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湘子
关于二胎,有很多江湖传说。
经常有朋友神秘兮兮地来问我这个二胎妈妈:
「都说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是真的吗?」
呵呵。这你可就问对人了!
生二胎后,女人还是那个女人,可妈妈再也不是那个妈妈了。
一入二胎深似海,各种神经分裂让人目瞪口呆!
分裂一:老大啥都买最好,老二节省又环保
养老大时,所有妈妈都只有一个想法:
能买贵的就不买对的,能买最好的就不要凑合的。
我家老大小时候,我跟娃爹挣得不多,但一点都不妨碍我捯饬儿子。
衣服成套鞋成双地买,不但要大牌、质量好,还要美观好搭配,搞得儿子的衣柜比我跟娃爹的衣柜都拥挤。
那时候只要有聚会,我家老大总是小衬衫背带裤小黑皮鞋,干净利索,人人夸赞。
< class="pgc-img">>生二胎后,最快改变的不是家庭结构,而是我的消费习惯。
老二一生下来,就继承大批「二手家产」:
除了奶粉、尿不湿没法免,
其余一切全靠捡!
< class="pgc-img">>表姐家的老二更离谱。
老大是姐姐,弟弟从小就穿得花红柳绿,冬天蝴蝶结打底裤配小黑靴,夏天是粉色上衣,还带泡泡袖。
别说,还穿出了一丝硬汉才有的憨萌气质呢!
如果你看到一个二胎穿着随意,不是他妈妈的审美不行,而是她不想矫情了而已。
< class="pgc-img">>玩具更是老二环保的重点。
新玩具?省下那个钱买点吃的它不香吗?
闺蜜说,她家妹妹玩久了哥哥的玩具,审美都变了。
有次她想给妹妹买个芭比娃娃,结果妹妹还是看上了奥特曼、小汽车、小坦克,都是哥哥的最爱。
有点心酸又有点哭笑不得。
说真的,有了二胎后,觉得人生的出场顺序很重要。
不然呢?
< class="pgc-img">>分裂二:养老大的是亲妈,养老二的是后娘
老话儿讲了:虱子多了不愁,孩子多了不讲究。
生二胎后,老母亲还有一个分裂让人无法直视:
养老大精细到矫情,养老二潦草到不行。
这种「区别对待」,从怀孕时就开始了。
怀老大的时候,每天都如履薄冰,感觉自己像个国家级保护动物。
麻辣烫不卫生,不吃;
火锅烤串容易有寄生虫,不吃;
牛奶、鸡蛋、水果,一样也不能少……
到了怀老二时,奶茶、冷饮、臭豆腐、榴莲千层塔……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
自己就给自己吃「安胎丸」了:妈妈吃得开心了,孩子才能长得好,不是吗?
< class="pgc-img">>老大一落地,母乳喂养到2岁,菜谱书买了好几本,各种辅食机塞满柜,吃的是进口食材,喝的是天然矿泉水。
可是,老大两岁时还长得赖唧唧,面黄体瘦的。
到了老二这儿,谁还下那个功夫、费那个劲,奶不多就早点断了喝奶粉吧。
到了添辅食的时候,家里有啥现成的食材,往一锅煮煮,用勺子怼怼,就是一顿营养餐。
有次娃爹都看不下去了,说「看你给老二做饭,有点以前生产队妇女大锅煮猪食的感觉」。
嘿,你还别小瞧咱这「猪食」,老二吃面条、喝粥也没影响他长得白白胖胖的,家常便饭还常吃出点儿山珍海味的排面。
< class="pgc-img">>生了老大后,我就有了洁癖,一天洗八遍手,玩具天天蒸煮消毒。
到了老二这儿,呵呵,掉地上的咬胶,捡起来,洗都不洗又塞给他。
说真的,只要不吃[屎],其他都无所谓。
都说这是二次当妈有经验了,心大了。
不不不,我们分明是蜕变了、升华了,更懂得当妈的内涵了!
