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日,是深中通道通车试运营后的首个工作日。南方+记者走访翠亨新区发现,翠亨新区主要交通道路平稳有序,深中跨市公交站点和主要商业配套点人气旺盛。深中通道带来的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趋势在翠亨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翠亨东收费站及周边路网“早高峰”平稳
7月1日上午8时许,位于翠亨新区马鞍岛的翠亨东收费站无拥堵情况,车辆有序进入收费站,对接收费站的翠亨新区未来大道车流也总体顺畅。但到了中午12时前后,在对接中开高速和深中通道的翠亨东收费站出口出现了拥堵情况,经中开高速、深中通道来的珠江口东西两岸车流逐渐增多。
从收费站出站后,进入马鞍岛的车流主要经翠亨新区未来大道、和清路、五桂路等进入翠亨快线,进而进入中山市中心城区等地。由此,翠亨新区上述道路的车流明显增多,但道路总体畅通。
深中通道带旺马鞍岛商业
在7月1日进入马鞍岛的车流中,有不少是打卡深中通道的游客,也有来自深圳、香港等地“看房团”。
出站后,离翠亨东收费站出口处数百米的众城商业广场成为出站游客休息和用餐的热门选择。7月1日中午12时前后,广场停车场的车辆逐渐增多,其中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车辆占多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6月30日深中通道开通首日,停车场“超负荷”运作,停放车辆超过500辆,是深中通道开通前的10倍以上。而在7月1日,仅当天上午,进入停车场的车辆已超过100辆。
增加的车流人流,直接带旺了周边商铺。位于众城商业广场的一家今年5月开张的连锁品牌湘菜馆这两天迎来客流高峰。餐馆负责人表示,这两天餐馆在饭点时间均满座。6月30日当天接待客人近300人。为应对深中通道带来客流,公司已紧急从中山市内其他区域的店铺调配了近10名工作人员增援。
离深中通道数公里外的马安社区马安广场是马鞍岛上的另一个餐饮服务集聚地。在广场停车场内,来自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车流也明显增多,多家餐饮店也表示近两天的营业额比平日增长两至三成。
深中跨市公交站场人气旺
位于翠亨新区马鞍岛的中山国际人才港公交站场也人气旺盛。
“中山国际人才港—前海湾”线是目前开通的两条深中跨市公交线路之一,发车频次平均为15-20分钟/班。7月1日,首班车自早上6时20分从中山国际人才港站场发出。至当天中午12时,该站场已发出超过10班车。工作人员表示,当天上午发出的班车基本满座,乘坐的乘客超过300人。
已在翠亨新区马鞍岛置业的香港市民黄先生是当天乘客之一。深中通道的开通,为他打通了来往中山香港的“快车道”,来往中山香港的路程将从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1.5个小时。通过乘坐在家门口的深中跨市公交,无论是时间还是费用,都将得到大幅压减。
南方+记者在现场看到,部分没有提前购票的市民也到场等候。“票卖得太快了,今天过来碰碰运气,看看深中通道。”家住珠海的黄女士当天乘坐公交,经历约2小时来到中山国际人才港站场,计划乘坐深中跨市公交登上深中通道。但由于没有购买到车票,只能到现场等待因退票腾出的位置。
除了深中跨市公交,两条翠亨新区观光公交专线也在中山国际人才港公交站场发出,让站场变得更加热闹。
为做好现场服务,翠亨新区和中山市交通和运输局等部门组织了志愿者到场,为乘客提供购票和相关咨询服务。现场还设置了室内候车空间,内有热水提供,并设置了卫生间。
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7月2日的深中跨市公交车票基本已销售完毕。市民可关注“深中跨市公交专线”小程序留意最新票务情况,以免跑空。
南方+记者 雷海泉
实习生 张燕冰
【作者】 雷海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亚凤凰岛因重整一事,再陷舆论漩涡。
中国交建6月13日晚间披露,其参股公司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收到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以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不抵债为由,裁定受理债权人三亚发展控股对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本级公司)进行重整的申请。
凤凰岛是在三亚大海礁盘之中吹填出的人工岛,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是凤凰岛的主体公司。作为海南最知名的地标建筑之一,凤凰岛在建设之初就备受关注,却不想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小岛如今会陷入资不抵债、举步维艰的困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凤凰岛国际邮轮港资产总额约为50.40亿元,负债总额约为186.05亿元。
