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现在一些奶茶店忽然开始提供一种很细的吸管,称其为“三品管”。
据商家的说法,这种吸管能让消费者品味到茶香,随便在网上一看,有不少关于“三品管”的讨论,有的说,这么小的吸管,喝起来真的很费力。而有人则说,用“三品管”喝的饮料的味道,似乎和用普通吸管真的不一样。
其实在几年前,喝饮料的吸管就已经发生过一次很大的变化,2020年年初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定,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因此有一段时间,奶茶店纷纷换上了纸吸管。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用户们对纸吸管的吐槽,纸吸管不仅容易被泡烂,还容易带入奇怪的“纸味”,还不能咬吸管!后来,商家又换上了可降解塑料吸管,比如常见的PLA、PBS吸管。而有些商家则直接选择不提供吸管,让用户直接对着杯盖的开口饮用。
不过,一杯饮料的味道也许真的和不同的吸管有关。
味觉嗅觉温度等 都会影响对食物的感知
我们对于味道的体验并不仅仅只是味蕾感受这么简单。比如,当你捏着鼻子吃饭的时候,会觉得食物变味了,这是因为鼻后嗅觉,也就是气味可以从嘴巴里通过鼻后通路传递到大脑。
同时,温度也会影响我们对味道的感知。这是因为我们味蕾中的一种离子通道对温度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让我们觉得融化的冰淇淋会更甜,热的火腿会更加鲜美等。
当我们品尝食物时候,关于味觉和嗅觉等信息整合到大脑中,才有了丰富的味道。因此,当我们喝饮料的时候,吸入口中的香气和味蕾感知到的味觉合成了更加明确和复杂的味道。
2015年的一项研究就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当你气喘吁吁地把食物往嘴里塞的时候,其实是干扰了正常的气流模式,一些“香气”(挥发性有机物)就难以在你的鼻后嗅觉发挥作用,可能就会觉得饭也会变不好吃。因此,想要吃一顿好吃的饭,获得美食带给你的感官体验,最好慢慢吃,呼吸均匀。
有一项调查发现,一些中学的午餐时间非常紧迫,导致孩子们中午只有15分钟的就餐时间,结果就导致他们扔掉的食物更多,健康习惯更差。
使用吸管时 饮料会在味蕾上停留更久
这些因素造成了吸管对于饮料口味的影响。当我们对瓶口喝下一大口饮料的时候,往往空气不会流通,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能难以到达鼻后嗅觉。而使用吸管时,我们一口能喝下去的饮料相对较少,饮料会在你的味蕾上停留更久,也会释放出更多挥发性有机物。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口腔还会对饮料产生加热的作用,进一步改变口味。
在咖啡“杯测”(评测咖啡的质地、风味、酸度和甜味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咖啡专家会“咻”地吸吮一口咖啡。其中一个目的是让咖啡尽可能到达口腔中的各处味觉感受器,另一个目的则是让咖啡中进入更多空气,通过鼻后嗅觉来感受风味。
相比于普通的粗吸管,“三品管”更细,能吸上来的饮料量更少,吸入的空气更多,“香气”可能更容易被感受到,如果不怕麻烦的话,也许真的能细品出不同的味道。
不过这种细吸管还有双口的,一般会在买热咖啡的时候附赠,叫做热饮吸管,它能让饮料的流速更慢,防止喉咙和口腔烫伤。有项调查就发现,一些人倾向于用细吸管喝咖啡,因为和粗吸管相比,更能体验到风味、烘焙等味道。不过有些人也觉得,这种吸管吸得太慢,还不如直接当搅拌棒。
不同的吸管影响我们喝饮料的心情
另外,不同的吸管还会影响我们喝饮料的心情,容易烂的纸吸管真的很不方便,有些人因为难用甚至放弃喝奶茶。
有一项调查则让参与者使用不同材料的吸管喝冰的红茶,包括塑料、纸、不锈钢、硅胶和铜制吸管。结果发现,人们纷纷觉得不同材料的吸管带来的风味、口感和酸度都不太相同,对冰的红茶而言,一些女性消费者会觉得用不锈钢和铜的吸管喝更美味。
研究者提到,像是勺子、叉子和吸管这类消费配件,会从手感、口感上影响心情,继而也影响食物的感官和接受度。另一项研究还发现,买饮料的杯子中(铝罐、玻璃杯、塑料杯和玻璃瓶),人们对于铝罐装饮料的口味期望和支付意愿最低。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市面上有这么多可选的吸管,但就算是可降解塑料,也不是扔在土里就能很快降解的,它的回收和降解如今面临着难以分类、缺乏处理设备等问题,目前仍然属于一种难处理的塑料垃圾。
想要真的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减少使用它们才是最可行的,比如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自带杯和(玻璃、金属、硅胶)吸管,更省钱,使用寿命也更长,也许才是问题的最优解。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在很多品牌企业已经意识到抖音巨大的营销价值,小米、蒙牛、格力、海底捞、可口可乐、王老吉、海尔等超过26.1%的中国500强品牌,都开始入驻抖音。
抖音不缺粉丝微信适合成交
说起抖音营销,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们刷到的抖音,是被推送出来的。再看他主页内容,绝对不少于10条,这说明了什么?
