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网新疆库车7月10日电(记者宿传义 杨林)在新疆库车县乌尊镇,提起斯马依·阿布拉的大名,那是无人不晓,他用画笔记录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
7月的一个午后,斯马依·阿布拉带着我们在色根苏盖特三村开启了“赏画之旅”。
斯马依自幼喜爱画画,他表示,这些年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村民生活越变越好,自己深有感触。“我就想把这些画到墙上,让更多的人抬头就能看到。”斯马依说。
斯马依一家三口,房子是今年刚刚完工的富民安居房,86个平方,自己只花了两万元,国家给补贴了35500元。隔壁是母亲的房子,去年盖的,大小相同,补贴也相同。“自己盖房子国家还补钱,到哪儿能找到这么好的政策?”斯马依乐呵呵地说,“现在村里90%的房子都盖完了。”
斯马依给我们介绍的第一幅画上题词为“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暖民心”,在两排果树中间,是一条伸向远方的笔直柏油路,路两边是繁茂的果树,水渠中清澈的流水泛起波浪,远处则是两栋楼房,一栋上飘扬着鲜艳的红旗,一栋旁边矗立着高高的信号塔。
斯马依介绍说,这就是他们村子,只不过把它们拼在了一起。“看脚下这宽阔的柏油路,还有学校,还有家家户户都通的自来水,真好!”
走到“农村合作医疗”画作前,斯马依说,这个我最有发言权。2014年4月份,斯马依的妻子做了个手术,总共花费21000元。因为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完一算账,自己只花了2000元。
旁边的村委会副书记米吉提·买买提补充,现在农民住院生孩子,花3块钱就够了。“我给你算算!”米吉提·买买提怕我们不信,掰起手指算起来:现在生孩子在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了,住院费国家给报销,医药费国家给报销,一个星期出院,就掏3块钱。
“不信你问问斯马依,他们家孩子出生花了多少钱!”米吉提·买买提说。
斯马依频频点头,提醒米吉提,“你忘了孩子上学的事情吗?”
米吉提说,现在村里有免费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不用掏一分钱,一天管三顿饭。小学、中学都不收书本费和学杂费,还给发营养早餐。要是能考上疆内初中班和内地高中班,所有的花销国家全包。
“每年我们村都有几个争气的孩子,做爸妈的别提多神气了!”米吉提·买买提说。
参观途中,斯马依在一幅表现畜牧养殖的画作前停了下来。他说,“这幅画的主人公就是这家的主人。”
原来,院墙的主人库尔班江·莫明是村里的一位养殖户,库尔班江发展养殖业政府没少给补助:2008年,盖圈舍政府给了5000元,品种改良政府给补贴,还有保险补贴等等。
“当时画到这里,一看是他家就直接用他的形象了,库尔班江还说自己把他画得很像,拿出了奶茶和瓜果招待我。”
斯马依说,很多幅画他都没有刻意选择哪个村民的样子,“好政策人人都在享受,你画谁大家都会有意见。”
斯马依给我们介绍,农业上的补贴是最多的:种地有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还有退耕还林补贴、造林补贴、防沙补贴,到了秋天还有粮食补贴、棉花补贴。“对了,去年农民领得补贴比卖棉花的钱都多。”斯马依哈哈大笑。
在一幅幅画作中,白胡子老人竖起大拇指,巴郎子(维吾尔语,男孩子的意思)开着拖拉机,杨刚子(维吾尔语,妇女的意思)飞针走线忙刺绣,小学生撒着欢进了双语学校······
斯马依说,这还都是大家知道的,还有很多不知道的补贴“偷偷就钻进了农民的腰包”。
7月下旬,乌尊镇将要开办首个农民画培训班,聘请斯马依去授课。
“给我招徒弟,还给我发工资,你说这政策好不好!”斯马依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
斯马依说,今后他将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创作更多作品,画下党的惠民政策和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我有画不完的题材。”说到这儿斯马依很兴奋。(完)
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一篇很现实的文章,希望看后,你懂。
01
《我的姐姐》爆红,影片中那个悲情的故事很心酸。
在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安然,从小受尽冷眼,爸妈为了生二胎,逼她装瘸,她不从,便被父亲狠揍。
因为女孩的身份,她童年尝遍了委屈的滋味,奈何,长大后的人生更加艰难。
父母因车祸意外去世,安然这才知道,原来爸妈瞒着她生了一个弟弟,小她20岁,从那时起,年幼的弟弟就只能靠她了。
姐姐是一声诅咒。
弟弟是无辜的,那对自私的父母,不曾考虑过安然的困境,一手将她拽离原先的轨道,像个盗贼一样,偷走了女孩的青春。
而长姐的困境远比电影所展现的残酷,现实中的原型们,她们的无助,又有几人能懂?
