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辈子的朋友,可能因为一件事情产生矛盾,从此就隔阂永存,日渐疏远,甚至分道扬镳,“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顾客也是这样,我们的服务多次让他感到满足,甚至得到她的表彰,但只要有一次不满意,就会对所有服务不满意。
有数据表明:95%的顾客不满意不会投诉,只会停止购买;保留一个老顾客的成本是获取一个新顾客成本的1/5,如果能将顾客流失率降低5%,那么利润就会上升25-85%。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也最触目惊心。俗语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做好服务工作也是如此,就服务技巧而去服务,最多只能做个合格的服务员。要做一名优秀的服务员,则必须先打好翔实的基础功。
本文分享15个方法,让餐厅服务员在心态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使您的企业在顾客服务方面无往而不胜。
1、
客服好坏的决定权在一线员工
我问一些餐饮企业的经理:“你接触的顾客是所有顾客的百分之几?”答:“约5%!”
我问他们的服务员:“如果必须在你和顾客中选择其一留下,你希望选择谁?”答:“我!”
这两个问题,我从五星级的酒店问到大排档的服务员,从中餐厅问到西餐厅,基本上都是同样的回音符。
经理的接触面,不及员工的1/20,因此,客户服务的决定权不在经理。在和顾客发生较大的矛盾时,员工心中最重要的是自己,不是我们的顾客。
因此,客户服务的好坏,其关键也不是我们的经理。所有的企业经理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把员工的职责定位为客户服务时,我们已经把决定客户服务好坏的决定权交给了他们。
< class="pgc-img">>2、
管理者心中“员工第一”
员工的心中才会“顾客第一”
服务员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一剂润滑剂。没有这个润滑剂,企业与客户之间迟早会因为磨擦而分裂。
服务员的情绪、工作技能、对企业的忠诚度,都是导致客户服务好坏的直接因素,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首先要抓住员工。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因果,有因才有果,所以有“投桃报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把它称为“瓜豆原则”:管理者心中“员工第一”,员工的心中才会“顾客第一”。
经理人要及时改变观念,不要让服务员认为自己一种工具,而是要让他成为客户服务的核心,以主人翁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充满使命感地工作。
3、
得罪顾客的员工,
是企业最大的成本
我们知道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那么比尔盖茨有什么经营秘诀呢?
在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如果拜访10位顾客只成交9位,仍然是要挨骂的。因为没有成交的那一位,很可能就被竞争对手挖了过去。比尔盖茨的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软件,仍然重视不得罪任何一位顾客。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没有一家企业敢称自己的产品是世界一流的,我们更应当重视不得罪每一位顾客。
餐饮的顾客绝对大多数是主动上门的,我们留住顾客的重点第一应是不得罪顾客,不然即使你拥有更好的出品顾客也不会再次光顾的。
我在前面提到,保留一个老顾客的成本是获取一个新顾客成本的1/5,如果一个服务员老是得罪顾客,他接待的顾客越多,我们的生意就会越来越淡。
要坚决杜绝得罪顾客的行为有3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未经培训的员工不得上岗;二是让那些得罪顾客的员工消失;三是让那些得罪员工的经理消失。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刚才说到,服务员的情绪、工作技能、对企业的忠诚度,都是导致客户服务好坏的直接因素。也说到得罪顾客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成本。
那么,作为经理人,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让服务员以最好的情绪、最熟练的技能、最忠诚的态度去服务每一位顾客。
