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见习记者 郑翔天
8月23日处暑,全省气温骤降近10℃,齐鲁大地正式入秋。入秋后天气转凉,情侣之间互送一杯“暖心”奶茶,借以小小的“仪式”,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秋天第一杯奶茶”已经不是一个“新梗”了。自本月初立秋后,奶茶店的生意便变得异常“火爆”,部分奶茶店贴出临时招工的告示。由于近来天气依旧较热,清凉的果茶系列持续受欢迎。据企查查相关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奶茶类企业注册数量不断增加,一面是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一面是商家们“各出己招”,不仅卖奶茶,还出现了果茶、果汁、冰淇淋茶等新型茶饮,用自己的方式赢得顾客的“欢心”,奶茶市场也进入了越来越“卷”的时代。
奶茶店贴出招工告示
立秋当日部分奶茶售罄
今年的立秋来得有些早,8月初立秋后,济南白天大部分气温持续在30摄氏度以上,而在炎热的气温下,山师东路的小吃街又增添了几分“焦灼”。“8037、8038号订单好了!来拿一下!”沪上阿姨的店员周瑾迅速将奶茶打包好,递给外卖小哥后转身投向下一个订单。手捣、加冰、配料、添水,15平方米左右的门头房内,4个店员正在忙碌着。
“从一早开始忙到现在,头都没抬起来过。”周瑾说,每年的立秋几乎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销售订单几乎呈“井喷式”增长,平时在中午或者晚上订单量会多一些,一天下来在500份左右。而今天从早上七点已经开始“爆单”,“截至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600多份订单了,预计今天可突破1000份。”周瑾说,“在立秋的前一个星期,我们要贴出招聘临时工的告示,万一招不到人,我们今天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类似的奶茶店,山师东路的小吃街上有四五家。街道一侧,不少带有保温箱的电动车停靠着,外卖小哥们站在奶茶店一旁,有的看着手机的订单,有的焦急地等待着,有的刚拿完这一家转身又跑去下一家,路旁的外卖车辆进进出出,但几乎都是“满载而归”。
“我们接的订单几乎都是附近的,但依旧要等很长时间。”外卖小哥李晓亮说,今天奶茶店订单量较大,顾客下了订单很可能需要先“排队”,“平日在商家门口等单也就三五分钟的时间,但今天每家基本要等十多分钟。幸好附近奶茶店离着近,哪一家好了我们先去哪一家。”李晓亮说,“有时奶茶店把订单完成,而我们的保温箱已经满了,只能等到下一趟了。”
下午两点,周瑾所在的奶茶店已经出现部分产品售罄的情况,“为了应对今天的‘战斗’,我们在前一天已经备好了材料,但是部分饮品售罄还是不可避免的。”
夏日奶茶不“受宠”
果茶“逆袭”日销破千单
“往年的立秋,奶茶的销量有一千多单,而今年立秋奶茶只有二十多单。”蜜雪冰城芙蓉街店的店员赵欣欣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不过,相对于奶茶,今年立秋果茶的销量遥遥领先,已经突破了“千单”,“且不说果茶,就今年立秋冰淇淋的销量都比奶茶大。”“今年立秋比较炎热,相对于奶茶,大部分人喜欢来上一杯冰镇的果茶,既清凉又解渴。”赵欣欣说,店内的饮品以果汁、果茶为主,款式有几十个,而奶茶仅有三款,“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店销量最高的‘冰鲜柠檬水’,平均每天会有上百的订单量。”
在蜜雪冰城芙蓉街店,记者注意到,果茶的款式有十五款,奶茶的款式仅有“珍珠奶茶”一款。赵欣欣说,一般气温较高时,奶茶处于淡季,对奶茶下太大“功夫”会影响店内收益,因此上架的仅有一款,后续天气冷了更多款式就会陆续上架。
周瑾也告诉记者,今天立秋果茶系列饮品比奶茶销售量更高,售罄的也都是果茶。近年来,果茶销量比重逐渐上涨,一提到奶茶店,似乎人们也不会再将“销售奶茶的店”作为刻板印象。
据介绍,水果种类丰富,口感也不相同,再加以不同的茶底,不同的配料,所产出来的果茶便能丰富起来,“我们店几乎每季都能产出两三种新品茶,之前的‘旧茶’销量不好了也会被下架。”赵欣欣说,“比如去年杨枝甘露很火,我们店也上新了杨枝甘露。一般会根据“潮流”和大众喜好来上新茶品。”
