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新华社
1月15日晚,浙江桐乡大麻镇下着雨,
在黑漆漆一片的大麻桥附近,
一辆白色轿车一头扎进桥下的运河里。
车里爬出三个小伙子,
在车顶上拼命呼救。
危急时刻,
90后安徽小伙种夫文想也不想,
跳进水里、拿着水管、拉着三人,
奋力游向固定在堤坝上的轮胎……
就这样生生凭借一己之力,
让被困的三人转危为安。
“几条人命啊,我没有选择的,
那时候只有我能救他们。”
这名普通的泵车运输司机, 在春节前自己最后一个工作日, 用善行温暖了世道人心。
白色轿车栽进了运河
里面爬出来三个小伙子
种夫文是一位泵车运输司机,
就住在大麻桥附近。
当晚正开着泵车到运河边加水,
看见运河边突然闪起了车灯,
一辆白色比亚迪开了过来,
在道路尽头没有刹车,
居然直接开到运河里去了。
路面离河面有2米高,车头先栽下,
接着整个车都落入了河里。
(事发时的监控视频)
种夫文一边报警,一边朝着车大喊:
“有人吗?有人吗?”
主驾驶的车窗开着,
从里面爬出了2个小伙子,
看起来20多岁的样子。
“你们到底有几个人啊?全都出来了吗?”
种夫文着急地问。
爬出来的两个小伙子都很紧张,
说车里还有一个人。
“那你们还不赶紧把他拉出来?”
三个小伙子都爬出来后,
半个车身已经被河水淹没,
他们就站在车顶,向种夫文求救。
(轿车全部没入水里,情况危急)
脱掉衣服跳入河中
手里拿着水管把三人救上岸
种夫文是安徽淮北濉溪人,
2019年7月才来桐乡,
对这边也不是很熟悉,
报警说不太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
眼看轿车一点点被河水吞没,
他想着如果等救援力量赶到,
恐怕三个小伙子就撑不住了。
得知小伙子们会游泳,
一整套救援方案在种夫文脑子里铺开——
他先拿来了长水管扔到小伙子们跟前,
想让他们勾着水管游到岸边。
其中两人慢慢游了过来,
但第三个小伙子才下水游了几米,
就体力不支,扑腾几下,
赶紧往回游到车上去了。
一看情况不对,
种夫文果断跳下了河,
这才发现,水很深,
他自己扑腾了半天才起来。
他先把最近的小伙子拉到身边,
再让第二个小伙子回头,
护着体力不支的那一个,
自己游过去把他们拉过来。
看他们没什么劲了,就让他们抓着轮胎,
不要往下沉,自己则顺着轮胎爬上岸,
再回头把他们拉上来。
全程五六分钟,
上岸后,种夫文又打电话给民警,
报告了自己的准确方位。
和救人相比
冻得浑身发抖都是小事
一起意外,因为种夫文的给力出手,
最后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三个小伙子是云南人,不熟悉路况,
跟着导航走,就出现了意外。
被救上岸的小伙子们一个劲道谢:
“如果没有他丢那根水管下去,
估计我都上不来的。”
“看到他我们感觉到还有一丝希望,
也多亏了他,
不然就差不多也就没今天了。”
(三位被救者对种夫文感激不已)
对此,种夫文倒很直爽:
“几条人命啊,我没有选择的,
那时候只有我能救他们。
附近没有人,他们喊救命也没有人听到。”
危险吗?害怕吗?
