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有人这样感慨:
“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这些嗑奶茶的人基本与瘾君子一样,喝了第一口以后,整个人生就走上了岔路。”
磕奶,已经成为当代人必不可少的经历,有谁敢站出来高呼一声“我从来没喝过奶茶”?
不可能有人能够拒绝奶茶的诱惑。
如果拒绝,就再加一份珍珠红豆血糯米芝士奶茶。
30年的时间,奶茶从5平米到100平米、从2块钱到22块钱、从粉末饮料到奶+茶......
这令人又爱又胖的奶茶,到底经历过什么?
——让周杰伦都无法把持住自己的奶茶
01
蛮荒时代
在17世纪英国街头的某个中国红茶专卖店中,有人随意地往红茶杯中加入牛奶——旋即,世界改变了,那个让后世人肥肉颤抖了300年的东西诞生了。
那就是奶茶。
英国人疯了,这玩意儿是啥?为什么这么香甜?为什么口感这么丝滑?为什么这么好喝?
特别是英国的贵妇绅士们,没喝过奶茶都不好意思和旁人说话。
然后奶茶传入香港和台湾,中国人就疯了。
众所周知,香港是个文化繁杂的区域,香港人比较喜欢瞎搞。
香港人觉得英式奶茶太甜太腻,希望能让奶茶中能保留更多的茶味,便发明了“撞茶”工艺。
撞了茶,普通奶茶便成了港式丝袜奶茶,香港人又疯了。
——港式奶茶的诞生地石板街
而传入了台湾的英式奶茶则命运不同,1987年,台湾有家叫“春水堂”的冷饮茶店,在奶茶中加入了地方小吃粉圆,并命名为珍珠奶茶。
——台湾珍珠奶茶的诞生地春水堂
这一创新性的举措,让珍珠奶茶成为了1987年台湾最大网红,珍珠奶茶开始如野草般无预兆地发展起来,仅仅半年时间就迅速成为台湾的第一饮品,并迅速蔓延至整个台湾岛。
台湾奶茶正式崛起,开始成为后世奶茶界的最大巨头。
02
粉末时代
在21世纪初的中国街头,特别是在各大中小学附近,你能看到这样的一种盛况:
一间狭小破旧的门面前围着七八个学生,店里时不时飘来甜腻的香气。
而小店的门牌上无一例外的写着:台湾珍珠奶茶。
这就是大部分国人与珍珠奶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虽然叫奶茶,其实大部分都是白开水冲粉泡出来的,和果珍高乐高没什么区别。
奶茶有极其多的口味可以选择,什么草莓苹果巧克力都只是入门,高端的还是玫瑰味奶茶、茉莉味奶茶,甚至连珍珠都可以替换成颜色花哨的椰果和果酱。
甚至就连很多文具店、小吃店都会兼职卖奶茶,毕竟没有任何操作难度,就是冲粉。
尽管这种粉冲奶茶一经流行,就被界定为“不健康饮品”,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奶茶的病毒式传播。
在那个水浒英雄卡都能流行的年代,这又便宜又好喝的奶茶,小学生根本把持不住。
粉末时代的珍珠奶茶的最大特点还不是红花八门的口味,而是封口机。
一家店必须拥有封口机,才有资格卖奶茶。这是初代嗑奶人士的共识。
透明软趴趴的杯子装满各种颜色的奶茶,往封口机上一放,再把杯子推进机器、用力一拉杆,一杯封好盖的奶茶就在众多学生期盼的目光下正式出炉。
在那个时代,学生们最大的烦恼除了ta不喜欢我之外,就是吸管戳不开奶茶盖。
03
巨头时代
夫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奶茶也是一样,野蛮生长久了,资本开始介入市场,就出现了一些名头响当当的连锁品牌。
早期的奶茶品牌大战主要分成三大派系:台湾派、大陆派和香港派。
台湾派系的有85度c、大口九、大台北、大卡司、茶风暴、Coco;
大陆派系的有快乐柠檬、大拇指、街客、地下铁、咕噜咕噜;
还有最势单力孤的香港派系,只有柠檬工坊支撑局面。
三大派系相互竞争,使用传统“价格战”的方法企图一举干掉对方称霸奶茶市场。
结果战争刚开始,中国的各路媒体开始集体攻击奶茶行业,“不含奶”、“奶精”、“橡胶珍珠”、“添加剂”、“化学原料”等词充斥报纸版面。
如果只是这样,奶茶行业还能够看看顶得住,结果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
