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奶茶有没有加甜味剂/糖精?
“珍珠”有没有塑化剂?
喝了奶茶后为什么容易睡不着?
近日,深圳市光明区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总队做了一场“珍珠奶茶比较试验”。
实验通过模拟消费者进店购买的形式,选取了喜茶、奈雪の茶、台盖、YO!Tea有茶、COCO都可、一点点、KOI、维星、大卡司、米芝莲十个品牌奶茶作为样品,价格从从12元/杯到25元/杯不等。
比较试验结果发现:10款奶茶均被检出含有咖啡因,平均含量为258mg/kg。其中米芝莲-经典丝袜奶茶(黑糖波霸)咖啡因含量最高,为522mg/kg(换算成365mg/杯),1杯该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相当于7罐红牛(或3.5杯中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总量。
10款样品都监测出咖啡因,1杯米芝莲丝袜奶茶≈7罐红牛
首先做个小小的科普:
1杯美式咖啡(中杯)的咖啡因含量:约为108mg
1罐红牛饮料的咖啡因含量:约为50mg
和咖啡、红牛一样,奶茶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是里面含有咖啡因。咖啡因中枢神经兴奋剂,暂时驱走睡意、恢复精力,吸收过多可能会心悸失眠。奶茶中的咖啡因主要来源于茶叶。
根据本次比较试验的结果,10款奶茶均被检出含有咖啡因,平均含量为258mg/kg。其中米芝莲-经典丝袜奶茶(黑糖波霸)咖啡因含量最高,为522mg/kg(换算成365mg/杯),1杯该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相当于7罐红牛(或3.5杯中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总量。
果然,喝奶茶比喝咖啡还精神是有原因的。累了困了?来杯奶茶?
反式脂肪酸、甜味剂、塑化剂未检出
10款奶茶均符合我国关于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的公告所作的要求,反式脂肪酸、甜味剂(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阿斯巴甜)、塑化剂六项均未检出。
结果显示,这10款珍珠奶茶,全部符合大众对奶茶用料“尽可能纯天然”的要求——不用糖精、不用奶精,珍珠里不含塑料。
1杯一点点波霸奶茶≈13.2块方糖,半糖≠全糖x50%
本次测评的10款珍珠奶茶中,5款属于高糖饮料,其中一点点波霸奶茶总糖含量最高(9.30g/100g),维星铁观音珍珠奶茶总糖含量最低(3.8g/100g)。
按每款茶的总体积算出它们各自的总糖值,10款珍珠奶茶每杯总糖值范围为:26.6g~60.9g。以每块方糖4.5g计算,一点点波霸奶茶单位总糖含量最高,每杯总糖量约为13.2块方糖量。维星铁观音珍珠奶茶单位总糖含量最低,每杯总糖量约为5.9块方糖量。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金晖说,“一个正常成年人要求每天葡萄糖摄入在40-50g,最好不要超过25g。”一杯奶茶喝下去就达到甚至超过一天的糖摄入量,显然糖分含量过高。
调查时一些消费者表示,平时买奶茶明明选了半糖,总感觉还是偏甜,想知道奶茶店所谓的“半糖”到底是不是全糖的50%。为了进一步了解珍珠奶茶的糖分情况,本次测评还测了三款奶茶全糖和半糖的总糖值,结果发现:所谓的全糖与半糖并不成1/2比例,而是全糖奶茶的七成至八成含糖量。
【网友评论】:看了一下红牛的价钱,竟然发现喝奶茶超划算
@暗涌如烟:喝奶茶咖啡茶都无感,唯独喝了两次鸳鸯明显心跳加速,后来同事说米芝莲很猛,试过一杯,嗯挺正宗。
@Mr_Luzz:我马上算了一下红牛多少钱一罐。发现喝奶茶超划算。
@domi201602:为什么奶茶炒的那么过火,明明就是高糖的垃圾食品,我一年都喝不到两次,周杰伦我不信他天天喝,一年365天,他喝10次就会拍照片,大家就会以为他好像每天都喝,实际人家是偶尔一次!
