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ws8月7日消息,QuestMobile数据显示,随着经济持续向好,移动互联网用户黏性持续增加,也让互联网广告市场持续增长,上半年广告规模达到3514亿元,同比增长了11.8%;同时,上半年超过6成广告主投放媒介数量同比持平或增加。
具体来看,电商内广告依旧是提升转化的抓手,55%的广告主选择电商内广告,尤其是大促期间,倾斜态势明显。不过,内容营销持续火爆,也激发了“软性广告”成了投放标配。
货架电商平台与直播平台的“电商之争”持续延烧,短剧的火爆,让货架电商平台纷纷在APP中“强插”短剧板块,淘宝、京东持续升级,拼多多上架短剧,“短剧带货”已经成了新的争夺焦点;这也让热门剧集IP的植入、带货,动漫IP的品牌联名,再度进入到了一个“火爆期”。
当然,“价格战”已经从汽车行业蔓延开来,新车降价、利息补贴、置换补贴……低价类关键词已经成了各大车企主要营销素材;其他行业来看,瓶装水跌破1元内、茶饮重回10元内,运动鞋服千元级“平替”早已司空见惯,连此前号称主打性价比的优衣库也已纷纷“平替”了……
这些变化,也带来营销的变局:纯讲卖点已经不可行了,用户体验、用户认同才是王道!这方面,各地城市文旅的火爆,以及国货品牌结合非遗带来认同,胖东来主打“情绪价值”赢得用户,品牌借“发疯话语”、“00后新打工精神”吸引用户关注……
2024年上半年经济向好,但居民消费需要更有效的营销刺激
1、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向好的态势
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稳中有进。
2、但是居民在日常消费方面相对保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长与消费品价格下降并行。
3、同时,对常用营销词汇的敏感度下降,营销需创新以获取消费者注意力
4、在互联网行为方面,流量基础继续扩大,用户粘性持续加深
5、视频媒介广告容量持续增长
上半年营销特征
1、硬广曝光仍为品牌影响力建设的核心方式
1.1 2024年上半年互联网广告市场保持活跃
1.2 广告主持续动态调整媒介布局,聚焦头部流量池
1.3 电商内广告是广告主提升转化效率的重要抓手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传统行业广告主中,约有55%广告主在电商内投放广告。
1.4 尤其在大促期,广告主媒介资源明显向电商内倾斜
2、品牌对内容营销的应用加深,以心智渗透配合硬广曝光提升转化
2.1 软性广告已成为品牌营销策略中的关键一环,大促软广投放前置,帮助品牌提前抢占用户心智
2.2 投放以与产品高度关联的KOL类型为主,辅以其他类型KOL促进整体的传播表现和转化
2.3 剧综营销应用广泛,传统乳企领投综艺赞助
2.4 货架电商通过短剧内容引流和带货
2.5 618期间,典型品牌尝试通过短剧营销扩展营销方式触达目标用户
2.6 品牌借力热门剧集IP,叠加剧集本身热度及主演合作增加品牌曝光
2.7 通过差异化用户的触达,助力品牌突破现有圈层
2.8 品牌联名动漫IP,结合硬软广宣传加速破圈,提升市场认知度
3、低价营销仍为部分行业品牌间竞争的重要手段
3.1 2024年上半年,市场“冷静期”,低价”内卷”加剧
3.2 以汽车行业为例,上半年卷入持续价格战,行业竞争加剧,下半年或有新的营销方向
4、构建与用户的关系增强,产品卖点宣讲减弱,对用户体验、用户认同的重视度提升
4.1 品牌营销方式更贴近用户,在增进品牌与用户关系中寻找切入点与价值点
4.2 城市文旅局借助新媒体渠道加强宣发,与当地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实现城市特色的心智植入和有效传播
4.3 传统文化回潮,国货品牌巧妙融合非遗文化,诠释品牌内核
4.4 品牌关注用户情绪需求,与目标受众喜恶共鸣
4.5 用户对品牌的情感认同,有利于品牌及合作方形象的正向传播,实现品牌影响力的传递
QuestMobile数据显示,胖东来、永辉超市两品牌内容触达用户重合占比明显提升。2024年6月,同时浏览胖东来、永辉超市相关内容的用户占永辉超市内容触达用户的95.6%。
5、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时,核心产品是品牌获得确定性的重要保障,对该类产品的营销与转化应用加强
5.1 广告主硬广营销资源向核心产品线集中
