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成都商报
近年来,宠物咖啡店人气一直居高不下。绝大多数的宠物咖啡店除了拿小动物们做卖点以外,更让人心动的是顾客到店能和小动物们亲密接触。然而这些温馨又“可爱”的画面背后,也隐藏着很多隐患。
日前,一位昵称为“sccggbb”用户在某APP平台的店铺上评论,反映了自己和男朋友到猫咖消费时,男朋友被猫抓伤的经历。
据sccggbb描述,自己曾两次到这家猫咖消费。第一次是和朋友去的,“我朋友被猫抓了,但是没有出血”;第二次是和男朋友去的,“我男朋友直接被猫抓出血了”。在这两次同伴被猫抓伤的经历中,令她气愤的是店主的处置方式。该用户的留言信息显示,第一次朋友被猫抓伤后,“店主就给了一个酒精棉片擦擦”,而第二次男朋友被抓伤后,店主表示是逗猫棒的使用方法不对。
那么,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么样的?作为新业态,猫咖一般会采取什么办法来降低顾客被猫抓伤的几率?顾客在猫咖被猫抓伤,责任算谁的?
起因
是逗猫方式不对
还是无故被扑?
7月4日,记者联系到昵称为“sccggbb”的某APP用户,该用户拒绝就此事接受采访。
记者梳理某APP平台对该用户的回复后了解到,用户“sccggbb”和她的男朋友在端午节(6月25日)当天下午,通过平台购买了一份价值88元的双人套餐券到店进行消费,在完成了套餐券的使用登记后,从店主处各获得了一支逗猫棒。
该店老板傅女士向记者回忆当时情景时补充说,在给逗猫棒的同时,她还向二人介绍了店内每只猫的性格特点,并提示在逗猫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在店内的餐桌上,也都有关于猫咪性格特点和逗猫注意事项的提示。
傅女士告诉记者,通过调取当时店铺监控可以看到,用户“sccggbb”的男朋友被猫抓伤前,有将逗猫棒朝自己身体方向晃动的动作,并认为这是导致被猫咪抓伤的主要原因。“一般都是朝远处摇晃逗猫棒,以确保自己不被猫抓伤,”傅女士承认,在给二人逗猫棒时,确实未向二人提示错误使用逗猫棒可能存在的风险。
傅女士的说法,与用户“sccggbb”在某APP上的评论内容存在一定出入。根据“sccggbb”的评论,“当时也不是有意要逗猫,是猫自己扑上来的。”
争议
店主:已退还套餐券并愿送医
顾客:应赔偿接种疫苗的费用
不过,究竟如何受伤并不是两方争论的焦点,令用户“sccggbb”感到不满的,主要还是店主在自己男朋友受伤后的处理方式:“从被猫抓伤的一个小时内,我都没有看到你有要处理,要主动说带我们打疫苗的态度。”
对此,傅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自己在“sccggbb”男朋友被猫抓伤后不到三分钟,就开始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并且在顾客表示“没关系,猫咪打过疫苗没问题”之后才离开。
傅女士表示,店铺监控显示,在自己跟“sccggbb”和她的男朋友确认完情况后,两人继续在店内逗猫,约半小时之后才离去,在二人离开时,由于“实在感到抱歉”,所以退还了“sccggbb”和男朋友当天购买套餐券的88元,并表示“不放心可以去医院问一下。”
傅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店铺里所有的猫咪都在2019年7月底全部打齐了四针疫苗(包括俗称“妙三多”的猫鼻气管炎疫苗、嵌杯病毒病疫苗和泛白细胞减少症疫苗,以及狂犬症疫苗)。
针对傅女士的说法,“sccggbb”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就算猫咪打过疫苗,三级暴露的话也有一定的几率会感染狂犬病,况且是已经抓出血了。”“sccggbb”表示,正是因为店家这种难以接受的处理方式,自己给了店铺差评,并要求店家按照市场价赔偿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的费用。
律师说法
顾客无过错情况下
店铺应担责
傅女士向记者表示,在与“sccggbb”发生争端后两三天,自己已经停止了店铺的运营,“开店将近一年来,遇到的各种情况让我很困扰,尤其是这次的事情过后,我决定关闭这家店铺。”
傅女士表示,“sccggbb”已先后将以上争端反映给平台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如果有关部门判定我确实负有赔偿义务,我会承担相应的赔偿,不会因为关闭店铺而有影响。”
事实上,傅女士和“sccggbb”的争端并非偶然,猫咪抓伤顾客的问题也在猫咖时常发生。仅以成都地区为例,记者在某APP平台上以“猫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获得相关店铺133家。
这133家店铺又是如何应对顾客被猫抓伤的情况的呢?记者随即拨通了位于红星路三段的某猫咖商家电话。
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顾客被猫抓伤在猫咖中属常见问题。通常情况下,在顾客告知店员自己被猫抓伤后,店员会在第一时间为顾客的伤口进行消毒。“我们店的猫每半年会接种一次疫苗,加之我们经常接触猫咪就会知道,被猫抓伤其实不会发生感染,进行常规的消毒即可,”该负责人表示,遇到顾客提出要打狂犬病疫苗的情况时,店铺也会对顾客进行相应的赔偿。
这位负责人表示,“只要顾客的要求合理,店铺为了避免争端都会尽可能满足。”他还告诉记者,在他们店铺进门的显著位置,会提示顾客“不要强行搂抱猫咪,如发生风险,责任自负”。同时,出于对顾客安全的考虑,店铺不允许8岁以下的小朋友进入。记者在联系了成都市多家猫咖后发现,各家猫咖均发生过猫咪抓伤顾客的情况,而几乎所有店铺均有免责声明。那么,这样的声明是否如文字本身所表达的,能够使猫咖店铺在猫咪伤人的事件发生时免责呢?
