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为天,在“衣食住行”四大必要消费品中,毫无疑问“食”才是必要中的必要。吃的东西才是保障发展的关键一步骤。
近日,就有不少网友向我们留言,让我们做一期重庆餐饮业现状的文章,这不,正好最近有一家媒体公布了2022上半年重庆餐饮业的排名情况,从榜单分布来看,相较“2021重庆餐饮品牌前十名,2022年百强榜品牌有了20%左右的更新,陶然居、九园、德庄等新兴公司进入前三强
小吃快餐首次超越中式正餐,成为上榜品牌最多的品类占据6个席位,其中雅福团餐首次进入重庆地区餐饮榜单前十名,2022重庆餐饮区域标杆品牌 中式正餐品牌大占比上榜,其中,川菜独领风骚,占据5个席位。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的是,餐饮行业迎来火热井喷期,是伴随着疫情的同步进行的,虽然火热,但是营收方面收到的冲击可不会小,随着数字时代的改革,传统餐饮纷纷转型,重庆雅福团餐等多家知名企业纷纷转变模式才能在这张疫情之下,站住脚跟。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行业现象级产业链不断攀升,无数品牌和品类林立,最终也角逐出了较火的几个品类。
1、汉堡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在繁琐的吃食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标准化轻小型餐饮品类也更加受消费者青睐!其中,汉堡就特别受小朋友以及年轻消费者的喜欢,并迅速占领了消费市场,目前主要消费人群是学生和上班族。
因此作为年轻消费群体爱点的快餐之一,可以说有无限的商机,发展前景广阔,虽然其中有KFC、麦当劳等大品牌抢占了不少份额,但是因为消费群体庞大,基本不愁没有生意。
2、麻辣烫冒菜
麻辣烫的特点是:高频,刚需,低价。主要吸引的是年轻消费群体。
它的利润从综合来看基本可以达到55%以上,部分门店可能因为选址、口味等因素只能做到50%,但是大部分可以将利润做到60%左右。
再加上大部分的麻辣烫门店的原材料,都是采取‘配方’调味的,不用花费高昂的价格去请大厨师,基本上只要按照固定的配方去做就没有问题,这样一来人工这块的运营成本就降低了,基本上更大的开支就是房租了,但是麻辣烫对房租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不必去高档的地方,街边店就可以了。
总体来说,麻辣烫的利润还是十分可观的。
3、火锅类
在重庆的都知道,火锅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资本运作餐饮品类了!在2021年,火锅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5万亿,门店数量突破40万家。因其特有的用餐形式,在味道上容易复制,在菜品上选择繁多,有利于标准化管理,所以非常适合快速发展,也曾一度被资本用来割韭菜。
4、团餐类
团餐一直都是蓝海项目,这里说的团餐不是美团那种,而是大型的餐饮配送项目,在重庆甚至于中国西南地区,也能以找到叫得上名字的团餐企业,诸如重庆雅福团餐等企业也算是先发优势了,利用自身的专业化条件和长期打造的持久口碑和信誉度,在重庆本地也算是比较知名的餐饮企业
而团餐被开发的程度还不到10%,这就很有意思了,不少资本纷纷入局,包含美团、顺丰丰食等品牌也在不断进入重庆团餐行业,无异于推动团餐行业的发展。
不管是任何行业,也要不断的分析市场、总结优劣,寻求突破创新,才能让这个行业越走越好,重庆团餐配送和食堂承包这个行业需要所有人一同的努力。
<>重庆,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除了火锅和小面,还有“江湖菜”。它在重庆店面数众多,遍布大街小巷,分量与火锅不相上下,却鲜少被外地人知道。这是为什么?
