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午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突然上了微博热搜!
从第7
一路升到了第3
一时间,全国各地不少人都在讨论……
“那个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个啥?”
“朋友圈怎么都在说?”
“为啥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能是第一顿串串、火锅、烧烤啊?”
打开朋友圈,画风是这样的:
打开聊天窗口,内容是这样的:
而微博上也是不少人在晒——
是不是很多小伙伴
也和团团一样
第一眼看见满脸问号:
到底是什么梗???
有人说:“今年的秋天比以往来的早一些,所以今年这个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安排一下。”
也有人说:“指的是在这个冷冷的秋天,有一杯热乎的奶茶心里特别温暖。就是在意你的人,看到你发的消息,或者主动发你52元的奶茶钱,让你能喝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有网友说:“减肥的人不配。
”
“好迷惑,我还特意看了下日历,昨天秋分。秋天来这么久了,人家才给发第一杯奶茶钱,为什么这么高兴啊?”
还有网友给出各种猜测的解释,
好像蛮有道理的
大家可以看个热闹
↓↓↓
1、就是借着秋天来了要了杯奶茶的红包,定义为秋天第一杯奶茶来秀恩爱。
2、一般情侣之间发秋天第一杯奶茶红包的比较多,数字都是52.0类似的。
3、还有家里人和父母之间要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红包,然后发到朋友圈里秀感情。
4、主要就是应季玩的一些梗,让大家要红包更理所当然一些,不会很尴尬。
也有人说:
52块钱可以买到什么茶?
应该叫秋天的第一桶奶茶
扎心的是
有人戳破了这个浪漫的“泡泡”
可以说是“人间真实”了
没有男朋友
有一个时尚的妈咪也可以哦
随后各种衍生版本就来了
大家看起来想要的可不光是奶茶啊
例如这种神回复
例如...想要啤酒的
↓
谁还期待着秋天第一杯奶茶
都是成年人了,何必不来点实际的
秋天第一瓶雪花,我陪你勇闯天涯
接下来...要保养品的
还有想要房的
这...过分了啊!
还没有喝上热奶茶的朋友,
秋天的第一顿火锅考虑一下?
打住!
团团有话想要说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很多女生都“靠奶茶续命”,商场里、大街上的奶茶、果汁店数不胜数,只要你走进商场,想要找到一家奶茶店比找到一间卫生间可能还容易,简直就是上街标配~
有没有像团团一样,一到上街就是在“喝奶茶+上厕所”中尴尬循环
心情不好了,来一杯;心情好了,来一杯;天气暖了,来一杯;天气冷了,来一杯…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年轻人总有理由来杯奶茶。
但是,对于捧在手里的饮品杯里到底有什么,你了解的还太少,而你喝的奶茶、果汁这“四宗罪”正在一步步毁掉你的健康!(PS:吓得团团扔掉了手里的奶茶
)
下面,和团团来深入了解一下奶茶背后的秘密吧!
网红奶茶如今层出不穷
甚至还有许多奶茶店需要排队数小时
才能买到自己心仪已久的饮品
▼
不安分的奶茶界又发生了件大事儿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
“奶茶比较试验”情况通报
揭开了网红奶茶届的种种“黑幕”
被“测评”的奶茶店包括了你常喝的
喜茶、皇茶、贡茶、一点点、
COCO、快乐柠檬等
此次检测在上海27家奶茶铺中,
共购买了51件奶茶样品,
选择的规则主要是询问并购买
每家店铺中最畅销的一种奶茶,
包括一份正常甜度的
和一份无糖的或者最少糖的,
且均不加冰的奶茶
51件样品中含奶盖的奶茶有6件
宣称“无糖”的奶茶有20件
价格从7元至32元不等
基本涵盖了市场上
主流现制奶茶品牌的畅销商品
试验人员委托营养食品质检站
对奶茶中的糖分、脂肪、反式脂肪酸、
咖啡因等进行了检测
真相令人大吃一惊!