< class="pgc-img">>也不知道是老大养得太精细,耗干了精力,还是老二生不逢时,赶上全家都已佛系。
老大小时候,在小床上随便吭叽那么一声,全家紧张,立马凑过去各种检查、抚慰。
现在老二半夜发烧,我摸了摸不太烫,说「没事儿,继续睡吧」,全家打着哈欠各自回屋,就差互相道声「晚安」了。前几天老二感冒流鼻涕,还是自愈的。
一胎各种突发状况,二胎咋样也掀不起浪。
分裂三:老大是实验品,老二是实用品
养老大各种铺张费钱。
到了养老二学聪明了,坚决执行「三不原则」:
不吃亏,不上当,不花冤枉钱。
就拿照相来说,老大6岁前每年至少到影楼拍一套专辑,满月、半岁、周岁全是艺术照。
老二3岁了,除了百天照就是手机照,百天照还是找熟人拍的,亲情价399。
家里亲戚都看不下去了,说我偏心,将来挨老二埋怨。
后来我想了个主意,完美解决:
「哥俩长得这么像,到时候老大的影集抽出几套来,说是老二的就行了!」
< class="pgc-img">>谁说生二胎傻三年?
说真的,自打我生二胎后,外面那些个教育机构想「骗」我的钱可难多了。
老大从小各种班,一岁多就花上万去早教中心。
老二到现在……早教,嘛是早教?全靠「家教」。
可人家耳聪目明的,大动作精细动作发展得照样好。
又给我省了好几万!
< class="pgc-img">>至于老二以后上什么兴趣班,我也想好了:
咱不玩那些虚的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家里有一个老大文艺点就够了;
老二嘛,得接点地气,学个英语为高考做储备,练练书法为作文做准备,至于数学,也甭报班了,看脑子,随缘分吧。
在报班这件事儿上,我们二胎家庭原则出奇的一致:
< class="pgc-img">>如果老二哪天非闹着要学个乐器,那就还哥哥的架子鼓吧,毕竟那么个大件儿已经买了,在家也是摆着。
一个羊也是放,俩羊也是赶,老母亲不用操心费力地辅导新乐器,忙起来还能让老大帮着管一管。
花一个人的钱,办了好几个人的事儿,感觉自己在高瞻远瞩的路上,越走越远。
< class="pgc-img">>分裂四:对老大劳心劳力,对老二随心所欲
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员,非二胎妈妈莫属。
也许是因为习惯,对老大各种严格;
也许是因为新鲜,对老二各种的佛。
生了二胎后才发现:
辅导作业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带着老二辅导作业。
有时辅导着老大写作业,吹眉毛瞪眼,气血翻涌得就要掀桌儿了,转头看见老二像企鹅一样颠颠儿地蹭过来,小胖手攥着一瓣橘子要往我嘴里塞,我立马「变脸」:
「啊,宝宝真懂事儿,妈妈不吃你吃吧,么么!」
回头见老大走神儿:
「看什么看啊,看看几点了,还不赶紧写!!!」
尤其老大从小独享专宠,人实在嘴不甜,越长性格越憨。
而老二从小夹缝里生存,特别会察言观色,小人精一个,每天在我的「敲山震虎」中,早就摸透了我的教育精髓。
有时突然发现家里静悄悄,推开门看见老大躺在床上刷抖音,而老二却跪坐在书桌前翻看老大的课本。
< class="pgc-img">>我上一秒张嘴对老大喊:「天天没一点自觉,还没你弟弟好学!」
我下一秒嘟嘴对老二说:「我家老二就是乖,来,亲一个!」
就算是最公平的老母亲,面对因为学习整天气人的老大和天真无邪、肥硕软糯的老二,都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
< class="pgc-img">>你要问,早知道神经这么分裂,当初还要二胎吗?
嘿,谁家生孩子过日子不就是图个热气腾腾,热热闹闹嘛!