此外,不少奶茶店推出了苦瓜水果茶,在饮料中点缀上一个苦瓜片,“其实该饮品并不苦,因为并没有在饮品里额外添加苦瓜汁。”林香柠的店员张涵说,苦瓜的加入更多的是为了装饰,让饮品中显示出健康元素,显示出“清凉败火”的功效,“该饮品适合在30分钟内喝完,不然多少会感受到苦味。”
竞争与商机并存
奶茶市场走“健康风”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奶茶企业仍然呈增长态势,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奶茶相关企业39.19万家。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奶茶相关企业3.13万家,同比减少42.32%。近10年来,我国奶茶相关企业注册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奶茶店也存在着激烈的优胜劣汰。记者在山师东路附近,用高德地图搜索“奶茶”关键词,在半径2公里内显示70余家奶茶店。有第三方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增注册奶茶企业23000多家,与此同时,有3000多家奶茶企业倒闭,20000多家经营异常。新式茶饮增速正在放缓。2016—2021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翻了近10倍,但未来五年的增速均值仅为6%。
“我们周围的奶茶店几乎每年都在换。”芙蓉街商业圈相关管理人员说,“虽然芙蓉街销量较高,但是房租、人力、水电也相对较高,有些店看上去很挣钱,实际已经入不敷出了。”记者发现大部分的饮品价格区间在7—14元之间,而蜜雪冰城销量第一的“冰鲜柠檬水”价格为4.75元,“蜜雪冰城的价格相对亲民,‘走量’是这家店的优势。”
奶茶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也是日新月异,近期流行的“健康风”,使得奶茶企业创新出不少“养生茶饮”。“对于顾客对糖分的需求,我们店提供了全糖、半糖、0卡糖、代糖的选项。”周瑾说近年来顾客对于0卡糖和代糖的喜爱程度明显上升,订单上经常会出现“代糖”“不另外加糖”的备注,“对于那些想吃甜却不敢吃的人们来说,代糖是个很好的选择,它既能在味觉上感受到‘甜度’,又能不让人摄入糖分该有的热量。”
“而0卡糖有时更受欢迎,它虽然没法让人感受到甜度,但是人们认为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更加健康。”周瑾表示,目前店内的美式咖啡销量也比较高,很多人在点美式时备注不加奶不加糖,全糖的订单比重正在下降,“从订单看,感觉现在人们对于甜度的要求普遍清淡了,也许是人们慢慢习惯健康的味道了。”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也显示,近年来虽然奶茶店开店数量增长迅速,但关店数量也持续攀升。根据行业统计数据,奶茶店的存活概率为20%左右,即大部分新开奶茶门店处于经营亏损状态。空间效益、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平衡,仍是茶饮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 class="pgc-img">>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刘庆英
个五一,空前热闹。淄博张店八大局便民市场、重庆洪崖洞、杭州西湖、嘉兴乌镇……到处人流如潮。
作为杭州的夜市顶流,武林夜市这几天也迎来了大批游客。
傍晚5点左右,夜市259个摊位陆续摆出,摊主们各施才艺,用棕榈树叶编制恐龙模型、在扇面上写字作画、用竹筒制成香薰蜡烛……每个有特色、有创意的摊位前,几乎都围了好几层的人,谈价格还得靠吼。
一家卖泰式咖啡奶茶的摊位,人气尤其火爆。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地排队等候,还有不少游客对着摊主一阵猛拍。
可儿的妹妹主要负责做傣味小吃
“好漂亮”“好瘦”……在一阵惊叹声中,潮新闻记者拨开人群探了探,聊天中得知摊主曾是昆明一家航空公司的空姐,名叫“可儿”,去年10月来到杭州摆摊卖奶茶。
离开稳定的工作,从空中“落地”,是什么原因?半年的摆摊经历,又给她带来怎样的感受?潮新闻记者在拥挤的人潮中,插空和忙碌的可儿聊了聊。
特色咖啡和傣味小吃,摊位前挤爆了
