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州州景
广州国际友城交往迎来又一“里程碑”。24日下午,广州与匈牙利佩斯州结为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双方签署加强交流合作备忘录。至此,广州市已与66个国家的100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标志着广州友城“百城计划”达成。
友城已经成为广州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广州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回眸“百城”友谊之路,可以发现,1979年以来,从双边交往到多边交往,从官方走向民间,广州已逐步建立起立体化的国际友城体系。广州在向世界城市发出善意的同时,也收到越来越多来自世界的正向回馈。
“百朋”自远方来
中国的友城工作从1973年开始。友好城市是国际城市间的联谊关系,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与其他国家相应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成为广州市对外交往的迫切需要。
佩斯州州景
1979年5月,广州市与日本福冈市结好,成为我国华南地区首对国际友好城市,正式拉开广州国际友城交往序幕,广州从此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积极参与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42年来,友城交往为增进广州市民与世界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广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扩大广州对外宣传,提升广州的国际知名度做出了积极贡献。从1979年到1996年(不包含),广州结交国际友城9个。这个时期,广州的友城工作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友城分布于亚、欧、美、大洋洲等四大洲。国际友城工作的起步,拓宽了广州对外交流领域。
为优化对外交往格局,夯实友城交流基础,1996年起,广州开始大力推进“友城拓展战略”,拓展国际城市交流合作。1996年到2012年(不包含),广州结交国际友城13个,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市12个。
2012年至2020年(不包含),广州朋友圈进一步快速扩大,结交国际友城16个,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市32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向广州积极捐款捐物。广州也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际友城、国际组织等援助抗疫物资,受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城地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C40等组织的国际疫情防控经验在线研讨会,与世界各地分享广州抗疫经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在此期间,广州也迅速结交了新的“国际朋友”,与18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市。这些行动,也证明了广州真正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广州的“择友标准”
如何能成为广州的“国际朋友”呢?其实,记者从广州市外办了解到,广州“择友”也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应服务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求;其次,友城与广州总体上具有相似性、可比性和互补性;再次,与广州有一定的友好交往历史;此外还会考虑地域分布情况,做到每个大洲都有友好城市。
目前广州的众多友城中,有的是国际友人主动“提亲”,有的是在经贸活动中碰出火花,也有些是文化体育交往中由点到面、由民间到官方推动而成。
在友城框架下,广州大力推进城区、港口、学校、医院等部门与友城相关部门缔结“友好城区”“友好港口”“友好学校”“友好医院”等对口交流关系。当前,与广州缔结友好关系的城市及组织机构等遍布全球六大洲,全面形成“友好城市-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友好城区-友好单位”“四位一体”布局和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广州市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开展国际友城交往42年来,与友城常来常往,建立了深厚友谊;互利合作,促进了共同发展;交流互鉴,增进了人民福祉。在此期间,广州探索形成友城合作平台化、交流机制化、发展项目化、交往常态化的“四化”路子,通过开展经贸、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直接服务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友城之路:从双边到多边
从早年的友好城市到如今兴起的多边城市组织,再到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广州的地方外事告别简单的迎来送往式传统型外事,逐渐上升为“大外事”。
友城搭台,经贸唱戏。广州以各国间的友好城市及友好合作交流城市为载体,通过双边的经贸交流活动,积极开拓友城周边及更广大地区的市场,创立可持续发展的多边交流平台,强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推动双边及多边的经济共同发展。
2014年,广州-奥克兰-洛杉矶三城经济联盟正式成立,开启了国际友城交流合作的新模式,实现友城从双边合作到多边合作的新突破。六年来,三城经济联盟以经济合作为核心,合作力度不断加强,合作机制不断成熟,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是我国地方外事工作的模式创新。
