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这个调味品,中国人几乎所有人家里都有,而且很多家庭不止一瓶,至少有一瓶生抽、一瓶老抽甚至三四瓶酱油。每餐都有酱油已经成为了不少中国人做饭的习惯,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这很有可能导致你每天摄入的盐超标。
(想知为何容易超标,可直接扫码观看)
酱油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有多深?我们从你妈催你结婚的话里就能看出来。你回了家,你妈总是装作漫不经心地说,你高中同学赵老二家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背后的潜台词虽然是你个垃圾你为什么还没有女朋友,但是你想想,这里为什么要用酱油来暗示你?因为中国人太能吃酱油了以至于你没意识到虽然现在已经没人去打酱油了但是它仍然不知不觉入侵了你的生活。
如果看实际的数字,2019年,中国的酱油产量将近700万吨,也就是70亿公斤,140亿斤!除以14亿人,每人每年居然要吃10斤酱油!就是差不多10瓶500毫升的矿泉水那么多!
看到这个数字你是不是觉得特别惊讶?师老师我是被平均了吧?我怎么可能吃这么多酱油?其实你想想,你做红烧肉,要放老抽吧,你蒸个鱼,要放生抽吧,你炒个白菜,可能都会放点美极鲜吧?就算你什么都不会做,那些视频平台的美食博主,也不是都叫你做菜时候生抽老抽耗油往里边一顿怼,出来的东西也特新鲜?更别提你叫的外卖里为了好吃不知道加了多少各种酱油了……你每天吃的酱油,远远要比你知道的多。
别以为一年吃10斤酱油已经吃很多了,其实前两年你吃到肚子里的酱油更多。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酱油产量一度超过1000万吨,之后这两年酱油的产量才开始下滑,并在去年有所回升。
虽然产量已经过了巅峰时期,但是酱油行业的总产值还是在不断增加。2015年,全中国的酱油零售规模才500亿,预计到今年底,这个数字可能就会超过1000亿了。产量少了,卖的多了,是因为酱油的单价这几年在不断升高,你如果自己去买酱油的话,应该也能价格感觉越卖越贵,过去一瓶酱油就是几块钱,现在已经有很多十几块钱甚至有几十块钱的高端产品了。
酱油为什么越卖越贵?
因为现在的酱油早已不是当年的酱油了。
这1000亿卖的虽然说起来都是酱油,但是你仔细想想,我们现在每天吃的品类是不是让人眼花缭乱?海鲜酱油,一品鲜,味极鲜,老抽,生抽,这生抽还能分出18个品级来,有普通生抽、精选生抽、银标生抽、金标生抽,特级金标生抽,简直像在品酒,谁知道之后没准还会有超级无敌鲜美天下第一生抽呢?
其实最开始的酱油并没有生抽老抽之分,大家把生抽老抽都统称酱油。但是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吃的酱油就是为了上色用的老抽,南方的酱油则更多的是为了提鲜,基本都是生抽。看到这里你可以发微信问问你的爸妈,北方孩子的父母小时候吃的酱油是不是没有生抽,南方孩子的父母小时候做饭是不是很少用老抽。(注:以上为问题为80后专供,如果你是95后,你的小时候已经不需要打酱油并且有生抽老抽了。)
90年代初期的时候酱油最开始都是小作坊自己生产的,这也是为什么父母会要你去打酱油。后来酱油市场慢慢做大了,小作坊中开始有企业了,才开始有符合卫生要求、方便运输和储存的包装酱油产生。
不过即便开始有品牌了,那个时候的酱油也没有什么全国性品牌,基本是30分天下,吃酱油就是吃本地的牌子。如果你在上海,你吃的可能就是淘大、家乐、老蔡的沪产酱油;你在广东,吃的可能就是海天、致美斋、珠江桥;在北京天津你吃的可能是金狮、利民;在四川吃的是千禾、中坝、大王……
2000年之后,酱油的产量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增长的阶段,10年间,酱油的产量从100万吨增长到500万吨,并在2015年达到了1000万吨的巅峰。这么疯狂的增长,离不开生抽的异军突起,因为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粤菜的全国推广以及广东酱油企业的强势崛起,才使得生抽开始出现在北方人的饭桌上,酱油行业也才开始区分生抽老抽之说。
