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饭店、福昌饭店、扬子饭店、南京饭店……你知道这些南京民国时期就已经营业的饭店都在哪?孙中山、李宗仁、黄炎培、华罗庚、孙文、林森、李宗仁、杜聿明、梅兰芳……这些历史上的名人都曾在此就餐。
1.中央饭店
地址:中山东路237号
中央饭店始建于1929年,背靠总统府极尽地利优势。正因如此,中央饭店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场所,也成为国民党政治活动的重要载体。她的历史中,曾接待过无数风云人物,武将孙立人、林森,文人林语堂、胡适……
中央饭店主楼四层,呈回字形结构,以长方体和红白相间的方格构图为主要造型手段,而以柱式门廊突出入口,屋顶和入口见体块大小的变化,雅致大方。
2.福昌饭店
地址:中山路75号
福昌饭店座落在南京新街口,建于1932年主楼共6层。作为当时南京最高建筑,饭店内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国内少有的OTS手摇式电梯。当时南京城只有两部,一部在国民政府办公大楼“子超楼”内,另一部就在福昌饭店。
抗战时期为日军招待所,灯火辉煌,身穿和服的日本女子来往于人从中间。抗战胜利前夕,重庆方面代表就在福昌饭店与日军的松井石根密谈在华日军的受降事宜。抗战胜利以后曾作为李宗仁官邸。先后接待过黄炎培、华罗庚、溥仪、溥杰、杜聿明以及卢森堡大公等中外贵宾。
3.扬子饭店
旧址:位于宝善街2号,现中山北路599号
扬子饭店,坐落在南京长江边不远的下关宝善街上,1899年,扬子饭店拔地而起,由法国人法雷斯用南京本地的明城墙砖建造而成,曾因宋庆龄女士的下榻而名躁一时。
远远看去,这栋老建筑透出一派古朴典雅的气息。方底台式的斜坡屋顶、高低错落的老虎窗、一扇扇拱形的窗子以及半露出地面的地下室小门……这是南京唯一一座“西洋古堡式民国建筑”。
4.南京饭店
地址:中山北路259号
南京饭店于1936年开业,由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设计,时称“国际联欢社”,后由郭沫若先生题名为“南京饭店”。饭店地处闹市,交通便利、环境优雅、花木扶疏、芳草如茵,素有“庭园饭店”之美誉。
5.江苏酒家
地址:建宁路255-1号
创建于1946年,原名义记复兴菜馆。作为地域文化之代表的民国大菜,便是在这里得以诞生辉煌,是南京极负盛名的餐饮名店,其菜肴以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清鲜醇和、咸淡适宜脍炙人口,影响所及,上溯九江,下至申沪,曾吸引无数商贾政要、名流学者、驻华大使竞相光顾,被人们亲切称之为“小楼”。
6.华江饭店
地址:中山北路178号
华江饭店始建于1932年,1933年建成,原为首都饭店。和南京城一样,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而今天她依然矗立在南京的老城区,现在华江饭店的一砖一瓦也依然透露着民国大气。而华江饭店也经历了自己的革命,1991年经过装修又重新开业,最近的一次“整容”是在2006年。
(消息综合南京晨报、票亮南京)
【最江苏】:第一时间发布、解读江苏最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动态,用原创荡涤纷杂,用思想解读资讯,用情怀传递观点。
※欢迎关注“最江苏”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uijiangsu)←长按复制,看更多精彩内容!
