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蒋睿 通讯员 王希台
咖啡与蜂蜜,一苦一甜。将两种味觉相斥的农特产品融合,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7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市雨花高桥大市场的“小咖主”咖啡馆,创始人景建华将一杯咖啡端出吧台,只见咖啡杯上一根木棍架于杯口,驮着小块蜂巢。
“这款咖啡名叫蜂巢拿铁,是非洲咖啡与湘潭蜂蜜融合的创新饮品。”景建华介绍,将这两种相隔千里的农特产品融合,不仅是公司产品的一次大胆创新,也是中非经贸合作的又一佳话。
在湖南种下“咖啡梦”
出生于陕西汉中的景建华,18岁走出家乡后的首站便是湖南。
在长沙定王台的一家书店打工几个月后,景建华转行来到一家中西餐厅上班。“当时,中西餐厅在长沙遍地开花,生意火爆。在这里工作,不仅职业前景较好,也能学到更多技能。”
端过盘子,拿过菜刀,泡过咖啡……各种岗位干下来,景建华最中意当一名咖啡师。“咖啡文化博大精深,成为一名顶级咖啡师是我的梦想。”
凭着对咖啡的一腔热爱,景建华恶补有关咖啡的技艺,多次参与行业培训和比赛。摸爬滚打10余年,他从一名咖啡“小白”变成中西餐厅首席咖啡师。如今,不少咖啡师赛事也邀请他当评委。
2013年,从中西餐厅离职后,景建华在高桥大市场开办咖啡贸易公司——盛和咖啡饮品梦工厂,业务涉及咖啡豆、咖啡机销售以及咖啡师培训等。
创业初期,公司连续几个月销售惨淡。景建华向一家家中西餐厅、咖啡馆推销产品,足迹遍布湖南14个市州。他还与各中西餐厅、咖啡贸易公司联合举办咖啡师大赛,在业内积攒了名气,公司效益终于蒸蒸日上。
回忆过往,景建华感叹:“创业好比咖啡制作,在经历研磨、冲泡等多个环节后,才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只要坚持梦想,终能品味到那份香醇滋味。”
中非经贸博览会刮来“东风”
非洲埃塞俄比亚,被公认为咖啡的起源地。景建华对这片咖啡的故土神往已久。
2018年6月,他随湖南代表团出访非洲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此行深深触动了他。
“在乌干达一个咖啡种植园,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女性,在一幢简陋的草棚旁劳作。本以为这是一处囤放咖啡和生产工具的仓库,直到一个小男孩从棚里探出头,我才意识到,这座陋棚是他们的栖身之所。”看到这一幕,景建华十分痛心:“咖啡在国际期货市场的价格常年处于高位,但处在咖啡产业链最上游的咖啡农,生活竟如此贫苦。”
经过一系列市场调研,景建华发现,咖啡产业链上游种植环节与下游流通环节,受贸易渠道、生产加工等因素影响,导致上、下游利益分配严重不均。非洲咖啡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仅10%,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加强中非咖啡供应链建设、提高生产技术、发展合作经济等,能有效改善非洲咖啡农的生计。”
筹事待时转,“东风”忽已来。
2019年,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并确定长期落户湖南,每两年一届。随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一系列利好消息,坚定了景建华深耕非洲咖啡的决心。
经过两年筹备,2021年,景建华创立湖南本土咖啡品牌“小咖主”,主打非洲咖啡饮品。“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平台优势和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小咖主’成功构建从原料直采到展示销售的全产业链,成本降低了30%,也让非洲咖啡农获得更多收益。”
2022年4月,“小咖主”7店同开,店铺遍及长沙河西大学城和河东重要商圈。景建华以长沙为中心,辐射华东、华南、华中多地,相继开出数十家咖啡门店。
去年3月,“小咖主”完成1亿元A轮融资,成为杀入连锁咖啡赛道的一匹黑马。
跨界融合,携手“出圈”
近年来,中国大量本土咖啡连锁品牌相继崛起,产品推陈出新,营销竞争日趋白热化。据美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我国连锁咖啡门店数量3万余家。
面对如此“内卷”的咖啡市场,“小咖主”如何“出圈”?