事实上,抖音根本不缺粉丝,只要你能够持续更新,用心做内容,相信涨粉并不是一件难事。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抖音运营的关键。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抖音的90%内容,只有观赏价值,根本无法变现。
一个做搞笑视频的,平均点赞数10万+ , 一看橱窗商品居然是卖书、卖水壶的一间杂货铺?第一,看起来就像是杂货铺,没法给人足够的信任。第二,你在搞笑吗?我要买这本书为什么不去当当网买?我买水壶为什么不去拼多多?为什么不去找专门的淘宝商家买?
所以,抖音可以拥有百万粉丝,要想达到很高的变现率也是非常难的,而微信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商务交易平台。有粉丝并不难,难的是掌握变现的方法和步骤。接下来,我就要向你揭晓,最实用的抖音变现步骤。这可能是开启你金矿的关键一步!
第一步:抖音创意
三个人走在一起,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人群中的焦点?这就是你必须与众不同的地方。
抖音也一样,每天有千万个视频,而火的那个往往最有创意。抖音内能做好内容的大咖很多,好的创意永远不缺。
“缺的是为创意找到转化的的理由”, 也就是说“好的创意需要财富的出路”!我们总结了3个高频、并且被市场验证过有效的,抖音创意内容制作公式以供借鉴:
公式一:“测评”或“辨假”+“真品促销”
现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真真假假实在太多。以女生为例, 一款防晒霜都可以弄出上百条的测评视频。
现在的商品千百万种,压根不知道该选择哪种。一个防晒霜,也有几千个品种,一个口红有几百个色号,到底哪一个好用呢 ?我该选择哪种?
人们在买一个产品的时候,第一个相信的,绝对不是商家说这个产品有多好,而是选择相信使用过这个产品的人的评价是如何。
所以,抖音上制作的“测评"或"辩假”+真品促销,是一组变现率超高的创意内容组合。
适用行业:化妆品、球鞋等,百试不爽!
来看一些实际的案例:
1.球鞋开箱测评案例,直接把新鞋拿出来,在你面前立刻试穿。平均点赞率10万+ ,他的橱窗产品卖的也是鞋子,并且都是促销价。
2.某美妆博主,专门在抖音上拍摄种草测评护肤品,消除许多迷茫女性在选择护肤品的犹豫,在一个个测评中,粉丝们的购物车分分钟被塞满。
公式二:超强代入感的试食+评论
同一碟菜,同一个水果,都有一百种不同的感受评价,皆可成为内容!例如众多广州的美食博主,拍出形象的试食视频,和试食感受,令读者感同身受!
变现出路:各种餐厅的广告、私厨、水果特产、商品橱窗!
公式三:专家身份+真人出境+专业知识输出
在引流方面,除了在抖音的内容简介、以及内容本身上下功夫,我们还可以通过在个人主页上直接放微信号的方法实现引流(安全起见:新号建议先做好内容工作,等粉丝涨到一定量级再做引流动作)。
变现出路:知识付费、培训、咨询!