>阳沽酒客按:本文较长建议关注收藏。谁说泸州没有拿得出手的菜系,今天起沽酒客就慢慢给各位介绍,有心人希望多多关注,你要是有点想法的厨界人士,看看有没有商业价值。一篇值得泸州厨师和美食爱好者收藏的文章,民国泸州全牛席。
其实,今天好多人说,泸州菜没有特色,拿不出手,感觉这里吃得多,但是都是各种乱炖,汤锅,火锅为主,好像泸州没有自己体系的菜系。甚至有人认为,当年泸州码头文化,南来北往的人太多了,口味搞得乱七八糟,根本没有值得谈的东西。
今天的情况,江阳沽酒客不想去深谈,这篇文章谈不到,不过,我最近想给大家讲一讲民国时期,泸州餐饮的情况,这一次我们来聊聊当年风靡一时的南门外全牛席。
< class="pgc-img">>这篇文章是来自已故富顺人易劲秋先生的回忆,他在去台湾前,因为泸州有同学和朋友,常常来泸州玩,而且肯定家里条件不差。所以才消费得起。
在他眼里,民国时期的泸州是这样的:泸州是前淸的名称,入民国后改称泸县。改虽改了,但是因为当年的民国时期泸州二字名气响亮,而且相沿已久,所以一般人还是都叫泸州,那个时候很少人叫它的正式名称。
易先生说:这种情形和苏州一样,民国时期改了也很少人叫吴县,大家仍然叫苏州。今天少有人知道吴县。
< class="pgc-img">>泸州一直是川南重镇,是长江和沱江交汇的地方,南濒长江、北倚沱江。蓝田坝在长江南岸和老城遥遥相望,小市则在沱江北岸,与老城仅隔一水。因此,易先生看来,当年的泸州城、小市、蓝田坝很像武汉三镇和重庆江北南岸的形势,不过要浓缩得多。
< class="pgc-img">>四川人常说:“天生重庆,铁打泸州。”极言其态度相似,地形险要。过去每次川南发生内战,泸州是必争之地。抗战中期曾被日寇飞机轰炸,城内大部份街房被炸平烧光。后来民国政府在蓝田坝建了一个大飞机场,巨型运输机和B二九重轰炸机都可以起飞降落,川滇公路衔接滇缅公路,又从泸州延伸至隆昌而连接成渝公路。
民国时期,泸州一度成了大后方水陆空交通枢纽,地位愈为重要。抗战末期,被炸毁房屋的空地上,陆续兴建起新屋,商业也日趋繁荣了。这是易先生对泸州的印象,但是最深的还是美食。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他说的,南门外全牛席,简直让人大开眼界,好想试试。
< class="pgc-img">>南门牛肉馆
在民国时期,由城內向南门外走(估计是今天酒城宾馆到纪念标一段),大街右排有一家专卖牛肉的餐馆,店面坐场并不算小,但是房屋较旧,桌凳简单,所以不为上层社会人士所注意,其实这是一家很特殊而且也很好的餐馆。它好像没有店名,(也可能有店名,易先生记忆不清楚了)大家都叫它做牛肉馆。它可能是清真馆,也可能不是。可是它比一般清真馆还彻底,除牛肉以外连鸡鸭鱼羊都不卖。
各地的牛肉餐馆或牛肉面馆常常有个大缺点,那就是客人走进去,立刻嗅到浓闷的牛油和牛肉的膻气,感到非常恶心,自然无法坐下来品尝其菜肴和面食了。南门牛肉馆虽然房屋设备并不好,但是把牛肉牛骨牛油等物处理得很好,加以客座宽敞,空气流通,所以没有一点腥膻气味。它那里可以随意小酌,也可以预定酒席。小吃的菜较为普通,不必一一赘述,现在介绍一桌常做的全牛肉席的菜单,和每道菜烹调的方法:
四冷盘
1、叉烧牛肉
< class="pgc-img">>用牛腱两个或牛肉一斤左右顺纹切成粗条两条,抹上一层白糖,放在筲箕里摆两个小时,让糖水浸入牛肉内,血水从筲箕的缝隙流去,再抹少量的盐和花椒腌三数小时,(腌的时间长一点更好。)用特制的一端很尖,一端是手柄,长约六七十公分,直径约一公分多的铁条,把牛腱或牛肉粗条顺着穿上,平放在一个高约一公尺的铁架上,下面放一盆木炭火,铁架两端有高低不同的半圆形缺齿,须要火力大,就把铁条放在较低的缺齿上,须要火力小一些就把铁条放较高的缺齿上。
< class="pgc-img">>烤的时候用一把清洁的棕刷蘸了酱油和麻油不时刷在肉上,一面不时转动的铁条,烤到肉已熟透,表皮略焦,而且香气扑鼻的程度就可以把肉取下,横切成薄片,铺在盘中上席。这是一道下酒的好菜,远比卤牛腱或卤牛肉好吃。易先生曾经说,他记得后来有一次到金门,在防疫部吃饭,发现有一盘牛肉很像上面说的叉烧牛肉,我便称赞这牛肉做得好。这时主人吿诉我,是老司令官(指刘寿如上将)在金防部的时候指导做的,现在厨房里还做得出来。可惜当时我没有直接问厨师,所以不知道他的做法和上面说的是否相同?
