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冬天到了,作为一名四川人来说,火锅是一定不能少的。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锅红红的火锅,一点点辣,是一件非常美的事情。
首先先来说说火锅底料吧,首先我们一定会严格选择火锅底料,经常使用的火锅底料有桥头,德庄,好人家等
在说说我们常吃的菜类吧,吃火锅也是有讲究的,讲究先吃肉类再吃蔬菜。切记一早就把蔬菜或者土豆等下锅,会让汤糊掉。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地道的四川人吃火锅必备的食材有哪些?
最先上桌的是鸭肠、鹅肠和毛肚,草原毛肚、绿色毛肚、千层肚(这个会煮久一点)等都是可以的。这两个菜都是每次火锅必点的菜,按照我们的吃法讲究七上八下,烫一下就可以吃了。脆嫩鲜,是一道非常美味的菜。
这里先补充一下,我们有一道菜是和油底一起下锅的,叫冷锅鸭血,需要在还没有开火前就下锅。这样的鸭血很嫩,很好吃的哦。
再来继续说我们的肉类。牛肉应该是每个餐桌必不可少的,嫩牛肉,裹满了辣椒的麻辣牛肉,双椒牛肉、肥牛以及卤牛蹄筋,牛肚牛百叶等都是非常适合煮火锅的。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吃丸子,其实四川人不太喜欢吃牛肉丸子之类的。
接着还有鸡鸭之类的菜,比如无骨鸭脚,鸡脚,鸡胗鸭胗,这些菜都需要煮较久的时间。
还有一些卤过的菜也会拿来烫火锅,比如卤肥肠,卤蛋、卤郡把等都是会拿来烫火锅的。
当然还有一些鱼类,最适合烫火锅的是耗儿鱼,墨鱼、黄辣丁(这个不包含我们喜欢吃的冷锅鱼,这个是另一个非常美味的菜哈哈)。当然海鲜类的也是可以烫火锅的哦,虾也是可以的哦。也有把麻辣五花肉拿来火锅的(不过这个我更喜欢烤着吃)
一般如果带小孩,也会点一些火腿肠,午餐肉,还有虾饺之类的。
有一个大家可能不怎么吃的,就是脑花,这个是我们每次必点的一道菜,早早的下锅煮着,一直到最后再来享受的美味。
素菜其实我们吃的较少,比如豆芽,藕片,土豆,山药,莴苣,粉条,萝卜等等。数不胜数。不知道大家又没有吃过汤圆和油条烫火锅,这个也是可以烫火锅的哦。
总之,万物皆可烫火锅。毕竟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一顿不行,那就两顿吧。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都流口水了,等到周末放假还是要来上一顿火锅的。
源:重庆晚报
图集
再过二十多天,国庆、中秋双节长假就将到来,在重庆这座“火锅之城”,火锅无疑又将成为无数人聚餐、宴请的首选。
吃火锅有哪些讲究?昨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几家火锅店的老板和专业吃货,整理出了这份烫火锅的细节,吃货们,速度收藏并转发吧!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薇
细节1
一定等开锅再下菜
渝北区毛记火锅的老板娘刘女士表示,吃火锅的第一个细节应该是“先等烧开锅”。
刘女士说,有的顾客看到锅一端上来,立刻将整盘整盘的菜往锅里面倒,甚至连冰冻耗儿鱼等冻菜都这样抢先煮。“如果这样子,大家都耽搁时间吃不到,只有把锅一直盯倒起,感觉特别尴尬。”
正解:锅烧开前,可以把鸭血倒入冷锅中“夯”起,等锅烧开后,先烫鸭肠、毛肚等涮菜,随后再一步步下别的冷菜、冻菜。
细节2
尊重别人的清汤锅
今年30岁的蔡秋是一名地道的火锅控,每周都要吃火锅,而且只吃红汤锅底。但她表示,尊重别人的清汤锅也是很重要的火锅礼仪。
蔡秋说,对于不吃辣的人,别再向他们强调“微辣是最后的妥协”,应该主动选择点鸳鸯锅。开吃之后,在红锅夹菜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菜从清汤锅上划过,因为几个回合下来,清汤也会被滴满红油。
