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
提及小县城,怎能不提及那街头巷尾弥漫的诱人饭香?
餐饮业,无疑是永不落幕的朝阳行业。从早餐的豆浆油条,到午餐的拉面炒菜,再到晚餐的烧烤火锅,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当地人的味蕾记忆与生活情感。
记得我年轻时,县城里有一家“老赵烩面馆”,自我记事起便屹立不倒,几十年来生意一直红火。
老赵仅凭一碗香气四溢的烩面,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供出了两个大学生。
这便是餐饮业的独特魅力!只要你的美食做得够味、有特色,客人自然络绎不绝。即使在小县城,你也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美食江湖。
< class="pgc-img">>二、教育培训
在小县城,教育培训同样是永不衰落的黄金行业。
如今的家长,哪个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愿意为了孩子的未来倾注所有精力和金钱。
因此,只要你拥有真才实学,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家长便会认可你、支持你。
我有个同学,在县城开设了一个辅导班,专门辅导中小学生的作业。
起初我还担心他能否坚持下去,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换上了丰田霸道,学生也络绎不绝。
< class="pgc-img">>三、医疗健康行业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永不会改变。
小县城,医疗健康行业同样稳如泰山。从诊所到药店,从中医到西医,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记得有一次回老家,突然中风导致嘴部歪斜。幸好附近有一家中医小诊所,医生虽然年轻,但医术高超。几针下去,我的疼痛便大为缓解。
这便是医疗健康行业的独特魅力,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 class="pgc-img">>四、生活服务
这个行业看似不起眼,但却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政服务、理发美容、修修补补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亲戚在县城开了一家理发店,已经二十多年了。他手艺精湛、价格公道,更重要的是他对待每一位顾客都如家人般热情周到。
因此,他的理发店一直生意兴隆、口碑极佳。这便是生活服务行业的独特魅力!
结语:
这四大行业犹如小县城的坚实支柱,稳稳地支撑着整个社会的运转与发展。
对于没有太多资源和背景的普通人而言,只要选对这四个行业中的任何一个,倾注心血去经营、努力奋斗,便足以确保一辈子的温饱无忧。
诚然,选对行业是成功的关键一步,但更为重要的,是你的态度与努力!
愿每一位在小县城中默默奋斗的朋友,都能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璀璨天空,勇敢追梦、实现心中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店 1.5 万+的正新鸡排、 5000+的蜜雪冰城,都是县城跑出的大品牌。投资低、门店小、易复制,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难道在房租较低的县城市场,200㎡以上的大店没机会吗?最近,我们找到了一个在县城“开大店、卖小鱼”的火锅品牌。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文
01 一线萎缩,四五线增长,县城的火锅机会
目前,火锅仍是餐饮业的最大赛道。据《中国餐饮报告 2019》,在订单数、营业额、客单价等多个维度,火锅都占据榜首,持续热门。
火锅赛道内,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一线、新一线城市的火锅门店数缓慢下降,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火锅门店数则缓慢增长,其中四线、五线增长最为明显。
< class="pgc-img">>在四线、五线县城市场,火锅迎来了顺风局。
