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条让人口水直流的消息!
11月15日在成都
“传承匠心 共享味来”
首届成都国际川菜厨师节开幕仪式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餐饮同仁、
多位国宝级川菜大师、
川菜名店掌门人和大厨等会聚一堂
现场超级壮观、色香味俱全!
如果美食届有“维密秀”,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吧
↓↓
整整20桌的“天府盛宴”
全部出自成都名店名厨、星级酒店名厨
以及成渝、成德眉资名店名厨之手
他们纷纷拿出了
自家各色畅销菜品、特色菜品的展示…
但是更更更更更更吸睛的是
大会上重磅发布了
“成都50道经典川菜”
其中包含
1860-1980年代传统经典川菜35款
1978-2018年代川菜经典15款
来瞅一瞅,你吃过哪些?
(前方高清美图,请接好口水)
1860-1980年代
传统经典川菜35款
回锅肉
▼
鸡豆花
▼
坛子肉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甜烧白
▼
图据《风味人间》
咸烧白
▼
粉蒸肉
▼
樟茶鸭
▼
截图据《大师的菜》
红烧肉
▼
干烧鱼
▼
麻婆豆腐
▼
宫保鸡丁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鱼香肉丝
▼
水煮牛肉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锅巴肉片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豆瓣鲜鱼
▼
肝腰合炒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开水白菜
▼
王勤/摄影
雪花鸡淖
▼
刘蕊/摄影
神仙鸭子
▼
图据大师的菜
家常海参
▼
口袋豆腐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芙蓉鸡片
▼
图据迟阿娟
八宝锅蒸
▼
图据大师的菜
夫妻肺片
▼
王勤/摄影
怪味鸡片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糖醋排骨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东坡肘子
▼
蒜泥白肉
▼
何彬/摄影
生烧什锦
▼
图据火筵家常
干煸牛肉丝
▼
糖醋脆皮鱼
▼
红烧牛头方
▼
鱼香八块鸡
▼
姜汁热窝鸡
▼
图据大师的菜
竹荪肝膏汤
▼
图据大师的菜
1978-2018年代
川菜经典15款
水煮鱼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毛血旺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香辣蟹
▼
开门红
▼
酸菜鱼
▼
干煸鸡
▼
图据美食天下
酸汤肥牛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麻辣烤鱼
▼
鳝段粉丝
▼
鱼香虾排
▼
图据四川烹饪杂志
泡椒墨鱼仔
▼
图据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土豆烧甲鱼
▼
图据田三七
圆笼糯米香
▼
麻辣小龙虾
▼
青椒酱爆鸭舌
▼
图据吃八方
此外
这次大会还发布了
“2020年川菜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
同时还发布了一份
“巴适川菜安逸四川”美食地图
大家可按图索骥去打卡
作为第十七届成都国际美食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届成都国际川菜厨师节
围绕以“全球化视野打造国际美食之都,
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目标
促进成都餐饮产业稳步发展
呈现蜀都味、国际范~
你心中最有代表性的川菜或小吃是啥?
留言摆一摆
综合:封面新闻、成都日报、成都范儿
部分图据红星新闻摄影部
落差7000米,成都凭什么与“蜀山之王”同框?
绝美!成都这4个冷门彩林秘境,藏不住了(攻略)
连续11年全国第二!看病都去华西?不尽然!
绝版!90年代,成都20条街(组图)
惊艳!锦江公园音乐广场2.0版,终于开园了(组图)
成都这个馆太好!看!了!(视频)
想吃!