@Sean箫恩:我就是因为喝了奶茶睡不着(包括喜茶的果茶),所以完全不敢喝。咖啡还可以要低因的,奶茶是真没办法了。
@赵彬彬的白大褂:真的是啊,而且偶尔是一两个月喝一次,失眠到两三点我疯了啊。
喝杯一点点比喝咖啡还提神,你爱喝奶茶吗?
你觉得喝奶茶真的可以很精神么?来留言和我们聊聊呗
顺便还可以抢个红包!
手机taobao搜索“晨报周到红包”,或复制¥2rbsYq9XLTK¥,最高1111元。或者点击直达抢红包界面,手慢无哦!
硬汉男星被曝出轨后又拒降8750万片酬?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搜更多猛料
<>去的一年,快报记者在与同行交流中,听到不下10位连锁老板或厂商提到15年前破碎的“奶茶泡沫”,最初十几元的奶茶价格逐渐下滑,最低时降至1元。
在接下来的6年中,各种负面报道接踵而至,业内人心惶惶……
2002年,15年前的奶茶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快速“衰败”?
早期低配版的原料工厂
1999年-2002年之间,是奶茶行业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这期间,奶茶店以每月上千家的速度在全国蔓延,饮品原料及相关包材、设备等需求量巨大,进入源头几乎就等于轻松赚钱。
最早的奶茶原料来自台湾,因行业大发展,看到商机后大量台湾厂商进入大陆设厂。主要生产的产品为,果味粉、浓缩果汁、果露、珍珠、椰果、果冻布丁粉、蒟蒻、水晶果等,生产工艺和配方大同小异。
奶茶1.0时代的生产技术普遍较低,两台电子秤(一台小刻度,一台大刻度)、一台搅拌机、一台封口机、几个不锈钢盆就是不少厂商早期的全部家当。
就凭借这些简单的设备,每天几吨的生产量,厂商们依靠巨大的市场需求,很快地挖到第一桶金。
原料低价竞争的2002年
由于看到前景,这些台湾工厂的一些离职员工或者从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手里拿到配方的大陆人,也以小加工厂的方式进入这一市场。
他们的经营成本更低,对国内市场更熟悉,依靠着价格优势,很快成长起来。
这个时期,竞争还不算激烈,所有的厂商都在赚钱。市场上产品鱼目混珠,品质差异很大。
但好日子并没有一直存在。2002年后,所有的厂商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价格则是竞争的主要手段。
无论台湾厂商愿不愿意,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时,他们也开始放下身段,改变配方,采用便宜的原物料生产低成本产品。
以果味粉为例子,1999年最高峰时为每千克40元左右,2000年初大量新入局者杀入,价格很快跌落,批发价格最低时仅为每千克5元钱。某工厂甚至喊出了产品只要8%的毛利的经营口号。
无序的竞争压垮了许多小工厂。一位生产珍珠的经营者回忆,由于生意惨淡,用火车皮运回的木薯粉只能拿去喂猪。而此时的奶茶也从十几元的“轻奢品”沦落为一元一杯,甚至更低价格的“地摊货”。
这一惨状的始作俑者就来自于厂家为降低成本,大量且不规范使用添加剂。这一现象也成为了当时媒体报道的焦点,社会对行业质疑的根源。
原料厂家匍匐前进的2002-2008
值得庆幸的是在2002年-2008年间,奶茶原料生产行业还在匍匐前进。
更低的价格,意味着更低的毛利,如果没有销量做支撑,最后的结局就是亏本。
要做上量,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做的是工厂扩建,先进设备、人工的增加,并建立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这些都考验着工厂的实力和管理水平。
食品安全准入制度(QS)的实施吹响了行业逆袭的集结号。能通过QS认证的大多是实力较强、销售稳定的企业。少了小作坊的市场竞争,产品的价格略有提升,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好转。
此时商家的竞争焦点逐渐集中在产品品质上。谁能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谁能提供新的产品,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产品的潜力已经挖掘殆尽,产品种类大同小异,要想做出新意,是很困难的事情。
面对新出现的问题,行业将如何解决?