这下谁也顶不住了,一大批小奶茶店倒闭破产,大的奶茶连锁品牌也遭受重创。比如原本火爆的街客、地下铁、大卡司等开始消失于市场。
危机往往孕育着机遇,仍然坚挺在奶茶市场的品牌,诸如COCO、快乐柠檬等品牌开始思考转型;
与此同时,一批全新的奶茶品牌开始出现:比如贡茶、一点点等。
到了2011年,刚刚复兴的奶茶行业再次遭遇灭顶之灾:台湾塑化剂事件。
塑化剂事件的曝光让公众对奶茶行业的信任度降到谷底,中国奶茶市场一片萧瑟,曾经的巨头连锁品牌纷纷陨落,奶茶行业眼看要凉。
就在这时,救世主出现了:
贡茶推出了奶盖茶。
奶盖茶的出现,标志着奶茶行业的第一次大升级,众多品牌开始在奶茶中加入真正的茶,提高奶茶本身的品质。
同年,也就是2011年,一点点登陆上海,推出现泡鲜煮茶。
至此,奶茶行业的霸权已经从老一代品牌手中悄然转移到了以贡茶和一点点为代表的新生代品牌手中。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奶茶真正开始席卷全国。
有人统计,从1996年算起,奶茶仅仅只是用了15年的时间在中国就超越了咖啡消费量的5倍,而咖啡进入中国已经130年了,并且奶茶的消费还在不断增长。
品牌的流行除了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伴生的必然还有品牌仿冒(山寨)。
在铺天盖地的品牌仿冒中,有个名叫“皇茶royaltea”的奶茶品牌深受山寨之苦,但是皇茶并没有像其他商家一样进行商标维权,而是自断一臂,进行商标替换。
2015年,皇茶改名为,喜茶。
04
网红时代
众所周知,王权没有永恒。
贡茶和一点点的称霸并没有持续多久,互联网时代的全面降临带来了一个新的名词:
网红。
提起奶茶业的网红,一定绕不开喜茶、奈雪の茶这两个现象级产物。
喜茶和奈雪の茶能够杀出重围,当然不仅仅是互联网营销那么简单,而消费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喜茶/奈雪の茶更好喝。
喜茶与街铺式奶茶的区别在于:它的底茶使用原叶高温冲泡、60 秒高压萃取。辅料上使用澳洲进口块状芝士和欧洲进口鲜奶。
奈雪の茶则和喜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奈雪的茶主打“去排队化”的概念,只要排队超过10分钟,即可免单一杯产品。在茶底上,奈雪的茶选取杭州西湖龙井、印度大吉岭红茶等优秀茶叶,坚决不用香精茶。
从2016年开始,“消费升级”的概念开始流行,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换取商品或服务更多的附加价值。
资本开始大举进入奶茶行业,现象级奶茶——喜茶获得IDG资本超一亿元的投资,瞬间轰动奶茶业。
而喜茶命中注定的对手奈雪の茶也在同年获得天图资本A轮投资。
除开目前奶茶界的两大巨头,资本的介入使得奶茶业迎来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各大奶茶品牌也开始进驻三四线城市。
就现在,你打开外卖APP,搜索“奶茶”,那目不暇接的奶茶品牌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景:
一芳、素匠泰茶、甜荟、茶野、拾叁茶、新作の茶、小眷村......你绝对不会愁没奶茶可喝,只会惆怅该临幸哪一家。
实际上,当你还在为今天临幸哪家奶茶店、亦或是“天天嗑奶日渐肥硕”而烦恼时,日本友人已经为了喝一杯coco奶茶而排队数个小时了。
甚至脑洞清奇的日本人还要修建一个珍珠奶茶主题公园。
奶茶的风靡不仅仅是日本,不管是纽约的街头、还是柏林的写字楼里,你都能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们抱着一杯珍珠奶茶猛啜。
——纽约的珍珠奶茶
——喝奶茶的德国女孩
“统一世界”这个中二目标,竟然先通过奶茶在饮品行业实现了。
-End-
本文由 -新华日报·见食deep- 诚现
原创版权,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今天你喝奶茶了吗?”
“废话!”
