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3年里,茶饮品牌们的“万店”口号喊得一个赛一个响。但没想到,半路杀出的古茗,已经悄悄跑到了后半程。
招股书显示,目前古茗坐拥9001家门店,光是去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就超越了2022一整年。据灼识咨询,按门店数和GMV算,其已经成为2023年全价格带下中国第二大现制茶饮品牌[1],约等于1/4个蜜雪冰城。
仅在两年前,古茗还只有6000多家门店,与茶百道、书亦烧仙草水平相近。但到了2023年,古茗猛地增了新近3000家门店,总数一下子比茶百道、书亦烧仙草高出一两千家。
盈利能力上,古茗比起雪王也是不遑多让。2023前九个月营收55.7亿元,净赚10个亿,18%的净利率,比雪王还多了2个点。
古茗特地在招股书里将它的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占比大写加粗,似乎铆足了劲想要证明自己才是那个下沉之王。
但令人颇为费解的是,比起反攻陆家嘴的“蜜雪冰城甜蜜蜜”,古茗是那个许多精致白领们闻所未闻的others:它在北京、上海没有一家门店,甚至整个黄河以北的区域都鲜有涉足。
这样一个五环外的小角色,怎么就突然变成了行业第二?
古茗的财富密码
和茶百道、蜜雪冰城一样,古茗也是靠着加盟商兄弟开疆拓土的,它的直营门店仅有6家,加盟店占比高达99%。
这种加盟生意的本质,就是把门店或产品兜售给加盟商。招股书显示,古茗超80%的营收都源自向加盟商兜售原材料和设备,比如新鲜水果、果汁、制冰机。
但不同于蜜雪冰城的大包大揽、茶百道的倒手赚差价,古茗综合了二者的优势,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既要赚足差价,也想试着自己种柠檬。
2022年,古茗采购了超30种、81600吨新鲜水果。在它的销售成本里,光是从上游供应商采购的成本就占了近95%[2];同样做中间商生意的茶百道,同期该项成本的占比为94%[3]。
尽管采购规模也不小,但倒卖原材料的成本优势自然无法与蜜雪冰城相提并论。据招股书,蜜雪冰城卖给加盟商的原材料里有60%都是自产,像是柠檬、奶粉这样的主要食材,2022年的采购成本较同行业平均低约20%、10%[4]。
不过,古茗也没打算彻底在上游躺平。2016年开始,其开始在云南种植柠檬,随着不断扩建,目前已经是国内种植香水柠檬面积最大的品牌[5]。
成本优势并不突出,古茗却能做到更高的净利率,也是出于和茶百道相似的逻辑:卖的足够贵。
古茗身处10-18元的价格带,有着更高的毛利空间,这就意味着它不必在上游死抠成本还能赚更多。雪王辛辛苦苦种柠檬,平均每杯也就只能净赚4毛,古茗轻松就能净利翻倍。
拿2023年来说,古茗要做到单店年流水250万,只需每天卖出370杯;而蜜雪冰城要做到这个数,需要吭哧吭哧卖1070杯。
结果就是,在前期开店成本和闭店率上,古茗都介于茶百道和蜜雪冰城之间。它的加盟商在2023年能做到单店经营利润37.6万元,几乎是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1]。
抛开价格带选的好,古茗能赚大钱,更离不开消费者和加盟商的自觉充值。
一方面,古茗吸引消费者的手段可谓简单且直接:疯狂上新,给你一个到店的理由。
2023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月均也就上了5.2款[6];相较之下,古茗月均上新11.8款,堪称卷王。
古茗疯狂卷上新速度的原因不难理解。它的门店密集分布策略,注定了它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熟客生意模式下,要想增加营收,就只能靠上新来提升复购。