第二步:抖音涨粉
关于涨粉,以下是你必须要知道的:
1.坚持发垂直作品
运营抖音账号,保证持续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内容选题上要保证足够垂直(每期做一个内容) ,一方面有利于塑造个人IP,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被机器识别打上统一标签更有利于吸弓|精准粉丝。
在具体的内容创作上,注意要保证足够连贯、专业,最重要的是能粉丝提供价值,只有这样,他们才更愿意持续关注相应号主。
2.权重和互动有关
内容发布后,如果引导适当,我们常常能收到用户的评论和反馈,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每条都要回复。
用户在收到回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回来再次打开我们的视频,一来二去我们的播放量随之上升,进而增加账号的权重与推荐量。
3. DOU+投放测试
粉丝做到700-1000的账号,建议可以尝试投放DOU+ ,单条视频投放预算一般控制在300左右:投2-3次DOU+,每次100元。
4.外部助推
在头条系平台上由于机器推荐的原因,初期的助推是十分重要的。
发布视频后,可以将视频链接推送到粉丝团购群(也有一些抖音运营交流群 ),发红包鼓励群友第一时间给视频点赞并转发到朋友圈助推。
5.热搜话题与争议话题自然涨粉
热搜/争议话题:
除了运用一些主动涨粉的”小心机”, 还有一种常用并且有效的自然涨粉方法——蹭热点。
具体的应用方法,即日常注意把握留意抖音的新规或流量活动,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在自己的内容标题除添加相应的#热点话题,切记选择话题的时候,要注意与内容的相关性。
第三步:抖音引流到微信
1.常规引流
在抖音上最常规的引流方法,就是在抖音主页的“简介" 上放置微信号, 最好是一串数字,这样即便不用任何符号暗示,粉丝都能知道是微信号,主动加过来。
2.有偿服务引流
除了常规的留二维码,还可以尝试在主页上标注"提供辨真服务+微信号”,引流效果极佳。
3.赠送测试品引流
另外送福利、送试用装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引流方法,可以通过在视频评论区留言,赠送对应视频的试用装产品,吸引粉丝加你参与活动。
第四步:设计裂变
将粉丝引流到个人微信号之后,就可以相应在微信这边做一些动作,经过我们团队的亲测验证——微信社群是一个十分值得尝试的裂变渠道及方法:
1.粉丝团购群
通过识别关键词,将抖音引|过来的粉丝,汇总到一个群,在群内做促单动作:发拼团优惠,对应设计裂变话术,促使粉丝们以客带客,实现裂变。
2.集赞打折
在裂变环节的设计中,可以弓导粉丝把活动的裂变海报转发至朋友圈,通过集赞,获得打折的优惠,让粉丝更愿意转发。
3.分享+赠品
除了打折优惠,我们甚至还可以直接免费送,通过引导粉丝转发链接,新用户完成注册后,我们对应赠送产品。
第五步:关于成交
分享两个重要的公式,分别为“信任" 以及“成交”的组成:
微信朋友圈早期铺垫(至少两周) +背景图+头像=信任
简单问候+句话文案(重申价值+促销激素) +下单步骤=成交
具体的成交模式,分别有:
1.产品带货
抓住用户的购买理由,正常做内容、提供内容价值。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我们发现,频繁搞"送赠品”的活动,吸粉到微信的效果是十分有效的。很多粉丝不管你是不是大牌,只要送东西都会加过来(成本预算充足情况下可尝试)。
从抖音把流量导到微信后,要想更快速地实现成交,最有效的方法,是让老用户去“说服”新用户。
具体做法是:
建群拉粉丝-->(尤其是询价用户)进群-->用红包鼓励老用户在群内发布产品体验。
要知道,让用户去影响用户,远比商家自说自话进行销售的方法,效果要好上至少一百倍。
2.广告
除了卖货变现,还可以卖广告一在抖音 上留下联系方式,有需求的广告主一般都会自己搜再找上门。
其中会有部分是淘宝商家,一般会要求挂橱窗或者天猫店产品链接;其中挂橱窗的效果因人而异,这里不做主推;视频直接链接到天猫店的,有销量有评价相对容易出单,效果相比更为显著。
在筛选广告主的过程中,要注意参照以下3个标准:1.以天猫店为主,淘宝店尽量不接。2.看店铺综合评分、 销量、评价是否达标。3.佣金比例,一般是广告主样品寄到后,共同决定是否操作。
3.培训或咨询+产业合作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咨询的服务实现变现,对应的,还可以找一些相关产业进行合作,达成异业联盟。
在寻求合作方面,可以尝试与正规取名机构合作分润,对接给母婴平台分佣,后期再用母婴产品继续转化。相应地,母婴平台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一个上游,两者互为”鱼塘”。
类似的还有提供商业咨询的服务:
常规的路径一般是:
回复评论→私聊留言→引流微信→价值提供
后面仅需加上“购买主张”和"咨询流程”即可开始成交环节! ! !
