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的天气都是热成狗的节奏
在外面站一会儿感觉就要分分钟热化了
这时候谁跟我说——
“哪凉快哪待着去!”
绝对是真爱阿!
于是我找遍大北京将近30家消暑的地儿
11大种类↓↓↓不想凉快儿都难!
①可以送上门的冰淇淋
②超大号“盆”装冰淇淋!
③DIY自己喜欢的Gelato
④控欲罢不能的冰淇淋自助!!
⑤各种花式甜筒,一个礼拜不重样
....
?喝一口就忘不掉的奶茶们
随便挑一个都能让你
透心凉~心飞扬!
吃冰淇淋
夏天解暑就靠它们了~
可以送上门的冰淇淋
懒人癌福利!!低热量高颜值的Gelato,采用意大利工艺,手工装填Gelato,冒着仙气就被送到家了~而且一般的冰淇淋脂肪含量基本都达到了15%以上,而Miào只有8%左右,纯牛乳冰淇淋更是低到不可思议的5.07%。
店名:绮妙(miao)冰淇淋
人均:112元
地址:微信公众号:MiaoStore2015
一共十种口味,每个都另类到炸裂!胡椒巧克力、红豆黑米、海盐杏仁、醇咖啡、核桃松露......真的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好不一样!
强烈建议,要试醇咖啡口味儿的!!!让你切身体会,吃一口就像喝了一杯美式咖啡的赶脚!!!
超大分享装吃着最嗨(????)??
这家的超大巴菲绝对是刷朋友圈装X的利器!差不多整条手臂一样长那么大杯,两个人使劲儿吃都吃懵了才下去半杯,建议四个小伙伴一起来吃!
店名:聚乐港
人均:68元
地址: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凯德MALL6F
超大巴菲里有巧克力棒、甜筒、松饼、水果、果酱、玉米脆片等等,内容非常丰富!
很多人都说“没吃过Ice Monster,别说吃过芒果冰”,除了各种绵绵冰外,还有水果原汁制成的小冰棍,仿佛就是在喝冰凉的水果汁~
店名:Ice monster
人均:44元
地址:王府井大街138号 北京apm购物中心610号店铺
咖啡这款里面包含雪酪、蒟蒻、奥利奥冰淇淋球和焦糖炼乳,咖啡味超浓,最爱的一款!
除了绵绵冰还有Mini小冰棒!小冰棒是用果汁和果肉混合冻成的,原汁原味,小小一只很可爱。
一家鹿主题的韩系咖啡店,这家的小鹿“便便”甜筒的奶味超醇厚,秒杀之前吃过的所有奶油甜筒,说是北京最好吃的甜筒一点儿也不为过!店外还有小鹿和森林的微缩景观,晚上看里面的灯亮来超梦幻!
店名:Deardeer
人均:49元
地址:朝阳区光华路甲9号世贸天阶1楼北街L114A
雪冰店普遍只有一种口味的牛奶打底冰,这家除了牛奶外还有抹茶和咖啡口味的底冰可以选。
这里甜筒也不错,奶油入口非常轻盈,有非常浓郁的奶香,配料有蜂巢、谷物脆、棉花糖等可以加,加了棉花糖后拿起来超拉风啊!
袋儿淋的回归给北京孩子一剂狠狠地回忆杀,口味没变,还是咱们之前见到的:家庭装。但那个味道,吃一口就沉醉其中了,完全是小时候的味道。
店名:百年義利
人均:6.5元
地址:大兴北兴路的百年義利、北新桥百年義利
袋儿淋除了包装口有变化以外,其它的一点都没变!
淡淡的草莓香~赶紧来一口吧!
制作自己喜欢的冰淇淋
平时吃过的Gelato很多,但第一次吃做成冰棒形状的。这家冰淇淋的颜值简直无敌!口味和口感很都超赞!!最主要这么好吃还是低脂的!
店名:Top Cream冰淇淋
人均:23元
地址:朝阳区三里屯Soho3号商场1层115(沿街商铺)
冰棒总共有香草、巧克力、牛油果、抹茶、松露五个口味,都超好吃!
而且自己现场选配料~看着制作过程也是一种享受噢~
各种冰淇淋随便吃!!!
店面很小清新的手工冰淇淋店,口味非常丰富,还有黑蒜、米酒、辣巧克力等奇奇怪怪的口味。最主要是这家推出了冰淇淋自助,任吃对选择恐惧症来讲简直是太棒了!一下可以尝遍所有口味!
店名:ViViDoLce意大利手工冰激凌实验室
人均:68元
地址: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707街红石广场西北侧
吃的时候就像这样拿着一排小杯子,店员会每个口味都先给你盛一次!
摆了满满一桌看着就觉得过瘾!所有口味里觉得浓郁巧克力和茉莉花口味的这两款最好吃!
一个礼拜绝对不重样儿的甜筒们
三层、五层的甜筒比较常见,十层的甜筒就不常见了,奶味很浓像是炼乳的味道,买一个拿起来走在街上很拉风啊!
店名:瑶瑶冰淇淋
人均:17元
地址: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277号(5号线北新桥B口出)
冰淇淋的口感介于软化和冰沙之间,刚刚好。一个人买一个5层的根本吃完!
