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鑫)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修订后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该规范内容涉及餐饮服务场所、食品处理、清洁操作、餐用具保洁以及外卖配送等餐饮服务各个环节的标准和基本规范,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对于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订餐及外卖服务,此次《规范》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范,其中要求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网上公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信息、食品经营许可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网上公示菜品名称和主要原料名称。
对于外卖行业,《规范》要求送餐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外卖箱(包)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的容器、包装材料盛放食品;配送高危易腐食品应冷藏配送,并与热食类食品分开存放;宜在食品盛放容器或者包装上,标注食品加工制作时间和食用时限,并提醒消费者收到后尽快食用;宜对食品盛放容器或者包装进行封签;使用一次性容器、餐饮具的,应选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材料制成的容器、餐饮具,宜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容器、餐饮具。
此外,《规范》明确指出,烧熟后2小时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的,其食用时限为烧熟后4小时。
而对于此前饱受争议的现榨果蔬汁,《规范》也予以了明确:现榨果蔬汁是指以新鲜水果、蔬菜为原料,经压榨、粉碎等方法现场加工制作的供消费者直接饮用的果蔬汁饮品,不包括采用浓浆、浓缩汁、果蔬粉调配而成的饮料。
《规范》鼓励和支持餐饮服务提供者采用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提出,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明示餐食的主要原料信息、餐食的数量或重量,开展“减油、减盐、减糖”行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的餐食,降低一次性餐饮具的使用量,提示消费者开展光盘行动、减少浪费。
从喜茶子品牌喜小茶上线后,瓶装系列产品层出不穷。7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喜小茶推出瓶装汽水饮品。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产品的售卖渠道除了喜茶自身渠道外,还将在全家便利店、盒马鲜生等便利店、超市渠道出售。在业内人士看来,加码零售业务的喜茶,这次渠道布局剑指拓展品牌流量。也有观点认为,一般产品进商超很难赚钱,喜茶此举或许是铺路融资上市。
喜茶+便利店
继喜小茶推出瓶装果汁产品后,喜茶这次“盯”上了汽水。北京商报记者从喜茶小程序上看到,两款不同口味的汽水产品已经在小程序上线,从文字介绍来看,该款汽水加入了喜茶经典茶饮元素,并且“零卡”的特点也很贴合年轻消费群体,目前北京线上多家门店已经显示售罄。
从价格上来看,与喜小茶品牌自身定位相符,价格相对较低,每瓶5.5元。同时,在喜茶小程序“喜茶百货”一栏中,也推出了整箱购买限时9折的优惠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瓶装汽水产品的售卖渠道与以往不同,除了喜茶线下门店、线上小程序、旗舰店外,还将在其他外部渠道售卖。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该瓶装汽水饮品将在喜茶北京、上海、广东线下门店和线上天猫、小程序、京东渠道出售。除此之外,还将在盒马、华南地区的7-11便利店以及华东地区全家便利店外部渠道出售。其中,北京地区盒马门店将在8月上线该款汽水产品。
实际上,自喜茶推出子品牌喜小茶以后,陆续推出不少饮品系列单品。喜小茶饮料为喜茶旗下子品牌,其定位为“提供合适、刚好的产品,在合格的标准上尽可能实惠”。就在上个月,喜小茶推出了首款瓶装NFC果汁新品,这也是喜茶第一款瓶装饮料,售价为每瓶19元。
喜茶这次将自己的产品开始布局外部渠道,接下来关于其他产品在渠道的布局以及零售方面的规划,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喜茶,喜茶相关负责人表示,子品牌喜小茶的产品定位更希望找到“合格”与“便利”的平衡点,由此也推出一系列“以一瓶随身携带的喜茶”为定位的瓶装产品。对于之后其他产品是否也将在外部渠道上线,目前没有更多细节可以透露。