再说,没有孩子让我神经分裂,也有个娃爹让我神经爆缸。
分裂,可不就是中年妈妈的情绪小结节嘛,
看淡了,它也就开了!
< class="pgc-img">>作者:青湘子,自媒体作者,教育从业者,清肝明目阅世间闲杂。做个优秀的斜杠青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费者相信眼见为实。要么是自己亲眼看到现场,要么亲眼看到视频中的景象。
热销场景成为用户判断品牌价值的一种工具。我们吃饭为什么喜欢到排队的餐厅去就餐?排队场景就是你对这家餐厅价值的基本判断:食材新鲜、用户评价高。这是一个从众心理,用户在无法区别的情况下,有排队场景的店铺,消费者认为区别就存在了。消费者的感知就是:排队的这家应该不错!
三、人声鼎沸的热销场景
人声鼎沸的场景如何构建?非常简单。
1、有偿鼓励。让现场用户给你的拳头产品在大众点评上好评,现场奖励一个小礼物。你就把这个好评借助电子显示屏时刻滚动显示。这是口碑的人声鼎沸;或者在你生意非常火爆的时候,凡是目标用户拍摄这些火爆场面并传播出去,即刻赠送礼物。这是消费现场的人声鼎沸。
2、制造排队。奶茶这一品类这几年火爆,尤其是喜茶与奈雪,是味道特别好吗?为什么大家喜欢排队消费?味道、时尚确实是喜茶和奈雪的产品价值。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门口排队场景才是用户感受到的价值。据说,很多奶茶店的排队秘诀就是:人少了做慢一点,人多了做快一点。制作的快慢节奏,这就是在有意制造排队场景,突显品牌价值。
四、怦然心动的价值场景
构建价值场景的目的是让用户怦然心动,途径是充分展示品牌或产品的超级价值,征服用户,从而触发消费决策与病毒传播。
1,展示令人怦然心动的价值。
你的产品让用户怦然心动的价值是什么?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如何彰显体验?
莱绅通灵钻石,定位“王室珠宝”,强调的产品价值是璀璨的火彩(钻石将光线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为展示这个价值,就在终端设置很多场景道具来让顾客体验其璀璨的火彩——这是突显产品价值,在柜台和橱窗内设置很多欧洲王室场景如王冠、皇家马车等,印证比利时王室、明星与通灵产品的关系——这是突显品牌价值。
DR也是钻石品牌,其定位是“男士一生只能定制一枚”,DR强调,要么不爱,要么终生只爱一人。为了证明终身只爱一人,DR珠宝专门在所有终端设置一个特别的购买场景,非常有仪式感:购买前,男士需要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输入身份证号码,签订真爱证书,才可以购买。
这个场景证明:DR的钻戒价值不再是物质价值,更多的是精神价值:只有DR代表一生只能爱我一人。这令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生怦然心动!。
2、在这个场景下,我能做什么?给消费者提供什么?
汉堡王在38女王节的时候,就设置了一个“红毯点餐”的场景,从门口到点餐区设置了红毯和T台,你点餐前要走一下红毯,音乐就会响起,像明星走秀一样。点餐后再送你一顶纸做的王冠。让你体验女王的感觉。
汉堡王38女王节体验场景
3,这个场景下的痛点是什么?如何解决?