优选优质大豆制作的冰淇淋,一口下去能尝到浓郁的豆味、磨砂感的豆渣在里面,并且号称零脂肪。店址遍布北京各地,可以就近选择,想吃冰淇淋又怕长胖来这家就没错了!
店名:BEAN HOUSE
人均:23元
地址:海淀区上地三街金隅嘉华大厦D座1层底商
豆乳冰淇淋,豆乳的味道很浓郁、醇厚、丝滑,那种冰冰凉凉的体验,绝对是独一份,豆浆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这等美味。
分时段售卖,每个时段只制作一种口味,保证现做现吃,这样的做法在北京可是仅此一家!而且是低脂低糖的,所以口味上可能没有正常的Gelato那么浓郁,但吃起来0负担。
店名:野人牧坊
人均:28元
地址:朝阳区三里屯通盈中心一层大厅
一口下去感觉就像在吃新鲜水果一样。芒果、奇异果、榴莲等等的口味都很好吃,季节不同还会推出时令水果的新口味。
歌帝梵的巧克力名气自然是非常大的,味道和品质也有保证。他家的冰激凌一度被誉为“至今为止吃过最好吃的巧克力甜筒”,虽说不便宜,但这丝般顺滑的巧克力冰激凌,那种香浓的味道也不是别处巧克力冰激凌可以比的。
店名:Goa
人均:50元
地址:东城区 崇外大街18号1幢国瑞购物中心F1-11
双色巧克力味很浓,香草口味很甜,蛋筒十分香脆,尤其是蛋筒边上那一圈巧克力,特别好吃。美中不足就是容易化。↓↓↓
Venchi,虽然是意大利百年顶级巧克力店,但是他家的Gelato也超正宗,尤其是主打的巧克力口味,吃过之后都能被着浓郁香醇的味道迷住~
店名:闻绮Venchi
人均:64元
地址:国贸商城北区地下一层 NB1030
它家Gelato制作要求极其严格,空气含量只有23%,就连用勺子盛冰淇淋的时候敲几下都有规定,否则会影响口感。
除了用杯装,你还可以选择甜筒哦,做得超级精致,光看着造型就很赏心悦目~
吴裕泰的圆筒冰淇淋人气一直很高,很多人都爱它甜而不腻的清新茶味,抹茶和花茶两个口味的冰淇淋,茶味都很浓郁!
店名:吴裕泰
人均:13元
地址:东城区鲜鱼口西口吴裕泰茶庄2层
夏天人手一个茶味儿冰淇淋,清清凉凉的茶香,解暑的同时感觉自己喝了口茶!那叫一清爽!
超级萌的一家冰淇淋店,门口有一只很大的卡通牛,店里也是布满了各种小奶牛的元素!这家冰淇淋的特点的就奶和糖的浓度都非常高,很能吃甜的宝宝肯定会喜欢这里!
店名:COWS梦工场(三里屯旗舰店)
人均:49元
地址:朝阳区南三里屯路1号通盈中心1层1-5
这回点了生日蛋糕和泡泡糖口味,生日蛋糕像极了蛋糕店买的奶油蛋糕,很浓郁很香。泡泡糖口味,有一种嚼大大的感觉,确实像泡泡糖, 有一点点薄荷的清凉↓↓↓
最受吃货宝宝欢迎的冰棍
stickhouse是意大利知名冷饮品牌,在全球范围的连锁店不计其数。各种口味的冰棍应有尽有,纯手工无添加!“超级棒”很貌美,里面还有蛋糕夹心!水果口味的很舍得用料,每一口都感觉像是在吃果泥。
店名:Stickhouse
人均:25元
地址:朝阳区朝阳北路101号朝阳大悦城6层
强推抹茶、巧克力、芝士三个口味!抹茶味超浓郁!巧克力像是冻住的松露巧克力的口感!芝士口味的感觉像在吃芝士蛋糕一样!
萌萌哒小熊爪、雪人、圣诞树、桃心,这家店的冰棍造型都非常吸引眼球。按经验来讲,样子上做这么花哨的冰棍味道应该都不会太好,但这家是个例外,牛奶味的小熊爪奶油的味道超浓郁,入口质地也很丝滑!
店名:爱贝里意大利手工冰糕
人均:25元
地址:朝阳区三里屯路33号3.3大厦.Costa北侧
这回点的是榴莲口味的,巧克力外皮不是很甜,整体奶油味偏重,不是很凉哦~最最重要的是!造!型!萌!↓↓↓
全靠颜值行走胖友圈
有很多口味可以选,棉花糖、巧克力针管等配料可以自己DIY添加,棉花糖乌云的造型很吸引眼球,买了一个拿在手里觉得自己萌萌哒!
店名:remicone乌云冰淇淋
人均:35元
地址:海淀区新中关购物中心地下一层
薄荷味儿的棉花糖还有跳跳糖搭配牛乳冰淇淋,口味很奇妙。
不像冰淇淋的冰淇淋
可以说是全北京最好吃,最好吃,最正宗的品泰式冰淇淋,还是国内少有的
不加奶油不加牛奶的冰淇淋。
店名:Chatuchak加都加曼谷潮流甜品
人均:30元
地址:中关村大街15号东方创业谷·食宝街(桃园眷村;南京大排档附近)
有真正椰子肉做成的椰子冰淇淋,而且选用的还是肉厚的老椰子,每天手工制作,现开的椰子,椰肉都是老板一点点挖出来的!(每天只能限量20份,卖完就没了)
椰子的清香口感,让你感觉如沐春风,因为没有奶油,吃起来一点也不腻,口感还非常的顺滑,真的恨不得把舌头都吞掉!