2、卤蜂窝肚
< class="pgc-img">>卤牛肚的取材,最好自然是肚梁,但一个牛肚的肚梁很有限,而且还要作其他方式的使用,因此通常便用蜂窝肚来卤,蜂窝肚是牛肚的一部份,布满一个个小坑,状似蜂窝,所以四川人把它叫做蜂窝肚。卤菜最好是用老卤水,如果没有老卤水,新煎的卤水也可以,不过卤出来的菜,味道不醇浓。卤菜除了卤水要好,火候也很重要,尤其是卤牛肚,如果太烂了,味道会太咸,而且吃起来软绵绵的,并不好吃。如果太硬了,不但不入味,而且嚼不烂。无法下咽。要吃到咸淡适中、老嫩适度,这样的火候才是恰到好处。
< class="pgc-img">>3、麻辣牛筋
< class="pgc-img">>牛筋不用卤,仅用淡盐水煮到容易咬烂,但又不是太烂的程度,捞起来等到冷了之后,切成条片,放在盘内,加好酱油、油辣椒、花椒粉,麻油和葱花、芫荽。
4、凉拌芹菜
< class="pgc-img">>肥嫩的芹菜,捋去叶子,切除根须洗净切成寸把长的短节,盛在漏舀里放入滚水略烫一烫,拿起来沥干水份,放在盘中,加少量的盐搅拌均匀,过几分钟再加酱油和麻油,另外撒一些用开水洗过的金钩(干虾米)。
六道‘正菜’做法别致
红烧牛尾
黄牛尾巴一段(够一盘的分量),去毛刮洗干净,横宰成一寸长的短节,如果是牛尾的根部则横宰后还要竖切成二或四块,再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煎滚的素油里,大火爆炒至皮和肉都已变成灰白色,烹料酒加盐、酱油,和少许生姜、八角、桂皮等佐料,掺水烧开,改用中火久煨。
< class="pgc-img">>牛尾的皮非常厚,很不容易烧软,所以这是一道很费火功的菜,但是必须这样生烧方才好吃。有的餐馆为了省事,先把牛尾丢进炖牛肉的汤锅里煮烂或放在蒸笼内蒸烂,再放进锅内红烧。这样做的牛尾虽然很烂,但是不太入味。
< class="pgc-img">>又有些餐馆为了使牛尾的颜色比较好看,加白糖或红糖来烧,加糖到也未尝不可,但只能加入极少量一点,如果多了,颜色虽然橙红光亮,煞是好看,可是入口是甜的,便很难吃了。南门牛肉馆的全牛肉席第一道大菜便是生烧牛尾,火功味道都还不错,但是色泽不如现在若干餐馆烧得好看。
火爆肚梁
< class="pgc-img">>牛肚梁,四川人又叫做肚埂子,客家菜馆叫做胘胱,是牛肚特别厚的部份,割下来剥去厚皮,洗净一切成薄片或肚花,用少量的盐腌一腌,再用料酒和芡粉拌匀。另将酸菜干切薄片,嫩姜切片,葱切短节。锅中素油煎到滚烫,迅速将肚片(肚花)连同配料一起下锅,同时加上一点盐,猛火快炒数下起锅上席。这道菜若论营养价值是说不上的,可是脆嫩鲜美,不失为下酒好菜。
< class="pgc-img">>麻婆脑花
