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同时被解雇的夫妇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自谋职业之路。 他们曾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和缺乏资金的困惑。 这对下岗夫妇的创业经历见证了无数下岗工人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再就业过程。
创业培训,少量贷款,工商业,免税和免税……一项造福人民的政策,一双热情的双手使他们有前进的动力。 他们的小吃店已经从38平方米扩大到130平方米,并且有8名下岗工人被重新雇用。 初冬时节,坐在陈丰民和妻子干净整洁的小吃店里,喝杯茶,淡淡的浓香,创业的话题慢慢传播开来。
孩子在餐桌上无辜地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菜里没有肉?” 2000年,陈凤民被哈尔滨针织厂解雇。 一夜之间,她似乎从天上掉下来了。 更糟的是,同年,他的情人李世俊也被建筑公司解雇。
今年,他们已经40岁了。 孩子上学了,父母老了,家庭生活的正常花费失去了来源,他们的心就像被挖空了。 为了生存,夫妻共同走上了创业之路。 他们收集了废品并在熟食店工作,但收益不是很好。 最脏最累的工作是脱毛。 他们一点一点地清理了从理发店收集来的头发,他们太累了,不能再吃了。 但是为了生活,两人互相鼓励并坚持不懈。
2003年,他们成立了一个主要由就业不足的雇员组成的水电安装服务团队。 遗憾的是,该服务团队在被两家公司拖欠和倒闭之前仅运作了7个月。 到2004年初,他们已欠80,000多个外债,生活完全陷入困境。 有一次,孩子无辜地在餐桌上问陈凤民:“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菜里没有肉?” 夫妻俩互相看着对方,一言不发,眼泪burst然。
孩子们不知道,更不用说吃肉了,只是逛街买菜。 爸爸妈妈每天都从市场走到另一边,挑选最便宜的一个。 陈风民三口之家的经验曾在城市的许多下岗工人家庭中经历过。 砸碎手中的“铁饭碗”后,没有找到其他合适的碗当“饭碗”,他们顽固地坚持“菜中没有肉”的生活。
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作为老工业基地,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国有企业下岗员工是这种转变的“障碍”。 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妻子的工作,没有丈夫下岗……他们的生活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 截至9月底,全省各企业仍有89万人下岗失业。
但是,他们必须再次通过此障碍。 像所有下岗工人一样,陈凤民在艰辛的创业之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 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特殊群体上。 国务院开展了试点项目,完善我省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的融合。 事实证明,员工和企业只是名义合同。
合并后,企业切断了与雇员的联系,支付了经济补偿,并继续了社会保险关系。 职工获得补偿后,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人士,可以自给自足,享受相应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目前,全省已有163万人并购,人均经济补偿金8395元。 此外,其他有利于人民的政策也为下岗工人的再就业提供了启示。
这样,陈凤民和他的妻子就在“油门”中经历了四面八方的暖流。 这对夫妻的脸上流露着久违的笑容:“创业培训给了我们很多见识。” 2004年,亲戚了解了他们的处境,并借给他们38平方米的车库做生意,并提供启动资金。 。 夫妻俩觉得生活再次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