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讯(记者王子扬)针对奶茶甜度问题,上海市消保委日前专门对10家奶茶店奶茶甜度进行了暗访,结果发现有茶饮品牌的八分糖甚至超过全糖的含糖量,部分品牌的三分糖含糖量甚至超过七分糖。
由于年轻消费者存在健康需求,奶茶店因此推出无糖、三分糖、五分糖等不同甜度的选择。关于这些甜度的区分,上海市消保委暗访发现,因奶茶加糖是完全手工操作,所以误差较大且参差不齐。有些品牌的八分糖甚至超过全糖的含糖量,如湊湊经典奶茶。商家标示的含糖量比例为0、30%、50%、80%、100%,而上海市消保委实际测出的含糖量比例为0、43%、68%、122%、100%,八分糖含糖量高于全糖。
此外,相同标示甜度的不同品牌奶茶,含糖量也完全不同,有些标示三分糖的比其他品牌的七分糖更甜,而有些五分糖比其他品牌的三分糖还少。如一点点和湊湊的三分糖超过COCO、KOI、茶桔便、贡茶和悸动的七分糖,贡茶的七分糖比许多品牌的五分糖甚至三分糖还含糖少。
上海市消保委称,由于奶茶含糖量缺乏客观标准,有很强的随意性,如果在糖的使用上仅靠消费者口感,必然会产生消费纠纷。商家需尽可能在含糖量或甜味剂的使用上予以清晰化和标准化,而清晰明确的标准,才能帮助消费者更准确地选择饮品以及甜度。
编辑 李严
校对 陈荻雁
都讯 记者李春花 通讯员 白恬 近日,广东又拿一个第一了。#广东奶茶消费全国第一#冲上热搜,根据某平台计算,广东人每周人均比东北人多喝掉2.5杯奶茶!!
奶茶中含有较多的糖、咖啡因及脂肪,绵滑的口感和兴奋提神作用,可以让大脑产生多巴胺,让人感觉愉快。不过专家提醒,奶茶中有几个“健康杀手”——糖、咖啡因、反式脂肪酸及果葡糖浆,长期大量食用可导致肥胖、衰老、咖啡因中毒,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和不孕不育。
医学指导
曾青山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
为什么大家这么爱喝奶茶?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主管曾青山分析,奶茶里有四大“神助手”——糖(主要是果葡糖浆)能让人愉悦;脂肪(主要是奶精、奶盖、植脂末)让口感更丰富、提升愉悦感;咖啡因,兴奋多巴胺,达到所谓提神效果;可爱的辅料,如珍珠、椰果、红豆、燕麦满足了各种少女心,咀嚼它们提升神经元活性,让大脑放松、减压。可以说喝奶茶的体验不要太好。但也正是这些成分让奶茶成为健康的隐患。
一杯奶茶相当于13.5块方糖!
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开展的珍珠奶茶比较试验:实验结果显示,10款珍珠奶茶一半属于高糖饮料, 其中一点点波霸奶茶总糖含量最高为9.30g/100g,假设以每块方糖重4.5g计算,一杯波霸奶茶总含糖量约为13.5块方糖量。
试想,一杯白开水,放入13.5块方糖,大多数人看到了可能不喝,但做成了奶茶,里面除了糖以外还有奶精、增稠剂香精、植脂末等等,改变了甜度,丰富了口感,人们在不知不觉就过量食用了糖。
曾青山介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那么,一杯奶茶的糖就足够甚至超过了你一天可摄入的量。
危害一:
过量的糖,加速衰老、影响寿命
过量摄入糖的危害是明显的,曾青山介绍,糖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加速衰老
吃糖太多会流失我们的胶原蛋白,使得皮肤弹性变差,毛孔粗大,甚至出现皱纹和斑点,加速衰老。
2、影响健康寿命
据文献报道:饮用含糖饮料越多,早死的风险就越大。数据显示:每天饮用1至2次,早死风险则增加14%;每天饮用2次以上,早死风险比不饮用含糖饮料的人高出21%。而每天饮用2次以上含糖饮料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31%;每增加一份含糖饮料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10%。
3、易患阴道炎
当女性摄入糖分过多时,破坏阴道内的酸碱平衡。容易引起阴道内菌群失调,念珠菌大量滋生,导致念珠菌性阴道炎。
4、诱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
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不少奶茶中添加了“果葡糖浆”。果葡糖浆由于成本低、甜度高、好上色、易溶解、保质期长等特点,被广泛添加在食品中,但其对身体的危害也并不小。过量摄入果葡糖浆,会引起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小标题
危害二:
奶茶反式脂肪酸超标,可导致女性不孕
除了过量的糖,奶茶中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也对健康造成危害。
曾青山介绍,植脂末也就是奶精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而人造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反式脂肪酸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常见慢性病。
此外,反式脂肪与人体肥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肥胖会导致女性不孕。女性超重会影响其排卵期、受孕能力及胎儿早期发育,并且孕前女性如果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容易患多囊卵巢综合征,使卵泡不易成熟,影响正常排卵,造成不孕。
危害三:
长期喝奶茶,还可导致“咖啡因中毒”
很多奶茶迷认为咖啡才有咖啡因,奶茶只有奶和茶。事实是奶茶里面的咖啡因远远多于咖啡,隐匿性更强。一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普遍在100~300mg不等,约等于1~3杯的美式咖啡或2~7罐红牛!