品牌经营者们的自我救赎
以街客、茶风暴为代表的奶茶品牌在行业大衰败的6年间,从产品品类、原料使用以及新潮的店面上着手,将奶茶价格拉回至5元左右。
而街客、茶风暴等品牌也接棒早期的快可立成成为新一代炙手可热的加盟型连锁。
2008年,奶茶价格缓步提升至5-6元,再次重新燃起了低价竞争的战火。这一次的导火线不再是原料生产商们之间的厮杀,而来自竞争激烈的第一战线——终端市场。
以广州为例,2007年底,其暨南花园周边直径200米内就有4家奶茶店,包括当时两个著名奶茶连锁――来自上海的“茶风暴”和广州本土品牌“大卡司”。
彼时的大卡司奶茶连锁店约为100家左右,其中加盟店达80多家,直营店为15家。茶风暴虽然来自上海,但在广州也有13家。而刚经营一年的品牌“Y-BOX”的加盟店也达到15家左右。
日益增加的奶茶店,展开了从产品、服务到价格的多维度竞争,但主要手段仍以价格为主,一些知名品牌店价格从6元调整至5元,自创品牌的小本经营者价格也多为3元左右。
虽然价格战在继续进行,但品牌商们也开始了数量管控。大卡司宣称广州市场有饱和的迹象,已有100多家店,广州地区不再接受加盟。
当时全国新崛起的快乐柠檬虽然在广州仅有8-9家店面,也对外宣布停止全国范围内的加盟。而在华东地区,Coco都可的区域合作、门店托管模式也正被行业热议。
这期间,品牌经营者们已经意识到只有自己引导消费者和市场,才能在这个已进入午夜的行业里等到曙光的再现。
一段应该被记住的行业历史和教训
何其相似,就在行业再度回暖的2013年左右,上述的历史再次重现。但这一次,行业的反应速度却要比以往更敏感,壁垒加筑速度明显加快。
就在奶茶价格陷入7元与3元的僵局时,贡茶、皇茶系们则远离硝烟,转向16-20元左右的高端市场。
新中式茶饮时代正式拉开序幕后,奶盖茶、水果茶以及由此而衍生的“饮+餐”模式顺势而行。
鲜果、冷冻水果、冷冻果汁、高品质抹茶粉、原叶茶、鲜奶、零反奶精、高品质果浆等原料大范围流行,这些原料不仅被高端茶饮市场所使用,也成为中低价格茶饮品牌的选择。
这一刻,无论是原料厂商还是品牌商再不以牺牲品质换取利益,并且趋于达成一致。历史的惨痛教训让行业成长,变得更坚强。
而对于新入局者,这段行业先行者用金钱和泪水书写的历史应该被牢记。
>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点奶茶火了。大家眼中的网红餐饮并没有在短时间内退烧,一点点奶茶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更加火爆。
奶茶行业一直来都是众多行业中的投资热点,近年来奶茶行业的市场不断扩大,我们脑海里最初的奶茶店印象——台湾珍珠奶茶五块钱一杯,早已经淡淡模糊。
奶茶的花样更是五花八门,奶茶店也是令人眼花缭乱,知名的奶茶品牌COCO都可、沐菓、大卡司、港之悦、一点点、御台好茶坊……甚至是现在风靡的喜茶、丧茶,深深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点点奶茶,他的品牌发展之路是怎么样走的?20平方米的奶茶店,真的日赚2000?天天排长队,生意火到爆,却暂停加盟?一点点奶茶玩的是什么套路?