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应是经理人工作重点的重点,也是经营工作的首要任务。
5、
只有玉璞才能雕琢出玉器
除了玉璞,我们不可能用其它的东西雕琢出玉器来。
有一家书业集团的老板告诉我,他们公司平均每个人每年必须拿到100万的销售业绩。
她说,她们的员工之所以能有这个能耐,是因为她们在挑选业务员时,首先看是不是有那个料,如果一个人本身不具备那个素质,培训也没有用。
我认为,餐饮企业招聘服务员时,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意识,没有这种精神,我们不要招聘他。
6、
潜在的抵触情绪是把工作搞砸的头号杀手
如果一个人不热爱某个工作,就不可能全心投入,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抵触情绪有什么作用呢?比如,不喜欢某个领导、同事或者顾客,就会出现:
领导指导他怎么做,他想,我要你指导什么,就你行,我偏不按你说的做,结果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在和同事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明明需要他去协助的工作,他偏偏要扭扭捏捏,要让人家来请,要等到他的协助已经毫无意义时才不情愿的行动;
在为顾客服务时,明明顾客那个要求是合理的,他在心里想,凭什么要我服侍你,就慢一点,就量少一点,就态度不好一点,结果顾客或是恼了,或是连恼都不恼了,干脆以后不来了。
所以,在招聘时,首先要杜绝这种员工。
7、
用最好的员工去训练
员工招聘到了,要用最好的员工去做训练。
有句古话:“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意思是说,向最好成绩的人学习,可以取得中等的成绩,向中等成绩的人学习,就只能取得下等的成功。
用公司态度最好的员工为榜样,让他们介绍为什么要认真努力地的工作,用公司业务技能最好的员工传授业务技能,这是培训出最优秀员工的不二法则。
8、
多熟悉顾客喜欢的一种知识
刚才说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要达到青出如蓝胜于蓝,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很多人说,学习、学习,再学习。但这还是不完全准确的。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根本学不了太多的知识。
因此,学习也要讲究针对性强。对从事服务工作的员工来说,我们要做到的是比任何一位从事服务工作的员工多熟悉顾客喜欢的一种知识。
这里说的是“任何一位”,就是要求员工不仅要比本公司的员工更加努力,还要比别的公司的同行更加努力。
9、
每份私下的努力,
都会在公众面前表露出来
说到学习,很多人联想到的就是要牺牲很多休息或娱乐的时间。其实任何学习都是以牺牲休息的时间来完成的。
即使是学生,也是课前预习,课后温习和做题,而这些努力只有到了考核的时候,才能集中的体现出来。
古人有说“十载寒窗,一举成名”。这些,都是说私下的努力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但我们每份私下的努力,会很快地就在公众面前表露出来,因为我们不是学子了,我们是即学即用。
这一点我是体会很深刻的。说一个自己的小故事:《水煮三国》刚上市的时候,就上了广州购书中心销售排行榜。我买了一本。其中讲述了怎么样发挥个人的最大力量?就是要脱出“自己”的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明白这个道理的第一个月,我参加在肇庆某宾馆举行的一个大型会议,并负责一些书籍的发放——整整装满一辆卡车的书籍,要发到全省各地的办事机构,每个机构都有一箱以上,每箱都有15公斤以上。
要在报到的时候,让报到的人领走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送到这些人的车上,或住的房间。
我通过咨询宾馆住客服务细则,知道宾馆有负责帮助宾客运送行李的义务。于是,根据报到登记本,迅速做了一份书籍发放登记表,分栏列出了“姓名、应领书本数、实领书本数、住房号、签字”细则,然后把书本总数交给服务台,耗时不到20分钟。
而其他工作量比我少的同事,他们整整忙了两天,甚至还有人出了差错。各位,学习对我们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假如有一天你刚好看了一则关于食疗的书,刚好记住有一种餐品可以治什么病,刚好有一位顾客就有什么病,你于是向他推荐了那个餐品,这个顾客会永远记得你的。这一次的服务,你会在心里感觉要多精彩有多精彩。
请记住:每份私下的努力,都会在公众面前表露出来。
< class="pgc-img">>10、
