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之年,却依然保持活力,身材苗条,却蕴含巨大能量,61岁的董丽英,从餐厅服务员、领班、经理,到成为中国注册资深级大师,每日不规律的就餐及休息时间,使她落下了神经衰弱的毛病,但每当有客人竖起大拇指真心地称赞,再多的辛苦都会烟消云散。直到今天,她先后获评“中国服务宴会专家”“国家特一级宴会设计师”“中国餐饮30年杰出人物”“河北省餐饮服务领军人物”“河北省突贡技师”……但每到有重要接待,她依然身着工装在做着一线服务员的活儿。
< class="pgc-img">>专业——从工农兵饭店到星级餐厅
1976年,董丽英进入石家庄市饮食公司,在工农兵饭庄当上了一名普通的服务员。“那个年代实行招工计划,我是被分配当服务员的。“董丽英回忆,虽然谈不上喜欢,但50后、60后的身上有着显著的年代特点,既然干了,就要踏踏实实干下来。
“真正让我喜欢上这个职业,还是一件小事。”董丽英说,1982年,饭店附近来了一对来看病的东北父子,住在附近的招待所。“我记得当时天气很冷,每天这对父子都要来吃饭,生病的孩子还不大。”董丽英说,那个年代出远门并不容易,看着这对形单影只的父子,董丽英每天都会看准时间,给这对父子准备好热汤,有时也会和孩子聊上几句,一个月的时间,这对父子在千里之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临走前,热泪盈眶地向前厅服务员表示感谢。
这个场面,至今让董丽英记忆犹新,“这件事之后,我感触很深,当时我就想,其实干这个也还是很有意思的,每天和不同的顾客零距离接触,每天的太阳真的都是不一样的。”
董丽英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钻研,她发现服务员原来也是个技术活,托盘、斟倒酒水、摆台、餐巾折花、上菜、分菜,哪一项都是技能,而且并不简单,中间所付出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当时技能考试的时候,那考的可全都是真功夫。”董丽英说,两条手臂上,每个手臂都要放几个盘子,保证盘子不从手臂上摔下来。“上班没空练,只能回到家里练,碟儿碗儿装着沙,没有少摔。”
“不论是宴会设计师,还是职业经理人,几乎都是全能人才,设计、语言、仪态等技能几乎都是必备的。”董丽英说,从工农兵饭店做到了星级餐厅,餐饮服务一刻都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因为行业的更新和需求之快,不学就会被淘汰。
守业——40余年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从不知名的餐厅小服务员到现在的服务大师,40多年里,董丽英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半步。“在旅游餐饮行业中,很少有坚持在一个行业一干就是44年的妇女。”董丽英说,之所以在这个行业坚持这么久,是因为一种喜欢和成就感。
“干餐饮其实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董丽英说,她至今记得1976年刚当上服务员时,早上她负责卖油条烧饼,当时计划经济需要排队,为了让大家尽快买到,她事先将饼和油条一份份准备好,本来只是无心之举,却得到了大家的赞扬,“当时很多顾客都说找这个服务员买,手快,领导也夸我机灵,是个做餐饮的材料。”
当董丽英下决心要做好服务员的时候,她就想过只要身体允许,就要一直走下去,2007年,董丽英从饮食公司退休,被聘请到河北世鸿餐饮公司担任经理,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在承德打造了一家假日酒店。酒店开业半年始终不能步入正轨,最多的一个月亏损60多万。
如何将酒店扭亏为盈?董丽英临危受命,她很快发现,承德是旅游城市,淡旺季较为明显,酒店经营受旅游市场影响较大,酒店整体的服务水平比较低,她在酒店推出主题宴会,在用餐环境、菜品以及服务流程上推陈出新,主题宴会在承德当地一炮而红。
“这家酒店现在在承德是招牌,也是‘国家钻级酒家示范店’。”董丽英说,其实,餐饮业是个全能的活,即使服务员,也不能将工作拘泥于只做服务上,产品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都需要涉及。“不管是服务员还是宴会设计师,卖的是产品,要理解产品,推销产品。产品的成本核算能力,就是我在做服务员时自己悟出来的。我制定的菜单,在不损害客人利益的同时,可以让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2017年,“董丽英营销服务技能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如何提升客人的用餐记忆点和体验感,从而提升顾客回头率和公司市场占有率成为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工作室推出的餐饮品牌受到了顾客欢迎,20多个产品被评为河北特色旅游名菜、河北特色旅游名点、河北最具形象力的餐饮品牌、中国团餐优秀项目。
敬业——愧疚都留给了家人
“我有现在这么多耀眼的光环,这同我家人的支持密不可分。”董丽英说,很多次他要想放弃的时候,都是家人在她背后的支持。
每到节假日,都是餐饮行业最忙的时候,这些年来,她几乎没在家陪家人过过一个春节。由于平日工作忙,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全部交到了家人身上。家中有事儿,父母都是最后一个通知她。
那一年,父亲因心梗住院,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董丽英是最后一个得到通知的。当她赶到医院的时候,父亲已经进入了抢救室,血压、脉搏都在缓慢下降。后来,母亲脑梗住院,董丽英还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当她在医院照顾母亲时,家人们理解她、支持她,让她不要操心家中的事情。甚至女儿在国外生产,董丽英原本预订了机票,但还是由于工作的事情耽搁了,没有赶到女儿身边照顾。