1
奶茶,已经占据中国少女生命,没口红可以,没奶茶不行,没包包可以,没奶茶不行。
< class="pgc-img">>不管是逛街、看电影、上班,奶茶都是必备产品。上班外卖找奶茶,周末逛街找奶茶。
2016年,各种饮品店,包括奶茶店、甜品店等,同比增长了14.5%,在2017年,各种网红奶茶井喷式发展,已然成为眼下最火的饮食单品。它接收了快消品市场的消费者,很多喝瓶装、罐装饮料的人在奶茶出现后逐渐奔向了奶茶的怀抱。
在奶茶火爆的时候,媒体做过了一次测评,得出了奶茶中的咖啡因、反式脂肪酸、糖分严重超标,被视为极度不健康的饮料。但是并不能阻止年轻人喝奶茶的步伐,也没有一家奶茶店因为这样的事情倒闭。不健康?乱讲,什么健不健康,我的命都是奶茶给的。
奶茶能救命,这是最近看新闻得出的一个结论。贵阳市的一位民警,用一句“你过来我给你买奶茶”把一位轻生的女子从生死边缘拉走。
< class="pgc-img">>奶茶还能体现消费观,比如这种“女朋友每次约会都要买15元的奶茶,该不该分手?”网友一边倒支持分手,只不过不是站男生,而是支持女生,连奶茶都不给女朋友买,要你何用。
< class="pgc-img">>一杯700ML的奶茶,到底有什么魔力?占据生活,占据新闻,更占领了我们的心。
2
这种称霸江湖几十年的饮料。大致有这三种派别,港式、台式、英式。
英式奶茶比较不受国人待见,牛奶只是用来调和一下茶味,论起口感,比港式、台式差太多,但是喝茶造型很优雅,茶具很精致。
港式奶茶则是在英式奶茶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用煮茶的方式将茶叶的香味熬出来,然后加入大量炼奶去除茶的涩味,下的功夫和花的时间,远远超过英式奶茶,可谓是慢工出细活,炼奶的香甜和茶味的厚重交缠在一起,入口顺滑,香味醇厚。只不过我喝了有个后遗症,就是失眠,因为茶太重了。
港式奶茶目前在市场的占有率,大大低于台式奶茶。珍珠奶茶,就是台式奶茶中最出名、最古早的品种。沸水把茶泡几分钟,过滤后加入植脂末和果糖,再加入粉圆,也就是俗称的“珍珠”,成为了现在人手一杯的珍珠奶茶。
目前,市面上的奶茶店主要以台式奶茶为主,少量港式奶茶,英式奶茶基本见不到,说实话我也不想喝。
1987年,第一杯珍珠奶茶在台湾的冷饮茶专卖店“春水堂”诞生,风靡至今。90年代后期到00年初期,大陆的奶茶店开始陆陆续续出现,比如那种开在学校边上的廉价奶茶店,1.5元就能买一杯,那时候的珍珠,大部分不是被吃掉,而是被当做冒蓝火的加特林,突突突……用来攻击别人。
后来,各大品牌奶茶遍地开花,大城市小城市都有了。记得我第一次喝到的品牌奶茶是大卡司,当时的价格是5元一杯,满满的珍珠,一杯可以喝一下午。虽然学校边上也有便宜的奶茶,2元一杯,叫“开开杯”,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更愿意选择大卡司,口感和质量稳稳赢了。
不同的地方,第一次接触到的品牌也不一样,比如我湖南的朋友,第一次喝到的品牌奶茶是避风塘,湖北的朋友第一次喝的是速7,很多广东的朋友喝的是地下铁。
后来陆陆续续接触到其他的品牌奶茶,比如来自台湾的都可和漾漾好贡茶,上海的快乐柠檬、广东的喜茶、据说是台湾品牌50岚的一点点……总之各种品牌都有,就看你喜欢哪一款。
现在的街上,几乎走几步就能看见一家奶茶店,逛街的时候也是几乎人手一杯。一到人流高峰,买个奶茶都要花半小时以上,但就是乐此不疲,毕竟已经嗑奶成瘾。奶茶可以说是说20世纪和人类最密切的发明的发明之一,拯救了无数年轻人寂寞的嘴。
< class="pgc-img">>3
奶茶的魔力就在于,它不知不觉让你习惯每天有奶茶的陪伴,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到处都是诱惑,上街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一个奶茶店,打开外卖APP,奶茶甜点的选项赫然出现,上班的时候,隔壁同事又在喝奶茶。
奶茶的普及和它亲民的价格脱不开关系。少女财务自由有6种级别,奶茶自由、樱桃自由、口红自由、酒店自由、买包自由和买房自由。奶茶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容易实现的。
以一线城市刚工作的普通青年收入为标准,大概5000元左右,一杯奶茶15元,占你收入的0.32%,一杯星巴克35元,占你收入的0.7%。可以说,买奶茶在现做饮料中是最无压力的消费方式。15元,甚至对收入可能没有5000元的人来说,也可以经常享受。
用网友的话说,只要不到20块钱就能买来短暂的快乐,比什么营养这种空虚的话题有价值多了!
