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量财经丨行业内卷调查系列“野蛮生长的茶饮行业”①:130米开10家店 一个商圈开60家店,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茶饮店吗?
炎热的夏季,喝一杯冰凉解渴的奶茶,成为年轻人最惬意的消暑方式之一。入秋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又成为年轻人追捧的话题。9月6日,市民张女士在济南窑头路霸王茶姬店,购买了一杯春日桃桃奶茶。“刚刚在附近吃完早饭,饭后来一杯奶茶,一天心情都会很好。”张女士告诉海报新闻记者,济南窑头路的奶茶店比较密集,每一家店她都打过卡。
130米内有11家奶茶店
“抱团取暖”式经营吸引消费者
记者现场了解发现,在窑头路一段130米内的街道上,紧密排列着库迪咖啡、霸王茶姬、阿水大杯茶、蜜雪冰城等11家奶茶店。部分奶茶店表示,因品牌定位不同,店内产品特色也不尽相同,各自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
11家店中,霸王茶姬最为火爆,早上9:35分,记者进店点单发现,店内显示屏显示21杯奶茶正在制作中,预计还需等待12分钟。
“现在订单比较多,还有二十多杯要做,您的单需要稍等一下。”霸王茶姬工作人员边有条不紊地快速制作奶茶,边对顾客做出解释。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午和周末是出单的高峰期,店内推出了30多款茶饮单品供消费者选择购买,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店内还推出了双杯、多杯套餐。
同一时间,一条街上的冰雪时光店内,两名女顾客正在选购奶茶。店内工作人员介绍,因为窑头路奶茶店数量较多,顾客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分流,好在这条街客流量可观,附近有大学、培训机构、商场、居民小区等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店内积攒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每天可以出单三四百杯,其中柠檬水最受大学生群体欢迎。
冰雪时光的这位店长告诉记者,窑头路这家店今年上半年开始营业,相比济南印象城里的另一家冰雪时光店,这家店附近虽然奶茶店多,但是总体盈利可观。记者走访多家奶茶店,部分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一条街多家奶茶店的现象,这也是商家的一种“抱团取暖”方式,“当一条街有一个奶茶店的时候,你考虑的是喝不喝,但当一条街排满奶茶店的时候,你考虑的是喝哪个”。
60家茶饮店扎堆一个商圈
一个品牌在一条街开5家店
针对商家提出的“抱团取暖”现象,记者在济南世茂商圈发现了更为“火爆”的场景。在宽厚里街区调查中,记者发现该街区仅饮品店就多达40余家。反观紧邻的济南世茂广场内,饮品店就有20家。“这还只是我们这,如果将搜索半径放大到1公里范围,数量能翻一倍。”一位商家向记者表示,品牌开店往往是考察周边同类竞品的数量。
“如果说世茂广场是‘不正常’的现象,那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商圈太多‘不正常’”这位商家口中的“不正常”说的就是竞品品类的数量。然而,针对这种热门、核心商圈的开店,品牌方往往对数量把控都会略松一些。然而,这背后透露出的则是品牌方通过大面积开店占据市场的营销策略。不过,正是这种占据市场的开店策略也苦了加盟商和竞品商家。
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蜜雪冰城是在该商圈内开店数量最多的茶饮品牌。仅宽厚里街区就有5家门店。记者在蜜雪冰城临近解放阁一侧的店铺门前发现,等待取餐和正在下单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队。然而,街内临近舜祠的一家蜜雪冰城门店前却冷冷清清。同一品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极端的消费现象?