知识付费、培训、咨询、项目落地合作等形成一产业式的打法,或许!一个15s短视频就是一个引爆点! ! !
第六步:复购&转介绍
实现成交后的下一个目标是引导复购,而复购的本质,是不断地提供高价值,建立信任。
下面分享锁客加复购的常用方法:
1.搭建合理的会员体系 ;如:京东plus。2.年卡、年度套票等,如:美发美容行业的次卡。3.积分卡优惠券:如:奶茶店积分卡满5杯送1杯、瑞幸的优惠券。
这需要前期一定量的信任积累,这里提一个“信任温度计”理论一信任越高 ,成交价格越高!
后续做出的新一代产品,继续满足客户的追加需求。从而实现复购,让用户再次光顾购买。
在抖音上实现引流、到微信上进行成交,是目前市场上相对成熟的一抖音变现路径。
更多运营知识请点击关注!!
李宝臣 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文化冲撞中的制度惯性》《礼不远人》等,发表《礼法社会的政治秩序》等论文六十余篇。
< class="pgc-img">>《礼记》“礼运篇”讲:“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陶冶人格培养规矩当从最基本的生物本能开始,礼在食中,尊长爱幼,中庸谦和,构建一大套食文化规矩。
清廷负责宴会与饮食的衙门
清朝负责朝廷宴会与内廷日常饮食的衙门,主要有四个:礼部精膳司、光禄寺、御膳房与掌关防管理内管领事务处。在此根据《清会典》《国朝宫史》《宫史续编》等典籍,分别简要介绍各衙门职能。
礼部下辖四司,其中精膳司负责筵飨事务。凡朝廷法定宴会,提前上呈宴图拟定程序,获皇帝批准后,行文相关衙署准备。
光禄寺下辖大官、珍馐、良醖、掌醢四署。负责筹办宴会事务。
御茶膳房负责皇帝一家人日常饮食与内廷筵宴,隶属内务府。初分茶房与膳房,乾隆十三年合并为御茶膳房。御膳房分两处:一在景运门外,称外御膳房,分担部分朝廷宴飨事务,以及供应宫内值班官员的膳食;一在养心殿南面,称内御膳房,只服务皇帝一人。御茶房在乾清门内东庑。乾隆三十六年(1771)设御茶膳档案房,掌本房题本奏章、文书档案等事宜。
掌关防管理内管领事务处,简称掌关防处,负责内廷的物资供应,管理饽饽房、菜库、酒醋房、官三仓、恩丰仓等。饽饽房雍正二年设,亦分内外,内房专供皇上;外房供妃嫔、皇子与朝廷宴会所需。饽饽即糕点,乃是宫廷日常饮食、宴会与祭祀上供必须之品,消费旺盛。
朝廷例宴的分级
朝廷例宴按性质、等级而供应宴品不同。分为:满席六等,汉席三等,上席、中席。这种分类,查阅光绪《清会典》卷七十三“光禄寺”开列的清单可知:
一等满席:用面一百二十斤。定额玉露霜方酥夹馅各四盘、白蜜印子鸡蛋印子各一盘、黄白子松饼各二盘、合图例大饽饽六盘(合图例系满语什锦之义)、小饽饽二碗、红白馓枝三盘、干果十二盘、鲜果六盘、甎盐一碟。陈设高一尺五寸。
二等满席:用面一百斤。定额玉露霜二盘、绿印子鸡蛋印子各一盘、方酥翻馅饼各四盘、白蜜印子黄白子松饼各二盘。饽饽以下与一等席同。陈设高一尺四寸。
三等满席:用面与二等席同。定额方酥以下与一等席同。无黄白子松饼,别有四色印子四盘、福禄马四碗、鸳鸯瓜子四盘。陈设高一尺三寸。
四等满席:用面六十斤。定额方酥以下俱与三等席同。陈设高一尺二寸。
五等满席:用面四十斤。定额方酥以下俱与四等席同。陈设高一尺一寸。
六等满席:用面二十斤。无方酥夹馅四色印子、鸡蛋印子,余与五等席同。陈设高一尺。
据《清会典事例》记载:乾隆年间,一至六等满席分别用银为八两、七两二钱三分四厘、五两四钱四分、四两四钱三分、三两三钱三分、二两二钱六分;到了嘉庆年间普增至十两、八两、六两、四两、二两八钱等等。