但古茗上新的姿势其实颇为鸡贼,它并非是真的用新品去赌一个胜率,而是直接拿高线城市验证过的新品稍作修改,就送到县城的各大门店,主打一个时间差[7]。
这种做法像极了快时尚:你们卷你们的,我只要能快速复制就行。
另一方面,还得以最快速度把新品铺到门店里,让加盟商吃到这波热度。
2012年,雪王门店数破千,开始琢磨起自建原料工厂,两年后着手做物流配送;这时的古茗还没开始赚钱,但创始人王云安就自掏腰包买了一辆货车,送货上门,让加盟商只用把心思放在开店上[8]。
按照古茗自己的说法,“我们没有最后一公里的说法,每辆车都会把货送上货架”[9]。
时至今日,古茗已经建立了3个果汁和茶叶的加工厂、21个可冷藏鲜果的仓库以及327辆配送车。一颗杨梅从云南到成为门店出品的芝士杨梅,不会超7天[10]。更耐储存的香水柠檬,从采摘到制成饮品,也会控制在16天以内[5]。
率先做起了送货上门的古茗,不仅是让加盟商轻松了,也为它日后的门店扩张埋下了伏笔。
向便利店学开店
尽管在五环内是无人在意的小透明,但古茗却活成了浙江人民心里的白月光。
在古茗的门店分布地图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其门店密集分布于东南区域,以其大本营浙江省为圆心,逐步扩散至福建、广东、江西、江苏、安徽等多个省份。
不同于其他品牌遍地开花、多点布局的门店策略,古茗的打法是,先吃透一个区域市场,再以“传帮带”的方式各个击破。
早期王云安和他的古茗在浙江势如破竹,并成功辐射至福建、广东,是靠着那些卖水泵、五金的小老板们,一家家把店开起来的。这些“野路子”的老板们,是古茗开疆拓土的核心力量——浙江人去拓福建市场,福建人又去拓了广东市场。
古茗内部有一个说法,即在单一省份的门店超过500家,表示该地区具备了凸显规模效应的基础,称之为“关键规模”。目前,古茗已在八个省份建立起了超过关键规模的门店网络,这八个省份也撑起了古茗2023年87%的GMV。
这种密集开店的策略,除了古茗,另一个被津津乐道的是茶颜悦色。
被诟病迟迟走不出长沙的茶颜悦色,在其起步之初,恰恰是因为在长沙市中心五一广场的密集开店策略而一战成名的。2020年,茶颜悦色尝试性走出长沙,没有第一时间选择一线城市,而是拓展与长沙相对邻近的常德、武汉。
如今茶颜悦色在全国共有476家门店,光是长沙市就有294家,它在长沙的密集程度远超于其它竞争对手。尽管从总量来看,湖南省门店最多的其实是书亦烧仙草。
不学星巴克在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开店,而是更偏向于在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和住宅区扎堆。古茗的开店策略,像极了便利店。
事实上,做大众生意的平价奶茶店和便利店面向的是同一类消费群体。奶茶也是一种即时性消费,门店就决定了品牌的生死。
如今一己之力撑起了全日本6%零售额的711,它的地毯式开店策略被无数零售商奉为圣经。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同一个街角应开尽开,甚至不忌讳两家门店面对面。
事后来看,便利店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三个:
1,小范围的密集开店,无异于用灯箱招牌给消费者强势洗脑,一方面提升品牌效应,同时也可以避免被其他品牌抢生意。
2,店与店的距离更短,配送效率更高,节约物流和人工成本。
3,加盟商省事了,还能赚更多。鼓励同一个加盟商“承包”一个核心地段,短距离内开多家门店,也能从店长退居幕后做管理。
古茗在选址上看重区域密度的逻辑也是类似。门店越集中,越能够聚拢流量——视线范围内,能看到的奶茶店门头最好都是同一个名字。古茗说自己要成为当地的路灯,就是把这种门店即品牌的策略运用到极致的案例。