< class="pgc-img">>一般餐馆做猪脑花或牛脑花,不外乎烧臊子(即碎肉或肉末)脑花,或用脑花蒸汤。然而这家牛肉馆却另有做法,先把新鲜牛脑髓撕去皮膜洗净,切成三公分左右见方的小块。另把牛肉少许宰碎。素油煎滚,先将牛肉末放入锅內,撒一点盐炒散,再把牛脑花倒下,略微炒动几下,烹料酒,再炒动几下,使牛脑花的腥气除掉,然后加盐,辣豆瓣酱,和少许小片生姜,掺牛肉汤大火烧十来分钟,起锅盛入盘中,再撒上花椒粉和葱花上席。
< class="pgc-img">>这样的烧法自然是脱胎于麻婆豆腐,但也不尽相同。烧麻婆豆腐、豆母子(即最软湿的黑豆腐)为必不可少的配料,而麻婆脑花则可以不用。烧麻婆豆腐,先渗高汤,后下豆腐,而烧麻婆脑花则先下脑花,烹酒去腥气后才渗汤烧。
干焙牛肉颗
< class="pgc-img">>这是一味很够刺激的菜。做法是把无筋的牛肉顺着纹理切成筷子头那样粗的条子,再横切成小颗粒。嫩芹菜茎切成葱花状的小圈,生红辣椒宰碎,少量生姜切小片。素油煎滚,把牛肉颗放下,用中火慢慢焙到干而易嚼的程度,烹料酒,放入芹菜圈、碎红辣椒、姜片、辣豆瓣酱、盐和少量酱油,再炒一两分钟,就起锅盛入盘中,撒上花椒粉上席。这道菜火候最要紧,火候不到,吃起来咬不烂,火候太过了,牛肉颗已被炸枯焦,吃起来有焦臭和苦味,所以要恰到好处。其次这道菜里加点酱油,目的在提味,使它的味道更鲜美。
< class="pgc-img">>粉蒸牛肉
< class="pgc-img">>泸州南门牛肉馆的粉蒸牛肉虽不及自贡市的小笼蒸牛肉那么味美,但是由于调拌牛肉只加粗米粉、素油、盐、料油、和辣豆瓣酱,并且咸淡适中,所以蒸出来也很可口。通常是用一层直径大约二十多公分的蒸笼,底上铺白布,布上放红心番薯块、或芋头或嫩豌豆,上面放拌和好的牛肉,盖上蒸笼盖,用大火蒸半小时左右,原笼上席。同时附带送上葱花、芫荽、辣椒粉、花椒粉各一小碟,由客人自行酌加。
< class="pgc-img">>谈到此处,易先生说愿提供两点意见,请有关人士参考:
1、现在做粉蒸牛肉或排骨、肥肠,常常有人喜欢加些糖在里面,把好好的一笼蒸牛肉(或排骨肥肠)弄成怪味道,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啊!川菜应该加糖的如糖醋鲤鱼、鱼香肉丝、怪味鸡等,自然是要加,可是还不宜太多,至于不应该加糖的如粉蒸牛肉、家常鯽鱼等等,那就一点也不应该加。
< class="pgc-img">>2、有些餐馆蒸牛肉等,不用白布垫蒸笼底,而是用透明的胶纸。这种胶纸铺在菜下面蒸,卫生方面有无问题,因为没有经过专家的硏究,姑置勿论;仅就吃味而言,因为胶纸不透水气,蒸笼内腾腾的热气,碰到笼盖反射回来都积在菜里,使得菜内水份过多,吃起来不爽口,味道也大打折扣。还是照古老的方法,用一方粗白布洗净垫笼底比较好。