在一线城市,很多孩子不爱吃饭,家长不会做饭。忙于工作,家长的亲子时光太少——这是部分家庭的痛点。西贝莜面村发现了这个痛点,就结合行业特点,开发出“亲子私房菜”、“儿童搓筱面比赛”活动,以亲子活动的形式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亲子私房菜课程:家长报名,交699元报名费,带着孩子跟西贝大厨一起学做10道家常菜。你交的报名费以储值卡的形式还给你,你自行在餐厅消费使用。
儿童搓筱面比赛:家长给孩子报名,孩子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社交,一起比赛。
西贝筱面村亲子私房菜
无论是跟着大厨学做菜,还是孩子们比赛搓筱面,重点不是学习,而是亲子和社交,轻松解决了部分家庭的痛点。所以一经推出,效果火爆。西贝也成为周末带孩子就餐的最佳选择。
五、无所不在的种草场景
无所不在的种草场景构建,就是善于使用短视频、微信等各种社交媒体,自己或鼓动用户发布品牌或产品的证据链场景:比如令人放心的生产场景、用户使用后的好评场景、产品使用的教程、购买的火爆场景等等;
种草场景的功力是内容力,种草工具就是小红书、两微一抖等各类短视频社交媒体。
我以小红书为例,看看用户被种草的场景流程图:
①用户通过APP信息流、APP消息推送、微信分享等渠道被推荐(种草)产品内容。
②产生兴趣的用户进一步点击产品TAG进入详情页深入浏览。
③陆续搜索品牌关联内容,查看来自其他KOL或素人用户的口碑评价验证产品价值。
④一系列比较与思考过后,进行购买决策,甚至向周围的朋友种草,成为品牌传播大使。
种草场景,本质上即通过高说服力的种草内容或场景展示,缩短用户在每一个决策上的转化时间。甚至驱动用户冲动购买,将购买路径直接缩短。
大体来说,种草场景的内容力主要突出几点:
1、典型场景下的好奇心
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中,消费者都有渴望解决的小苦恼,小迷思:炎日如何科学护肤?健身如何穿搭才能兼具时髦与专业?…
通过网红或者KOL、播主还原这种典型场景,先唤起消费者“我也经历过”的同理心,并通过种草内容来提供“竟然可以这样做”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有趣的解决方案。
2、专家级别的干货教学
干货教学类话题,或激发用户好奇、契合用户兴趣、或切中用户痛点。干货教学就是帮助用户“成长为更美好自己”,最容易被热捧。输出的内容,一定是专家级别的。否则适得其反!
3、科学评测与使用分析
现代人更加精明消费,多数消费痛点已从“买不起”转为“怕掉坑”。通过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测评实验、KOL亲身体验的产品评测往往更具说服力。比如产品使用前后效果对比,同品类不同品牌的产品评测合集,产品成分析与使用心得等。
4、追热点!造热点!
年轻人的兴趣变化太快,种草也要学会追热点,或者造热点!某某明星同款、小猪佩奇、“秋季的第一杯奶茶”,这是追热点。故宫联名款、酒糟冰淇淋、泸州老窖口红,这是造热点。
5、颜值也是内容力。
为颜值而生,颜值即正义。这是95后的宣言,这是新商业种草的原点。精神满足永无止境。年轻用户都是颜值控,很多产品根本就没太大用处,但就是好看。这就是“吃饱了撑的”的消费行为,种草的产品,除了好吃好玩有用,别忘了颜值。
<>过六个模块的重点介绍,概括了优秀活动运营需要掌握的技能及重点,建立活动运营所需知识的框架,并按己所需地填充它
我们常说的几类运营岗位——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中,有那么一种,几乎包含了以上岗位所需的任一技能,可以说,做好它,就能做好运营中任何岗位,那就是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能力可以说是运营的基本功,就像所有的基本功能一样,是一旦打扎实,将会助力我们能力的指数成长。
无论什么形式的活动,其底层逻辑是相通的,而底层逻辑对应模块掌握得越全面,离成为运营高手也就越近,无论你是哪个行业的活动运营从业者,都可以从下文所列项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查缺补漏。
< class="pgc-img">>一、 活动形式
1、 活动形式的核心——是否明确活动目的
真的,这个模块以下的内容可以不看,但这条要刻在脑海里。
做活动时,第一时间反问“这个活动核心目的是什么?”找到答案再开始下一步。一个活动能同时满足好几个目的,但是,每个活动有且仅有一个核心目的,请千万要找到它,如果实在模糊,试着罗列出来,按重要性排序,或者直接向项目发起人确认。
