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讲两个餐饮人的创业史。只看故事,他们其实和数千万勤勤恳恳的中国餐饮人没什么两样,起早贪黑,锲而不舍,几度归零重来。
再看他们一手创造的餐饮帝国,也许能体会到,他们的成功除了能吃苦,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
◎ 餐饮老板内参 王菁
1
给大姐打下手,给合伙人送鲜花
这小伙的餐饮生涯多亏两个贵人
▼
1995年,一个山东小伙放弃了最后一年大学包分配的政策,毕业第二天就扛起行李来到北京,住进了“北漂标配”地下室。
在四处找活干的过程中,他在一个农贸市场里吃到了让他惊为天人的麻辣烫,顿时觉得是门好生意。他赶紧向摊主大姐表示想拜师学艺,不出意外地立刻被拒绝了。
之后的半个月,他天天到大姐摊位上转悠,抢着帮忙打下手,软磨硬泡许诺大姐,自己会在距她很远的地方摆摊,终于买下了大姐的“独门秘笈”。
于是他成了一个每天在北外门口卖麻辣烫的小贩,日复一日,辛苦奔波,有一次生火的时候直接晕倒在了地上。
很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创业经历,他说:“也许我N年后成了李嘉诚,有人问今天苦不苦?如果认为苦,很多事情就走不下去了。”
< class="pgc-img">>农贸市场大姐算是他事业中的第一位贵人。
命运如同按下了复制键,2003 年,他在成都偶然吃到一家梭边鱼,被美味惊艳的他,立刻向餐馆老板徐伯春请求加盟,又被拒绝。
为了说服徐伯春做自己的技术合伙人,他拿出了比“三顾茅庐”还诚恳的行动,花 6 个月时间,几乎一两周就飞一趟成都。
徐伯春过生日,李剑甚至买花送给他,比追女朋友还下功夫。就这样,徐伯春终被打动,跟他来到北京发展。
山东小伙名叫李剑,他们创立的餐饮品牌就是年销售额曾突破10亿的新辣道。2016年他创立信良记,如今已经是中国餐饮行业的供应链巨头。
< class="pgc-img">>2
变卖家产怀揣50万闯上海
退役运动员的餐饮路比别人更漫长
▼
作为一名运动员,退役后的主流职业就是当教练,前国家女子摔跤队运动员张晓慧也是如此。她却不安于这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一心想做生意,于是选择了餐饮。
她在舟山经营的几家小咖啡馆生意都不错,却因为炒股赔掉了大部分积蓄。随后张晓慧卖掉所有家产,揣着50万元,到上海重新开始。
那是2015年8月,上海的高温还未散去。张晓慧穿着T恤和牛仔裤,只背着一个包,就来到了上海。一个人也不认识,地铁都不会坐,她住在50元一天的青年旅社里寻找机会。
刚到上海的第一年,她开过快餐店,做过外卖。在这个过程中,张晓慧慢慢嗅到商机,这次盯上的也是麻辣烫。
她进行了周密的分析:
? 首先,麻辣烫食品安全性高且容易做到标准化;
? 其次,年轻人更钟爱麻辣烫、火锅类食品;
? 第三,饿了么的数据显示,全国大概有8万家麻辣烫商户,搜索关键词排名也比较靠前,体量和市场前景都不错。
张晓慧意识到,要想超越杨国福和张亮,就一定要走差异化道路,而不是拼规模,她要做一个主打外卖的新式麻辣烫品牌。
她先是对门头、店面进行统一装修,然后把运营环节系统化,监督夫妻店的店主来执行。这些店主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系统没有标准化之前,很难管控。
< class="pgc-img">>初期,张晓慧可能要从早盯到晚,或者花一天的时间去跟他们沟通。但他们也有一个优势——能吃苦。“他们能营业到凌晨2点,平效特别高”。
这就是上海地区规模领先的“新麻辣烫品牌”——觅姐麻辣烫,从开第一家店到现在,一年多时间,觅姐在全国已有600余家门店,遍布18个省份,35个城市,复购率约为67%。
3
除了传道授业解惑
他们还想传递自己的“锦鲤运气”
▼
他们的故事乍一看并没有太特殊的地方,和千千万万白手起家的小微餐饮人一样,一直在不断升级的餐饮竞争当中寻找机会。
在事业的转折点上,他们及时出手牢牢抓住了有利的人、趋势、资源,为品牌日后的发展壮大插上了翅膀。抛开坚韧和勤奋,他们的这份独特运气,说是一个“餐饮锦鲤”也不为过。
作为由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共同成立的公益课堂的小微大学,自成立起就一直努力帮助更多的小商家掌握专业的经营知识和创业秘籍,让大家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轻松。
小微大学在双十二期间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情,邀请包括李剑和张晓慧在内的6位创始人导师与海选出的6位幸运商家一对一、面对面聊天,解决他们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传递他们的这份“锦鲤运气”。
< class="pgc-img">>6位创始人导师也曾在创业之初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听小微餐饮商家聊聊烦恼,谈谈困难,看看生意“天花板”到底在哪里,并且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大家挺过困难时期。
目前,“寻找6大幸运商家”活动已经进入到尾声,精心挑选出的6位幸运商家,也即将踏上旅程。
而本次,我们将送出一个额外名额,幸运的“中奖锦鲤”有机会任选一位蚂蚁小微大学的创始人导师,面对面畅聊,机票酒店全包!