< class="pgc-img">>讲个故事。
女孩23岁那年,爸妈惨遇车祸,去世了。
她不想抚养2岁的弟弟,于是将他送养给农村一户家庭,并立下字据,永不来往。
做出这个决定那天,亲戚们仿佛要杀了她。
大姨和姑妈抹着眼泪,愤恨地指责她白眼狼,从外赶来的舅舅甚至拿起了刀,扬言要捅死她。
所有人都说,她错了,她是丢弃弟弟的罪人。
她干脆咬着嘴唇,一点留恋也没有的说,“谁心疼,谁要养,谁抱去!”
众人却都沉默了。
没一会,舅舅儿子装出闲适的神气,反对说,“我们没有义务,这是你的责任。”
他爸也跟着骂骂咧咧,“没良心,你以后不得好死!”
她听后,狼狈地笑了。
她恨面前这群亲戚,表面是那样至高无上,却不是出于善意的关切。
他们要求她将父母留下的房子,转到弟弟名下,她决不愿意,话说到这里,她已经站到了崩溃的边缘。
< class="pgc-img">>她想起了童年爸妈将她扔给爷爷奶奶照顾,过年都不愿见她一面。
她想起了父亲有生之年,对她说的话不过百句。
她又想起,小时候,家长会别人的父母都去了,只有她,仿佛是个孤儿。
她哭了,她不得不承认,父母不喜欢她,想起这些事情,心便碎了一地。
但她简直不能想象,为何她决意反抗,拒绝父母生二胎,甚至下定了决心,一度威胁道,“有他没我,往后恩断义绝”,爸妈还是生下了弟弟。
难道,儿子就是比女儿金贵吗?
女孩越想越痛,心被无限地拉扯,压抑的无法呼吸。
她说自己的确自私,这辈子都不可能养弟弟。
爸妈老来得子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会毁掉女儿的一生!?
< class="pgc-img">>她名下有两套房子。
一套是爷爷去世那年,指明留给她的。
一套是以前爸爸出轨,爸妈闹离婚,为防小三,妈妈就把家里的房子,转到了她名下。
而有了弟弟后,爸妈想尽办法要回那两套房子,决意要留给弟弟。
她不肯。
他们就去她单位闹。
她只好换公司,换手机号,逃得远远的,可就算逃得再远,诅咒仿佛圈住了她,她重新回到那个小城。
表姐说爸妈走了的那天,女孩觉得世界都塌了,可没等她走出失去双亲的悲痛,亲戚们就因她红了脸。
那些人将她团团围住,不由分说地逼她吐出两套房子,说那是她父母的遗产,弟弟还小,是唯一的血亲了,也该有套房。
她在那里听着,只觉得真恶心,不由得冷酷到底,对弟弟不管不问,任由他哭闹,甚至屎尿都溢出纸尿裤,她也全当没看见。
她对那些人说,“这孩子我不会管,谁要管谁管。”
一开始,他们骂、吼,后来,他们妥协了,却在女孩给弟弟找好养家的时候上门哭闹,逼的那户人家将弟弟送了回来。
后来姑姑做主,重新给弟弟找了一户农村家庭,她签了字,希望这一切赶紧结束。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02
2013年,女孩在论坛发帖,《父母去世后,我把两岁的弟弟抱养了出去》。
其中,她写:
“我对这个相隔21岁的弟弟没有丝毫的感情。”
“我很庆幸放弃了这个所谓的亲弟弟。”
“弟弟这个词,在我之前的21年,从没让我感觉到见之欲呕。”
女孩的歇斯底里与愤怒,弟弟的无辜,原生家庭的可悲,一度引发热议。
而今年,随着《我的姐姐》上映,帖子再度被翻了出来,网友义正严辞地评论,
这个姐姐是冷血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极其自私!