加码零售
从之前喜茶推出零售消费品到开天猫旗舰店,就可以看出喜茶开始探索零售场景,而此次再拓展零售渠道,将喜茶自己的产品铺入便利店、超市等场景,也是喜茶下定决心进一步加码零售业务的信号。
对于喜茶接下来在零售方面的规划,喜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更多具体细节可以透露。不过此前子品牌喜小茶推出时,喜茶方面表示,喜茶做零售,希望借此持续提升品牌力、扩充消费场景以及进行内容输出。
实际上,今年以来疫情的出现,引发了不少餐饮企业在消费场景布局上新的思考,而随着茶饮进入高竞争阶段,不少茶饮品牌开始在渠道、场景、产品等方面进行新的布局。明星奶茶品牌谢谢茶谢谢包在前不久推出了袋装版的即饮奶茶,其中售卖渠道除了门店还有微店、淘宝店等。另外,北京商报记者从奈雪の茶了解到,奈雪の茶接下来会重新进行资源配置,线上和新零售等多元消费场景是下一阶段发展的方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喜茶的布局来看,喜茶除了自控渠道进行品类拓展外,逐步开始在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多场景以及多消费人群方面进行战略布局,建立起品牌本身的多渠道模式。渠道的拓展对于喜茶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整个产品的界面率以及品牌调性,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
商超难赚钱
一般而言,产品进商超很难赚到钱,有观点认为喜茶此举或许是在铺路融资上市。
喜茶拓展渠道可以带来新流量、新订单以及新的影响力,不过单从产品来说,进入便利店、超市等场景也意味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朱丹蓬看来,喜茶在不断进行多品牌、多品类布局,同时有资本的加持,不难看出,喜茶要借力快速地进行扩张。从整个技术壁垒、品牌壁垒和规模壁垒的角度去看,整个新中式茶饮的技术壁垒已经不存在,现在就需要利用品牌壁垒和规模壁垒。“在品牌壁垒方面,喜茶自身存在优势,最终还是要利用品牌的壁垒去达到规模壁垒,这个才是最终的目的。”
朱丹蓬进一步表示,在拓宽零售渠道的同时,要注意其产品的差异化。对于便利店、超市这类场景来说,喜茶的产品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在外部渠道形成优势,关键需要凸显差异化竞争能力。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喜茶开始在便利店、商超渠道进行布局,或许在为上市做准备。餐饮行业连锁顾问王冬明表示,“一般产品进商超很难赚到钱,因为商超对食品安全、物流、供应链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投入成本高、渠道打通费用高,而这两种情况都不是餐饮企业能够承担的。而做这类布局的企业其中有一种可能是为了融资上市,以喜茶此前的布局和动作来看,这种可能性较大”。
来源:北京商报
一个西瓜可以榨汁20扎。”
这是一则曾在人大会上,来自广东的人大代表,道出的又一餐饮业潜规则。
< class="pgc-img">>记者暗访调查发现,广州也存在鲜榨果汁实为勾兑的情况,一杯果汁成本1元不到,工商部门表示,这涉嫌欺骗消费者。不过,目前并没有果汁“鲜榨”的标准。
果浆中不含任何水果成分
< class="pgc-img">>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一杯约300毫升的鲜榨橙汁,要用3只橙。
在餐饮业工作了一年、曾经开过酒吧的小琳告诉记者,现在所谓的果汁有3种,一是直接用果浆调配,“一般餐厅吃饭送果汁,都是那种勾兑的。”
第二种是“橙子加一些果浆勾兑,大概30%是橙汁,70%是勾兑,再加一些橙肉。”
而第三种情况就是,直接用水果榨汁,这个大多数是星级酒店的做法。
这些果浆有的很便宜,比如某个牌子的“鲜果果浆”,凤梨、芒果、柳橙、香芋、哈密瓜各种口味都有,两公斤的售价只需要32元。
“那些果浆成分一般都是砂糖、香精、食用胶、诱惑红、柠檬黄、酸味剂等,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橙、苹果等成分,只是味道调和而已。用这种果浆兑出来的果汁成本不超过1元,接近1元都算有良心的了。”
果汁“鲜榨”并无国家标准
< class="pgc-img">>中大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蒋卓勤说,“鲜榨橙汁确有一部分是橙汁,还有一部分是人为添加水、香精、酸味剂,色素。玉米汁里则掺入淀粉和糊精。”
蒋卓勤表示,滥用添加剂的“果汁”调出来的味道,甚至比纯果汁还好喝,但没营养还有害。
据了解,目前并没有针对鲜榨果汁的国家标准。
在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抽检中,对果汁一般侧重于菌落总数、重金属含量等卫生指标,对是否“鲜榨”并没有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