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潇湘晨报
来源 | 潇湘晨报
记者 | 蒋紫雯
近日,有游客称自己在广西北海银滩被出租车司机带去一饭店用餐,点了4个菜,花了1500元。1月28日凌晨,广西北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经调查,该店家存在支付出租车司机回扣招揽客人、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即匆忙配菜下单、部分海鲜经烹饪后份量略少等问题。北海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已责令该店家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并立案处罚。
截至1月28日,社交平台显示涉事店铺已暂停营业。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注意到,此前就有数名网友针对该店铺缺斤少两、出租车司机拿回扣等问题进行过评论。北海一名前餐饮从业者介绍,在银滩附近有商户会用遥控秤赚斤两,支付给司机的拉客回扣有时高达50%。当地海鲜批发商家和市民告诉记者,过年涨价系正常情况。
游客称“4个菜1500块”,北海通报:店家存在支付出租车司机回扣招揽客人等问题
据报道,当事女游客介绍,1月24日,她和同行游客被出租车司机拦住推荐,说可以去实惠的地方用餐,避开宰客厉害的美食街,并以不熟悉路、人太多等理由持续攀谈、强力引荐,最终说服该女游客并将她们一行人拉到了位于北海市银海区金海岸大道的涉事海鲜餐馆。
“下车前还再次确认了,指着问了司机,这家店会不会宰客,他说放心这家店不会,我们就真的放心了。”该女游客称,到店后由于不懂海鲜,便站在鱼缸前让店内工作人员给推荐。店员三下五除二就给称好了,并让她在点菜单上签字。
入厨单显示,女游客点的油螺辣炒、龙顶清蒸、马蹄、贵妃辣炒4个菜合计1573元,付款记录显示最终付了1500元。女游客称不了解海鲜的价格,以为4个菜就是这个价,但在民宿住下后和民宿老板交流,被告知油螺切片后明显不足量、菜品价格过高。
该游客的分享引发广泛关注。1月28日凌晨,广西北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了关于“4个菜1500块”的调查处理情况。通报称,经查,涉事店铺已取得《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资质,证件名称为“北海市银海区侨民海港海鲜加工城”。该店所用电子秤经检定合格,有效期至2024年1月12日,经现场对其电子秤进行计量测试,结果显示秤具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通报还称,经与市内多家同档次餐厅进行价格比对,该店定价基本符合春节期间海鲜餐饮消费价格;经与北海海产品市场当日价格比对,该店四类海鲜产品经加工、烹饪后的价格在合理区间。针对消费者质疑四道海鲜烹饪后份量不足问题,经比对未发现有海鲜掉包、掺杂掺假等行为。
通报最后称,经调查,该店家存在支付出租车司机回扣招揽客人、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即匆忙配菜下单、部分海鲜经烹饪后份量略少等问题。北海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已责令该店家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并立案处罚。店家表示将向消费者致歉并退款。对涉事出租车司机,相关部门已责令出租车公司对其进行约谈、罚款和限期停运处罚。
涉事店铺暂停营业,此前多名网友评论“被出租拉过去消费”
1月28日,潇湘晨报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涉事店铺“侨民海港海鲜加工城”目前已暂停营业。记者多次拨打该店铺经营者欧阳老板的电话,截至发稿电话未接通。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多个社交平台就有数名网友针对该店铺缺斤少两、出租车司机拿回扣等问题进行过评论。2021年4月,一位网友评论道:“跟大部分游客一样,刚来就被出租车司机拉过,表面跟你客客气气,谁知道就点了几个菜,结账时候发现竟然花了五百块。”2021年5月,一位网友评论道:“实锤司机跟店老板勾结,看到老板手机每桌客人都有写带客过来的司机车牌号码。”
2022年8月,另一平台上一位网友评论该涉事店铺道:“被滴滴司机拉过去,专挑游客下手,联合商家一起痛宰游客,2个人吃了一顿午饭,本地人2-300元一餐,非要收我们900多元才让走。”
28日,欧阳老板接受海报新闻采访时介绍,27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到店里调查取证,并调取了当时那位女游客点菜的视频。欧阳老板称,春节前当地市场监管局就对餐饮行业进行过检查,要求明码标价,他店里的秤还拿到当地质检局进行过检查,确保不会缺斤短两。