“哪个卖得最好?”“不要太甜可以吗?”在可儿的摊位前,来的大多是尝鲜的顾客,也有部分回头客。和其他专卖咖啡奶茶的摊位不同,在她的隔壁,还搭配着卖特色傣味小吃,摊主是她的两个妹妹。在摊位一侧,还挂着可儿和千万级粉丝博主的合影照片。
可儿的摊位颇有东南亚风情。在价位表上,潮新闻记者看到,有老挝椰奶咖啡、原味咖啡、手标奶绿和红茶等不同口味,价格在20-25元不等。小食有舂鸡脚、舂木瓜丝、蚝油拌芒果、舂凉皮、舂猪皮,价格28元到40元不等。
有顾客要了两杯老挝冰咖啡,只见两勺老挝咖啡粉下去,用即时烧好的开水冲泡,加入奶粉,把捣鼓好的咖啡倒入磨具杯,加入淡奶炼乳,搅拌好再一并倒入装有冰块的袋子中,用皮筋快速绕几圈,装入纸袋子,打包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只要两三分钟。
“喝的时候摇一下,再插吸管。”把咖啡递给顾客时,可儿还特意嘱咐一番。
“味道很浓郁,甜度也合适。”顾客尝了一口后告诉潮新闻记者,随后她又拉着朋友跑到隔壁摊位排队买了两盒舂鸡脚,“我是东北人,我朋友是从新疆过来游玩的,没吃过这些,我们都想尝试一下。”
可儿告诉潮新闻记者,咖啡奶茶是她去西双版纳旅游时,跟着当地一个老奶奶学的,当时花了4000元,几个小时就学会了。而鸡爪是老家特色,是跟着家里长辈学的,包括需要的原材料,打个电话,妈妈会帮忙从家里寄过来。
本想来杭州当主播带货,发现太累吃不消
出生于1995年的可儿原名张登刻,是一名来自云南边境小城的少数民族。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她从工作了4年的航空公司辞职。
“我们是小航司,那时候一个月飞不了几次,最低的时候甚至月收入3000元都没到。”收到工资的可儿很焦虑,深知依靠这个看似稳定的工作,无法实现财富自由,也不知未来的出路在哪里,“都考虑过回家嫁人算了。”
不过,天性好强独立的她并不甘心,开始努力寻找出路。
去年上半月,基于短视频的火爆趋势,了解到杭州有不少网红和MCN机构,外形条件都较好的可儿也想前来尝试一番。
她进了一家机构做直播带货,然而做了五六个月,因为工作连轴转,身高1米68、体重仅45公斤的她身体吃不消,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辞职。
“太辛苦,拿一份工资干好几个人的活。”回忆起这段经历,可儿有抱怨,但也充满了感恩,“那段经历开启了我的直播之路。”
几乎半年无休的可儿,想要出去放松一下,她前往云南西双版纳旅游。也是这段旅游经历,改变了她之后的人生道路。
“我第一次到那里,喝到的第一杯奶茶就是一个老奶奶卖的原味咖啡。”将咖啡装进塑料袋,再用纸袋子包装,这种喝法在可儿看来很新颖、很有创意,符合年轻人的调调。在老奶奶的推荐下,她咬咬牙斥“巨资”学习,“出师”之后便回到杭州,开始摆摊试水。
试水遭遇“滑铁卢”,一天只卖一两百元
一开始并不是在武林夜市。
当时只有可儿一个人,她内心其实是害怕的,同时要搬运材料、工具等,她觉得很吃力,于是游说在武汉工作的妹妹一起过来创业。
“我们一边拍视频一边摆摊,最初一天只能卖一两百元。”可儿说,坚持了一个星期后,妹妹想要放弃,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恰恰在这个时候,她们拍的第一个视频“爆”了。
视频被武林夜市管理方看到,可儿被邀请入驻武林夜市,营业额迎来了质的飞跃,还有不少从全国各地的网友赶来付费学艺。
附近一家做手工艺品的摊主告诉潮新闻记者,晚上6点出摊,最火的时候队伍沿着夜市中间排到望不到头,“7点钟我们很多摊主刚开始,她们家就已经卖光收摊了。”
可儿笑着解释道,第一天材料准备不够,晚上7点左右就卖光了。后来她们吸取“教训”,多备了些货,“现在一天能卖100多份,每天营收基本在四五千元,少的时候也有两三千。”被问及火爆的原因,可儿表示,“咖啡奶茶搭配鸡爪,比较新颖有创意。”
“其实可儿一开始找过我们,她只说是做吃的,后来我们才知道她也做直播,我就问她愿不愿意到武林夜市来。”武林夜市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连忠告诉潮新闻新闻。
当短视频和直播成了新趋势,武林夜市通过数字赋能,成立了MCN机构,打破信息孤岛,出政策、开培训,孵化和培育主播,鼓励摊主们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目前已有超过30%的摊主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转型。
