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玫瑰最娇美
玫瑰玫瑰最艳丽
春夏开在枝头上
玫瑰玫瑰我爱你......”
玫瑰玫瑰我爱你,姚莉
你知道吗?
风靡海内外的经典老歌
《玫瑰玫瑰我爱你》的旋律
居然是从汉口路上的
这栋百年建筑里
开始传唱的~
< class="pgc-img">>没错!就是
曾经享有“远东第三大饭店”之称的
上海扬子饭店
今年初,
90岁的上海扬子饭店,
历经3个多月的保护性修缮后,
展露“新颜”,再现芳华!
< class="pgc-img">>其中最吸睛要数
缀满红色花卉的
“玫瑰阳台”
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而且,在酒店房间阳台上拍照
向左看
可以看到东方明珠!
向右看
能看到明天广场!
据了解,上海市中心酒店
能看到这样景的屈指可数!
< class="pgc-img">>更惊喜的是,
在这里还有
明星赵露思同款套房!
< class="pgc-img">>据酒店经理介绍
并不是所有房型都有玫瑰露台
价位在1500元以上带阳台的才有
价格还是蛮辣手的~
(小侬打听到
明星赵露思曾入住过的同款房型
是雅致行政房哦~)
< class="pgc-img">>图 @携程旅行网
说到扬子饭店的历史,
在《繁花》那个年代
其风头不亚于和平饭店
可以说
“先有扬子饭店,后有黄河路”
↓↓↓
“宝总”们都要来这长包房
20世纪90年代,
上海开发开放的号角吹响,
带来的市场机遇让人心潮澎湃,
宾馆饭店行业也随之兴起。
扬子饭店办公室主任的高云
是“繁花”年代的见证人。
他说:
“格辰光(那时候)
成为一名服务员
伐要太嗲(非常赞)哦!
入职时发了一套培罗蒙定做的工服,
穿上后下了班都舍不得脱。
那个年代,
包一个房间就可以注册一家公司,
许多外地来商人
就像电视剧里‘宝总’一样,
包了饭店一间房间
作为公司的‘根据地’。”
90年代的扬子饭店,
凭借背靠人民广场
和华侨商店(现七重天宾馆)的
绝佳地理优势,
这里聚集了一波
闯荡上海滩的商人。
高云表示,
当时扬子饭店从白天到晚上,
“闹忙”得不得了,
而此时的美食街,
还尚未从乍浦路转移到黄河路,
可以说是
“先有扬子饭店,后有黄河路”。
Art Deco建筑风格
展现上海摩登
1932年6月落成的扬子饭店
是一栋典型的Art Deco作品
米灰色的外墙色彩、
丰富的纵向直线条装饰
和逐层退缩的结构轮廓,
使得酒店
如今看上去依然时髦而又摩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扬子饭店开业时的广告
饭店落成后,
开业当日即备受
上海新闻媒体和社会名流的关注,
沪上知名报纸纷纷以
“华资高级饭店叫板外商酒店”
为热点话题做宣传。
据介绍,扬子饭店
是当时华资饭店里
最早拥有冷气设备的饭店。
< class="pgc-img">>《玫瑰玫瑰我爱你》的走红之地
老早底扬子饭店的舞厅也很特别
有上海滩“弹簧地板舞池”的美誉
舞厅共分 3 层,
当时可以容纳100对舞者
同时翩翩起舞
舞池周围地板内
有镶入玻璃框中的彩灯,
颇有种跳迪斯科的氛围。
办公室主任高云
曾亲自体验过,
“一般地板上跳舞
跟在弹簧地板上跳舞
节奏感不一样
弹簧地板踩上去会有弹性”
如今经过整修
舞厅的地板已经不弹簧了,
但仰望琉璃屋顶
仍能想见当年的繁华盛况。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当时这样时髦的舞厅
吸引了沪上大批社会名人出入
包括阮玲玉、周旋、
胡蝶、徐来等
她们就像是当今的“网红”明星,
为扬子饭店带来了超强人气。
< class="pgc-img">>其中,当年“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
素有“银嗓子”之称的姚莉
更是饭店的座上宾。
据说这位当年红遍上海滩的
“百代唱片女王”,
从1942年至1946年,
曾在扬子饭店的舞厅常驻演唱。
< class="pgc-img">>▲姚莉
风靡海内外的经典老歌
《玫瑰玫瑰我爱你》
就是由姚莉在扬子饭店首唱的。
这首歌被改成英文歌曲后,
由美国男歌手Frankie Laine灌制唱片,
并荣登1951年美国流行音乐榜榜首。
这也是第一首在国际上广泛流行
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歌曲。
< class="pgc-img">>如今,这首歌和《夜上海》
已共同成为了
老上海的一个标志乐曲。
歌声背后,
其实还有个小小八卦
↓↓↓
那就是“银嗓子”姚莉
与当年扬子饭店副经理之子
黄保罗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这间酒店里,他们因歌声结缘,事业和爱情得到了圆满收获,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也是极为难得的一场幸事。
红玫瑰和爱情
白骑士和守护
就这样成为了扬子饭店
在老上海人心目中的符号象征。
< class="pgc-img">>90岁扬子饭店焕新颜
因此,
修缮后的扬子饭店
在保留外观历史风貌的同时,
大量融入了“玫瑰”元素。
< class="pgc-img">>进门处剧场般的红色帷幕
让人仿佛穿越进
摩登都市电影剧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过道两侧,
若干黑色的木制展架上摆放的
是一张泛黄的
《玫瑰玫瑰我爱你》曲谱,
和一支斜放着的、
开得正艳的玫瑰。
(据说摆放在上面的都是
新鲜玫瑰,酒店会不定期换新)
< class="pgc-img">>不仅如此,
酒店各个角落
都隐藏着玫瑰的元素。
还有专门的“玫瑰套房”和
“玫瑰下午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更惊喜的是,
酒店9楼餐厅包厢窗外
就是沐恩堂最佳视野
美景当前,
餐点都格外美味。
< class="pgc-img">>现在正值玉兰花开
没想到,扬子饭店和阿拉市花
是绝配呢~
< class="pgc-img">>你对这家酒店有何记忆?