举个例子:
每日签到,可能的目的是:用户活跃、用户黏性、带来交易等,当核心目的为用户活跃时,用户如何在最优先的页面、最短的路径完成签到,是设计活动时考虑的重点,当核心目的是带来交易时,给用户什么优惠、怎样设计能使交易最大化,就变为考虑的重点。
以上例子的表述,是让我们明白重点不同带来的差异,是活动设计时每件事情的重要顺序发生了改变,如果不清楚活动核心目的,可能会在活动开展的流程里,难以对A事项和B事项,进行精确的优先排序。
2、 活动形式的核心——是否抓住人性弱点
选择活动形式的要诀是判断其是否抓住人性弱点,对,没错,竟然不是活动创意,我们一定要非常清醒,这是我们判断能否达到目的的关键指标。
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要做活动,前期头脑风暴出N个活动创意后选预期效果最大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哪个创意最能抓住用户的人性弱点。
怎样才叫抓住人性弱点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
一是从人性普遍存在的弱点看,活动形式是否有效,举个例子:奶茶店要提高人流,推出了的“两人同行一人免费”活动,主要抓住的是人的贪婪;
二是从用户行业突出特点看,活动形式是否有效,举个例子:得到APP邀请罗振宇、李笑来、薛兆丰等若干大咖入驻以此吸引用户,主要抓住用户对KOL背书的认可和追随;
三是从活动目的看,活动形式是否有效,举个例子:Amazon要推销自家的会员,推出“Prime会员免费试用30天”活动,针对的是用户对新事物决策门槛较高的特点,用户可在免费试用后再进行是否续购的决策,降低了直接购买门槛。
< class="pgc-img">>以上三个方面并非缺一不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合,但至少要包含其中一项。
3、 活动形式的核心——能否最大限度满足AARRR模型
一个活动通常可以满足好几个目的,上面我们强调做活动一定要明确核心目的,再添加次要环节使活动更完整时,应尽可能以满足AARRR模型(即获取用户、提高活跃度、提高留存率、获取收入、自传播)进行添加。
举个例子:百果园的领券活动,点击领取85折券后弹窗提示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券可升级至79折,在以获取收入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上,新增自传播环节,使活动更完整。
二、 文案
1、 文案的核心——是给别人看的
虽然这点看起来很像废话,但是恰恰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更别说进行改进的点,文案有三个层次,一是脑海中有;二是可以写出来;三是别人能看懂。难度依次提高,有的人处在第一层的时候,会误以为自己是在第三层,结果造成实际产出的误差。
“别人能看懂”之所以是文案的核心,在于只有内容传递到位了,才有可能对接收者产生影响 ,无论目的是让用户传播还是交易,明确接收指令,都是达成的第一步。
2、 文案的核心——一句话表达
一句话式的文案表达通常出现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比如slogan、标题、活动玩法等,需包含两个因素,一讲清楚重点,也是这句文案要达到的核心目的;二是语句精简,能8个字表达的绝不用10个字。两者缺一不可。
3、 文案的核心——符合情景
可以从三个方面符合情景:
一是结合当下流行,网络热点、热词,做添加融合后使用;
二是符合当下的场景,即节日氛围、环境和意境;
三是尽量抱大腿,这里的大腿指的是被用户熟知和关注的对象,添加后会增加文案的吸引力,例如文章标题加入淘宝、微信等大众熟知的企业,增加吸引力。
三、 产品(开发)
此点仅针对涉及开发的活动,事实上很多活动都可以用无需开发的方案替代,且基于开发资源的考虑和活动的实际回报,会对开发持谨慎意见,但活动运营一定要明确的是,好的用户体验是好的活动效果的重要前提,尽量争取到资源,提高用户体验,是优秀活动运营应该具备的资质。
1、 产品(开发)的核心——做好用户体验
做好用户体验需要关注两个点,一是用户的操作步骤最少;二是活动流程越顺畅越好。
一般情况下,用户从进入活动到结束需要滑动或者点击5次以上的,就需要考虑环节是否设计的太复杂了(活动本身需要多次点击的除外,如切水果)。
2、 产品(开发)的核心——需求的明确表达