欧阳老板称,平时店员让客人选好海鲜食材称重后,都会要求客人看好单子再签字,然后才会拿到后厨去烹饪,如果游客嫌贵不吃不会强迫。对于女游客称是打出租车到店的说法,欧阳老板称他调取了监控,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大人带着两个小朋友一起步行到店里,从进入监控画面到店门口的几十米距离都在步行,并不是打车来的。
对于网友怀疑的“餐馆老板与出租车司机合作分成”的说法,欧阳老板也予以了否认。欧阳老板称,他开店两三年以来关于菜品价格的投诉或纠纷,每年都会有几起,对于这次的事件,他称:“有种有人故意在整我们的那种(感觉)”。
北海前餐饮从业者称“店家普遍用遥控秤,司机拉客回扣达50%”,市民:过节涨价系正常
根据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微信公众号信息,兔年春节假期北海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假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86.16万人次,同比增长83.2%,与2019年同比增长34%;实现旅游消费约14.23亿元,同比增长59.5%。
李先生曾在北海市著名的旅游景点银滩附近开了一家海鲜大排档,此前他也在多家大排档打过工。他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在银滩,短斤少两、调包、拉客回扣高等违规现象存在已久,据他了解,有店家会用隐蔽的遥控秤骗取斤两,“站在十米之内遥控,六两的(海鲜)可以称到一斤,做游客生意都是这样的。”
“(逢年过节)有些店一天的营业额二三十万,一天做一两百台生意。”李先生还称,司机拉客赚取回扣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有时候回扣高达50%,“路头路尾也会有开摩托车和小车的人叫你去吃饭、住宿,问你去哪里,可以帮你买票,带你去吃饭,说哪里的虾子便宜。”
△李先生曾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宰客现象
位于北海市合浦县红旗村综合市场的一名海鲜批发商铺老板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当地有不少大排档从他们那里进货,据其了解宰客现象很少,春节期间出现涨价很正常,“现在冬蟹150左右,四月份和开海时便宜。”曾在北海生活过的覃先生也表示,新闻中出现的菜价在大排档很正常,“特别是过年”。
距离北海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防城港市是近来广西另一著名沿海旅游城市,有着与北海“银滩”相对应的景点“金滩”,也是不少网友推荐前往旅游的城市。防城港市民林杰(化名)告诉潇湘晨报记者,过节期间大排档涨价很正常,“价格还可以”,但当被问道是否会选择前往就餐时,其表示“(除了请客)当然不会”。
北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1月28日发布的通报显示,春节长假前,北海市针对今年旅游市场恢复、游客大幅增加的态势,就规范旅游市场消费,特别是可能出现的海鲜餐饮消费纠纷进行了专项整治,对全市所有海鲜餐饮企业进行了约谈提醒,逐家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对被举报欺客宰客的经营户,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从重处罚。交通部门对全市出租车公司进行了约谈,出租车公司与司机签订了承诺书,严禁诱导消费欺客,强化出租车行业管理。
通报称,北海市将进一步加大旅游消费市场秩序整顿,对欺客宰客行为零容忍,严肃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绝不姑息。绝不允许极个别不良经营户破坏北海旅游市场秩序、损害广大守法经营商户的良好口碑,全力维护城市形象。
京报讯(记者 欧阳晓娟)港股上市餐饮九毛九集团新推出子火锅品牌“怂重庆火锅厂”,并在广州开出首家餐厅。8月7日,九毛九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介绍,该餐厅现处于内部试营业状态,预计8月中旬正式营业。如果运营成功的话,有望向其他区域和市场布局。
图/企业供图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怂重庆火锅厂”主打鲜切黄牛肉,只卖“牛油辣搭蔬果汤”一种锅底。装修延续了太二酸菜鱼的风格,更贴近年轻人的喜好。据悉,新店目前还在内部试营业,预计要到8月中旬才正式面客。
关于该餐厅的布局计划,8月7日,九毛九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希望继续对品牌精细打磨,开店计划也会根据经营模式与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如果餐厅运营成功的话,则有望向其他区域和市场布局。”