想喝水
盛夏最解渴的饮料们↓
边逛街边喝茶才最爽~
吴裕泰这几年跟开了挂一样~茶叶质量就不说啦~圆筒冰淇林已经引得一票吃货流口水了~茶饮更是消暑解热利器噢!
店名:吴裕泰
人均:15元
地址:王府井大街186号
这次点的太妃路易波士奶茶,据说是南非国宝茶,奶茶可以不放糖..事实证明少放糖也不甜!第一口感觉是在喝布丁~慢慢才是茶香~
超大一杯,并不是勾兑奶茶~必须来一张图,里边竟然有茶包!少见!
偶然发现这家muji风的茶室,很大很安静。融合了中式传统茶和花果茶,还有甜点,特别适合坐着聊聊天~而且它像极了中国版的“星爸爸”!趁没火之前快去拔草啦~
店名:煮葉
人均:45元
地址:三丰北里悠唐购物中心02层02-201号
盐津梅煮古茶树,生谱洱里放了梅子和草本柠檬一起煮的。微甜微酸和淡淡谱洱茶的味儿~很提神!
他家还有许多高颜值的茶点,配上煮叶的一杯热茶,更是美哉.....
白色山丘,奶油口感特别好,一点也不腻,里面一层的杏仁混合物也软绵绵的,只有下层饼干硬一点,一定要一口吃到所有层次才好吃~
奶茶界一枝花
一家来自台湾的奶茶店。制作工艺和用料都是和台湾一样,甜度和有无冰也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口味增加减。那么用心地制作,味道当然不用多说啦!
店名:50岚
人均:13元
地址:西城区西单明珠商场一楼1319号
波霸奶茶是招牌,里面的茶可以选红茶、乌龙。很香醇的奶茶,茶味清香。珍珠也很Q,的确是木薯粉做的。不喜欢太甜的话可以选半糖。
餐厅装修仿佛置身澳门,食物味道更是正宗,正宗澳门奶茶、流沙包、叉烧、云吞面等等等,随便来上两样吃别提多美了~
店名:澳葡小厨
人均:23元
地址:东城区王府井步行街新东安商场5楼511-512号
点得招牌奶茶,和大多港式奶茶差不多,不甜,茶味重,回味有茶香,微涩。热奶茶是杯子,冻奶茶是瓶子~瓶子能带走喔!
凑凑的台式火锅人气爆棚就不多说了!奶茶更是一绝,尤其是招牌大红袍珍珠奶茶!喝一大杯都不觉得腻!
店名:湊湊 火锅·茶憩
人均:23元
地址:三里屯路通盈中心3层
红袍珍珠奶茶,超大杯过瘾且口感细腻,味道醇厚,茶味挺重,真的很好喝!
第一次喝就被惊艳到了!用料很实在,牛奶就是牛奶!所以味道很纯,比如招牌的黑钻牛乳茶,奶和茶的配比刚刚好 有奶的滑也有茶的香~黑钻冻也很不错很Q弹!水果茶颜值也高到飞起!
店名:黑泷太郎
人均:29元
地址: 三里屯SOHO2号商场1层2-117
黑钻牛乳茶中的黑钻是用黑糖做的果冻,配上用牛奶调制的奶茶口感更为爽滑,两者的搭配在口感上突显浓郁气息,茶叶的配比恰到好处。
来自上海的奶茶,因为北方地区仅此一家,所以天天排队排疯了!排了30分钟的队点餐,又排了30分钟等餐.......为了这个等了这么久,可以见得它的不一般。
店名:1點點
人均:17元
地址: 景恒街建外soho东区8号楼一楼
冰淇淋红茶,味道不错,口感有层次。先吃上面冰淇淋 ,味道很棒 !~
喝一口就忘不了的饮料
抹茶专门店,各种抹茶甜品,口味相当浓郁,抹茶控千万别错过这家。风格很日式,门口的一颗樱花树装饰的很别致,店里错落有序,木制隔断屏风分春,夏,秋,冬四季。
店名:初代宇治抹茶
人均:40元
地址: 东直门外大街48号东直门银座mall2层
抹茶拿铁,强推!抹茶和奶的味道融合的很好。不会齁甜,是很正的抹茶的味道!
还有抹茶小甜点,抹茶控不要控制李寄几啦!
三里屯soho新开不久的饮品店。装修很简便,但还是迎合了茶的元素。草莓冰,下料很足!制作很用心!能看到放了很多颗新鲜的草莓,差不多有半杯多~喝起来老带劲了!
店名:ZenTea 庄·茶
人均:20元
地址:三里屯soho2号商场1层2-132(2号商场西门门口)
杯子颜值和手感超级nice
拿到手里捧着就很开心
鲜草莓和茶的混合很清爽
全糖也没有很甜!