从50岚到一点点
一点点品牌最早是在2010年上海成立的,真正发展起来却是从2015始,“火”势才开始蔓延,到如今据统计全国已经拥有2000多家门店。
无风不起浪,短时间迅速发展起来自然有原因,一点点品牌的由来有点颇显憋屈,本来并不是叫一点点,而是叫50岚,是台湾人在1994年创立的奶茶品牌,在台北奶茶市场可是小有名气,那个时候台湾50岚在全台北就有600多家门店。
由于这个行业钱好赚,50岚想进军大陆市场,扩大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于是就在2010年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分公司。
可是谁能想到,大陆人太聪明,早在2006年时就已经注册了”50岚”的商标,借它的名号做奶茶。于是这家正宗的台湾50岚被迫换名,也就是如今的“一点点”。
所以,一点点能短时间在奶茶行业站住脚,离不开在台北十几年开奶茶连锁的经验基础,无论是资金,还是运营能力,还是调制奶茶的配方技术,都是有雄厚扎实的“内功”基础。
工于心计,玩转品牌运营
一点点这个品牌的运营,是很有“心机”的,当然他的“心机”来源于在台北十几年的奶茶连锁经验,从最初的路边摊,到遍布台北600余家,它早已摸透了奶茶行业的运营以及消费者的心理。
在产品设计上,一点点奶茶跟其他奶茶不一样的地方是:一点点奶茶是可以任意选择甜度、温度、加料、混搭的。
传统奶茶店奶茶经过研发,都是统一的“标品”,而一点点似乎是可以根据用户习惯来定制的,我们暂且叫这种方式为“个性化定制服务”。这是一点点奶茶出奇制胜的关键点,也是奶茶行业里最大的“心机”。
为什么说一点点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是一点点奶茶出奇制胜的关键点,奶茶行业里最大的“心机”?这得得从四个层次来分析:
1. 显人气“心机”
一般奶茶店,在用户点餐的时候,店家询问顾客,欢迎光临,您要喝什么茶?您要中杯还是大杯?询问到此结束。
一点点则是,欢迎光临,请问您要喝点什么?您要中杯还是大杯?请问您是要怎么做?甜度需要怎样为您调整?您要做几分甜的?温度要怎样?凉的还是热的?要不要帮你去冰?需要加点别的吗?
如果你是第一次去一点点店里,当你这样被反复问道的时候,第一时间肯定就会好奇问店员,可以怎么做?有几分甜的?有哪些东西可以加?那么服务员就会微笑的耐心和你解答,帮你完成第一杯“定制”,此刻你的心情绝不会是嫌店家啰嗦麻烦,反而会有一种亲切感,认为这样的服务很贴心,很赞!
而实际上,这就是一点点奶茶的其中一个“心机”:这样的做法除了能与顾客产生互动,让顾客觉得宾至如归之外,同样也拉长了点餐和制作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顾客等待的时间,让店门口瞬间积聚人气。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这样说的有点牵强,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不妨我们先来看看一点点奶茶店的吧台设计,一般的奶茶店吧台都是呈“一字型”排开,所有的工具设备都是在一条线上,流程就像一条流水线,务求快速出单,效率第一。
而一点点奶茶店吧台却设计成L型或者U型,操作区相对来说大,将制作流程所需的工具分散,每个员工又是各尽其职,所以我们经常见到一点点奶茶的员工走来走去,这就很容易给人一种“很忙”的错觉,但由于区域广面积大,又能让人觉得“忙中有序”。
实际上是刻意放缓效率,制造成人气爆棚,店员忙得不可开交的假象。这就是为什么报纸、网络、我们所看到的,一点点奶茶天天排长队的现象原因。
2. 网络热点话题“心机”
如果你以为一点点的“心机”只是为了让店里显得“人气”,还有让顾客觉得贴心。那么你就错了。我们之前所说的一点点“个性化定制服务”,第二个心机是在网络上。
如果你是加留心,关注过一点点奶茶的官方微博,或者搜索过百度一点点的相关信息,你会发现“个性化定制服务”,被一点点玩坏了。
最早网络上出现关于一点点的爆文是《史上最全的一点点隐藏菜单,上海磕奶茶党们疯啦!》很明显,这是一点点奶茶刻意策划的,你可以搜索一下一点点隐藏菜单,光百度就至少会有20页关于一点点隐藏菜单的软文,而且点击量都是过万,显然一点点利用“个性化定制服务”做文章,造话题。
有了“隐藏菜单”这个热门话题之后,微博上也是没有平静过,微博大V、社交达人、学生软妹纷纷晒出自己搭配的一点点茶饮“配方”、口感评测、照片,形成一股热潮。
线上以这样的形式与用户互动,每次顾客晒出自己的“新品”,一点点官方就会第一时间@,与用户唠嗑。甚至很多线下的用户,会拿着微博上别人调制的“配方”到店里要店员做。
3. 免费加料“心机”
加料免费是一点点奶茶的第三个小心机,一点点提供免费加料的东西看似挺多,但基本上都不值钱,像珍珠、波霸、椰果、仙草、红豆。
都是小成本的,但商家提供这些,给顾客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品牌的口碑就潜意识的形成了。因为别家都不提供免费加料的服务,只有你家一点点可以免费。
当然一点点提供免费加料的目的也是为“个性化定制服务”做内容,如果加这些料要钱,用户的体验和参与感就会大打折扣。
停止加盟,保护自品牌
尽管一点点奶茶这么火,但招商加盟却很早以就已经停止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好的东西,得不到才显得珍贵,一点点奶茶停止加盟,就是想肥水不流外人田,想让自己的品牌显得更有价值。
其实并不是,当一个品牌迅速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它更应该考虑的自品牌的保护,就像一个气球,往里面吹起,能让它变大,但他的变大程度取决于自身能否承受,如果过了这个度,气球就会炸。
门店也是一样,不是钱赚的越多越好,而是要结合自身,去衡量,这么多的门市,我是否能管理的过来?我的中央工厂材料能不能供应的上?我的门店质量会不会下降?会不会有人冒充我们?所有门店的服务和流程是否都统一?
