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进入专题↑
这是今天(3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
头版刊发了一篇文章
↓↓↓
盘点的大多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发这篇文章?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以下是报道原文:
近期,阿联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及杰贝阿里自贸区高管考察团来到海南实地考察,寻求合作机会。
阿联酋资料图,来源网络
迪拜环球港务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公司,杰贝阿里自贸区是迪拜乃至中东最成功的自贸区之一,对阿联酋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20%。他们为什么来到海南?
事情还要从1个多月前说起。经中央批准,应阿联酋经济部、新加坡贸工部、香港特区政府邀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于2月17日至26日率团访问了阿联酋、新加坡,并赴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资料图,来源网络
新加坡资料图,来源网络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出访。
看地点,迪拜、新加坡、香港,都是当今世界最知名最成功的自由贸易港,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
看时间,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使命将近一周年,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蹄疾步稳、开局良好。
看目的,通过对世界主要自由贸易港开展深入调研,海南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努力为研究提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制度体系贡献更多“海南智慧”和“海南方案”。
正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海南探索建设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将海南与三地业界人士的热切目光汇聚在了一起。
什么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如何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如何吸引全世界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在学习、借鉴、交流、谋划中,海南追寻的答案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坚定。
世界瞩目:国际社会对海南空前看好、充满信心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跨越太平洋与印度洋,从海岛到沙漠,从港口到园区,刘赐贵一行参加43场政府会晤、调研座谈、经贸交流、侨务联谊等活动,在密集互动中大力宣介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难得机遇和广阔前景,在真诚沟通中深入分析学习国际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在务实洽谈中不断推进与三地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与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的交流中,大家的话题是从“亚特兰蒂斯”开始的。这家著名酒店品牌目前全世界仅3家,其中第二家开在迪拜,第三家开在海南三亚,都代表着当地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目的地影响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同一个酒店品牌,联系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端,也昭示着海南与三地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
访问团所到之处,东道主倒履相迎。刘赐贵在三地分别会见了阿联酋经济部长曼苏里、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三地政商界人士进行深入交流。
2月26日中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在香港礼宾府会晤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省外办供图)
无论与海南颇多交集的陈振声、林郑月娥,还是从未到访过海南的曼苏里,都熟稔地指出,“海南在中国乃至世界版图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关注海南,是因为关注中国;关注中国,不能不关注海南。
曼苏里专程从首都阿布扎比赶到迪拜,会见刘赐贵一行。他表示,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博鳌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领导人的气魄与担当;之后又宣布在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非常及时而且重要,彰显了中国推进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与信心。
志相合,情相近。一个坚定贯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锚定自由贸易港目标的海南,受到了三地政府、企业的一致欢迎,迅速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开通空中直航、建立交往机制、交流专业人才、落实合作项目……这才有了迪拜企业高管的迅速回访考察。新加坡盛裕集团、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等企业的考察也将接踵而至。
据省委外事办负责人透露,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在了解海南有关情况后,也表达了适当时候到访海南的意愿。
“不仅自贸区,我们欢迎和海南开展所有领域的合作。”正如曼苏里等三地政要所指出的,在全球贸易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刻,海南加入自由贸易港的行列,必将为自由贸易港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打开新的窗口。
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的轮廓跃然眼前
陈振声在会见时说,海南有十分巨大的潜能和很大的发展空间,前景非常广阔,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的政策,重点发力,就会有效带动整体发展。
这个重点是什么?大家的共识是以开放为先。
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走遍三地的园区、机场、港口、重点企业、金融机构……在深入调研中,海南对这个建设自由贸易港必须达到的“硬指标”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理解。
街头随处可见的外国人,折射着三地对人员、货物、资金实行高度开放、高度自由的政策,促进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刘赐贵指出,回顾三地的发展历程,无不是在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充分吸引利用国际资本资源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开放使人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谁也不能违背的时代潮流。海南必须在招商引才中更加注重引进外资,更加注重引进国际人才,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
国际人才、资本和物流的聚集,也是科学的规划管控、成熟的法律体系、优良的营商环境、一流的公共服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刘赐贵专门指示访问团成员组成3个专题小组,对三地的规划和土地制度、金融开放与监管、自贸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有关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考察成果。
进一步探究,三地早在多年前就注意找准战略定位,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根本支撑。
让访问团印象深刻的迪拜,有世界上最高的大楼、最豪华的酒店,拥有世界最庞大空客380机队的航空公司……他们没有陷入石油“资源的诅咒”,而是通过大力发展旅游、航空、地产、金融服务等产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石油产业从30年前占迪拜地区生产总值的50%下降到目前仅占1%左右。
尽管三地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但“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应有轮廓已跃然眼前。
学习这些经验,海南更有信心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高度开放实现赢得跨越发展、担当国家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刘赐贵说,这也更加深刻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决策英明。
中国特色:把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正确方向
迪拜、新加坡、香港,都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创造了各自的经济奇迹。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既要充分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又不能全盘照搬。海南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自由贸易港建设得更好,创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标杆?