这个模式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2018年12月,广州国际友城大学校长论坛暨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成立。次年1月,广州-法兰克福-里昂三城经济合作机制建立。
国际性会议的召开,是广州推进多边交流的重要举措。2009年11月13日,2009年世界理事会议暨广州国际友城大会在穗开幕,堪称一场全球市长的盛大聚会。2019年11月1日,纪念广州开展国际友好城市工作 40 周年大会在广州举行。来自26个国家35个城市的代表齐聚广州共叙友谊。在刚结束的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中,来自全球126个城市、9个国际组织的逾800位中外嘉宾“云”集广州,论道城市创新治理经验。
友城之路:从官方走向民间
民间交往,让友城友谊不仅停留在政府层面,更能让市民能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国际友谊的真切。新时期的广州友城工作,也更多地从官方走向民间,从政府走向市民。
在云台花园、越秀公园,或是身边的社区里,市民如果用心观察,或许都能发现一些国际朋友给广州人民的礼物。这些礼物,可以是供儿童玩耍的游乐设施,可以是充满艺术家奇思妙想的雕塑作品,还可以是象征双方友谊的树木。
而在广州动物园,市民更是可以与来自友城的“动物外交家”们“亲切会面”。在广州动物园,你可以看到来自日本福冈的21岁河马憨达,它每天都要吃数斤胡萝卜和苹果,已育有15胎河马宝宝;你可以看到来自越南胡志明的亚洲象和园内亚洲象生下的“混血小象”,它们如今能听懂粤语,体格也越来越强壮,每天要吃380斤食物;你还可以看到寿命可长达200岁的塞舌尔国礼象龟,吃着“粤式食谱”,自如地适应广州的气候和饮食。
广州也派出许多“动物使者”,走进友城,引得当地人民轰动围观。广州动物园里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珊珊”和“宝玲”,在借展日本福冈的两个月里,吸引了80多万人次参观,受到福冈市民夹道欢迎,创造了福冈动物园建园以来最高单日入园人次纪录。一对被称为“友谊的天使”的中国大熊猫也在1984年安家洛杉矶,时任洛杉矶市市长亲自为其展出剪彩。
广州送去的友城礼物也是品种多样,如赠送给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木棉花雕塑被安放在亚欧分界线上,成为当地的重要景点。广州还给法国里昂送去现场烟花大汇演。近几年,广州大典也被作为友城礼物送到各友城。
市民可参与的民间交流活动更是丰富多彩。1996年,广州以2210年城庆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对外交流活动,还组织了首批市民代表团赴德国法兰克福和法国里昂进行“友城之旅”。从 2002 年起,广州先后组织市民团 1000 多人次赴德国法兰克福、法国里昂、韩国光州、日本福冈等友城参观访问,开展友好交流。2002年,中国男足首次出征世界杯决赛圈,首场比赛就在韩国光州进行。为此,光州特意将足球场外的一条道路命名为“广州路”;2004年,广州铁一中管乐队师生更是在杰出的英国伯明翰交响音乐厅奏响《茉莉花》,成为两市文化交流的“音乐使者”。
市民走出国门之余,广州还积极对外推介广州,把友城市民“请”到家里来,开展“相约广州”系列活动,让市民更多地了解友城,让友城更加了解广州。
从法国里昂出发,沿着新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穿越中亚沙漠历时数十天抵达广州的中法青年们,在中法“一带一路:太阳之旅”自行车拉力赛中,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友谊之旅;来自新西兰的奥斯卡电影特效大师理查德·泰勒来到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学生代表交流;
广州塔下装饰着广州和法兰克福友好元素的有轨电车缓缓开出,德国法兰克福市长成为友谊专列首位乘客……
2004年,来自广州国际友好城市新西兰奥克兰、英国布里斯托尔和韩国光州的足球队来到广州参加国际友好城市足球邀请赛,为广州申亚成功喝彩。广州国际友城青少年足球交流赛也走出国门,友城的青少年们也同样有丰富的交流活动。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
俗话说,“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广州向世界发出善意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来自远方的情谊回馈。友城就是亲戚,是全天候的朋友。一批又一批的友城人民,亲身参与和见证了双方的友谊。
就在几天前(11月22日),广州市第十七批荣誉市民名单出炉。13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成为最新一批荣誉市民,获颁证章、证书,其中就有两位来自友城的朋友。
他们是从事国际友好城市相关工作30余年,曾见证广州和法兰克福建立友城关系的历史时刻的德国法兰克福市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何德华;重视发展与中国和广州的友好关系、多次以市长身份出席“广州—里昂经贸交流会”“当里昂遇到中国”展览等活动的法国里昂市议员、法国前内政部长、前里昂市市长钱拉·科隆。
何德华曾多次组织法兰克福市代表团访问广州,推动两市共同举办结好20周年、结好30周年、“珠江河畔法兰克福”“美茵河畔广州”、国际友城青少年足球交流赛、两地中学师生交流等形式丰富、内容务实的活动,有力促进两市友好交往和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钱拉·科隆则致力于支持法国梅里埃集团等知名法国企业扩大在穗投资合作,推动里昂第三大学、里昂商学院、里昂中法学院等与在穗高校积极开展教学合作与学生交流,支持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亚太区选拔赛于2018年落户广州等,极大地推动两地经贸、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务实合作不断发展、成果丰硕,成为中法两国地方交流合作的典范。
在42年的友城交往史中,还涌现了不少来自友城的荣誉市民。广州-福冈缔结友好城市的见证者千叶由纪子便是其中一位。千叶由纪子是最早从福冈派往广州进行研修的日本留学生,在1985年至1986年期间来到暨南大学学习中文,回国后曾在大学里教授中文。如今,她每年还会回广州“叹”荔枝,认为广州是她的第二故乡。她说:“我与广州的友谊一直没变。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始终会浮现广州朋友的脸。他们都是我的朋友,这永远不会变。”