更好,是成功的基础
人,最怕的就是自满。骄傲自满是进步的最大阻碍。也许有人要说,相对于某某事来说,我比谁做得好,我是做得最好的。真的吗?真的有最好的吗?我想,一部分人还是会肯定地说:有。
古代有“状元”,当代有“冠军”。请问:状元和冠军就是最好的吗?不是。奥运会冠军年年都有更新,世界记录每年都会有一些更新,高考冠军也没有一个是科科第一名的。这就说明,还有人可以比冠军更好。
那么,是不是每科都是满分,就是最好呢?也不是,因为让不同的考官出题,同一个人不见得还能拿满分。知识每天都在更新,今天的冠军不一定明天还能拿到冠军。况且,名驹跑不过名车,名车跑不过飞机,飞机跑不过飞船。
当我们跞出局限的圈子,就会发现有很多值得一时自满的,其实都太渺小了。只有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使自己每天都有进步,这就是最好的。
11、
推销自己比推销产品更重要
现在,开始流行打造个人品牌。这是人们观念上的又一次进步。我们都知道,参加商务活动有一定的讲究,包括穿着打扮、握手交谈、坐位用餐等。
我们永远不能否认的一点就是,一个衣衫整齐、举止有礼的人比一个不修边幅、大大咧咧的人要受欢迎得多。
大家可以去做一次市场体验;把一件商品摆在高档商场的精品柜,把它摆在小商店,把它摆在地摊上,我们会得到三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其实,高档商场、小商店、地摊,就是我们人的三种面貌。
当你去推销一种商品时,你的形象决定你的商品的形象,人们总是先看看你,再决定要不要买你的商品。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要记住,让自己最好的一面面对顾客,先让自己得到顾客的认同,然后你就可以轻松的胜任工作了。
12、
你的服务精神和态度才是真正的产品
著名成功学大师陈安之先生年轻时,曾在一个汽车市场销售汽车。一个月内不能销售出3辆汽车,是要被开除的。他做了整整28天了,没有丝毫业绩。陈安之决定到期就走人。
就在这一天早上,来了一位客户,陈安之没把自己置身于销售员身份之外,和客户攀谈起来。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汽车,什么样的汽车性能好,津津乐道地把汽车市场里的所有汽车介绍了一遍。
看顾客还没有要买的意愿,他说,如果这里没有您喜欢的,我可以请假带你去其它的汽车市场看看。最后,这个客户决定掏钱买他的汽车。
这个客户说,本来今天只是来看看的,尤其是不可能在所看的第一家就买的,但你的服务精神和态度,使我决定买你的汽车。
在之后的几天里,陈安之几乎每天销售了一辆汽车,在公司站稳了脚,开始了自己的成功之旅,后来还创造了好几项世界销售之最。
在任何时候,我们要以乐业精神来加强服务精神和态度,因为你的服务精神和态度,才是真正地产品。
13、
比顾客期待的多做一下
当前,餐饮企业的服务大同小异,大多数不到位。很多企业在服务方面,仅仅是做到顾客不说就行了,也就是做到60分,就可以了。因此,距离顾客期待的,做到100分,还差得很远。
我的观点是,不仅要比服务最好的企业做得好,而且要做到位,要比顾客期待的更好,要做到101分才行。
有一句话这样说:“百分之一的疏忽,将决定百分百的失败!”我想,反而言之,百分之一的到位,将决定百分之百地成功。
做到顾客不说“闲话”,顾客会勉强来就餐;做到顾客所期待的,顾客会很高兴的来就餐;比顾客所期待的还要好,顾客会奔走相告,成为你的宣传人。
14、
每日反省
每日反省是针对服务员的职业生涯成长而言的。我认为,要进步,就必须每日进行反省。人是社会性的,反省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应当从人的每天所接触的活动中来。
一是当天的工作;二是与人交往的语言和行动;三是今天我有没有进步。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忘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自省,替人家办事有没有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再三复习。圣人尚且每日三省吾身,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每日反省。
15、
团队协调重于一切
曾经,蒙古草原上有一位母亲,丈夫在世的时候,她生了两个儿子,丈夫去世后,又生了三个儿子。于是,前面的两个儿子认为三人弟弟不是自己父亲的儿子,致使一家人很不和谐。
于是,这位母亲给他们每人一双筷子,让他们用手把筷子折断。每个人都轻松的把筷子折断了。母亲又拿出五双筷子,让他们每个人都来折一下。这一次,谁也没有筷子折断。
母亲教育儿子们说:“你们每个人就像一双筷子,五个人就是五双筷子,只有团结,你们才能在这大草原上很好地生存下去,甚至有所作为,否则,你们只能像那些被折断了的筷子一样。”