业内表示,火锅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餐饮细分业态,像九毛九这种新生态品牌势必在该领域布局。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火锅产业餐饮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火锅市场从2014年起高速增长,预计在2020年超万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九?九集团旗下有“九?九西北菜”“太?酸菜鱼”等品牌。今年1月,九毛九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近逾197亿。最新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九毛九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3%。为减少租金、原材料成本及其他经营开支,今年5月,九毛九关闭了客流较少的门店,其中包括在北京、天津及武汉经营的九毛九餐厅。
新京报记者 欧阳晓娟
编辑 王琳 校对 李世辉
来源:新京报
源:广州日报
辞职陪百岁奶奶
1年包装20条特色村
欧阳日烈辞去“铁饭碗”回乡 成了河源当地的“乡村大V”
欧阳日烈
河源当地乡村的文艺表演。
欧阳日烈回到农村
一年之前,已是不惑之年的河源人欧阳日烈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辞掉东莞市供电局年收入20多万元的稳定工作,接着卖掉东莞的住房,创立了一家传媒公司。
一年之后,他却成了河源当地的“乡村大V”。每次到村里组织“采茶节”“村姑节”或仅仅是公益徒步活动,他都能召集四五千名游客回到乡村。由此,村庄的美食、田园的美景、城市中难得一见的土特产乃至新兴的乡村民宿,都成了游客们的留恋之处。
欧阳日烈说,正是“乡村振兴战略”让他的才能得以释放,也让他的乡亲们得到了实惠。
欧阳日烈是河源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当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时,看见办公桌上放着四五台苹果电脑,这些电脑用于剪辑影片。每次去村里办活动,欧阳日烈都会拍一部公益微电影。
辞掉“铁饭碗”去乡村创业
1976年,欧阳日烈出生在河源市船塘镇李田村,自幼由奶奶带大。年仅18岁时,他就进入东莞市供电局,当了一名电网维修员。20多年来,因为电网维修和升级,东莞的每个镇他都待过,几乎每座高压电塔,都流淌过他的汗。
欧阳日烈的工作是“风里来,雨里去”。每次,他都会身穿橙红色的工作服,头戴黄色安全帽,身上套上蓝色的安全绳,戴着一副白手套,攀爬在一座座高压电塔上。他在户外一连工作五六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有些时候碰上台风停电抢修,还要连夜赶工。
业余时间,欧阳日烈有两个爱好,他是一名“驴友”,同时也是微电影发烧友。每到节假日,他都会拿着一个小DV,约上三五好友去乡间采风。
虽然辛苦,但因为稳定、福利好,年薪有20多万元,欧阳日烈的工作依然是很让人艳羡的“铁饭碗”。凭借着这份工作,他在东莞买房、娶妻、生子。按照道理,拥有很高专业技能的他会像很多同事一样在供电局干到退休,但就在去年4月份,他却做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都想不通的决定——辞职创业。
去年,正好是欧阳日烈的奶奶百岁大寿,儿孙们赶回李田村拜寿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眼前,奶奶年龄太大了,她的儿子们又都在外边,也到了七八十岁需要人照顾的年纪。想到从小的抚育之情,欧阳日烈下定了决心,“对于电网工作,我确实已经厌倦了。我想做一份在时间上更自由的工作,既可以照顾奶奶,又可以满足我多年的个人爱好。”
“带着电影去旅行”
“去年4月辞职以后,我就开了这家传媒公司,公司的口号就是‘带着电影去旅行’。”欧阳日烈说,他当时的点子源自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他试图将这些节目改造成“平民版”,带着普通人回到乡村,将他们在乡村的故事拍成微电影。公司的目标客户被定为同学会、公司团建,除了微电影,公司还负责餐饮、住宿、旅游等农村“一条龙”式的旅游体验,“所以我至今都很难跟人介绍清楚,我们具体是干什么的。”
为了支撑公司运营,他忍痛将东莞的住房卖掉,这样的决定让父母和妻儿一时无法接受。但欧阳日烈却几乎着了魔一样,投身到创业之中。“那时正好遇到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风口,我觉得这和我的创业有关联的地方,所以就想试试。”欧阳日烈说,创业没多久,他就准备在家乡李田村做一个“徒步”公益活动。