从成本结构看,房租、人力、食材是火锅的三座大山。县城房租、人力成本均较低,可开大店,提升价值感。此外,城区规模较小,交通成本低,因此选址要求也较低,进一步降低了房租成本。
从消费端看,县城消费者多在国企、政府部门等较稳定单位工作,工作压力小,作息稳定,晚餐作为一天之中的大餐,以聚会为主要目的,非常符合火锅的消费场景。
以生活在四川阆中的小刘为例,他在联通上班,很少加班。饮食上,午饭通常回家吃,晚上则经常跟朋友、同事,去吃火锅、串串等适合喝酒吹牛的店。不喝酒的时候,则会在隔壁买两杯奶茶解辣。
< class="pgc-img">>虽然在县城,但吃一顿火锅并不便宜。据小刘介绍,当地吃一份牛肉面 5 块钱,吃一顿火锅至少人均60-70。毛肚、虾滑、肥牛等高客单菜品成为必点菜,拉高了客单价,同时也撑住了利润。
成本低、场景符合、利润合理,在县城做火锅,机会是有的,如何落地?我们找到一家 7 个月狂开 100 家新店的鱼火锅,来分享他们的生意经。
02 主打“小鱼”做差异化,“好吃不贵”仍是县城王道
这家火锅名叫“小小河边鱼”,创立 4 年,采用直营+加盟模式,主阵地为四线及以下县城,门店面积较大,均在150~300 ㎡。目前,他们已经拥有 400 家门店,拳头产品是“黄辣丁鲜鱼火锅”。
为什么能在县城突围?创始人虎曼丽认为,差异化的产品是核心。
火锅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品类,门槛低,口味趋同,突围首先要做出差异化,让消费者记住。
在细分品类的选择上,虎曼丽选择了鱼火锅——这个领域是大鱼的天下,以巴沙鱼、梭子鱼、鱼头火锅等为主。
< class="pgc-img">>虎曼丽决定做“小鱼火锅”,第一眼就能让消费者记住,占空白地段认知。
她选择的小鱼,在西南西区叫做“黄辣丁”,又名嘎牙子、黄姑子等,具有干净、肉嫩、受众广三个主要优点。
1、干净、少病。黄辣丁是无鳞鱼,长于溪流中,对水质、环境要求高。
2、肉嫩、少刺。黄辣丁除脊柱主刺外,几乎无小刺,脂肪多,有“野味”感。
3、群众基础好。这种鱼分布广、产量大,全国都吃,全国都产。
选好鱼后,虎曼丽为强调其“鲜”,选择活鱼现杀,从宰杀到上桌不超过 18 分钟;为增强口味记忆点,用川味猛料作为特色锅底煮鱼。
目前,黄辣丁单品占门店营收50%以上,其中香辣锅底点击率最高。
爆品只是基本,合理的菜单结构,才能拉高客单价,保证门店利润。
小小河边鱼会重点推荐一些高客单火锅单品,如虾滑、毛肚、黄喉等,单品价格都在 30 以上,加上 130-150 的必点鱼类,门店客单价在 60 元 /人,桌均 220~260 元。
以 250㎡为标准来看,台面 20 张,餐位 60 个,人工需求为 8 个人,翻台率2-5,正常门店月流水在 30 万上下。
< class="pgc-img">>03 创始人经验分享:“首次认知”是机会也是挑战
听起来一帆风顺,其实小小河边鱼初入县城时,遭遇过危机。
据虎曼丽回忆,那是 2015 年 10 月,第一家直营店刚开业半年左右,生意突然下滑,连续数月没有好转。团队经过分析,认为是“小鱼“火锅消费者认知不足,复购较低。
为渡过难关,虎曼丽放下其他工作,做起服务员。每天站在门口,招揽顾客,邀请试吃,点单、介绍菜品,督促后厨上菜,逐渐梳理出服务sop。
一个月后,餐位能坐到一半了;第二个月,餐厅又开始排队了,复购率达到70%。
< class="pgc-img">>这是县城市场与一二线城市的不同。在一二线城市,一家卖小众产品的门店,不靠复购也能撑一段;县城则不同,消费人群相对固定,复购仍是最关键的指标。
作为第一家主打“黄辣丁”的火锅,空白领域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品牌需要帮助消费者完成首次认知,才能迎来持续发展。
第一家直营店跑通后,小小河边鱼进入高速发展期,光是今年就开出100 家新店。
这得益于品牌建立之初,就定位全国市场,因此早在2015 年 7 月,就建立了调料厂,以“一店一厂”的模式进行早期布局,磨好单店模型、 sop、供应链后,发展速度自然很快。
- 2015 年 5 月,开设第一家直营店。
- 2015 年 7 月,成都调料厂成立。
- 2016 年 5 月,开放全国加盟。
- 2019 年 1 月,门店数达到 302 家。
- 2019 年 8 月,全国门店达到 400 +家。
回顾这 4 年,虎曼丽仍然认为,对于小小河边鱼来说,坚守住第一家店是关键。“能守得住才会有攻的那一天。许多餐饮大牌的成功也是靠守,守市场,守认知,守品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598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县城餐饮”开始包围北上广了!
