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6-13 10:54:23 作者:玫丽娜 来源:东方网 选稿:王永娟
< class="pgc-img">>原价22.8元的卤味现价6.6元,15元的便当打完折后只需2.8元,一瓶13.9元的牛奶现在不到4元就可以买到……在北京市某连锁便利店,张宸(化名)几乎每天都能“捕捉”到这些最新折扣。这些食品既不是“三无”产品,也不存在任何瑕疵,相反其中很多都是由大品牌厂商生产,它们和货柜上以正常价格售卖的食品只有一点区别——在保质期内临近保质期。不少消费者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其中最关心的就是临期食品的安全问题。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临期食品价格虽然打折,但安全不能打折,这需要消费者、商家和监管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6月12日 法治日报)
临期食品销售火热背后是消费观念的转变,过去很多人单纯为了追求食品保鲜,着重选择生产日期近的产品,如此一来很多食品因生产日期遭受“无人问津”的命运,从而导致食物彻底过期被浪费。即便是超市对部分临近日期的产品进行打折销售,在公众眼中,只有“贪小便宜”的老年人才会购买。
不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不少食品的保质期其实是“最佳赏味期”,只要保存得当、没有变质,就能正常食用,是没有安全风险的。加上反食物浪费、珍惜粮食观念的深入人心,更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临期食品,甚至会主动在线上线下购买经济实惠的临期食品。电商上主打销售临期食品的店铺逐渐增多,某专做临期食品的电商平台获得上亿融资,足以说明临期食品市场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然而,临期食品销售火热的同时,一些商家也趁机浑水摸鱼,以次充好,利用消费者有意购买临期食品的心理,把一些根本就不应该出售的、腐质变坏的产品以临期食品销售,甚至篡改生产日期,把已经过期的产品冒充临期产品,还有的商家故意在促销包装上盖住并遮掩生产日期,消费者买回家后才知道当天就到期了……凡此种种,无不都是商家抓住了临期食品市场的灰色地带,在“买一送一”捆绑销售的监管真空中为所欲为。欺骗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也扰乱了临期食品的市场秩序。
其实对于不少临期食品爱好者来说,买临期食品最大的优势在于“便宜有好货”,换言之,临期食品本质上是“好货”,此外还便宜,因而对一部分群体有购买吸引力。如果商品本身就有质量问题或品质不佳,不论价格再便宜,也鲜有人购买。临期食品市场的消费者也是有原则的购买者,因生产日期靠后而打折,并不意味食品安全也要跟着被折扣。
临期食品不完全等同于是急着甩卖出去的“残次处理品”,面对临期食品不断扩增的市场和日趋庞大的消费群体,相关部门还需有所作为,制定详细规范的规章制度对临期食品的销售和信息标志等予以约束,把临期食品纳入正常监管轨道,消除安全隐患,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地购买、安安心心地消费。商超也应该树立企业自觉意识,诚信合法经营;当然作为消费者,平时购买时更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临期食品打折很正常,但食品安全绝不应有折扣。
家在经营餐厅的过程中,一定遇到要打折的情况,小编也给大家做了分类,并分析各种打折情况的利与弊:
< class="pgc-img">>作为餐厅经营者,一定要分清楚,不同的情况,用打折工具的目的,这样才能维护餐厅的价值!
传承中华文明之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观点一: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书籍
常言道: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摇篮……
所有知识、文化都值得尊重,都应给予应有的价值,才能让我们的文化良性发展。虽然书看似无用,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无用最为有用,文化与精神的传承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恒的文脉延续。
观点二:当下市场上图书打折常态化,直播破价也成常态,那么请问书籍可以有折扣,人类的知识、文化、思想、智慧、进步也都可以打折吗?
如果人类的知识、文化、思想、智慧、进步不也都打了折扣吗?是不是这个道理呢?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
观点三:书业应建立类似影视业的评分平台,由图书内容品质来推动行业的优胜劣汰
< class="pgc-img">>纸书不过是内容的载体之一,也是延续了千年的载体,载体所承载的核心作用是传播优质内容。海量的图书品种,挑选适合自己或推荐他人需要的图书,依然是个超大难题,希望行业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更多类似豆瓣电影的平台,可以方便我们快速做出选择,用内容品质来推动行业的优胜劣汰,市场持续向好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