友情互动一直在延续。今年10月,国际友城朋友纷纷发来“云”道贺,盛赞第130届广交会开幕。
美籍华人律师康永华(Frederick Hong)参与并见证了广州和洛杉矶两市结好的历程。广州第一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就是他开设的。作为洛杉矶-广州友好协会前会长、广州市荣誉市民,康永华广交会举办期间发来祝福,认为2021年是广交会创办65年的重要日子,亦适逢广州市与洛杉矶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40周年,两城在文化、经贸等多个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
康永华也为洛穗两市的友好交流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协助两市在文化、教育、环保、卫生、体育等领域进行交流,如在1994年策划并协助广州市在洛杉矶举办经贸洽谈会等。1990年5月,他所在的友城协会促成国际小棒球协会捐赠30万美元在广州兴建友谊小棒球场。“现在这个代表‘双城’友谊的小棒球场仍在天河体育中心,为广州市爱好棒球的青少年提供服务。”
日本福冈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首席代表奥田圣也发来祝福,他说:“福冈市是广州的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今年已迎来结好42周年。希望在两市40多年来培育的友好关系的基础上,今后能进一步推动两市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交流。”奥田圣还介绍称,友城交往在经贸领域也获益颇多。2019年,在广州与福冈结好40周年之际,福冈市的企业也参加了当年10月份举办的广交会。参展企业纷纷表示,在广交会能与众多采购商进行接洽,找到了很多商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友城交往亦是如此。广州市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牢记“国之大者”,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谋划友城工作,持续优化友城布局。“广州将以更加开放姿态拥抱经济全球化,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希望与友城加强友好往来,共享发展机遇,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国际友城事业发展,开创更加美好未来。”
通过交朋友、增友谊,促合作、谋共赢,广州,正致力于让“亲戚越走越亲”,让“朋友越走越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姝泓
五号楼工作室出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州日报记者8月25日从广州市授荣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经2021年8月24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推荐孙峻岭先生等13人为第十七批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根据《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的规定予以公示。人选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孙峻岭、陈新滋、何敬麟、何德华、连运增、肖国伟、应光国、林志隆、钱拉·科隆、容一思、黄少媚、捷成汉、蓝钦扬。
公示时间为2021年8月25日至8月31日,共7天。
公示期间如对推荐人选有异议,可以来信、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广州市授荣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签署实名,留下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本单位印章。反映公示对象的情况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联系人:潘志峰、吴文静
地址:广州市越秀北路311号14楼1407室
邮政编码:510055
电话:020-83550197、83550215
传真:81269721
邮箱:tzbqwzhc@gz.gov.cn。
广州市第十七批荣誉市民人选简介
(按姓氏笔画排序)
孙峻岭,男,国籍:美国。广东瀚阳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瀚阳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为中国中小跨度桥梁引入现代桥梁工业化3.0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发起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节段预制桥梁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技术标准的空白。主持的多个项目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助推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国外先进技术研究成果“引进来”。积极推动中国重钢出口美国,牵头组建院士工作站,引进一批留学归国人才,长期致力于广州和国外先进城市的经济技术合作。