< class="pgc-img">>这个姐姐不是自私,是坏,把弟弟送到农村,是毁了他的一生。
< class="pgc-img">>还有这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看了这些指责与谩骂,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弟弟最可怜,但有没有想过,无论何种情境下,姐姐不是妈妈,没有抚养弟弟的责任?
长姐如母是最残忍的枷锁。
看看现实生活中被压垮的姐姐吧。
< class="pgc-img">>杭州,20岁女孩跳河了,以近乎绝望的姿势,翻越大桥栏杆,扑进了泥水中,没有任何挣扎地等待死亡。
其实,她不是没想过好好活着,但现实压的她没办法了。
父母离异,丢下4个儿女不闻不问,于是3个弟妹成了她的责任。
为了养活弟妹,这个姐姐十几岁就不读书了,早早地打工挣钱,拼命拉扯三个小孩,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为弟妹遮风挡雨。
她也想像普通女孩一样啊,穿上漂亮的裙子,有个恩爱的男友,周末买杯奶茶,悠闲地生活。
而现实一地鸡毛。
她穷,为省钱给弟妹花,平日里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有时饿得难受,也只能忍。
她累,早就喘不过气了,被赶来的民警救下,送到医院,女孩躺在病床上,看着手腕上那数十道的割痕,苦笑着说:
“其实这没什么,我不止一次想自杀了,我好想脱离苦海,但都没死成…”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
“世上所有的事情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着委屈。”
我不敢想,每当深夜来临,弟妹入睡后,她看着那些稚嫩的脸庞,有多绝望。
她也希望有人守护吧,不必苦撑着坚强,也想有个怀抱,可以卸掉疲惫。
但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可以停留的港湾。
于是她不得不学着大人的模样,为了生活翻山越岭,然后在孤寂的深夜,独自舔舐生活留下的伤口。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
这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渊,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
可是很少有人告诉你:
楼是怎么盖的,人是怎么爬上去的,他们又是褪了几层皮,才脱掉一身锈。
那些不被命运厚待的姐姐们,就这样,因为一双自私的父母,陷进岁月的洪流。
一生都在书写不幸,偿还父母欠下的债。
03
看看现实生活中,被迫做伏弟魔的姐姐吧。
< class="pgc-img">>一个女孩,半夜坐在台阶上哭。
她看着手机那头传来的信息,先是低头啜泣,随后忍不住了,眼泪决堤,慢慢弯下了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抱头痛哭。
< class="pgc-img">>是什么逼得年轻的女孩半夜不回家,在街头流泪呢?
原来,打工6年,她辛苦攒了二十万。
然而,妈妈为了给弟弟买房,把那些钱都拿走了。
钱没了,可以再赚,可女孩要如何与那些不公释怀呢?
这六年,谁知道她吃了多少苦,流下多少泪,透支多少痛苦,才有了银行卡里那笔血汗钱。
她强忍着痛,把钱转给妈妈的时候很煎熬吧。
想必,亲妈向她伸手要买房钱的时候,她已经帮了那个弟弟无数次。
想必,她也曾数次恨不得撕破脸皮,掷下一句,“求求你们了,能不能放过我…”
但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你是姐姐,义不容辞。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有一句台词:
“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被原谅,也不是所有的伤痛都可以被抚平。”
看到一条留言,实在意太平。
< class="pgc-img">>20出头的女孩,有什么错呢?