北京朋友终于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塔斯汀了。
8月8日,一度被网友戏称为“县城青年最爱汉堡”的塔斯汀,在北京开出首店,位置在北京西站南广场国投方诚中心一层,属于品牌直营。此外,安贞桥东也有一家在近日开业。
店面一看还是那个味儿。塔斯汀一贯的大红风格打底,招牌是白字蓝边,配上红白狮子头。就算混杂在周边众多商铺里,也足够打眼。
在此之前,北方很多人只在网上听过塔斯汀。这其实是塔斯汀的战略布局原因。
据36氪、界面报道,目前塔斯汀门店已经超过4500家,74.5%的门店都集中在南方二线城市以下。其中,塔斯汀在广州和深圳的门店数量分别达到178和110家,在上海有接近30家门店。
餐饮攻占北上广不是什么新鲜事。前几年,也有老乡鸡、陶陶居、楠火锅、七分甜、陈香贵、墨茉点心局等品牌进京赶考。
但不同的是,新一批攻占一线的品牌里,县城品牌成为一股大军。
据明亮公司报道,原本集中三四线城市的蜜雪冰城,近两年进入一线的势头迅猛。2022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新开128家、144家、148家和73家。今年上半年,分别也有27家、40家、18家和19家。
前几天正式向IPO发起冲击的茶百道,也是走的“先农村后城市”的路子,在近几年加码一线城市发展,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一线门店占比8.7%,截止今年3月底,占比已经上升到10.7%。
另一个茶饮头部品牌甜啦啦,被人称为县城版“蜜雪冰城”,目前在下沉市场迅速崛起一定规模后,也开始走入一线城市。据美团数据,目前北京已有31家。
这些县城餐饮品牌攻占一线与前辈不同的地方在于:
一是性价比更高。塔斯汀和蜜雪冰城等都是平价餐饮的代表,它们的性价比经过了下沉市场的检验,量大便宜是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直观感受。
二是选址不再拘泥热门商圈,而是主打一个多方包围之势。以前,青年路、三里屯等地方往往被众多品牌虎视眈眈,但现在,比起金贵地段更强调离消费者更近,或者以门店数量取胜。
三是口味未必惊艳,但赢在稳定,效率为先。消费者一般不会对平价品牌餐饮的口味,甚至质量有很高的期待,当然,如果便宜同时味道还好,一定是很好的加分项。
“县城餐饮”进城背后,
“高性价比”时代来临!
一、下沉市场饱和,倒逼“县城餐饮”转舵进一线
从下沉市场发展起来的餐饮品牌,虽不如一线餐饮品牌高光,但至少也是区域之王。在更容易哺育“万店规模”的下沉市场,其积聚势能的本事不容小觑。
例如,华莱士“平价汉堡”依托二三线城市以及县城门店数量优势,不断整合产业链,在全国开了2万家门店;而草根出身的蜜雪冰城更是在稳守下沉市场基础上,不断通过自建原材料工厂、供应链和物流,打造独家的“价格、研发、供应链”优势。据整合内参-餐里眼等媒体数据,截止2023年8月2日,蜜雪冰城全国门店数约2.43万。
县城餐饮在大牌餐饮不愿光顾的城镇、村落开始开店,利用“下沉市场”低成本、小容量、低消费、高复购、客源稳定的优势,一方面不断积累资金、扩展店铺规模、培养人才以及人才复制能力;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打造供应链,而供应链则是品牌开疆拓土的强大支撑。
但是,对于快速连锁化的县城餐饮品牌来说,下沉市场的小容量易饱和,需要另辟市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春节前,塔斯汀南方区域市场基本全覆盖,市场已趋近饱和态势。
当品牌在某个“下沉”区域日渐成熟饱和,自然而然要向其他地区拓展。想要在全国有声量,一线城市的社会效应和影响力毋庸置疑。
当然,一线城市也有一线城市的好。这里聚集着一群消费活力旺盛,消费频次更高的人群。他们每天都在讨论在制造新的消费趋势,对许多餐饮品牌来说,是学习和挖掘市场的是机会。
二、消费潮流逐渐“务实、理性”,正是县城品牌抢占一线好时机
从抢购便利店临期食品、进入成人小饭桌到“月薪上万,吃不起盒饭”可以看到,大城市的打工人的消费越来越追求高性价比,消费变得理性。
塔斯汀“进京”时,在北京工作的消费者表示,自己虽然是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白领,实则难负担周围商业区超40元工作日午餐。