一位消费者道出了他的观点。“东边那家店离着公交站和主街近,肯定是首选。”刘先生是一位外地游客,并不了解该商圈的品牌分布。当记者向他表示商圈内同一品牌有多家门店时,刘先生表示这是正常现场,早已见怪不怪。他指着一家霸王茶姬门店说“商场里也有一家,这不就两家了”。
从某种角度来看,茶饮品牌数量和门店数量越多其实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可选择性越大,但当茶饮品牌数量和门店数量“过多”时真的是好事吗?记者实探中发现,商圈内茶饮门店数量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况不仅是济南世贸宽厚里商圈。在长清大学城商业街,仅茶饮门店数量就有27家,这还不算附近高校食堂内的茶饮门店。
相关企业注册量触底后开始反弹
记者发现,茶饮品牌店内或多或少都包含了当前消费群体热捧的各个系列产品:奶茶、纯茶饮、果茶等。8月7日立秋当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再次刷屏社交媒体。这样的火爆现象背后也透露着相关企业的崛起。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37.6万家奶茶相关企业。企业存量方面,我国现存37.6万家奶茶相关企业,区域分布上,广东现存5.74万家奶茶相关企业,断层第一,其次是江苏、广西;城市分布上,深圳成为全国奶茶相关企业存量“唯一”破万的城市,现存1.39万家,排名第一,此后是广州、南宁。
然而,相关注册企业数量的增长并不是没有上限。2014年至2019年,我国奶茶相关企业注册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2022年全年注册量同比减少38.5%至6.1万家。2023年我国奶茶相关企业注册量触底反弹,同比增加4.9%至6.4万家。
各家推出促销活动“抢客”
下沉县域市场快速扩张
随着城市商圈的密集开店和相关企业数量的攀升,品牌间的“消费者争夺战”似乎正愈演愈烈。记者采访中发现,茶百道、阿水大杯茶、一点点等品牌的奶茶,同样受到消费者喜爱,门前来往的顾客络绎不绝。一店内工作人员介绍,不同奶茶店中同等价位的单品情况下,卷的就是竞品种类,不是同等价位的面对消费者群体略有不同,为了“抢客”不少奶茶店还会推出活动留住消费者,比如第二杯半价等。
阿水大杯茶店长告诉记者,并不是因为销量不好才去搞活动,这种销售方式看似是降价优惠,实际上是为了提升客源、提升知名度,在顾客心中打上“经常搞活动”的标签。
一条街聚集10余家茶饮品牌的现象,体现了茶饮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品牌策略的多样性。品牌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采取了包括开放加盟、降价、产品创新等策略。例如,喜茶和奈雪的茶等品牌开放了加盟模式,以快速扩张规模并降低风险。
同时,一些品牌下沉县域市场并推行“万店”策略,主要是为了扩大体量以吸引投资,这种策略体现在多个品牌中,它们通过降低加盟门槛、提供房租补贴等优惠政策来吸引加盟商,从而快速扩张门店数量。如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等品牌都采取了降价和加盟开放的措施,以加速在下沉市场的布局。此外,蜜雪冰城已经通过这种模式,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拥有大量门店,仅2023年新开超过5500家店,实现了规模效应。
总体来看,茶饮品牌在商业街密集分布及下沉县域市场快速扩张等现象,是市场竞争、品牌扩张策略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单个品牌出于何种目的而扎堆开店,对全行业来说,过度内卷的事实已经出现,品牌泛滥的情况也不得不引起重视。在此背景下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不断创新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价格战早已不可避免地上演。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孙来彬 张艺珅 报道
街游人如织。记者何晓刚 摄
“你想喝奈雪、喜茶还是台盖?”正在逛街的小陈问身边的女友。6月3日下午6时,虽然不是周末,顾客仍很多。在喜茶、伏见桃山等奶茶店门口,不少顾客正在排队取餐。