奶茶使我快乐,这句话是有科学根据的。科学研究表明,吃甜食能有效起到舒缓压力、改善情绪的效果。在你心情抑郁的时候,脑部最需要的就是糖分,这时候与其来杯酒灌醉自己,不如来个奶茶拯救自己。
喝奶茶之前的你抑郁、忧愁、烦闷。喝奶茶之后的你,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
虽然其他甜食也可解忧,但论起方便程度,还是奶茶第一,它的优势就在于,完全不会影响你做任何事情。
假如你在上班,吃蛋糕、冰淇淋,既不雅观,又浪费时间,你必须腾出一只手,或者双手,在这几分钟里全神贯注把它们吃完。各位同事和领导,都会目睹你浪费了工作的几分钟,甚至能成为说你工作怠惰的借口。
奶茶就不同了。一杯奶茶放桌边,想喝的时候只需要一只手拿起来呲溜一口,完全不影响你的工作时间,喝奶茶和工作这两件事情,完全可以同步进行。你不必一下子全部吃完,想喝就来一口,不想喝放着也行。领导们都默认了奶茶的存在,因为他们自己也喝。
奶茶文化已经占领了我们的生活,连周杰伦都沉迷于奶茶,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是不会告诉你们我的终极梦想就是开一家奶茶店……
<>微信公众号:安徒生与枪
作者:郭大花
今天的下午茶喝什么?”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每周喝上一两次“下午茶”。当手指熟练地滑到外卖软件的某一页时,我忽然想起了与奶茶的初次相遇。
< class="pgc-img">>我长大的县城很晚才出现“奶茶”的踪迹。
那时我读初中,学校旁边悄然开了一家珍珠奶茶店。它只是个很小的门面,里头支着一个高耸的流水台,台子上放着一些我看不太懂的原料,在侧边的椅子上搁着一个硕大的铁桶。
那时候,奶茶店不像现在这样有着丰富的菜单,我们可选择的就只有一项——珍珠奶茶。
< class="pgc-img">>它的制作流程十分简单,甫一付好钱,店主就从台子上抽出一个透明的塑料杯,然后挖上一小勺不知是什么的“黑色物体”掸进杯底,再抡起铁桶里的大铁勺将米色的液体灌满杯子,最后放到封口机上,闸刀“咔嚓”一声——齐活儿了。
珍珠奶茶一杯并不大,但价格却比那时超市里的饮料贵上2、3块。而它的味道让我至今都无法忘却:直哄哄闯入味蕾的甜味儿、浓郁得令人垂涎的奶香味儿、还有凝胶质感的黑色珍珠。
虽然原料放到现在已不算讲究,但在那时,一杯的香甜就能让我回味好几天。
< class="pgc-img">>如今,奶茶早已不稀奇。甚至它被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续命”神器,每天都要喝上一杯。
奶茶的种类也纷繁复杂,珍珠奶茶、港式奶茶、日式煎茶...我突然疑惑,它们何时而生,又从哪里起源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奶茶的前生今世。
公元前:茶与奶的诞生
奶茶最基础的原料,便是牛奶与茶。
中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虽开始时间尚不可考,但早在三国时期就曾有“密赐荼荈以代酒”的说法。这表示至少从那时,古人就将茶带入了日常生活中。
< class="pgc-img">>到了唐朝,南方的饮茶之风逐渐刮到了北方,并随着兴盛的海外贸易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而奶与中原大地的相遇来得更早。
据历史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引用畜乳。随着游牧民族的发展,乳品逐渐融入了草原地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当历史的指针逐渐波向西汉,丝绸之路将河西走廊打通,乳品也从此迈入中原。
< class="pgc-img">>13世纪:来自游牧民族的细腻——蒙古奶茶
古时,口味清淡的中原人虽嗜好“茶”,但被游牧民族视为珍品的“奶”却并未在汉人的饮食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以要追溯“奶茶”在古中国的痕迹,还得看向蒙古。
< class="pgc-img">>13世纪20年代,由忽思慧撰 《饮膳正要》中记录过这样一种烹茶方法:
“玉磨茶。上等紫笋五十斤,筛简净;苏门炒米五十斤,筛简净,一同搅拌和匀,入玉磨内,磨之成茶。 ”