魔都各种奶盖风靡大街小巷,皇茶也是其中一家网红店 !先说上面那层奶霜 它家的奶霜是澳洲芝士新鲜打制完成 不含反式脂肪 可以放心
店名:royaltea东御皇茶
人均:21元
地址: 建外soho5号楼0105B
奥利奥美芝芝奶茶,
奶盖上好多奥利奥碎,伴着香浓的芝士,和着红茶香,倾斜45度,所有食材涌入口中,脆,软,甜,茶香……太丰富了
对了,据说喜茶也要在三里屯开张了!
这个夏天...简直太完美惹~!
撰稿丨有毒公子
编辑丨有毒公子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class="pgc-img">>京最网红的商场一直在轮替。从老牌的王府井、西单大悦城,潮牌遍地的三里屯,中产爱逛的蓝色港湾、世贸天阶,到一直傲居群雄的SKP,以及年轻人常去的朝阳大悦城。2024年,朝阳合生汇,成了那个人流扎堆的地方。
文 | 谢紫怡
编辑 | 金匝
运营 | 圈圈
年轻人涌入网红商场
整个北京的人好像都来朝阳合生汇了——这是时隔几个月再逛商场时,杨丹丹的感受。
去年12月底,她去合生汇的中信书店听一场新书发布会。一进商场B1层,她就开始惊讶:走廊上乌泱乌泱全是人,室内的暖气太热,大家脱下大衣缓步行走,“显得空气都闷闷的”。B1与1层之间的直梯站得满满当当,想要上电梯,甚至还得排上半分钟的队。
活动结束,穿过挤满了年轻面孔的奶茶店、潮玩店,她终于找到一家可以落脚的甜品店。身处嘈杂的人群中,能听见附近一位大爷铿锵的声音传来:“三十年前,王府井也这样。”
北京最网红的商场一直在轮替。从老牌的王府井、西单大悦城,潮牌遍地的三里屯,中产爱逛的蓝色港湾、世贸天阶,到一直傲居群雄的SKP,以及年轻人常去的朝阳大悦城。2024年,朝阳合生汇,成了那个人流扎堆的地方。
最近,探店博主陈露也感觉,合生汇越来越明显的“人挤人”,尤其是B1、B2,成了各种网红品牌的聚集地。据她观察,去年11、12月,商场B1新开了boneless、chinism、no one else、resimple、1807等一批服装品牌,都属于“在网上很火的店”。不只潮流服饰,还有各种网红餐饮、奶茶饮品,以及时尚潮玩。
最典型的莫过于去年8月4日,霸王茶姬旗舰店在合生汇开业。作为进入北京的首家门店,霸王茶姬的“北京第一杯”,在当天吸引了上千人打卡。有人排队近2000杯,等了4个小时才取到。
< class="pgc-img">>▲ 合生汇B1楼的霸王茶姬,顾客们正在排队取餐。
那也是商场和入驻品牌之间一次成功的“联姻”。霸王茶姬由此成为合生汇人气最旺的门店之一,这让进入商场,点一杯网红的饮品,成了年轻人逛商场的某种标配行为。这家店的店长告诉我们,到现在,店里已经招了40多名员工,平均一天可以卖到6000杯左右,远高于其他门店。
就像磁石一样,最新潮、最网红的门店,也吸引着追求新鲜体验的年轻人。
那一次在合生汇,杨丹丹还记得,B1层那家叫a blueberry的店铺门口,年轻的女孩们一个贴着一个,“像在办什么明星签售会”。那是家成立一年多的服装品牌,从杭州北上后,同样将北京的首店开在了合生汇。新店主打“便宜好逛”,进店还赠送毛绒耳机包。有女生一口气花了3000多元,提着满当当5个大袋子,转身又去逛了新的店。
再往上一楼,是开业超过半年的B&C面包店。这家来自韩国的网红烘焙品牌第一次出现在北京三里屯时,曾引发过现象级打卡。到了合生汇店,一样如此,一到下午,排队的人开始一批一批出现,抢到几款热门牛角包的人,抱着巨型logo的纸袋子,一出来就打卡拍照。
有商场达人由此总结了一套逛合生汇的省钱攻略:上午十点,在地铁上提前点好霸王茶姬,到店取完后,上楼再去B&C面包店炫一个面包当午餐,然后去中信书店打卡整面墙的jellycat毛绒玩具,下午再去B1的酷乐潮玩、泡泡玛特消磨时光,等到晚上,肚子空空,直接去21区block吃点烤苕皮和猪蹄。
年轻人们举着奶茶,提着面包、购物袋流动,共同营造出商场的繁荣。2023年,SMFK、Mardi 、B&C面包、GROTTO等品牌在合生汇拿到了全国第一的业绩,还有超100家门店成为北京销售第一,近50家门店成为全国销售第一。
更多商家被合生汇的“高流量”吸引。1月15日,一楼一家三星堆主题的VR展开放,公司一名负责人说,他们把合生汇作为商业展演的第一站,就是觉得这里可以较快回本。“人流转化率肉眼可见,百分之七八十路过的人都愿意进来。”
合生汇也由此成了品牌进驻北京的风向标。库迪咖啡推出第二品牌茶猫,也将它的“全国第一店”开在了合生汇。茶猫的招商负责人说,合生汇和他们的品牌调性相符,“销量有保障,产品也能有很大露出”。2月2日,这家十几平米的小店以机器人做奶茶、买一赠一的形式举办开业活动,又一轮线下排队、线上打卡的风潮开始了。
这也让合生汇的销售额水涨船高,2020年到2023年,每年分别为35亿元、43亿元、50亿元和60亿元。仅2022年,在国内相当一部分商场出现负增长时,合生汇依然实现了16.3%的增速——这个速度,超过了重奢遍地的北京SKP,也超过了常被视为竞争对手的朝阳大悦城。
亚洲最大排档?