楚河汉街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之前,汉街日均客流1.7万人次,日均销售额138万元;集中核酸检测之后,汉街日均客流达3.8万,日均销售额306万元,日均销售额提升122%。
检测结果公布后放心带娃出门逛街
▼
初夏傍晚,父母带着孩子,漫步在楚河汉街,一家三口温馨走着;挽着手的年轻情侣,乐此不疲地逛着;三五好友结伴,一边聊天一边购物,释放一天工作的劳累。
市民拍照留影。记者何晓刚摄
黄先生推着婴儿车,车上坐着一岁的女儿,妻子一边喝奶茶一边指给女儿看街边的玩偶。黄先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集中核酸检测结果公布后,他彻底放心,决定带孩子出门逛街。“这是孩子第一次出门来商圈玩。”黄先生说,他们开车半小时从白沙洲过来,汉街的夜景漂亮,带孩子边看边玩。
客流量攀升 乐高店六一销量超去年
▼
在流光溢彩的街区连接处,各类小吃飘香,棉花糖、冰淇淋、串串、大香肠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勾着顾客心底的馋虫。00后小陈和朋友抱着满满一大盒串串,正你一根我一根地大快朵颐。
游客正大快朵颐。记者何晓刚摄
“朋友今天从襄阳过来,我一下班就带着她来汉街了。”小陈喜欢逛汉街,对各家店铺都了然于心,小陈和朋友一脸兴奋,“一会儿吃完就去买衣服,今天要带着朋友逛个够。”
好友相约游汉街。记者何晓刚摄
“今天的顾客还不是最多的,等到周末,队伍会排到店外。”在汉街喜茶店内,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十余位顾客正在等候取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尚未恢复疫情之前的人流,但周末已经出现了排长队的现象,“正在回暖,相信很快就会恢复如初”。
市民排队买喜茶。记者何晓刚 摄
在汉街乐高店,不少顾客正在店内挑选产品。“今年六一节,我们的销量比去年六一还高。”乐高店负责人介绍,当天不少父母带着孩子买乐高作为儿童节礼物。
小朋友在乐高专卖店选购玩具。记者何晓刚摄
汉街工作人员介绍,6月1日,为吸引客流,楚河汉街开展了童耍艺术节、夹机占超萌IP大巡游和柏斯音乐演奏会亲子娱乐活动,当日客流量高达6万多,创复工以来单日客流量新高,且当日销售额为500万元。
汉街烟火气回来了
▼
赶快趁着天晴
去楚河汉街遛个弯儿吧~
长江日报出品 文字:记者张维纳 摄影:记者何晓刚视频:主创陈静茹 范芃 审看郑慧 海报:文案陈智 设计谭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复工的第一周营业额很低,前两三天日营业额在200块钱的样子,几乎没人。”网红奶茶店谢谢茶创始人廖兰心回忆道。
在复工前两周的时间里,谢谢茶在三里屯的两家店几乎没有客流量。于是,廖兰心做了一个为谢谢茶门店周边社区和复工公司送奶茶的活动。
三里屯周边复工的一些公司,包括周边社区的护工和保安,都收到了谢谢茶送的奶茶。因刚开始上班人数有限,每天从送两家增加到四五家公司,连续送了两周。让廖兰心没想到的是,当时这一想法为她后来上线电商茶做了很好的铺垫。
靠外卖拉动营业额
复工前两周惨淡的线下客流量难以支撑北京两家店以及上海一家店所需的运营、人力成本,谢谢茶开始发力外卖业务。
为此,谢谢茶定了两个目标。“首先我们要在三里屯同类型的店里面把卫生和服务做到最好;第二,我们要进入三里屯同类型店的外卖前10,因为之前我们外卖是很弱的,大概去年11月份才上线,也没怎么运营。”廖兰心说。
着力点放在外卖上,谢谢茶业绩开始提升,很快达到了去年高峰时期的50%。虽然没有达到去年高峰水平但也算回到日常,相比之前只有正常情况下的10%的营业额,廖兰心着实看到了希望。
然而就在业绩逐渐回暖到去年正常水平时,朝阳区又被列为疫情高风险区。谢谢茶的营业额再度“冷却”。
一直到最近宣布解封的几天,客流开始回升。廖兰心介绍,五一假期开始后,相信门店层面应该可以恢复到正常情况。但要恢复到去年的水平还是比较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用户现在花钱的欲望更小了。从去年下半年经济下滑到现在雪上加霜的疫情,导致很多人对于30块钱上下一杯的奶茶不再像曾经那么“日常”。
对比同行,就在谢谢茶、喜茶、奈雪的茶销量业绩锐减的时候,售价在十几块钱的一点点业绩迎来了回升。廖兰心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上海地标性商场、周边都是高端写字楼的上海静安高端商场,一点点奶茶店的客流量就在增加,甚至达到奶茶店中的最高,而喜茶、乐乐茶反而没多少人。