简单来说, 就是将一种叫“紫笋”的茶与稻米分别炒熟后进行搅拌,加入石磨中磨成“茶汤”。虽然这一过程中并无“奶”的踪迹,但已初具奶茶的雏形。
到了13世纪40年代,蒙古与吐蕃地区交流密集,也将藏族人民调和“酥油茶”的使用方法带回了蒙古。
由此,鲜奶加茶汤的组合正式露面。而它的味道也不同于现在的“甜口”,那时的游牧民族,就连奶茶也得是“咸”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蒙古奶茶也有了一套烹饪流程:将原料备好后,得先煮茶,而后再添加炒米等咸口的辅料,复煮片刻后再加入牛奶,待煮沸后便可盛出食用了。
< class="pgc-img">>1680年-1840年:师从一派——荷兰奶茶、英式奶茶、香港奶茶
关于这一派的奶茶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 其一认为在荷兰入侵印度时,将印度拉茶带回了欧洲。但据考证,印度直到1780年才开始种植茶树,而英式奶茶在1680年就已名躁欧洲,故此说法笔者认为并不可信。
· 其二则认为,17世纪时广州官吏林智贤在香港石板街,首次将奶与茶调和用以招待荷兰使节。而这独特的饮品也被引入荷兰,故有了“荷兰奶茶”。
但无论荷兰奶茶来源于何处,英式奶茶却是实实在在从荷兰奶茶演变而来。
< class="pgc-img">>1680年,约克公爵夫人将荷兰奶茶进一步升级,在原本简单的奶与茶中又加入了砂糖,使奶茶的味道愈加醇厚香甜。而英式奶茶一经面世,便广受素来嗜茶的英国人民喜好,迅速地将其纳入每日的“下午茶”时间。
当港式奶茶再次出现在中国,时间已经到了1842年。那一年,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作为英国文化的重要印记,英国人也将"下午茶"带到了这里。
< class="pgc-img">>而经过数年的本土化改造,鲜少再有人将英式奶茶与港式奶茶并提。而港式奶茶也重新打上了新的标签——丝袜奶茶。
这并非表示奶茶用丝袜制成,而是在颜色上相近,且口感丝滑不腻口。
但做好一杯“丝袜奶茶”绝非易事。在制茶时,厨师需要将锡兰红茶放入一个布袋中冲煮,而茶叶的用量和烹煮的时间都需反复实验,丝毫的差错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
< class="pgc-img">>20世纪末——奶茶的华丽变身:台湾奶茶
随着全球经济热,英式奶茶被传到了台湾,但台湾人民显然不满足于此。
1987年,台湾“春水堂”对传统奶茶进行了再次改造——将用薯粉制城的地方小吃“粉圆”加入奶茶。这也是如今我们常见的“珍珠奶茶”。
< class="pgc-img">>珍珠奶茶一经推出,便受到当地人的追捧。仅过了半年,它就站在了台湾茶饮界的顶端。同时也引入了更为丰富的奶茶“配方”。
但除了逐渐壮大的“豪华辅料大军”,台湾奶茶也强调奶与茶在味道上的调和。
他们提出“手摇奶茶”的概念:奶茶不能提前做好,必须得现场手摇鲜奶与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奶茶的味道。
< class="pgc-img">>后记:当我们在喝奶茶时,我们在喝什么
我是个喜欢喝奶茶的人,但奶茶的现状使我感到困惑。
几年来,各路奶茶甚嚣尘上,它们将奶茶单价节节拉升,两三年间几乎翻了一倍。
而曾经只要稍许等上片刻的奶茶,现在却要付上长达1、2个小时的时间成本,更有甚者再花上几倍的价格用一些特殊手段尽快拿到“奶茶”。
< class="pgc-img">>当看到排出几十米长队的店面时,看到风靡社交网络的某种奶茶时,我不禁想问:我们喝奶茶只是为了一尝它的味道吗?
我想不是的。在大数据织成的密密麻麻的信息网上,奶茶似乎变成了一种另类的文化符号。
它套上了华丽的外壳,随时等待着在社交媒介下大展身手。当我们对这样一杯奶茶心怀期待时,与其说是我们获得了它,倒不如说是它获得了一批虔诚的信徒。
我突然有些想念几年前的奶茶了。它虽然粗糙,但至少它足够坦诚。
< class="pgc-img">>参考资料:
1.蔡志纯.漫谈蒙古族的饮茶文化[J].北方文物, 1994,(1).
2.陈高华.元代饮茶习俗 [J] . 历史研究, 1994,(1).
3.陈德胜.英国对印度茶文化的影响
无论城市浮躁与否,总有些不着急的人,他们用心对待每一道食物的工序,赋予它们色香与口腹滋味儿。我有幸与其相遇,也想它们与更多人相逢。
关注我@不着急食记,我们一起探索食物里的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