5.2 标杆性产品是品牌在直播电商渠道中获取转化的保障
2024年上半年营销竞争观察
传统行业竞争加剧,更多品牌通过增加营销投放争夺市场份额
1、格局较为稳定的行业,头部品牌竞争策略以稳为主
1.1 家电行业营销继续向线上方式倾斜,国货品牌通过多元触点营销增加与用户的连接
1.2 家电行业对电商渠道的依赖度仍然较高,但呈现减弱趋势
1.3 家用电器行业广告投放向互动和社交属性更强的短视频媒介与即时通讯媒介倾斜
1.4 饮料作为典型快消产品,营销以硬广高曝光保持品牌影响力
2、竞争激烈的行业,品牌充分运用硬广、软广、综艺赞助、渠道内营销等方式争夺用户心智
2.1 在渠道曝光和软广心智种草的基础上,配合代言人/节日/新品营销等热点营销类型,加快用户购买决策
2.2 美妆行业硬广投放媒介集中度高,进一步强化种草+转化模式
2.3 内容营销上,品牌青睐于美妆垂类及高流量、高交互类达人,实现曝光及心智种草
2.4 竞争格局上,国货美妆增强对渠道营销的运用,国际美妆品牌借内容营销加深用户心智
2.5 双巨头保持在乳制品行业的营销优势
2.6 乳制品以线下渠道销售为主,营销注重以大曝光影响消费者心智
2.7 在媒介选择上,对高流量媒介的倾向性逐渐增强
2.8 汽车行业保持常态化高营销投放,营销新能源化趋势越发明显
2.9 新能源车更加重视对社交类媒介的营销应用,配合软广投放增强对用户的影响力
2.10 以推出新品牌的方式增强竞争力,是汽车行业传统品牌应对新竞争环境的常用策略
汽车品牌通过推出新品牌的方式,一方面完善产品矩阵,另一方面以新的营销布局寻求破圈效果,以赢取更广泛消费者。
2.11 同时调整渠道模式配合新品牌产品销售,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
汽车行业在渠道模式上,传统品牌以授权经销商模式为主,新势力品牌以直营店为主;传统品牌在品牌升级后,为提高客户体验促进转化,增加直营销售模式,例如长城汽车在2023年底成立长城智选,面向高线城市客户,主推集团高端品牌产品。
2.12 个护行业营销布局目的分明,以软广提前种草,以硬广配合大促集中转化
2.13 整体看,软硬广均以提高营销效率为共同目标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个护行业投放硬广中,效果广告费用占比超过80%,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10个百分点;头部品牌在投放软广时,优先合作与产品使用效果关联性强的美妆KOL,提高营销效果。
2.14 手机品牌保持以新品发布为核心营销节点
2.15 并且,营销媒介布局较为稳定,营销资源逐渐向核心媒介集中
2.16 手机具有典型的引流属性,是渠道方自主引流的常用产品
手机销售已成为通讯运营商的主要业务之一,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通讯运营商投放硬广费用中超过1/3的广告为手机产品。
3、行业发展与政策关联度高的行业,面对市场的恢复,多维出击,快速营销,获取流量
3.1 国产游戏版号发放数量的增加,提振行业信心;游戏行业不再完全依赖传统的应用商店渠道,短视频和自有渠道崛起
3.2 广告投放上,手游行业卷精准、卷创意
手游行业更倾向于程序化投放的方式,从而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提高转化效率。同时,网络视频平台成为手游行业广告内容的分发中心,其创意组数占比激增。
3.3 内容营销上,热门手游厂商利用短视频平台KOL/KOC的影响力,通过长线布局和上线预热的方式,以适应存量竞争下的市场环境
3.4 游戏厂商内容营销策略实现创新和多样化,提高游戏可见度、吸引力,加深与玩家的联系
游戏角色cos、通关攻略、电子竞技选手、跨界联动等营销视角,成为游戏厂商偏爱的内容营销手法。
营销跟随流量、以销售为导向或成为下半年营销市场的典型特征
1、趋势1:品牌营销资源保持向核心媒介集中的趋势
1.1 头部媒介吸纳了品牌的主要营销资源
1.2 预计2024下半年品牌投放继续向流量倾斜,营销跟随流量的趋势延续
2、趋势2:营销整体以销售为导向的特征更加明确
2.1 品牌销多维度协同以推动营销效率的不断提升
2.2 2024下半年的营销节点密集分布,带动销售转化
2.3 体育营销热度持续,大众赛事强曝光与小众赛事垂直触达相结合
2.4 渠道平台扩展流量入口,叠加自身链接交易属性,是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
