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新黄河】
新黄河记者:陈元昊
从网络热梗到每年“固定节目”,受年轻人欢迎的“秋天第一杯奶茶”,连续5年带动饮品消费潜力释放。美团外卖数据显示,今年立秋当日,全国累计卖出超5300万杯饮品,再创历史峰值。
外卖销量超5300万杯,首个交易额破亿品牌诞生
记者从美团外卖获悉,今年共有20万家饮品门店参与“立秋奶茶狂欢节”,立秋当日累计卖出超5300万杯饮品,较去年同期增加34%,参与商家数和饮品订单量再创峰值。其中,销量突破百万杯的品牌有10家,分别是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霸王茶姬、沪上阿姨、喜茶、瑞幸咖啡、CoCo都可、书亦烧仙草及益禾堂。值得一提的是,蜜雪冰城成为美团外卖首个在“秋奶”当天实付交易额破亿的茶饮品牌。
立秋当天,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河南六个省份饮品外卖日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广东再创新高,当日饮品外卖销量突破800万杯。从城市维度看,深圳立秋饮品外卖订单量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上海、重庆、成都和北京。
8月7日,在茶百道(上海TPY中心店)等待取餐的顾客和骑手
在口味选择上,“伯牙绝弦”成为最受欢迎的“明星”饮品,杨枝甘露、茉莉奶绿、珍珠奶茶和生椰拿铁位列其后,是今年立秋下单量Top5的饮品外卖单品。
“秋奶”已成行业“双十一”,饮品品牌携手美团外卖上新供给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在8月7日立秋当天,济南的奶茶外卖销售格外火爆。美团外卖数据显示,8月7日平台上“奶茶”的搜索量相比前一天暴涨了570%,当天全市奶茶外卖销量也环比前一天增长了约270%。霸王茶姬、蜜雪冰城、阿水大杯茶、沪上阿姨、喜茶都是本地单量排名靠前的品牌。在口味选择上,“伯牙绝弦”成为最受欢迎的“明星”饮品,杨枝甘露、茉莉奶绿、珍珠奶茶和生椰拿铁位列其后,是今年立秋下单量Top 5的饮品外卖单品。
8月7日中午,位于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的茶百道门店,人来人往,外卖系统接单的提示音也连绵不断。“今天凌晨三点就开始备料了,从上午开始接单到现在,店里已经做了300多单,估计今天订单量能超过600单。”店长告诉记者,为了应对今年“秋奶”,公司不仅专门开展了培训,还会督导当日排班和原料制备。
“过去三年,‘秋奶’都会突破单日销售纪录,我们已经把立秋当作茶饮行业的‘双十一’来对待了。”新晋国风茶饮品牌“茶话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立秋前五天就在美团外卖上线了品牌“N选1”兑换券等优惠活动,不仅为品牌持续带来曝光,还帮助各地门店提前锁定了需求。
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秋奶”活动期间,平台携手商家投入千万补贴,通过“神抢手”通兑券、直播间折扣券、拼好饭1元特价团等产品,向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更丰富多元的“秋奶”选择,帮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编辑:曹梦佳 校对:刘恬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这个五彩斑斓的季节里,如果说有什么能像秋风一样,温柔地拂过每个人的心田,又悄无声息地成为全民话题的,那非“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莫属了。这杯看似普通的饮品,竟然连续五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续杯”热潮,让人不禁好奇:它到底有啥魔力,能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地加入这场“秋日限定网红”的狂欢?
