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常态化,制定节约用餐规范,安排农业生产劳动,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学生食堂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行动方案规定了哪些具体行动?怎样保障行动效果?跟小编一起来看。
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精神,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习惯,引领带动社会文明新风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勤俭节约在教育系统蔚然成风,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2020年秋季学期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结合绿色学校创建,因校制宜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举措,重在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餐饮浪费问题。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具体行动
(一)广泛开展教育宣传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幼儿园习惯养成等教育环节之中,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和中小学语文、历史、生物、化学等课程中深入发掘教育资源,鼓励探索开发地方和校本相关课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标语、挂图、公告栏和网络等媒介,多种形式宣传制止餐饮浪费,让节约教育在学校随处可见,营造浓厚氛围。以开学为契机,把勤俭节约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先进典型的正面宣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浪费行为开展反面警示教育,加大对浪费行为的纠正力度。
(二)大力培育校园文化
1.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全面持续开展食堂“光盘行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的光盘行为,以此为抓手迅速扭转学校餐饮浪费的不良风气。结合实际制定节约用餐规范,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费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引导师生关注和参与学校餐饮节约,推动光盘常态化。
2.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及载体,围绕勤俭节约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日常性活动;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契机开展专题教育,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把勤俭节约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作品,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3.加大社会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支持大学在食堂建立育人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劳动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
(三)提升食堂管理水平
1.加强运行管理。完善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库房储存、物流配送、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链条节约管理,实现食材配比有效动态调整。不断提升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改进烹饪工艺,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严格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浪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设立中央厨房、中央库房,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的高效管理。
2.优化供餐服务。坚持学生食堂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方向,建立科学、绿色的供餐服务体系。营养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和饭菜质量,严格食品卫生安全。根据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饮消费特点,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按量收费制度,方便师生按需购餐。改进菜品口味,通过菜品创新、传统节日食品和风味小吃进校园,建立符合师生多样化口味的餐饮保障体系。各级学生营养办要指导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加强供餐管理,提高供餐质量。
3.强化现场管理。在食堂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师生适量点餐,制止浪费。安排专人加大食堂就餐巡视力度,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中小学、幼儿园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在食物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对有严重浪费行为的人员联合学工、院系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创新管理思路,建立激励机制、问题反映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光盘换水果、浪费随手拍等活动。
(四)创新使用科技手段
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加强食材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建立采购和库存电子台账制度、食材溯源线上跟踪制度,有计划地采购食材,减少食材变质损耗浪费。开发就餐管理服务平台,根据订餐数据进行备餐,实现精准供餐,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加强服务互动,掌握师生菜品满意度,及时调整菜品,减少食物消费浪费。采取技防措施,推进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等形式,实现食堂全流程、无死角监控,对学校食堂泔水产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制止存在的餐饮浪费行为。
(五)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全面排摸掌握学校餐饮浪费情况,深入分析产生原因,抓住关键环节,在绿色学校创建的大框架下,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构建学校餐饮节约立体式、全方位制度体系。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把节约资源的绿色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中。学校要编制餐饮节约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作为师生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工作出色、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宣传,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严肃处理。在食堂价格平抑基金、标准化食堂建设、专项物价补贴、绿色学校创建等政策性措施评价标准中纳入制止餐饮浪费的指标。通过建立落实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推动学校餐饮节约工作长期持续有效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建立领导有力、职责清晰、任务具体、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形成学校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领导、有关专职人员为骨干的工作力量,建立后勤、宣传、学工、教务、群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党员领导干部、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践行勤俭节约。
