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6日早晨7时许,几位兴致盎然的外地人按着导航的指引,从不同方向汇集到太原柳巷铜锣湾A座21-26号楼。他们在头天晚上做了一个约定,要在周六这天的早晨实现共同的“夙愿”:去品尝听闻了多年却未得一见的清和元“头脑”。
天刚放亮,南肖墙街还没完全“醒来”。三三两两的行人,东来的,西往的,都闪进了“清和元”店铺的北门。门头上方,是红色的“中华老字号”几个字。而店铺南门的东侧,则横着一行大字:百年清和元。
亮闪闪的“金字招牌”
偌大的一层餐厅,已是座无虚席。开票处、取餐处,人们自然有序排成两行。
店堂里,“中国名点”“全国清真金奖”等各种牌匾,似在诉说着曾经的荣耀。楼梯墙上挂着的老照片,是太原人记忆中的旧街景。店员说,每天早晨6点多就开门营业了,几乎都是常年来吃“头脑”的老顾客。
< class="pgc-img">>这就是当年矗立在桥头街和大濮府交叉路口的那个格外醒目的清和元。
说到清和元,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不能不重提。从傅山先生将“头脑”配方和亲笔书写的“头脑杂割清和元”牌匾送给朵家店主,几百年里,清和元饭店热闹非凡,门庭若市。
一盏黄酒,一碟韭菜,一笼稍梅,一碗热腾腾的“头脑”,食者娴熟地用筷子翻动着碗中食物,看够不够三块儿羊肉、三块儿山药、三片儿莲菜,店里自酿的黄酒散发出迷人的清香。这是最常见的清和元的早市场景。
< class="pgc-img">>翻阅资料,1982年的清和元,每日销售“头脑”600碗至800碗,当年接待美、日、法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是省城最大、闻名三晋的老字号清真饭店。清和元的名菜,除了“头脑”、涮羊肉,还有抓炒鱼、小炉烤鸭、香酥鸡、红烧牛尾、扒肉条、锅塌羊肉等许多传统名菜。
老字号不是浪得虚名,靠的是工序、功夫和配方。在技术几近断层,菜品流失殆尽时,清和元随着城市改造有了新的店址,过去店里的老师傅被一个个请回来“传帮带”,经过抢救、挖掘、恢复,一批传统名菜重又回归到菜单上。把清和元这块太原乃至山西餐饮业的“金字招牌”保护好,传承下去。
说不尽的“头脑”故事
“头脑”是清和元的镇店之宝,又名“八珍汤”,是一种独特的药膳,由八种主料——黄芪、良姜、羊肉、羊髓、煨面、黄酒、藕片、长山药制作而成。它是流传百年的老吃食,其作用是养心护血、滋补养生。
< class="pgc-img">>它的创始人是明末清初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之一的傅山。傅山精通药理,为救治年老病弱的母亲,根据“药食同源”的道理,创制出了“八珍汤”,每天给老母亲服用,后正式命名为“头脑”。
“头脑”制作技艺的第五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和茂介绍道,知道“头脑”的人可能并不多,它味道很独特,也并不为所有人所接受,但多吃几次就能品出其中的风味了。
< class="pgc-img">>初次品尝“头脑”,入口绵密,很像芝麻糊的口感,但味道清甜带着点点药材的香气。其中羊肉与长山药的相伴,使得香味更浓郁,咀嚼感颇佳。店里的食客说,虽然太原很多饭店都有“头脑”,但清和元的味道是最正宗的。因为是药膳,所以吃“头脑”必须有药引子,那就是腌韭菜并配以黄酒,据说这样才可以发挥出“头脑”的妙用。羊肉稍梅和“头脑”是绝配,王和茂说,稍梅和“头脑”的供应量特别大,每天上午就得准备两次食材。
从白露到立春“头脑”的供应期间,每天早上5点起床赶第一锅的“头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惯。“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早上了。”在清和元做了38年“头脑”的王和茂说,食用“头脑”对大家的身体好,既是早餐又是药膳,何乐而不为。
王和茂最大的心愿是把手艺传承下去,希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经过岁月的打磨与沉淀,更加发扬光大。
延续400年荣光
光阴流转,世事变迁。始创于1632年的清和元,经历了数次搬迁起伏,目前稳定经营着铜锣湾店和千峰路店两家门店。
< class="pgc-img">>几年来,从传承太原餐饮业老字号品牌战略高度和历史责任出发,清和元深入挖掘400年历史老字号浓厚底蕴和内涵,特别是傅山“忠孝”文化和“养生”理念。他们请来年逾八旬的老经理尹秉先当顾问,讲解当年的经营之道,并请回散落各处的老师傅来做技术骨干,对年轻人“传帮带”。
曾经有这样的描述:冬季的清和元,每天黎明之前便将红灯幌子高悬门前,早早地做起生意来。就餐的人们五更时分就手提灯笼从城内街头巷尾聚拢而来,把个不大的店堂挤得满满当当。伙计们把一碗碗“头脑”挨桌端上,堂内香气四溢,热气腾腾,再加上鼎沸的人声,涌动的人流,使得就食“头脑”的场景十分热闹。
< class="pgc-img">>现在的清和元,清晨的街头灯火璀璨,人们不再需要五更时分手提灯笼聚拢而来,但是乘车的、驾车的、骑车的、徒步的,从城市的各个方向赶来。每天早晨近千碗的销售量,完全可以媲美最鼎盛时期的繁华。
清和元的招牌有三大块:一为早餐的“头脑”和杂割;二为传统清真菜;三为“道法自然”的铜火锅。在“头脑”胜景已然重现的同时,清和元挖掘、保护和恢复传统清真菜的步伐从未停止,耳熟能详的酱羊蹄、拌羊脸、麻辣羊杂、锅塌牛肉、炖牛肉、黄焖丸子、松鼠鱼等传统名菜都出现在正餐的菜谱当中。
成立研发中心,构建中央厨房,放大老字号品牌效应……清和元,这个400年的“中华老字号”,还将继续它的荣光。