与此同时,这种密集开店策略还使得古茗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供应链配送效率。
以浙江为例,古茗在杭州、宁波、台州、湖州四个城市设有仓库,92%的古茗门店都分布在仓库的150公里范围内,基本能做到一天一配。
得益于密集分布的门店网络,古茗的配送成本其实并不高。据招股书披露,古茗的到店的平均配送成本仅占GMV的0.9%,而据灼识咨询,同行基本都在2%的水平[1]。
有了浙江经验在前,古茗对自己这套“先建仓后开店、挨个吃透区域市场”的策略寄予了厚望。几年前王云安有过这样的判断:下沉市场至少还容得下20个古茗[6]。
地头蛇的天花板
2023年初,古茗的最新计划表上写着“新增3000+门店,总数破万家”,并将区域市场的重点放在了山东、广西、贵州、安徽这四个省份上[11]。
但到了2023年底,古茗的万店计划停留在了9001家。在它壮志未酬的那些区域,盘踞着强大的对手:
古茗在山东济南和青岛分别建了仓,对应的是1000家门店的规模,而至今门店数仍不过300家。在山东,光是蜜雪冰城就有2000多家,还有1200多家阿水大杯茶和1000多家沪上阿姨。
今时不同往日。在古茗快速起势的那几年,奶茶市场尚属蓝海——喜茶奈雪初露头角,仍是高高在上的一线白领限定;草根出身的雪王带着厚重的小镇气息,“蜜雪冰城甜蜜蜜”也尚未风靡全国。
而彼时的古茗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生于浙江,这里遍地都是胆大心细的小老板,论起加盟、做生意头头是道;在人均消费能力上,浙江人民也是走在前列。
到了今天,古茗要想在其它早已红海的区域市场,复制它的“浙江经验”,可谓困难重重。
参考便利店的发展路径,在近20年的发展后,尽管如今便利店仍以年均双位数的速度高速发展,但“一超多强”的行业格局已相对稳固。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前十大便利店品牌里,门店数量过万的只有美宜佳和易捷、昆仑好客这两个加油站限定款,余下的存量市场里,日系便利店和区域地头蛇各自占山为王。
例如新晋便利店一哥的美宜佳,它在全国坐拥3万多家门店,其中超半数都分布于广东省内[12];第6名的湖南芙蓉兴盛和第7名的成都红旗,以及第9名的浙江十足,大多数门店都位于省内。
便利店品牌们割据一方,易守难攻。在711、罗森们挤不进去的山西,“三步一唐久,五步一金虎”才是当地居民们的消费常态。
奶茶品牌们的竞争也是类似。且不论区域奶茶品牌们风风火火,西南有茶百道、书亦烧仙草,还有新势力霸王茶姬们虎视眈眈。更可怕的是,古茗举目四望,雪王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
仅过去一年里,雪王的门店数就从26725家跃升至36153家。以极致性价比为矛,雪王的增长似乎看不到尽头。在绝大多数省市,即便算上咖啡店,雪王也是现制饮品门店数量的第一名。
另一方面,奶茶市场早已经变了天,“卷”成了新常态。
混战中端价格带的奶茶品牌们正面临着“品牌力不敌喜茶,性价比不敌雪王”的尴尬。一点点们惨被大浪淘沙,存量市场里的争夺愈发激烈。
为了争抢加盟商和点位,从“带店加盟”到“定向点位加盟”,就连加盟方式都迭代了好几个版本。
不只是入驻陆家嘴、挺进东南亚,“下沉之王”蜜雪冰城还想要更多。
2022年6月,蜜雪冰城正式开放乡镇加盟,而它的招股书里直接给出了一组极具想象力的数字: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732亿,增至2028年的2739亿,年复合增长率24.6%。
如果雪王梦想成真,那么未来的下沉市场的确能容得下20个古茗。蛋糕是变大了,但留给古茗的又能剩下多少呢?