“东方迪拜”
站在三亚湾的海滩上,5栋流线型帆船大楼迎风而立,它们频繁出现在和三亚相关的电视画面和宣传画报中,这正是凤凰岛一期(也称“一岛”)的建筑主体,也一直是三亚的地标建筑。
< class="pgc-img">>三亚凤凰岛。图/图虫创意
凤凰岛一期占地面积36.5万平方米,二期(也称“二岛”)47.4万平方米,两期由整片沙滩连接。该项目起初的构想是一座国际客运码头,由三亚港务局立项建设。
项目从1996年到1998年,进行了充分的水文气象环保等方面的论证,并取得了海南省各级主管部门的批复。
之后,三亚港务局与司法部下属企业众城集团合资成立三亚众城国际客运旅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城国际”),开始建设该项目。
再然后,凤凰岛历经二十来年发展,起起落落,几度易主。
2002年,来自湖北的地产商曾宪云收购了众城国际,成为凤凰岛“岛主”,凤凰岛由此开始了房地产化进程。
公开资料显示,曾宪云与三亚市政府签订的投资合同中,包括国际邮轮港、1幢国际会议中心(七星级酒店)、5幢国际养生度假中心、商务别墅会所、国际游艇俱乐部、奥运广场公园、海上热带风情街7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50亿元。
此后凤凰岛进入了快速建设时期。随着码头、跨海大桥等工程项目逐渐竣工,岛上的国际邮轮港开始试停靠邮轮。
2006年,浙江国都控股成为众城国际最大股东,并在次年将凤凰岛项目调整为旅游综合体,号称打造“东方迪拜”。凤凰岛投资金额也扩大到100亿元。
然而,随着海南楼市热潮逐渐褪去,凤凰岛项目售价大幅下跌,再加上投资客减少致使成交量逐年下滑,从而导致资金回笼缓慢等问题,凤凰岛陷入困境。
2014年3月,中国交建出资49.62亿元收购了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45%的股权,一系列操作之后成为凤凰岛新的控制人。
“未来凤凰岛将会被打造成为亚洲邮轮之都,成为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购物为一体的国际顶级旅游度假岛。”中国交建官方微信号曾如此表示。
曾多次接触凤凰岛相关负责人的知情人士罗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凤凰岛几度易主和其复杂的债务关系与融资不畅息息相关。而凤凰岛一路走来并不如表面上那般风光,在曾宪云开发凤凰岛期间,就有两位合作股东选择离开,让当时的建设一度陷入困境。
罗宇还透露,当时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民间借贷曾被过度使用,一些民营资本也通过股权收购的形式加入到凤凰岛的建设开发中来。
如2006年成为凤凰岛大股东的浙江国都控股,便是浙江房企中较早通过房地产信托融资的企业之一。
但显然,擅长资本运作的浙江国都控股并没有将凤凰岛带出困境,而尽管迎来实力雄厚的央企入股,在此后受到海南岛剧烈环保整治风暴冲击的凤凰岛,也没能如愿实现腾飞。
环保风暴
据悉,自凤凰岛之后,海南开始大规模填海造岛。
为了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海南陆续推出多个填海造岛计划,海花岛、如意岛、葫芦岛等多个人工岛建设平地而起。
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海南省开展督察工作,由此开启了海南岛内的“环保风暴”。
海南持续了数十年的填海造岛热潮戛然而止,也彻底改变了凤凰岛的命运走向。
督察组向海南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提到,凤凰岛以国际客运港和邮轮港名义取得海域使用权,但实际主要用于房地产和酒店开发,由于填岛造成水流变化,三亚湾西部岸线遭到侵蚀,为修复岸滩不得不斥巨资对三亚湾进行人工补沙。
2018年1月,海南省要求各市县对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中提及的多个违规违法人工岛项目实施“双暂停”(即暂停建设、暂停营业)。
至此,这些曾经火爆一时的人工岛有的被责令整改或暂停开发,有的则被要求全岛拆除。
被督察组点名的凤凰岛更是不能幸免,在实施“双暂停”的同时,还需补偿超过3700万元的生态补偿资金。
对于因凤凰岛引起的生态和发展的问题,三亚也是进退两难。
罗宇透露,三亚市政府曾多次和中国交建及凤凰岛相关负责人沟通凤凰岛处置、赔偿等事宜,但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
但因凤凰岛问题整改推进缓慢,2020年,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开约谈三亚市人民政府。三亚市政府负责人现场表态称,对约谈所指出的问题,全盘接受。
2021年11月20日发布的《海南省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指出,确定将“凤凰岛二期项目全部拆除,恢复建设前原状,全部拆除后,邮轮母港码头功能另行考虑”作为凤凰岛二期项目整改拆除技术方案。
但围绕凤凰岛引起的纷争和困扰,远不止这些。
跳水的房价