以上两点是易先生的建议,估计当年台湾那边做变了。泸州这边还好吧,应该没有这样瞎干的。
冬笋汤点与下饭菜
白油冬笋
< class="pgc-img">>云南东北部和四川南部所产的冬笋,又脆嫩、又淸香,切成薄片,用素油微火烧,仅加食盐一种佐料,非常鲜美。在没有冬笋的季节则用春笋或莴笋,或莴笋尖,烧法和冬笋相同。
甜羹甜点因为菜很丰富,所以通常不用甜品,如果要用,也和一般酒席的甜羹甜点大致相同,此处不必多述。
淸炖牛肉汤
南门牛肉馆的淸炖牛肉汤,是把几十斤牛腿肉、牛肋肉,宰成大块,和一些牛筋,先放入滚开的水里面,大火煮十来分钟,以除去血水和油垢,捞起来用冷水洗干净,再放进大鼎锅,掺入清水,不加任何配料佐料,用大火烧开后改用中火炖,通常是从前一天半夜过后一点便开始炖,炖到肉体烂筋软汤已相当浓的程度,改用小火一直炖到第二天早晨八九点钟,供应小吃或酒席。
< class="pgc-img">>炖的时间长,中途绝不加水,原汤一锅到底,卖完为止。上桌的时候把牛肋肉和牛筋切得比较小块和短节,放在汤內。汤的颜色是橙黄的,清澈见底,汤的表面浮着少量的油珠,热气腾腾,黄牛肉特有的香气扑鼻而来。客人食时自行加葱花、芫荽和盐,吃得淡的客人连盐也不要加,因为汤味已经很鲜浓了。汤里面的肋骨肉和蹄筋拈起来蘸酱油(喜欢吃辣可以加点辣豆瓣酱或油辣椒)吃,非常可口。
四饭菜上汤的同时上四个中盘的下饭菜:
1、陈皮牛肉
< class="pgc-img">>川南把陈皮牛肉叫做冷吃牛肉,因为陈皮肉、陈皮鸡、陈皮牛肉和陈皮田鸡等,热吃味道较差,冷了再吃,则异常鲜美,所以叫做冷吃肉等,似乎有意提醒吃的人,须要冷了才好吃。做法是把牛肉横纹切成小片,放进烧滚的素油內,大火炒约四五分钟,烹料酒,下盐、酱油、陈皮片(泡胀洗净的)、干(或鲜)红辣椒段花椒粒和姜片,改用中火再炒约五六分钟,牛肉片已变成酱色,而又不太枯焦,尝一尝容易练烂,而且味道鲜美,就可以起锅了。
2、炒牛肉丝
< class="pgc-img">>这是牛肉最普遍的烹调方法,可也是最不容易炒好的。南门牛肉馆的炒牛肉丝,切得比较细,并用芡水拌和,加入适量的盐、料酒、辣豆瓣酱和少量花椒粉。另用白萝卜丝、或红萝卜丝、或芥菜干丝、或芹菜做配料。先把配料用少量素油中火炒到七八分熟铲起放在碗內,拿十来支寸长的青蒜苗放在上面。把炒锅洗净擦乾,放入素油,大火将油煎到直冒青烟,把牛肉丝倒入锅內,铲动三五下,就把配料倒下,再铲动翻炒六七下,用左手把炒锅提起离开火,右手用锅铲把菜铲入盘中,加上少许芫荽上席。牛肉丝嫩滑易嚼,配料清脆爽口,味道鲜美之中微带花椒的麻味和香气。
3、回锅牛肉
< class="pgc-img">>牛腱肉卤好晾冷,切成薄片。青蒜苗或葱白切成寸把长的短节,红辣椒一个剖开去子切成尖长小片,嫩姜少许切成小片。炒锅內放素油少许,煎滚后将牛肉片放下,铲动六七上,加入上述各种配料,同时放入极少一点盐,再翻炒一二十下,起锅上席。