参考资料
[1]古茗招股书
[2]2024一开年,古茗与蜜雪冰城就抢着上市,为什么这么急?,知危
[3]茶百道活成了喜茶羡慕不来的样子,有数
[4]蜜雪冰城招股书
[5]一颗香水柠檬背后的新茶饮产业链,三联生活周刊
[6]古茗、蜜雪冰城将上市,15 个点看下沉新王的异同,晚点LatePost
[7]古茗奶茶,如何一步步变得不可战胜?,小马宋
[8]创始人分享:古茗活着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咖门
[9]奶茶里的中国,南方周末
[10]0到9000,解密古茗十三年创业路,封面新闻
[11]独家丨古茗计划2023年破万店,将重点开拓这些区域,咖门
[12]美宜佳官网
作者:胡晓琪/黄茜琳
编辑:胡晓琪
制图:疏睿
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胡晓琪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财经小锄头(chutou0325)
1987年,在台湾省一个叫做“春水堂”的甜品店里,正在开着一场无聊的商务会议。
其中,有一个叫做林秀慧的员工,无意间把一种叫做“粉圆”的小吃滚进了奶茶杯,意外发现,味道竟然还不错。
80年代,大部分学生、上班族都会利用喝东西的机会见面、聊天、约会,去咖啡厅和西餐厅又太贵,一般的小吃店又不够时髦有格调,于是大街小巷,流行起了一种“泡沫红茶店”,是年轻人约会见面的好地方,尤其集中在学校、写字楼附近。
恰巧,春水堂的老板觉得总是喝泡沫红茶没意思,正鼓励员工集思广益,怎么开发更多新饮品。
林秀慧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于是,她每天骑着电动车到菜市场买一些粉圆,回到店里煮好,然后加入到冰奶茶里,偷偷试卖了一个星期,没想到顾客反响非常热烈,很多人专门绕道,就为了到她的店铺里买一杯这样的奶茶。
很快,老板刘汉介就知道了,取“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思,“珍珠奶茶”这个美丽的名号就叫开了,并且迅速红遍台中市,各个泡沫红茶店有样学样,全都卖起了珍珠奶茶,外地民众到台中游玩,肯定要先来上一杯。
3个月后,珍珠奶茶已经成了现象级产品,被视为奶茶中的星巴克,几乎全台都有它的身影。日本餐饮业为了学“正统”的珍珠奶茶,还专程到台中市取经。
01
在珍珠奶茶的带动下,芋圆、椰果、布丁、仙草、红豆、紫米等小料,还有决明子、菊花、蜜桃、柠檬等中药和水果,也纷纷被加进了奶茶中,样式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奶茶,依然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它仍然是和凤爪、毛豆、海带、萝卜糕、港式烧麦这些简餐或茶点放在一起。
但是,在大陆地区,它却野蛮生长起来。
1996年,珍珠奶茶开始登陆珠三角地区,以及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各大西餐厅、咖啡厅,成为不少人的日常饮品。
1997年,一家叫“快可立”的台湾珍珠奶茶连锁企业进入大陆;1998年,上海诞生了避风塘,蓝山咖啡的创始人范胜杰,还从台湾弄来了一辆“波霸奶茶外卖车”,奶茶风尚逐渐在全国各地的街头铺开。
正是这一股风潮,涌现出了不少我们熟知的品牌,比如台湾的85度c、大台北、大卡司、Coco都可;以大陆为主的快乐柠檬、大拇指、街客、地下铁、咕噜咕噜;以香港为主的柠檬工坊。
它们加速跑马圈地,试图称霸奶茶江湖,形成了上海帮和广西帮。
上海帮派中,占据主导力量的品牌是街客。
2004年,上海昌里路第一家街客开业,为了抢市场,街客采取现做的方式,种类多达数十种,冷热兼具,而且外包装很有个性,价格优惠,迎合了那些快节奏又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另外,街客在营销策略上也打得一手好牌。
第一步,街客加盟了避风塘,将自己定位为避风塘的奶茶外卖窗口,凭借着避风塘在内地两千多家门店的巨大光环,街客迅速打响了知名度,占领市场。
更有意思的是,它首创了一种新的贩卖方式,顾客在购买奶茶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珍珠或椰果,这种贩卖方式让街客变得年轻化,摆脱以往“我给你”的模式,商家开始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改良,一直延续至今。