记者就此咨询了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宋宏宇律师。宋宏宇表示,顾客在猫咖被猫抓伤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情况下,顾客确实因为自己逗猫方式问题,导致猫咪的应激反应而被抓伤;第二类则是顾客在没有逗猫的情况下,仅因为在店内而被猫抓伤。“只要顾客没有过错,店铺应当承担所饲养的猫咪侵犯别人权益的责任。”(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成博)
源:成都商报
餐饮店取消纸质菜单 只能扫码点餐?
“点个餐要关注一堆公众号、小程序。”“用手机号注册会员才能扫码点餐。”“没有智能机的老人吃饭怎么办?”……
近期,有消费者反映,到餐厅用餐时,有些餐厅不提供人工点餐,消费者只能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后进行“扫码点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部分餐厅采取人工点餐与扫码点餐相结合的方式下单,而部分餐厅却取消了纸质菜单,仅能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点餐。
3月25日中消协发文表示,在扫码点餐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关注公众号或是手机登录的情况,而通过这一环节商家就会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而不提供现场菜单,有损消费者的知情权。
记者走访:
成都部分餐厅
已经取消纸质菜单
“欢迎使用小程序点餐,更多会员福利。”26日,来到位于成都春熙路的一家麦当劳门店,在门口就听到店内喇叭在循环播放语音,引导消费者扫二维码使用小程序点餐。
记者扫描门口广告牌上的小程序码后,发现必须微信授权,小程序将获取微信昵称、头像等个人信息,并验证手机号后才能完成登录点餐。同时,麦当劳店内还有自动点餐机,并不需要输入任何个人信息便可完成点餐。柜台也可进行人工点餐。
在星巴克一家门店中记者看到,点餐柜台处有几个人在排队点餐,柜台上摆放着点餐码的立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扫码点餐可以不用排队。记者扫码后发现,小程序要求微信授权,获取昵称、头像、地区等个人信息,并且还需要授权手机号才可以登录点餐。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餐厅都采取这种人工点餐与扫码点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点餐。例如九锅一堂,工作人员表示“两种方式均可点餐。”还有部分餐厅以纸质菜单点餐为主,例如黄记煌、猫抓烤肉等,店内消费者都拿着一张纸质菜单勾选菜品点餐。
但在在小龙坎火锅春熙店、袁老四老火锅、辣斗辣火锅等餐饮店,记者发现,店内已经取消了纸质菜单,仅支持扫码点餐。“现在都是扫码点餐了。”工作人员表示。记者看到,店内的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点餐二维码。记者扫码后,直接跳转至相关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才能进行点餐。关注公众号后,还需要点击公众号中的链接跳转至点餐小程序,小程序也需要微信授权并用手机号注册绑定后才可登录、点餐。
消费者:
“只能扫码点餐
其实对老年人不太友好”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排位等待就餐的消费者。胡女士表示她已经习惯了扫码点餐,“点餐、结账都比较方便,还没考虑过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王先生则非常抵触需要授权个人信息点餐的方式,他告诉记者,每次需要使用微信号登录时,他都会点击“使用其他头像和昵称”选项,然后随便设置一个头像和名字,使用虚假账号登录,“不过要求手机号登录的就没办法了,只能用真实手机号收验证码。”
市民钱女士则认为,只能扫码点餐的餐厅其实对老年人不太友好。“有些点餐很复杂,又要关注公众号,又要点击小程序的,步骤很多。我们年轻人有时候都觉得很麻烦,老年人就更难点餐了。”
中消协发文:
新技术应用
不应成为攫取个人信息的借口
3月25日,中消协发文表示,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限制消费者权利的工具,不应成为攫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借口,更不应成为阻碍大众消费的壁垒。中消协表示,消费者到餐厅就餐,并无必要提供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信息。一些餐厅不再提供人工点餐,要求现场就餐消费者先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再进行扫码点餐,借此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仅违反法律规定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
餐厅经营者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只提供扫码点餐,不仅有违商业惯例,也使现场就餐消费者只能关注或绑定经营者的公众号或小程序,被动授权经营者获取其个人信息。这种做法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对现场就餐消费者的一种强制交易行为。
中消协指出,菜单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与是否接受餐饮服务直接关联,餐厅应当提供直观可查的现场菜单,供消费者了解菜品和价格,决定是否用餐。不提供现场菜单,扫码关注后才能浏览菜品和价格的做法,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中消协指出,由于智能手机操作的复杂性,扫码点餐并不具有普适性。老年人、未成年人往往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扫码点餐过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实现。
中消协表示,经营者可以使用新技术提高运营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但首先应做到依法合规、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而不是成为经营者商业欺凌的工具。“期待餐饮行业组织、餐饮经营者积极行动,抵制不良手法,杜绝违法行为,以实际行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希望有关行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引导和监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年来,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暂时还不能当“铲屎官”的人,会选择到猫咪咖啡馆或者狗狗咖啡馆,一边吃东西一边和小动物互动。但这样卫生吗?