2021年,当时在合生汇一家运动品牌店担任店长的Rocky第一次到岗时,也惊讶于这里客流量之高,后来他听到一句玩笑:朝阳合生汇,是“亚洲第一大排档”,“完全靠餐饮把整个商场带动起来了”。
某种程度上,朝阳合生汇,确实算是开启年轻人逛B1、B2的鼻祖。它在地下两层打造的室内街区“21区Block”,占地近2万平方米,有超过200余家餐饮入驻,是北京商业体餐饮商户数最多的商场。
北京冬奥会期间,在北京电视台实习的王雅琪经常和同事来合生汇的21区Block吃午饭、喝咖啡。附近的国贸价格太贵,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合生汇是更实惠的选择。一到中午,三四个人一起打上车,过来吃点川湘菜、西北面食,人均消费大概三四十块。每个工作日,她都能看到,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在周围工作的人聚集到21区。
合生汇地处特殊,在东三环和东四环之间,7号线与14号线相交的九龙山地铁站可以直达,独特的位置,吸引了周边社区不同的人群。附近的百子湾、双井,是很多学生与年轻白领北漂租房的地方,他们是商场餐饮消费的最主要群体。而商场周边不乏高档小区,旁边均价十几万的大平层金茂府,也有开着豪车的业主白天去国贸购物,晚上就来合生汇吃小吃。
在Rocky看来,合生汇临近国贸、华贸两大商圈,但又与它们保持着有趣的距离,“既是一站地,又没有被同质化”。商场依靠美食吞吐出的巨大流量,甚至把周边富力城、北边的金地中心、南边的芳圆里一部分客人都吸走了。
刚刚去工作时,Rocky所在品牌的合生汇店,被同事们寄予厚望,但它很快也迎来新问题。Rocky回忆,尽管那里人流量不错,但客单价并不高。“比如别的商场门店人均消费有五六百,合生汇店可能只有两三百。”一些顾客靠楼下的小吃驱动,但他们对楼上店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不一定强。
< class="pgc-img">>▲ 合生汇五楼一家餐厅,家长和小朋们们排队看电影。
“建造一个有竞争力的商场,从前期的项目选址、市场定位,中期的概念规划、产品力打造,再到后期的招商运营落地,是一个长周期的生命过程。”做商业地产咨询的樊红说。她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商业及产业服务机构,曾为北京华润五彩城、北京SKP以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项目提供过商业规划与招商服务。她觉得,商场想要一直活着,活得更好,最重要的是找到准精的定位。
如果把西单大悦城、王府井这样在市中心的商场称为北京的一级商圈,那么,在三、四、五环开设的国贸、合生汇、朝阳大悦城等商场则属于副中心商圈,还有很多开在五环之外的商场......随着城市格局外延,整个核心商业区不断外溢和分化,形成了一种多中心的状态,消费也被分化和分流。“所以说,实体商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本身能触达的人群,把区域的相对优势重构起来。”
他们公司的创始人王玉举例,像王府井这样的一级商场,也经历过一个改造化的过程。北京王府井商圈的APM,早期主要针对游客,以贩卖本地特产为主,客单价并不高,后来主动调整,目标人群变成本地年轻人,引入很多国际性品牌,如中国第一家 C&A 等,才有了新的活力。
对于合生汇来说,商场也在努力摆脱因小吃街区相对低廉的定价而影响整体的消费水平的状况。当客流达到一定高度,后面就需要提高客质。
虽然餐饮在商场中的确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2023北京餐饮业发展报告》,北京商业体餐饮商户数TOP10中,大部分商圈餐饮商户占整体商户数一半以上,可实际上,在合生汇,餐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入驻合生汇的520个品牌中,占比最多的是服饰,为37%,其次才是餐饮,占比35%,后面的生活配套占比11%,儿童娱乐、超市、影城等占比17%。合生汇,显然并不愿意只靠美食来带动流量。
1月24日,我们在商场1层的gaga餐厅见到了在合生汇工作的赵菁菁。她告诉我,去年一年,商场有159个品牌数量的调整。因为观察到很多商场的客流都实现了普遍上涨,随着线下消费的放松,合生汇更要做的是,成为一个“能让各种人都买到东西的地方”。
“很难说它仅仅是针对年轻人,可能在B1、B2的年轻人比较多,1楼有高化美妆和品牌服饰,2、3楼还有成熟女装,有更多亲子的家庭去逛,到了4楼之后,可以逛运动品牌,5楼除了餐厅,还有新能源汽车集市,所以它每一层都服务了相应的人群。”
在不同楼层、品牌与业态之间,合生汇也在有意促进消费的联动与循环。例如,在数码产品、美妆个护达到比较高的消费,可以得到餐饮店不同面值的代金券。而餐饮消费的客群又可以凭小票,在潮玩业态获得满减优惠。
“大富翁游戏”
对于处于更强势地位的商场来说,这是一个甲方市场,一场大富翁的游戏。合生汇就如同那个“地产大亨”,通过买地盖楼、制定规则,主导着品牌的入场与淘汰,只有最后的赢家耀眼瞩目。
