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午茶大赏现场 来源/张钰芸 摄(下同)
细白的桌布、精巧的点心、三五好友落座,茶与咖啡的香气氤氲……近年来,精致下午茶正在占据年轻人的朋友圈。从舶来的咖啡烘焙,到传统的茶饮糕点,潮人们的下午茶时光不仅有英伦风,也有中式风,不仅是好吃好喝,也有休闲社交,呈现出中西合璧、海纳百川的“下午茶文化”。昨天,在上海味道·下午茶大赏暨第二届中国(上海)奶酪文化节上,本帮点心,粤式、闽式早茶,意大利特色、土耳其特色茶点同台“比武”,展现出上海下午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特色下午茶颜值与口味双双在线
绿野芝士酒心挞颜值超高,演绎了“奶酪+酒”的舌尖美味;龙井虾仁慕斯啫喱以西式做法呈现中国名菜,变身下午茶中的咸味小点;还有各式奶酪搭配火腿水果,现烤的鲜肉月饼配上一杯冰咖啡……当世界的食材汇聚上海,让上海的下午茶也有了世界气质。昨天下午,在上海味道·下午茶大赏的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下午茶齐聚一堂,颜值与口味双双在线,把下午茶市场“卷”出新花样。
南宋石狮籍美食家林洪曾著菜谱《山家清供》,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菜谱之一。由厦门闽和南带来的“宋元海丝宴·山家清供”系列,就在现场再现了千年石狮闽南茶点。“我们带来的两款下午茶点心均出自《山家清供》,其中‘沆瀣浆’实际上是一道醒酒汤,也可作为夏天解暑用,将甘蔗和萝卜一起蒸,再将萝卜浸泡12个小时,去除它的辛辣味,切碎后放在汤里,夏天喝清新爽口。”闽和南总厨毛似平介绍,另一道“通神饼”则外皮酥脆,里面加了桂圆和老姜,是健康又美味的下午茶甜点。
蝴蝶酥配英式红茶,鲜肉酥饼配冰拿铁,在下午茶大赏的展台上,中西交融的美味搭配也是层出不穷。记者看到,衡山花园酒店展出的“海纳百川下午茶”中,既有衡山经典的栗子司康,也有网红的宇治抹茶蛋糕卷。珍鼎带来的龙井虾仁慕斯啫喱,则把“西湖龙井虾仁”这道中国传统名菜变成了一口一只的西式小点,咸鲜口味在一众甜品中更加突出。
巴斯克蛋糕作为常年霸占下午茶“C”位的大单品,因其独特的焦香外表和绵密湿润的口感受到欢迎。现场,素凯泰的黑芝麻巴斯克、爱特籁丝的土耳其榛子巴斯克、依茉朵的芋泥巴斯克、乐芙娜Lephila的经典巴斯克、光明919的光明芝士巴斯克等纷纷亮相。
奶酪也是下午茶市场不可小觑的力量,不仅是“奶酪+”的中西式点心层出不穷,口味创新的纯奶酪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我们带来了刚刚上市的原制奶酪新品黑胡椒、烧烤味手撕奶酪,还有小圆饼奶酪。”品渥食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这款手撕干酪的干酪含量超过92%,能够做到低碳水高蛋白但持续饱腹,让加餐没有体重负担。
上海泛下午茶业态规模超万家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消费习惯,为下午茶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动现场,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原立军发布《2024下午茶趋势报告》,指出上海下午茶市场不断演变,从满足“口腹之欲”到自带“社交属性”,呈现出形式多样、场景多元、文化融合和消费群体广泛等特点,这使上海成为了国内下午茶消费的“第一城”。
《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上海咖啡门店数总计9553家,较上一年增加1023家,增幅达12%,门店总数继续领跑全国。而上海市商业联合会与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上海烘焙店分布指数》则指出,截至2024年6月30日,上海共有各类烘焙店4711家。再加上层出不穷的新式茶饮店以及各类提供下午茶的星级酒店、西式餐饮、中式甜品店等,上海泛下午茶业态规模超万家,门店数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上海,泛下午茶场景涵盖了烘焙、咖啡、茶饮、主题店等多种业态及到家场景,而产品也不仅限于传统的饮品和糕点,还有轻食、奶酪、果切甚至于卤味、炸鸡。”原立军表示,随着健康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下午茶产品开始注重健康和轻食理念,并以其为目标进行原料升级,原料选择向更加健康、自然的方向升级。此外,“新中式养生”、奶酪、益生菌等也成为高频卖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颜值和口味上下功夫,上海下午茶市场要持续创新,还应重视“下午茶+文化”的作用。他指出,下午茶与戏剧、电影、艺术展、阅读等"混搭",能够形成文化第四餐,带来更为独特的体验与记忆。“比方说近年来国潮中式创新下午茶爆火,华服、非遗元素、园林成为主要创新方向,不仅让国人加深对‘中式生活方式’‘中式美学’的体会和共鸣,也借由下午茶,让中国茶从‘出口’到‘出海’再到‘全球化’的进阶,让舶来品的下午茶有了更多中国味道。”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入秋,天气依旧炎热,在位于兴宁市径南镇大窝里的茶田上,杜苑锋查看着茶叶的生长情况。“这一片种植的是从潮州引进的白叶单丛。兴宁的气候和土壤更适合白叶单丛种植,品质会更好。”