说起这些时,董丽英眼中泛着泪花。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她选择了事业,把愧疚留给了家人。
如今,董丽英似乎是真的闲不下来了,除了日常工作,还担任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2022年即将举办的冬奥会上,董丽英被委以重任,为张家口赛区进行餐饮服务培训,她希望把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和经历,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传承下去。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杨佳薇)
>年三十坚守岗位的洗碗工人吉玉莲 记者 程永强 摄
除夕夜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喜迎新年到来的日子。与此同时,不少人坚守岗位,在工作中迎接新年的到来,吉玉莲就是其中一员。
吉玉莲是本土餐饮酒楼莞香楼的普通员工,她的岗位是洗碗工,过年对于她来说,往往意味着工作量的翻番。当食客们一家团圆吃着团年饭的时候,她正在为确保下一批客人用上洁净、安全的餐具,一丝不苟地清洗着餐具。而这种职业的坚守,她从未间断地坚守了17个春节,她说,餐具洁净,团年饭才能吃得香,她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每小时清洗约500件餐具
2月4日18:55,吉玉莲和同事们已经开始清洗晚市现场陆续送来洗碗部的餐具。
据该酒楼后勤部经理范恒清介绍,洗碗部的工作采取3班轮换制,晚班日常的工作时段为18:30—次日3:00,但春节期间工作量为平日的2—3倍,因此洗碗部采取全员总动员,全天候待命。按照往年的惯例,当晚的工作可能将持续到第二天的6点多,这期间包括20:30吃晚餐和次日凌晨1:00吃宵夜,两个时段可稍作休息。
吉玉莲一边用温水淋洗着手中的碟子,一边以娴熟的手法,用抹布擦洗餐具,她向记者介绍了整个洗碗工序的基本流程,首先是放热水和洗洁精,将餐具泡入其中,进行擦洗和分类装盛于热水盆中浸泡,几分钟后捞出餐具,沥干水分,再放入消毒水中浸泡、消毒,再过热水清洁后放入洗碗机中进行二次清洁,洗好的餐具将由其他工作人员取出,分类摆放于消毒碗柜中进行紫外线消毒,备用。
范恒清向记者介绍,一套餐具包括饭碗、汤碗、茶匙、筷子、骨碟等近20件,吉玉莲平日里每小时可清洗约21套餐具,遇到春节需要加急清洁的情况,吉玉莲和同事们都可以达到每小时约清洗25套餐具,约500件餐具的工作量。
来东莞生活已有20年
坚持做好本职工作
谈到自己的工作,吉玉莲朴实地笑了,她说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太多技能,但是每每看到自己清洗洁净的餐具整整齐齐地被分类摆放好,她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情!”让她满心欢喜。
对于17年的连续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付出,她也看得很平淡,说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既然选择了,就是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
吉玉莲向记者介绍,自己老家在广西,来东莞生活也有20年了,因为儿子在厚街工作,自己又非常喜爱和工作伙伴们组成的大家庭,她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非常满意。
吉玉莲说,虽然春节期间没有和家人团聚,稍有遗憾,但家人们非常理解和支持。她笑着告诉记者,等忙完这阵子,她一放假就马上去给孙子买新衣服,还会买东莞的年货小吃,和她最牵挂的小孙子一起分享“东莞年味”。(记者 冯静 实习生 叶可欣)
个从会泽山里出来的孩子,从白手起家,到事业有成,他花了十八年的时间。十八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饭店做得有声有色,每当看到客人吃得开心,笑容满满,他就会幸福感爆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配菜、确认预约单。下午2点半,晋城顺泽园里热气腾腾,店主吴官伟正在有条不紊地做着营业前的准备。
< class="pgc-img">>10多年前,吴官伟从会泽老家跟随父母到晋宁营生。当年不满20岁的他先后在饭店里打过杂,做遍了饭店里的各个工种。他工作的饭店,当时在晋宁本地小有名气,所以各方面细节都有严格要求。也许是用心,也许是有一点天赋,在饭店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他的厨艺就有了非常快的进步。无论是前厅还是后厨,他都做得顺风顺水。
< class="pgc-img">>吴官伟说,他喜欢学习。为了做好每一道,他会不断地做一道菜,直到让大多数顾客满意为止。为了对上本地人的口味,他又尝试着把晋城的口味融入到菜肴里。他的好奇心驱使他不断尝试不同的领域。渐渐地,知道他家的顾客越来越多。吃着吃着就都变成了常客。
< class="pgc-img">>在商言商,诚信经商,这是吴官伟的“生意经”。只要客户有需要就努力满足,诚信经营、童叟无欺。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餐饮行业深受影响,吴官伟也受到很大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疫情而降低服务的质量,继续坚持做品牌、做口碑,诚信经营也得到了更多客户的理解和青睐。
< class="pgc-img">>正是因为讲诚信、善经营,通过几年的发展,吴官伟的餐饮业越做越大。目前,吴官伟把他的餐厅面积扩大了一倍。装修的整体风格是传统中餐的路子,屋内桌椅和装饰品都经过他精心挑选。吴官伟表示,低价格的同时,也要满足顾客对高品质的要求。在他眼里,幸福生活就是看到盘子空空,客人笑容满面。
记者 吴艳涛 宋光旭
主流声音 权威发布
终审:段正祥
编审:方维林
编辑:毛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