这是访问团始终在深思的问题。
建设自由贸易港,每一步都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在考察香港机场时,刘赐贵与机场管理局负责人探讨,在目前平均每天约6个航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香港与海南的航班,打造琼港“空中快线”。他分析说,海南岛四面环海,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空中、海上互联互通至关重要,必须加快落实加密海南直达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打造4小时、8小时飞行经济圈。
双方的观念不谋而合。“香港和海南优势互补,我们要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服务好国家战略。”林郑月娥在会见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决策在海南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重大国家战略,这不只是海南自身的事情,海南发展好了,有利于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越是深入调查研究,越是广泛交流比较,访问团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理解就越是清晰笃定。
——走过海岛,我们看到:海南全岛面积是迪拜的8.6倍、香港的32倍、新加坡的49倍,同样是独立的地理单元,海南有更丰富的资源、更广阔的空间建设自由贸易港,同时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规划建设,把占80%土地、60%的人口的农村地区也好好发展起来,就能更好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
——走过沙漠,我们看到:海南的良好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有条件更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
——走过两大洋,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倡议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真情响应,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更有助于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让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新机遇、共创新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必然是开放程度更高、安全监管更严、公平正义彰显的自由贸易港。
刘赐贵指出,这一切的蓝图擘画和信心来源,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指导。我们一定能分阶段、分步骤探索建立好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一定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好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实践,一往无前。
(原标题:携手自由贸易港 走向最开放形态——刘赐贵率团访问阿联酋、新加坡并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侧记)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彭青林 董三仁
小编:狸狸
<>亚美食三亚有哪些特色美食?三亚是海南最美丽的旅游胜地,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同时也是中国最浪漫休闲之都,去三亚旅游,除了感受其美丽、休闲之外,一定还得品尝下当地的特色美食,但三亚都有哪些美食呢?
1.第一个市场的海鲜
第一市场的海鲜 是最优惠的了,去到消费也很简单。你可以先去找家心意的加工店,然后让店家领着你们去购买。店家会为你介绍各种海鲜及怎么个吃法好,甚至购买时还会帮你杀杀价。你只要按照心中的选择抉择就好。
还有就是在第一市场有很多做海鲜加工揽客生意的人,大多是女士。你也可以跟着她们去到她们店里,由她们为你们指导购买然后加工。加工费的话几乎是一样的,你看着消费就可以了。
推荐地点:第一市场
2.抱罗粉
抱罗粉,海南著名地方风味小吃,以大米粉条配靓汤及多种佐料调制而成。粉身洁白柔软爽滑,汤热味鲜,佐料奇香耐咀嚼,不膻不腻,鲜香略带酸辣,诱人食欲,一定要汤粉哦,那才是正宗抱罗粉。在三亚的大街小巷的小吃摊儿和餐厅都能吃到抱罗粉。河西路的一家正宗抱罗粉的味道很值得推荐。
推荐地点:小正抱罗粉(原正宗抱罗粉)
3.清补凉
清补凉是风靡热带海南岛的特色冰爽甜品。主要是以红豆(绿豆)、薏米、花生、空心粉、椰肉、红枣、西瓜粒、菠萝粒、凉粉、椰奶等多种配料炮制而成的冰爽解渴饮品。
吃起来香甜冰爽,而且薏米、红枣都是对女性很好的食材,女生们来到三亚一定要尝尝美味又健康的清补凉。清凉补的摊位遍及三亚大街小巷,四季皆有。价格便宜,一般每碗3-5元,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要求店家在配料上选多选少。
推荐地点:老海南阿椰伯椰奶清补凉(商品街店)
4.水果炒冰
水果炒冰是夏夜消暑颇受欢迎的一种爽口甜品。用鲜果榨汁,混合炼乳,再冷凝盘上迅速翻炒,成冰,再加入各种当季水果制成各种风味的炒冰。炒冰的关键在于水果,清香甜润,皆为天成。