3、2024年下半年创新营销可能方向
3.1 营销创新或从情绪化、IP化、流量化、内容化等方向突破
3.2 以触达年轻人为例,“共鸣”是沟通和建立连接的基础,品牌仍需寻找更多类似的沟通切口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引起“共鸣”或情绪传递相关内容流量持续增长,但营销应用需把握话题时机与讨论边界,并形成转化链路。
2024半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实力价值榜
1、TOP商业价值App媒体
2、TOP营销价值综艺
3、美妆护理行业TOP营销价值抖音KOL
4、食品饮品行业TOP营销价值抖音KOL
源:娱乐硬糖
黄牛张霁(化名)2022年的第一场职业焦虑,是从倒卖明星新年礼盒开始的。
2021年,他遭遇了没活儿可接、卖票贴路费、粉丝逼退钱等一系列倒霉事,都咬牙熬了过来。但当遇到普通网友出了超低价,要买顶流偶像新年礼盒里的一款单品,历经风浪的老牛还是流下了破防的泪水。 礼盒是张霁花了400块从媒体朋友那边订来的。他的算盘打得响:当红男星的货,粉丝又是出了名的能花钱,定价3800块绝对没问题。万一想买的人太多,就跟往年一样搞拍卖,价高者得。 结果,礼盒挂出一星期,只有三五粉丝前来询价,聊天最后都停在“好贵”。张霁朋友圈的带货文案,也从“礼盒限量,价格X000,手慢无”变成了“礼盒优惠,价格1XXX,欢迎私聊”。东西卖不动,他不得不去闲鱼、微博、粉丝群吆喝,开始担心砸在手里。
明星年终答谢礼盒一直是被粉丝哄抢的重要周边,黄牛们都要借机捞一波。抢订、拍卖、福利回馈……卷得那叫热闹。可看如今,同行都在抱怨“要赔了要赔了”。张骥这次订来48份礼盒,目前仅卖掉6个,其中俩买家还不是粉丝。 张骥特别在意“买家是不是粉丝”,这关系着他这门职业的未来。娱乐圈黄牛做的是情感溢价生意,明星新年礼盒只有当饭圈特供品卖才值钱。“粉丝没兴趣,也不跟对家较劲儿,这还有啥搞头?” 张霁的悲观排山倒海。在他看来,明星新年礼盒的严重滞销,是偶像经济下行、粉丝文化退潮的缩影。文娱水冷,黄牛先知,“好日子算是到头咯”。最寒酸的一年
买卖明星新年礼盒听着简单,其实里头门道不少,今年尤甚。 黄牛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掌握当下明星的人气咖位。他们不仅要对老牌明星如数家珍,更要敏锐观察鲜肉偶像的更新换代。押错了宝,一把就能亏个底儿掉。 过去一年,文娱监管、清朗行动接连重拳,可以说是“饭圈熄战火,内娱无顶流”。在这场颠覆性的“考试改革”里,黄牛压题的难度可想而知。明星低调了,粉丝变佛了,张霁也担心把握不住,有过放弃倒卖新年礼盒的念头。可又实在没什么生意可做,他还是决定试试。
机智的黄牛做起了分散投资,不再执着于人气明星的货,而是向媒体打包回收各式各样的新年礼盒。张霁订回来的四十多份礼盒,便出自张艺兴、鹿晗、赵露思、谭松韵、肖战、谢兴阳、金莎等近三十家明星工作室。 但现实是: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然后眼睁睁看着它们一个个被掀翻。 如果说此前的清朗行动,清的还是饭圈的心灵,这轮是彻彻底底清到钱包了。曾经出手阔绰的粉丝重归理性,不再无脑疯抢明星周边,开始选择性地购买追星产品。抱着不给偶像制造麻烦的心态,各家粉丝比拼较量减少,自然也就没了冲动性消费。 挂出的新年礼盒无人问津,张霁忍不住找到几位老顾客问其缘由。这些粉丝普遍表示,礼盒里基本都是自家偶像代言产品,“之前抢的都没用完,买回来浪费”。而代言产品一旦出过了带货大字报,就等于任务完成,粉丝很少再回购支持。
更重要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品牌偏爱月抛式合作,和明星的“蜜月期”越来越短。上一任代言人还没把资源捂热,下一任形象大使已经迫不及待接棒。粉丝小柒(化名)就跟张霁抱怨,她家哥哥的礼盒至少有俩产品的代言很快到期,品牌之前暗搓搓催销量,看着都心烦,“再爱也不想花钱买罪受”。 据张霁和其他黄牛介绍,男星的礼盒比女星的好卖,带有亲笔签名的礼盒比普通的好卖。当然,平均定价要比往年便宜一两千。肖战、鹿晗、张艺兴等明星不至于滞销,但再也卖不出三四千的高价,挣个三五百已是乐事。新年礼盒是限定产品,不抓紧时间出掉,再过两周就彻底砸手里了。等不到粉丝买单的张霁,决定把部分礼盒拆卖给普通消费者。硬糖君也留意到,闲鱼不少类似商品链接,正默默隐去“只出粉丝”的字样。 只可惜,张霁反复折腾也没卖出几份。因为这一批明星新年礼盒,实在太寒酸了!
