餐盒都做的过于结实了,每次打开包装袋需要几分钟,打开餐盒需要几分钟,非常费劲,所以我觉得这块各位商户还是可以做做文章的。
“产品稳定,本身就具有外卖属性的”
< class="pgc-img">>产品本身属性就已经决定了外卖的好吃程度。
比如眉州小吃,我会觉得它是一家非常聪明的企业,就拿面来说,它用鸡丝凉面、拌面,为什么选择这两款呢?
因为这两款是在所有面里最不受配送时间影响的面食了,主食一类它都选择了点心,配菜选择了四川的香肠、泡菜一类对配送时间要求不高的产品,所以吃它家才会有一种吃堂食的感觉。
像面、饺子类产品天生就不适合做外卖,而披萨一类的就是非常适合外卖的。
“工业化生产的产品,DIY权利应该交给顾客”
< class="pgc-img">>我不是很喜欢吃标准化的食物,千篇一律的食物很难有喜欢的味道。
但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想要满足效率,就必然会舍去口味,所以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口味,我建议把食物最终味道决定权交到顾客手里。
比如麻辣烫就完全可以做到,尽管现在有微辣、中辣、麻辣的汤底可供选择,但你会发现无论你点什么味型,最终给你呈现出来的都是一样的,那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所有调料都做成小包装,留一定的口味自由度给顾客,根据他自己的喜好调配,我觉得这才是更符合未来的外卖消费。
< class="pgc-img">>小结:
你会发现,实际上顾客所有的吐槽都围绕以下几点,性价比是否最优、主食是否够吃、产品是否稳定、配送是否及时,这些都是影响外卖复购的最关键要素。
而我们外卖商家要做的就是在平衡自己利润的同时,让顾客的满意度最大化。
>宁开小店,不开大店,2022年餐饮业5大趋势值得关注
2021年餐饮业逐步回暖,春节7天小长假里,长沙,南昌,杭州,广州等各大城市的餐饮消费规模创新高,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餐饮业逐渐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有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全国餐饮消费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其中有5个趋势不容忽视,值得餐饮人关注。
< class="pgc-img">>开店趋势
对于2022年的餐饮市场,最大的趋势便是:宁开小店,不开大店!开小店是疫情下最佳的投资策略,别开大店,你干不过外卖!
去年有个高中同学想在老家县城开店干餐饮,询问我的建议,我跟他说一定要开小店,比如早餐店,粉面店这种,投资成本低,风险更小,更适合普通人创业。
结果高中同学并未听取我的建议,跟亲戚合伙在县城附近搞了一个大农庄,总投资超过百万,光本地特色菜厨师就请了3个,再加上服务员厨工等,一个月人工开支近5万元。
最后不到半年就倒闭了,投资大,租金高,人工成本高,营业额却又不理想,小县城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人会愿意开车去郊区吃农庄。
如今的特殊时期,开店更应该谨慎,减少投资成本,那才是最实际的。
< class="pgc-img">>小吃机会大
开店做什么?一直是很多创业者最关注的问题,开店卖什么?这才是关乎门店生死存亡的事情。
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
选择的方向对了,那就可以事半功倍;选择的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枉然。在2022年小吃品类机会最大,特别是当地特色小吃将会随着国潮的兴起迎来爆发势头。
在2021年餐饮市场上,成功获得了融资的餐饮店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小吃店,比如和府捞面,五爷拌面都属于小吃品类。
小吃对门店的面积要求小,夫妻店模式就能够做起来,客单价低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回购,相对于大店动辄一两百元的消费而言,一份10元的小吃更容易获得理性消费者的青睐。
< class="pgc-img">>社区店是主流
开店最重要的一环便是选址,以前大家盲目崇拜商场选址,但是疫情后,大家发现亏损最大的反而是商场店,社区店成为了如今的开店主流选址。
疫情下,消费者的生活半径基本都是以家附近生活区域为主,就算春节过年期间,很多人回到家乡都是窝在家里,很少像以前一样出去10公里意外的地方玩。
社区店成为了最接近消费者的门店类型,门店租金更低,人流量更稳定,社区成为了开店的首选。
< class="pgc-img">>外卖实体相结合
如今的年轻人都更愿意坐在家里玩手机,等着外卖上门,而不是去线下餐馆吃饭,这个消费趋势我们创业者应该关注到,更是不容忽视。
年轻人在哪里,消费市场就在哪里,赚钱的机会便在哪里。