4、凉拌冲菜
< class="pgc-img">>芥菜嫩心连带嫩叶,洗净切成小片,放在仅有极少量的素油锅里,中火翻炒一二十下,铲起放入碗中,碗上加盖,使菜的热气不会外泄,摆它两三个小时,揭开碗盖觉得有刺激性的气体冲鼻孔,倒入盘中,加酱油、醋、和蔴油上席。这不仅是一道素菜,并且颇为刺激,在吃腻了牛肉的时候,吃点冲菜,令人倍感淸新爽快。
在博山聚乐村饭庄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份文物史料,1927年的《聚乐村成记股东决议章程》。
1927年的《聚乐村成记股东决议章程》
>这是迄今为止,淄博餐饮界发现最早的股东决议章程。
这份已经斑驳了岁月光辉的史册,楷书书写,全文共601字内容如下。
兹将本饭庄股东招股简章开列于左
计开
第一条 本号以调和菜蔬精美为宗旨,定名“聚乐村成记”。
第二条 本号额定股本通用铜圆六万吊,分作二百股,每股三百吊,但愿入股者须先期缴纳,惟股东以本国国籍为限。
第三条 本号账簿照旧式簿记清登载,俾得一目了然,每岁一清结,五年一总结,于次年分利时,分送各股清单,以备改查而昭信实。
第四条 本号设总经理一人,由发起人栾玉琢担任;副理七人,由总理分派。
第五条 本号司账、庖师、人役等均由经理人任用去留,股东不得随意干涉,倘有用人不相当之处,须股东招集提起质问。
第六条 本号司账、庖师、人役等薪水大小仍须经理人规定,此项薪水均由开销内付支。
第七条 年总结账时,除一切开销外,实得余利分作十成,五成为股东红利,五成为总副理人花红。
第八条 本号不到分利期限,各股东不得随便支使、浮借,股东倘有半途不相当者任其让渡,不得随便抽股人分,如半途辞职或有犯号规者、出号者,后日本号之盈余厚成,概不与出号者相干。
第九条 本号经副理及司账、庖师、人役等,更不得有此浮借长支情事。
第十条 本号出账难免无有瞎账,当年不齐之账按二成扣折,下年此旧账仍讨不到,再以四成扣折,随年即以此法折减登载清单。
第十一条 本号每到总结账时,开股东会一次,若有特别事件,经理人即可随时招集会议此项,股东到会者过半数,即可表决事件。
第十二条 凡关于营业执行日务以及号规专章,均由经理人拟定施行。
附则:以上各项,如有不适当之处,开股东会时,得由各股东会议变更。
发起人:田联齐 张焕宸 史叙九 贾慕谊 石蓂阶 梁锡三
丁淦浦 程少鲁 杨子才 丁良臣 石景陈 石玉亭
昇泰号 陈星南 程仲山 贾秀峰 復诚信 復泰广
王雪峰 吕梅轩 栾馨五 赵金城 王履谦 栾子如
章程内容,笔墨娟秀,章法优美,气度非凡。
全文从始至终,除一处批改别字“后(厚)”之外,其余全部一挥而就,实乃是一幅史料与书法完美结合的珍贵史料。
章程共分正文十三条,附则一条.