广西帮的崛起,则是因为广西平南一带有很多奶茶加盟商,有点像今天的沙县小吃,它们迅速将店铺开到全国,主要代表就是地下铁。
地下铁以“高品质低价格”为噱头,一杯奶茶价格仅仅1.5块钱~2块钱,在推出“招牌奶茶”“丝袜奶茶”等特色品类的同时,还从香港引进如中国茶、鬼佬茶、生果茶等近200款国际品牌茶包,以袋泡形式出售。
一直到2007年10月,“地下铁”成功在全广西所有地级市落地,并向周边广东、贵州、四川、重庆、安徽、湖南、湖北、山西、陕西等10多个省的近40个城市挺进,以每天开设新店1-2间的惊人速度增长。
独特的创意,让地下铁一度成为典范,引来同行纷纷模仿,广西帮的奶茶也迅速攻占全国。
02
当然,无论是上海帮还是广西帮,它们都没料到,它们很快就被二三线城市的人海战术冲散。
2004年之后,投资少、成本低、门槛低、回报快的奶茶,被认为是一块待啃的大蛋糕,不少商贩嗅到商机,开始疯狂开店,第一个战场就是学校。
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盛况:一间狭小破旧的门面前,经常围着七八个学生,店里不时飘来一阵甜腻的香气。
而小店的门牌上无一例外的写着:台湾珍珠奶茶。
这些小店,大多只有5、6平米甚至更小,简陋的环境,还没有座位,一般只能窗口外带。
还有环境更差一点的,街上经常会有各式小推车,几个瓶瓶罐罐,外加一个封口机,小摊式的奶茶店就开了起来。甚至就连很多文具店、小吃店都兼职卖奶茶。
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学生们的热情,一杯两三块的奶茶,成了不少学生下课后的消遣。至于为什么这么火爆,秘诀就在于“门槛”二字。
那个时候,学校周围几乎所有的奶茶都是白开水冲粉泡出来的,一勺粉末丢进杯子里,加一些白开水,放到封口机摇一摇,一杯新鲜出炉的奶茶就泡好了,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它们不含奶,却顶着奶茶的名字,还提供多种口味选择,什么草莓、苹果、巧克力都只是入门,高端的还有玫瑰味奶茶、茉莉味奶茶,甚至连珍珠都可以替换成颜色花哨的椰果和果酱。
尽管当时的小料主要靠香精、色素来调味调色,但在那个三国英雄卡都能让人如痴如狂的年代,这种又便宜又好喝,五颜六色还时尚的奶茶,小学生根本把持不住。
从1996年算起,奶茶仅仅用了15年的时间,消费量就达到了咖啡的5倍,而咖啡进入中国已经130年了,二者的增长速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03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包950克的“珍珠”批发价是4.5元,以320毫升的杯子计算,可以调配出40杯奶茶,而按照市场价格,一杯珍珠奶茶售价在4元至6元不等。
同时,奶茶的调制法宝—果粉、奶精也极为廉价。一袋1000克的果粉批发价12元~25元,能冲50杯。1000克奶精的批发价大概是15元,能冲70杯。
也就是说,一杯珍珠奶茶的毛利润,达到了原料的40~60倍左右。
就这样,上海帮、广西帮、地摊帮,不约而同地使用起了“价格战”打法,奶茶价格从7块钱一杯,下滑到1块钱,口味也偏离了原来正宗的台湾珍珠奶茶风味,主要以高倍水果浓浆、国产奶精、风味糖浆、二砂糖、果糖为主。
为了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小料中还经常被加入大量的香精、色素、防腐剂,品质参差不齐,甚至不少商家直接用砂糖代替黑糖,牟取暴利。
劣币驱逐良币,中国的各路媒体开始集体攻击奶茶行业,“不含奶”、“奶精”、“橡胶珍珠”、“添加剂”、“化学原料”等词,充斥了报纸版面。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本就面临转型压力的奶茶行业遭受冲击,一大批小奶茶店破产倒闭,就连原本火爆的街客、地下铁、大卡司这些品牌,也都元气大伤。
04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起震惊两岸三地的“台湾塑化剂事件”,给了冲泡奶茶致命一击。
