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饮料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是傍晚下班后,呼朋唤友撸串的同时再来瓶冰镇啤酒或碳酸饮料,还是泡一杯热茶,或者许多人每天早餐必不可少的牛奶,今天我们可以选择的饮料非常丰富。那么,如果我们穿越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太原,能够品尝到哪些饮料呢?
备受青睐的传统茶饮
上世纪30年代的太原,饮茶之风盛行。1935年出版的《太原指南》写道,太原人喝茶“种类以三和砖茶为大宗,红海、龙井、香花红茶较少,但因煤和水方便之故,通常在家饮用”。有学者认为,太原人普遍喜爱饮茶的传统或与明清时期晋商以砖茶为商贸之大宗有关。
当时太原最著名的茶店为乾和祥茶庄,其广告词为:“本庄向产名茶,拨选头春红绿花茶,依据科学新法,味芬耐饮,与众不同,久承各界赞许。”此外,当时大多数饭馆会提供茶水,客人入座先予泡茶,茶资算在“小账”内。而专以茶馆为业的商户大多选择与戏院、书场等娱乐场所合作,比如“演唱新旧剧”的承庆茶园和新化茶园,会为听众提供茶水,并将费用计于演出票价中,但是如需续杯或者再添新茶,则要额外收费。表演短剧和作为书场的威发、豫晋、三义等茶园,茶资也只需要铜圆10枚至20枚,较为实惠。山西民众教育馆成立后,会在每年5月至9月开设民众茶社,茶资为铜圆15枚左右,深受民众喜爱。柴市巷、羊市街和活牛市等处设有流动茶摊,多向底层人士开放,茶资更为实惠。
中西兼具的酒类饮品
正所谓“无酒不成席”,今天深受太原人喜爱的杏花村、老白汾等品牌白酒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报纸、杂志及旅行指南上都曾有酒类广告。当时,晋裕汾酒公司将其总部设在繁华的桥头街,以“气味纯良、驰名中外”“山西特别土产,真正杏花村汾酒”作为广告词进行宣传。杏花村汾酒不但在正太饭店和林香斋等著名饭店以及一些中小型饭店销售,也可在桥头街、柳巷、西华门等处商号购买。此外,在一些小饭馆,还可以尝到自酿白酒和土造酒。
随着西式生活方式的传入,太原也有了西餐厅,例如山西大饭店、正太饭店以及海子边的晋瀛食堂等高档饭店都设有西餐厅。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啤酒以及威士忌、白兰地等洋酒。当时的洋酒价格比较昂贵,普通人大都难以承受。
“健康牛奶”与碳酸饮料
西式生活方式对中国人饮食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牛奶和碳酸饮料作为饮品开始被太原民众接受。太原的一些报纸和旅行指南开始刊登牛奶广告,大打“营养牌”。出版于1935年的《太原指南》中有两则关于牛奶的广告,位于前所街24号的牛奶商“健纯牛奶”打出了“荷兰黄金乳制品公司”的英文标语,广告中提到本店生产的牛奶口味绝佳,是“谋健康的救星”;新南门外桥东街的“天香纯鲜乳场”则主打“品质牌”,强调其饲养的乳牛乳羊是纯粹的西洋品种,皆为当日生产,十分新鲜卫生。
除了牛奶外,太原也出现了制作汽水和冰淇淋的商户。据当时太原“双合成鲜货局”的广告显示,该商号出售汽水、糖果和西点等食品;晋瀛食堂西餐厅会向客人提供冰淇淋。
并州新闻 张悦
< class="pgc-img">>茶是时下年轻人最喜欢的饮品之一,甚至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出现不同的话题,“夏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女孩”“芋泥波波奶茶”……如此种种,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 class="pgc-img">>千年前,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将茶与奶融合,后传入别国,出现了英式奶茶;再到近代,港式奶茶风靡百年、台式奶茶风味独特;现如今的奶茶,老少皆宜,品类繁多,喝奶茶已然是全国的一股风潮。迎泽区内的奶茶店便随着这股风潮驻扎在了大街小巷各处。大街上,轻易便可看到在喝奶茶的人,他们有的是刚从奶茶店出来面带喜悦的学生,有的是一同“压马路”各自手捧一杯奶茶的小姐妹,甚至还有的是坐在长椅上慢慢品味奶茶的老年人。
< class="pgc-img">>若是想品味奶茶,不妨来柳巷商圈,在这里,百余步之间,各色奶茶都可看到。而与此同时,也有好几家奶茶店脱颖而出,引得不少人多次购买,回味无穷。
喝,不止要喝得爽,还要喝出新鲜感,喝出好滋味。漫步来到食品街帽儿巷,街尾国风红的招牌映衬着“茶话弄”几个大字,小小的店内,装修简洁大方,处处流露出国风国韵。
< class="pgc-img">>其中最具风韵的,当属它的口味。招牌“桂花引”,乌龙茶与牛奶巧妙结合,喝到嘴中,只觉得茶香丝丝散开,萦绕全身,清爽舒心。其中,还混有桂花的怡人香气,走在街头来上这么一杯,整个人都更觉清爽舒畅。这样的奶茶怎能让人不爱、不回味。