< class="pgc-img">>初秋的仪式感,从一杯奶茶开始
首先,咱们得承认,秋天是个自带滤镜的季节。金黄的落叶、凉爽的空气,还有那不经意间就泛起的淡淡忧愁,都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寻找一些温暖和甜蜜来慰藉心灵。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像是一个温柔的约定,提醒着人们:嘿,秋天来了,是时候给自己的生活加点甜了!这种仪式感,让一杯普通的奶茶瞬间变得意义非凡。
< class="pgc-img">>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网红效应MAX
当然,任何话题的火爆都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一张手捧奶茶的照片,配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收到了吗?”的文案,瞬间就能收获一大波点赞和评论。这种低门槛、高参与度的互动方式,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迅速成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热门话题。人们不仅是在晒奶茶,更是在晒幸福、晒被关心的小确幸。于是,一杯奶茶的温暖,就这样在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平台上无限放大,形成了强大的网红效应。
< class="pgc-img">>情感共鸣的催化剂,温暖人心的小确幸
更深层次地,这杯奶茶之所以火,还在于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人们往往渴望得到一份简单而纯粹的关怀。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惊喜,让人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或恋人的温暖与爱意。它不仅仅是一杯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在这个季节,让我们暂时放下忙碌与疲惫,享受这份来自心底的温柔吧。
< class="pgc-img">>商业营销的巧妙借势,双赢的局面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商业营销在这背后的作用。各大奶茶品牌纷纷抓住这一热点,推出各种限定款、联名款奶茶,不仅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尝鲜,还成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而消费者呢?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社交需求和情感表达,可谓是双赢的局面。
< class="pgc-img">>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只是奶茶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之所以能够连续五年火爆全网,离不开季节的加持、社交媒体的推动、情感共鸣的催化以及商业营销的巧妙借势。它不仅仅是一杯奶茶那么简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一种情感交流的媒介。在这个秋天,不妨也给自己或身边的人点上一杯奶茶吧,让这份温暖和甜蜜继续传递下去。毕竟,生活需要仪式感,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是最好的开始。#寻找热爱表达的你##奶茶#
上海徐家汇商圈的美罗城一楼,一家家奶茶饮品店或间隔或正对着密集出现,色彩鲜亮的店铺背景上,大大的中文字样显眼地打出卖点。就是这样的高密度,每家茶饮店外仍然不乏排队等待取餐的年轻人。这般热闹,与一街之隔在近期正式谢幕的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形成鲜明对比。
后疫情时代,各地消费在挑战之下逐渐复苏,其中餐饮业态的表现尤为突出。而和大餐饮相比,奶茶饮品店普遍显得还要热闹一些。不管是那些因排长队上热搜的网红饮品品牌,还是最近一天单品销售突破1亿元的“酱香拿铁”,都是流量和销量逆势激增的赢家。
顶流的个案,带动了上下游玩家争相涌入,也催生了巨大的市场蛋糕。8月8日立秋那天,近20万家奶茶店参加了美团发起的“立秋奶茶狂欢节”,当天累计卖出的奶茶超过4000万杯。另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2022年新茶饮市场规模为1040亿元左右,门店总数约48.6万家,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50亿元。
在消费复苏低于预期的大背景下,茶饮店到底有多火爆?背后又对应着怎么样的消费刺激密码和创新创业账本?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长期在首店经济上占据全国第一的上海是最前沿的试验场,也是窥探答案的窗口。
这些数据均远超往年
和普遍收紧的投资相反,今年茶饮行业的新店扩张速度是明显超过往年的。
“今年我们的开店总数会是前面几年开店总数的4倍以上,节奏比往年都要快。” 上海宝珠奶酪饮品市场经理张三丰告诉第一财经,截至8月,他们今年新开了60多家店,其中上海近20家。作为成立了十多年的奶酪饮品品牌,宝珠奶酪在今年开启了快速发展拓店阶段。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和市场的投入,宝珠奶酪在其官网上挂着的“每年卖出300万杯”的数据显得有些滞后和过时。“300万杯是上半年的,现在已经远超这个数字了。”张三丰说,就公司上半年整体的业绩,环比增长了2倍以上,“线上线下都在同步增长”。
作为新中式茶饮赛道的头部企业,霸王茶姬相关负责人也向第一财经透露,今年他们整体的客流量明显翻倍,目前单在上海这一座城市就有22家店开门营业。
在今年迎来第10个年头的新茶饮品牌喜茶,目前全国的门店总数已突破2000店,并在2022年底开放了事业合伙,也即在此前的全部直营之上新增了加盟模式。今年,除了以直营形式在洛阳、赣州等多个城市开出新店外,喜茶的事业合伙业务保持了高速发展,已开出的加盟店突破1000家。
门店数量的增长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势能,也带来销量的爆发。根据喜茶提供的数据,按照月度来看,今年上半年喜茶门店月度销售额同比、环比均实现了持续增长,可比门店的日店均销量也连续6个月上涨。今年6月以来,喜茶单店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20%以上。以 50平方米为主力面积的喜茶事业合伙门店,已经出现了月销售额达百万元的案例;部分单店的单日销售额甚至高达10万元。
销量的飙升,意味着投资回报周期的显著缩短,这直接促成了今年各大品牌的大手笔扩张。
张三丰透露,宝珠奶酪今年的投入产出比明显优于往年,“今年新开的不少门店投资回报周期都在6~9个月,甚至更短”。
上海一家大型商业中心负责人张剑(化名)告诉第一财经,业内将奶茶饮品店俗称“水吧”,和大餐饮相比,不管是物料、租金、装修等投入都要小得多。虽然每家店的回报差异很大,但在生意好的时期,水吧基本上3~6个月就能回本,“一般水吧在50~60平方米左右,卖奶茶一个月就能做到七八十万,净利润接近30万元,几个月就能回本”。对比而言,一般一家餐饮门店的投资回报周期往往需要一年左右。
在张剑看来,较低的试错成本以及越来越短的回报周期,让迈入饮品行业的门槛大幅降低,也让这一赛道的创业创新在经济波动期显得尤为火热。一定程度上,和咖啡或大餐饮门店不同,饮品店没有或者较少有堂食区,因此也更容易有排队效应。再加上社交媒体和外卖等新商业模式的助力,奶茶饮品行业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新的消费风向标。
“消费降级”下的创新
在消费复苏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大商场里的奶茶店越来越多,对应的是消费者如今逛街只爱买茶饮的“消费降级”趋势吗?