想不想来这里开启
一场寻梦“繁花”之旅?
【侬好上海·胖丁综合编辑】
侬好上海(ID:helloshanghai2013)综合编辑,素材来源:@劳动报@乐游上海@咂劲南京路@扬子饭店@携程 ,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大戏,
是中国人过中国年的传统;
闻乡音,
是游子回家感受最深的心的牵绊。
< class="pgc-img">>2024年,申城舞台处处可闻“上海声音”,沪语热让这座演艺都市年味浓郁。
演艺大世界首部方言贺岁剧《魔都俏佳人》正在上音歌剧院热演,根据邵艺辉电影《爱情神话》改编的音乐剧,二轮演出已开票。
年初五、初六,钱懿领衔主演的传统新编大型古装滑稽戏《连升三级》将在兰心大戏院登场。
2月22日、23日,毛猛达、沈荣海这对“退而不休”的黄金搭档将在元宵前如约带来《石库门的笑声》。
SPRING FESTIVAL
传递上海味道
SPRING FESTIVAL
《魔都俏佳人》在完成今晚的演出后将于2月13—17日继续亮相上音歌剧院。
这部明星荟萃的作品最大亮点莫过于方言表演,不少人被沪语热潮带动而来,有80后观众带着老妈和小宝一同来观剧,他说:“舞台上都是上海人从小到大熟悉的面孔,小时候过年就一直在电视里看他们表演,现在就像提前感受了上海年味。”
《魔都俏佳人》
音乐剧《爱情神话》之所以能让人想要二刷三刷,剧中浓浓的上海氛围感让人着迷。
舞台上复刻安福路等上海地标让人“一秒入戏”,演员们频繁切换普通话和沪语,熟悉的氛围再现。
《爱情神话》
“王厂长”王昊在沉寂数年后凭借音乐剧《爱情神话》回归。
这个用上海话唱歌自成一派的音乐人,乃上海音乐学院科班出身,是最早投身音乐剧的弄潮儿之一。此番愿意加盟,他是看中作品的“含沪量”,能带他回到熟悉的“小时候”。
王昊
剧中,王昊饰演的老乌对感情认真、对朋友恋旧,总是用看似“假正经”的态度展现着玩世不恭,但骨子里重情重义重承诺。非沪籍主演宗俊涛、蒋倩如的沪语发音得到观众认可,连外国演员Hamza Al-sal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洋泾浜”。
监制徐峥期待该剧能成为上海文旅行业的标志性体验,“游客到上海,就来打卡看音乐剧《爱情神话》。”
《爱情神话》
巧的是,方言贺岁剧《魔都俏佳人》和音乐剧《爱情神话》都由导演何念操刀。
他虽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路成长、成名的他,在上海生活25年,娶了上海姑娘在上海成了家。
他说:“我事业的起步和发展都是这里,上海是我第二故乡。”在他看来,上海用开放的态度给年轻人机会,有很大的自由去发挥、去创造,也以很高的接纳度来包容。
《爱情神话》
海纳百川的同时,“上海声音”要更具标识度。《爱情神话》改编为音乐剧,是为让年轻观众聚集、海外作品盛行的音乐剧市场,建立沪语和上海故事的存在感。
而《魔都俏佳人》的新春上演,则为上海市民奉上一道地道的“沪味”文化大餐,“我希望传达的是正宗上海味道。”
《魔都俏佳人》
SPRING FESTIVAL
乡音更添年味
SPRING FESTIVAL
看一台独脚戏、滑稽戏,在新春佳节开心畅快地笑一回,是很多上海人家过年“传统节目”。
大型古装滑稽戏《连升三级》“老瓶装新酒”,用的是最传统的滑稽戏表演手法,但噱头和笑料都换成了最时兴的素材。
< class="pgc-img">>《连升三级》
这部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的经典剧目,在表演中融入了京剧程式化表演,演员穿着高靴还要表演水袖,并不只是穿着古装的现代人。
此外,这台滑稽戏也“回归”到戏本身,作品运用传统编曲方式,以民乐队配乐,为这部剧度身定制背景音乐,很具传统滑稽戏特色的。
《连升三级》
一月一会的《石库门笑声》依然会给大家带来“新春一笑”。
还在《魔都俏佳人》剧中忙碌的毛猛达,将在完成首轮演出后“无缝衔接”到“石库门”,“其实我们《石库门的笑声》里说到的上海生活和《繁花》里是一脉相承的,之所以都能受到观众的喜爱,无非是还原了那段上海生活,留存了一段上海记忆。”
《石库门的笑声》
在这个新春,毛猛达期待着新老观众能够继续走进“石库门”感受欢乐,体味年味。
记者手记
SPRING FESTIVAL
念的是“味道”
SPRING FESTIVAL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味道,这味道在市井风景中、在万家灯火中,更在你漫步街头随处可闻的“城市声音”中。方言,就是一座城市最独特的味道。
