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周夏林
“我妈妈快没有降血压药了怎么办,可以帮忙买一下吗?”
“优甲乐有没有?快吃完了!”
“现在药店医院关门了,处方药买不了……”
上虞阳光假日小区的业主群里,一条条购药求助信息发了上来,大多数是求助如何购买处方药的。
12月7日上午,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的上虞百官街道阳光假日小区成为第一个被封控管理的小区,小区里约有1600多户居民。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都手忙脚乱,当道路封控、小区封闭,所有人只能居家隔离,小区里有特殊需求的居民们该怎么办?
业委会迅速成立购药群,处方药让所有人都犯了难
小区封控之后,业委会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每栋居民楼都有一个微信群,大家有什么需求可以告诉负责的楼长。”小区业委会主任吴建华告诉小时新闻记者,业委会成员和楼长还有一个群,每天会把信息汇总起来,看看大家的需求,业委会可以做什么,所以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业委会也基本清楚。
小区封控管理五六天后,上虞疫情愈发严重,许多药店和医院都关了门,求助购药的信息越来越多,也有很多居民打电话或是微信向吴建华求助。
“我想大家都有购药的需求,一个个反映上来也不好处理,就和业委会几个成员商量了下,建个微信群把大家集中起来。”12月11日到现在,这个名为“阳光假日疫购药群”的成员已经有206个。
吴建华说,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封控的小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小区里有很多老年人,他们大多有慢性病,像高血压、糖尿病之类……一些慢性病的药需要定期去医院配,封控之后小区业委会组织了专人去采购药品,但是对于一些处方药就无能为力了。
经过排查,业委会还了解到小区里有三位独居老人,其中有位老人子女都在国外,平日里生活由保姆照顾,现在家里高血压的药也快吃完了。
“业委会给每位独居老人安排了专门的志愿者对接,一有情况就和我们说,我们好马上做出安排。”
“一般的药品我们是和定点药店联系的,他们每天根据小区给的药品单子打包好消毒,然后送到小区门口,再由物业分发给各楼道志愿者送上门。”但是众多处方药需求让业委会犯了难,没有医生的处方药店开不出药,用这种方式从药店买药也用不了医保。
从配到送“一条龙”,送出近120份“救命”药
这时候吴建华想起来业委会成员杨利君就是卫生院的医生,不如问问她关于处方药有没有办法。
自上虞疫情发生以来,49岁的杨利君从12月6日开始就值守在上虞谢塘镇卫生院,至今没有回过家。12月16日,杨利君接到了吴主任的电话,她一口答应了。“因为我就是医生,可以给小区的邻居们开处方,没有处方的问题就能解决,很多慢性病的药不能停。”杨利君说。
很快杨医生被拉进了小区的购药群,一条接一条的购药信息在群里刷了屏。吴建华说,杨医生每条信息都会仔细查看,然后和患者沟通,再给出配药方案。第一天为了帮大家把药配好,她从早上10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整理出来的购药文档足足有18页。
杨利君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卫生院的药房里都是一些基础药品,主要用来满足附近居民的日常需求,但是小区很多居民求购的都是进口药,在卫生院的药库里就有,有了处方就能把这些药从药库调出来。
“比如复代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这种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平常我们都是不用的,药库里有备着应急用。”
正常来说慢性病患者的药一次开三个月的量,杨利君先给患者开了一个月,“就怕求药的人很多,至少先保证所有人都有药可以用。”
对于买药不能用医保的问题,杨利君还想了一个巧妙的法子:平日里在上虞看病可以用电子医保卡结算,有购药需求的业主只要把电子医保卡的二维码发给她,就能直接开药了,这对于那些有长期大量购药需求的家庭可帮了大忙。
吴建华说,电子二维码的有效期只有一两分钟,经常会出现码刚发过来就失效了,只能重发。“码来,不灵,再发……”购药群里能看到杨利君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等邻居们发二维码,扫码,开药。
开完了药,该怎么把药送过去呢?