陈新滋,男,国籍:中国(香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国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拥有中国及外国专利授权120余项,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中山大学药学院组建陈新滋院士研究团队,入选“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为广州市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创新发展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何敬麟,男,国籍:中国(澳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粤澳青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澳门广州社团总会理事长。围绕粤澳合作、跨境金融、港澳青年教育等方面向全国人大提出多项建议。在广州创建“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等港澳青年双创基地,获评“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称号。为加强广州与港澳台地区、葡语国家的联系和合作,推动两岸三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突出贡献。
何德华,男,国籍:德国。德国法兰克福市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从事国际友好城市相关工作30余年,曾见证广州和法兰克福建立友城关系的历史时刻,多次组织法兰克福市代表团访问广州,推动两市共同举办结好20周年、结好30周年、“珠江河畔法兰克福”、“美茵河畔广州”、国际友城青少年足球交流赛、两地中学师生交流等形式丰富、内容务实的活动,有力促进两市友好交往和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连运增,男,国籍:中国(香港)。广州保赐利化工有限公司、广州欧亚气雾剂与日化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控股股东,香港从化联谊总会会长,世界华人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累计在从化区先后投资3亿元,组建从化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本土企业。近三年,属下公司累计为广州市贡献税收1.14亿元,其中个人为广州市贡献税收8564万元。致力于促进穗港两地经济、社会、文化、卫生等方面交流合作,累计组织两地交流活动26场次、2800多人次。
肖国伟,男,国籍:中国(香港)。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第十二、十三届广州市政协委员,香港广州社团总会商务委员会主任。公司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以来,在广州累计投资超过5.7亿元,其中个人投资额为8528万元。在国内外拥有发明专利授权40多项,曾获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被评为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广州市首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
应光国,男,国籍:澳大利亚。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学会编委。长期从事水土环境污染研究,发表我国首份流域尺度抗生素、激素排放与污染地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编写中英文专著多部,获专利授权12项。作为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有力推动我市环境污染与修复研究。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等。
林志隆,男,国籍:中国(台湾)。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副会长、广州台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花都台资企业协会会长。长期致力于推动广州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促进两地人员往来和团体交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热心公益事业,在内地捐建20多所安婕妤阳光小学。
钱拉·科隆,男,国籍:法国。法国里昂市议员、前内政部长、前里昂市长。在四次当选里昂市市长期间,重视发展与中国和广州的友好关系。多次以市长身份出席“广州-里昂经贸交流会”“当里昂遇到中国”展览等活动,支持法国梅里埃集团等知名法国企业扩大在穗投资合作,推动里昂第三大学、里昂商学院、里昂中法学院等与在穗高校积极开展教学合作与学生交流,支持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亚太区选拔赛于2018年落户广州等,极大地推动两地经贸、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务实合作不断发展、成果丰硕,成为中法两国地方交流合作的典范。2010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广州和里昂“中法地方政府合作奖”殊荣。
容一思,男,国籍:澳大利亚。广东东湖棋院院长,广东东湖棋院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长,粤港澳经贸促进会副会长。致力于广东省职业围棋事业发展,带领广东东湖棋院支持承办历届棋文化峰会,第一届、第二届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等。将有关赛事打造为落户广州的世界棋坛品牌赛事和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棋文化盛宴,在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棋文化事业中展示广州城市形象,为推动广州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少媚,女,国籍:中国(香港)。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总裁,第十三届广东省政协委员。积极推进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等地标建筑建设,推动引入K11、瑰丽酒店等知名商业品牌。自2016年任职以来,新世界公司在广州市累计投资约262亿元。2021年1月与广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世界中国总部迁驻广州,进一步强化了广州总部经济的优势。