炒出来的冰,质地细滑,入口即化,较之冷冻机制出的冷饮,另有一番美味。第一市场等热闹的综合市场都有炒冰的摊位,去这些市场逛街的同时别忘了来一碗水果炒冰,香浓的滋味一定让你回味无穷。
推荐地点:海南到处都有的小吃
5.椰子饭
椰子饭又名椰子船,在海南的文昌等地,食用此种以椰子肉为底的船形小食品是宴请贵宾和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椰子饭做法独特,是由海南优质糯米、天然椰肉和椰汁一同蒸熟而成,是海南传统农家小吃,现在多把它做为主食的一种。
你能在很多饭馆,或者第一市场等综合市场里找到椰子饭的身影,到时候别忘了来一份尝尝,在这个椰影婆娑的城市,品尝地道的椰子饭,别有一番风味。
推荐地点:第一市场等综合市场
6.文昌鸡
文昌鸡,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因产地在文昌市而得名,是通过精良选种,精心配方喂养的特产家养鸡。经高超烹饪和配好佐料后,色油亮,味醇香,骨软肉嫩,吃起来滑而不腻,香而不俗,食而不厌,香美可口,受中外人士喜爱,三亚各酒店均可享受该美味。
推荐地点:第一市场等综合市场
7.和乐蟹
和乐蟹以甲壳坚硬、肉肥膏多著称,烹调方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烤,各具特色,尤以“清蒸”为佳,既保持原味之鲜,又兼原形之美。
除了在各大餐馆能吃到这道菜,也可以在第一市场、春园海鲜广场、友谊路下岗职工海鲜广场等海鲜市场吃到它,买几只新鲜的和乐蟹,在加工店清蒸一下,那白嫩的蟹肉和肥美的蟹膏会让你欲罢不能。
推荐地点:第一市场
8.东山羊
东山羊因产于海南万宁市东山岭而得名。东山羊毛色乌黑、肉肥汤浓、鲜而不膻、口感好、皮滑肉精。东山羊食法多样,烧、炖、煮各具特色。
推荐地点:拾味馆(海景花园店)
9.加积鸭
加积鸭又称“番鸭”,红冠黄蹼,羽毛黑白相间,因琼海市加积地区饲养方法独特,出笼的“番鸭”脯大、皮薄、骨软、肉嫩,入口肥而不腻,世人特赐“加积鸭”美称,以区别其它地区饲养的“番鸭”。加积鸭有3种食法,可做成白切鸭、板鸭、烧鸭,味道俱佳。三亚各酒店及街边餐馆均可吃到。
推荐地点:拾味馆(海景花园店)
10.黎族竹筒饭
黎族竹筒饭中分别有:盐巴香饭、黑豆香饭和野味香饭等三种,最值得推荐的是野味香饭,其中黄琼肉香饭最好吃。竹筒饭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有客自远方来时才做的,所以值得专门去尝一尝。
推荐地点:各大餐厅小吃街都有,在海南很常见
>叫张小平,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人。婆婆姓赵,今年六十五岁,是个典型的顽固派。
说起婆婆,我真是头疼不已。
婆婆从小家境并不富裕,但勤劳朴实,经济上一直都能自给自足。然而,老人退休后,养老问题闹得家里不得安宁。
可是,婆婆却一口回绝了。
她说:“儿子,你是我亲生的,我知道你工资并不高,没能力养活我。况且,你还有自己的家庭,照顾我会增加你的负担。
”听到这番话,我心里五味杂陈,无奈之下只好望洋兴叹。
然而,儿子和媳妇可不这么想。杨丽说:“婆婆,您是我们家人,自然要照顾好您。
”杨丽的孝顺打动了婆婆的心。她犹豫了一下,终于答应了我们。
婆婆搬来后,我们为她布置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每天都会为她做好可口的饭菜。
有一天,婆婆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丽子啊,我想和你借点钱。”
“婆婆,您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们说,我们会尽力帮助的。”杨丽说得满怀关爱。
“我想借你六千块,每个月给我贴补点生活费,这样我就不会给你们添麻烦了。
听到这话,杨丽微笑着摇了摇头:“婆婆,您放心吧,您是家里的长辈,我们一定会尽力照顾好您。
婆婆不依不饶,坚持说:“我不过是要你们来贴补一点生活费,对你们来说应该不算什么啊。
我不禁插话道:“妈,你要知道,我们一家四口也只是靠着我的工资过日子,根本不可能每个月贴上六千块。
婆婆听后神情一黯,眼神有些落寞。她低声说道:“前几天,我碰到了一个朋友,她儿媳家每个月给她一万块钱,还经常买各种好吃的给她吃。
杨丽轻拍着婆婆的手,温柔地说:“婆婆,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我们给您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也会尽力照顾到你的需求。
说完这句话,婆婆起身离开了房间,回到了自己的房子。儿子和媳妇面面相觑,心生愧疚。
事后,我们多次劝说婆婆回来,但她一直没有答应。每次儿子打电话给她时,她总是说自己身体还算好,不需要我们操心。
夜深人静之时,我无法入睡。那天婆婆的眼神一直挥之不去,我深感家人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
专家首先建议我们从心态上做出改变,要理解和尊重婆婆的感受。他说:“在老人眼中,养儿防老是一种常态。
但在现实中,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现实压力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听完专家的话,我和杨丽产生了新的思路。为了解决婆婆的困扰,我们决定将精力转移到婆婆的娱乐和社交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婆婆对摄影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买了一台相机,经常带着婆婆出门给她拍照。
然而,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开始好转的时候,一个意外的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困扰。
一天,婆婆不慎摔倒受伤,被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我们,婆婆需要动手术治疗,并需要家属的陪同。