谢塘卫生院的工会主席陆奇波得知杨利君在给小区居民配药一事后表示可以帮忙,每天卫生院都要派车把核酸样本送至上虞市人民医院,而阳光假日小区距离医院只有百来米,正好可以把配好的药一起捎上。
到12月21日,杨利君已经给阳光小区居民配了120份的药。
杨医生耐心又仔细,是我们小区的“送药天使”
42岁的顾先生是阳光假日小区29幢的业主,平常工作总是坐办公室,有腰间盘突出的职业病。最近正通过游泳做康复训练,小区封控之后,游泳中断了,这两天腰又疼得不行,家里的止痛药也吃完了,顾先生正发愁该怎么办。
12月17日,顾先生看到小区业主大群里在说,买药可以进购药群找杨医生,就想进群试试。
“杨医生人特别好,她先问我具体症状,确认好要什么药,因为有些药名字一样厂家不同,还会拍照给我确认是不是这一种。”顾先生说,整个配药过程非常便捷,还能刷电子医保卡,和去医院配药一样,甚至不用排队。
杨利君给顾先生配了一周量的止痛药和保护神经方面的药,第二天就会送达小区,吃完了可以再配。
吴建华说,“现在小区里大部分的用药需求都被满足了,大家都很感谢杨医生,有的人说放出去了要请她吃饭,有的说要请她喝奶茶……我们业委会也很感谢她。”
同是小区业主的范华英没有购药需求,但是在业主大群里“围观”了杨医生帮大家购药的故事后很是感动,她收集了群里的素材,为杨医生剪辑了一个视频,视频里,她把杨利君称作小区的“送药天使”。
她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在大家都为处方药发愁的时候,看到杨医生和业委会的吴主任挺身而出,帮助大家解决燃眉之急,他们就像黑夜里的光,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这样的环境下,这种精神,这种正能量,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个春天邂逅浪漫上虞。
一直憧憬着有一天能去这样一个地方,它不需要像北上广那样繁华,却有秀丽的山水,分明的四季。最好交通比较发达,附近景点众多还免费,一年四季还能体会不一样的快乐。
我以为能满足我这么多要求的地方只会出现在梦里,可这个春天一场意外却让我遇到了梦里的它。和它的邂逅是因为我无意间刷到了一条关于它的短视频,视频的作者航拍了大量的美景,也让我对江南水乡的刻板印象从小桥流水增加到了鸟语花香。
< class="pgc-img">>在曹娥江畔望着列车驶过油菜花地,在周吞和张村淋一场浪漫的樱花雨,在东橙的千年梯田望着落日余晖满是惬意,在丁宅开满玉兰花的小道上漫步,一个转弯又误入桃花园里,在布满樱花的骑行道喝一杯叫春天的奶茶。
< class="pgc-img">>原来江南的春天不只有细雨朦胧,原来水乡的魅力也不只是白墙黛瓦,原来我一直憧憬的那个地方叫做上虞。
018-06-13 17:2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张斌 记者 朱银燕
鲜奶茶是用奶精冲调的,鲜榨果汁不用水果,而是用浓缩液勾兑的,也有可能是烂水果榨的。近日,上虞区市场监督管局在城区范围内的饮品行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揭开部分违法经营奶茶店、鲜榨果汁店的众多猫腻。
“在前期摸排、梳理线索的基础上,本次专项行动共查获了35起案件。除了查获食品原料过期、三无食品问题、霉变食品等违法行为之外,也发现了许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比较常见的就是用奶精冒充鲜奶,使用腐烂水果榨果汁。”上虞区市场监督稽查大队大队长徐志荣说。
在城北一家鲜榨果汁店内,柜台上陈列着新鲜的水果供市民选择,但在柜台下方,执法人员却发现了一些被削去腐烂部分的橙子、梨等水果。在接下去的检查中,执法人员还在储藏室发现不少水果存在着部分腐烂的现象。
“之前杭州一家果品批发市场被曝出有一批腐烂的水果正在流入酒店和冷饮店,我们在检查中除了关注原料过期、三无食品问题之外,也格外留意经营者是否存在使用腐烂水果的情况。”上虞区市场监督稽查大队副队长支天告诉记者,在前期摸排中,执法人员发现这家鲜榨果汁铺中,一些切好准备榨汁的水果形状比较特殊,很像是被事先扣去腐烂部分切块待使用。
除了使用部分腐烂的水果,还有一些饮品店出售的“鲜榨”、“现榨”果汁,其实是调制饮料。比如西瓜汁,其实是用西瓜味的饮料浓浆勾兑而成,而且浓浆配料表中都是添加剂,根本没有西瓜成分。
在横街路上一家主打出售鲜奶茶的奶茶店里,执法人员也发现一些问题。在店铺里,执法人员并没有发现鲜奶,但在后厨,执法人员检查到了食品外包装标注着“奶茶伴侣固体饮料”的产品,当事人承认,这几款所谓“鲜奶茶”中使用的“鲜奶”,其实都是用这个产品经过冲泡而成。
“一般一杯奶茶,奶精成本在七八毛钱,而鲜奶成本在1元左右,成本其实差不多,但在口感上,奶精冲泡的奶茶味道香浓,口感顺滑,这也是部分奶茶铺使用奶精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徐志荣告诉记者,使用奶浆味粉固体饮料代替鲜奶,使用水果浓浆勾兑冒充鲜榨果汁等都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稽查大队已对这些经营者进行立案调查,共立案15起,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此外,对部分奶茶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到位,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或健康证过期、索证索票不全、店内消毒记录不齐等问题责令商家立即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