“在产品研发上,公司注重将中国元素与非洲咖啡相结合,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景建华端起蜂巢拿铁说,“我们用蜂蜜代替糖,不仅为咖啡带来全新口感,还兼顾了健康。”
经人推荐,景建华来到湘潭县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考察。他了解到,该合作社2023年获得湘潭第一张蜂蜜生产许可证,是湘潭第一个标准化蜂蜜加工厂,同时完成出口蜂蜜养殖基地备案审核,优质蜂产品已走进香港市场。
5月19日,湘潭市蜂业协会与湖南小咖主咖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天,在湘潭东方红广场,景建华为湘潭市民带来别具一格的“湘潭蜂蜜+非洲咖啡”饮品。咖啡有了新喝法,蜂蜜也焕发了新风味。
“随着蜂蜜咖啡逐渐受到市场认可,湘潭蜂蜜的销售将不愁销路。”景建华算了一笔账,一家门店平均每天售出200杯咖啡,每杯咖啡添加30克蜂蜜,一天就需要6公斤蜂蜜,一个月就是180公斤,一年则可达2吨左右。
目前,“小咖主”已开发出蜂巢拿铁、蜂蜜芝士拿铁等饮品,在全国开设的50多家门店均使用湘潭蜂蜜。今年,景建华计划将门店数量扩大至100家,预计可带动蜂蜜销售超过2000万元。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样一道“宫保鸡丁”,在东北菜馆和四川菜馆能吃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而西式的意大利面,却能做到全国“通用”一款经典风味。
“相比于中餐的做法复杂、口味多变,西餐的标准化程度更高,这更有利于我们打开预制菜市场。”花花食界的创始人陈建华表示。
冬阴功海鲜汤
近年来,中餐预制菜赛道呈现高增长的态势,花花食界却反其道而行,要做国内首家定位西餐预制菜的企业,并主打B端市场渠道。2022年初,花花食界在北京创立,三个月就开发了35款产品。菜系包括泰餐、意餐、日料和创意西餐,涉及到西餐的头盘、汤品、主菜、主食、酱料等,并分为开袋即食、加热即食和简烹即食三大类型。
近日,花花食界正式宣布完成数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泥藕资本领投,海南晟怡投资和上海铜程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开发、团队搭建和业务拓展等。研发正宗西餐风味
选择从西餐预制菜切入创业,和陈建华的个人经历分不开。他早在千禧年时就进入了联想集团,被外派到欧洲工作了6年,2013 年回国加入联想控股旗下的农业食品板块佳沃集团,刚开始分管海外业务,后来又开拓了预制菜的业务。今年,他辞去佳沃食品总裁一职,创立了花花食界。
任何一种从头开始的选择都需要勇气,有的人看见了风险,有的人却看到了机遇。“在冷链技术成熟的当下,我觉得纯做原材料的业务意义不大,未来10年,深加工和预制菜赛道一定会迎来高速增长。”陈建华表示。
花花食界的创始人陈建华
另一方面,在疫情的冲击下,今年的餐饮行业都在艰难求生,降本增效成为了首要目标。对于一家餐厅来说,内忧的核心痛点就是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后厨人员越来越难招和菜品出品的不稳定。而花花食界的预制菜产品能为餐饮行业提供总体成本更低、方便又稳定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正宗,比如泰式冬阴功汤,如果用的香茅、香料不对,就达不到正宗的泰式口味;其次就是还原度要高,才能让顾客吃出新鲜的口感。”陈建华指出。
为此,花花食界专门搭建了三个团队:一个是国际化的西餐厨师团队,专门负责研发菜品,每一道菜都要经过四轮的用户体验测试,才能确定推出这款新品。;另一个是口味研究团队,团队专门成立了理化分析实验室,综合分析一款新品的盐度、ph值、辣度、浓稠度和食材的配比等,分析完之后会做产品定型,再通过具体数据来指导工厂生产,以此达到“标准化复刻每一道菜正宗风味”的目标。
此外,还有一个专门指导预制菜口感还原的技术团队,通过大量实验找到科学的平衡点,保证产品在烹饪之后能够达到85%以上的还原率。
咖喱鱼蛋
陈建华表示,花花食界之所以能达到这么快的产品研发速度,是因为前期做了很多基础型产品的研究,例如冬阴功汤、炒饭以及意大利面等。今年花花食界主打的是泰餐和意大利餐,8月份将发布泰餐系列产品,10月份将发布意餐产品,而明年则会拓展新的菜系,如西班牙餐、墨西哥餐、日韩餐等。