一等汉席:肉馔鹅鱼鸡鸭猪肉等二十三碗、果食八碗、蒸食三碗、蔬食四碗。道光《光禄寺则例》卷四十“造办汉席”详细记录了宴品构成。有兴趣可以一查。
二等汉席:肉馔二十碗,不用鹅。果食以下与一等席同。
三等汉席:肉馔十五碗,不用鹅鸭。果食以下与二等席同。
上席:高桌陈设实一座,用面二斤八两,宝花一攒,肉馔九碗,果食五盘,蒸食七盘,蔬菜四碟。
中席:高桌陈设宝一座,用面二斤,绢花三朵,肉馔以下与上席高桌同。
从史料来看,满席只有各式饽饽与干鲜果品。制度规定,三等满席以上皆用于祭祀供品,四等以下才在宴会中使用。譬如,帝后过世灵前随筵用一等,皇贵妃用二等,嫔妃用三等,贵人、公主用四等,常在、答应奠筵用五等。
筵宴场所,宴品丰俭,这是由礼典政治等级决定的。譬如:元旦、万寿、冬至、皇帝大婚,在太和殿举行;凯旋宴在西苑丰泽园。皆用四等满席。
招待外藩王公与各国贡使宴会在礼部或下榻馆舍,兼用五六等满席。
进士恩荣宴、衍圣公来京宴于礼部,用六等满席。
文会试主考等官员入场前、出场后宴于礼部;武会试入、出场宴于兵部。皆在三等汉席中选择一等。
盛大宴会皆上茶酒。茶系乳茶。酒分乳酒、祭酒(黄酒)、燕酒与烧酒。
清朝国宴什么样
在古代,国宴被称为宴飨。在清朝,最重要的宴飨就是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的太和殿宴会。
今人可能会以为既然是国宴,必是珍馐毕集豪奢无比,能够享用珍品极尽口腹之欢,如今甚至有人把现代商业炒作的“满汉全席”误认为昔日的宴飨食单而大加渲染追捧。其实,所谓的“满汉全席”是清亡以后,清朝宫廷膳食档案公开,商家打着皇家旗号营销高档宴席的行为,与清廷并无关系。
清朝早期的国宴,延续关外传统,由皇帝与宗室王公共同出资。这是因为,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度是兵民合一行政军事组织,遇到战争,将士自带武器、干粮出征,所获战利品由八旗均分。既然如此,逢上喜事聚会庆祝,就不能只由汗王努尔哈赤一人出资,必须各家分摊。
以乾隆三年元旦太和殿宴飨为例来说明这种传统:计划需用饽饽二百一十席、羊百只、酒百瓶。《清会典礼部事例》记录了王公进献的份额:亲王每人八席,郡王五席,均羊三只,酒三瓶;贝勒三席,贝子二席,均羊二只,酒二瓶;奉恩公一席,羊一只,酒一瓶。当时亲王十二人,郡王八人,贝勒五人,贝子二人,奉恩公十五人,共应进一百七十三席,羊九十一只,酒九十一瓶。不足部分由礼部行文光禄寺补办三十七席、羊九只、酒九瓶。
这里所说的席系指四等满席,俗称饽饽桌。王公进献的是否成品,还是按额折算出资,估计应是后者,交纳相应银两由光禄寺统一办理。假如缴纳实物,羊比较好办,而酒与饽饽就很难做到口味、包装、形态一致。
不过后来,随着清朝王公们逐渐丧失旗主权力,国宴也不再要求王公们出资,而改由朝廷担负。
清朝国宴主打满洲饽饽、羊腿与干鲜果品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清末。
宴席上的羊肉,初期为烧烤,康熙二十三年改作蒸煮,餐具也由银器改用瓷器。满席糕点由光禄寺煠食房与清宫外饽饽房预先制作,按宴会规制等级装盘,分别额码放在红漆长方形矮桌上,酒分灌于瓷罐,系以红络。安放在饽饽棚内,光禄寺官员验看合格后,按桌缠以红布覆以红袱,命人日夜看管,宴前抬至会场布席。“御桌”由御膳房单独预备。
届时太和殿丹陛正中设黄幔,内设反坫(接手桌案)与炭火铜盆上置两口大铁锅分别用来热酒热肉。两侧卤簿后设蓝布帐幔,排列宴桌。上午十时开始入场,王公与一品大臣在殿内,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官员在丹陛上檐下。四品以下官员坐帐幔下。一般两人一桌,地上铺毡上置蒲团,席地而坐。全体官员就位,皇帝驾临升座,奏中和韶乐,众臣一叩首坐下。