4
勤恳、洞察、永不放弃
在这些餐饮人必备品质之外
也许你还需要一份“锦鲤”的运气
▼
作为由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共同成立的公益课堂的小微大学,自成立起就一直努力帮助更多的小商家掌握专业的经营知识和创业秘籍,让大家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轻松。
蚂蚁小微大学深知每一个生意人的不容易,在2018最后的冲刺阶段,小微大学也参与到“天下码商狂欢节”的加码队伍中来,砸出幸运“小微商家锦鲤”活动,为餐饮人的2019小目标强势助力。
送导师、送设备、送保险、送广告,还要送钱,做生意需要的,小微大学这次统统都送!
大大大大礼包清单抢先看
支付宝搜索网商银行生活号,可以随时查看小微大学最新上线课程。
主办方表示,除了本次活动之外,小微大学还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持续为每一个创业中的小微商家提供帮助。
><>三和张三媳妇开了一家馒头店,只做馒头,生意不错。张三有一个梦想,他想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馒头,为了这一目标,张三和张三媳妇一直在努力着,在馒头的配方上不断创新。
< class="pgc-img">馒头店
>在张三心理,白面馒头太过平淡,没意思,应该加点料才行,但他不知道加什么料比较好。于是,张三找来上过几年学的李四商量,应该在馒头里加点什么料。李四觉得,他自己也不是学习烹饪的,也不知道应该加什么料。但他有一个好办法,应该可以帮到张三。
什么办法呢?张三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李四。
很简单,李四说,我们尝试多做几种口味出来,让大家买回去吃,哪个受大家欢迎,我们就按照哪个配方做。
太棒了!张三听闻这个方法,顿时觉得天空都晴朗了,然后说干就干,开始准备。
于是,张三和李四在馒头里加了一点盐,因为他们觉得,人们经常会馒头配咸菜吃,不如直接把盐加在里面。第一批咸馒头出炉了,开始面向市场销售。
< class="pgc-img">加盐的咸馒头
>一个月过去了,张三发现,有些人觉得咸馒头好吃,有些人觉得咸馒头不好吃,意见并不统一。北边高山村的村民,似乎喜欢吃咸馒头。而南边鱼塘村的村民,似乎就不喜欢吃咸馒头。有一次,有两个老爷子就拎着买回去的咸馒头过来退货,说是馒头馊了,折腾的张三解释了好一阵子。面对这种情况,张三犯了难,究竟这种咸馒头是好还是不好呢?于是他去向李四求救。
谁知,李四听完张三的话,频频点头,若思考状。这就对了!他大喊道。然后给张三说,我早料到有这种情况,所以办法我都想好了。什么办法?张三满脸疑惑到。你看,咱们的咸馒头,有人觉得好吃,有人觉得不好吃,是吧?那你数过吗,多少人觉得好吃,多少人觉得不好吃?
哦,没有数过。张三回答道。那就数啊!兄弟!你得有数据才能做决定哪!李四很肯定的说道。
于是,第二天开始,张三在卖馒头的时候,向每一个顾客询问,您觉得好吃吗?如果说好吃,就在左边的墙上划一笔;如果说不好吃,就在右边的墙上划一笔。一周后,李四来了,看见左右墙上各划的好多道道,欣喜若狂,赶忙数了起来。最终统计结果,左边墙上有53个道道,右边墙上有42个道道。李四叫来张三,拍着肩膀说,兄弟,一目了然吧,还是喜欢吃的多!
< class="pgc-img">算数
>咦?张三媳妇在一边说,不对不对。张三你忘了,上次有个小姑娘,你问她喜欢吃吗?她说她第一次买,回去吃了才知道,可她后来再也没来过,这个怎么算呢?
呃,李四看看张三媳妇,没来过是吧,呃,呃,那就算了,别管她了!
噢,对了,李四拿出一张纸,还记得上次我一次性买走的300个馒头吗?我让王五、赵六和周七去隔壁村替你卖去了,这样我们拿到的数据才更加的全面准确!你看,王五在高山村卖的,66个说喜欢吃,18个说不喜欢吃。赵六在鱼塘村卖的,24个说喜欢吃,68个说不喜欢吃。周七在东湖村卖的,35个喜欢吃,48个不喜欢吃。
听到这个结果,张三边算边说,在咱们这和高山村,喜欢吃的人多;在鱼塘村和东湖村,不喜欢吃的人多。这个该听谁的呢?