《繁花》大火,热的也是久违的“上海味道”。
王家卫拍剧,为什么要先拍沪语版,找来演员都用沪语演,而后再翻译成普通话?
他这样“大费周章”,正是因为明白方言的力量,用上海话说出的台词、演绎的人物,展现的就是上海的气质、上海的做派、上海的风格。
何易演“杨浦小六子”,寥寥几个镜头却极为接地气,人物瞬间立住。他说:“上海话一讲,角色气质就自然出来了,这是方言的魅力。”
茅善玉唱了一辈子沪剧,她最清楚所谓“味道”带来的氛围感。
毛猛达开抖音直播,上线就是上海话,从来不加翻译或配字幕,有外地粉丝留言:“你讲的上海话,我都能听懂!”
钱懿讲,上海人有时候怕出风头,喜欢“不响”,但有时候就应该要乘势而上的。
“沪语热”热的是沪语,热的也是上海人呼唤本土文化回归的一颗心,同样愿意看到上海文化繁华的还有许许多多有着上海情结的人。
他们追《繁花》,追的是上海记忆,追的是渐渐淡了的“上海味道”。
黄河路火了,国际饭店排蝴蝶酥的队伍更长了,长江剧场门口排队看“笑天地”独脚戏专场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
热闹的黄河路 / ?杨建正
“
方言是隔阂吗?
观剧会有障碍吗?
”
他们会告诉你:“来上海么就是要听滑稽戏的呀!就像你看粤语片,都翻成普通话,很多梗就没有了。”其实听得懂听不懂不重要,关键是氛围感。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渊
编辑:小开
图片:主办方提供
?新民晚报文化部
个夏天的申城,是爱乐者的乐园。
昨天,柏林爱乐乐团结束了为期近10天的上海驻演后离沪,将交响乐、室内乐演出以及艺术活动的余韵留给了这座城市。
紧随柏林爱乐乐团的脚步,7月2日晚,作为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的重磅演出之一,纽约爱乐乐团就在指挥梵志登的执棒下,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接续奏响了新的交响音符。这也是梵志登在即将卸任纽约爱乐音乐总监前,难得的一次率整团重返上海之旅。
“上周刚在上海大剧院听了柏林爱乐的勃四(勃拉姆斯的e小调第四交响曲),这周就在上交听了纽约爱乐的版本,一个浪漫精准,一个激情澎湃,满足了。”两支乐团恰好有一首重合的曲目,让不少乐迷得以畅快“二刷”,甚至发出了“无音乐不夏日”的感慨。
梵志登执棒纽约爱乐乐团重返上海
音乐磁场吸引爱乐者奔赴,带动文旅商业全面发展
7月2日和3日两天,荷兰指挥家梵志登作为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执棒整团时隔5年重返上海,带来了青年作曲家尼娜·谢卡尔的《光》、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以及马勒、莫扎特、科普兰等作曲家的多部经典作品。
从2008年起,纽约爱乐乐团已经在上海演出超过20次,与MISA更是情缘深厚。自2015年,纽约爱乐首次海外驻节,“假装在纽约”的主题让上海市民体验了一番纽约音乐生活。
“作为音乐家,我非常喜欢上海,这里有热情的人们、独特的美食、风格各异的建筑,是最鼓舞人心的城市之一。”梵志登在采访中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形容上海:“一座城市就像是一个心脏,每一个心房和心室分别装着家庭、经济、体育和文化。这四个板块健康运转,才会构成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就像上海这样。”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品格,以及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一直以来吸引着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不断奔赴。“爱乐之都”也名副其实,在这个夏天吸引了乐迷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同赴一场场音乐盛宴,在点燃城市的音乐文化氛围之外,也促进了文旅商业消费不断升级。
以刚刚过去的“柏林爱乐在上海”驻演为例,6000余张交响音乐会演出票5分钟内售罄,一系列演出活动吸引了近2万名观众参与。其中,超过10%的境外观众和47%的外地观众打飞的、坐高铁冒雨奔赴上海,平均演出上座率达100%,总票房超1500万。