宴会进程分为三进三赐:进献皇上茶,皇上饮茶,随后赐众臣茶;进献皇上酒,皇上饮酒,赐众臣酒;进献皇上馔,皇上进馔,赐众臣馔。一进一赐,全体官员都要在原地一叩首。随后分场次乐舞表演,有满洲庆隆舞,蒙古、瓦尔喀部舞以及朝鲜、回部等杂戏。每场演出结束,众臣依然要原地一叩首。演出全部结束,奏丹陛大乐,众臣三叩首,鸣鞭,奏中和韶乐,皇上还宫。众臣散去。桌上宴品可以打包带回。
这里要说一下,出席国宴,抛开政治荣誉意义不谈,其实很为辛苦。清廷三大节中的元旦、冬至都处在寒冷季节,穿戴厚重朝服、听口令反复站起叩头坐下,其实很劳累。若是坐在殿外,不但寒气逼人,又无法观看殿内舞蹈杂戏,却要随班行礼,甚至会感到无聊。而且万寿节由于根据在位皇帝生日而定,譬如:康熙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两帝万寿分别在春秋季,气候宜人,实是出席官员的幸事。若皇帝生日在夏季,那么其中的闷热难安之状,自不待言——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六日在太和殿举行万寿宴会,时任吏部郎中的何刚德参加,所著《春明梦录》说:“宴列于丹陛,接连及殿下东西,两人一筵,席地而坐。筵用几,几上数层饽饽,加以果品一层;上加整羊腿一盘。有乳茶,有酒。赞礼者在殿陛上,赞跪则皆起而跪,跪毕仍坐。宴惟水果可食,饽饽及余果可取交从者带回。赤日行天,朝衣冠,盘膝坐,汗流浃背,然却许从者在背后挥扇。历时两点钟之久。”
再如恽毓鼎《澄斋日记》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八日记,记录了他出席慈禧寿筵的情况:“雨稍止。卯正二刻,颐和园仁寿殿筵宴。入座皆朝服。毓鼎改与庶子庆颐同桌。光禄寺斟酒一巡,内务府斟奶茶一巡,均系银碗。计:羊腿四只,一大盘国语名色食牡丹;苹果四盘,葡萄四盘,荔枝、桂圆、黑枣、核桃仁各一盘;五色糖子四盘;五色饽饽二十盘,牛毛馓子三盘(每盘十六件,虚架起)。谢宴,谢盘赏,行一跪三叩礼。辰初宴毕,以口袋携各品果饵而归。唯苹果、葡萄尚可吃,馀则或生或蛀”。其中所说的“国语名色食牡丹”,国语系指满语,“色食牡丹”,牡丹亦作穆丹,乃糖蓉糕之类的点心。宴品的“生或蛀”,是晚清政治腐败、官员惰政的绝好例证。尽管慈禧庆寿,筹备充分,投资预算不菲,但是光禄寺、内务府等衙门皆是敷衍了事,以次充好,乘机中饱私囊。
清宫日常饮食各设膳房
宫廷日常生活饮食自有一番规矩。皇帝一家人平日各吃各的,不像寻常人家聚在一起用餐。帝后嫔妃以及太皇太后、太后、太妃、皇子女等内廷主位各设本宫厨房。依其身份等级,御膳房每日供应食材与蜡炭。食材包括米面、油盐酱醋、时令鲜菜等品类齐全。蜡炭则是照明用的白蜡、黄蜡、羊油蜡,烧饭取暖用的红罗炭、黑炭。
《国朝宫史》卷十七“日用”详细记录了内廷主位的日用、月用分例,在此仅举猪肉一项,可以从中感知清代后妃等级待遇之间的巨大差距:皇太后:猪一口;皇后:猪腿肉菜肉共二十五斤;皇贵妃:十二斤;贵妃:九斤八两;妃:九斤;嫔:六斤八两;贵人:六斤;常在:五斤;答应:一斤八两。
在清朝,皇帝每日两次正餐,两次加餐。呈现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用餐习惯。一般来说,早膳多在卯正到辰时(六到八时);晚膳午正到未时(十二时至十四时)。晚清宫廷作息时间逐渐摆脱农业社会习惯,早膳基本上变成午餐,晚膳成为名副其实的晚餐。