母亲的大儿子叫铁木真,他铭记母亲的教诲,团结兄弟和族人,长大后成为了草原上最伟大的英雄,并被人们尊为 “成吉思汗”。铁木真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懂得了团结。
团队协调的目标,就是让团队能够团结一致,朝共同的目标努力。团队协调的要求不只是抱成团,有三个原则:
一是无缺位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职责上虽有分工,但并非分家,要象一家人一样,彼此之间有什么遗漏之处,其他人要如对待自己的工作一样予以拾遗补缺。
二是无个人原则,或称最需要原则。在一个优秀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但也都不能以自己的出现为限,一切服务团队的需要。团队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包括有时候可能为了要完成团队的业绩,可能使自己业绩不佳。
三是绝对服从原则。服从是一种美德,职业人必须以服从为第一天职。每一个职业人都必须服从上司的安排,就如同军人都必须服从指挥一样。大到一个国家、军队,小到一个企业、部门,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是否完美地贯彻了服从的观念。
>医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人及看病把脉的不同,分为不同的风格,而这不同的风格就是不同的流派。同餐饮、戏曲等等有类似之处。主要受到地理人文等因素影响。
伤寒学派:创立于东汉之际。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理论与方药熔于一炉,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专门探讨伤寒杂病的诊疗规律。其书被奉为经典,其人被尊为医圣。伤寒学派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晋唐时期为搜集、整理阶段。唐代孙思邈在晚年见到《伤寒论》,按照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分类条文。宋金时期为校正定型、展开研究的阶段,著名的有庞安时、韩祗和、朱肱、许叔微、郭雍、成无己、王好古等人。明清时期为流派纷起,研究日深的阶段,有以柯韵伯、徐大椿等为代表的以方类证派,有以尤在泾为代表的按法类证派,有以钱潢为代表的按因类证派,有以沈金鳌为代表的按证类证派和以陈修园为代表的分经审证派。喻昌、张璐、程应旄、周扬俊、黄元御、吴仪洛、张遂辰、张锡驹、秦之祯等都是明清伤寒学派的重要人物。
寒凉学派:又称河间派,金元大家刘完素主攻火热病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创“火热论”,疗疾多用寒凉药物。他不仅对中医病机理论的提高有很大贡献,并对后世创立温病学说大有启迪。因刘氏家住河间,又称河间学派。认为研究五运六气是为了解决医疗上的实际问题,反对机械地搬用运气学说,把某气主年必然发生某病等说法固定起来。一再强调五运之中,四运各一,独火分君,相而有二;六气之中,四气各异其性,独暑与火却二气合而为一,则火与热在运气中居主要地位。他这种以运气的常变结合临床的阐述,较一般言运气者,更切合医疗实用。
易水学派:继河间刘完素创立火热论之后,有河北易州张元素探索脏腑辨证,在《内经》、《中藏经》的启示下,以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的论点来分析疾病的发生与演变,归纳用药,执简驭繁,在总结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脏腑寒热虚实辨证体系。其后经其弟子及后世私淑者的不断发挥,在脏腑病机和辨证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汇聚成了著名的易水学派。创立了“脏腑病机学说”,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诸家,师承授受,形成了易水学派,对明代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对易水学派学术思想进行了延续。
攻邪学派:远则取法于《内经》《伤寒论》,近则受刘河间火热论及其治病经验的影响,张从正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金元大家张从正,强调“病由邪生,攻邪已(治愈)病”,主张治疗应以驱邪主,善用吐汗下三法,偏重攻法,反对滥用补法。从一个侧面深化了中医治则理论,并丰富了临床经验。张从正的入室弟子有麻九畴、常德。私淑从正之学的有李子范。攻邪学说为明清温病学派开了先河,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出了治疗方向。