“杭州的文化旅游气息很浓,武林夜市希望通过定向招商,用文化属性打造不一样的烟火气。”叶连忠表示,武林夜市已经不对外招商了,目前还有三四十个商贩在排队等待进驻。“五一”期间,武林夜市还举办了夜色旅游市集,主要售卖旅游类的工艺产品。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去年10月底,入驻武林夜市后,可儿一边摆摊一边直播,但一开始,她就遭遇了不少黑粉和不尊重她的自媒体博主。
“有些粉丝会说你长这么漂亮来摆摊,是不是来演戏的?那么多人来排队,是不是你请的托?”面对这些言论,可儿也会受影响,还会偷偷地哭。
她还记得有一次,有个自媒体博主来拍摄,怼着摄像头问她:“你长得那么漂亮,为什么不找一个有钱人嫁了?”可儿觉得对方不尊重女性,“当时旁边的摊主都生气了,说他太过分了,为了流量毫无底线。”
租住在杭州临平,可儿每天早上8点起床,开车20分钟到菜市场,中午11点左右,买完食材回家,和妹妹们开始准备。下午3点开始化妆,4点左右开车半个小时到武林夜市出摊。
忙碌六七个小时后,晚上11点收摊,到家之后,她们还要对咖啡杯、量器、锅碗、桌布进行清洗消毒,“睡下去都要凌晨一两点了,连刷手机的功夫都没有。”
当被问及摆摊累不累的时候,可儿表示,这些食品其实随便叫一个人来做,都会做,“还有很多人比我们还累,我觉得能在这里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不过,一开始,可儿并不想让身边的朋友知道自己摆摊的事,“我会害羞,也怕被看不起,但后面当我看营业额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都想来找我了。”
可儿相信“你若盛开,花香自来”,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除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之外,还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山东淄博有烧烤,云南西双版纳有泼水节,浙江杭州有美丽的武林夜市。”采访最后,可儿热情地邀请大家到杭州游玩,“这里充斥着烟火气,食物的香气和人潮涌动的乐趣,各式各样的小摊,清丽柔和的吴侬软语……”
这个“五一”,温度和热闹的游客一样渐升,可儿每天下午就开始了忙碌,摊位前的人流量几乎没有断过。
“天气越热,生意越好。”可儿说,她已经开始期待夏天了。
来源:钱江晚报综合潮新闻
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向乔丹)每到傍晚,襄阳风华路灯火通明,无数美食小推车延绵几公里,各色小吃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里是襄阳有名的美食一条街。
黄琳萍和马哥的无声奶茶摊。向乔丹 摄
7月2日晚上六点半,风华路“无声·泰好喝”摊位前的顾客已经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嘈杂夜市里,这里却异常安静,没有吆喝声,也没有顾客点单声,有的只是“您好,您说话我们听不见,请用手指点单,谢谢”的文字招牌,老板和顾客有着特殊的默契,一个笑容一个手势就能完成一单交易。
白绿配色的小推车,干净、清爽的操作台,这家“无声·泰好喝”主要经营老挝冰咖啡、泰式奶茶跟手打柠檬茶,店主马哥负责将柠檬切片、榨汁,黄琳萍负责调配奶茶、打包,两人配合默契、手脚麻利、一气呵成,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这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38岁的黄琳萍天生聋哑,无法用声音与人交流,但笑容却是她最灿烂的招牌。
黄琳萍对顾客比“谢谢”。向乔丹 摄
记者通过手写板和微信,跟黄琳萍手写或打字采访交流,终于了解到了“无声奶茶店”背后的故事。
风华路有好几家“无声店铺”,黄琳萍是其中之一,有的卖炸鸡架,有的卖麻辣爆肚,有的卖烧饼,生意都异常火爆。
“一开始是卖炸鸡架的聋哑夫妇介绍的,他们之前也在附近摆地摊,后来生意逐渐红火,现在还开了店面,所以介绍我跟我朋友们过来摆摊。”黄琳萍在手写板上写下摆地摊初衷。
黄琳萍介绍,她白天在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朋友马哥也是聋哑人,他们受到聋哑夫妇的鼓舞,决定晚上摆摊创业,聋哑夫妇帮他们找摊位、选品,还经常传授一些经营的经验和秘诀。说完黄琳萍指了指身后的“无声金牌鸡锁骨”店面,做了一个谢谢的手势。“我们这个群体都会互相帮助,非常感谢他们!”