凤凰岛的房价,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2010年对于凤凰岛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当年的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那时市场资金对海南旅游投资充满想象空间,非理性投机热潮使得海南成为投资“新热土”,凤凰岛也借着这波楼市的东风扶摇直上。
相关数据显示,国际旅游岛获批后5天内,海南商品房销量就超过2008年全年总量,为171.12亿元。
与此同时,在获批一周后开盘的凤凰岛一期,均价涨到7万元/平方米,当天两栋楼700套房子全部被抢购一空。这个数据不但创下海南销售纪录,当时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而仅仅在半个月前,该盘的报价只有5万元/平方米。
之后,凤凰岛的房价曾一度飙升到16万元/平方米的“天价”,来自浙江、山西的炒房客蜂拥而至,凤凰岛“一房难求”。
但很快,这失控的房价迅速被海南出重拳抑制住。随着市场热度逐步消退,2013年凤凰岛房价降至约7万元/平方米。
不过当时绝对没有人想到,这并非谷底。在经历过几轮环保风暴之后,凤凰岛房价再遭重创,甚至一度跌到3.5万元/平方米,2010年期间高位入手的投资客们,被深度套牢。
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的房价泡沫,主要是为未来和期望买单,而现在的低价,反映的是当下政策的不确定性。
不过,他认为在三亚,海景房依然属于稀缺资源,一旦有利好的政策出现,还是能慢慢回温,但对于能否再度回到高位,他并不乐观。
海南省房地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王路也认为当下凤凰岛上房子并不具备太高投资价值。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王路表示“小户型,大开间,并不适宜日常居住;岛上的房子多为40年产权式酒店,而当下海南的限购政策对这类房产并不友好;二期已经被拆除,三期遥遥无期,只剩下一期这孤零零几栋建筑,看不到发展前景。”
王路认为现在的价格已经跌破部分业主心理防线,大部分业主会选择暂时将其搁置,静候新机,“就算现在想要‘割肉离席’,也很难找到真正接盘的人”。
前途未卜
不管是王路、刘杰武还是罗宇,都认为凤凰岛只有进行重整,将债务剥离之后,才有机会轻装上阵,重新发展。
“将过去原有的债权债务通过法律途径做一次清理,来个了断。”王路认为这个项目后续没有太大开发空间,应该到此为止。
不过,凤凰岛的问题依然敏感,尤其是邮轮母港关乎三亚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加快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同时也提出推动三亚建设国际邮轮母港。
发展邮轮母港不仅是凤凰岛的初期规划,也是中央对三亚的明确要求。
对于凤凰岛的后续发展潜力,刘杰武持谨慎态度。
他说,目前二期已被拆除,后续被规划为邮轮母港配套设施用地,一期仅剩下规划中还未建设的七星级酒店、商务别墅会所、海上热带风情街等变现能力弱,且是重投资、慢回报的商业物业。
“核心资产就剩下这些,怎么可能再有大的突破?”刘杰武说。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罗宇为化名)
作者:陈淑莲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成效日渐显现。自7月1日起,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7个行业企业被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将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为更多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振其发展信心。
“我们作为传统服务行业,相对更容易受到整体形势的冲击,而且一时半会难以转型。”一家建筑安装服务企业的负责人面对人力短缺、材料机械价格上涨等情况,手足无措时,听闻受惠于“六税两费”和留抵退税政策,今年企业全年将减免税费140万元,心里顿时松了下来,“给了缓过来的劲,我们才有机会好好思考怎么转型,如何扬长避短,继续发展。”
广州市越秀区税务局走进中铁物流园,了解园区企业经营情况,聚焦纳税人需求,精准开展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宣传辅导。
建筑安装服务企业:积极探索传统业态创新路
广东众城天弘建设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安装服务的企业,刚好步入成立的第六个年头。创立前两年,公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在疫情刚刚发生的时候,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而今年以来,影响逐渐显现。