< class="pgc-img">>老字号”是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是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家“老字号”都有一本艰苦奋斗的发家史,以其特色独树一帜,经久弥香。老字号的产品和服务中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记载着民族传统和城市文化。可以说老字号是城市发展的人文见证,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悠久历史的“活文物”。和人一样,城市是有记忆的,失去记忆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空城。无论时空如何流转,每一个老字号都承载着不能忘却的记忆。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贵阳也有着自己引以为豪的老字号,尽管岁月逝去,这些老字号仍见证着筑城的历史变迁。
贵阳历史上的“老字号”最早可追溯到清代中晚期,但人们记忆中的“老字号”大多数出现于民国年间,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联,主要有食品、中医药、酿造、织造、裁缝、出行及手工业等方方面面。它们是贵阳城一道独特的风景,散布在城区街巷的各个角落。经历的是时间和空间,体验的是不变的质量和传承,以及几代人口口相传对往事绵长的回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如手工织布、丝线坊、染坊、绣坊、马车店、花轿行、皮草行、典当行等旧时一些行业的“老字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流传至今的主要是餐饮业,由餐馆、小吃、糕点、调味品等构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尘封的历史,去聆听餐饮“老字号”渐行渐远的故事。
餐馆酒楼民国年间,由于人口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南来北往顾客的需要,贵阳餐饮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在餐馆布局、菜系特色及烹饪技术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川菜馆
贵阳的川菜馆有成都大饭店、成都味、飞花村、又一村、一枝春、豆花村、万花村、杏花村等,都是名噪一时的正宗川菜馆,经营比较灵活,既包酒席,又提供随堂小炒和外卖,还卖泡菜和豆花饭,贵贱不拘,有平民化倾向,故多以村”为名。川味名菜有豆瓣鱼、坛子肉、棒棒鸡怪味鸡丝、麻辣鸡块、双上鸭掌、生爆盐煮、甜烧白、咸烧白等等,还有麻辣火锅、菊花什锦火锅、大杂绘、小杂绘……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人都喜欢吃,生意火爆顾客盈门。
杏花村:抗战前设在贵阳大十字老贵州戏院(即现在贵阳老百货大楼东面)的背后,厨师戴天禄手艺高超、处事严谨。杏花村之所以红火主要还是技艺精湛,选料认真,做工精细,连招待都有讲究。
飞花村:开设在靠近旧称金井街(今竹筒街)的空地。遵义人杨炳臣与曾道安、曾庆祥、周绍武等人合股开办。此“村”大小不拘,包酒席,也卖茶,泡素菜,卖客饭。店面虽不大,但每天来群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很多,一边等候电影开场,一边喝茶,极为方便,生意也还不错。后因这片空地建造新房,周绍武另去王家巷顶盘经营成都味饭店,飞花村也就停业了。