真相一
普遍含有大量咖啡因
含量超标数倍
却从来不提醒!
你有没有试过喝了杯奶茶
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
看看以下表格
你会恍然大悟
▼
检测发现,51件样品的咖啡因含量平均高达270mg/L,最高的更是达到了828mg/L。
有4件样品每杯的咖啡因含量高于300mg
最高的一杯含量高达428mg。
我们来对比一下,结论会更加明显
一杯美式咖啡(中杯)的咖啡因含量
仅为108mg
一罐红牛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
仅为50mg
也就是说
部分奶茶的咖啡因含量高到可怕
最高的一杯
一杯奶茶=4杯咖啡!=8罐红牛!
专家指出,咖啡因一般在咖啡、浓茶等饮料中存在,健康成人单次摄入量不要超过200mg。孕妇和儿童等人群不宜摄入,否则会引起类似焦虑的症状,如心悸、震颤、睡眠紊乱等。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27家奶茶铺中,仅有1家对“孕妇过多饮用”有模糊提示,其余所有奶茶均未对奶茶含有咖啡因进行任何提示。
真相二
“无糖”真的无糖吗?
很多妹纸嘴馋又怕肥
常点“无糖”奶茶
残酷的真相要来了
检测发现
所有号称“无糖”的奶茶
经检测均发现含有糖分
在27件正常甜度奶茶中
含糖量介于每杯11克至62克之间
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克
整杯含糖量(g/杯)最高的——
人在茶在-丝袜奶茶
含糖量为62g
一杯奶茶=14块方糖
其他超过50g的还有
卡旺卡-冰全套奶茶
LE LE CHA-福冈抹茶
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规定的“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的建议。
本次比较试验购买了24件宣称为“少糖”、“低糖”、“去糖”或“无糖”的奶茶。而“无糖”也不代表真正没有糖分。20件宣称无糖的样品,竟全都有糖分测出,平均糖含量2.4g/100ml,最低也有1.2g/100ml。
其中:
LE LE CHA-福冈抹茶(无糖)
希望先生-希望醇奶茶(无糖)
卡旺卡-冰全套奶茶(无糖)
喜茶-鲜奶静冈抹茶(无糖)
等品牌的4件“无糖”产品
含糖量在5g/100ml到3.3g/100ml之间
比某些正常甜度样品的含糖量都高
虽然国家对现制饮料的无糖饮料没有现行标准,但参照预包装饮料《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无糖饮料糖含量应小于等于0.5g/100ml,20件样品都不符合。
真相三
没有牛奶,只有奶精!
在对蛋白质一项检测中
有19件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偏低。
对反式脂肪酸一项检测中,
又显示明显过高。
先来科普一下,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部分氢化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优点,在蛋糕、饼干、速冻比萨饼、薯条、爆米花等食品中使用比较普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结果检测发现
一杯奶茶,就超过三天的量了
也就是说
原料是不健康的!
蛋白质偏低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偏高的问题尤其突出。
对此,专家分心认为,这两项指标失衡,说明商家可能并没有用“真材实料”,牛奶的原料上很可能用了奶精之类的代替。
对此,消保委提醒商家,应对原材料严格把关,了解加工工艺的效果,标明奶茶的成分含量及不适用人群。
真相四
奶盖脂肪含量严重超标!