径南镇是兴宁市主要茶叶产区。杜苑锋自小与茶为伴,闻着茶香长大,以至于他嚼一口茶芽,便能分辨出是否使用了有机肥;尝一口茶水,便能判断出茶叶的品种和品质。对于这项本领,杜苑锋谦虚地说:“这是制茶人应会的基本功。”
杜苑锋在茶田里查看茶叶生长情况。 南方+ 张柳青 拍摄
作为径南镇“茶二代”的代表之一,在接手父亲的企业之后,杜苑锋大刀阔斧地改革公司制度,尝试与大学试验新品种,踏足网络销售领域,在父辈一代将径南宝山茶叶做出好口碑的基础上,大胆地尝试现代营销手段,不断拓宽茶叶的销售渠道。
发挥自身优势
推动品牌化营销
作为一名“85后”,还不足40岁的杜苑锋,已早早“白了头”。还未等记者开口询问,杜苑锋自己先“抢答”:“做生意,哪有不发愁的,愁出了白发。”
宝山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是在杜苑锋的父亲杜坤发手里一手创办而成。
上世纪90年代,杜坤发察觉到家乡径南镇茶叶种植销售的市场,便从外地回到家乡发展。他在自家的11亩土地上,种下了村里发放的茶苗。
在此期间,兴宁市为了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特别聘请了来自潮州的制茶师傅,向茶农传授制茶工艺。杜坤发抓住了这个机会,参加了制茶培训,并且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
随着制茶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茶叶带来的可观收益,杜坤发的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进一步扩充自己的茶叶生产规模。1994年,杜坤发承包起了村里的茶厂,自此走上了公司化管理、发展茶叶产业的道路。
杜坤发也从单纯的茶农发展为集种茶、制茶、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人。“因为父亲的茶叶讲究高品质,因此有好的口碑,来买茶的多为熟客、回头客。”杜苑锋介绍,彼时,公司的销售渠道有限,但因有口皆碑的品质,也吸引了不少的客人。
那时候的杜苑锋,年龄虽小,也扛起了为父亲分担工作的重任。他会跟着采茶工人上山采茶,在制茶师傅身边学习制茶,还要时常帮忙搬运等。他便是在每一次的帮忙中,渐渐了解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的全过程。
2011年,25岁的杜苑锋,在尝试电脑销售等行业后,感觉自己还是对茶叶产业感兴趣,便回到家乡与父亲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壮大。
虽说自家茶厂在当地已深耕许久,积累了众多老客户,然而杜苑锋却清醒地意识到,现在制茶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活下去”,务必要走出“舒适圈”。
“老一辈的茶叶人缺少品牌意识,父亲也以散装茶叶销售为主。但因为我从事过销售工作,知道品牌效应的影响,所以我回来帮忙的第一件事便是创立自有品牌。”杜苑锋为自家的茶叶品牌取名“客天然”,代表着是客家天然的产物。
品牌的创立为外销开辟了通道。曾在广州从事过销售工作的杜苑锋,将第一家门店开在了广州。尽管之后由于外在因素,茶叶店没有继续经营下去,但宝山茶的茶叶品质还是留住了客户,他们至今仍向杜苑锋购买茶叶。
此后,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和销售水平,杜苑锋还到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茶叶营销与管理专业,并将学习到的知识用在自家企业上,不断革新公司的管理制度,让公司运行更有序。
多品种多层次发展
带领村民致富
为扩大发展规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此前,在杜坤发的牵头下,成立了兴宁市马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的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千亩。
在大窝里的兴宁市马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茶田里,有5亩的茶叶试验田和10亩的茶叶改良田。自从回到家乡参与自家茶叶公司的管理以来,杜苑锋就不断引进茶叶品种,并在试验田里试种,以求找到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此外,他们还在改良田中,使用嫁接技术,不断改进茶叶品质。