(二)凝聚行动合力。学校要履行主体责任,食堂履行管理直接责任。发挥各级教育后勤协会的专业优势,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规范指导和先进推广。动员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等组织力量,引导青少年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纠正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减少食物浪费行为。积极与当地妇联、共青团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加强沟通联系,合力推动制止餐饮浪费。
(三)强化工作监督。将教育系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纳入省级政府履职评价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验收,将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勤俭节约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情况作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重要内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特点,积极开展行业监督。
(四)做好评估总结。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年度对学校行动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方法、措施,鼓励各校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广一批示范典型。总结行动中的成熟经验做法,固化提升为制度规定、标准规范,促进形成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长效机制。
源:中国经济网
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等26部门及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6月8日在京举行。图为2020年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国家队总教练李彤。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影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8日讯 (记者朱国旺 郭文培) 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反对食品浪费不再仅仅是倡导和号召,而是已经生效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条文。那么,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以来,餐饮行业节约行动开展的如何呢?6月8日,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京启动。在主场活动中,2020年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国家队总教练李彤分享了他的“节约行动”。
“在餐厅后厨中推动减少浪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李彤表示,从餐厅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讲,减少厨房浪费,在食材采购、后厨加工、科学存储、菜品设计、烹饪出品各个环节把好关,能够有效降低厨房成本,节约食材,提高利润。
在采购方面,李彤建议应做到三个“尽量”——尽量选用厨房周边近距离的食材,这样可以避免过度运输而造成的运输资源浪费;尽可能选用应季食材,正所谓“不时不食”,这样既提高了菜品质量和菜品得率,又避免过度储存造成的浪费;尽量购买大包装产品,减少包装浪费和购买过度包装食品。
同时,食材加工要物尽其用。具体来看,可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国烹饪宝库,通过更丰富的菜单设计,在设计菜品时更加深入地考虑如何“立体”使用食材。例如,对于一条鱼来说,头部如何使用,鱼肉如何烹饪,鱼骨如何吊汤,鱼皮做成装饰的脆片,鱼内脏如何烹饪出品,可以通过更具创意的菜单设计来实现高效的食材利用。
此外,后厨管理“精打细算”也至关重要。“在厨余垃圾管理上想办法,在垃圾箱下面安装了一个电子秤,每天统计厨余垃圾重量,这样就可以监控厨房浪费,并在第二天订货时酌情减少订货数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5%左右的食材浪费。” 李彤进一步解释。
国网9月2日讯(记者 张艳玲)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水利部高度重视,坚决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软约束”与“硬约束”结合起来、共同发力,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有效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
利用“智慧后勤”公众号、党员微信群等网络媒介广泛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立简约适度、文明绿色的餐饮理念,在食堂入口、取餐台等醒目位置摆放“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按需取量、杜绝浪费”宣传标语,教育引导机关干部职工积极践行、人人参与“光盘行动”,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坚持人为提醒与实时监控双管齐下,组建志愿者队伍,在用餐时段佩戴“节约粮食”红袖标,提醒职工“少量多次、按需取餐。在餐盘回收处,张贴“您已进入监控区域,浪费粮食会曝光哦”的提示语,借助监控录像对就餐职工“光盘”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同时指导干部职工进行垃圾分类,培养职工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
强化内部管控,安排专人精准统计每日用餐人数,按需配备采购食材,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减少原材料储存浪费。加强厨师技能培训,优化菜品,创新搭配,提升食材加工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粗加工过程中边角料浪费。调整餐品重量,通过制作半份菜品,增加“小号”馒头、花卷等措施(从每个70克减少到每个25克),满足不同职工就餐需求,切实杜绝吃不下的半个馒头(花卷)被丢弃的现象。
通过一系列措施,水利部干部职工节约意识普遍明显增强,能够积极践行“光盘行动”,机关食堂基本杜绝餐饮浪费现象,节约效果凸显,餐后厨余垃圾量较以往下降20%左右;厨房在制作餐品过程中采取少去根、少去叶、带皮制作等措施(如将圆白菜、块菜心、西兰花根都留下,腌成咸菜或凉拌吃,嫩瓜、嫩茄子类不再削皮,带皮制作),加工过程产生的厨余垃圾较以往下降10%左右。
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机关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单位节约我尽责、个人节约我带头”的良好风尚;做好精准量化,继续在“数字”上做工作,科学、动态确定每日食材采购量和用餐人数,优化供餐方式和服务模式,向精准量化要成本、要创新、要节约;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机关作风建设、节约型机关建设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