豆花村:设在今喷水池虹祥大厦位置。开初是素豆花带小吃,隔壁是一家豆腐店,货源就在灶门口,取之便当。刘荣清办事谨慎,最初是小买小卖,主要顾客是拉人力车的,素菜很讲究又很实惠,进而吸引了许多顾客,生意很好。刘荣请亲手带的徒弟不少,有杨荣清、蒋绍先、侯银成等多人,王绍林是他的么徒弟,艺高出众,原以小炒为主,逐渐升格,发展到能成批地承包酒席了。王绍林的特长花样多,炒出来的菜色香味美,既经看,又经吃。豆花村成都风味的凉菜很出名,来料精选,刀工讲究,一菜多做,花样翻新。白菜、葛笋、红萝卜、老瓜、白果、香肠等不但能做花,而且摆设层次分明,布局美观,称之为“大花彩箱”。小杂绘也很讲究,肚子、冬菇蛋卷、鸡、红萝卜等,加入鸡汤,味鲜无比。民国贵州省主席杨森和他的老丈人喜欢在此设宴,平刚、张剑飞、张慕良昆仲等都是此“村”常客万花村:设在原来世杰花园(今延安中路)附近。那时飞花村已关闭,由当时在飞花村搞采购的汪银洲组阁,戴天禄师傅掌灶,原来在飞花村的几名厨师,差不多都来了,所以特色不变,风味犹存。
这四“村”的经营特点就是:“优质服务,以艺起家”。一桌酒席,一般的是四盘八大菜。四盘:不外乎冷盘、果盘、白果和油酥点心;八大菜则包括:鸡、鸭、鱼、海味等,有时还带上四碗小菜:火腿、蛋卷、虾米、冬菇。每年天气转寒以后,为适应季节需要,又有菊花、生片、什锦、三鲜各类火锅应市。他们对选菜、配料都极认真。搞杂菜的人,有菜杂、水杂之分。水杂是指选配鸡、鸭、海味等。对海参、鱼翅的加工也与众不同:海参务求除尽岩烁,还要用鸡汤煮过,不得相制溢造。菜杂则包括蔬菜和水果,如八宝酸梨,配上苹果或鲜桃等,要把果核挖空,配置佐料入内,每道工序,一丝不苟,费尽工夫力求干净卫生,以极度负责的精神,赢得顾客的欢心
野菜馆
比较有名的黔菜馆有:醉阳春、云荣春长春楼、汉云楼、正味战、勇力饭店、四季春、杏花楼、苏肠旺等。黔菜源于安顺菜看,但又有创新,兼采众长,风味独特,味香辣而不同于川菜的麻辣,烹饪方法有蒸、煮、烧、炸、炒和凉拌,特色菜有宫保鸡丁、酱汁鸭、清蒸甲鱼、一品海参、辣子鸡、八宝饭、破酥包子、眉毛酥、刷把头等。宴席分为几等,最高的为燕窝席和鱼翅席,其次为海参席,一般为蹄筋席,通常是四冷盘、四热盘、八窝碗、四座菜,外加点心,上菜次序不能错乱,不像现在全盘托出。黔菜名厨罗积荣,江西吉安人,祖辈于清道光年间来筑,本人自幼学习烹饪,1907年在龙井巷口开饭店,由于饭菜经济实惠,美味可口,赢得顾客的好评,3年经营,积蓄颇丰。在朋友王学渊资助下,在今富水北路独资经营“积荣楼”菜馆,既承包酒席,也随堂炒菜,不到一年成为贵阳有名的菜馆。
熊云轩、熊云臣两兄弟拜姨父罗积荣为师,在罗积荣的教导和熏陶下,经过四五年艰苦锻炼,兄弟俩的烹调技艺已炉火纯青,能独当一面,所烧羊燕、烧山尾、宫保鸡、八宝鱼、糟鱼、槽蛋、清蒸脚鱼、金钱肉、一品海参、破酥包子、眉毛酥等菜品,无一不精。解放后熊云轩、熊云臣两兄弟先后投入贵阳饭店建设,参加“勇力学工饭店”“太慈桥饭店”“河滨饭店”“朝阳饭店”等单位的创建设计筹划工作并受聘于服务学校任教师,教授黔菜烹调技巧。1960年,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到贵阳,就是他们兄弟主厨,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和好评。
< class="pgc-img">>粤味餐厅
抗战时期时贵阳兴起的粤味餐厅有大三元、冠生园、五羊、金龙、百乐门、南园、东园、桃园等九家,大都集中在城中心大十字附近。大三元位于中山东路,于1944年11月开张营业,有三栋房屋,前、中两栋二层楼,后栋三层楼,四个大厅可摆设餐桌百余张,还有五个小包间和一个礼堂。粤菜以山珍海味和鸡鸭为主,烹调海参、鱼翅、燕窝、鱼肚、蛇之类菜肴,还有广式腊味香肠、腊肉、腊鸭、卤味、油鸡、白切鸡、烧鸡、叉烧、乳猪,又制作广式糕点和面包,不但可以吃饭,还可以喝茶,适应广大有着吃早茶、晚茶习惯的食客,是当时贵阳最大的餐馆。生意兴隆,经常客满。后又经用广为招律的办法,吸引了不少的车主、机工人员、货主、采购人员到大三元来饮茶、吃饭,洽谈业务,生意蒸蒸日上。