捷成汉,男,国籍:丹麦。捷成集团主席,亚洲文化协会香港分会董事会主席,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理事。高度重视捷成集团在广州的发展,代理了保时捷、戴森、蓝妹啤酒等200多个知名品牌,持续扩大对广州的投资力度。近三年以来,捷成集团在广州贡献税收总额逾人民币4亿元,其中个人为广州市贡献税收1.5亿元。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广州市总部企业,助力广州加快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广州市总部经济辐射能力。
蓝钦扬,男,国籍:新加坡。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理事会联合主席,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支持、推动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于2015年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成立。指导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搭建广州与新加坡科技人员交流合作的平台,吸引中新两国多名院士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项目,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双向国际流通,被认定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入选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名单。截至2021年1月,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申请专利7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7篇,产生46项新产品新工艺。积极推动南洋理工大学与广州市高校、企业资源对接与合作,有力促进双边人才深入交流和科研创新紧密合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龙锟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 class="pgc-img">>乔治·弗洛伊德离世后,特朗普计划在全美范围内发表反对警察暴行的演讲,但就在演讲开始前,白宫北草坪附近的警察向和平抗议者发起了攻击,并在他们试图驱散人群时投掷催泪瓦斯。
数十人在人群中大喊大叫,有些人双手举过头顶,警察继续渗透到现场,用印有“宪兵”字样的盾牌将他们击退。
在不同的地方,都能听到令人震惊的爆炸声,甚至在特朗普开始讲话时,空气中也能听到。
现场,特朗普宣称自己是“法律与秩序总统”。
< class="pgc-img">>“我对事情的发展方式感到失望”
夜幕降临后,美国政府高压战术仍在继续,军队的直升机低低地盘旋在仍在街上乱转的抗议者头顶。
抗议者在白宫外平静地聚集,直到身着防暴装备的警察向他们逼近,陷入持续数分钟的紧张对峙。在特朗普在玫瑰园发表讲话前,他们向人群冲去,挥舞警棍,发射催泪瓦斯。
抗议者威利·史密斯在接受《每日野兽》采访时表示:“突然间,他们开始列队,接下来我们听到的就是隆隆声。没有公正……这真的是博古斯——我对事情的发展方式感到失望。”
< class="pgc-img">>催泪瓦斯显然是用来驱散圣约翰圣公会教堂附近的抗议者——该教堂周日晚上被部分点燃——这样特朗普在演讲结束后可以在教堂前拍照。特朗普与白宫新闻秘书凯蕾·麦克尼尼、司法部长比尔·巴尔等人在教堂前站了几分钟,举起一本圣经,摄像机闪个不停。
华盛顿圣公会教区主教玛丽安·巴德后来谴责特朗普用武力清除抗议者,“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我们的一座教堂作为道具”。
她对《华盛顿邮报》说,“我们需要道德领袖,而他做了一切让我们分裂的事情。”
她还说,她和教堂的教长事先没有被告知特朗普会到来。
< class="pgc-img">>国内恐怖行为
在特朗普离开教堂大约半小时后,大批警察继续封锁各个街道,在不同的街区将抗议者和活动人士分隔开来,有系统地试图让他们离开白宫。
特朗普在近六分钟的讲话中说,他正在“派遣成千上万全副武装的士兵、军事人员和执法人员,制止暴乱、抢劫、袭击和肆意破坏财产。”他称这次骚乱是“国内恐怖行为”。
他说:“那些威胁无辜生命和财产的人将被逮捕、拘留,并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被起诉。我希望这次恐怖活动的组织者注意到,你们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和长期监禁。这包括ANTIFA和其他主要的煽动者。法律和秩序就是这样,我们有一条美丽的法律。”
虽然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美国国防部一名高级官员告诉《每日野兽》,特朗普没有援引19世纪的《叛乱法案》,该法案赋予了总统权力,在“非法阻挠、联合、集会或反抗美国权威”的情况下,“使用军队”镇压叛乱。
< class="pgc-img">>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学者、美国首屈一指的军事法专家菲德尔表示,特朗普“已越过了卢比孔河”。他补充说,特朗普不能暂停人身保护令,但美国可能会看到联邦法院作为宪法秩序保障者的角色受到“进一步挑战”。
“总统已向联邦系统宣战,”菲德尔说。“在很多方面,他都在努力削弱美国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今晚的事态发展必须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加以理解。我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情况预示着,美国政府中最稳定的部分——联邦政府和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在受到攻击。”
“如果制宪者们,”菲德尔接着说,“以某种方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感到震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