正解:同桌有不吃辣的客人,点了“锅中锅”“鸳鸯锅”后应更好地保护对方的清汤锅。另外,如果你也想吃清汤锅里的菜,请另用一双干净的筷子夹菜。
细节3
别把涮菜全倒锅里
孙虹和老公曾在渝北区黄泥塝开过1年多的火锅店。她说,自己多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顾客(尤其是请客方)为了彰显豪爽,把鸭肠、毛肚、腰片一股脑地倒入锅里煮,还招呼大家莫客气、随便整。
孙虹解释:“鸭肠、毛肚在锅里煮很容易失了爽脆,煮的时间一长更是老得咬不动。”
正解:涮菜就让它装在盘子里,谁愿意烫的时候自行夹着涮,像毛肚只要七上八下短短几十秒就能好。涮吃不仅美味,过程也让人期待。
细节4
咬一口没熟的菜别丢回去
“我有个同事吃火锅特别恶心,吃了一口肥肠发现没有熟,直接丢回锅里,说再煮一会。”28岁的陈小姐在南岸区一家新媒体公司上班,她说有次聚餐的时候,一名女同事的这波操作把大家恶心坏了。面对同桌的质疑,女同事还说:“不存在,高温消毒怕啥子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好几名吃货也提到了这一现象。
正解:咬过一口的菜,如果还是生的,建议直接丢掉,而不是丢回锅里。这样,既卫生,又显得素质高。
细节5
土豆和粉条要最后煮
火锅店老板孙虹说,爱吃火锅的人当中,很多人都喜欢吃土豆和粉条(尤其是妹子),但请一定要忍住最后再将它们下锅。因为,淀粉类食材早下锅的话,下场就是“浑汤”或“糊锅”。
“所以有的火锅店干脆都不卖土豆了。”孙虹说,一旦“糊锅”以后,整个锅底的味道都变了,美味指数也就大打折扣。
正解:还是开头那句话,一定要最后下锅,而且要实时监控。煮好后赶紧捞出,尽可能减少对锅底原味的破坏。
细节6
不要拿一碗白米饭只为裹油
蒋健今年27岁,是一名程序员。他说,自己吃火锅最看不来的现象就是,有的人吃火锅的时候,叫上一碗白米饭不吃,只是用来裹油。
“夹一个菜,先在油碟里裹一圈,然后在那碗米饭上放一放,油被吸走后再吃菜,美其名曰裹油、减脂。”蒋健说,这样做作又浪费粮食的行为,自己实在是无法理解。尤其是有的顾客看到一碗饭裹满油了,就指挥服务员倒掉,又重新叫第二碗来裹油。
正解:如果不能吃油,可以点清汤锅,如果还是希望保留辣味又去油,可以让服务员倒一碗开水,涮一涮再吃。
顾客: 吃火锅还应注意这些
谢小姐(29岁 女 幼教):有的人吃火锅喜欢在锅里蘸汁吃,用筷子尖蘸点火锅汁,用嘴巴抿一下,然后又蘸一下,我觉得特别不卫生。
吴敏(28岁 女 文员):我觉得吃火锅的时候,一定不要抽烟,辣椒的味道再混合上烟味,真的会让人感觉窒息。
刘先生(31岁 男 旅游业):我觉得不要去批评别个点的菜。比如点个脑花就说,哎呀,胆固醇这么高你也敢吃啊;点个肥肠就说,肥肠好脏哟……这样特别不礼貌,也破坏气氛。
责任编辑: 王忻
寒冷的冬天。室外的工作没有多少了,一般家人都围在一起吃火锅,或者吃一些家常菜。可是你们知道吗?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吃火锅的话,有害于身体健康,我们都知道菜混在一起煮确实不怎么好。
食物中的嘌呤,从哪里来?
嘌呤是生物体遗传物质核酸的成分,它们易溶于水,但并不会因为煮沸加热而轻易分解。凡是细胞密集的天然食品,嘌呤含量就比较高,比如内脏、海鲜类;如果没有细胞结构,或者细胞大、水分大、干货少,那么嘌呤含量就比较低,比如大部分蔬菜水果类。
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是巨大的卵细胞,所以它们的嘌呤含量都低。如果一只蛋受精后开始胚胎发育,伴随着细胞分裂的过程,它的DNA不断复制,那么它的嘌呤含量也会增加。
奶类没有细胞结构,它的嘌呤含量比肉类就明显低。不过,发酵之后其中繁殖了大量的乳酸菌,那么它的嘌呤含量也上升。
不过即便如此,由于奶类蛋白质有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至今还没有发现因为喝少量酸奶而增加痛风风险的问题。
哪一款火锅汤底嘌呤最少?