“好产品是会说话的,我们要推广一家餐厅,首先要用我们的产品征服餐厅的经营者。所以我们会把大部分的资源都花在产品研发上,首先就要把产品做好、食材做好。”陈建华表示,目前,花花食界在前期产品研发方面已投入近千万元。海外供应链优势
不同于单一的食品,预制菜中包含了很多原料、特定酱料和熟制工艺等,无论哪一项没有做到位都会影响整体的口感。
陈建华直言:“其实预制菜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供应链端,但这恰好是我们的优势。”
在佳沃食品担任总裁时,陈建华引进了很多海外的优质资源,比如阿根廷的牛肉、加拿大的虾和俄罗斯的蟹等;他也主导收购过智利第二大三文鱼公司,成交额达到10亿美金。此外,他还曾探索过全球80多个国家,积累了很多全球海洋蛋白的优质供应链资源。
丰富的阅历使陈建华坚信只有好的食材才能做出美味佳肴,所以当他创业时,就不惜在原材料上花费更多的成本。比如一道土豆团团海鲜意面,其中的主料是意大利进口土豆团面,配料有3颗湛江白虾和2颗新西兰青口贝,单是进口青口贝的售价就接近10元。
土豆团团海鲜意面
除了从海外采购优质的原材料以外,陈建华还在国内搭建了两级供应链体系,第一级是位于山东等地的OEM代工厂,将来自上游端的原材料做成半成品,并按配方生产出定制的酱料,第二级是位于北京、上海的战略联合工厂,将一级供应链送来的面包、料包、酱包进行组装,通过顺丰冷链发货给b端餐厅和c端消费者。
花花食界能在短短三个月内搭建起成熟的供应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支成熟的团队。
团队的主创大部分来自国内大型食品集团的部门负责人、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水产行业的产品开发专家和中国农大食品工程科班出身的合伙人,每个人都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目前团队已有20人,50%都是做产品研发的团队。
“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想法,但光有想法没用,”陈建华说,“还要有一批人来帮助创业者把想法落地。”
比起在佳沃集团当总裁时,陈建华现在要管的事情更精细,他会亲自面试每一个员工,过问每一道菜品的研发,并以上市公司的标准来制定规范化的制度。虽然创业公司的资源有限,但他认为创业公司的创新空间更大,决策链路更短,在正确的激励下员工的积极性会更强。逐步打开b端市场
“现阶段我们的计划是把b端客户市场跑透,一方面是为了测试我们的供应链,另一方面对我们的口味定型也有一定的帮助。”陈建华表示。
自618推出35款产品之后,花花食界陆续和一些中小连锁餐厅展开了业务合作。餐厅先是通过小批量的采购来做产品试销,观察顾客反馈后再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
花花食界产品全家福
目前,花花食界主要是在北京市场推广,由专门的业务团队来做预制菜售后服务,帮助西餐厅来改变后厨格局、库存格局等;同时,在二、三线城市也在通过渠道商资源,向当地的西餐厅进行地推。
在c端市场,目前花花食界还没有正式进行市场营销,只通过公司的公众号“花花食品”商城进行售卖,单道菜品的定价普遍在40—100元之间,仅一个月复购率就达到了40% 。陈建华预计明年会逐渐打开c端市场,主要针对家庭用户。
“家庭客户对产品品质及口味的要求更高。”他笑着说:“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能让大部分妈妈放心给孩子吃,那个时候我们就成功了。”
陈建华自言是一个爱挑战的人,创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冒险,他说:“创业还是要做一些难的事儿。如果一件事没有挑战,那么就很难建立竞争壁垒。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竞争壁垒就很容易被别人超越,也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本文源自创业邦
场,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重要阶段。身在职场,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不断学习与人相处之道,职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考验你的应变处理能力,本期起“职场故事”连载,讲述不一样的职场故事。欢迎报料提供线索,也欢迎文未留言分享你的职场心得。
文 /李文杰
今日话题:你吃过散伙饭?
