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南京,文化底蕴深厚,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而提起美食,南京的美食也是种类繁多,精致美味,令无数“吃货”垂涎三尺,引万千“馋客”为之折腰。
南京,又叫“金陵”,这里位于长江下游中部的富庶地区,所以物产丰富,为南京人提供了丰富的食材。那么,自古以来南京的饮食文化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变迁呢?
今天,小编带大家从饮食方面来了解南京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与美食兼美的南京。
南京的饮食文化与历史发展——京苏大菜的历史渊源。
南京的饮食以京苏菜和清真菜著名。南京菜称为京苏大菜,又叫京苏菜、金陵菜,厨师则自称“京苏帮”, 是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金陵菜是指以南京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地方风味。
金陵菜起源于先秦,隋唐已负盛名,至明清成流派。金陵菜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刀功精细,善用炖、焖、烤、煨等烹调方法,口味平和,鲜香酥嫩。
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金陵菜讲究刀工,擅长火功,富于变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据史料记载,约在清朝时,南京就已经出现京苏大菜。所谓“京”,是指南京乃六朝和明初的京都;“苏”是指清代南京乃江苏省会之意。“大菜”是形容南京菜的名贵、典雅、华美、大方。
正是大江南北鱼米之乡丰盛的物产,水陆交通商贸的交流,人文荟萃的文化熏陶,精致细腻的民风民俗,孕育了南京的美食文化。
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大量记载吴楚肴馔的特色,有牛筋、叉烧羊羔、清炖甲鱼、焖乌龟、煮天鹅、烩水鸭等。吴,孙权定都建邺之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快。
作为全国最大商埠,金陵豪客“珠服玉馔”,秦淮两岸,炊烟袅袅,酒醇肴香。六朝天厨的代表南齐的虞悰,善于调味,所制菜肴非常鲜美,胜过宫中太官膳食。南唐后主李煜派顾宏中考察韩熙载的夜宴,画了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正是当时金陵家宴的真实写照。
唐宋时期,饮食业方兴未艾,杜牧《泊秦淮》诗中有“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之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以金陵为背景写成的。大诗人李白四次畅游南京,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等不朽的诗篇。宋代王安石,筑半山园于紫金山脚下,寓居金陵数十载,写下慷慨悲壮的《金陵怀古》名作。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赋诗论文,于南京小仓山撰写了一部烹饪巨著《随园食单》,该书于清乾隆57年(1792年)出版,均以京苏大菜为原型。曹雪芹更以《红楼梦》巨著中名菜佳宴的实录为京苏大菜鼎立于全国提供了雄辩的依据。
民国时期,南京本帮的菜馆集聚在夫子庙周边一带。第一春、海洞春、共和春、老万全、长松东号、嘉宾楼、大集成、老宝新、金陵春等都打出京苏大菜的招幌,以招徕食客,显示和外地菜肴有所区别,南京本地厨师皆自称是“京苏帮”。
回眸历史,京苏大菜名声很响,多少名门望族设宴无不以京苏盛宴为傲。然而有人笑称京苏大菜不过是“纸上富贵”。南京餐饮市场从粤菜、海派菜、杭帮菜到川菜;从家常菜、江湖菜,再到新概念私房菜,就连外来的火锅也发动强势,可谓烹饪舞台上名角庸角轮番登台,唯有京苏大菜默默地看着其他地方菜反客为主。
其实多年来,京苏大菜在吸收外帮菜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出新派的王府鸡包翅、双味葫芦鸭、火筒大排翅、蟹粉炖鸡孚、金牛鸭子、雨花凤尾虾、芦蒿烤鸭卷、红透龙虾等名菜。金陵饭店、狮王府、东郊宾馆、金鹰大酒楼、马祥兴、绿柳居等名满天下大酒店。
传承正宗的京苏大菜,还研制出南京民俗风味宴、秦淮风情宴、金陵全鸭宴、芦蒿席、江南水乡席、固城湖蟹席、金牛湖湖鲜宴、民国精品宴。
京苏大菜在众多烹饪流派中,使历史悠久的南京,越来越显示出“天下美食之都”的辉煌。
“山海情谊深 ‘锦’绣六安好”2024上海·六安文旅对接会成功举行,开启两地文旅合作新篇章
11月6日,“山海情谊深 ‘锦’绣六安好”2024上海・六安文旅对接会在上海丽丰天际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对接会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等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活动由六安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支持,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张枝俏、六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武、锦江国际集团副总裁管丽娟,上海市、六安市、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文旅局部门领导、文旅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一百二十余人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文旅盛事。