往年轻奢不少见,今年平价是常态。三百多收来的礼盒,里面只有几件不值钱的护肤品小样,外带淘宝九块九就能定制的日历和海报。 “割不到粉丝就是赔钱,明年绝对不卖了。”张霁别提多后悔了。 一百种自救姿势
这两年都没能从粉丝那里捞多少钱,但张霁已经算混得好的。他入行早,成功积累下一批成熟的资源和代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强。 最惨的是2019年进场的那批“新”玩家。彼时,选秀综艺爆发,各种粉丝一掷千金的新闻让人目眩神迷,很多人怀揣致富梦想入行黄牛。半年时间,张霁招进四十多名代理,十几万加盟费轻松到手。 最初,新手黄牛也尝到过甜头。张霁和助理会在群里跟进明星活动,把从媒体、主办方手里拿到的门票,稍微抬点价格出给代理。这样一来,他们既能赚取差价,又可以省掉对接粉丝、安排现场的麻烦。
“那会儿真是谁的票都好卖。运气好的话,你不用去抢蔡徐坤、肖战这种顶级资源,做做小偶像的见面会,也能挣好几万。小经纪公司开年会,我们代理送粉丝进去当服务员,一个人要价两三千。再跟艺人团队打好招呼,安排合影拍照,分完成收入也不错。”张霁回忆。 总之,这一阶段,粉丝应援热情持续高涨,尤其在近距离接触偶像上花费颇多。明星跟机、剧组代拍、品牌活动,哪哪儿都有黄牛的生意。饭圈的阳光普照在他们身上,除非眼光极差押到纯糊咖,“普通代理年入十几万没啥问题”。 直到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速冻式打击。愁云惨雾笼罩文娱行业,剧组暂停拍摄、见面会全部取消、演唱会无限期推迟,黄牛一夜入冬。 黄牛主要靠现场娱乐挣钱,疫情一来就把财路堵死了。张霁告诉硬糖君,没有收益的同行被逼疯了,甚至动起贩卖明星私人信息的歪心思。内娱爱豆的电话、身份证大面积泄露,私生饭变得异常活跃和猖獗。 熬到2020年底,国内疫情终于平稳,现场娱乐也慢慢复苏。不过,大型的演唱会、见面会依旧有限,僧多粥少,黄牛圈竞争变得空前激烈。于是,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话剧、年度盛典、颁奖典礼等规模相对更小的品牌活动。
当然,新的机会和新的生意也在出现。去年起,各档综艺纷纷将镜头对准素人,邀请媒体、会员参与节目录制,粉丝面对面接触明星的机会又多了。硬糖君留意到,张霁过去一年的朋友圈,出现最多的文案是:录制名额,要的滴滴。 张霁从文娱营销号、“内部员工”手头抢订位置,让粉丝以记者或观众的身份参与录制。服务变得舒坦体面了,要价自然不低。据他透露,曾送两位粉丝参加音综录制,刨去成本净赚6000多。“比不得演唱会赚钱,但凑合活着吧。” 只是反反复复的疫情,也让黄牛们承担着高风险。比如说,粉丝提前抵达现场,节目组却突然延迟拍摄,或者取消观众席,这意味着黄牛需要退回入场费且承担巨额机酒赔偿。硬糖君就曾在综艺录制现场遇到过黄牛跑路、粉丝无法进场的维权场面。
但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饭圈本身。清朗行动以来,饭圈明显冷静许多。张霁屡次感慨,苟住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转型或有一线生机。 黄牛去哪儿?