相比北京其他商场,合生汇对入驻的商家有更严格的管理。多名商户告诉我们,每周一、三、五,商场每层楼都会开早会,如果迟到了,还会扣钱。在营业时间内,商场还有随机的巡查。一位即将在B1层开小吃加盟店的商户说,开业之前,“有各种资产核算和检查手续要填”。最难的是工程验收,细致到需要和审批图纸保证完全一致。
在合生汇的门店做了一年多的店长后,Rocky又去了三里屯店。对比更早之前在国外零售行业的经历,他意识到国内商场特有的管理规则,“我们以品牌方出现在商场,但其实只是个租户”。
过去在合生汇时,他会察觉,每次去楼下吃小吃,一些原来的店就不在了,餐饮迭代速度非常快。而一楼、二楼,一些合生汇集团自己运营的品牌,由于招揽不来客人,没有太大的市场认知度,后来也在慢慢退出。
< class="pgc-img">>▲ 合生汇一楼的迪桑特门店。
那是一场有意识的更新换代。仅在2023年,合生汇的双层大店ZARA撤出,新能源汽车、黄金珠宝门店也经历了撤店及换铺,而与之对应的是,MARDI北京首店、1807 北京首店等潮奢品牌,迪桑特、昂跑、HOKA等运动品牌,以及巴奴、大树、德川家、费大厨等餐饮品牌陆续引入。
商场通过不断更新品牌来刺激消费者的活力。沈书歌是一名商业地产从业人员,同时在小红书运营叫“商业档案”的账号。他说,潮流场的品牌更新换代往往都很快,其中,引入首店,以及提升原有店铺的级别,都是商场进行全方位品牌升级的方式。譬如,合生汇一楼的迪桑特,给到的是旗下高线高尔夫等级的店铺,而不是其他商场的普通店铺,对应的客质也会更高。
品牌被安排在不同的楼层和位置,如同构筑一个充满等级意味的金字塔。与传统商场不同,合生汇没有将黄金珠宝品类放在一楼,这是因为黄金珠宝的客群以目的性消费为主,品牌可以贡献不错的业绩。和黄金珠宝一起,还有一些承租能力强、有稳定客源的经典品牌会选择上楼。相比之下,人流量更大的B1、B2,就成了展示曝光性更强的、当下热门品牌的地方。
< class="pgc-img">>▲ 合生汇B1到1楼的电梯上,站满了人。
与商场管理紧紧挂钩的还有业绩。B1层一家女装店的店员说,合生汇有潜在的末位淘汰制,“卖不到就很危险”。在他们身边,都是月销量能够达到百万的店铺。他们店一个月的指标是120万,分到每个人身上是30万,平均一个人一天就得卖1万多。竞争之下,总有门店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商场与品牌,是得一起挣钱的。”赵菁菁说,走掉的品牌和留下来的品牌,都符合一种规律——物竞天择,这是市场最后选择的结果。
从业态上来说,餐饮、零售店的汰换率是最高的,处于金字塔底端的就是小吃。
在B1、B2的21区Block,有过一条街更换三轮店铺的情况。这里的租金并不便宜,一位在B1开炸货店的店主说,她9平方米的店铺,一个月的租金就有2万多(押三付一)。相比于业绩的任务,租金压力其实更大。“如果签了一年,但是没有继续干的话,押金是不退的,好几万块钱就砸那儿了。”
但每走一个铺位,新的空位会被马上填满,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排着队想进来,里面的商户却很谨慎。“好位置有可能挣钱,但是不好的位置一定不挣钱。”一位卖煎粉的店主总结自己的经验,他的店铺靠近外围,主干道每路过1000个人,大概只有200人会转弯到他这里。如他所说,好的位置租金更贵,但几乎也抢不到。
他一直是一个人干活,这样才能勉强维持不亏本。就像在为商场“打工”,小吃店店主们每天十点开摊,闭馆前才开始收拾离开。到夏天,21区Block会开启“深夜食堂”,就算没有客人,商铺也必须营业到十二点。
商场内的竞争生态也格外激烈。一位店主感叹,小吃街区本来就有很多饮品店,霸王茶姬开业后,原来一家生意不错的鲜奶店很快就“死”了。还有一家开了6年的零食店,因为街区门口开了一家薛记炒货,销量明显受到冲击。
时代变了
当我们反问,为什么是合生汇成了商场顶流,其实也是试图解释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时代情绪的变化。
在合生汇工作的赵菁菁,平时也爱“研究”逛商场的学问。她将国贸称为典型的“工作日商场”,因为一到工作日,附近写字楼的白领就会涌来这里堂食,附带进行一些其他消费。她听说过一个故事,楼上一家投行的人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如果忘记带表了,下来一趟,一枚20万的表就买走了,“这就是为什么二期最接近写字楼的地方,卖的是珠宝和腕表”。
相比之下,合生汇是“休息日商场”。到了周末,下班的人们选择将自己放逐在商场,漫无目的地闲逛,就当散散班味儿。“不只是年轻人,也有一些有实力、高净值的人,慢悠悠就溜达去了楼下的Ole' 超市购物。”
当然,进入商场的,也有赵菁菁实在看不懂的品牌。有时她不明白,为什么服装店a blueberry永远在排队?“赠送的耳机包20块就可以在网上买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花那么长的时间排队?”