1 一些宠物餐厅生意火爆
南宁在某知名团购平台上挂牌的猫咖、狗咖加起来有20家左右,多集中在朝阳、航洋等商圈。这些店家一般会提供奶茶、咖啡、薯条、鸡翅等餐食,消费者进店点单后才能撸猫撸狗。
12月4日,南国早报记者去到国贸的一家猫咖发现,这家店装饮料的杯子是普通的敞口玻璃杯,猫毛很容易掉进饮料里。顾客用餐时并不会与猫保持距离,很多人一手拿饮料一手在撸猫。
一家猫咖里,顾客一边逗猫一边吃东西。南国早报记者雷小琴/摄
会展中心附近的一家狗咖环境相对干净整洁。12月6日,这家店的店员介绍,他们每天都会对店内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日常也会用消毒水拖地,保障卫生。
在朝阳商圈某家以小型犬为主的狗咖里,狗的叫声整个楼层都能听到。另一家狗咖的狗狗排泄物没有及时清理。
2 医生:宠物毛发、粪便或传播疾病
南国早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些猫咖、狗咖制作餐食的厨房,就在店内的吧台后,是一个半开放区域。这相当于在同一个空间内,厨房在制作食物,宠物在玩耍、排泄。
广西江滨医院预防保健科副科长、主治医师苏华斌介绍,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看,和宠物密切接触不保持距离,存在一定的隐患。
例如,除了狂犬病,宠物的粪便可能携带有沙门氏菌、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等细菌,或是弓形虫和隐孢子虫,可能通过污染的食品、饮用水等传播,引发相应的疾病。
此外,螨虫、虱子存在于宠物毛发和皮肤尘垢里,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病原体,也可能成为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的传播媒介。
南宁的一家狗咖。
苏华斌介绍,沙门氏菌等细菌能通过常规消毒被消灭,但是厨师制作餐食、顾客就餐和宠物排泄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里,引发交叉污染的概率较高。此外,漂浮在空气中的宠物毛发防不胜防,也是一个卫生隐患。
苏华斌建议,去宠物餐厅时要注意整体的环境卫生,确认宠物是否打了防疫针且防疫针是否在有效期内;撸狗撸猫时,要注意分寸,避免被抓伤咬伤,避免被宠物舔到有伤口的地方;不要一边和宠物玩耍一边进食或是喝饮料,用餐前洗手,以免交叉感染。
3 协会:宠物餐厅必须设置功能分区
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吴东栋介绍,餐饮店都是禁止宠物进入的,目的是防止宠物伤人,或是造成疾病传染等。
但是,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监管对象是人,而非宠物,因此对宠物餐厅的监管存在一定的空白。但严禁“人畜共餐”,防止交叉感染,应该是餐饮经营者必须坚持的安全底线。
广西食品安全协会餐饮委员会秘书长、南宁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吴培雄认为,宠物餐厅在装修设计时,必须把餐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给人使用,一部分给宠物专用。
此外,宠物餐厅还应设专人负责管理,不能让宠物进入人使用的餐厅。还应建立起一系列的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管理制度,以及制订人被宠物咬伤、抓伤的应急处理方案。
4 律师:被咬伤抓伤或需自己担责
一边吃东西一边撸猫狗,如果逗喂不当,还可能被猫抓狗咬。
广西司善律师事务所黄有宁律师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发生宠物咬伤、抓伤人的事件,一般情况下由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但属于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若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宠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黄有宁表示,目前对宠物餐厅虽然没有明确的行业规范,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的一些条款,对宠物餐厅的环境提出了要求。
例如,相关条款规定,饲养和宰杀畜禽等动物的区域,应位于餐饮服务场所外,并与餐饮服务场所保持适当距离;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大家去撸猫撸狗时,
要注意卫生哦~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李艺 雷小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