闲下来后,张霁经常思考,娱乐圈的黄牛生意到底还好不好做、能不能做。他得出结论:疫情或许只是加速这行的崩溃,但真正的摧毁还是来自内部。 在黄牛圈要做成生意,他们不仅要有经济基础、人脉和门路,更要满足粉丝持续变化的要求——这也是催生消费的关键。但眼下的现实是:新的客户需求还没来得及养成,旧的客户需求已经丧失吸引力。 2015年前后,内娱流量格局已有固化趋势,“归国四子”所代表的初代流量偶像稳占江山。托一众顶流的福,广大黄牛过了好几年旱涝保收的惬意生活。 2018年开始,选秀综艺、耽改剧催生新顶流。在这轮小范围洗牌里,黄牛既要迅速抢夺已爆流量,也要提前押注待爆选手,最大程度挖掘到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偶像价值。 这一阶段,黄牛最怕押到虚火的练习生。《偶像练习生》收官后,张霁曾把筹码重点押在当时小红的男团。前面几个月,行程、品牌活动都卖得不错。于是他乐观重仓了见面会门票,没想到“成员塌房撕逼,粉丝骂骂咧咧散了”,没能卖到心理价位。
无论流量更迭与否,只要粉丝保持活跃,新的变现机会总会到来。可如今,饭圈对代拍、接机,乃至面对面接触爱豆,都已司空见惯。再加上追星减负、饭圈整顿等外部调整,粉丝逐渐失去战斗欲和消费力。 张霁体感最明显的是,微信列表里那些被标记成“富婆”“金主”的好友,已经很久没有主动找他问过哪位明星的活动行程。不久前,二字顶流参加的节目门票滞销,张霁带着合理价格私敲其粉丝,对方发来“上次录过没啥意思,暂时不想去了”的冷淡回应。娱乐圈的泡泡碎了,但潮玩、虚拟偶像、网红美食正对黄牛发起新的召唤。张霁告诉硬糖君,很多同行都在开拓迪士尼、环球影城、泡泡玛特的业务,打算从新消费领域重振旗鼓。 1月初,肯德基、泡泡玛特推出的联名盲盒在年轻群体迅速流行。限量的公仔供不应求,闻风而来的黄牛囤完货,就混进微博、小红书种草宣传、制造气氛,助推相关产品在二手市场价格一夜暴涨七八倍。
同样的故事还在潮玩、美食、潮鞋等领域上演。迪士尼顶流女星的走红,便离不开黄牛的努力。据张霁介绍,他们现在不只是跟风倒卖,还会跟品牌、商家一起炒作、制造网红款,把盘子做得更大,尽量不像以前那么被动。所以,现在站在你面前的已经不是普通黄牛,而是黄牛KOL?那些被争抢的奶茶、玩偶、球鞋,或许就是品牌和黄牛共同谋划的一盘棋。 毕竟,东边不亮西边亮的道理,干过倒卖医院专家号、演唱会门票、综艺录制名额、限量玩偶的张霁最懂了。
<>< class="pgc-img">>话说“人老腿先衰”。随着年(体)龄(力)增(不)长(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们宁愿周末宅在家里,也不愿意享受外面的大好春光。然而,没有什么是一杯奶茶不能约出门的,一杯不行就两杯。“以茶会友”才是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社交方式。
“你们是水做的,而我是奶茶做的”。在这个奶茶成为全民皆饮的时代,各类奶茶店层出不穷,庞大的“奶茶爱好者”群体在面对各种新生店铺时都会产生一种极其享受的欣喜之感。奶茶的口感固然重要,但对于奶茶店来说,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营销设计才是圈住路人粉的绝佳战略。走心还是走胃,就看你pick谁。
< class="pgc-img">>?
一直在排队的奶茶——喜茶
< class="pgc-img">>?