“曾经引进过十多种品种,成功的我们就大力发展。”杜苑锋说,正是在不断试验和引进中,寻找到更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的品种。目前公司的茶品涵盖了绿茶、乌龙茶、单丛茶等。“价格层次丰富,从亲民的每斤100多元到高端的每斤1380元,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些年来,“客天然”茶叶的销量和口碑稳步提升,规模也随之扩大。今年春茶,该公司的干茶年产量达到2万多斤。“年销售额预计达到400万元。”这些成绩不仅彰显了“客天然”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也反映了杜苑锋对茶叶品质和创新的不懈追求。
“制茶时,茶厂有18—20人负责制茶,2个专业制茶师傅指导工作,采茶期会雇佣40—50名当地村民,最高峰时有100多个村民协助采茶。村民的工资是每天120元,同时我们还负责接送和午饭。”杜苑锋说,茶农的待遇在当地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主动出击,是品牌做大做强的关键。进一步提升“客天然”品牌影响力,乃至成为区域性的茶业领头羊并不容易。
“我们的销售渠道多元化,涵盖了零售与批发两大板块。在批发领域,我们拥有一批忠实的老客户基础;而在零售方面,我们积极拓展电商渠道,通过京东、微信小程序等平台进行销售。”杜苑锋表示,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不仅拓宽了“客天然”茶叶的市场覆盖面,也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购买需求,让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为了让自家的种茶技艺和制茶技术不落后于时代,杜苑锋时常去外地及专业科研院所考察学习,并开拓了与广东工业大学的合作。大学会不定期派专家指导茶品改良或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问题。
推进农旅融合
共同打造区域品牌
虽然自家制茶工艺更为成熟,但杜苑锋一直以来都持开放的态度,将工艺共享。每年有不少培训班或者茶农前来茶厂里学习。“最多的时候一次有40人。”
杜苑锋认为,这种技术的交流和知识共享,可以促进区域内的茶叶人共同学习,共同提升。“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掌握了先进技术,就要藏起来自己发展,而是应该拿出来共享,在与行业内人士不断交流和合作中,促进大家共同发展。”杜苑锋说,他希望梅州茶叶企业能更为开放包容,共同合作,合力打造区域茶叶品牌。
面对未来,杜苑锋已有规划,希望通过茶园的发展,结合当下盛行的休闲旅游发展家庭式茶叶采摘体验,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尽情欣赏美丽的茶田风光。
“目前已有不少客户,会带着亲朋好友到茶田里体验采摘。”杜苑锋说,游客采到的茶叶,加工厂可以提供加工服务,或者以相对优惠的价格收回来,让游客既能享受采茶的乐趣,又能获得实惠。杜苑锋表示,茶旅融合以茶文化作为核心要素,把传统的茶产业和旅游业加以结合,这是提高茶产业附加值、完备茶产业链构建的有效途径。
在拓展茶叶品种方面,结合梅州种植柚果的传统,从去年始,他已开始研发柚花茶的制作,并获得了市场好评。“将柚花和茶叶合起来制茶,保留了柚花的香味和茶香味,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杜苑锋说,去年公司的柚花茶销售量便达到了千余斤,平均售价为300元每斤。“柚花茶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喝茶的市场潜力,接下来还将继续考虑研发花茶或者果茶。”
杜苑锋像许许多多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梅州“茶二代”般,在继承老一辈种茶、制茶品质的同时,不断利用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品种,让老茶企焕发新活力。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实习生 赖浩
通讯员 赖桂筠
【作者】 张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4月19日,第十六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第十六届普洱茶博览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开幕首日,展会现场人流如潮,茶香弥漫,茶器琳琅满目,茶事精彩纷呈,交易氛围火爆。
展会将持续至4月22日,广大市民可免票入场。
现场花式喝茶
“来尝尝德昂族的酸茶!”
“酸茶是什么茶做的?”“酸茶是怎么做的?”“你是德昂族吗?”