◎ 餐饮老板内参 杨守玲
提起重庆美食,普适性最强的大概就是重庆小面和火锅了。在重庆当地,其实还有一个菜系,它的店面数量众多,遍布大街小巷,足以与火锅相媲美。这个菜系叫“重庆菜”,性格豪爽耿直的重庆人,喜欢自居“江湖中人”,更喜欢把它称作“江湖菜”。
从美团点评今年5月的店铺收录数来看,在重庆,火锅店铺数量为17069家,而江湖菜的店铺数量为15553家。
< class="pgc-img">>在重庆人的心目中,江湖菜的分量与重庆火锅不相上下。
但是,和上了舌尖,全国知名的重庆火锅不同,江湖菜的认知度却止步于重庆。在外地,鲜有人了解这个菜系。
出了重庆,重庆火锅店的数量几乎是江湖菜的10倍。
有业内人士粗略地做过统计,在外地,可能有70%的消费者都不知道江湖菜这一菜系,甚至连一些美食家也不知道。
从品牌认知度来看,重庆1.5万多家江湖菜馆中,除了李子坝梁山鸡、易老头三样菜、顺水鱼馆、顺风123、九锅一堂等少数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外地食客耳熟能详的重庆本土江湖菜品牌其实并不多。
为什么江湖菜在重庆遍地开花,在外地却无人问津,没能像火锅、小面、川菜那样在全国范围大肆收割人气呢?
< class="pgc-img">>1
江湖菜的尴尬:有菜品,没菜系
毛血旺、歌乐山辣子鸡、万州烤鱼、邮亭鲫鱼、南山泉水鸡、黔江鸡杂、柴火鸡、酸菜鱼、太安鱼、来风鱼、水煮鱼、顺水鱼、乌江鱼、啤酒鸭、酸萝卜炖鸭、香辣蟹、泡椒牛蛙……
简单列几道江湖菜,你就会发现,就算没听说过江湖菜,也一定吃过。很多菜品其实消费者都非常熟悉,但却鲜有人知道它们其实都是江湖菜,或者直接把它们归类到川菜。
有这样的误解其实不难理解,食评家董克平指出,构成一个菜系的基本要素大致分为3个方面:一是要有全国影响力的经典名菜,二是要有规模成体系的筵席菜式,三是要有丰富的民间小吃和巷闾菜式。
从这三方面考量,除了专走刚猛一路的江湖菜之外,基本上没有离开传统川菜的范围。
< class="pgc-img">>有专家甚至直接指出,江湖菜其实属于川菜的一个细支。川菜分为三大派别: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上河帮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蓉派川菜,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 ,下河帮川菜正是以重庆江湖菜为代表的重庆菜。
因而,许多外地餐饮老板在选择品类时,也会优先考虑做川菜,给餐厅贴上“川菜馆”的标签,因为川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在全国的知名度远远高于江湖菜。
但是,蓝狮定位咨询总经理、重庆品类战略研习社发起人严庆安向内参君分析指出,重庆菜虽然属于川菜,但与川菜也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江湖菜具有分化的历史基础。历史上川菜还分化出八大菜系中的湘菜,而且,还曾出现过江湖菜、滇菜、津菜、西北菜争夺第九大菜系的情况,不过最后都不了了之;
其次,江湖菜还具备分化的区域条件。重庆是两河流域的重要城市,3000万人口,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2
小而散,缺乏全国性标杆品牌
重庆餐饮市场其实从来不缺有潜力的单品,一道菜成就一个店,一个店带火一条街的神话并不少见,但却很少能够走出全国性的大品牌。
在重庆,大部分江湖菜馆仍以单店、街边店的形式存在,整体呈现出小而散的格局。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李子坝梁山鸡创始人杨艾祥指出,主要因为遇到了以下几个瓶颈:
> 产品的标准化问题无法解决。主要指味道的标准化,像易老头、李子坝梁山鸡、三斤耗儿鱼都是首先解决了底层的料包化问题,继而解决了口味问题,才成功走出去。
> 食材的普世性问题无法解决。过去很多突然火爆的江湖菜都是因为有了独特的食材而火爆,比如做青蛙的,但这些都做不大。
> 老板的思维问题。很多江湖菜馆老板根本没有做强做大的意识。
> 江湖菜发源于重庆,而重庆地处西南地区,缺乏优秀的人才和资本助力。
尽管目前没有权威数据来衡量江湖菜的规模,但许多业内人士依然看好江湖菜的前景。杨艾祥从以下3个方面,预判江湖菜的市场空间:
> 麻辣味型成为全世界流行的味型。年轻人、广东人都喜欢吃麻辣了。另外,麻辣味型对于其他传统味型而言,有碾压性和爱上之后不可逆的特征。
< class="pgc-img">>> 地方菜系正在全球风靡。比如云南菜、新疆菜、西北菜。而江湖菜则是代表重庆的地方菜系。
> 江湖菜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有品类没品牌的菜系。所以,在杨艾祥看来,如果坚持去创造,一定会出品牌。
3
利用爆款单品突围是机会点
目前小而散的江湖菜,想要走出重庆,升级重塑势在必行。
< class="pgc-img">>杨艾祥指出,底层逻辑是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可以从产品、用户、品牌三个方面进行重塑。
产品要安全、健康,比如采用一次性底料,不重复使用老油,选择可以溯源的最优食材等;有针对性地挖掘用户,寻找可能会喜欢江湖菜产品的用户,寻找年轻用户;同时进行品牌升级,重新定义品牌和用户的关系。
江湖菜应该如何突围全国市场呢?