后来她慢慢发现,那不只是品牌在社交媒体上营销的结果。以a blueberry为例,店铺里,导购都是以搭配师的形象出现,“就跟闺蜜帮忙搭衣服一样”,这样的角色超越了传统的销售。店里的衣服都不分尺码,以告别尺码焦虑的名义,可以提供免费修改。几乎每一周,橱窗又换上了最新上架的款式,这说明背后的供应链很灵活,有一个完善的后台系统去支撑和调货。
潮流服装店都在努力迎合年轻人的变化。陈露就住在百子湾,合生汇是她最爱去的商场。以她做探店博主的经验来看,价格亲民的品牌明显更让人有消费动力。在合生汇B1层的服装店中,她感受到了目前流行的趋势,“都是大家可以买得起的,大几百就到手的那种”。
尼尔森IQ中国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调研显示,43%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将严格把控整体花费金额,37%的受访者表示将改变消费方式寻求最优价格、更低价格产品。
在21区Block,在一家零食店工作了6年的店员也这样的体会:大家的消费变得越来越保守。疫情之后,尽管人流量回归,但人均消费变少了,“以前的顾客一口气可以挑200块的,现在大部分路过的人买个20块就了不起了。”
性价比成为一种绝对的追求,这也是为什么,B1、B2逐渐成为商场招商的“黄金位置”,而没有太多奢侈品门店,富有美食和各种潮流品牌的合生汇,会成为人流扎堆的地方。
商场也在印证,几乎各行各业都已经告别了曾经的高速发展期、爆发期。在合生汇,购买力回升最大的,是作为储蓄与投资工具的黄金珠宝——合生汇利用这个机会,汇集了23家珠宝品牌,将二层西侧区域打造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合生珠宝馆”。仅2023年,销售额就实现了近3亿元的突破。
< class="pgc-img">>▲ 合生汇二楼的珠宝角。
大家都愿意花时间去挑选有品质的物品,去满足购物体验。樊红说,当前的市场有一个从空间消费过渡到时间消费的过程。譬如,以前的消费者愿意买很多衣服去填满他们的柜子,这是比较偏向物质的消费。到现在,人们追求精神消费,反映到商场里面,就会更享受在餐厅聊天,去触摸和试穿衣服,以及在潮玩店、主题活动中追求愉悦。
有时候,对于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逛商场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生活调剂。杨丹丹来北京两年了,她发现,最近这半年,自己外出消费的欲望在变少。她住在市中心,但就像城市的过客,只有极少数时候,需要约个朋友,才会去附近的商场吃顿饭。
那次去合生汇参加新书签售会,听到喜欢的作家调侃自己深居简出的经历,她感到了一种呼应,“还是要多多走出去”。吃完甜品,逛服装店的时候,她有一种在发现今年流行什么的兴奋感。在明亮的灯光下试穿衣服,看到镜子里倒映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她在心里默念着,那就像回归生活的瞬间。
晚上十点,合生汇准备闭馆。和杨丹丹一起,逛商场的年轻人们,推开厚重的防风门,走向九龙山地铁站,结束这一天。
(除樊红、王玉外,其余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中国基金报记者 南深
近几日“衣食住行用”各类产品纷纷涨价:汽油涨、特斯拉小鹏涨、小牛电动涨、乐事薯片也涨……一片“涨声”下竟有产品大幅降价,让基金君心头一震!