其实做连锁,做企业,每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的,一旦有一个环节,或者说一个门店出错,那么就会触碰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到最后负债累累,而倒下的牌,很难再搭起来。
用奶茶用户需求来看,其实奶茶的需求是在不断上涨的。但是经济学里很多行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用户搜索“奶茶加盟”的人数在2015年有着明显增长,并且这种增长一直持续到2017年的现在,目前还没有出现下跌的现象。
一点点这个品牌他们2015年开始快速拓展,后期呈现每个月20家左右的新店数量来攻城拔寨,在一些城市开展了区域授权和单店加盟等灵活方式。一点点的背后是台北50嵐,50嵐是台湾一级奶茶品牌,除了数量上比清心福全少外,余下的各项指标上基本都名列前茅。与COCO相比,50嵐来大陆的缺陷是在时间节点上晚了点,但苦练内功的高人一出手总会显示出横扫一切的功力。
从产品质量来说,一点点奶茶为给顾客提供优质的用餐体验,将一点点奶茶与音乐结合起来,是顾客在享用艺术般的美味同时,又能享受听觉盛宴。六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的皇茶带给你嗅觉、味觉、视觉上的多重享受。一点点一直在创造“绿色、健康、安全、美味”的贴近大众需求的饮食产品,为客户输送最方便快捷的食材和为客户创造最大的营运利润空间。
怎么火起来的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如何持续火下去持续经营对于一个商家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而质量就是保证。一点点的质量我想喝过的朋友都知道。
从一点点来看,饮品不火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 产品没有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客户从一开始喝这个产品到现在,一直没有任何变化。
- 在几年前,奶茶店确实很少有在各个媒介上做广告的,是靠自己积累的口碑代代相传。但是最近几年变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没有一定的宣传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存活下来。
- 忽略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对自己的客户群体出现错误的判断,不能随时调整适应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
而反观一点点,将上面的3点原因修改到了极致。曾经一年卖出4亿杯的香飘飘奶茶,让一点点看到了在大陆生根发芽的机会,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很快将自己的根据地选择在了上海,以上海为中心慢慢向杭州、苏州、福州等地辐射,此外一点点奶茶不仅口感好,而且注重对产品线升级换代,进行消费升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点点奶茶四季都有它热卖产品线,这是其它品牌很少能比拟的,经过10几年的发展,成为大陆奶茶NO1品牌也不足为奇!
一句话,成功背后的付出,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到,就像俗语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在当下不缺乏营销人才,天才。就像前两年的“皇太极”“雕爷牛腩”,炒作得全天下皆知,连在上海的我,都对其慕名异常,如果到北京,一定要品尝一下。但是还没等到机会,就有非常多尝试过的朋友说,产品一般,言过其实,然后渐渐的,这两个品牌就走下坡路了。餐饮行业,口感肯定是第一位,有口感,即使营销落后,也能渐渐发展,但是倒过来的话,就是一阵龙卷风,来势汹汹,去也匆匆。
本文由 @品牌咨询那些事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