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聊上海餐饮的数据,前两天我们聊过了中餐,西餐,咖啡厅,甜品店等,如果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去看之前的视频,今天我们只说快餐店店的数据情况。
上海市餐饮行业服务总数目前是13万多家,其中快餐店占其中14.06%其中肯德基300多家,麦当来240多家,茶餐厅190多家,必胜客180多家、呷哺呷哺30多家、还有一些其他品牌18000多家。
这些店铺分布在整个上海市,如果有人想看分布图的可以私信找我,这几期都是在介绍上海的餐饮数据,我们下期分享济南数据。大家别忘了给我点赞,点关注啊,谢谢。
、餐饮行业处于疫情后的恢复阶段
公司属于餐饮行业,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2全年2022年1-12月,全国餐饮收入43941亿元,同比下降6.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0650亿元,同比下降5.9%。(限额以上单位指的是年营业总收入200万元以上,同时年末从业人员40人以上)。2022年,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去年12月以来,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助企纾困力度加大,各地餐饮业才开始逐步回归正轨。2023年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作,提振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消费市场呈现稳步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接触型消费明显回升,全国餐饮收入达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国家统计局的2012年至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年收入数据如下:
< class="pgc-img">>2、中国餐饮企业数量保持增长,租金成本加大,竞争加大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餐饮企业1386.2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217.9万余家,增速达18.7%。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开设的餐饮企业数量达到了202.2万家,与2019年全年的开店数量相当。与此同时,商铺租金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尤其是深圳、成都和上海等地的租金涨幅最为显著
3、外卖正成为餐饮消费新趋势,扩大餐饮企业的商圈半径
自从三年前疫情爆发开始,外卖用户规模逐年上升,对比其他网络应用不难发现,这个数值仍有提升空间;业内人士认为,外卖业务培养了消费者,从需求端为餐饮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外卖也拓展了餐饮企业的商圈半径,进一步推动餐饮业的线上线下融合,使餐饮业在堂食之外打造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引擎。
4、餐饮门店连锁化率不断提高
图中可以看到,全国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连锁化率分别达到了23.9%、21.8%、19.5%。餐饮连锁化率越来越高这一点,对大多数餐饮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增加了竞争的难度。
5、下沉市场大有可为
数据来源于美团,从图中可以看出,餐饮是三线及以下城市人群日常主要消费支出场景。目前随着全国“城镇化红利”持续释放,小地方人们的消费欲望已经被激发出来。
6、中国餐饮行业存在大量的投资和上市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已有10家餐饮企业先后向资本市场冲击,包括网红餐厅绿茶、披萨企业达美乐、火锅品牌捞王、麻辣烫之王杨国福,还有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乡村基、老乡鸡和老娘舅。
二、所属行业未来情况分析
2023年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20条,要求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优化供给和扩大需求、提质升级和创新发展更好结合,提出扩大餐饮、文旅、文娱体育、电商消费,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予以政策支持。
餐饮行业作为刚需可以横向带动产业上下游的恢复,包括种养殖基地、物流、预制菜,甚至旅游、购物等等。是国家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之一,另外餐饮行业今年在资本市场上很活跃,不少餐饮、茶饮企业近期寻求上市,餐饮不仅满足民众的刚需,也和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紧密相连,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展望后市,餐饮行业在今年差不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下半年整体趋势仍会是上升的状态。预计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达5.5万亿元,同比增长25%。行业的机会在于发展线上加连锁的模式,在做好味道的同时,要做好品牌和性价比,在开店选址上可以多关注三四线城市机会。
#时事热点头条说#
十三五”新时期开局良好,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增速换挡、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16年餐饮市场分析及2017年市场前景预测》显示,2016年餐饮业步入稳定发展阶段,并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指引下,满足以大众化餐饮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样化消费结构,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努力在更高层次上促成餐饮消费供需矛盾的解决,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行业发展放缓保持稳定