对接会现场气氛热烈,六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武向上海各界发出诚挚邀约:
“秋实盈仓,冬至可期。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携家人和朋友来六安休闲度假、康养旅居、投资兴业,把‘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来六安度假休闲、康养旅居,研学大别山、体验红绿融合的魅力与精彩。”
在文旅资源推介暨2024冰雪季产品发布环节,六安市通过精彩的展示,全面推介了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文旅资源,重点发布了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陡沙河温泉、“大别·乡宿”等2024冰雪季特色旅游产品,吸引了在场嘉宾的浓厚兴趣。
期间,天堂寨景区、万佛湖景区、迎驾国旅与锦江旅游成功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地文旅企业合作迈出重要一步,将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客源输送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提升两地文旅产业发展水平。
六安市招商项目推介成为对接会的一大焦点,各县区分别围绕水门塘酒店、关山半岛、九峰十三洞、汤池镇温泉小镇、君颐温泉酒店、横排头景区游客综合接待中心、松源湖康养度假基地等项目展开详细推介,充分展示了六安丰富的旅游投资潜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上海文旅企业的目光,为后续两地在旅游项目投资合作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
活动高潮,2025“畅游山海 四季有约”——上海・六安文旅嘉年华正式发布,该项目以四季为脉络,围绕“春之韵”“夏之魅”“秋之彩”“冬之味”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文旅体验。上海市参会企业张先生表示,通过这次推介会,他对六安的文旅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无限商机,希望能够与六安当地文旅企业达成合作,开发一些独具六安山水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他还精心规划了冬季的六安之行,去体验大别山“泡温泉”“滑雪山”“住乡宿”。
六安市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构建大别山红绿交融、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四大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一河一桥一路一村成为旅游资源,持续推出“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大别山水红土地 研学康养六安行”“融合发展看六安”“温泉滑雪 童话六安”等新业态、新产品,奋力打造全国红绿融合发展示范区、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最美“后花园”,2024年1-10月,全市共接待游客6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1.86%,其中上海游客251.31万人次,同比增长32.75%。
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以来,在文旅领域成果丰富,成绩斐然。精品项目落地开花,携程度假农庄、南山南·梦享村等项目先后建成运营,汤家汇“十万剧场”打造全国首部元宇宙红色演艺戏剧《立夏》,入选“2023年安徽省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双向赋能提质增效,联合举办“星火石库门‘阅’进大别山”、六安市桃花节、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启动仪式、“醉美大别山 四季游六安”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春夏图片展等文化活动,串联起上海与六安的深厚情谊;文旅市场深度拓展,累计开行“乐游长三角·坐着高铁寻游六安”红色旅游专列19次,吸引3000余名上海游客来六安体验红色研学、康养之旅。出台长三角地区职工赴六安疗休养优惠政策,天堂寨等6家单位入选上海职工疗休养基地,吸引沪苏浙职工来我市疗休养3.3万人次。
六安,正以最诚挚的心意,向上海游客发出热情邀约!
在这里,四季美景遇到最好的自己。
春时,走进红色村落,观赏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宿大别·乡宿,享受古韵静谧之美。
夏临,漫步淠河湖畔,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体验峡谷漂流刺激,感受大别山野激情烂漫。
秋至,登大别山观红叶,踏入江淮果岭,在负氧离子包围原始森林,看山河两岸稻谷金黄。
冬来,山水间银装素裹,感受华东最大滑雪场的速度与激情,体验健康养生的山地温泉。
在这里,融合发展铸就多元魅力。自驾大别山风景道,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面向汤汤淠河,品味淠史杭“水脉”独特韵味。走进和美乡村,体验“六安瓜片”“皖西白鹅”的农耕魅力。
在这里,极致服务带来无限风光。我们以优质服务迎接八方来客,以高品质服务、高颜值环境扮靓文旅窗口形象,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来往旅客的笑脸和称赞,让您切实感受“人人都是迎客松”“人人都是文旅推荐官”的浓厚氛围,真正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温馨与惬意。