我立刻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杨丽,我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婆婆的治疗需要全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但现实情况却只能允许一个人陪护。
我看着婆婆躺在病床上,心里五味杂陈。婆婆费尽心思要理解我们的实际困难,而我们却无法在这个时刻给予她最需要的陪伴和关怀。
在我犹豫的时候,杨丽突然说道:“我们该让婆婆知道,我们不是故意疏忽她,而是因为无奈的现实压力。
于是,我决定和婆婆坦诚相待,告诉她实际情况。当我把困扰我们的矛盾和难处统统告诉她时,婆婆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明悟。
医生的治疗让婆婆逐渐康复起来。尽管过程并不轻松,但家庭的亲情在这次矛盾和困扰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
为了改变婆婆的不满和孤独感,我和杨丽决定采取新的方式照顾她。我们每个周末都带儿子去看望婆婆,给她做些好吃的,陪她聊天。
婆婆的脸上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然而,就在一次我和儿子去看望婆婆的周末,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当我推开婆婆家的门时,却发现婆婆躺在地上,满身是血。
送婆婆去医院的路上,她一直昏迷不醒。在医院里,医生告诉我们,婆婆摔伤了头部,需要立即手术。
经过紧急手术后,婆婆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她的身体却变得虚弱起来。
家里充满了照料婆婆的关爱和体贴。我不禁被媳妇的坚强和孝顺所感动。
然而,在婆婆康复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婆婆变得情绪多变,容易发火。她对着杨丽大喊大叫,责怪她没能及时救她。
但婆婆情绪仍然无法平静下来。
从此以后,婆婆和杨丽的关系越发紧张。婆婆总是对杨丽唠叨个没完,无论是饭菜做得不好,还是家务做得不到位,都成了她责备的对象。
然而,婆婆并没有停止她的责备和抱怨。她总是提起曾经的那次意外,说杨丽是故意不救她的,甚至还开始怀疑杨丽对她的关心和照顾的真实动机。
我们决定找婆婆的老朋友陪伴她,希望能改善她的孤单。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联系上了一个名叫王丽华的老朋友,她对婆婆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
王丽华为了能够陪伴婆婆,特地从外地赶回来。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也很有耐心和婆婆相处。
我们看到婆婆的生活开始慢慢有了改变,她表情也明显地变得开心起来。
然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只是表面的美好。有一天,我回家的时候,听到厨房里传来了婆婆和王丽华的争吵声。
“你这个人真是太过分了!你拿我当赚钱的工具吗?”婆婆愤怒地吼着。
“老赵,你说的什么话?我一直都在照顾你,没想到你居然对我这样说!”王丽华的声音带着委屈。
我赶紧跑过去,看到婆婆满脸愤怒地指着王丽华,王丽华则泪流满面。我冲过去拦住婆婆:“妈,你怎么能这样对待王姐呢?她一直都是真心对待您的。
我的心一下子凉了下来。我本以为婆婆和王丽华会相处得很好,却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矛盾。
也许,她真的不需要我们照顾。
我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无奈。我们想尽力去照顾婆婆,但却没能真正了解她的内心需求。
我们不能勉强地让她接受我们的帮助。
婆婆依然固执地离开了我们的家,回到了自己的房子。我们无法说服她再次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深深地感叹,亲情纠纷和家庭矛盾是那么的复杂而无解。
我和杨丽决定换一种方式来照顾婆婆,我们每周定期去婆婆家探望她,陪她聊天、帮她做家务。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每次去看望婆婆时,她总是抱怨邻居的孩子不孝顺,总不回家看望她。
我看着婆婆抱怨的样子,心里很难受。这时,我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婆婆,既然你觉得寂寞,为什么不考虑和邻居的老人一起住呢?这样你们就可以互相照顾,还能互相陪伴。
婆婆听到我的建议,沉默了片刻后,抬起头微笑着说:“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我可以和邻居的老人多交流,互相给对方带来些许温暖。
于是,我带着婆婆去找了邻居的老人,经过一番交谈,她们欣然同意了我们的提议。
每次我去看望婆婆,她总是笑容满面,跟我夸邻居的孩子有多孝顺、善良。她说,从搬来这里开始,她感受到了一份家的温暖。
我感到心安了许多,因为我知道婆婆现在过得开心。她不再抱怨孩子不孝顺,而是享受着与邻居老人相互陪伴、关心和体贴的日子。
家庭之间的纠葛和矛盾,总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沟通、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意愿,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便能化解困扰。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以爱和理解为基础,共同面对家庭中的挑战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