“我们客家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非常好客,喜欢请朋友到家里逛逛;另外就是爱凑热闹,家乡有大事,就特别爱去围观。”
到了活动前夕,他召集了不少村民,做徒步活动策划,“我要求每500米就做一个活动点,第一个活动点是民间艺人唱客家山歌;第二个活动点,卖村里种的甘蔗榨的甘蔗汁;之后的活动点包括卖村里的特产:土猪肉、油、米。”
趁着“十一黄金周”,当天的徒步活动让村里一下涌入了三千人的客流。因为活动策划很成功,欧阳日烈准备把徒步变成村里的保留节目,一些原本观望的村民,也悄然在自家地里种下了百香果和砂糖桔,准备在今年的徒步活动中大干一场。
让乡村“更富更强更美”
之后,欧阳日烈开始在河源上莞镇、河源增坑畲族村等山区村镇,为这些村落做“包装师”,“采茶节”“村姑节”“公益徒步”……一个个“节日”名头被置于村落的名字后,似乎就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会吸引一大批游客前来。因为数次活动都大获成功,如今为这些乡村做策划,反而不少企业会主动前来赞助。
“增坑畲族村原本处在大山里头,但当地的茶叶非常有名。我们包装了一个采茶节,当天让男女老少都穿少数民族的服装,除了让游客品茶,体验畲族茶道,他们还端出‘菜卷’等民族特色的食物。男女老少对唱山歌,不仅是游客来得多,就连周围19个村的村干部都过来围观了。”
欧阳日烈说,当天到畲族村的游客有四五千人,仅仅是摄影师,就来了80多位。搞完活动后,村里的茶叶出名了,而村里也和欧阳日烈结成了“对子”,“我们公司现在是他们村的合作伙伴,专门帮村里做推广。”
如今,欧阳日烈已经与河源等地的20座村庄进行了合作。他分析说,“我和不少村干部刚开始交流的时候,一些概念和想法,怎么说都很难让他们听懂。直到我们实实在在把客人带进来了,他们才渐渐知道我的用意。所以我觉得乡村并不是缺资源,而是缺适当的人把资源营销出去。”
欧阳日烈表示,未来他们将渐渐做一些高端的文旅产品,比如做特色民宿、做客家文化的主题公园、做村史馆等等,让乡村更富、更强、更美。
航拍“美丽村庄”引转发
经营公司仅仅1年多,欧阳日烈已在河源当地小有名气,不仅村镇找他来包装,就是当地电视台、报社也在找他合作。
每次活动前后,欧阳日烈和公司的小伙伴们都会为活动写各种公众号图文,将剪辑成的微电影,链接到文章里,如今每篇公众号文章都有四五千次的阅读量,俨然一位“大V”,而和他一样写公号推文的电视台和报纸,每篇却只有几百次的阅读。
欧阳日烈说出了其中秘密:首先每次活动以前,他都会在视频平台上发布一些好玩的小视频,比如“老板,我想请几天假,我们XX村要组织唱山歌比赛,我要是不回去,我们村就要输了”。而在发布公众号的时候,他对文章有基本的5个要求:第一是文本必须好玩,不能像书面报告;第二是村里人必须喜欢,让村里每个村民都转发;第三是穿插加入客家文化元素,让客家人有认同感;第四是文章必须加入微电影视频链接;第五是要结合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记者看到,欧阳日烈为村镇拍摄的每一部微电影,开头都会有一组很漂亮的无人机航拍镜头,展示村庄美丽的风光,“每个人对家乡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看到这么漂亮的视频,村民自然而然就会转发了。”
记者手记:点燃乡村创新的热情
2018年1月2日,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之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也进入了审议阶段。关于我国乡村振兴,由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逐渐明晰起来。
但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要取得成功,离不开基层农村自下而上的努力,更离不开人才和“互联网+”的新思维。
一号文件在五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四是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五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欣喜地看到,欧阳日烈这位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引领潮流的“弄潮儿”,在41岁的年纪回到农村,通过互联网思维,为乡村经济带去了活力,欧阳日烈的成功昭示出,除了生机勃勃的城市,乡村同样可以是创业的热土。
在乡村振兴中,我们需要更多创业者,怀抱着资金、新思路和对乡村、故土的热爱,回到家乡创业,更希望各方面创造条件,自下而上地点燃乡村创新的热情。(记者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