在那之前,老抽是酱油中绝对的主力,实际上,一直到2010年,国内酱油的生产中,老抽的占比都在70%以上,到2015年,老抽和生抽的生产才五五开。到了今年,国内市场中老抽的占比可能就只剩30%了。
生抽越来越多,是因为老抽添加的东西多,盐分高、糖分高、涩度高、浓度高,而添加更少的生抽被认为更加健康。这些年消费者都有钱了,开始追捧低盐和淡盐化的产品,所以酱油厂商顺应趋势推出了零添加、淡盐酱油等高端酱油品种,添加少的生抽也就越来越多了。
提到广东酱油带动生抽的发展壮大,那就不得不提广东的酱油王者,今年中国股市最热股票之一,有中国神酱、酱中茅台之称的海天味业。你在超市里看到打着海天牌子的金标生抽、银标生抽、草菇老抽、零添加头道酱油什么的,全部都是这家公司生产的。在今天的酱油领域,海天酱油是绝对的王者,他们酱油的产销量已经连续二十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海天2014年上市后,股价6年间涨了超过20倍,在2019年时,卖酱油的海天味业市值超过3000亿并超过卖房子的万科市值时,还一度引发了不少讨论,今年海天酱油的股价则仍然一路向北,在今年9月一度超过6000亿市值,已经是万科的两倍了。
6000亿是什么概念?全A股排名第11,超过了有几万个加油站和便利店的中石化,万科的排名才28。有意思的是,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万科的净利润125亿元,几乎是海天味业净利润的4倍。
海天酱油诞生于1955年,当年佛山25家实力搞酱油的企业眼瞅着大家竞争太激烈,不如一起把事情搞大,因为“海天(古)酱园”是25家酱园中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产品较多的一家老字号酱园,所以新厂干脆就起名成为了“海天酱油厂”。
之后几十年的发展中,海天在整个南方逐渐成为一哥,随后又开始称霸全国。像我们刚才说的,随着粤菜的普及和生抽的推广,海天酱油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成为了全国第一,然后逐渐巩固自己的优势。公司2019年的财报里讲到,目前海天的网络已100%覆盖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中国内陆 省份中,90%的省份销售过亿。2019年,公司约60%的营业收入都来自于酱油。公司2019年生产了224万吨酱油,销售了217万吨,生产酱油的占比达到了全国产量的30%左右,而公司酱油的毛利率也达到了50%。
去年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198亿,增长了16%,净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22.64%; 在上市公司里,这个业绩看起来也一般般啦,但是海天味业最恐怖的就是他的收入和利润在过去十年间能连续多年都保持这个速度的增长,2010年到现在,海天的净利润从8亿翻了7倍到如今的53亿,营业收入也从55亿的级别做到了如今的200亿。
这也是为什么海天味业的股价这么多年来能一直涨,因为业绩实在是太稳定了,在遍布妖魔鬼怪,生蚝扇贝动不动不翼而飞,几百万头猪经常莫名其妙死亡,上百亿现金都能说没就没的我中国大A股,机构怎么会不爱这样的公司呢?
而且我国的酱油的行业集中度非常低,日本韩国酱油企业的前三名市场占有率就能超过50%甚至是70%,海天酱油在中国已经是最大了市场占有率也不到20%,而前五名加起来还不够30%,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集中度肯定会越来越高,头部的企业未来的市场占有率也会更高,这是大部分行业的发展规律,所以这也是机构资金看好海天的另外一个原因。
但是如果你问师老师海天酱油的股票还能不能买,师老师现在还真不知道。当初茅台500块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疯了,人就是要给你表演一个2000块。但是现在这些大消费票都是机构互搏,海天味业,一个做酱油的,市梦率,啊不对市盈率都100倍了,谁知道这些酱茅、醋茅、水泥茅的市梦率会不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呢?我们未来总不能靠酱油来强国吧?