广州,一对靠低保生活的父母,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生了二胎。
而他们无力抚养,于是要求刚大学毕业的长女,把这个孩子养大。
她拒绝了。
她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拼命赚钱,靠奖学金和打工的费用,终于磕磕绊绊把大学读完了。
好不容易日子有盼头了,却被父母用亲情的名义再次拖入泥潭,她如何要承受那突如其来的压力?
然而,在她拒绝后,父母一纸诉状,将她告上了法庭。
这起案件,以女孩败诉为终。
女孩余生要单脚走钢索,才能熬过无边无际的愁,我不忍再多写。
< class="pgc-img">>但剖开这些血淋淋的现实,大家应该看到:
中国姐姐,这个身份背后的苦难。
她们的父母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坏人,却将长女推向了无从选择的困境。
她们被命运扼住喉咙,一生困在窒息的空气中,因为长姐的身份,从被迫沦为自愿,扛上养育弟弟的重担,无从选择,无从逃避。
一声姐姐,一世的诅咒。
这是长女的悲剧。
21世纪的女性回归自我了么?
答案令人沉默。
点个赞吧,把自由还给女孩,愿少一点自私的父母,愿每个女孩都能穿上漂亮的裙子,把头抬起,开心地活着。
整根人参泡茶,保温杯里放枸杞,这样的操作出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上。最近,跑中药房又成了青年人社交圈里的养生消费新事物。
其火爆程度,不亚于这两天“酱香拿铁”的风头。抓住夏天的尾巴,年轻的朋友争相来到中药房,和以往抓药不同,更多人是为了购买养生茶饮。现下最火的当属酸梅汤,带着中药香的中药茶饮成了“新宠”。
养生“新招” 上网络热搜:
去中药房抓药,近2000万网友围观
乌梅30g、陈皮8g、薄荷8g、桑椹8g、山楂20g、甘草5g……年轻人有自己的“中式奶茶”。
9月5日,在成都市金牛区交大路174号的一家中药店里,中药师在柜台显眼的位置摆上了一张酸梅汤的方子。
酸梅汤配方
中药师告诉记者,这个方子是近期最畅销的,“常常有人来问能不能抓酸梅汤,一般客人都没有自带方子,我们就做了这样的推荐。”即将入秋,火热的成都还是暑热未尽,全国各地前往中药店体验酸梅汤的网友络绎不绝。
据了解,全国部分省市中医医院已经出现酸梅汤供不应求的情况。在成都,情况也是如此,不少中医馆不仅可以配到酸梅汤,还可以买到现熬现喝的酸梅汤。有的药房没有酸梅汤的现成配方,需要自己提供正规处方,有的则有中药师提供推荐的方子,省去了不少麻烦。
在网上,中药版酸梅汤的视频爆火,“流行花十元去中医配酸梅汤”的话题一度登上短视频平台热搜,近2000万网友围观。酸梅汤在网上火了,很多视频博主纷纷晒出拿着配方走进药房抓药的经历,仅花费低廉的价格,就能收获一份酸梅汤原材料,网友调侃:“打败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药房”“一个月后,中药房:您的茉莉奶绿好了”……
酸梅汤药材
记者探访:
花9.32元开一副,可制作5杯酸梅汤
中医馆买酸梅汤的价格是否真的如此便宜?口感好吗?9月5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市内多家中药房进行了探访。
记者注意到,在金牛区同仁堂金沙药店,一副酸梅汤的方子有3种价位,其中选择普通陈皮的方子一副9.32元,选择三年新会陈皮的方子一副20.84元,七年新会陈皮(特级)的最贵,一副34.44元。中药师告诉记者,越好的陈皮不仅口感更好,药用价值也更高。此外,一些中医馆的酸梅汤还可“私人定制”,药店可根据个人体质调方、减方。作为一道大众饮品,酸梅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青睐,很多人会选择囤购。
记者选择了一副配有普通陈皮的酸梅汤,中药师表示,药房支持现场熬制,不过需要收取3元多的制作费。一般情况下,客人都喜欢自己带回家熬制,通常40分钟左右就可以熬制成功,像记者所购买的一副,按照他们的经验,煎药时再加120g冰糖风味较佳,最终可以熬出5杯。
中药版酸梅汤味道如何?记者把配好的药带回家进行了煎煮。在这个过程中,与传统茶饮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在此刻渐渐显现,那就是一股清新又不显苦涩的中药味。根据中药师的介绍,酸梅汤冷饮热饮皆可,冰镇一下味道更好。
经过熬制,酸梅汤出锅。温的酸梅汤下肚,火热却又清爽,恰到好处的甜味对减肥人士来说非常友好。记者发现,冰镇后的酸梅汤口感确实更佳。
熬制酸梅汤
医生说法:
成都将入秋,这4款茶饮处方也可用于保健
从中医来看,“中药版”酸梅汤是不是养生效果更好?