烹饪师、点心师、面包师、糖果师等,大部分曾在广州南园酒家、鹰园酒家、衡阳南园酒家、吕生园、贵阳五羊、金龙酒家等著名餐馆担任师傅多年,技艺水平较高,能精制各式粤菜上百种和上中下三等多种庭席。菜式任客选择,无不制作精良,色香味俱佳。在粤式点心上,经常供应的也有近80种,每星期轮换应市,称为星期美点。所制作的各种西点、面包,亦为当时驻跑马场的美军认可。中式糕点如大小蛋糕等,花色美观,味道可口。尤其中秋月饼,选料正宗,每个月饼均印有大三元字号,顾客争购,供不应求。
除以上几种菜系外,江浙味餐厅以大江苏、小上海著名,大江苏在中华南路,老板张子文是无锡人,经营的信条是“要让客人吃得饱,更要让客人吃得好”,除供应各种正宗的江浙菜以外,还卖江苏辊比、无锡包子、大排面、三鲜面、红肉面、阳春面,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北方味主要是面食,有天津饭馆、北方馅饼店、天津狗不理、北方饺子馆等,街上卖馒头、包子、油条、大烧饼的多是“北方人。回族在贵阳开设许多“清真馆”,著名的有金钰鑫餐馆、孙玉顺餐馆,以善做牛肉锅贴、炖牛肉、牛肉面、卤牛肉著称“两湖”主要是湘菜和汉席,但最受欢迎的是湖南面、湖南辊蚀、武汉豆皮、糖麻圆等小吃特色小吃贵阳的传统小吃有肠旺面、雷家豆腐圆子、恋爱豆腐果、南京街碗耳糕、炒米糖开水、糕靶稀饭、油炸滋杞、锅和滋和、甜酒和、豆腐脑、米团和、凉甜糕、丝娃娃等等,不仅贵阳人喜爱,外来人也跟着吃起来。
肠旺面贵阳特有,以在面条中加猪肠和血旺得名,红油微辣且香,油而不腻,还加脆哨、软哨、绿豆芽,吃起来别有风味。清末民初苏德胜将肠旺面做了重大改进:猪大肠和猪血保留,脆哨不再用猪头肉,另加“泡哨”(小块豆腐干和20余种佐料),而改进的重心则放在了红油身上,最后选用了鸡蛋面,脆而不生,不粘口,口感极佳。雷家豆腐圆子源于清末,世代传承,在精制的豆腐中加上香料、食盐葱花做成圆子,掌握火候,使之“香酥可口”,百年不衰,是贵阳的“老字号”。宋氏五代人经营甜品,以卖糕和稀饭出名,后来又卖炒米糖开水和八宝饭,开店于南京街,店名为玉盛甜品店。碗耳糕、米团爬、沧靶、凉甜糕、吴家油炸汤圆、镜泉斋的荷叶粒爬、毕节汤圆、热滋爬、锅祀糊祀、油炸爬(豆沙窝),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恋爱豆腐果这种烤豆腐非常可口,成为流行的美味小食。邓氏皮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剥开蛋壳,蛋品晶莹剔透,“松花”清晰可见,再洒上蒜蓉、葱花、辣椒、酱油等配料,味道十分可口。屈源凉面始创于1912年,以筋道的冷面条、浓郁的芝麻酱、辣得够劲的调料出名。
糕点、调味品 1935年以前较大的糕点制作商只有“源盛和”一家。1937年后陆续出现“广寒宫”“冠生园”和“大乐园”等。地处喷水池附近的“广寒宫”除生产糖果外,还制作冷饮,设有供顾客坐堂消费的雅座,因此成为贵阳别具一格的点心店。1944年东方食品公司从长沙迁来,生产湘式糕点和广式糕点,自产麻雪枣、酥糖、小花片、烘糕、蛋卷、蛋薄脆、奶油麦麸饼干、麦片、代乳粉及小儿健脾膏等,产品一出笼,生意便十分红火,顾客盈门,不到两月已有相当盈利。在东方公司开业之后,继有大乐园、沙利文、泰康、万里香等。贵阳原有黔式糕点店如源盛和、广寒宫(分杨记、杜记两家)、东南、稻花香等,均继续经营,且较前均有发展。品种有麻雪枣、酥糖、小花片、烘糕、奶油麦麸饼干、麦片、代乳粉、小儿健脾糕等。广寒宫、义信昌等生产黔式糕点,如鸡蛋糕、沙琪玛、鲜鹅蛋、核片糕、灯草糕、黔式月饼等;大三元、冠生园等生产西式糕点,比如饼干、面包、广式月饼等贵阳最早生产酱油的是“永馨斋”,开办于1899年,地点在贵阳北门桥外薛家井旁,以“稠、鲜、富含营养”为特色。“味苑园”酱园始建于1935年,创办人孙绥之先后在大十字、河西路和苏家桥设店,所产“卫生酱油”“口蘑酱油”“虾子酱油”最受市民欢迎,还生产麸醋、甜面酱、豆腐乳和各种酱菜。上海酱园、老同兴酱园、天生酱园、老大通酱园、蜀味酱园等纷纷兴起,各有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餐饮业“老字号”
解放后创建的老字号的餐饮名店主要有贵阳饭店、东新餐厅、河滨饭店、满城香卤菜馆、便宜坊、大江苏、大众饭店、老不管、四季村、大十字饭店、延安饭店等,各店都有许多名厨师和特色烹饪。