“无声·泰好喝”奶茶深受年轻人喜爱。向乔丹 摄
“风华路卖泰式奶茶的有很多家,怎么才能从中脱颖而出,我觉得食材是关键。”黄琳萍在手写板上写到,她家的泰式柠檬茶,柠檬选用的香水柠檬,为了保证其足够新鲜,都是当天早上采购,茶底是当天熬制,奶也是鲜牛奶。“虽然成本高一些,但是这样做出的泰式奶茶喝起来才浓郁、纯正,回头客也更多。”
然而,刚开始起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黄琳萍介绍,他们从去年端午节才开始摆地摊,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除了承受其他摊主同样经历着的旺季和淡季、酷暑和暴雨,他们还要经历多次涨租金、生意太好推车被同行恶意破坏、顾客的不理解等等,好在都一一挺过来了。这一年,奶茶店的手法、口味、种类、包装也在根据顾客的喜好不断推陈出新。
“我们准备了一个手写板,就是为了询问顾客的意见,好来改进我们的口味。”记者看到,操作台一侧放着一个手写板,上面写着“顾客你好,饮料尝起来怎么样?酸甜度有啥建议吗?”
顾客在手写板上留下的暖心留言。向乔丹 摄
然而这个手写板现在已经成了顾客好评的留言板——“好喝!Like!”“感觉很棒,老板你们人也很好!”“昨天我女儿来买了两杯说好喝!”“味道很赞!”据黄琳萍收款后台显示,有一名顾客一个月内竟消费了20次。另一位经常光顾的客人也说:“不仅奶茶好喝,摊主每次把奶茶递给我总是会给我一个大大的微笑,让我感觉非常暖心。”
从一开始的一晚上只卖出去几杯,到现在晚上六点开业,九点不到就卖完,黄琳萍的奶茶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她在奶茶摊附近支起了小桌子,为聋哑朋友们提供了聚会的地点,“他们原来都很少出门。”现在看他们在闹市喝着奶茶,手指飞速比划着,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黄琳萍也打心底里开心。黄琳萍给“无声者”提供了融入“闹市”的一席之地,她的事迹也带动越来越多的聋哑人加入“无声摊主”之列。
黄琳萍和马哥正在低头做奶茶。向乔丹 摄
在与黄琳萍的交流中了解到,她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热爱跑步、骑行,还在2021年省残运会上获得田径T60级女子400米项目金牌、200米项目银牌和100米项目银牌。她的朋友圈记录了她的摆摊日记,分享她在摆摊中遇到的趣事,在其中一天写到“不管路过的人喝与不喝都笑脸相迎,给了我精神力量。积累经验,在过程中由简单到完善,既然做了就去做得更好!”
小小奶茶摊是事业舞台,也是他们融入社会的窗口。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技能,在一平米的小摊里面实现自我价值。对于这群特殊的群体来说,身处“无声世界”,走上自立自强需要一点点适应外面的“有声世界”,希望社会给他们营造容错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向阳而生,逐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