“十二五”期间历经行业洗牌、且强势回暖之后,新的五年规划伊始,餐饮市场逐渐趋于稳定。如图1所示,2016年,全国餐饮收入 35799亿元,同比增长10.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213亿元,同比增长6.0%,两者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降低0.9个、1.0个百分点。不过,餐饮业发展速度仍位于合理区间,餐饮收入总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比重持续回升,并且,餐饮市场对整个消费市场增长贡献率达到11.1%,拉动消费市场增长1.2%。餐饮行业稳增长、促消费的作用依然不容小觑。
图1 全国餐饮收入及增速状况(2002~2016年)
*注:2010年起,国家统计局将统计口径由住宿餐饮业零售额调整为餐饮收入。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制作。?中国烹饪协会
图2 2015年以来全国餐饮收入各季度增长状况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制作。?中国烹饪协会
区域市场凸显发展特色
在全国餐饮市场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受经济形势下行以及部分地区政策连锁反映的影响,一些规模基数庞大的传统餐饮产业大省区都从上年迅速回暖态势转而降温。广东省、河南省、湖北省、福建省、上海市等餐饮产业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的省区餐饮市场同比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山东省、四川省、北京市等地增速虽然较上年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却有不同程度下滑。具体见表1所示。
随着经济持续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火如荼深入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区域间餐饮市场呈现出新的特征,既有“分化”亦有“趋同”。由于经济发展差距,各区域餐饮体量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凭借区位和经济优势餐饮总规模遥遥领先,中部地区次之,“分化”特征明显。而餐饮市场发展速度的变化较大,东、中、西三大板块之间餐饮市场增长速度的差异在不断缩小、历经“趋同”之后,又开始转为逐渐扩大,只不过是发展潜力较大的中部地区、以及具备战略优势的西部地区均后来者居上,2016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3.0%、11.8%左右,逐步超过东部地区的不到10%。
表1 2016年主要省区餐饮市场发展状况
地区 | 餐饮收入 (亿元) | 同比增速 | 增速比上年同期 变动百分点 | 统计口径 | |
东部 | 北京市 | 918.2 | 4.0% | 0.7 | |
上海市 | 1072.4 | 4.7% | -2.6 | 含住宿 | |
天津市 | 829.7 | 10.8% | -1.3 | 含住宿 | |
江苏省 | 2808.0 | 14.0% | 3.5 | 含住宿 | |
山东省 | 3244.0 | 13.7% | 0.6 | ||
浙江省 | 2248 | 13.1% | 3.3 | ||
海南省 | 248.0 | 10.9% | -1.1 | ||
广东省 | 3496.6 | 9.2% | -1.5 | ||
福建省 | 1221.1 | 9.1% | -0.9 | ||
辽宁省 | 1615.7 | 7.7% | -2.1 | ||
中部 | 江西省 | 743.2 | 16.8% | 5.9 | |
吉林省 | 884.9 | 14.9% | 3.5 | ||
湖南省 | 1646.1 | 14.1% | 0.1 | ||
湖北省 | 1404.1 | 13.0% | -0.9 | 1-11月 | |
河南省 | 2434.3 | 12.5% | -1.2 | ||
安徽省 | 1086.1 | 12.4% | 0.3 | ||
山西省 | 576.0 | 6.9% | 1.9 | ||
西部 | 重庆市 | 1027.0 | 14.5% | 1.1 | |
四川省 | 2214 | 13.2% | 0.9 | ||
云南省 | 836.5 | 12.6% | 1.7 | ||
陕西省 | 755.7 | 12.2% | -3.5 | ||
宁夏 | 133.8 | 12.1% | -7.0 | ||
广西 | 668.3 | 11.3% | 1.3 | ||
内蒙古 | 1027.3 | 10.6% | -0.2 | ||
贵州省 | 318.2 | 10.6% | -2.2 | ||
青海省 | 62.0 | 9.9% | 0.7 | ||
甘肃 | 505.2 | 9.8% | -1.1 | ||
新疆 | 38.8 | 4.5% | -2.7 | 1-8月限上 |
注:除4个直辖市外,其他省区是按照餐饮收入同比增速高低排序。数据来源:根据各省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整理制作。?中国烹饪协会
供需两端齐发力促发展
当前,餐饮消费需求日益追求个性化、体验化、多元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政策方针指导下,餐饮业或主动或被动地不断尝试调整,探索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
互联网深入渗透融合,创业创新大军不断涌入餐饮行业这片热土,特色餐饮、休闲餐饮、农家乐、度假旅游等新兴业态极具市场需求空间,发展潜力无限。多元化多品牌积极拓展市场,“小而精”门店深受欢迎。不断探索提高餐饮企业信息化水平,切实为行业提质增效。跨界合作纷纷出现,多种主题文化、多种消费体验相结合共同发展。
同时,破除机制障碍愈发重要,进一步开放高校、民航、铁路等团餐市场,开放社区餐饮、老年餐饮市场,消除壁垒,充分利用互联网、外卖外送等先进模式,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公平竞争,从而促进餐饮行业科学有序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转型仍任重道远,质量齐发而质当先、精细化发展的变革创新仍然是当前餐饮行业的迫切任务。
转战资本市场战绩斐然
餐饮业一直在资本市场进行多样尝试。