御膳房每日按事前报批核准的菜谱烹饪,何人制何菜,职司明细,全部记录在案。皇帝餐毕,随同用膳记录一并存档,按月结集成册。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卷帙浩繁的《膳底档》。
皇帝用膳地点不定,行之所在只要传膳,大监需要立即从膳房运送到指定宫殿布置。御膳房做饭都是按点提前做好以备随时传送的。齐如山《清宫史话》讲,做好的菜品,“盛于黄砂碗之内盖好,然后都摆于一大铁板之上,板下有炭火,上边再盖一铁板,板上仍生炭火,如此则上下都是火,碗中永是沸度,永远扑哧扑哧冒泡。几时敬事房太监喊一声传膳,则立刻把铁板撤下,把各碗之菜,由黄砂碗倾入细瓷碗中”。
只要传膳令下,太监结队用食盒运送,清末太监耿进喜说“盒子里盛着家伙,盒子外头包着被窝”。被窝就是黄云缎的棉袱子。
御膳传到,当班太监摆膳。清末太监信修明自述《宫廷琐记》讲,摆膳所用膳桌为金花清地漆八仙炕桌。桌之下有一楠木矮桌,名叫土子根。殿当中铺油纸一张,以防菜油污地。膳桌左右,靠墙设八仙桌各两张,距膳餐桌甚远,以备放置膳菜、点心、粥罐之用。殿外院中仍设红漆油桌四张,为膳菜落脚之用。盘碗为江西黄龙瓷,皆有银盖,以防菜冷,冬天有火碗和火锅,以及暖盘和暖碗,皆银质。名菜上均有银牌,长三寸,宽五分,菜如有毒,银牌则变色。
若论吃饭,皇帝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延续生命的本能,只不过皇帝享用机会比较充分。至于菜品繁多,餐具精美,布席上菜程序化,并不代表皇帝能吃下多少。繁文缛节、声势浩大超出食物与工时浪费意义,往往是所谓皇朝物阜民丰的象征。
清朝的皇帝一般坐在炕上用餐,侍餐太监按皇帝心思布菜。溥佳《清宫回忆》讲,皇上吃饭是“吃一看二远观三”,多数菜品只是摆样子。
皇帝每餐后,大量的剩菜,则用来“克什”。郝懿行《证俗文》卷十七说:“满洲以恩泽为克什,凡颁赐之物出自上恩者,皆谓之克什。”吴振域《养吉斋从录》卷十三说:“每日膳单指出某物赐某处、赐某人。”后妃、阿哥、公主与御前、内务府、军机、南书房入直大臣以及总管、管事太监皆可能得到赏赐。获赐者,向来视为恩宠荣誉。这也是皇帝笼络人心的手段。
至于御膳味道,不要说今人无从判定,就是当初众多曾享受过克什待遇的人,也没留下多少关于御膳味道的文字记忆。显然,皇帝的餐饭没有什么令人叫绝之处。溥仪曾评价御膳是“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御膳房不同于市面上的经营性饭庄,它只服务皇帝一人,年节家宴扩大到后妃,没有靠精研提高厨艺牢笼食客的动力。而且御膳房更不是厨艺实验所,它只是照本宣科、维持祖制旧法的地方。膳单预先拟定审核后,皇帝之外,谁也不能改动丝毫。御膳房机构庞大,花费惊人,食材优质高档,厨艺却不见得高超。厨役终身制,且父子相承,按部就班依样画葫芦就可以衣食无忧。内御膳房三旗厨役五十七人、招募厨役十人、夫役三十人。众人各司其职,按烹饪专长、食材种类,分工明确细化,落实到个人头上,不过每日做同一类别的几道菜而已,即使想钻研厨艺有所创新,也难冲破层层管制直达天颜。道光以前,御膳基本上以烧蒸煮炸为主。每日正餐大致由火锅、蒸食、熘烩、烧炸、酱菜、主食、粥汤、饽饽以及时令应景菜组成。烧蒸煮炸菜品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
即使烹制精良,但这种装盒保温的传送方式,让大部分菜品失去品尝最佳时刻,譬如在膳单上经常出现的两大片盘:挂炉猪与挂炉鸭,即今日之烤乳猪与烤鸭。片盘经过盖盖包裹保温,蒸汽内敛致使肉片疲软,错过食用良机。炸制食品同样如此。再如蒸煮菜肴,有的不怕保温时间久,有的太久则软烂如泥失去质感。而中国美食素来推崇出锅第一时间趁热吃最地道。