最后再送大家一个生活小妙招,酱油好不好你得看配料表。首先你得是酿造酱油,别吃配置酱油,然后好的酱油主要成分就应该是水、黄豆、小麦、食盐等,像什么谷氨酸钠(就是味精)、焦糖色(着色剂)、苯甲酸钠(就是防腐剂)这些添加剂越多,这酱油可能就越垃圾,小心别贪了便宜,吃了一肚子添加剂和味精。
以及作为一个非常严格的吃货,师老师希望大家不要整天跟着那些山炮美食博主学做饭,炖牛肉炒排骨连做个宫保鸡给的配料表都是一勺生抽一勺老抽一勺耗油一勺盐一勺鸡精一勺味精。每次我看到这种博主我都想说可去你的鸡胸鸡翅鸡大腿儿吧,鸡精中就包含味精不知道吗?
很多酱油耗油鸡精里边盐或者类盐的成分都非常高,酱油的含盐量一般都在15%左右,也就是说每10毫升的酱油,可能就有1g多的盐,鸡精的盐的含量也在10%左右,成人每天摄入的盐量不应该超过6g,你跟着野鸡博主往菜里一顿怼,一个菜的含盐量可能就让你一天的盐的摄入量超标了,长此以往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酱油虽美味,也要适量吃!
(扫描上图二维码直接观看本期视频)
中国的馄饨竟然有这么多花样?泰兴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咱大泰兴,有一道神奇的吃食,能够横扫大节小节,元旦、除夕、初一、清明、小暑、七夕、立冬、冬至……说到这里,你已经猜到了是什么了。
一句话总结:逢年过年不吃顿馄饨简直不算泰兴人。你问我为啥?好吃有料啊,仪式感十足!
馄饨的历史
馄饨,古称“月昆月屯”,是一种“饼中夹馅,入汤煮之”的汤饼。关于“馄饨”这个名字,有许多说法,比如传说是源于当时匈奴的“浑”氏和“屯”氏,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所以以这两姓为名再吃掉那包了肉馅的小物什;也有说法这一名源于“混沌不正”的天象,或仅是因为这密封的面食没有七窍,便谓之“浑沌”。
早在宋朝,便有了吃馄饨的习俗,所以无论是成都的抄手、新疆的曲曲、或是福建的扁食,这些各具特色,夹馅带汤的吃食,其本质,都是plus版的馄饨。
虽然起源于北方,但在饺子的淫威之下,北方早已成为馄饨的荒漠;在南方,各地馄饨风韵独特,尤其在“一城一馄饨”的江南,人们对馄饨的热爱,甚至可以赶超对面食的喜爱。
泰兴人的馄饨
在咱泰兴其实不叫馄饨,而是叫“扁食”,还记得小的时候,吃上一顿扁食,那就是过年过节了,现在条件好了,天天吃都没问题。
当然,相比于过去,现在倒是很少见到馄饨的良配榨油汤了,鸡蛋花与虾米搭配,真是滋味十足啊。汤里的馄饨,或者一盘馄饨蘸醋或者辣椒油。
泰兴的馄饨有“大扁食”、“小扁食”之分,“大扁食”的馅心为菜蔬,“小扁食”的馅心则为猪羊肉。据老年人回忆,民国初年时,一位湖北人挑着“小扁食”担子在泰兴街头叫卖,自此才算将馄饨这个名字喊开。
泰兴最出名的民间小吃当数宣堡小馄饨,创始人赵鸿福,又名赵锅子,他出生于宣堡镇大桥北边一户贫苦百姓家。父亲赵圣仁双目失明,年轻时曾走村串乡炸过炒米花,赵鸿福出生前曾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出生后即天折,旧俗将这种婴儿视为“讨债鬼”,埋葬时曾用铁锅盖上。
赵鸿福出生后,父母便为他取小名叫锅子,意在求得平安,自此人们都以这小名唤他。据说赵鸿福年轻时做过苦工,在宜兴等地干过石匠。1948年,他接下宣堡大桥南口同族姑妈家的小吃店,取名为赵福兴小馄饨店,才算正式经营此业。