不管员工什么原因离开单位,公开的、私下的,领导宴请离职员工、或好同事宴请离职员工吃散伙饭,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吃过散伙饭?有那些感想,说出来分享下如何?
早上准备出门上班,妻子对妈妈说:晚上不用做我的饭,下周我部门的一同事离职,今晚要请她吃饭。这是妻子就任公司财务部总监以来第N次吃散伙饭了。
妻子公司财务部有10多个同事,以女孩子居多,这几年来或另谋高就、或结婚离开广州回到男朋友身边、或家人生病等不同原因,先后有好几个同事离职,作为部门领导,妻子采取了请吃饭的方式欢送离职同事。
曾问过妻子,有必要请离职同事吃散伙饭?得到的回答是“有必要”。认为散伙饭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而是为了感谢同事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也是感谢同事在职期间的努力工作和积极表现。都决定离开了,彼此不再有什么顾忌,可以借吃饭的机会,大家敞开胸怀、无所不谈,也算是有缘同事一场好聚好散。
相信吃过离职散伙饭的人不少,不知道大家又有那些不同的感受呢!友好离职的散伙饭固然是皆大欢喜,也是值得离职同事欣然接受的。
让人感到好奇的是,妻子所在公司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员工是什么原因离开,只要不至于闹到法庭上见,各部门领导都有专门的费用宴请离职员工吃一次简单的散伙饭。当然,离职的同事是否接受这样的宴请还是由自己决定,公司不会勉为其难。
员工离开前,还要请离职员工吃一次散伙饭,这是企业善待员工的最后一次友好姿态,也许宴请与被宴请的,都会在吃饭过程中各有想法,或是感激、或是五味杂陈。
我也吃过散伙饭,那次离职,是我提出来的,领导先是慰留,后表示尊重我的决定并建议在办理好离职手续前,请我吃饭。
第二天中午我们来到报社附近的一家西餐厅,这是我经常光顾的老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唯一不同是,要在这里第一次吃散伙饭,心里有种依依不舍的滋味,想到这次离开报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回这里吃饭,因为这家西餐厅还是我与妻子在拍拖时就爱光顾的地方,有很多值得回味和回忆的东西。
饭后,我坚持由我买单,领导开玩笑说:呵呵,你是存心要我下次请你大吃餐啊,好吧!随时欢迎你回来坐坐,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或想再回到报社的,都可以提出来。不管这是真心话还是客套话,反正我是高兴离开的,属于好聚好散。
值此话题,也有朋友问我,如果离职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还是想回到原单位工作,怎么处理更好呢?我的观点是“好马才能吃回头草”,但也不是具备了“好马”的要素就能吃回头草,还必须要具备另一个要件——公司领导层的态度,才能真正吃到回头草。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领导艺术和风格,除了个人原因外,很多人的辞职原因或多或少都与领导有关,如果辞职原因是与当时的领导有关,而换了新的领导后、特别是决策层的最高领导,也许能够赏识、重用一个有能力的“好马”吃回头草。
反之,如果还是过去的领导,只要不属于好聚好散的,不管当时是什么原因而辞职,都是不太适合吃回头草的。毕竟,就是算是你最有能力,在老领导的心里都会认为: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