德凤茶业品牌企业展位前,身穿德昂族服装的工作人员被团团围住,他为大家奉上了一杯酸茶。据其介绍,云南德凤茶业来自德宏芒市,主做普洱茶和德昂酸茶。德昂酸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产品,制作历史悠久,德昂族开坑埋茶发酵,9到12个月后取出,经太阳晒干、风选后,颜色变得乌黑油亮。德昂族将酸茶舂细后用两块木块紧压成薄片,晒干后切成小块,既可以放入水杯或碗中泡水喝,又可以嚼着吃,甘甜生津。
“我是来自成都的茶商,早知道云南‘花式喝茶’,有三道茶、凉拌茶等,今天喝到了酸茶,感觉别有一番风味!”李女士在品尝了酸茶后说。
在7号馆,大益集团带来的“大益茶庭”也很受欢迎,不少人都会买一支玫瑰普洱茶冰淇淋尝鲜。据大益市场推广部推广经理孙晶介绍,大益茶庭品牌创立于2015年,原创普洱茶饮、时尚茶品。这一次,把冷萃悠扬金桂、清灵茉叶、滇橄榄益元素等饮品带到了第十六届普洱茶博览会现场,并且带来了“满300减50”的优惠。
在“百千万”云茶品鉴活动上,观众现场品鉴千款云茶,打卡现代和传统两种风格的茶馆,体验云南茶文化的变迁与传承的同时,还可以投票选出自己最爱的一款云茶。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副院长李家华告诉记者,前期从云南各州市收集了千款云茶样品,经过专家评议后,筛选出了190款带到茶博会现场,给观众品尝,经观众打分后评选出最受欢迎的90款云茶。
茶产业新科技成“显眼包”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带来许多高科技,可谓第十六届普洱茶博览会上的“显眼包”。
刚走进茶博会现场,全球首例高原山地采茶机器人就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高校智能有机茶园建设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王白娟告诉记者,该机器人的主控板采用树莓派和Arduino,驱动板包括电机控制板和舵机控制板,传感器为摄像头,执行单元包括电机和大扭力舵机。
在采茶过程中,机器人采用PID闭环控制方法,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并传递给树莓派,判断是否有一芽两叶并进行定位。如果没有一芽两叶,则驱动电机再次寻找。如果有一芽两叶,则传感器舵机进行定位并向Arduino发送信号。通过Arduino控制的舵机控制板驱动机械臂完成采茶,从而实现闭环控制。
目前,该机器人已在云南山区无网络地带成功实现茶叶鲜叶采摘、鲜叶分级采摘、微光环境识别等功能。
主播用直播介绍品牌
在7号馆序厅,一系列“云茶电商推介和直播带货活动”火热开展。现场茶产业展示区及电商直播区,特装展示云南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生态发展情况,省内外头部主播全程直播带货,为世界各地的茶友提供优质云茶。
今年茶博会,多家茶企除了线下展位布置,还选择开启了线上直播。“我现在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大家如果在附近的话也可以到现场来找我选购。”展位上的临时直播间让茶博会现场更加热闹。
云南大理南涧鑫凤凰茶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销售人员一边向来茶博会现场的茶友介绍产品,一边回答着直播间里线上茶友的咨询,向大家展示公司的各类产品。现场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鑫凤凰茶业是大理的老茶厂,今年他们刚刚开始做直播。
“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大理下关的沱茶非常出名,但是可能省外的很多用户并不了解。我们通过直播讲解,让更多的用户知道鑫凤凰茶业这个老品牌,知道大理无量山这个地方,让更多人建立认知。”销售人员和源介绍,很多人知道云南有普洱茶,但可能不一定知道沱茶在下关,无量山的绿茶也很好喝,这些很多人都不了解,通过直播的讲解,受众对大理茶类的认知就会增加。品牌认知建立后,大理的茶叶推广和销售也会更加有效。
选购特色茶叶让游客感受云南风情
“我自己就是玉溪人,一直知道玉溪也有古树茶,没想到今天看见已经有企业做出来了。”王女士在昆明经营一家民宿,她计划在民宿中推出具有云南特色的下午茶项目,希望可以在茶博会上寻找到适合的供应商。
在6号馆中,云南玉溪元江的野生古树茶吸引了王女士的注意。王女士说,作为玉溪人,她几年前也品尝过玉溪的古树茶,但当时茶叶还没有“驯化”成功,茶水苦涩,她一直觉得很可惜,没想到今天喝到的玉溪古树茶已经没有苦味,这让她很是惊喜。
作为一家走精品化路线的民宿,王女士希望民宿推出的下午茶也能体现出云南特色,“茶叶当然是要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茶点的选择上我们会用鲜花饼。”王女士希望有代表性的茶和茶点可以和民宿的整体氛围以及云南的特色相融,从而提升游客的入住体验,让游客从走进民宿就能从居住环境、饮品茶点等种种细节感受到云南风情。
除了茶叶具有代表性,企业稳健、品牌知名度高也是王女士的一个考量标准。目前,王女士刚和两家普洱茶企进行了简单的沟通,未来两天还有很多茶企的产品等着王女士选择。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朱婉琪 龚楚童 文 付兴华 摄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朱丽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本文来自【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