脂肪是奶制品中常见的成分,能带来良好的风味与口感,但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引发肥胖。调查显示,近六成的消费者经常会选择有奶盖的奶茶,但消费者对奶盖的脂肪含量认知并不清楚,更多的消费者为追求口感而选择奶盖,但部分消费者却不知道其实奶盖的脂肪很高。
本次比较试验测试结果显示——
45件无奶盖的奶茶脂肪含量在1.1-4.4g/100mL之间,平均为2.7g/100mL;
6件有奶盖的奶茶脂肪含量在5.4-7.7g/100mL之间,平均为6.3g/100mL。
脂肪含量最多的一杯奶茶可提供41g的脂肪,超过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脂肪量的2/3,而成人每日推荐摄入的脂肪小于60g。
看完脂肪含量
再来看热量…
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即通常所说的食物热量,是通过对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膳食纤维等参数的检测计算得出)不同,过多能量的摄入会引起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肥胖。
本次比较试验测试结果显示,51件样品提供的能量在510-2780kJ/杯之间,平均为1209kJ/杯。按照成人每日推荐摄入8400kJ能量计算,能量最高的一杯奶茶可提供全天所需能量的1/3。
提醒广大消费者——
1、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为2-4%,高于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1%)。奶茶受原料种类和现制工艺的影响咖啡因含量可能会很高,儿童、孕妇、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尤其应避免过量饮用。
2、奶盖虽然会提升奶茶的口感,但由于其脂肪含量较高,对于需要控制体重、追求健康的消费者,应适当饮用。
最后,
要健康的小伙伴们
还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喝无糖的奶茶了
喝遍万千高档饮料,喝来喝去
最健康的还是那杯白开水!
毕竟
团团都希望你们健健康康的,祖国的未来需要你们!!!
不说了,团团要去喝白开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报讯(记者 陈泥)在外卖平台上使用不实经营信息,湖里区一家“幽灵餐厅”近日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
据介绍,“幽灵餐厅”是指有些外卖商家在现实中根本没有实体店面,或者已经关门倒闭,但依然活跃在各种外卖平台上。这种有名无实或不在登记地址经营的商家,由于缺少监管,卫生环境通常较差,食品安全堪忧。
近日,殿前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在监管中发现,饿了么平台上一家名为“麦麦司炸鸡汉堡奶茶”的店铺,其营业执照“厦门市湖里区麦麦司汉堡店”已于今年3月21日注销,但截至6月,该店铺仍通过饿了么平台从事网络订餐服务。
根据线索,执法人员前往麦麦司汉堡店公示的经营地址,现场检查发现,该地址为一家自助抓娃娃店铺,并没有任何餐饮服务经营迹象。这不正是所谓的“幽灵餐厅”吗?
这里的炸鸡奶茶究竟出自何处?安全是否有所保障?
执法人员进一步摸排发现,该场所的前租户在附近还有承租另外一家店面,而且正是网红炸鸡店铺。随即,执法人员赶到该店铺所在地进行核查,该家店铺为“厦门市湖里区陈淑萍小吃店”,现场放置有多台手机,同时经营多家外卖平台店铺,其中正有执法人员找寻已久的“麦麦司炸鸡汉堡奶茶”,“幽灵餐厅”的炸鸡奶茶也正是出自这里。
经过全面检查,殿前所责令经营者立即停止经营信息不实的外卖平台店铺,并接受进一步调查处理。目前,该店铺已被平台下架。
“幽灵餐厅”绝不是偶发现象,也不是外卖平台的唯一安全隐患。市场监管部门表示,下一步将立足“线上线下全覆盖”监管思路,建立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动态监管机制,持续提升对第三方外卖平台的巡查频次,坚持问题导向,以查促改,严厉打击网络订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大对网络餐饮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以案例震慑倒逼网上食品生产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
吸管禁塑令”正式实施已经满一个月,为响应国家号召,餐饮行业纷纷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换上纸吸管和PLA聚乳酸可降解吸管。
出于成本的考虑,很多奶茶品牌先从纸吸管开始用,而这却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甚至有不少消费者形容“用纸吸管喝奶茶时像啃卫生纸芯”“喝着喝着纸吸管突然散开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新限塑令实施一个月:奶茶消费者纷纷抱怨纸吸管使用体验
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家奶茶店,消费者和外卖员正在排队领取奶茶。为落实新限塑令的要求,这家奶茶店在一个月之前已经停用了不可降解的塑料吸管,全部替换成了纸质吸管,但这却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
上海奶茶消费者:影响我喝奶茶的快感,喝到一半,它会有点烂烂的、吸不上来那种感觉。
上海奶茶消费者:从环保角度上值得提倡,但是纸质吸管确实很多人不喜欢,是影响口感的。 据了解,目前多数奶茶店使用的是纸吸管,原因之一就在于成本的差异。
有奶茶商家告诉记者,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成本在每根1分钱左右,纸质吸管成本在每根3分钱左右,而PLA聚乳酸可降解吸管的成本最高,每根约5分钱,接近纸质吸管的两倍。此外,在记者走访的这条街上,还有着不少的奶茶品牌,记者发现,已经有些奶茶店开始提供PLA聚乳酸可降解吸管。
记者现场测评:纸吸管插在奶茶中一个小时后发胀变软
针对纸吸管使用体验不好的情况,记者也对一些奶茶店的吸管做了一个对比测评,结果怎么样?