网红奶茶奈雪近日宣布:“大幅降价,9元到19元鲜果茶,每月上新”。此前,奈雪产品平均单价在27元,最高定价达到38元,如今调价之后,其主力价格带将降至14—25元,最低9元,全面告别30元时代。
这家高逼格的奶茶“白富美”放下身段,实属无奈之举,新式茶饮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奈雪的茶也是烧着投资人的钱赔本赚吆喝,从2018年到2021年连续四年亏损,去年6月上市时“一杯奶茶撑起300亿”的泡沫不到一年就迅速破裂,如今市值只剩77亿港元,跌去75%。
奈雪的茶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投诉量居高不下,诸如面包发霉、使用发黑芒果、标签掉入芒果泥还继续使用、喝完拉肚子等等,不一而足。
曾经“一杯要半天工资”
这几年,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新式茶饮市场从蓝海蜕变成红海,杀得天昏地暗,主打小镇青年的蜜雪冰城已经直接把主力产品价格杀到6元。进入到2022年,走高端路线的“网红奶茶第一股”奈雪也崩不住了,变着花样降价。当然,根据公司的说法,初心都是为消费者考虑。
先是今年1月,奈雪宣布自2022年1月17日起,将推出限时一个月的“轻松购”系列优惠,价格最低的茶饮和咖啡售价都仅为9元,整体降价幅度达到5至7元。奈雪方称,此次调价是“品牌洞察消费者需求,并基于自身供应链能力、数字化能力和品控能力而作的调整”,“希望在更宽的价格带中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虽然所谓的“轻松购”期限是一个月,实际上到了2月,还是“9元喝奈雪”。
进入到3月,奈雪直接不装了,撕下“面具”。3月17日公司宣布“大幅降价”,“轻松”系列最高19元/杯,最高降幅达10元,并且接下来“每个月都会至少推出一款20元以内的茶饮新品”。其称,这是“一次品牌重塑”。
按照新式茶饮产品价格区间,高端产品售价一般为23元至38元,中端产品售价一般为13元至22元,低端产品价格一般为5元至12元。
奈雪一直以高端茶饮标榜自己,据其去年上市招股书,奈雪的茶平均单价在27元,最高38元。公司一度还有58元一杯的“霸气山竹”、88元一杯的“霸气榴莲”等等,有网友感叹“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月薪5000,一杯的价格要了半天的工资”。
经过此番调整,奈雪产品价格带将下移至最低9元,14元至25元成其主力价格区间,目前已无30元以上产品。
多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不过,你花半天工资买的一杯“白富美”,有可能连基本的食品安全关都过不了。
去年8月2日,媒体报道了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出现“地面有蟑螂”、“用发黑芒果”、“生产标签标识错误”等问题。随即8月3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了辖区内奈雪的茶及类似门店1811家,责令整改50家,警告2家,立案查处23件。
对于此事,奈雪的茶公关应对倒是非常及时,发文向消费者、合作伙伴、社会各界真挚致歉,并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奈雪表示感谢媒体和公众对于奈雪的监督,这次全面自查让其发现了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将通过全国门店的严格稽核和管理提升,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但仅仅过了半个月,奈雪的茶就重蹈覆辙了,这一次是操作不规范。
2021年8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奈雪的茶两家门店因在生产制作中出现违规操作问题被通报批评。为此,执法部门拟对奈雪的茶2家涉事门店均给予顶格罚款10万元,对2家门店店长分别罚款25万元和罚款28万元。
奈雪应对依然迅速,8月24日凌晨就发文,称接受处罚,深感痛心,向广大消费者致以诚挚的歉意。并表示,公司对照监管部门处罚决定书中指出的问题,立刻展开了自查自纠,并要求所有门店员工严格按照生产流程进行操作,杜绝任何不规范行为。
连续的食品安全问题打掉公司几十亿港元市值,其中2021年8月3日当天跌幅就达10%。公司为稳定市场信心特地发了公告,表示:
为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及避免事件再次发生,本公司将(其中包括)(i)增加聘请外部服务供应商对北京的上述两家奈雪茶饮店进行消杀的频率;(ii)进一步提升集团的门店经营自动化程度,包括店内库存管理系统,以准确跟踪和智能分析库存水平和主要原材料的有效期,以确保店内员工严格遵守和执行本集团有关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不过,奈雪的茶食安问题似乎始终挥之不去。进入2022年,仅仅最近两个月,黑猫投诉等平台关于公司的投诉就源源不断,问题包括商品发霉、蛋挞有死虫子、使用腐烂草莓、面包吃出玻璃块等等,而投诉最多的是喝完拉肚子。去年夏天,基金君也曾经买过奈雪彼时的新品“霸气玉油柑”,结果也是喝完不到一小时拉肚子。
亏亏亏!股价一度跌超80%
尽管产品卖得不便宜,但奈雪的茶其实并不赚钱,一直都是烧钱:上市前烧创投机构的钱,上市后烧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钱。上市之前,奈雪的茶进行了多达6轮融资,估值一度超过300亿;上市后,奈雪募集了48.4亿港元。
但资本总会退潮,不计成本急速扩张的品控后遗症开始凸显,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曾经的玩法正在逐渐失去应有的效力。目前,奈雪有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已经连亏四年。
上市前的2018-2020年,奈雪的茶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0.87亿元、25.02亿元及30.5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5660万元、-1170万元和1664万元(更新后为亏损2.03亿元)。而上市后还是亏损,今年2月8日奈雪发布盈利预警,公司2021年全年录得收入约42.8亿元至43.2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约1.35亿元至1.65亿元。
这样的表现股价自然撑不住,上市9个月奈雪蒸发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市值,“一杯茶撑起300亿”成为美丽的资本泡沫。
作为新式茶饮高端产品代表,再加上自身的“网红”气质,奈雪上市之前颇为资本推崇。在JP摩根、招银国际等六家投行的大力协助下,奈雪将自己的股票卖出了每股19.8港元的好价钱。不过,奈雪上市当日就遭遇破发,随后一路下跌到现在,最低跌到3.65港元,跌超八成。3月21日,最新价格只有4.48港元,市值从上市当日的巅峰约325亿港元蒸发至最新的77亿港元,跌去76%。
奈雪是首家新式茶饮上市公司,2015年创立于深圳市,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实控人是80后赵林、彭心夫妇。
编辑:小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