记者采访到三六三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黄一薇,黄一薇介绍道,中药饮品其实从古有之,远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会在梅子里提取酸味制作饮料。酸梅汤的标准配置是:乌梅、陈皮、山楂三味药,酌情会添加一些薄荷、桑葚、甘草。其中,乌梅味酸,有敛肺涩肠生津的功效;陈皮味辛,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山楂胃酸,有消食健胃降脂的功效。将这些药熬煮在一起,酌情添加冰糖,纯天然无添加剂,可以健脾补气生津解暑,确实非常健康。
为何走红?
中药茶饮是对中药文化的认可
事实上不仅在成都,这股“中药味”十足的新茶饮风正在全国范围内吹起。
杭州、温州、泉州、石家庄、重庆……各地城市的年轻人都坐不住,纷纷前往中药店体验。在社交平台上,决明子、茯苓、桑葚、炒麦芽、陈皮、菊花,都成了茶饮的主角,中国风浓郁的“中药茶饮”更是成为网络博主们的新素材。
“中药茶饮”自有其内在的原因。biotech创新药医学顾问曹博认为,中药茶饮异军突起的趋势,正说明了当今年轻人对健康饮食和中医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传统的茶饮相比,中药茶饮具有独特的草本药物配方,对健康有益。年轻人选择花费较少的费用去中药房配酸梅汤,可能也有尝鲜的目的在其中。
不得不提的是,中药里面有很多药食同源的成份,如乌梅,枸杞,山药等,所以具有保健和食物的功能。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同意以上观点,他补充认为,相对于商业化产品可能的添加剂、食材品质风险,消费者更信任药房的原料安全。同时,比茶饮店有价格优势是形成热潮的原因。这是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消费、注重健康的同时,也更精明,会选择更有性价比的方案。
在经济领域,千门基金总经理宣继游向记者指出一点,其实年轻人对中药茶饮背后中药文化的认可,也说明了现在年轻人对市面上眼花缭乱的茶饮企业营销方式的背离趋势。
正值9月,成都将入秋
除了酸梅汤,中医还有哪些养生茶饮
可用于日常保健?
黄一薇介绍,立秋之后,自然界中阳气渐收、阴气逐长,《黄帝内经》写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个季节的养生要点要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主。目前有4款秋季比较适合的健康饮品,其中包括:
1、玫瑰薄荷茶:
玫瑰花蕾3~6颗,薄荷1g,代茶频服,适用于肝郁不畅,情绪不佳,疲劳乏力者。
2、沙参玉竹茶:
北沙参5~10g,玉竹5~10g,养生壶煮水代茶饮。适用于秋季口干舌燥,咽痒咽痛者。脾胃虚寒、痰湿体质者不宜。
3、菊花枸杞茶:
菊花3~6朵,枸杞子3~5g,代茶频服。适用于眼干眼涩,视疲劳者。脾胃虚寒者不宜。
4、西洋参茶:
西洋参3g,代茶频服。适用于体虚乏力,咽干虚热者。脾胃虚寒者不宜。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茶饮处方,都可以在中医科门诊开具。黄一薇提醒,虽然养生茶适合大部分人日常保健使用,但是体质虚寒或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禁忌较多,建议在中医科门诊医师指导下开具服用。同时,可以针对自己的体质,由医生开具专属于您的“中药奶茶”。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