来源 太原日报
摄影 韩双喜 文字 李晓并
兴国际机场近日已经成为打卡新地标,作为“美食天堂”也受到网友热捧。这里入驻了众多中餐品牌,在机场内即可品尝各种地方风味,不管你是来自西北、四川,还是江浙沪,都能找到喜欢、熟悉的味道。
各式风味齐聚机场。 大兴国际机场官方微信截图
走进大兴国际机场,就像是抵达了一片美食天地。各种地域美食在此集结,有西北风味的西部马华牛肉面(机场一楼)、四爷牛拉、东方宫、西贝莜面村、贯贯吉(均在机场二楼),有上海味道的南小馆(机场二楼)、新旺茶餐厅(机场三楼),有江浙美食外婆家(机场五楼),有代表巴蜀菜式的大蓉和(机场二楼)、蓉李记(机场二楼),还有涵盖川、鲁、粤、淮四大菜系的金鼎轩。另外,还可以试试时尚小火锅呷哺呷哺和凑凑,和府捞面、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等。
牛羊肉+面的西北风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西部马华宣传片截图
西北地区土地辽阔,牛羊成群,使得这里的人对牛羊肉和面食情有独钟。在大兴国际机场,西北风味的餐馆占据相当比例,东方宫、四爷牛拉、贯贯吉、西部马华等较为常见的牛肉拉面连锁品牌更是“会师”。细长筋道的拉面,配以特有的牛肉汤、油泼辣子,美味无法言说。临行时,“咥”一碗牛肉面可好?
牛肉拉面。 大众点评截图
西北的面好吃,菜也不逊色。机场里有主打西北菜的西贝莜面村,将西北菜做到了创新与融合,不管是羊肉串还是羊棒骨、烤羊腿,都最大限度保留了西北风味。来自兰州的贯贯吉,牛羊肉菜品也广受赞誉。
清淡雅致的江浙沪风味
相较于粗犷的西北,江浙沪地区的人们对偏甜、清淡口味甚是喜爱,造就了清淡雅致的菜系。
机场的南小馆、新旺茶餐厅、翡翠拉面小笼包、外婆家,即是江南口味的代表。生煎、蟹粉狮子头、东坡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菜品都可以吃到。如果你偏爱江南口味,一样能够大快朵颐。
机场五楼外婆家店面。 新京报记者 刘欢 摄
无辣不欢的四川风味
四川地区可以说是无辣不欢,这种辣味儿已遍地开花,也来到了大兴国际机场。重庆菜品牌大蓉和、成都小吃齐备的蓉李记,是这里的川味儿代表。不过,机场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大蓉和还没有开始营业,正式营业还要再等一段时间。而冰粉、糍粑、炸串等小吃聚集的蓉李记已经开业,从国内机场通道来回的旅客们可以去尝尝。
大众点评截图
南北通吃的饺子
除了这些不同地区的美食,还要说说南北通吃的一道主食——饺子。不管是偏甜偏清淡口的南方,还是偏咸口的北方,对饺子都有无限的喜爱。当然,大兴国际机场也少不了,已有夕禾水饺、鸿毛水饺、清和传家水饺等入驻。
俗话说“出门饺子进门面”,南来北往的人们可以在机场选择吃一顿饺子,然后各自忙去。
大众点评截图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李严 校对 张彦君
看!
长春3家餐饮店被曝光了!
辣一周川味火锅店
东方火锅
清和传家饺子馆
< class="pgc-img">>近期
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组织抽检餐饮食品
1类食品共300批次样品
本次抽检样品中
合格样品296批次
不合格样品4批次
不合格产品如下:
(一)双阳区清和传家饺子馆使用的盘子,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测机构为黑龙江省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辣一周川味火锅店使用的方瓷盘,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测机构为黑龙江省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三)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辣一周川味火锅店使用的大黑菜盘,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测机构为黑龙江省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四)绿园区新城吾悦广场东方火锅店使用的骨碟,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测机构为黑龙江省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处置情况
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通报各地市场(食品)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双阳区、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园区市场(食品)监管部门已督促食品经营环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
特别提醒消费者
如购买或在市场上
发现通告所列不合格食品
请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
12315热线投诉举报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