如今外卖市场份额逐渐上升,开店必须改变传统思维,必须将外卖和实体店相结合,既要做线下堂食顾客生意,也要做互联网外卖生意,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在新时代里生存得更好。
< class="pgc-img">>线上线下相结合
有位朋友张建华在深圳宝安某小区门口卖螺蛳粉,门店开业后生意很差,没多少人来他店里吃,就算开业搞优惠五折的活动,也没几个人去他店里捧场,开业半个月后差点就要放弃了。
后来在某短视频上,看到有位开店的网红天天在网络上分享门店经营琐事,获得了近30万粉丝的关注,这让朋友张建华心动了,于是也开始跟那位开店网红一样,分享吐槽门店经营琐事。
没想到火了,第一个视频吐槽门店生意不好,获得了5万阅读量;第二个视频吐槽一天营业额只有300块,获得了15万播放量。
< class="pgc-img">>随着视频的走红,门店生意逐渐好了起来,不少附近的人刷到了他的视频,都会选择来他家品尝一下,逐渐的门店营业额从每天亏损500元,到日赚5000元。
通过这种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让张建华这家螺蛳粉店“起死回生”,更让他收获了近10万粉丝,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美食主播。
不仅门店每天有收益,在线上依靠视频播放量依然取得了不菲的收益。
以上便是2022年的5大餐饮趋势,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class="pgc-img">>丨职业餐饮网 孙佳瑶
现在做外卖太难了!
外卖平台先是用高额的抽成让商家苦不堪言,又用2选1的方式步步紧逼。
一天的外卖单量锐减到不过几单,综合下来一单竟然还赚不到1块钱,于是有的外卖店老板开始“排队退场”。
外卖,成为了各位餐饮老板的一道“内伤”。
可是,即便情况如此艰难,依然有些品牌外卖做得蒸蒸日上,日送超百份,月订单量上万!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近日,小编采访了一些生意好的餐饮品牌创始人,他们对三四线城市外卖的趋势和具体做法有一些见解。
1
一线城市跑单量,三四线城市提客单
做外卖想挣钱,必须知道人们的需求核心是什么,就这一点来说,不同城市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
对于外卖来讲,一线城市人口基数大,需求极高,追求极致的人效坪效;
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三四线城市需求锐减,所以相比速度更要提升客单价!
就像同样一份外卖,在北京国贸的价格一般低于五环外的价格。
所以需求量的差距悬殊,直接就体现在了客单价上。
< class="pgc-img">>2
三四线虚高满减套路=作死
很多的品牌在一线城市成绩不错,于是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但是定价策略却仍然是虚高满减套路。
据江苏江阴的一位快餐老板称:“我们可能满30减5元,他们那些品牌来了之后直接满30减20,吓死个人哟!”
原来,很多品牌在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时,同样9块钱的一份饭,他们定价到20,之后再通过看似大力度的满减补贴来达到最终的售卖价格。
可是,由于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三四线城市根本就不吃这一套,看到高额的定价,还没到满减那一步,就直接退出页面了。
长此以往没有客群,就只能安静“等死”。
3
外卖必须比堂食贵
犟骨头的创始人王艺伟就说过,要想赚到钱,外卖是必须要比堂食贵的。
的确,现在平台的补贴和商家的满减已经把消费者“惯”坏了,觉得外卖比堂食更便宜理所应当。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在家吃饭省事又省钱?哪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
但是很多企业没办法,为了迎合消费者被养成的习惯,只能保持低价,狠狠地压榨自己,赔本赚吆喝。
长远来看,随着配送成本和原料成本不断上升,外卖一定是会越来越贵的。
一定要保证自己有钱赚,又能活下来,这才是做外卖的本质。
4
纯外卖难存活,
必须“堂食+外卖”两条腿走路
为什么说纯线上很难存活呢?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纯线上外卖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是100%的,也就是说,生存与否,全看平台,但不管是商家排名和平台抽成,对于纯线上商家都是致命性的问题。
平台抽成都在21-25%,加上搞活动的开销,平均下来,5折都没有了,除此之外还需要花钱去买竞价排名,上海北京可能多的每天会1000多元!