种夫文笑了:“救人时没想那么多,
下水那一刻,确实觉得好冷。”
上岸后,他赶紧拿车里的棉大衣套上,
仍旧冻得不行。
“我们四个人都全身发抖,
抖得跟什么一样,
真的太冷了,刺骨、冰凉。”
1月16日也是种夫文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他已经收拾东西准备回老家过年了。
要不是他到河边给车子加水,
三个小伙子会怎样,还真的很难说。
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一个个棉兜兜先从中间掏个洞,然后两个人合力扯断,变成拖着尾巴的长长一条带子。稍稍停顿一下,这些蚕丝带子在两个阿姨一来一回的巧劲中,被扯得薄薄的。
一层又一层,阳光照着层层叠叠摞起来的蚕丝,松松软软摸着就很暖和。
今天(10月26日),小时新闻记者又一次来到运河边,见到了像候鸟一样,为杭州人冬天送上温暖的翻丝绵被的桐乡阿姨。
陆阿姨四姐妹的小摊子在艮山门已经支了18年,往常国庆节就从桐乡出发来杭州。
然后会在这里待三个月左右,一床床丝绵被在她们手中成型,或者由扁塌塌变得再次松软。
运河边的风柔柔的,满树的桂花三三两两掉落下来,这份温暖当中多了一丝香甜。
】住得远的阿姨,6点多就赶来排队了
今年前阵子天气暖和,陆阿姨四姐妹在家过完国庆才来。
不巧的是,来了之后连着下了好一阵雨,不仅陆阿姨们心急,等着翻新棉被的居民们更是心焦。
这不,趁着天气好,丁桥的汪阿姨起个大早就赶过来了。
“我赶头班车出发,8点多就到了。”刚刚走近陆阿姨姐妹们的丝绵摊,就能听见好几位居民围着聊天。
汪阿姨说家里有两床丝绵被需要翻新,可是丁桥一带找不到会翻的人,“后来,我打听到她们会在这里翻丝绵被,老早就打电话约了。”汪阿姨说自己换了两趟公交车,赶头班车过来的。
没想到,即便提前约还起个大早,还是需要排队。
“还好住得近的人照顾我,让我先。”好不容易等到汪阿姨,要翻新一床5斤的丝绵被。
汪阿姨决定再加一斤新的蚕丝。
“喏,你看,她原本的这个丝绵应该是北方的,不像我们的是桑蚕丝,吃的是桑叶。”二十多年丝绵被扯下来,一打眼陆阿姨她们就能分辨蚕丝的来源。
】生意排到了20天之后
一边说话,陆阿姨和同伴两人的手可不曾闲下来过。
每斤丝绵有三十六七个棉兜兜,变成被子要花不少时间。
翻新一床丝绵被需要一个多小时,新做一床5斤左右的丝绵被则要花两个多小时。
陆阿姨四姐妹分成两拨开工。如果天气好,她们早上5点起床,做早饭、准备午饭,收拾一下骑着自行车出门,有时候忙起来,晚上七八点才下班。
太阳落山后,在运河边的路灯下继续工作。
“这是力气活,这段时间手臂都又酸又疼。”所以,她们不管回到出租房再晚,也会给自己做一份热腾腾的饭,“今天中午吃韭菜炒蛋和炖蹄髈。”
找她们的老主顾居多,也有像汪阿姨这样的新客。
大家都亲眼看着被子一点点做成就很放心,所以陆阿姨们十几年积累下的客户,足够忙活很久。
小时新闻记者打听了一下,生意已经排到了11月15日。
“没办法,时间放在那里,每天就能做这么些活。”陆阿姨说,“一天就只能做七八床。”
临时赶过来的,需要等,等不牢的只好明天起早。
】蚕丝贵了10块钱一斤,翻新贵了5块,不少人好奇地围观
“在做被子啊,是不是还要嘣嘣嘣敲呀?”路过的人有些被吸引,好奇围观。
“不是的,你说的是弹棉花被,那叫‘白白胖胖’。”看着自家的丝棉被在陆阿姨她们手中一点点恢复、变新,汪阿姨忍不住笑了起来,“老底子的时光,不管是弹棉花被还是翻丝绵被,都是请到家里来的。”
她还开玩笑说,“要是放在以前,今朝你们就要在我家吃饭了。”
陆阿姨手上不停歇,在一边附和,“是说的咯,我们刚来的时候就是上门去的,后来租了房子之后才固定在这里的。在这里也有毛二十年咯。”
有人现场做被子,也有人称上一斤蚕丝,自个儿回家做丝绵背心、丝绵棉袄。
也许有人好奇,吸引着杭州阿姨们排队也要等,做这样一床适合冬天盖的被子要花多少钱?