“塔斯汀20元左右三样的汉堡套餐,比麦当劳的‘穷鬼套餐’更适合工作不久的上班族。”
据北京烹饪协会、北商研究院去年发布的《2022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截止2022年8月,北京地区的兰州拉面门店数位列第一,在各种不同定位的餐饮门店里,人均20-30元的门店最多。
一线城市的消费趋向理性、追求高性价比。高消费餐饮流失了顾客,降价成为了今年餐饮企业竞争的热门打法。
西少爷北京上海区域门店降价超过15元;小满手工粉返场“9.9元羊毛卡”;老牌连锁“南城香”等中式快餐降价卷到“3元时代”。
“100元7斤小龙虾”、“99元吃8个菜”、“9.9元一杯咖啡”价格战不断涌现。
价格战背后,反映了不管是一线还是下沉市场都展现出“降价”追求“高性价比”的风潮,平价打法兴起,对于县城餐饮品牌来说,此时进军“北上广”一线城市机会可观。
在县城成长起来的低价餐饮品牌深知下沉市场消费者具有“价格敏感”属性,知道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一线市场也存在“价格敏感属性“的“下沉”群体,他们需要低价的消费产品。
越来越多“薄利多销”的县城餐饮主打“下沉市场”包围“一线市场”战略,将门店触达到一线城市中”下沉群体“密集地区,对标打工人和学生等消费能力普通人群,使受众更加精准。
“比华莱士好吃,比麦当劳、肯德基便宜”这是大多数消费者对“县城汉堡”塔斯汀的评价。
在县城成长起来的塔斯汀,人均客单价19.47元,略高于华莱士的18.87元,但比肯德基的人均34.71元、麦当劳的27.86元要便宜不少。
高线城市插了旗,
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一、难以走进“市中心”提高品牌声量。
选址难,因为一线城市城市区域大、商圈多、市场竞争激烈,平价品牌在一线城市的扩张,往往也会更加谨慎,在选址上有更多考量。
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盘踞安徽 18 年开店超 600 家,在开放加盟完成千店目标后,才在北京开了第一家门店,落地高校集中的五道口。
派乐汉堡目前在北京开出了四家门店,也都位于近郊或高校周边。
而近期在社交平台上,都市打工人千呼万唤的塔斯汀也选择了流量密集、消费水平下沉的北京西站南广场开了第一家店。
二、成本变高。
北京等一线的城市的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和食材成本,无疑会提高许多。
据德邦证券研报显示,老乡鸡进入一二线城市后,60%的门店都在写字楼、商圈等核心区域,70%的店面面积超过250平米。财报显示,老乡鸡不少门店出于亏损状态,老乡鸡超过七成收入,来自本土的安徽市场。
三、难以扎根。
竞品过多,北京的餐饮往往都是扎堆出现,一条街或者一个商圈内同品类的餐饮重复率非常高,贴身肉搏需要品牌有更核心的竞争力,才能在血拼中博得一席之地。
在县域发家立业的平价餐饮品牌进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要打破自己早已熟悉的“区域市场”思路,面对包括“大型餐饮企业、网红餐饮企业、随时进入的新品牌”等众多竞争对手的大型市场,绕不过“如何穿过网红流量周期”这个问题。
墨茉点心局当初在北京开首店,轻易就创下了顾客排队7小时的记录,但如今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盛况。
北京剩下的门店屈指可数,甚至都也在关闭的路上,比如今年年初就关了北京崇文门店和富力广场店两家。对此,创始人的回应是“目前考虑还是深耕湖南长沙市场”,例如开更多社区店。
小结
先抢占下沉市场,再进军北上广,是包括蜜雪冰城、老乡鸡、绝味鸭脖、甜啦啦等众多平价餐饮品牌的布局策略。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在北上广“玩不转”的网红店、潮流店,转向扎根县城,反而成为村里一枝花。
旗帜插上北上广或是驻扎县城,都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从一个区域向全国扩张并非易事,攻城难、守城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