所以外卖40万,不如堂食20-30万的店铺。
除此之外就是由于没有到店就餐的环境,也意味着损失了看中环境的这一部分消费客户。
因为堂食的品牌感会大大的提升质感,增强顾客的信任度。比如每天都会路过的一家饭馆,他的店铺样式都一直看在眼里,自然心里就会产生信任,在点外卖的时候就会更加放心。
而单纯的线上外卖的品牌感却很难打造出来。
本来就极具压力,客群变得更窄以后,就更如履薄冰了。
5
附属产品不能定价过高
有的外卖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把附属品的价格会抬得非常高。因为他们在搭配产品的过程中发现,主产品的定价偏低,整体客单价就会很低,所以通过哄抬附属品价格的方式来提升客单价。
比如一碗粥的价格大概在10元左右,但是附属品辣酱就直接单卖8.5元!
附属品辣酱的价格严重冲击了主产品粥的价格,让整个定价都显得格格不入,订单量明显下降!
后来通过不断的换购策略和搭配套餐的方式才稍微挽回这样的局面。
可能这时候你会说了,西贝家的沙棘汁在外卖上定价26元,甚至超过了主食的2倍,人家怎么还这么红火呢?
这里也需要明确说一下,品牌的主打产品和特色产品是会有特例的,不同的品类要区分对待!
但是,仅仅为了更高的利润,而哄抬附属品的价格,这样的方式绝对就是在“作死”。
< class="pgc-img">>6
包装不能反人性设计
现在很多的粥品牌再做外卖时,用高桶设计来装粥,导致吃的最后手需要伸到桶里,十分不便。
这就反应了一个问题:现在市面上的很多包装都只为了好看、做宣传等等,而忽略了外卖包装首要的功能性。
就像米饭菜品类要防止味道混杂;烧烤品类要保温、面条品类要防止面坨、饺子品类要解决粘连问题、米粉品类则要解决断粉的问题、汤品的密封性问题等。
如何兼具功能性和美观?何师烧烤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西南餐饮圈子里的何师烧烤,在川渝地区拥有22家直营门店,乃西南地区的烧烤名片。
其实刚开始,他们在烧烤外卖的包装上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 class="pgc-img">>经过改良,他们首创了这种“保温桶+锡纸”的烧烤外卖包装,双重保温,2小时后仍能保证菜品的食用温度,完美的解决了以上的问题,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
< class="pgc-img">>7
外卖也得必须打造IP产品
想要成为外卖点单王,打造明星单品是必须下的一步棋。
因为IP单品对于餐厅来说更像是贴标签一样的存在,一个受欢迎的单品会激发出更强的品牌势能!
就像糯雅芳粥,以一款爆汁锅贴引爆知名度,成功突围传统粥铺!
< class="pgc-img">>糯雅芳粥的具体做法是,摒弃传统搭配粥的主食蒸饺,改用锅贴。
并且对锅贴进行了专业的改良,让一款爆汁锅贴排到了行业前三!
这款IP产品更是占整个餐厅营收的8%!外卖的点单率更是高达90%以上!
小结:
不得不说,做餐饮难,做外卖更难!
外卖平台红利期已过,水涨船高的抽成和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得做外卖的餐饮人喘不过气来。
面对困局,千千万万餐饮人都在探索外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图文来自职业餐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