IPO之路沉寂一年多之后,广州酒家集团、广州九毛九餐饮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同庆楼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踏上谋求上市征程。海底捞拆分出火锅底料子公司颐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并在港成功上市。并且,2016年以来,红鼎豆捞、香草香草、丰收日等餐饮企业陆续登陆新三板,内蒙古小尾羊、北京优鼎优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也提出申请挂牌新三板。相较主板,新三板在财务门槛和业务要求方面更加宽松的挂牌条件是备受餐饮企业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在中国市场业绩持续萎靡不振,百胜、麦当劳分别以股权转让、出售中国区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引入中国战略投资者。
饮食文化交流获得重大进展
2016年6月30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法国外交部长让·马克·艾罗等二十余位中法两国政府和相关部委贵宾出席。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也位列受邀嘉宾之中,并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之下,签署了《中国烹饪协会与法国滨海塞纳省职业和手工业商会关于<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第一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中法双边官方首次将饮食文化交流纳入到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也标志着中法两国美食文化交流将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10月,中国烹饪协会组织中国烹饪国家队,远赴德国参加了2016年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这一全球顶级烹饪赛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中国厨师在国际烹饪舞台的重大突破。
利好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2016年,在餐饮市场复苏巩固阶段,政府部门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改善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切实保障餐饮行业科学可持续向前发展。
3月,商务部发布《关于推动餐饮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宣布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全年重磅新政莫过于“营改增”。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营业税纳税人都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作为生活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餐饮业也被纳入到其中,取得了很好的降税减负效果。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并于10月起开始执行。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指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全国13亿多人“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在《2016年餐饮市场分析及2017年市场前景预测》中,中国烹饪协会认为,2017年在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总指导下,还要做好两手抓工作,具体如下: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可以说是提振经济的重要出路、也是唯一出路。历经行业洗牌、转型调整,2015年以较高速度转暖回升后,当前逐渐沉淀下来步入稳定发展阶段。餐饮业清醒认识到,无论模式如何新颖、形式如何多样,做实坐店经营、回归市场依然是推动餐饮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良方和坚实保障。
建立健全品牌建设系统工程
品牌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产品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是未来的消费趋向。发展品牌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是餐饮行业不断进化、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和更髙层次的新时期新阶段。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餐饮品牌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真实反映品牌价值在行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餐饮业应重视“质量、服务、技术创新、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这五个核心要素,增强品牌价值,树立、维护品牌社会信誉和社会形象,强化诚信经营、品牌自律理念。
2017年,预计国民经济将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运行趋势。在此良好大环境下,整个消费市场和餐饮市场都将处于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预计餐饮业全年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这一理性的发展水平,我们共同期待2017年餐饮市场总体规模向3.9万亿目标冲刺,并力争突破4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