长期摄取的情况下,大剂量的咖啡因是一种毒品,能够导致“咖啡因中毒”。咖啡因中毒包括上瘾和一系列的身体与心理的不良反应,比如神经过敏,易怒,焦虑,震颤,肌肉抽搐,失眠和心悸。
另外,由于咖啡因能使胃酸增多,持续的高剂量摄入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糜烂性食道炎和胃食管反流病。长时间摄入过量咖啡因易造成骨质流失,对骨量保存有不利影响,而对于女性来说,还可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喝奶茶虽爽,但一直喝却会危害健康,专家建议,奶茶属于高热量食物,切勿贪杯哦!
图:广医三院提供
下正是夏日炎炎之时,随着气温的升高,奶茶市场已经进入消费旺季。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坐在格子间里的白领对一杯清凉、可口的奶茶可谓情有独钟。而大家在点奶茶时,各大奶茶店也很贴心地推出了无糖、三分糖、五分糖等不同甜度的选择。
但是,几分糖到底是多少糖?含糖量又是怎么计算的?最近,上海消保委调查发现,原来奶茶加糖是“完全手工操作”,误差较大且参差不齐。比如,凑凑经典奶茶的八分糖超过了全糖的含糖量;又比如,一点点和湊湊三分糖的含糖量超过了COCO、KOI、茶桔便、贡茶和悸动的七分,贡茶的七分又比许多品牌的五分甚至三分还含糖少。
一言以蔽之,我们喝的那杯奶茶含糖量多少,可能完全取决于店员的手抖不抖。或者说,我们选择的无糖、三分糖可能完全是一种心理安慰,喝下去的糖其实一点也没少。
必须指出,如果奶茶放多少糖,有多甜,全凭店员的手感或者消费者的口感,那么必然会因为各人的不同感受产生不同理解,容易造成消费纠纷,进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更重要的是,关注奶茶里的糖,并不只是为了关心奶茶好不好喝。喝上一杯正常糖的奶茶相当于吃掉了7块4.5g左右的方糖,如果喝到一杯含糖量更高的奶茶就相当于吃掉了13块4.5g左右的方糖。
目前,大多数奶茶店都会使用各类糖浆。其中,果葡糖浆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糖浆,它能增加饮品的甜蜜感,但不会掩盖本身的风味。过量摄入果葡糖浆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糖等疾病时,就应该减少或避免食用果葡糖浆。
换句话说,如果奶茶店标注的甜度一直是一笔糊涂账,影响的就不仅是消费者的满意度,更是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奶茶含糖量具有很强随意性的现状不应该再持续下去了。
考虑到奶茶行业规模巨大且品牌众多的情况,当务之急应该是出台统一的行业规定,为奶茶的含糖量制定一个客观标准,相关部门也应该果断出手,要求、监督商家对含糖量或甜味剂的使用予以清晰化和标准化,并且在售卖时明确告知每一位消费者。总之,“薛定谔的奶茶甜度”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别让年轻人在不知不觉间喝出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