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季,山野里的各种野菜也冒了出来,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茁壮生长。或许很多人都有过初春摘野菜的回忆,有人用它忆苦思甜,有人则是偏爱野菜的清甜。在众多野菜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地菜了,现如今也有很多地区因为其口感清脆,深受欢迎而大面积的培育地菜。
地菜的学名叫做荠菜,是十字花科荠属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实际上,地菜其实是部分地区给这种植物起的诨名,就像是扁锅铲菜、地丁菜一样,并非它真实的名字。它的学名叫做荠菜,是十字花科,荠属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地菜是一种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的野菜,它有着瘦长的白色主根,高度在30-40厘米之间,在田野中也算显眼。直立的茎下面是地菜的基生叶,它的基生叶莲座状丛生,并且紧贴着地面,这或许也是人们称其为地菜的原因了。
地菜的叶片羽状分裂,上部的裂片为不整齐的三角形,叶片上带有细毛,叶耙有翼。它的茎生叶大多为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顶部则是成线形,基部成耳状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尤其到了三五月份,地菜的花期一到,它就更加显眼了。
地菜的花比较多,它们顶生或者腋生成总状花序,一朵朵的聚在一起,俏皮可爱
倘若在春季的农田中,你看到一株高高支起来的白色小花,那多半就是地菜的花了。地菜的花比较多,它们顶生或者腋生成总状花序,一朵朵的聚在一起,俏皮可爱。它的花瓣呈倒卵形,有爪,为十字形开放,基部有绿色腺体。其短角果扁平无毛,呈倒三角形,倒卵形的种子很细小,一株上约有20~25粒种子。
作为野菜,地菜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它喜欢温和的环境,其生长条件并不苛刻。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和适量的水分,地菜都可以生长。它在世界的温带地区都广泛分布着,有比较强的耐寒能力,现如今已经被多地人工栽培。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质量和营养。根据研究发现,地菜中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具有食疗进补的作用。中医认为,地菜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状。一直以来,地菜都非常受消费者欢迎,这种绿色天然的蔬菜常常是各种美食的原材料之一。
地菜的饮食文化
地菜中含有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的地菜,其实并非是我国原有的植物。地菜起源于欧洲,其拉丁种名就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小盒子”和“牧人的钱包”。这是因为地菜的蒴果形状非常像牧人的钱包,也因此,地菜的英语名称就是“牧人的钱包”。
地菜在我国已经有非常久远的食用历史了,早在公元前300年前,中国就有关于地菜的文字记载,东汉《别录》中就提到过地菜。漫长的时间让地菜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俗话说“三月三,吃鸡蛋”,许多地方都有着在农历的三月初三用地菜煮鸡蛋吃的传统习俗。
许多地方都有着在农历的三月初三用地菜煮鸡蛋吃的传统习俗
早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流行在春天去郊外踏春野游,顺便采摘地菜,烹饪地菜了。当时人们将地菜和肉馅一起剁碎,做成传统点心“春饼”食用。
因为地菜在春天时常见,还用其为主料制成“春盘”作为节礼互相馈赠。在当时,民间有这“盘装荠菜迎春饼”的说法,包括现如今在许多地方流行的春卷,也是从古时候的“春饼”延伸而来的。春天吃地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食选择,更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文化。
唐代诗圣杜甫对地菜有着不同的情怀,在杜甫最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墙阴老春荠”陪他捱过饥饿和贫穷。不仅是杜甫,许多的文人墨客都曾经作诗赞叹地菜。据记载,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家境贫寒,无奈之下,他常常食用地菜来充饥。正因如此,范仲淹叶对地菜有着深厚的情感,还为其作出《荠赋》称赞:“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美味的鸡肉地菜丸子汤,清淡可口,是一道既营养又美味的菜肴
宋代爱国诗人辛弃疾曾经感叹:“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初春时节,许多植物都还不敢露头的时候,地菜已然茁壮成长,怎么能不叫人感叹呢。它是古时候的人们,一年之初最先能够尝到的时令蔬菜,也不怪乎南宋诗人陆游称“长鱼大肉何由荐,冻荠此际值千金”。
不仅如此,文人中著名的“吃货“苏东坡也喜欢地菜,清脆爽口的地菜让他魂牵梦萦:“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地菜美味的同时,还因为其天生地长,不需要人们花费太多的精力就能得到而备受推崇。
许多人家在初春都会食用的家常小菜地菜炒鸡蛋
在饥荒的年代,能够采摘到地菜,无疑是一种意外之喜,明朝典籍《救荒本草》中曾记载,在饥荒时,地菜是非常好的充饥食物。它无毒且美味,在许多山野中都有生长,贫穷的人们吃不起粮食,但却能够吃地菜熬过最困难的时候,凭借它活下来,因此将地菜视为珍宝。
地菜不仅鲜嫩味美、易于获得,其实它还是一味非常有效的中草药。《名医别录》曾记载地菜“主利肝气,和中”,中医认为地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古往今来,许多典籍都曾经记载地菜的药用价值和功效,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称其能够“明目,益胃”;《千金·食治》中提到地菜能够“杀诸毒。根,主目涩痛“;崔禹锡在《食经》中称地菜能够”补心脾“等。
中医通过数千年的实践证明,地菜对治疗痢疾、水肿、乳糜尿、吐血、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症状都有一定的疗效。《现代实用中药》中也收录了许多关于地菜的功效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地菜并非是任何人都能够放心食用的。例如怀有身孕或哺乳中的妇女和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就最好不要食用地菜。
广东地区喜欢用地菜做成精美的饺子当作早茶
地菜中含有许多人体需要的营养,如维生素C 和胡萝卜素等,能够帮助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同时还有着降低血压、健胃消食的作用,对肠胃也是非常好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了地菜的好处,这种色香味俱全的野菜,未来的市场或许还会更大。
参考资料:
1.潘富俊. 唐诗植物图鉴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M]. 2018。
2.谷未黄. 地米菜·没心菜[J]. 武汉文史资料,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