当然,根据时令不同,也可以赋予泰兴馄饨不一样的内涵。
比如,野菜的、芦笋的、刀鱼的,甚至我们的商家计划最近整点羊肉的,馅儿可以包罗万象,吃的也是一种放松的姿态。
除了泰兴,其他地方的馄饨也各有特色。
各地的馄饨
上海馄饨里的菜肉馄饨
上海,馄饨爱好者的天堂,不大擅长做面食的上海人,馄饨倒是少有的精品。《花样年华》里的苏太太,夜里一袭旗袍,拎个保温桶出去,只为了买上一碗馄饨。
菜肉馄饨,多指荠菜,三月里掐来鲜嫩的野生荠菜包出的馄饨,一整个都是春天的滋味。精打细算的上海人在阳春三月,从不会嫌弃荠菜贵,姆妈们还会同你解释:“荠菜吊鲜味道个呀。”荠菜大馄饨,一个个满当当如元宝,大馄饨重馅料,一口咬下汤汁自然淌出到勺子上才算好。
除了菜肉馄饨,还有猪油顶顶鲜的砂锅馄饨、还是淋上花生酱的冷馄饨、以及两面金黄的干煎馄饨。对上海人而言,这些都是给了钱也不换的美味。
川渝的抄手
馄饨到哪都是一幅清汤寡水的样子,那是因为没遇见四川人。
在川渝,馄饨重获新生叫了抄手。无论是汤的还是干的,是清汤是红油,抄手都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最热门的红油抄手,红艳动人,看着就透着股豪爽热辣劲,是挑战火锅地位最有力的候选者。
▲红油抄手
除了抄手皮比馄饨皮稍厚,抄手更大的秘密在调味。除了基本的花椒、辣椒、葱姜蒜,还有最要紧的红油,每家抄手店的调味配方都有自己的小心机,告诉是不可能告诉的,除非摆龙门阵把老板给套路了。
南京的鸭血馄饨
▲鸭血馄饨
烤鸭包、鸭油烧饼、鸭血粉丝汤,连一向清汤寡水的小馄饨都想着加上各种鸭杂……830万南京人每天用命在吃鸭,不是开玩笑。
南湖那家开了29年,最早创新出鸭血馄饨的老店,每天都有打扮入时的小姑娘和穿着汗衫的老伯挥汗如雨。金黄酥脆的烧饼、浸泡变软的锅巴、口感各异的卤鸭杂,共同组成一碗鸭血馄饨的浇头,也组成南京人最惬意的早餐。
▲鸭血馄饨
当然,爱吃馄饨的南京人不会忘记馄饨与馄饨汤。啊要辣油啊?当然是要,不光馄饨为之变色,心里也会随之一颤。
温州苍南的肉燕
▲肉燕
在没有去发源地吃肉燕馄饨时,我第一顿肉燕是在常州吃的。
苍南是浙江大家庭里说闽语的叛逆者,而苍南肉燕则是馄饨家族里的叛逆者。
和普通馄饨不一样,肉燕是「肉包肉」。外皮是用后腿的精肉打成肉泥,配上一定比例的番薯粉搅拌而成。一般的家庭要到专门制作肉燕皮的店铺购买,才会在家里做一次肉燕。肉燕也是清汤,不过和普通一咬即破的馄饨相比,肉燕的口感更加Q弹。
▲肉燕
据说,江南地区的馄饨,最好吃。林林总总,不像有个标准品牌,片儿川就该是杭州的,大肉面就该属于苏州,馄饨这东西,在江南每座城市几乎都有,没有定法。
当然,还有云吞,我们宝岛台湾和两广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的一种,其实也是馄饨。
大概是因为馄饨
比面食更隐秘低调一些。
人们跌跌撞撞走进城市的良夜,
发现还有馄饨店亮着灯,
顺理成章地
用一碗廉价的馄饨满足饥肠——
此时的商场早已熄了灯,
而早晨开到傍晚的面店也打了烊。
但或许每个人心中最爱的,
还是自己家乡那碗,
藏着乡愁和故土滋味的馄饨。
谁能不为深夜里
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而心动呢
说到这里
吃货君准备去吃馄饨啦~
你喜欢泰兴哪家馄饨呢?
不妨留言交流下,下次上榜的就是你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