它详细规定了,聚乐村成记分号的经营宗旨、募股总额、股份设置、股权义务、经理人职责、店规红线、议事机制、坏账处罚、分红规定等饭庄运营的一干事宜。
内容之祥,约法之具,堪舆现代股份制企业运营机制媲美。
1927年,即民国十六年,聚乐村饭庄大掌柜栾玉琢,与众人看到聚乐村饭庄现有规模,已难以满足消费需求。
于是就召集社会贤达,募股在城东的宋家胡同,成立聚乐村成记饭庄,迄今已整整93年历史。
章程内容,并无记载详细时间,那么又如何证明,聚乐村成记就是在1927年创立的呢。
这要从另一份聚乐村饭庄史料进行佐证。
在聚乐村饮食文化博物馆里,有三张聚乐村饭庄的原版股票。
分别是民国八年(1919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聚乐村饭庄募股股票。
1927年,民国十六年聚乐村成记股票
>其中,民国十六年(1927年)的股票,清晰写到“本号经众股东发起,在东圩内再设立饭庄一所,定名为聚乐村成记”。
其记载的股本总额及股份设立标准,与章程内容一致。由此,证明聚乐村成记是在此年创立。
聚乐村饭庄总经理王鹏先生讲,过去字号多以“某记”冠名,在聚乐村饭庄下的“成记饭庄”,其实就是聚乐村的二级品牌。
饭庄之所以冠以“成”字,而非按传统格式,以姓氏冠名,原因是聚乐村饭庄是多家股东募股创立,无法按某一姓氏冠名,故而取“成”字为名,有“大成、成功”的吉祥寓意。
- 2
这份章程,更值得注意的是,结尾处的发起人有24个,其中有3家字号名称,分别是昇泰号、復诚信、復泰广,这些都是当年博山城内有名气的实力商家。
在发起人中,博山商会会长张焕宸、著名乡绅(教育家)贾慕谊、大掌柜栾玉琢(字,子如)等都赫然在列。
一众博山顶级商业精英,为一家饭庄集资募股,在当时的博山商界绝对是一件盛事,更可看出,博山餐饮业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
这个地位,不仅是对聚乐村饭庄商业价值的盈利期望,还有对餐饮及字号文化价值的认可趋同。
而当时的聚乐村成记,共计募股6万银元,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博山县城,也是一笔价值不菲的可观财力。
据相关研究资料阐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期,一块银元的价值,虽比清末民初时期贬值,但仍可买16斤大米,四五斤猪肉。
民国时期银元
>如果按现在一般大米价格换算,那时聚乐村饭庄成记的6万银元股本,折合现在人民币价值300万元左右,如果按现在猪肉价格换算则更高。
这个价值的投资,即便是放到现在,也是一家规模不小的饭店。
这在聚乐村成记留存的全家福照片上,单就饭庄的人数多寡,就能看出聚乐村饭庄当时的规模。
1927年聚乐村全家福,前排席地而坐的是当时的跑堂伙计,以后也都成为名厨
>- 3
从一些史料中,不难看出,彼时的博山县城,充满了浓重的商埠市井文化气息,商贾业者,也大都具备文人风雅之情。
这与博山自古有之的文化底蕴不无关联,无论是工商业态、还是城市格局,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长足发展。
从清朝初期至民国中叶,正是博山鲁商文化的历史鼎盛时期。
博山商人蒋可瞻,因其子蒋荣芳在国子监读书,便在京城常年经商伴读。
其在故宫建筑垃圾中,意外收获石青料而发家的故事,也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蒋可瞻日益强劲的商业实力,也成就了博山一大望族蒋氏家族的雄厚实力。
北京安定门外的“蒋宅口”,也因此而得名。
故而,山东商帮,很早就已形成气候,并以“鲁商”之誉闻名天下。
鲁商,又称山东商帮,始于商周,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
鲁商与徽商、晋商、浙商、粤商一起,被公认为中国五大著名商帮。
齐鲁商人,在长期商业经营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主要包括预测分析、经营谋略、业务作风等较为完善的经营之道。
聚乐村饭庄的筹建、运营、扩展,都极富特色地表现出了这种鲁商气质。
众人对时局审时度势的精准预测,对字号品牌文化的优润设计,对技术管理团队的高端组阁,乃至“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商风塑造,都方围了民国时期博山商人大道鲁商的宏阔格局。
一代鲁商孟洛川曾说,义利并举,内圣外王,以正守国,以奇用兵。
电视连续剧《一代大商孟洛川》剧照
>聚乐村饭庄乃至博山商人的事业格局,以及他们“诚信经营、朴实从商”的义利并举之道,和他们“内积实力、外拓商誉”的内圣外王之术,尤令我们去虚心学习。
这是博山近代经济壮锦史诗的底韵。
百年前,博山先贤已经开始用超前的商业思维、高端的文化站位、独特的事业格局、卓越的专业技艺,塑以匠工之心、兴邑之情,成就了博山工商产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