在廖兰心看来,毕竟,谢谢茶新出的电商奶茶只要11块,就可以喝到几乎接近店内味道的产品。
转型电商奶茶
谢谢茶的第一次电商茶发货用了18天,出现很多bug,却收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受疫情影响,谢谢茶把本来计划在今年年中上架的电商奶茶,提前至4月1日上架。上架当天,第一批10000袋奶茶被抢空。赶时间加上对首批销量预估不足,造成了在供应链端的失误。廖兰心在复盘时谈到,没有经验是首要原因,其次还面临着茶叶大批量生产在口感上发生的不稳定问题。
廖兰心介绍:“手冲黑金经典珍珠奶茶的核心原材料之一是100%滇红含量的原茶叶袋。通过了100袋样品测试才得以上架。这些茶叶都是通过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进行定制的,用我们的专属配方去进行焙茶和拼配。但因为茶叶是天然农产品,不是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品,在最终大批量生产的10000袋抽样测试中,仍然出现了口味不一致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谢谢茶废掉了10000袋茶叶,然后重新调整了茶叶切碎和分拣的工艺,按照改进后的工艺全部重新制作了10000袋茶叶。抽样检测确定口感一致后才决定发货。一“拖”就是18天。
意外的是,对于产品本身,电商用户全都给了好评,吐槽的是外包装问题,例如:
1. 没有注水线,有时候水放多了,再放其他料包奶茶会溢出来;
2. 吸口袋装热奶茶太烫了(吸口袋的材质是耐120度高温的);
3. 吸口袋珍奶倒入芝士奶冻瓶时,珍珠不好倒出来。
廖兰心谈到,源于疫情期间为复工公司送奶茶,用户们得知谢谢茶上线电商茶后开始为他们转发,自发宣传谢谢茶,这是廖兰心在当时为社区送茶时完全没想到的转化。
售价11块的电商冲饮茶,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品质。成本结构怎么控制?廖兰心介绍,相比于店内一杯奶茶的生产成本,电商奶茶如果把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去掉,11块钱的售价是可以保证盈利的。谢谢茶电商冲饮茶第一批10000袋卖完后大概带来了十几万的销售额,加上只剩下几盒的第二批,已有25万的销售额了。相比于线下,疫情期间,一个月也做不到这么多的营业额。
而当电商奶茶的价格降低后,用户会不会扩展到下沉市场?谢谢茶内部讨论得出结论,如果主打下沉市场,谢谢茶是抢不过香飘飘的用户的,因此,谢谢茶电商冲饮茶的目标用户仍然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用户,电商茶用来服务不方便到店喝茶的用户。
新茶饮市场是吃不完的
面对茶饮市场的既定格局,廖兰心认为谢谢茶不会再走类似喜茶、奈雪的茶以及小鹿茶的模式。在她看来,喜茶、奈雪的茶的用户体量是目前全国只有三家门店的谢谢茶无法抗衡的。但谢谢茶走的路线将不只是线下消费场景,而是往电商方向转型,而这次疫情正好加速了谢谢茶推进电商奶茶的计划。
疫情期间,喝奶茶的用户们在各视频平台学会了自搓珍珠,用户自制奶茶的习惯对于谢谢茶来说是一大利好,已经帮助谢谢茶培养了电商茶饮的用户习惯。接下来,谢谢茶的天猫店准备上线,电商团队也在快速组建中。价格方面,电商奶茶相对较低的价位但口感不变的情况也易于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刺激消费。
经过一年实体店的发展,廖兰心发现,奶茶这个市场是吃不完的。“并不是今天有喜茶,其他茶饮品牌就没有声音。因为每一个人都会追求新鲜的东西。”廖兰心说。
有行业观点认为,最近半年以来新茶饮品牌的融资案例明显减少,资本开始回归理性。对此,廖兰心指出:“2019年大家确实感觉整个茶饮市场被一股热潮带起来了,现在潮流似乎在慢慢褪去,但是这并不会导致市场衰退。”
“当年麦当劳、星巴克刚进中国的时候,也是掀起一股潮流,那时候也是要疯狂的排队去买。但你看这么多年过去了,需求还是在的,市场还做大了。应该说是那一波掀起潮流的企业,把整个市场做大了。“
回到谢谢茶自身,廖兰心已经明确了下个季度的战略方向:“主要布局线上电商茶饮,同时也将布局无人奶茶店的模式。”关于无人奶茶店计划,廖兰心表示,这是未来趋势,但具体商业模式还处于保密阶段,不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