补土学派:又称温补学派,金元大家李杲(张元素的弟子)认为“人以胃气为本”,独重后天脾胃,创立“脾胃论”,长于温补之法。
滋阴学派:金元大家朱丹溪受到刘完素“火热论”的影响,又接受李杲“内伤论”的观点,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新论,治病多用滋阴降火之法。
温补学派:明代薛已、张介宾、赵献可、孙一奎、李中梓诸医家重视命门水火的研究。探讨脏腑病机逐渐侧重于虚损病证,形成了善用温补的特点。充实发展了命门学说,使中医理论有所突破。
温病学派:明代末年,温疫流行,用伤寒治法无效,以明代吴又可为开创,清代叶天士、吴瑭为中坚,对外感热病的治疗规律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温疫病机和温病学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学院派:老实说,根本就没有个学院派。这里仅指的是那些按照中医教材所学的中医知识行医的医生。这个派没有领头人,对中医理论发展上的贡献,没有扎扎实实让人能服气的临床疗效,没有死心塌地的弟子辈不断传承其精神衣钵。如果没有官方的持续支持将现在的中医教材持续使用下去,这个派立刻就会消失。这个派学到的是来源于以上各个派别的皮毛而非其实质性的医学能力。所以学院派的学生毕业,只能片面地了解得一些中医知识。
潮设计从“古”走来,承续着中华文脉;国潮设计面貌一“新”,表达着社会情感和时代新风。优秀的国潮设计,通过“物”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在这个意义上,国潮设计贯通着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
在修旧如旧的江南古镇旅行,买几件国风文创当伴手礼;在雪后故宫,身着传统服装拍照留念;在城市广场大街,穿上国产潮牌彰显个性;在温馨的小家里,用“新中式”家具装点美好生活……这些充满时尚感的生活场景,都离不开国潮设计。
大到建筑家居,小到一盏灯、一支笔,国潮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时尚连接,借鉴传统形制、美学或技艺,融入当下科技和设计语言,创造出琳琅满目的国潮产品。它们不仅是实用物品,更是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让人们受到传统文化和审美的熏陶。
时尚设计萃取传统智慧
笔走龙蛇、行云流水、颜筋柳骨、铁画银钩……今天的互联网页面、电影海报和各类产品包装设计中,人们可以随时领略汉字之美。一些国潮服装上,经过设计的汉字醒目突出,有画龙点睛之效。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汉字被设计成“中国风”的代表元素。设计者挖掘中国书法审美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比如,电脑字库对颜体楷书的重新设计,就通过调整间架结构、笔画间距、横竖比例、粗细大小等细节,使其更适合如今的横向阅读和电子显示需要。书法之美走进数码世界,好看又好用。不少人换新手机,首先就要换一个喜欢的字体。古老如甲骨文,也成为国潮文创的“资源库”,不仅有甲骨文丝巾、手绘本、T恤衫、电脑包等实物产品,还有社交软件表情包、“甲骨文名字绘”等互动新媒体产品。
除了具象的汉字,国潮设计还对传统色彩进行开掘和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上深深钤上彤红的中国印。如今,“中国红”已成为时尚潮流,无论服饰美妆,还是挂饰摆件,一抹中国红寓意着端庄、吉祥。不少餐具、服装、家居用品甚至U盘、耳机、手机、键盘等电子产品,巧妙地借用了青花瓷色彩之美。海棠红、茶白、杏黄、柏枝绿、黛蓝、赭石等许多典雅色彩,也在美妆等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细心的人会发现,国潮里的色彩,蕴藏着中国传统色彩美学。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分为5种主色、5种间色、3种辅助色,源于对自然四时、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设计者恰当的运用,不仅传达出包容和谐的审美旨趣,还包含了因地制宜的匠心和绿色发展理念。在瓷器、丝巾等文创产品和服饰中受到青睐的青绿色,也蕴含着对古代绘画山水意境的遥相呼应,晕染出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之感。