“之前在建的项目进度接近尾声,虽然部分工期受到影响,但我们也积极调整策略应对,基本顺利完成。”公司副总经理邓倩华告诉记者,今年感觉业务进展缓慢,供求关系明显变化,合同新签额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人力短缺、材料运输受影响、员工和生产材料的价格上涨等情况越来越突出,施工成本增加,还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额外费用,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现金流都是严峻的考验。
虽然考虑过转型,但传统服务行业是“重资产”行业,而且很难发展线上业务,众城天弘一时陷入困境。而当留抵退税新政即将实施的消息传来时,公司上下一时雀跃不已。“我们算了一下,除了享受小微企业税费优惠,还因为‘六税两费’适用范围扩大,再加上留抵退税款,今年预计全年能减免税费140万元!” 邓倩华说,“这是真正地让真金白银落到企业口袋里。”再加上扩大内需的信号,令前景一下子明朗起来。
“现在公司全体员工都有共识,目前重中之重是把握好现金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邓倩华说,政府持续出台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意在给企业底气,企业也应该争气,积极面对现状,提升自己的实力。“我相信企业、行业都会重获活力。”她说,自己最近大受鼓舞,也在积极探索传统业态的创新道路,“即使身为传统行业,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也要争取不掉链子,紧跟形势。”
税务局“税惠万家志愿服务队”为民宿企业精准送上最新税收优惠政策
商务型酒店:政府“添油”续力令我们心存希望
刚刚斥资近4000万元进行装修的亚朵酒店三元里店,因为疫情的来到,行情受到影响。“本来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前景看好,因为疫情冲击,经营面对困境,未来突然变得难以预测。” 亚朵酒店财务负责人区小姐讲起这几年的经历,颇为感慨。
2019年4月前后,酒店开始边装修边维持一部分运营,半年多间,月收入为200万元左右。在疫情来到的第一年,依然能基本维持常态。2021年上半年开始,这家酒店的行情就迅速下跌。“我记得当年6月的生意跌倒低谷,连支付租金都有困难。” 区小姐说,而如今租金逐年递增,酒店的生意却不断跌宕起伏,前景难以预测。
“作为商务型酒店,主要客户又来自外省,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概率确实很高。” 她透露,目前酒店的流量很少,5月的入住率连50%都达不到,但酒店每个月人工、租金等其他成本必不可少,亏损难以避免,“一般经营状况良好的酒店,入住率起码要达到80%—90%,如果要把之前的装修摊销平掉,起码要达到90%的入住率,现在的情况,想也别想。”
为了补贴每个月的亏损,股东们开始筹钱弥补,所以在得知可以获得留抵退税资金,所有人都很激动。
“经过税务机关前期辅导与初审,我们顺利提交了133.23万元的退税申请,很快便完成了所有流程。” 亚朵酒店股东魏先生告诉记者,“有了这笔现金流的注入,企业资金压力一下子就减轻了不少。”
区小姐说,这笔退税缓解了酒店面临的窘况,缓解了她的焦虑,也让所有人发现,当疫情带给酒店行业一个“急刹车”的时候,依然有政府撑住,不让他们“跌倒”:“虽然前景仍不确定,但有政府的‘添油’续力我们还是心存希望,咬一咬牙,就能熬过去。”
技术服务企业:“一切都在好转起来”
周先生是越秀区一家民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这家成立10余年的企业主要销售国外设备、备件,以及提供技术支持服务。2020年疫情发生前,企业的业务运作畅顺,每年都有利润实现。但三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企业的业务开展受到严重冲击,很多项目无法如常展开。尤其是2018年已签订的购买项目,交货期间进口关税增加,让企业的销售成本大幅度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导致企业这几年的业务几乎停滞。
随着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优惠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广州税务部门及时对企业开展政策辅导,帮助企业在今年4月份获得留抵退税171万元,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在资金到账前,我差点以为公司撑不住了。”周先生庆幸说道,虽然不可能靠这171万元马上“翻生”,但对于当时的企业来说,真的是“救命稻草”。
这171万元被迅速用到市场开拓中。“我们的模式虽然保守,但胜在健康,没有债务,可以用于拓展新路。”周先生说,目前他们开始转型做国内业务,希望能尽快稳住形势。 “我们已经链接上了不少市场需求,有两个项目正在洽谈,签下来机会不小。” 他欣喜告诉记者,“一切都在好转起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通讯员:杨锐轩
广州日报讯·新花城编辑: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