那么火锅汤中的嘌呤,是怎么来的?火锅的嘌呤有两个来源,第一,是火锅汤底中本来就含有嘌呤。现在市面上有清汤、菌汤、番茄汤、粥汤、酸汤、肉汤、鸡汤、鱼汤、骨汤、牛油、清油等各种锅底。其中清汤锅底因为只有白水、葱、姜、枸杞等,汤本身的嘌呤含量(按1毫克/100克计)是个位数,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属于最适合需要控制尿酸的人。
番茄汤锅底加入了番茄酱原料,它是一种低嘌呤食材,所以不影响汤的嘌呤含量。番茄中的大量钾元素,也非常有利于尿酸顺利排出人体之外。但是除了番茄之外,其中加入的鲜味调味料值得关注。因为鸡精、酵母水解物等增鲜剂中就含有鲜味核苷酸,而核苷酸中必定含有嘌呤。所以,它的嘌呤含量会比清汤高,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菌汤锅底呢?大家都知道,菌类是植物性食品中含嘌呤较高的食材。按我国测定数据,鲜的菌类每100克的嘌呤含量在21-79毫克之间,干的菌类因为浓缩了“干货”,含量在68-569毫克之间。
用大量鲜菌和干菌熬的汤,显而易见会含有不少的嘌呤。虽然目前没有看到菌汤的测定数据,但一定比清汤高得多,具体含量要看用哪种蘑菇,具体放了多少和熬制浓度。总体而言,菌汤锅底不太适合需要控制尿酸的食客。
而鱼汤、肉汤、鸡汤、骨汤锅底完全不适合控制尿酸的朋友,因为在熬制过程中,鱼、肉、鸡中的嘌呤会逐渐溶出到汤中,再加上其中可能添加有多种增鲜调味品,所以这一类的锅底味道越浓郁鲜美,其中嘌呤含量越令人担心。
牛油汤、清油汤锅底也不太适用需要控制尿酸的朋友。牛油和清油是脂肪,而嘌呤不溶于脂肪,所以油本身的嘌呤含量非常低。但是,油汤锅底通常也加入了少量肉汤和多种增鲜调料。再加上尿酸高的人大半同时伴有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的情况,而大量饱和脂肪不利于血脂控制。
粥汤锅底如果只有白粥,其中嘌呤含量极低,也无需担心。问题是有些粥汤锅底中加入了肉汤、鸡汤,还加入了增鲜调味品,这类的粥汤锅底就需要担忧其嘌呤含量了。
最后,酸汤锅底的成绩如何?酸汤锅底中蔬菜、辣椒等本身嘌呤含量低,但经过发酵之后,由于微生物的繁殖,它们的含量会略有升高。此外,通常这类汤底也会加入增鲜调味品,所以嘌呤含量虽然比不上肉汤类锅底,但也会比清汤锅底明显高一些。
嘌呤是什么时候从食物跑进汤里的?
火锅中的嘌呤的第二个来源是食材中的嘌呤在涮的过程中溶出进入了火锅汤中。在涮火锅的过程中,因为嘌呤易溶于水,加热又会破坏细胞结构,所以在煮的过程中,嘌呤就会不断从被破坏的细胞中跑出来,逐渐进入汤里。
有些人听说,涮锅时,吃鱼肉海鲜都没关系,只要先在汤里涮涮,嘌呤就跑出去了。但是,到底这个溶出的速度有多么快呢?真的涮一下就能放心吃了?什么时候的火锅汤还能喝,什么时候就不行了呢?
还是用两项研究的数据说话,一项研究检测了5种肉(鸡、兔、猪、牛、鸭)经过清汤涮煮之后,肉中和汤中嘌呤含量的变化。一共采集了6个点的嘌呤测定数据,即水煮前,以及水煮10、20、30、50、80分钟后。第二项研究检测了羊肉、牛肉和青虾在清汤中涮煮后肉中和汤中嘌呤含量的变化。测定时共采集5个点的数据,即涮肉前,以及涮肉1分钟、6分钟、16分钟和31分钟后。
虽然两个研究的检测时间点略有差异,但可以从结论中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肉在涮火锅的过程中,嘌呤含量确实有降低。因为这是因为汤多而肉少,在扩散平衡时,大部分嘌呤会跑到汤里面去,使汤中嘌呤含量增加。在刚开始涮锅的6—10分钟,肉中嘌呤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后涮肉时间增长,肉中嘌呤的溶出不明显,时间过长,汤里的嘌呤甚至可能再吸收进入肉中;汤中的嘌呤含量,随着涮锅的时间延长,会逐渐增加。涮肉过久的汤(超过30分钟),其中嘌呤含量可能已经达到中等嘌呤含量或中高嘌呤含量食物的标准。
我们看了这篇文章以后知道了,在我们吃火锅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可以让菜以及肉的营养全部吸收。希望我们在吃火锅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