演出期间,人民广场商圈打车订单周环比上涨3.6%,上海大剧院附近的餐饮、酒店订单量都呈现增长,附近餐厅营业额普遍增长30%-40%,上海大剧院咖啡厅也创下了年内的单日销售新高,销售额大幅增长约65.4%。
柏林爱乐在上海首场交响音乐会
而本届MISA期间,上海交响音乐厅内Coffee Cube推出了MISA限定饮品——手冲盲盒咖啡和音乐节特调饮料。除了常规演出,音乐节期间还有一系列走出音乐厅的“全城交响”活动,走进热门商圈、网红咖啡店、文化空间、街角花园等9个城市地标,在不同场景中享受音乐盛宴。此外,MISA还推出了多条Citywalk线路,走访石库门、打卡巴洛克建筑,参观威尼斯音画展览,在音乐演出之外创建了多元化消费场景,让市民收获丰富的艺术体验。
艺术教育启发音乐学子,续写“爱乐之都”的未来篇章
19岁凭借小提琴成为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后在大师伯恩斯坦的点拨下“转行”成为指挥,38岁迎来自己执棒的第一场音乐会,梵志登形容自己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指挥。
在7月2日的演出之前,他还参加了上海乐队学院的毕业典礼。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发表了对音乐教育的诸多感想。
2014年9月,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共同创办的上海乐队学院迎来了首届学生。学院实行两年制的系统培养计划,其中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也会密切参与到教学培养中。学员分别在两座城市加入两团进行实习演出,参与国内外巡演。
“我觉得乐队学院的培养模式非常好,他们让交响乐团中的演奏家担任老师,把在乐队中丰富的经验分享给学生,这对于音乐学子来说意义非凡。就像我和很多乐队有过合作,尽管我是指挥,但不同的乐队还是会给我不同的灵感,他们传递出来的团魂以及对音乐的把握,可以开拓我的音乐视野,这在音乐教育上也是同理。”
在MISA的舞台上,近些年来涌现出了越来越多年轻的指挥家,最小的已经辐射到了00后群体。梵志登对此也深有感悟——“我每个夏天在瑞士开设大师课,很多年轻的指挥家会来学习,也包括中国的年轻指挥。在全球范围内也是这样的趋势,不少交响乐团都喜欢任命年轻的指挥家。”
2024MISA开幕音乐会
但与此同时,梵志登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担忧:“年少成名固然是好的,但是外界的声音也会让一些没有立即开展职业生涯的人感到慌张。我想告诉年轻指挥家的就是:不用急,慢慢来,好好学,事业自然会水到渠成。我就是个大器晚成的好例子,一定要给自己学习的时间。”
对于正在音乐道路上前进的爱乐者们来说,这样大师级别的点拨也是成长路上至关重要的养分。柏林爱乐此行在上海,就深入校园,开展了多项活动,让音乐学子和职业演奏家面对面,收获更多职业发展的思考。
学习圆号多年的复旦大学数学系大四女生钱琨在20秒的“生死时速”里成功抢票,见到了自己的偶像——柏林爱乐乐团历史上首位女性铜管演奏家莎拉·维利斯,榜样的力量无声传递;临港新城的滴水湖剧院迎来了许多小观众来听演奏,柏林爱乐乐团大提琴演奏家克努特·韦伯见此忍不住赞叹“中国在音乐学识方面的教育做得越来越好”;乐团还向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少年艺术团开放了彩排,揭秘职业演奏家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
名家名团不断奔赴上海,不仅带来了高质量的音乐现场,也带来了世界顶尖音乐家多维的专业见解,为这座城市音乐学子们的不断成长提供灵感和思考。可以想见的是,这也一定会为“爱乐之都”不断蓄力,让这座城市的音乐热情生生不息。
柏林爱乐在上海系列音乐大师课
今晚,MISA的演出还在继续。梵志登将继续执棒纽约爱乐乐团,带来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和科普兰《第三交响曲》。梅雨过后难得的晴朗夏日,值得用音乐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