一家全国江湖菜连锁品牌的负责人告诉内参君,餐厅曾尝试在全国多个城市花较多精力去宣传强调“江湖菜”这一菜系,但市场教育效果并不好,很多消费者仍然难以区分江湖菜和川菜。
该负责人同时也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餐厅其实没必要向顾客过分强调江湖菜这个概念!因为,很多顾客到餐厅消费,除了云南菜、粤菜这样的大菜系,其实不会特别在乎江湖菜到底是什么菜系。
所以他认为,不妨转变思路,先从爆款单品入手,通过几道特色江湖菜打入消费者的心智,再引导大家去认识江湖菜这个菜系,效果可能会更好。
而且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像大家熟知的太二酸菜鱼、新辣道鱼火锅,无不是江湖菜成功打入消费者心智的代表。
重庆市烹饪协会会长、五斗米集团董事长王顺海也曾公开表示,未来,渝菜品牌要做大全靠单品化。
< class="pgc-img">>如何从众多江湖菜菜品中挖掘最具潜力的单品呢?内参君通过采访多位江湖菜经营者,总结出以下几个判断维度:
> 口味要具有代表性。像辣子鸡、毛血旺,麻辣鲜香一定要有味觉的记忆点。
> 市场接受度比较高。最好选择比较经典的菜品,像太二的酸菜鱼,口味上有着高度的普适性。
> 具备持续创新能力。今年重庆一家江湖菜品牌“易老头三样菜”获得上千万融资,投资方告诉内参君,该品牌吸引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30年持续火爆,不断迭代产品,产品和品牌得到了时间和用户的反复验证。”
> 易操作性。制作流程一定要易于标准化,太二的酸菜鱼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张,也得益于调料的料包化和易复制性。
>年,重庆经济运行情况如何?11月29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1—10月重庆经济运行简况显示,重庆工业经济持续回升、服务业平稳恢复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工业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
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数据显示,1—10月,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比1—9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10月同比增长3.2%,比9月回升1.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主要产业增加值增速呈“两平三降”。汽摩产业和装备产业分别增长7.0%和4.0%,材料和消费品产业增长10.0%和6.4%,电子产业下降1.1%。
服务业
航空运输业同比增长98.1%
今年来重庆服务业实现平稳恢复增长。
1—9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52.51亿元,同比增长6.4%,较1—8月下降0.7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10大行业门类中占比最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高于全市水平5.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3.0个百分点,贡献率46.3%。其中,航空运输业、水上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行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98.1%、19.9%、18.0%。
投资
制造业投资增长12.0%
1—10月,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较1—9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增长6.9%,比9月加快0.6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1—10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工业投资增长12.8%,二者合计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9%,降幅较1—9月收窄0.8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1—10月,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7%,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2.1%,制造业投资增长1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1%,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38.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8.6%。
消费
1—10月餐饮收入增长19.4%
从消费领域来看,1—10月,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万亿元,同比增长7.6%,比1—9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10月当月社零总额增长9.6%,比9月回落0.6个百分点。
按消费类型分,1—10月,全市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7%,餐饮收入增长19.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6%。
此外,重庆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平稳。
1—10月,全市CPI同比指数为100.0,与1—9月持平。其中,10月当月下降0.7%。
分类别看,1—10月,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四涨三降一平”,其他用品和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医疗保健类价格分别上涨2.5%、1.5%、0.6%、0.1%;交通通信、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1.3%、0.5%、0.1%;居住类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
上游新闻记者 孙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