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各种各样的糖,我们要控制的是哪种?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源:生命时报编者的话:“果糖”“蔗糖”“果葡糖浆”“添加糖”“糖醇”“代糖”……关于糖的名词不断增加,糖对健康的影响也日

源:生命时报

编者的话:“果糖”“蔗糖”“果葡糖浆”“添加糖”“糖醇”“代糖”……关于糖的名词不断增加,糖对健康的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这些糖之间有何区别,我们要控制的是哪种糖?本期,《生命时报》采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带大家详细了解糖。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 高 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本报记者 严立新

糖曾是皇室贵族专有

说到糖,大家的第一反应是甜。从化学结构来分,我们常说的糖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和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从来源分,糖又分为天然糖和添加糖,前者存在于水果、水果干、牛奶等天然食物中,后者存在于甜饮料、饼干、点心等加工食品中。糖醇和甜味剂虽然有甜味,但它们不是糖,属于食品添加剂。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著作《人类简史》中提到,远古先民们想吃甜食只有一种可能来源——成熟的水果。如果在野外发现熟透的果子就要尽可能地多吃多拿,既要充饥,又要防止野兽发现后抢夺食物。这可能就是人类对甜味形成的最初意识,后来逐渐烙印在我们的基因中。在实现“糖分自由”之前,糖的发展和普及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蜂蜜。“蜜”字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到了东汉时期,我国开始出现养蜂人的记录,但由于资源紧俏,只能供给贵族食用;南北朝时期的蜂蜜就已作为商品开始在市场流通。

饴饧。我国是最早开始人工制糖的国家。西周早期的先民利用麦芽和糯米等粮食熬成糖稀,称为“饴”;后将饴继续熬制浓缩,形成“饧”。饴饧也就是麦芽糖,其制作需要有富足的粮食,因此依旧只有贵族吃得起。

蔗糖。季羡林的《糖史》中提到,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制作蔗糖的国家。直到唐太宗派使者去印度学习制糖技术,蔗糖才开始频繁出现在我国各类古籍或药方当中,因产量少只供皇室食用。明清时期,技术的改进使得糖产量增加,糖更加易得,价格也更低廉之后,才慢慢普及起来。

天然糖源,美味又健康

水果、水果干、牛奶等天然糖源除了能带来甜味,多数还含有一些对健康有益的物质,喜欢吃甜的人可以常吃。

水果和天然果干。范志红介绍,水果中的糖有果糖、蔗糖和葡萄糖等。天然果干是指干枣、葡萄干、干桂圆等自然风干的果干,而不是由大量糖腌制的果脯、蜜饯等。吃水果和水果干,除了糖,我们还会得到很多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比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钾、镁等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还有类黄酮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这些成分对预防营养素缺乏、降低炎症反应是有好处的。建议每天水果的摄入量为200~350克,水果干可以每天吃1~2次,每次1小把就行了,吃了就要减掉几口主食,以免热量超标。

牛奶。牛奶等动物乳汁中的糖主要为乳糖。乳糖由1分子半乳糖和1分子葡萄糖组成,甜度约为蔗糖的1/6。牛奶有助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好处。高键提醒,乳糖不耐的人最好不要空腹喝牛奶,可以少量多次,或者饮用时搭配其他食物。

蜂蜜。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范志红介绍,天然成熟的蜂蜜中总糖量超过85%,因此也不适合多吃,属于要限制食用的糖。如果要喝蜂蜜水,建议尽量冲得稀一点。

添加糖,过了嘴瘾害了身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人类已经可以把绝大多数的糖进行分离提纯,变成精制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添加糖),比如蔗糖、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浆等,再把它们添加到饮料、糖果等食品中。但高键表示,这些额外添加的糖会大大增加我们每日的摄糖量,给健康带来隐患。

蔗糖。生活中我们说得糖通常指蔗糖,从甘蔗或甜菜中提取。黑糖、红糖、黄糖、绵白糖、白砂糖、冰糖等都是蔗糖的不同形式。蔗糖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做菜时调味、添加到点心或者饼干中等。

葡萄糖。通常由淀粉水解而来,甜度只有白糖的60%~70%。由于病人无法进食时都要静脉输入葡萄糖,因此很多人认为葡萄糖粉或葡萄糖液是好东西,会买给小孩子和身体虚弱者吃。但是葡萄糖无需消化就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是一种血糖反应极高的糖,极易造成报复性低血糖。

果糖。水果中的确含果糖,但用于各种加工食品中的果糖并不是从水果中提取的,而是用淀粉水解后再经过异构作用等步骤制成。果糖吸湿性大,可使糕点保持新鲜松软,甜度是蔗糖的1.6倍,并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强,添加到饮料等冷饮中会更清爽。

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都是用淀粉水解而来,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比如,果葡糖浆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浆,也是甜饮料里最喜欢加的甜味来源。

代糖热量低也不能超量吃

近些年,“无糖食品”备受青睐。但无糖食品也有甜味,这种甜就来自代糖。目前关于代糖的定义并不是特别统一,有说法认为其包括甜味剂和糖醇,也有说法认为它只是甜味剂的另一种叫法。

糖醇不是糖,有的是从食物中提取的,有的是人工合成的,常用的有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等,广泛应用于糖果、饮料、口香糖等食品中。糖醇有清凉的甜味,能够改善食品风味,在人体内不会产生糖的那些负面影响,如升高血糖、引起龋齿等。但范志红建议,糖醇的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20克以下,儿童最好在10克以下,否则可能引起腹泻。