2011年5月23日,台湾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一家叫昱伸公司的“起云剂”供应商,在产品中大量添加了有害健康的塑化剂,涉及了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时间跨度长达30年,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遭到污染。这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对于奶茶行业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因为起云剂是奶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其中,50岚、永康15等台湾知名奶茶品牌均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
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扑面而来,就连英国、美国的奶茶从业者业绩掉了一成,严重的甚至掉了一半。
而在中国大陆,恰巧在青岛一家医院里,一个喝完奶茶的年轻人去医院拍了个CT,在CT影像里,他的胃里有很多颗粒状的阴影。
于是,在一些媒体的渲染下,“珍珠含有塑化剂,能吃死人”这样骇人听闻的文章大肆传播。“谈珍珠色变”一下子成为事实,很多客户不再订货,甚至要求退货,至少有一半的奶茶店下架了珍珠。
珍珠奶茶,也从此被“封杀”,而对当年“三聚氰胺奶粉”还颇有余悸的家长们,也将奶茶列入了垃圾食品行列。
奶茶,一夜之间进入寒冬,几乎所有的奶茶品牌都在收缩战线,破产倒闭的不计其数。
05
但是,也正是这一个契机,打断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让少部分认真做奶茶的良心品牌看到了希望。
2011年,贡茶推出了奶盖茶,除了沿袭传统,以古时候的三大贡茶为基茶(红茶、绿茶、乌龙茶)之外,同时也大胆创新,将意式咖啡卡布其诺奶泡技艺,转化应用于奶茶中,革命性的创造秘制招牌奶盖茶。
没想到,在一片哀鸿和“比烂”中,贡茶竟然好评如潮。贡茶赶紧抓住机遇,招揽加盟商的步伐,布局华东华南地区,并开设了1500多家门店。其中较为出名的加盟品牌有四云奶盖(漾漾好)、禧御贡茶、御可贡茶、喜年贡茶等。
也是这一年,1点点登陆上海,推出现泡鲜煮茶,和过去的粉末奶茶划清界限,广受年轻人的欢迎。
这种热烈景象让行业看到了曙光。就和当初珍珠奶茶爆火后一样,众多品牌也开始在奶茶中加入真正的茶,认真打磨品质。
在撕掉了“劣质”标签之后,中国奶茶业界一片欢腾,认为一个属于奶茶的大时代即将来临。
然而,他们很快就遇到了另一个对手——山寨。
它们猖獗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拿鹿角巷来说,在它最火爆的时候,据说全中国有3000多家门店。然而,鹿角巷方面称,它们的大陆商标2019年才注册下来,只有50间店面。可想而知,原先的3000多家鹿角巷几乎都是冒牌货。
鹿角巷首席运营官王正阳说,2018年大街上的70个鹿角巷中,基本上只有一个是真实的,鹿角巷耗时两年,耗资千万,才终于拿回自己的商标。
同样受山寨荼毒的还有答案茶,它独创的"茶饮+占卜"的玩法,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人,只要小心呵护,未尝不可以做成一个强大的品牌,但很快大街小巷就涌现出了各种宣称是加盟商的答案茶,品质参差不齐,就连街边小推车都死灰复燃,挂出牌子说自己是答案茶。结果,仅仅几个月这个品牌就凉了。
还有更惨的品牌,比如2013年成立的茶颜悦色,在成为网红之后,2019年5月一家名叫“茶颜观色”的奶茶店悄摸摸开了起来,装修风格与招牌设计,几乎与正品一模一样。
更骚操作的是,冒牌货“茶颜观色”还公然把正品“茶颜悦色”告上法庭,并因此登上了微博热搜,直到2021年茶颜才维权成功,喜极而泣,为了感谢用户的声援,给每个用户发放了2元的代金券。
在“山寨”这颗大毒瘤下,即便冒出来一个网红品牌,大多也只能勉强维持6-12个月的生命周期,然后就在无尽的维权模式中,走到品牌生命的终点。
也正是这样,给粉末勾兑奶茶留下了一些生存空间,高乐高、优乐美、香约、香飘飘等罐装自摇品牌,仍然能够享受上一个时代的红利,比如香飘飘在销量最好的时候,号称一年能卖出十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
06
正是意识到品牌的价值,一个名叫“皇茶”的奶茶品牌,干脆就自断一臂,在2015年把商标改为“喜茶”,并且坚持自营,拒绝加盟。