< class="pgc-img">>要想感受更加浓厚的国风韵味,“霓裳茶舞”,一定是你的不二之选。在这儿,你会充分感受到东方文化、中国茶事与现代审美的有益结合,卷轴式的菜单和相得益彰的古风名字能立马把人引入古风韵味之中。
< class="pgc-img">>点单后,可以拿着木质叫号牌踏上阶梯来到二楼,一个转身,便来到了一方“隐世”。假山、绿树、小石、木椅、屏风、古筝……在这连灯光都恰到好处的地方,品“茶”闲谈,再好不过。可以坐在木窗边、坐在亭下,也可以坐在宽敞的木桌上,甚至,还可以一同围坐于树下。这里,一定有一处可以让你静心而坐的地方。
< class="pgc-img">>在网上掀起一股热潮的太原首创“竹筒茶”,也落座在了钟楼街附近。它以竹筒为杯,杯身贴有“太原”的贴纸,吸管有两种设计可供选择,一种是竹子样式,另一种带着“我在太原很想你”的标签。
< class="pgc-img">>在阳光明媚的季节里,光是将这杯奶茶拿在手上,就已经可以增添一份清新之感了。若是再配上钟楼街的美丽夜景,一定分外出片,是打卡的好选择。
< class="pgc-img">>休闲时光来一杯、朋友相聚来一杯、郁闷气结来一杯、舒心快乐来一杯……如今的奶茶,远不止是为了解渴解馋,更像是日常生活必备的调味剂。而现在,迎泽街头也有很多风格各异、亮点多多的奶茶店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品味。
来源:迎泽发布
今,饮料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是傍晚下班后,呼朋唤友撸串的同时再来瓶冰镇啤酒或碳酸饮料,还是泡一杯热茶,或者许多人每天早餐必不可少的牛奶,今天我们可以选择的饮料非常丰富。那么,如果我们穿越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太原,能够品尝到哪些饮料呢?
备受青睐的传统茶饮
上世纪30年代的太原,饮茶之风盛行。1935年出版的《太原指南》写道,太原人喝茶“种类以三和砖茶为大宗,红海、龙井、香花红茶较少,但因煤和水方便之故,通常在家饮用”。有学者认为,太原人普遍喜爱饮茶的传统或与明清时期晋商以砖茶为商贸之大宗有关。
< class="pgc-img">▲乾和祥茶庄广告
>当时太原最著名的茶店为乾和祥茶庄,其广告词为:“本庄向产名茶,拨选头春红绿花茶,依据科学新法,味芬耐饮,与众不同,久承各界赞许。”此外,当时大多数饭馆会提供茶水,客人入座先予泡茶,茶资算在“小账”内。而专以茶馆为业的商户大多选择与戏院、书场等娱乐场所合作,比如“演唱新旧剧”的承庆茶园和新化茶园,会为听众提供茶水,并将费用计于演出票价中,但是如需续杯或者再添新茶,则要额外收费。表演短剧和作为书场的威发、豫晋、三义等茶园,茶资也只需要铜圆10枚至20枚,较为实惠。山西民众教育馆成立后,会在每年5月至9月开设民众茶社,茶资为铜圆15枚左右,深受民众喜爱。柴市巷、羊市街和活牛市等处设有流动茶摊,多向底层人士开放,茶资更为实惠。
中西兼具的酒类饮品
正所谓“无酒不成席”,今天深受太原人喜爱的杏花村、老白汾等品牌白酒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报纸、杂志及旅行指南上都曾有酒类广告。当时,晋裕汾酒公司将其总部设在繁华的桥头街,以“气味纯良、驰名中外”“山西特别土产,真正杏花村汾酒”作为广告词进行宣传。杏花村汾酒不但在正太饭店和林香斋等著名饭店以及一些中小型饭店销售,也可在桥头街、柳巷、西华门等处商号购买。此外,在一些小饭馆,还可以尝到自酿白酒和土造酒。
< class="pgc-img">▲晋裕汾酒公司广告
>随着西式生活方式的传入,太原也有了西餐厅,例如山西大饭店、正太饭店以及海子边的晋瀛食堂等高档饭店都设有西餐厅。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啤酒以及威士忌、白兰地等洋酒。当时的洋酒价格比较昂贵,普通人大都难以承受。
“健康牛奶”与碳酸饮料
西式生活方式对中国人饮食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牛奶和碳酸饮料作为饮品开始被太原民众接受。太原的一些报纸和旅行指南开始刊登牛奶广告,大打“营养牌”。出版于1935年的《太原指南》中有两则关于牛奶的广告,位于前所街24号的牛奶商“健纯牛奶”打出了“荷兰黄金乳制品公司”的英文标语,广告中提到本店生产的牛奶口味绝佳,是“谋健康的救星”;新南门外桥东街的“天香纯鲜乳场”则主打“品质牌”,强调其饲养的乳牛乳羊是纯粹的西洋品种,皆为当日生产,十分新鲜卫生。
< class="pgc-img">▲牛奶广告
>< class="pgc-img">▲双合成鲜货局广告
>除了牛奶外,太原也出现了制作汽水和冰淇淋的商户。据当时太原“双合成鲜货局”的广告显示,该商号出售汽水、糖果和西点等食品;晋瀛食堂西餐厅会向客人提供冰淇淋。
(作者 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