属于小吃类的饮食,既有沿街叫卖的摊点,也有固定的店铺。店铺如狮子桥肠旺面、牛肉粉、狗不理包子铺、北方馅饼店、武汉豆皮店、学忠面店、毕节汤圆及大大小小的甜酒、汤园、粒爬、碗耳糕、粉面店等230多家。贵阳风味小吃花样繁多,1950年代贵阳民谣:“豆腐圆子肠旺面,荷叶粒粗糕爬店,一品大包刷把头(烧卖),踏操辊蚀太师伴,吴家汤圆金羊尾,附油莲米银汤见”,体现了贵阳传统小吃的主要特色。
1978年前糕点制作主要是贵阳糕点厂、贵阳凯福糖果厂、贵阳东方糕点厂等几家国营和集体企业。改革开放后贵阳蛋糕、面包、糕点等加工厂和门店数达上千家。
进入2000年,随着我省申报“中华老字号工作的继续开展,许多新的贵阳“老字号”,正迅速产生、发展、壮大,它们将为贵阳创造新的文化,成为城市的经典“名片”。2014年1月9日由贵阳市商务局、贵阳晚报共同主办的“寻找贵阳餐饮老字号暨美食促销活动”经过市民报名、投票,雅园酒楼、贵州龙海洋皇宫、龙门渔港酒楼、赤水情酒楼、老凯里酸汤鱼、仟纳酒楼、富南小吃店、個家食府、黄南武辣子鸡、荟萃餐厅静艳特色毛肚火锅、贵溪饭店、刘老四百鸡宴酒楼、四合院菜馆、望筑楼休闲食府、王马儿辣子鸡、雅温玉食酒楼、冰城雪缘、门庭院、香满园家常菜馆、雨田辣子鸡、金顶山夏家清水烫、万家狗肉忘不了农家包谷饭庄、仙美饭店等25家餐馆和天维地酱鸭店、师赐福肠旺面、唐万全烤肉、蒋家肠旺面馆、彭记牛肉粉、老王妈妈排骨系列粉面店、铁桥肉饼王、龙胡子卤汤馆、金必轩小吃店屈源凉面、黄大琴春卷店等11家小吃店荣获“贵阳餐饮老字号”称号。
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全国餐饮收入5405亿元,同比增长30%;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252亿元,同比增长37.7%。2023年全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
2023年,我国餐饮业整体增速明显,实现历史性突破,进入5万亿元的发展新阶段。 进入2024年,餐饮人该如何乘势而上,抓住新机遇?
1月19日,来自全国的500余位餐饮界从业精英齐聚成都,共话2024年餐饮行业的新变局和新趋势。
随着餐饮连锁企业的风口即将到来,会上,杨记誉诚集团&朱光玉战略共创会暨新玉诚集团正式启幕。集团未来将围绕品牌发展,新零售电商,餐创三大板块,整合双方企业的优势,达成品类互补,资源互补,人才互补,从而打造一个更加优秀的餐饮平台。此次合作,同时也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内需,回馈社会,带来更丰富多元的餐饮业态。
杨记誉诚集团董事长杨勇表示,10余年餐饮创业历程,杨记誉诚的版图已由地域类品牌逐步进化到全国级品牌。并依赖于杨记自我革新能力,解决了中餐中两个相对壁垒的难题:一是产品标准与食品工艺问题,16年杨记就已开启针对标准化模型的研发测试,并于19年完成供应链匹配研发;经历几年实战,产品标准化复制对杨记来说,就是想要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二是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杨记的技术团队是用传统技术传承加现代化的培训系统相结合,为正统川菜门派的传承型团队,这也是为何杨记的技术人员数量庞大,技术稳定的底层归因。谈到杨记誉诚集团的战略规划,杨勇认为集团将继续看多中餐赛道,保持对市场的前瞻性与学习能力;而将集团打造成为具备生态系统循环能力餐饮平台的阶段性节点,新玉诚的成立就是这个大目标的启动动作。
朱光玉联合创始人李杨介绍道,2024年是朱光玉全新海外版本的启航年。“既然火锅可以全球远航,那为什么不加上中餐?杨记誉诚集团对于中餐的积淀,叠加朱光玉对于火锅的理解,才是真正的强强联合,才能誉满全国甚至全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