记者分别从4家不同的奶茶店各买了一杯奶茶,其中有两家只提供纸吸管,一家只提供PLA聚乳酸可降解吸管,还有一家同时提供这两种吸管。随后,记者将这三支纸吸管和一支PLA可降解吸管放入奶茶中做比较。 因为奶茶的最佳使用时间在一个小时之内,一个小时之前,记者把这些吸管都插在了奶茶里面。
这种吸管,它已经有了明显的发胀,用手摸的话,感觉它已经非常柔软了,而且很容易变形。和没有用过的同类的吸管来比较的话,对比还是很明显的。
这种最细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可以看到它的变形已经很严重了。
如果是这种PLA聚乳酸的吸管,它的外形变化其实并没有很严重。根据记者个人的感觉,这些替换过后的吸管,对于奶茶的口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主要的变化就是这些吸管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变软。
对此,专家给出建议,保障奶茶爱好者的消费体验,需要供给端和消费端的协同努力。餐饮行业在落实限塑令的同时,也理应在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方面提高要求;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尝试自备不锈钢、钢化玻璃等材质的可循环利用的吸管。
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健盛:无论是从消费者端,还是从生产和企业那端来说,其实我们大家都愿意为环保进行买单,但它有一个前提,就是消费者买了单以后,是不是真的能够有很好的体验,这可能才是整个的关键点所在。
提升用户体验 韩国纸吸管正流行
在韩国,也同样面临着寻找一次性塑料吸管替代品的问题。当地很多餐饮店正在逐渐用环保吸管代替使用已久的一次性塑料吸管,众多吸管生产商也看到其中的商机,不断研发兼具环保性与使用体验更好的纸吸管产品。
这是一家位于韩国釜山的纸吸管工厂,他们生产的纸吸管为韩国上百家咖啡店及部分网购平台供货。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纸吸管使用了大量天然纸浆,增加了原纸的厚度,同时他们还利用一种特殊的油脂取代了黏合剂,避免原纸在缠绕中产生缝隙。
这样一根纸吸管能够在热水中浸泡两天,在冰水中甚至可以长达5天。这家企业已经通过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把单根批发价格控制在20韩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角2分钱,目前日均生产量已达到100万根。
随着生产商不断对纸质吸管进行产品技术的研发更新,人们开始习惯使用体验感更好的纸质吸管。韩国一家拥有1300多家店铺的咖啡企业就已经全面停用了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环保的纸吸管。这一举措实行后,该企业每年可减少1.8亿根塑料吸管的使用量。
韩国吸管生产商也看到其中的商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可食用的大米吸管、玻璃、硅胶吸管等多种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型吸管。
加强研发新工艺新材料 让吸管环保又便宜
拒绝一次性塑料吸管,已经是一种国际趋势,大家都在需找合适的替代品。纸质吸管虽然环保,但是使用体验还有待提升。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主要就是加大力度,尽快研发新材料、新工艺,在进行规模量产之后,价格或许可以降低,这需要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来源: 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