鉴于技术的多样性,同个目的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但细微的差别将直接影响活动效果。
在提交活动开发需求的时候,尽可能详细地表达“活动的整体和细节分别是什么样”。
举个例子:活动要进行用户参与限制,形式有设备锁、IP限制、验证码等,需要根据实际的防水军、防刷奖、防羊毛等需要,在提出需求时精确表达,既能节省沟通成本,又减少活动隐患。
用户体验的相关需求在什么时候提出最佳呢?最好是和活动开发需求一并提交,最迟在技术开始开发前。活动开发完提出行不行?行,但只能是修改,一般无法做出涉及结构的大调整,还会考量修改的必要程度和对方意愿。
3、 产品(开发)的核心——掌握基本的产品和技术知识
要做到前述两点,需要掌握基本的产品和技术知识,不仅能提高用户体验,还能预判开发时间,对活动时间节点有更好的把控。
产品和技术知识非常广泛,此处没有罗列的必要,仅对如何在实践中积累,提出可行的建议:
1是通过看。看产品的需求文档,尤其是以Axure文档产出的,通过与运营提交的需求做对比,了解产品是如何把转化成需求文档的。
2是通过实践。使用Visio、omnigraffle等软件画流程图,且尽可能的通过文字描述出精准的需求。
因每个公司的需求→开发流程不同,以上建议灵活使用,目的都在于提高个人的产品和技术知识。
四、 UI
1、UI的核心——确保设计师对活动充分理解
活动从构思变为具象的展示,是通过页面实现的,设计师对活动的理解程度将会影响活动的表达程度,在开始设计前需进行充分沟通,尤其需要强调页面展示的重点,并在设计过程中检查,确保方向一致。
2、UI的核心——页面需符合活动调性
用户看活动的第一眼,就会进行活动类别和调性的判断、匹配,起到促进或降低参与意愿的作用,页面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和设计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
1是页面的调性是否和活动契合;
2是页面设计是否符合受众的审美;
3是页面设计元素是否符合当下流行。
3、UI的核心——重点信息的放置位置
能影响用户参与率的,就是重点信息,例如活动奖励、如何参与、门槛、按钮等,这些信息恰当的展示或引导,能极大地影响用户的实际参与量,可通过A/B test进行选择。
五、 把控
1、把控的核心——洞察用户心理变化
一个完整的活动通常包含以下流程:预热-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复盘,一般情况下,用户对活动的投入(感情或行动)会随着进程逐渐加深,一旦感应到用户没往加深方向发展,就需要快速调整。
活动运营人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了解:1是数据分析;2是用户反馈。
2、把控的核心——活动成本最大化
实现成本最大化,是对活动运营能力的极大考验,这代表着既能撬动用户又能成本最低,除了经验的长久积累外,还需要了解所有可能对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
活动成本最大化是目标,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几个小窍门可以借鉴:
一是不直接发放奖励,用户做了什么(行动或努力)才能得到;
二是提高与成本置换的门槛;
三是和最重要结合到一起(例如最多用户区间对应最易获得门槛)。
3、把控的核心——用户语言和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了解真实意图,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语言和行动一定是真实想法的反馈吗?
不一定,在环境的影响下,语言和行动会往趋同环境的方向表达,而非真实想法。我们如何解读?最近看的一本书介绍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5问法”,它是丰田式科学管理方式的基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检索。
六、 节奏
节奏的核心——制造起承转合
活动是需要节奏的,尤其是对于持续时间较长或者需要集中爆发的活动,起承转合的作用在于制造要而不得,得而不到,到而不够感,使活动目的最大化。
七、总结
以上通过六个模块的重点介绍,概括了优秀活动运营需要掌握的技能及重点,建立活动运营所需知识的框架,并按己所需地填充它,这不是完美答案,在实践中验证并补充,才是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