也正是这个时候,作为茶饮大国,中国的消费升级车轮滚滚向前。从2013~2016年间,奈雪的茶、鹿角巷、乐乐茶、茶颜悦色、煮叶等新式茶饮品牌,在一片浑水中相继崛起。
它们成长于大陆,设备更专业,配料更新鲜,开始通过口感、健康、时尚切入市场,吸引年轻消费者。
比如喜茶,号称坚持用100℃高温水,60秒高压萃取,每个茶袋只用一次;奈雪的茶主营“茶饮+软欧包”,当天没卖完的软欧包会直接销毁;茶颜悦色则带有浓厚的中式江南风格;Coco奶茶将第一道茶汤的制茶工序,增加到了12道。
整个行业,迎来了一轮真正的品质升级,红餐网在2020年8月公布了《2020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新式茶饮品牌占了6席。
按照大众点评的搜索结果,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在多地排名前三。奈雪的茶招股书显示,它的店铺数量达到了507家,有14000多名员工;喜茶有695家门店,微信小程序会员超3500万人;而茶颜悦色仅在长沙一个地区,就布局了超过200家门店。腰部品牌中,茶百道、古茗、益禾堂等门店数量加起来也突破了3000家。
根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多数年轻人都对奶茶“上瘾”,平均一周能喝掉3杯。90后与00后消费者是新式茶饮的主流消费人群,占整体消费者数量近7成,其中近3成的90后与00后购买新式茶饮的月均花费在400元以上。
就连老人也办法抵制住奶茶的诱惑,3月上旬支付宝披露出了一组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奶茶消费整体上涨10%,其中在支付宝小程序里领取优惠券线上点饮品的中老年人增长了25%。
资本,更是加速跑马圈地,对这些品牌进行催熟。
一个浩荡的奶茶时代,正在滚滚向前,当年在小卖铺门口排队买廉价奶茶的中小学生,长大后终于成了行业最牢固的基石。
07
2020年,全国奶茶店数量达48万家,但活过一年的奶茶店仅18.8%,主打廉价却非常知名的,仅仅只有蜜雪冰城一个。可见,伴随着新式茶饮品牌效应升级,低端品牌和山寨奶茶都在消亡。
回首三十年,从珍珠奶茶、粉末奶茶,再到果茶和新中式奶茶,每个时期都有一群勇士杀入,然后在烈血中进化。一批批奶茶匠人,一次次迭代升级,为一代消费者献上这个时代的最佳味蕾。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2021年,喜茶传出上市消息,奈雪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30年河东30年河西,它们最终能否把握住行业脉搏,究竟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百年星巴克”,甚至赶超,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这些磕奶茶的人,这辈子注定没有机会再“重回正途”了。
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6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涉及橙味汽水等25批次饮料监督抽检合格信息。
抽样编号 | 序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所在省份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生产日期/批号 | 分类 | 公告号 | 公告日期 | 任务来源/项目名称 | 备注 |
DC22140200915634919 | 1 | 山西云中紫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云兴镇前八里村 | 大同市平城区文丰佳家玛购物中心红旗街店 | 山西 | 野沙棘果汁饮料 | 268ml/瓶 | 2022-08-17 | 饮料 | 2023年第6期 | 2023年1月31日 | 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你点我检专项抽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