蚕丝每斤300块,比去年涨了10块,加工费每斤20块。
如果是翻新,每床被子80块,比去年涨价5块。要是加丝绵,额外加钱即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片来源于网络。
上个月,广州番禺的一对小学生竟把不会在学校便便这个问题通过调查总结后,图文并茂“上书”给校长,请学校改善厕所环境。
这条新闻在朋友圈引起不少父母的热议。因为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也不习惯在学校拉便便。这其中,到底有哪些原因?上周,记者在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屠甸镇完全小学等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一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在100名学生中,83名学生选择不习惯在学校拉便便,15名学生称,实在忍不住了才会在学校拉便便,只有2名学生说,会选择会在学校拉便便。
在大人们看来,在学校拉便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什么孩子们会不习惯呢?
大部分学生不习惯在校拉便便
真是因为厕所有味道吗?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83名学生选择不习惯在学校拉便便,记者发现,这其中,有68名学生称受不了厕所味道,1名学生则由于不知道怎么擦屁股而放弃在学校拉便便,还有26名学生则选择了其他原因。
“学校厕所里有味道,跟家里环境不一样,所以一般都选择回家拉便便。”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201班学生蒋潇桦说。
采访中和蒋潇桦有相同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我习惯在家里,因为能坐着上厕所,而且厕所没味道。”屠甸镇完全小学201班朱宇涵表示。
学校厕所真的有味道吗?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其中一幢教学楼二楼有一男一女两个厕所,供该楼层六个班级学生使用。记者经过厕所时,发现并没有特别浓的味道。 对此,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副校长朱海锋表示,由于人流量较大,厕所每天都有保洁人员早中晚打扫。“可能学生平时在家习惯了家里的厕所环境,所以对学校厕所较为敏感。”朱海锋表示,学校会听取学生意见,给学生们一个更好的如厕环境。
屠甸镇完全小学副校长吕勤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此外,该校还会不定期对厕所进行检查,从而保持厕所的整洁卫生。
不愿在学校拉便便
另外一些答案五花八门
学校厕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闻,那么学生们又为什么不愿在学校厕所拉便便呢?答案还真五花八门。
有个学生告诉记者,他上小学二年级了,从幼儿园开始就没有在学校拉过便便。至于为什么?他坦言,一到学校就没有“便意”了,但一回家就又想了;还有学生说,在学校拉便便会觉得难为情。有学生称,因为没带卫生纸,就不想去上厕所……
屠甸镇完全小学学生翟心妍上一年级,她也说没有在学校便便的习惯。“有时候想去上厕所但怕时间来不及就忍住了,回家上厕所则可以慢慢来。”
“家里上厕所是可以坐着的,所以不习惯学校的蹲坑,蹲个5分钟腿脚就很酸,所以我不想在学校上厕所。”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学生钱嘉怡这样说。
朱海锋的儿子刚上一年级,孩子曾跟他坦言不会使用蹲坑。为此,他还专门教儿子在学校怎么蹲坑。
“幼儿园的蹲坑和小学的蹲坑不一样,小学里的蹲坑槽相对要深、宽,所以孩子可能不敢蹲,或者不知道怎么蹲。”朱海锋说。
不习惯在学校厕所拉便便
有何破解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有了便意强忍着不排泄,对身体不好。但有学生觉得在学校拉便便非常难为情,这是为什么呢?记者就此咨询了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医生秦玲。
在秦玲看来,这是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规律。“像一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注重自己的个人隐私,若是敞开式的厕所,很多孩子在一起上厕所,他们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或者害羞,所以即使有了便意,但还是选择回家解决。”秦玲说。
对于学生不习惯在学校便便,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的心理老师张国娣认为,若孩子已养成了在家拉便便的习惯,在不影响生活、心理健康、成长发育等的情况下,家长不用刻意给予干预。
对于学校厕所有味道这一问题,张国娣说:“因为孩子的敏感程度要比大人高,所以他们往往因为一点点的厕所味道就可能受不了。” 此外,对于有些孩子不习惯使用蹲坑这一问题,张国娣则认为,父母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不在学校拉便便的原因,再适当进行引导。若孩子对蹲坑不太适应,那么父母可带着孩子去厕所给予指导,让孩子逐渐适应这样的上厕所方式。
“在幼小衔接的时候,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可在孩子一年级新学期开学时,带孩子熟悉一下厕所环境,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蹲坑,这些都是让孩子快速适应新环境的一种方式。”张国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