国潮设计,让物品“说”出了璀璨的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天马行空的时尚设计,绵延着古老的文化根脉,凝结着中华智慧的光彩,在传承与创新中充满魅力。取材安吉淡竹,用古法劈清、蒸煮、晾晒、拉丝后与现代工艺结合的油纸伞;寻访苏州老手艺人,创新研发、远销海外的团扇……文化根脉赠予设计者丰富的宝库,让设计有了依据,让灵感有了来源。循着这条路径,国潮设计营造了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新风的生活境界,彰显着深厚悠长的文化意蕴。
古今融合淬炼生活美学
国潮设计流行起来了。创新设计后的颐和园粤绣屏风《百鸟朝凤》图案元素,织染在潮流服饰上,古老的刺绣手艺走进了当代生活;《山海经》里的神话形象登上时装秀场,刺绣、扎染、勾花、光胶印、数码印花,传统技法与现代工艺结合,以瑰丽的想象和绚丽的色彩给人审美震撼。不少人发出感叹:“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潮’!”近年来,文博单位、老字号品牌纷纷跨界,联名推出国潮产品。不只是服饰,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国潮产品的影子:餐饮、食品、数码、家具、美妆、视听、非遗,几乎囊括了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网络搜索统计数据显示,国潮近10年间关注度呈指数级增长,一些国潮产品在电商和线下店铺都供不应求。
国潮产品走红,离不开“贴着生活走”的设计理念。不少历经时间淘洗、使用价值和审美风格得到广泛认可的老字号,如今再立潮头。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天的设计者更加关注当下受众的审美需求。他们运用数字化设计、消费者共创等新技术新手段,在符号、色彩、外观、功能上进行更精心的设计。人们惊喜地发现,日用产品原来可以这么美!
当代生活须臾不可离的科技产品,也可以充满国潮设计之美。在数十道工序、上百小时的反复煅烧打磨后,一体成型的3D曲面陶瓷外壳手机,观感上晶莹剔透,触感上温润如玉。作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代表,陶瓷所表达的典雅沉静“东方美”,为现代科技注入了人文情怀,给现代设计注入了灵魂。
好用又新潮成为国潮设计的追求。不是简单地“翻新”传统、给设计打上文化标签,而是在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基础上,建立一套设计语言。这套设计语言追求的是日用而新、日用而活,从人们的生活中汲取设计动力,又为生活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审美风尚彰显文化自信
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更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审美风尚上的表现。解读“国潮”二字,“国”字凸显植根中华沃土,“潮”字则代表社会审美风尚。时代发展进步,生活蒸蒸日上,人们勇敢地追寻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也更加自信地做审美风尚的引领者。这成为国潮设计蔚为大观的深层原因。
国潮设计不仅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还可以是艺术品,表达对美的追求,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一位视频博主的留言区,许多网友感叹“中式设计太美了”“我发现了宝藏”。红木梯形半桌、黄花梨三轴矮柜、红木双轴博古架……这位自称“会拍视频的木匠”,根据典籍里的图纸说明,设计制作了许多微缩中式家具,并将它们巧妙地搭配在一起,拍摄成充满诗意的短视频。传统手工题材短视频的走红,折射出国潮审美越来越受欢迎。
审美风尚与国潮设计良性互动,推动设计理念迭代更新。近年走红的国潮设计作品,往往超越了对传统符号元素的简单拼贴,而是深入到中华美学和传统文化的内里,结合当代生活之“用”进行转化,因而具有持久生命力。许多智能家居设备虽属电子产品,但在设计上主动融合中华美学取法自然、追求意境等理念,在形、意、境等不同层面将物品功能、视觉形象、空间构造创意组合。智能加湿器、智能空调甚至小巧的智能开关,都可以凭洁白如玉的颜色、精巧顺滑的弧度融入简洁大气的中式家装,给人以自然舒适之感。
扎实地从文化中汲取营养,热情地用创新开辟未来。国潮设计从“古”走来,承续着中华文脉;国潮设计面貌一“新”,表达着社会情感和时代新风。优秀的国潮设计,通过“物”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在这个意义上,国潮设计贯通着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
作者:张明瑟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