这个2012年诞生于广东江门的小奶茶铺,竟然在2016年拿到了超过一亿元的A轮融资。名震珠三角后,“喜茶”于2017年在上海开设分店,并创造出单店日销4000杯的行业奇迹。“喜茶”是如何成功的?它的成功可以被再次复制吗?
< class="pgc-img">>?
其实从创业伊始,“喜茶”品牌创始人聂云宸就懂得“营销先行”的道理。通过“线上-线下”双剑合璧的营销模式,“喜茶”在短短5年之内就走出了自己的网红品牌之路。线上:2016年2月9号一条标题为“喜茶来了,我跟一点点的故事结束了”的微博被转发5490次,讨论数为3558条,其中有11个超过四万粉丝的微博“大V”进行了转发。线下:花钱雇黄牛排队,通过身边人的口耳相传进行品牌塑造,并鼓励购买者发朋友圈打卡,不断吸引身边的消费人群。在双层KOL的带动下,消费者争相购买,从而引发更多相关话题的讨论,形成更多层次的浏览、关注及转发,提高潜在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从而进一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class="pgc-img">>?
绝地反击的奶茶——一点点
“一点点”难道就甘愿无故“被分手”?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成立于2010年的“一点点”一直不温不火,可是就在2017年2月突然爆红!究竟是什么神丹妙药让它脱胎换骨、起死回生?不难发现,那段时间有很多微博红人,如BOC-hu(粉丝数180万)和沙茶酱(粉丝数204万)等不断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奶茶打卡与测评,从而激发消费者跟风分享。KOL们进一步开发出不一样的DIY喝法,使“一点点”的热度迅速发酵,并借以KOL黏度极高的社会化营销优势,进行品牌的传播与推广。
< class="pgc-img">>?
有了各种网红点单法和“隐藏菜单”这个热门话题后,微博上就再也没有平静过。头部KOL轻而易举地列出波霸、奶绿等经典品类,并顺便附带十几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方式,获得受众粉丝的肯定与关注。社交达人、学生软妹等也纷纷晒出自己搭配的一点点茶饮“秘方”,并结合美观的照片及口感测评,上了一次又一次微博热搜榜单。这种特殊的“裙带关系”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缩短了与KOL之间的距离。KOL与粉丝之间互动性的增强促进了消费者的问题反馈,从而不断刺激产品推陈出新,创造产品营销的良性循环。
< class="pgc-img">>?
最有礼貌的奶茶——谢谢茶
2018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这一年也被称为新式茶饮的“资本年”。在动辄几亿元融资的诱惑下,一个自带明星光环的茶饮品牌诞生了——“谢谢茶”。综艺节目主持人马东跨界卖奶茶,需要靠什么让茶饮新品牌在网红界站稳脚跟?
< class="pgc-img">>?
首先,对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谢谢茶”来说,明星效应和粉丝基础已经为它带来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度,更不用说2018年12月16日开业当天,马东亲自带着颜如晶、肖骁等人在北京三里屯站台。通过KOL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彰显品牌个性,“谢谢茶”开业一周内吸引众多粉丝大排长龙真是让人一点也不意外。此外,马东还用头条阅读量基本维持在10w+的公众号“东七门”发过一篇推文,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引爆话题讨论,更是将KOL的流量运营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
< class="pgc-img">>?
从三个奶茶店的营销策略来看,形成以KOL领导的“感知-响应”模式的拉动式营销是创造营销佳话的关键,归根结底就是要分两步走:
1. 线上:通过微博、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各种社交平台进行传播,口碑迅速发酵,是创造品牌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包装设计吸引网络红人、社交达人晒朋友圈,继而引发分享热潮的风波。粉丝们自然禁不住KOL的撩拨,不管好喝与否都发朋友圈打卡。创造DIY喝法及各种隐藏菜单,线上进行口碑推荐,不断吸引回头客。
2. 线下:保持着排队的长度,吸引消费者。传统台式奶茶店的单品制作速度大约在10-30s左右,而网红奶茶店则需要1-3min。最终的结果就是,二者的顾客总数量其实差不多,但是网红奶茶店好像一直在排队,而且店员似乎都很忙。就算有一天排队的盛况消失了,网红点也可以凭借舆论热度再次起航。
结论
以KOL为纽带的“线上——线下”整合营销传播模式已经在新茶饮行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End】
本文参考资料均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