甜味剂分为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糖精、甜蜜素、三氯蔗糖等)和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它们甜度通常都很高,只需少量添加即可,因而热量可以忽略不计。但有研究发现,甜味剂会降低人们对甜味的敏感度,使人们在其他食物中摄入更多糖。

高键建议,爱吃甜的人可以尝试无糖食品,比如把含糖饮料换成无糖饮料,但要注意其他饮食不变。

选甜食注意四点

1.搞清“无糖”和“低糖”的概念。无糖指每100毫升(或克)食品中甜味糖(蔗糖、果糖等)含量低于0.5克。无糖不代表不添加糊精、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也不代表不添加脂肪。低糖指每100毫升(或克)食品中甜味糖含量不高于5克。

2.别被“无蔗糖”迷了眼。无蔗糖是指不额外添加蔗糖,但可能添加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浆等。

3.半糖、少糖、少少糖是以额外添加全糖为参照。一般来说,大杯全糖的奶茶,含糖量大约为 60克,相当于 15

块方糖;中杯全糖奶茶,含糖量大约为40克,相当于 10 块方糖;大杯 3 分糖奶茶,含糖量大约为15~20克 ,相当于 4~5 块方糖;中杯 3

分糖大约含糖量为 10~15克,相当于 2~3 块方糖。

4.看清食品标签上糖的位置。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字眼的位置很靠前,说明是隐形的含糖大户,尽量少买。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中国宁波网记者王岚 通讯员王超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购买奶茶、咖啡等饮料,这个时候你是否纠结选大杯、中杯、小杯中的哪一杯?网上也一直有传言说有的大杯、中杯、小杯,其实容量差不了多少,有的甚至是一样的,那么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如果不是,面对不同杯型,如何选对性价比最高的那个?今天市计量院的这组实验,用数据给出了说明,看一看,你会怎么选择?

通过对数据进行总结,可以发现,相邻两个杯型的容量差距一般在80-150毫升之间,价格差则在1-3元左右。所以,面对不同的杯型,你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吗?

喝完的奶茶与甜品被遗弃在桌上。 邓海霞摄

深圳晚报讯 (见习记者 潘潇雨 实习生 邓海霞 许疏影) 近日,本报连续报道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报道,引起市民的强烈关注。除了餐厅,新兴的奶茶行业同样存在浪费现象。记者先后走访多家奶茶店,发现门店内存有一定浪费情况。不少消费者表示,由于店内饮品可供选择的规格类型分量较大,导致喝不完直接扔掉的浪费现象发生。

奶茶饱腹感很足

浪费现象常见

昨日,记者随机走访了位于红山地铁站附近的一家Coco都可门店,这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奶茶饮品店,主营奶茶、果茶等饮料制品,价格在10元至30元不等。该门店分为两层,顾客可以在店内饮用,店外还摆放不少桌椅。据记者现场观察,前来买饮品的大多为朋友、情侣,少部分选择在店内饮用。

记者观察到,在部分客人离去的桌子上,存在并未喝完的饮品,有些剩余将近二分之一。据该店店员介绍,喝不完饮品的情况较为常见,“15时至16时来买饮料的人比较多,有时候浪费挺严重的。”但记者在该门店内并未发现张贴明显的“文明用餐”“拒绝浪费”等标识。

记者随机采访了在该店用餐的马女士,马女士告诉记者,她平时买饮品大多会选择“中杯”的规格,“大杯我一般是喝不完的,一般会选择中杯,也算是按需而买吧。”马女士表示,身边奶茶浪费的现象十分常见,“一杯奶茶很多,喝起来饱腹感也很足,很多女生喝半杯就饱了,而且奶茶放久了,味道也没有那么好喝了。”马女士在和朋友一起点单时,通常会提醒身边朋友选择“中杯”规格。

杯型分量较大

喝不完直接扔掉

随后,记者走访了位于福田区的一家喜茶门店。记者观察到,该店顾客以年轻人居多,平均年龄在20至35岁左右,大多结伴前来消费。

该门店店员告诉深晚记者,在该门店顾客的浪费情况并不严重,“每天清理的垃圾不多,大多是空杯子,顾客一般都能喝完。”但是据记者现场观察,店内不少餐桌上都留有被顾客扔掉的奶茶杯,杯内普遍剩余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饮料。在该店配有的专门回收奶茶杯的垃圾桶内,大多奶茶杯仍装有剩余的饮料。

记者随机采访了正在店内用餐的张女士,她表示,自己平均每周会在奶茶店消费2至3次。对于饮料浪费的问题,张女士表示,“因为该店只有一种杯型,分量挺大的,基本喝不完,剩下的奶茶都会直接扔掉。”

对此,顾客陈先生也坦言,喝不完的奶茶会直接丢到垃圾桶,并不会考虑带走。

与前两位情况相反,顾客赵小姐表示,当遇到喝不完的情况时,自己会随手带走,“喝不完的情况比较少,除非是饮品不合口味,实在喝不完我也会带走。”

记者还走访了位于福田区某购物中心的一家奈雪的茶门店。该门店除了饮品,还提供面包等甜品。该奶茶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店内较少出现大量饮品剩余的现象,即使喝不完,顾客也会选择打包带走。

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顾客,有部分顾客表示一般情况下不会浪费,如果喝不完也会随手带走。但顾客苗女士告诉记者,在选择饮品时,自己偏向选择中杯,尽量避免浪费情况。直至16时,店内垃圾桶呈八分满,大多为空杯。顾客饮用完留在桌面上的垃圾较少。

来源: 深圳晚报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