皇帝的家宴
内廷例行宴会莫过于皇帝家宴。皇帝与后妃聚餐一年到头不过几次,皆选在年节之际。聚则聚矣,却是同堂分桌用餐。更为奇特的是,皇帝、皇后与嫔妃之间,按等级使用的餐具与菜品数量递降的差距悬殊。当代清宫剧的皇帝与后妃同桌共餐谈笑,属于超时代创意。
以乾隆二年除夕家宴为例:乾清宫内正中地平上安置金龙大宴桌,地平上左侧西向安置皇后金龙宴桌。地平下,东西两侧对摆妃嫔宴桌。西边:头桌贵妃,二桌纯妃,三桌海贵人、裕常在;东边:二桌林妃,三桌嘉妃、陈贵人。
本日的《膳底档》记录的膳品摆桌是这样的:
皇上金龙宴桌上:群膳、冷膳、热膳四十品(白里黄碗),两边干湿点心四品,奶饼敖尔布哈(满语奶饼子)一品,奶皮一品(俱五寸黄盘)。中:金匙、象牙筷纸花筷套,两边小菜三品、清酱一品(金碟);
皇后桌上:群膳三十二品,两边干湿点心四品(五寸黄盘),匙箸纸花筷套;
嫔妃桌上:每桌群膳十五品。两边干湿点心四品(紫龙黄碟),小菜四品(银碟),匙箸纸光筷套。
宫廷餐具,瓷器为大宗,多由江西景德镇官窑烧造。此外亦有金银、玉石、珐琅、翡翠、玛瑙的热锅、暖碗、盘碗、匙筯等。皇后用黄釉黄龙盘碗,贵妃、妃用黄地绿龙盘碗,嫔用蓝地黄龙盘碗,贵人用绿地紫龙盘碗,常在用五彩红龙盘碗。
酉时(晚六时)开宴,先上汤饭,帝后各一对盒,嫔妃各一盒;再上奶茶;第三上酒馔;最后上果桌。每一程序都是先呈进皇上,其次皇后,再次妃嫔。按顺序分别演奏丹陛清乐、中和清乐与承应宴戏。宴毕,奏中和韶乐,皇上离去。乐止,皇后以下各还本宫。
第二天是乾隆三年元旦,申时(下午四时)仍在乾清宫,赐宴宗室王公、额驸。两人一桌,开宴九桌。宴品与程序类似除夕宴。
“满汉全席”非清廷宴式
民国以后,清宫膳底档公开,同时,御膳房厨役大批流向社会,让人有机会了解御膳的构成与宫廷烹饪技法。可是在这千载难逢最容易进行商业炒作的时刻,餐饮业界却未创造“满汉全席”之名进行营销。日本田中静一《一衣带水:中国料理传来史》认为,“满汉全席”作为成型宴单,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餐饮业的炒作。既是商业营销就要编排相对固定的菜谱进行推介。
近些年,随着查阅清宫膳底档的便利,难以尽数的满汉全席菜谱大都是以同治、光绪时期现成的添安膳单为底本,进行改造重编的。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清帝膳单多如牛毛,这对于餐饮营销者来说,剪裁拼接花样翻新的食单菜谱易如反掌,而且名正言顺挂上御膳之名。何谓“全席”?中华佳肴数也数不清,谁能一网打尽?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清廷膳单记录的菜名虽多如牛毛,却没有一件详细记录了烹饪技法。所谓宫廷秘制、秘方、秘法大都缺乏历史实证。在古代,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四项,衣住行三项皆有等级限制,唯独食无贵贱之分,有条件即可随心所欲。
正如我们前面一再强调的,皇上拥有食材的优质与品类繁多,让常人望尘莫及,但不见得他就能够享用绝佳的烹饪技法。
当代打起宫廷美食旗号进行商业营销的,常常贴上乾隆或慈禧喜爱标签。其实,谁又能确凿知道这两位被当下视为奢华讲究的旧时人物,究竟爱吃什么。口味乃身内之物,并不因身份地位差异而分高下,在生物本能的吃上扯古今名人,荒诞之极,如果味道好恶不由己出,却被名人声威镇住,那就不是品尝,而是耳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