就消费决策而言,张剑提出,十几二十块一杯的奶茶,确实容易下决定。随着市场的下沉与扩张,以及日趋激烈的内卷竞争,单品的平均价格还在持续下降。
“今年茶饮市场杀得很凶,大品牌都在降价下场厮杀。”张三丰表示,原本中低端的品牌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而中高端品牌则迫于扩张压力不得不降价,以换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以喜茶为例,截至2022年底,喜茶常规门店菜单主流价格处于15~19元之间的,占比超过80%。
看似“消费降级”的表象下面,其本质却是消费需求实实在在的改变,以及品牌策略和供给侧创新的主动应对。
张剑提出,Z世代的年轻消费者“喜新厌旧”的特点愈加明显,而茶饮店迅速更新品牌和产品的节奏与之匹配。不少新的品牌背后,可能还是同一个品牌运营团队。与此同时,如今的市场推广、品牌策略和以往相比也更加专业,“不再是单家店做口碑,而是更多由品牌公司集中制定结合了新兴渠道的露出方案”,这让短期内出现爆发效应成为可能,也提高了品牌运营的门槛。
张三丰认为,近年来市场消费习惯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追求更健康,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经历了甜品的辉煌年代也见证了新茶饮崛起的他们,看到了消费底层逻辑的变化,“本质上是国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于社交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品牌能够不断提供更健康也更高价值的产品,就有可能赢得最终的市场竞争。基于差异化价值和多年来形成的一定的壁垒,他们觉得接下来的机会仍然大于挑战。
对应消费市场的购买力和偏好变化,各大商场的招商策略也在求新、求变。
成立了25年的美罗城,最近几年每年都会主动调整入驻的品牌,自带年轻人流量的人气奶茶旗舰店自然是香饽饽。除此之外,一些客单价并不高的网红餐饮首店也会被嵌入到各个楼层,吸引年轻人打卡吃喝的同时,带动整个商场的流量与销量。
美罗城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今年美罗城内新开业的奶茶咖啡饮料店就有8家,整个商场现有21家茶饮类门店。
“我们每年调整的比例都在15%左右,最低不会低于10%。”美罗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明表示,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几家新品牌出来,“把客人吸引到很多年轻人喜欢的网红的新店首店,这样就能把客人有效转化为消费流”。
今年8月,美罗城举办了上海首届必吃榜市集,让消费者一次性吃到数十家宝藏餐厅,再叠加暑假专门引入的网络游戏《原神》展等多重元素,当月的销售额与客流分别同比增长了约50%和75%。
商场与门店品牌的流量是彼此成就的。张剑提出,虽然不乏成功的案例,但奶茶店具有明显的长尾效应,“很多店也可能就在生存线上挣扎”。因此,商场方面必然会考虑其经营状况和对应的租金承受能力,从而优先选择业态更新、流量更好的品牌。除了引入的品牌和业态持续更新迭代之外,商场本身还应更加接地气地去研究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同时做好服务,“商场的洗手间干净明亮、服务人员的态度以及无障碍设施的完善,都是可以打动消费者的点”。
随着品牌们在大浪淘沙中走向成熟,新茶饮行业的供应链也试图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中创新升级。其中,喜茶于2022年初投入使用的第一批智能设备,如今已在所有门店中投用,也实现了茶饮门店全流程智能化。宝珠奶酪则把中央厨房升级成了中央工厂,主要用于生产核心原浆,再通过核心设备,实现全国门店的产品供应和品质把控。
在充满挑战的经济形势下,受到茶饮带动的新消费市场蓬勃向上,有力带动了就业和创业。以单店解决6到8人就业计算,纳入统计口径的奶茶店解决了300万人以上的就业。算上供应方、物流方、外卖方等环节,就业规模更加可观。随着头部品牌陆续将直营开放为加盟模式,奶茶“合伙人”团队也在快速壮大。
和传统的零售业相比,注重体验的服务零售业态的旺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下半场”的趋势。紧跟新消费需求而不断发展的服务经济及数实融合,也越来越成为了拉动就业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