这个嘛!李四说,呃,呃,没事,至少不能说咸馒头一定好,也不能说一定不好,是吧,只能说没有定论。
张三瞄了李四一眼,真想抽他。
< class="pgc-img">数据结果矛盾
>哎呀!咱们可以这样!李四大喊道,恍然大悟地说,咱们把这些数据都加起来,不就是更全面准确的结果吗?边说边加,最后得到,嗯,178个说喜欢吃,176个说不喜欢吃。
看了这个结果,张三说,就多2个人,这不相当于还是没区别吧。心理更想抽他了。
李四看了一会结果,又算了一遍,也有些犯难了。突然,他一拍脑袋,兄弟!西原村还没去卖呢!再给我100个咸馒头……
咚咚咚!正在这时,隔壁姜奶奶来了,很早她就发现馒头味变了,这几天张三又在墙上划着什么,放心不下的就过来问问。孩子,你们这是忙啥呢?这不,张三把这件事的原原本本给姜奶奶说了一遍。姜奶奶听完哈哈大笑,然后说道,傻孩子,馒头就是馒头,不是咸菜和调料,它应该就是不咸不甜的才好啊!这样的话,才能让最多的人接受,并且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搭配菜品呀!为啥要做咸馒头,还要问人家好不好吃,哎呀呀,笑死我了!我跟你说,你的咸馒头,是不是高山村的爱吃,鱼塘村的不爱吃吧?对呀对呀,张三和李四看看数据,发现确实在高山村和鱼塘村,爱吃与不爱吃的人数才有很大差异。您怎么知道?张三和李四看着姜奶奶,满脸期待。
傻孩子们,你看那太阳东升西落,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北咸南酸东甜西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需要数据证明的。多看看书吧!
这是一个关于饮食的故事吗?是的,但又好像不是。让我们给他们赋予一些新的含义:
- 馒头:治病
- 加了盐的咸馒头:开发一种新的治病的药
- 不知道咸馒头是否好吃:不知道这个药是不是有效或优效
- 让大家买回去试吃:随机对照试验
- 划道道记录喜欢吃和不喜欢吃的人:记录试验数据
- 53比42: 本地人的临床试验结果
- 小姑娘买了咸馒头再没回来:有些病例脱落了
- 高山村66比18:高山村人群的临床试验结果
- 鱼塘村24比68:鱼塘村人群的临床试验结果
- 东湖村35比48:东湖村人群的临床试验结果
- 本地和高山村喜欢吃的人多,鱼塘村和东湖村不喜欢吃的人多:不同地区人群的临床试验给出了不同的结论
- 现有数据不支持说咸馒头好,也不支持说咸馒头不好:一句废话
- 加在一起178比176:整合多个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的结果
- 张三看到数据很困惑:试验数据矛盾带来的困惑
- 西原村再来100个咸馒头:还想要继续做临床试验
- 姜奶奶的话:不忘初心,请循其本
所以,临床试验和数据结果具有显著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特点,数据整合分析与个体化治疗方向背道而驰,陷于数据而忽视问题本身,是低智行为。所以,尽量不要让数据主导你的健康和生命。
【小金药师说药事】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天是大年初三,同时也是西方的情人节。相信此刻,很多餐厅应该坐着不少庆祝节日的人们。在此,红餐网有些话想和大家说……
< class="pgc-img">>当大部分人都在庆祝“双节”的热闹时,有这么一群人,依然坚守着岗位,忙上忙下,用心为每一位来庆祝节日的顾客,奉上最诚挚的服务。
这群特别的人,有的是服务员,有的是厨师,有的是店长,有的是经理……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餐饮人。
对于万千奋战在一线的餐饮人而言,春节的阖家团圆、走亲访友,情人节的甜蜜相约、成双成对,都是遥不可及的。
不是不渴望团圆,也不是不懂浪漫,只是因为选择了干餐饮,就注定得面对这些缺憾。而他们,已经习惯了。
恰逢佳节旺季,餐厅承载了大波庆祝的人们,希望大家遇到这些忙碌的餐饮人时,能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
一句“新年快乐”,也许就会让他们增添满满的幸福感,不信?来看看这些餐饮人背后的故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020年,万千餐饮人都“熬”过了艰难的一年。
年初的疫情,让大部分餐饮人经历了近半年的失业状态。
为了生存,
有人摆起了地摊,有人做起了微商,有人跑起了滴滴,
艰难行进中,有人放弃了,有人坚守着。
此刻仍在餐厅忙碌的,就是坚守下来的这批人,
他们坚守在岗位上,
为大家提供美味的菜品、暖心的服务,
只是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选择。
所以,如果你到餐厅吃饭,
多给一个赞,
少一些挑剔或抱怨,
一个善意的微笑,
满意的点头,都将是最好的支持。
在此,红餐网也向每一位在春节期间坚守的餐饮人致敬!
衷心说一句:你们辛苦了!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